第一篇: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文章标题: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本文就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问题作些探讨。
一、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消极影响
企业改制以后,对保卫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但是,企业在改制过程以及在改制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新的体制还未完善,旧的体制已被废除,这对保卫工作产生了不少的消极影响,企业保卫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保卫工作面临被消弱的危险。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化,企业在拥有设置内部机构自主权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面积撤并保卫机构、大幅度削减保卫人员的情况,致使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受到削弱,治安隐患大量增多,案件与事故大量发生。有些单位虽保留保卫部门,但名存实亡。有的企业领导不重视保卫工作,片面认为保卫工作不能为企业增加效益,在人、财、物等方面没有给保卫组织以支持,不出钱购买治安防范设备,把一些老弱病残的职上打发到保卫部门,造成保卫部门组织软弱涣散,各项防范措施不落实,内部不设防范措施或防范薄弱的问题严重。
(二)保卫工作面临新老矛盾激化的挑战。企业改制过程中,新老矛盾聚集在一起,面临激化的危险,给保卫工作带来明显的压力:一是部分职工对企业改革不理解,发生过激行为。如个别企业对富余人员按年龄段“一刀切”,未充分考虑下岗工人的生活出路问题,一些工人有怨气,企业倒闭后,领导干部、机关人员都安排了工作,工人心里不平衡,行为过激。二是企业为了提高效益,精简人员,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三是劳资纠纷增多。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认真履行《劳动法》,不注意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领导与职工之间矛盾一旦激化,有的职工不是通过正当渠道解决,而是采取较为冲动的方式,如越级集访、上访等方式寻求解决。
(三)保卫工作面临经济犯罪增多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私有成分的增长,“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有企业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活动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企业为了捞取小团体利益,;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违法犯罪问题,如企业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犯罪问题;企业老板利用色情、赌博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拉拢客户的违法犯罪问题;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偷税、漏税、抗税等涉税犯罪问题。
二、适应新形势,探求新对策
面对企业改制为保卫工作带来的影响,保卫部门消除不利影响,大胆迎接挑战,以适应企业改制后的治安保卫形势的需要。
(一)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改革形势。保卫部门应该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知识,增强服务意识,及时调整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尽快实现由行政干预向依法监督指导,由单纯孤立办案向打、防、管、建等全方位综合服务转变,找准打击犯罪与服务经济的最佳结合点,依法履行对企业的保护、服务、监督、指导、检查、处罚等职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单位内部的保卫组织尽快树立积极、主动、独立开展工作的意识,主动把保卫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围绕生产业务活动大胆组织实施,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深入调杏研究,为维护企业安全稳定献计献策。保卫部门要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改革发展情况、改革为群众带来的影响,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对可能发生激化的因素和苗头,及时向党委、政府和企业领导预警报警,当好参谋,提出解决的方案,协助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尽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预防为主,落实防范措施。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准确划定要害部位,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大力发挥科技在企业内部保卫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宣传推广使用技术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工作的科技含量,消除各种隐患和漏洞,确保企业要害部位的安全。同时,对安全隐患多,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单位,要责令其整改,确保防范措施的落实、到位,切实增强企业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四)加大打击力度,及时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企业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企业提供公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打击犯罪的职能,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的治安秩序和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理直气壮地为改革者撑腰壮胆。
(五)整治企业周边环境,搞好企业内部治安综合理。整顿企业周围废旧金属收购站点,严密控制管理、堵塞盗窃销赃渠道,要加强企业内部及周边人口管理和出租房屋管理,认真清理暂住人口,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企业周边文化娱乐场所,要严格管理,加强检查,防止“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危害职工群众。要帮助企业解决好与地方的矛盾,积极疏导防范,避免引发事端,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企业要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责任制,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治安环境。
《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来源于文秘
第二篇: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摘要]2000年是企业脱困改制的最后一年。本文分析了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发 展的正负两 方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改制;保卫工作;机遇;挑战;对策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的目标。2000年是脱困 改制的最后一年,企业改制即将完成,保卫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在企业改制后,保卫工作 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保卫战线同仁共同关心并急切希望解决的问 题。为此,本文就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影响及对策问题作些探讨。
