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晓市长在全市卫生工作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陈晓市长在全市卫生工作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0-04-28 发布机构: 东阳市政府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同时也是我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动员大会。刚才,虞乐生副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系统总结了去年的卫生工作,对今年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讲得很全面,也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希望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贯彻抓好落实。下面,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着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各医疗单位要站在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参与到医改工作中来。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新的更高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次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首次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一重大决策的作出,是医疗卫生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也为我市完善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抓紧实施,努力缩小公共服务水平与全省乃至全国的差距,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卫生和健康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市、镇(乡、街道)、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但是,由于财力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居民享有的医疗服务还是低水平的,尤其是目前优质的卫生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和大型医院,农村群众不能方便及时地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有的医疗服务真正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有很大差距,人民群众热切盼望通过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是否健全,是否能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初步建立,到2009年底全市参加各类医疗保险的人数已经达到76.3万人。但总体的医疗保障水平仍较低,群众个人负担偏重等问题仍较突出,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稳定。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好就医看病用药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制定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意见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的重大调整,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推进医改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全国、省、金华市的医改文件已经制定下发,我市按照上级的要求,围绕医改的总体目标,在周密调研的基础上,正在抓紧制定出台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和有关政策意见。在这次医改过程中,我们既要着眼长远,明确改革总的方向和目标,又要立足当前,抓住关键,做到重大改革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确保稳步实施顺利推进。
(一)要围绕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原则。在国家医改方案中,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全市医改工作时,要围绕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从市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确立正确的改革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放在首位;二要坚持立足东阳实际的原则,与东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三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把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四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五要坚持探索创新的原则,努力寻求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有效途径。
(二)要坚持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的方针,明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远近期目标。根据国家、省、金华市的统一部署,我市医改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9年到2011年;第二阶段从2012年到2020年。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远期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近期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要本着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各项重点工作。在2011年前,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二是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就医看病提供方便;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总之,要通过推进这五项改革,完成“三个基本建立”,就是到2011年,全市要基本完成“一个圈子、一个机制和一支队伍”的建设。一个圈子就是基本建立起“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充分发挥好市级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每个镇乡、街道都有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一个机制就是基本建立起“大院带小院、市院带镇乡、镇乡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均衡发展,从制度上提高城乡医疗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支队伍就是基本建立一支“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生机活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市”的人力支撑要求。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群策群力积极稳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改工作高度重视,将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
设列入2010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成立了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虞乐生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领导和推进全市医改工作。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对照目标任务,结合自身职能,把医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配备专门力量,确保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争取把工作做到前头去,确保不拖全市后腿。
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任务,认真履责,密切配合。发改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发挥医改办牵头作用,抓紧出台我市医改实施意见,把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卫生部门要做好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人员核编等工作;财政部门要抓好医改财政投入的落实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主动承担任务,支持和配合改革。
三是要加强资金筹措,保障改革需求。医改政策贯彻实施的关键在于落实资金。这次医改是各级政府共同承担,为了落实三年医改的重点工作,中央财政将增加投入3318亿元,省里还将加大配套投入的力度。各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汇报我市情况,加大向国家和省争取资金的工作力度,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当前,尽管我市财政还比较困难,但对医改所需资金,我们将通过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等措施,确保对医药卫生的投入增长幅度超过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保证各项医改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工作。一要大力宣传医改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支持医改工作;二要向群众讲清医改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探索性、渐进性和阶段性,引导百姓对医改成效作出合理预期;三要大力宣传医改的进展情况和成效,让社会各界了解政府推动医改所做的努力,大力宣传医改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深化医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同志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神圣,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把这项上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尽早让全市人民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陈晓市长在全市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晓市长在全市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03-18发布机构: 东阳市政府
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攻坚破难
全力推进全市项目建设
--陈晓市长在全市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3月5日)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个重要专题会议。目的是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促投资、保增长的重大决策,研究部署新一年我市项目建设工作,提高全市的项目工作能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增加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差距,切实增强做好项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增长的后劲、工作的抓手。重大项目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主导性、推动性作用。过去一年,是极为复杂和特殊的一年,项目工作同样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在全市相关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项目建设难中求进,2008年,我市实现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3967万元,同比增长