一、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积极影响
企业改制后,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最大的优点就是产权明晰,创造良好的内 外部治安环境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是促进保卫工作的一股重要动力,为改革和加强 保卫工作带来了机遇。
(一)企业改制促进保卫工作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改制,即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普遍实行 公司制。根据《企业法》和《公司法》以及《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的规定,法 定代表人是企业治安的第一责任人,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企业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主组织实施。
因此,企业改制后,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将大大减弱,公安机关对企业保卫工作的管理 方式也从原来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逐步向依法行政转变,主要是依法履行对企业的保护、服务、监督、检查和处罚等职能。这已经由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人民警察法》以及《国 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都明确了公安机关在企业保卫工作上的职责是依照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
(二)企业改制促进保卫工作方式的落实。保卫工作在工作方式上,以往 普遍存在着保卫工 作与业务生产“两张皮”的现象,虽有制定“一票否决权”制和治安保卫责任制等制度,但 还很难把保卫工作融合到生产业务中去,真正做到保卫工作与生产业务同计划、同布置、同 检查、同考核。企业改制后,建立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享有经营自主权,企业保卫工作实行 “自主管理”的方针,企业法人代表成为治安保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成 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各项安 全保卫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的自治、自主、自防能力,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企业的发展。这样有利于生产经营与保卫工作的紧密结合,使两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改变以往保卫归保卫、业务归业务的工作 方式。
(三)企业改制促进保卫工作技防手段的推广。企业改制后,实行了下岗 分流、减员增效,企业普遍实现扭亏为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资金积累有所增加。这为保卫工作实行技术防 范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条件。同时,改制后的企业主对自身安全、家庭安全和企业安全普 遍重视,私营企业主对防范工作的投入比公有企业更加注重实效,这为保卫工作推广技术防 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企业改制促进保安业务的拓展。企业改制后,企业保卫工作是按照 “因地制宜,自主 管理,积极防范,保障安全”的方针来开展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是组建保卫组 织还是聘请保安人员从事保卫工作。而这时的企业都注重减员增效,大多选择了后者,这就 为保安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企业改制对保卫工作的消极影响
企业在改制过程以及在改制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新的体制还未完善,旧的体制已被废除,这对保卫工作产生了不少的消极影响,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保卫工作面临削弱的挑战。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自主权的扩 大,保卫工作出现 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安机关保卫部门的撤销。由于公安机关对保卫工作的管理 方式由原来的直接干预转变为监督和指导,职能有了明显转变,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把 长期以来管理单位内部保卫工作的保卫部门给予撤销,把监督指导的业务归口到其他相关部 门。二是有些单位内部的保卫部门被撤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明确规定,“企业有 权决定机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政府有关部门“不得要求企业设置机构或者规定的编制人 数”。于是有的单位在“减员增效”过程中,保卫部门首当其冲,有的被撤销,有的被兼并,保卫力量大多有不同程度削弱。三是有些单位虽保留保卫部门,但名存实亡。有的企业领 导不重视保卫工作或重视不够,片面认为保卫工作不能为企业增加效益,在人、财、物等方 面没有给保卫组织以支持,不出钱购买治安防范设备,把一些老弱病残的职工打发到保卫部 门,造成保卫部门组织软弱涣散,有名无实,各项防范措施不落实,内部不设防范措施或防 范薄弱的问题严重。
(二)保卫工作面临新老矛盾激化的挑战。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又 一场革命,不仅是对旧体制的冲击,同时也是对旧观念的洗涤。在这一过程中,新老矛盾聚 集在一起,面临激化的危险,给保卫工作带来明显的压力:一是部分职工对企业改革不理解,发生过激行为。如个别企业对富余人员按年龄段“一刀切”,未充分考虑下岗工人的生活 出路问题,工人有怨气,说:“为什么下岗的都是第一线工人?领导干部、科室人员就不富 余吗?”工厂倒闭后,这些人都安排了工作,一线工人为什么就无法安置?工人心里不平衡,行为过激,引发扰乱生产秩序、恐吓威胁、殴打企业领导等事件。二是下岗工人增多问题。在企业转制改革过程中,企业为了提高效益,精简人员,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产生了 许多社会问题。在夫妻双方下岗或是男方下岗的家庭,因生活压力大,可能进一步加剧家庭 矛盾,导致夫妻关系紧张、家庭破裂、子女就学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人可能会铤而 走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有的会对企业领导发泄不满等。更有甚者,下岗问题会使社会议 论纷纷,造成人们思想混乱,信念模糊,可能对党的领导产生不信任,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动摇,极易被人煽动挑衅,引发大规模聚众上访、游行示威,甚至破 坏事件。三是劳资纠纷增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这 些企业工作的员工多为外来打工人员,绝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法制观念较淡薄,工作流动 性大,随意性强,易受煽动形成滋事群体。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认真履行《 劳动法》,劳动强度大,工资福利低,不注意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得业主与员工之间产 生劳资矛盾。双方矛盾一旦激化,有的员工不是通过正当渠道解决,而是采取较为冲动的方 式,如罢工、上访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法。
(三)保卫工作面临经济犯罪增多的挑战。随着国民经济私有成分的增长,“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有企业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活动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各自代表着不同的 利益团体。为了捞取小团体利益,扩大自身利益,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违法犯罪问题,如企 业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犯罪问题;企业老板利用色情、赌博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拉拢客户的违 法犯罪问题;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偷税、漏税、抗税等涉税犯罪问题;等等。
另外,保卫工作还面临着企业主安全需求增加的挑战。随着个人资产的迅速膨胀,私营企业 主对自身安全、家庭安全、企业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适应新形势,探求新对策
面对企业改制为保卫工作带来的影响,保卫部门要抓住改革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努力消除不 利影响,大胆迎接挑战,以适应企业改制后的治安保卫工作形势的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 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改革形势。这要求公安机关与保卫工作有关的 各部门与企业内部 的保卫组织都应及时转变思想意识。公安机关的有关部门应该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
企业制度的相关知识,增强服务意识,及时调整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尽快实现由行政 干预向依法监督指导,由单纯孤立办案向打、防、管、建等全方位综合服务的转变,找准打 击犯罪与服务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切实依法履行对企业的保护、服务、监督、指导、检查、处罚等职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单位内部的保卫组织由于性质发生了变化,不再 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应及时转变向公安机关“等、靠、要”的依赖思路,尽快树立积极、主动、独立开展保卫工作的意识,主动地把保卫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围绕生产业务 活动大胆组织实施,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定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深入调查研究,为维护企业安定稳定献计献策。企业改制,各种不 安定因素必然增多,保卫工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改革发展情况、改革为群众带来的影响,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对可能发生激化的因素和苗头,及时 向党委、政府和企业领导预警报警,当好参谋,提出解决的方案,协助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尽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防止造成不良影响和社 会危害,影响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
(三)加强指导监督,落实防范措施。监督、指导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在 企业保卫工作中的 职责。公安机关要经常深入企业进行指导,经常与企业领导人协商安全大计、帮助企业对本 单位的治安形势进行认真分析,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准确划定要害部位,落实人防、物防 和技防措施,大力发挥科技在企业内部保卫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宣传推广使用技术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工作的科技含量,消除各种隐患和漏洞,确保企业要害部位的安全。同时,公安 机关有关部门还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开展安全检查,督促各种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对安 全隐患多,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单位,要责令其整改,确保防范措施的落实、到位,切实 增强企业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四)加大打击力度,及时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企业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企业提供公平、稳定 的发展环境。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打击犯罪的职能,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的治安秩序 和保护企 业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对企业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违法犯罪 活动和各种涉税案件要协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打击,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对抢 劫、偷盗、哄抢、诈骗以及破坏企业生产设备的案件,要快侦快破,严厉惩处,挽回损失; 对改革中出现的纠缠扭闹、辱骂恐吓、报复殴打、伤害杀害企业领导的案件,要依法严肃查 处,理直气壮地为改革者撑腰壮胆。同时,对侵害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的案件,公安机关 有关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偏见,要同侵害公有制企业的案件同等对待,以保护生产的 发展,促进经济建设。
(五)整治企业周边环境,搞好企业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公安机关有关部 门要大力整治企业 周边治安秩序,着力整顿企业周围废旧金属收购站点,严密控制管理、堵塞盗窃销赃渠道,要加强企业内部及周边人口管理和出租房屋管理,认真清理整顿暂住人口,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企业周边文化娱乐场所,要严格管理,加强检查,防止“黄、赌、毒”等社会 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危害职工群众。要帮助企业解决好厂社矛盾,积极疏导防范,避免引 发事端,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企业要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企业内部 各项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确保一方平安,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治安环境。
参考文献:
[1]顾道先,高宪昌.经济系统多发性案件预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2]郑焕祥.保卫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3]公安部.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1997年10月.
第三篇: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要有充分认识,各级领导要加大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力度,保障创新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要注重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在改革与创新工作中各单位要充分考虑到安全保卫的特点,按照精干、高效、有力的工作原则,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工作要求,使这项管理工作不 断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发展。
要加强硬件基础建设。在创新基地和园区改造建设中,要从基础开展,把治安防范硬件建设作为后备项目纳入基建和物业管理当中。
安保工作要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要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作用。
特别强调,保卫工作要提高防范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加强队伍建设。他认为,目前我校保卫干部队伍总的来说是好的,但由于人员来源不同,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他说,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将是今后加强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首先就是要把好用人关,尽快组建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并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保卫干部队伍;其次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对保卫干部队伍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业务知识。第三,将尽快制定、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保卫规章制度,使保卫工作有章可循。
从交谈中记者感到,律德华对未来的安全保卫工作早已胸有成竹。他说,今后重点要抓好各校区的安全防火工作,加大隐患的检查、整改工作力度,杜绝火灾发生;严厉打击校区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工作,同时建立各校区高效、统一、快捷的安全防范网络系统;经常性地在全校师生员工中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及国家安全教育,强化师生员工的综治意识。
律德华最后满怀信心地表示,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他将与全处同志紧密团结、精诚合作,共同做好吉林大学的安全保卫及武装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四篇: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加强行业内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和预防腐败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行业服务中心 李 珉
近几年,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有股退出以及国有股代表身份转换后,油田行业内数十家独立法人的改制企业仅靠党组织关系维系与油田的联系。由于没有行政的隶属和产权的纽带,加之相关体系不健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较以前明显削弱,企业经营者以权谋私、违规经营甚至侵害职工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由此而导致的职工上访不断增多,使职工队伍稳定受到较严重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成为当前行业内改制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行业内改制企业基本情况
1997—2000年,按照原国家体改委和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改革意见精神,中原油田对多种经营单位进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陆续对52家隶属原三合集团、化工集团和机修集团的多种经营企业进行了规范改制,将企业推向了市场,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实体。为了便于统一协调服务和管理,在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1 落实油田“以市场换安臵”政策,2001年,油田将52家改制企业统一纳入行业管理,并出资对其中规模较大的33家改制企业进行参股或控股,成立了“迈新(机电)”、“凯美克(化工)”、“康珅(施工)”、“美特力(建材)”、“克劳士(服饰)”等五大行业公司。同时,任命33家企业负责人为国有股代表,他们的行政关系保留在油田组织部。2006年,按照集团公司“清理整顿多种经营和对外投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油田将股份从参股企业陆续退出,并将五大行业公司依法注销。同时,33名国有股代表通过自主选择,将身份进行了相应转换。除少部分回油田安臵外,绝大部分与油田解除劳动关系后继续留在企业。在此基础上,油田成立了行业服务中心,继续负责对行业内改制及相关企业的协调和服务。
二、存在问题及工作难点
国有股退出特别是国有股代表身份转换以后,改制企业与油田既没有产权纽带关系、也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唯一的纽带是党组织关系,即企业党组织仍隶属油田党委管理。企业性质和经营者的产生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而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由于没有及时应对变化,导致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经营者的教育和监督日益弱化,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队伍稳定。综观近几年的情况,改制 2 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廉洁从业规定不明确。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相比,目前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尚缺乏明确、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成熟、有效的实践经验。比如:现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廉洁自律的制度规定基本上都只适用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企业中国有参股、非公企业的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和廉洁自律应执行哪些制度规定,亟待明确;改制后,上级主管部门与改制企业之间既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也不存在资产纽带关系。换句话说,改制后油田已失去了对改制企业的人事管理权,也就失去了强有力的纪律监督权和处罚权。怎样加强对这些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检查与考核,亟待探索;由于制度法规的缺失,对改制企业党员干部某些不当行为的定性量纪尚无明确的法规依据等等。面对新挑战未能及时应对、顺势而上,致使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迟缓、效果较差。
(二)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定位模糊。由于一些针对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办法没有明确和及时跟进,加上改制企业在廉政建设方面自身定位比较模糊,企业改制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明显滞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首先,一些改制企业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国有股退出后改制企业属于非公有制企业,企业资产不是国家的,在这些企业中,即使有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也该由国家法律和企业章程制约和处罚,抓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太大必要。其次,部分改制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组织建设的作用发挥认识偏颇,有的出于企业的社会形象考虑,注重所谓政治效应,把企业党组织当做一块“招牌”,来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有的认为企业资产属于个人所有,党组织建起来了,活动多了,反而会影响生产经营,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党组织的作用都无法认清,党风廉政建设在这些企业中就无法得到重视;再次,与油田主业单位相比,改制企业的党员对党的自身建设认识模糊,过组织生活、学习党纪党规、发挥作用等积极性不高,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重视、不关心,从而给改制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造成了一定障碍。
。一是由于改制企业业在体制转换的同时,绝大部分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即使形式上建立起了股东大会和监事会,也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有些老板根本没有把“两会”放在眼里,形成事实上的“个人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有效的制衡机制,给监督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少数企业经营者思想认识步 入误区,甚至价值观发生偏离,有的企业改制后偏重于“一手抓、一手硬”,淡化和削弱了党的领导,使企业党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和规范开展,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三是有的经营者以大股东为名义把企业看作是自己家的企业,大权独揽,小权不放,臵职工群众利益于不顾。个别企业领导人员用权不规范甚至滥用权力,导致盲目投资、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了重大资产损失。四是企业改制后基础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薄弱,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有的甚至造成管理和经营失控。
(四)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弱化。企业改制初期基本上都采取了股份合作制的组织形式,即一人一股、一股一票,厂务公开比较到位,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普遍发挥较好。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部分企业陆续将股本结构进行调整,股权进一步向企业经营层、核心层集聚,经营者不仅掌控着企业生产经营权,而且控制了资产处臵的绝对决策权,普通员工无权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厂务不公开、决策不透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严重弱化。甚至出现个别民主意识差、“人本”理念淡薄的企业经营者侵占员工合法利益、侵犯员工民主权益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员工民主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难以实现;二是员工劳动合同短期化成为侵害员工权益的“杀手锏”;三是企业没有建立正常的员工增资机制,有的企业员工薪酬连续数年不变,个别企业甚至低于当地政府工资指导线;四是企业安全保障投入下降,有的企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保障,拼设备、劳动保护不到位的情况严重,员工人身安全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三、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全社会加大了打击腐败力度,但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地方还相当程度的存在。由于包括油田在内的改制企业基本上都是由原先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转换而来,加之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位居管理层的党员干部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相比国有企业来说,其贪污腐败的行为更大胆、手段更隐蔽;另外,改制企业部分股东的价值观、道德观由于受到外界的冲击,出现了偏差,常常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徇私枉法,干一些违规违法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改制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十分必要。
(一)党风廉政建设是改制企业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的需要。企业的“企”字是由“人”和“止”组成的,没有人,企业的发展就停止了。而企业管理者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一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的过程中,没有了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就失去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很难使改制企业顺利过渡,实现变革。因此,全面加强改制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洁自律工作,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才能打造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
(二)党风廉政建设是保证改制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改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着保证监督的作用。改制后的企业在性质上与过去有了一定的差异,改制企业的健康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做好相关的配套制度、激励机制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外,在企业改制时,应力争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建立党组织、同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同步培养积极分子、同步建立群团组织,确保企业改制后,党的组织不散,战斗力不减。但是,改制后仍旧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尤其是改制企业往往存在凝聚力差,受金钱利益驱动多,为国家社会无偿贡献困难等现象明显。改制企业要想健康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纪律保障和服务,也就离不开纪检监察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工作的支持。
(三)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改制企业中贯彻落实的保障。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始终贯穿于: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预防腐败和职务犯罪,教育领导干部廉洁 从政,搞好领导干部和党员自身建设;支持企业法人依法经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措施和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纪检监察组织的政治优势,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监督和引导企业法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履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廉洁从业;协调企业法人与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关系,使党风廉政建设延伸到改制企业的基层;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的始终,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与纪检监察组织人员密不可分。
四、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改制企业产权关系的多元化特征,决定了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源头治理、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目标任务,把握统筹规划、相互协调、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积极探索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路子,为改制企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进一步加强对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要加大油田局处两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的领导力度,切实发挥上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对改制企业的督导、协调和指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油田党组织这条纽带,至上而下引导改制企业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体系。一要继续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要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做实党建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抓好党建工作来强化反腐倡廉体系建设,扩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响力,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效率,从而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要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改制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经营者的业绩考核体系之中,真正做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构筑起反腐败的坚固防线。三要加强改制企业纪检监察组织体系建设,调整和健全组织设臵,因“企”制宜,调整组织关系的隶属,防止出现党建工作和廉政工作“脱节”或“真空”现象。党委建制的改制企业必须建立纪委,设立相应机构、配备专职干部,非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建制的改制企业必须有符合条件的人员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同时要配套建立改制企业纪检干部薪酬待遇和纪检监察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四要强化改制企业纪委“双重领导”体制,确立改制企业纪委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和引导改制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监事会办事机构合署办公、纪委书记与监事会召集人交叉任职的领导格局,拓展改制企业纪委行使监督权的空间。五要加大对改制企业腐败现象的关注和惩处力 度,克服对改制企业党员干部约束弱化的倾向,加大查办案件整体合力,局处两级纪委不仅要直接办理案件,还要充分发挥改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要明确改制企业党组织是其企业纪检案件主要办理者之一,在案件处理中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局处两级纪委既要发挥主导作用,也要通过企业自治的办法,减少工作中的空白点。
(二)进一步强化对改制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一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改制企业负责人正确理解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使他们认识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也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且有利于对企业员工实施科学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凝聚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从而增强他们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和责任,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二要加强改制企业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宗旨观念、理想信念以及党纪党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虽然企业性质变了,但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不能变、履行《党章》赋予的权利义务不能变、以党纪党规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变,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践行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遵守党纪国法、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自觉性;三要加强对改制企业经营者的遵纪守法、廉洁诚 信教育,教育他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规范公平竞争,做到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四要加强改制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使他们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的诚信原则,教育他们把企业发展、个人致富融入国家富强、社会共荣之中,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关爱员工。
(三)引导改制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监督约束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明确董事、监事的职责、权限和义务,科学制订并严格落实董事、监事的责任追究制度,有关“三重一大”问题必须提交董事会集体讨论,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确保重大决策不失误、重要人事任免不偏袒、重大项目安排不疏漏、大额资金使用无风险;其次,要坚持和贯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的原则,合理分解过分集中的权力、妥善处臵领导职务“多肩挑”现象,防止企业决策层与执行层的高度重合,杜绝产生“绝对权力”;再次,对改制企业自身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对采购、营销、财务、基建、人事等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审计和监督。总之,要上下一致、内外结合,真正在改制企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权力制衡与监督体系。
(四)进一步推进改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当前着重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引导和监督改制企业切实贯彻《公司法》、《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真正落实股东大会是改制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职工代表大会是所有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形式和主要载体的法律地位,做到董事会、监事会必须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企业重组改革、破产出让等重大决策或员工分流安臵、薪酬调整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二是无论何种产权性质的改制企业,都要把厂务公开的原则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之中,使厂务公开的各项要求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确保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根据《公司法》规定需设职工董事、监事的改制企业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董事会、监事会职工董事、监事的比例、职权和义务,并尽可能在符合条件的职工代表中直接推举,以畅通职工直接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管道,逐步减少职工持股会负责人、工会主席、纪委书记“兼任”职工董事、监事的现象;四是要及时、严肃处理侵权事件,维护改制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要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保改制企业员工收入随着企业效益增长而合理提高。要建立健全改制企业员工利益诉求机制和与经营者对话沟通机制,进一步畅通员工自主维权 的管道,对打击报复、压制民主的经营者,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处理,努力为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和谐、民主的企业氛围。
(五)积极引导改制企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统一领导、强化教育、健全机制的基础上,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因势利导,引导和帮助改制企业努力营造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环境。一是要把廉政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廉政文化建设不仅仅满足教育一个目的,重要的是要将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到文化的层面,着力营造良好的廉政环境,以改善人们的廉洁思维形成机制的趋势。企业文化虽包容了廉政文化的内容,但不能代替企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应有作用。二是要努力探索企业廉政文化方式,增强反腐倡廉教育效果。廉政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以深入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以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深入学习和践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开展遵纪守法和依法经营教育。在活动过程中,一要注意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廉政教育相结合;二要优化活动形式。要从过去注重政治灌输的单一性,向政治、经济、文化、知识技能融为一体的系统性教育转变。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企业经济中心,不断 拓展廉政文化的新方式、新载体、新内容,在活动的方式上注重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增强活动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吸引力。三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要调动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工会及共青团等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有效的廉政文化教育机制,形成改制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
综上所述,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只要我们各级党组织和纪检部门统一思想、协调联动、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第五篇: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2010-06-29 18:18:0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2)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当然,合理的员工人数应当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冗余的人员将会增加企业经济负担,但可以减少所得税。
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实行计税工资的企业,应当在计税工资标准的
范围内按实列支,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不得在税前列支。
因此,当工资总额一定时,有两个互为反比的因素影响计税工资,一个是员工人数,另一个是平均工资。当员工人数增加时,会降低平均工资。当平均工资低于或等于计税工资标准,则可全额在税前扣除,否则超过计税工资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例如:某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年工资总额为1200000元,员工人数为100人,当地计税工资人平月标准为96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33,则该企业人均月工资为1000元,超过月标准计税工资40元,因此,超过的工资额40×12×100=48000元不得税前扣除,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48000×33=15840元。当工资总额不变,员工人数增加为125人时,则人均月工资为800元,小于计税工资月标准960元,可以全额税前扣除,免缴企业所得税。如果该企业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并实行查帐征收个人所得
税,则同样也会影响到个人所得税。因此,企业员工人数的增减变动,会影响到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民营化改造及劳动人事体制的改革,原来的全民人员和集体人员已基本被私营雇用工所取代,企业用工除特殊行业外一般无须任何部门批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符合企业用人标准,就可录用。虽然这样解除了企业人事制度上的束缚,增强了企业用工的灵活性,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但给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带来管理上的不便,特别是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在税收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特别是建筑安装企业将雇用工工资和非雇用工的劳务报酬混淆在一起,用工资单作为支出凭证,计入“应付工资”科目,作为企业工资总额在税前列支。这不仅给税务机关在审查企业计税工资总额时增加难度,而且会发生偷逃营业
税的行为。特别是临时工与外部提供劳务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划分,比如:季节性生产经营临时用工、突击性生产经营临时用工和外部人员为企业提供商品购销、建筑安装修缮、运输装卸、代理等劳务,企业在财务处理上,绝大多数是以
“工资”形式进行会计处理的,这不仅逃避缴纳营业税,而且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产生影响。更有甚者通过虚列工资抽逃资金、列支超支的业务招待费及其他非法支出等偷逃税收。而现行的财政税收法规在企业员工性质界定上,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却没有明确规范措施,可操作性差,不便于税收管理,容易诱发避税和偷税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点措施:
一、以规章形式规定,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员工为企业雇用工。
国家税务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规章形式规定:企业应
当建立劳动人事档案,只有企业与应聘人员签订雇用合同,并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公证后录用的各种管理、技术、生产经营或服务人员,且为其缴纳各种社会保障金的,方可作为企业员工即雇用员工。否则,一律视为外来劳务工即非雇用工。
二、强化信息采集,要求企业按月报告企业员工情况。
当前,税务机关要求企业报送的纳税资料主要有纳税申报表、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而这些资料无法满足对计税工资审核的需要。因此,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要求企业向税务机关提供雇用合同并按月报送《企业员工情况月报表》,作为税费征收、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的重要依据。其报表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或护照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工种、工资标准、进出企业时间、企业当月提取
工资总额及实发工资总额等项目。对于员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可以规定每年1月份报告企业全部员工的情况,其他月份则报告每月的员工变动情况,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办税人员的工作量,又能满足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弄虚作假。
税收日常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其管理质量的高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纳税人能否做到及时如实申报缴纳税款。因此,加强税收日常监督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企业员工的监督管理上,要求税务人员经常深入企业车间、店堂了解企业员工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查核实,因此,这项工作要求细致踏实,不能蜻蜓点水,否则就失去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防止企业在员工人数上做文章,企图达到偷逃税收的目的。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