3.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6个百分点,扭转了固定资产持续负增长的局面,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江北大卖场、广电中心、东阳剧院等一批市级重点工程相继启动,东门菜场改造土建工程已完成,国际建材城和世贸城商务楼先后竣工,国际汽配城等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6座水库除险加固和25.1公里清水河道整治,南江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和东方红水库灌区改造配套二期已经完成。交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诸永高速公路北段主线和22省道西线怀鲁至枫山段、金义东公路建成通车;东永高速公路已进入勘查设计阶段。完成220千伏东阳变增容、石金变二期扩建工程和110千伏南马变、官田变扩容工程。二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中核苏阀、得邦照明等重大工业项目的成功引进,将对工业转型升级产生引领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新变化:一是投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城区以外的乡镇、街道投资快速增长,共完成投资30.2亿元,同比增长19.4%;民间投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动力,完成限额以上民间投资49.7亿元,同比增长14.0%,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85.1%。二是“二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比重增大。制造业完成投资36.9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成为投资主导行业。三是房地产投资有回升趋势。全年共完成房地产业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35.1%。
三是项目争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去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我市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极力争取,全市列入世行贷款钱塘江流域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规划项目2项(浙江省共20项,金华8项),项目总投资18100万元,拟安排世行贷款资金1330万美元;列入2008年省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1项、省重点建设项目6项、省重点预安排项目1项、金华市重点建设项目11项、金华市重大前期项目4项。2008年,从发改系统口子全年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补助11732.5万元,其中申报2008年新增1000亿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34个,获中央预算内资金4923万元;其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级补助资金6809.5万元。日前,我市又申报2009年1300亿元新增中央投资项目
18个,总投资27.2亿元,有望获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多万元。
四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得到加强。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遏制了“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投资超计划”现象。组织开展了4次全市重点工程专项督查,掌握重点工程真实情况,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
五是要素保障工作成效明显。用地供给增加。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全年上报农转用13批次3928亩,比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1578亩多2350亩;盘活土地存量400多亩。贷款增势逐步趋于好转。加大了重点项目的金融对接力度,多次举办银企洽谈会、融资对接会,各金融机构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有效地扩大了信贷资金投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项目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抓项目的战略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重大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项目工作意识和工作力度与当前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投资拉动还有差距,存在就项目抓项目现象。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多年处在金华市偏后位置。二是项目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谋划“欠深”,储备不足,缺乏一批对东阳长远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立市项目”。我省当前重点推进的35个扩大投资建设重大项目中,与我市关联的项目一个都没有。同时,我市一些项目前期工作“欠实”,存在质量不高、深度不够情况,给项目实施带来困难。三是协调推进效率有待进一步增强。在项目建设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推”、“拉”、“挤”现象,部分项目实施的周期太长,一些决策和立项多年的重点项目,进展缓慢。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征地拆迁、政策处理以及具体协调当中,缺乏勇挑责任、敢破难题的精神,甘当“太平官”,乐当“评论员”,动辄把矛盾问题向上交。项目决定未来的发展态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谁能在项目工作中赢得主动,谁就能在转型升级中增创优势,就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应该说,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抓好项目工作千载难逢的机遇,前天,国家信息中心的范剑平主任在经济形势报告会中也讲到:投资、出口、消费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是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峰的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今后两年多时间中央将安排1.18万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4万亿元,来刺激拉动经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大工程、大项目建设,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要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抓紧上多年想上而未能上的重大项目。二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全国和我省都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大战略进行部署,我市制造业配套能力强,如果把握得好,就有可能在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上争取一块较大的蛋糕。三是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的机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民生事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对我市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实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强烈的“机遇意识”、“份额意识”、“争抢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争取国家和省更大支持,切实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使全市发展的步子能迈得更大一些。
二、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切实提高项目工作水平
2009年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攻坚之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今年重点项目建设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决策部署,突出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发展动力、改善生态环境、关注民生建设等重点领域,夯实基础,增强后劲,增创优势,大力推进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我市项目工作目标任务是:2009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4项,总投资109.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3项,总投资18.8亿元,计划投资6.9亿元;新建项目16项,总投资
28.6亿元,计划投资11.8亿元;争取开工项目4项,总投资10.2亿元,计划投资
1.1亿元;前期项目11项,总投资51.9亿元。一般政府投资项目154个,总投资25.1亿元,计划投资11.8亿元。这一目标,与去年相比,无论从项目数量、投资总额、计划投资计划都大大超过去年,量增面广,任务艰巨。年初,我们以实施“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为契机,取得了项目工作的开门红,浙江明凯照明项目、康恩贝健康产品产业园项目等相继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下一步我们要再接再厉,在具体的项目工作中,要着力提高四方面工作水平:
(一)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在重大项目带动上有新谋划。项目前期工作既是项目决策的重要基础,又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各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前期”观念,把项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把前期工作做深做实,多规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我市重大项目不断档、不掉线。一是围绕长远发展,谋划一批大型工程项目。积极向上争取,着力做好东永高速公路东阳段、卢宅保护利用工程、垃圾焚烧处理工程、第二垃圾填埋场、500KV 吴宁变等一批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围绕城市功能完善,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按照城市功能布局要求,谋划安排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推进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江湾南路西延、商贸车站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围绕产业支撑,谋划一批现代产业项目。按照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块状经济规划的要求,突出谋划一批生产性项目。围绕商贸新市建设,研究谋划一批第三产业的重大项目。四是围绕改善民生,谋划一批社会事业项目。通过推进一批文教卫公共设施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提高项目包装申报水平,在项目争取和引进上有新突破。项目包装是项目工作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项目招商引资和向国家、省争取扶持的成败。项目“包装”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指项目申报要对路,项目内容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编制的质量要高,前置审批条件要符合相关要求。要善于挖掘项目,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好项目、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以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要提高项目争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1月份,中央新增投资1300亿元(第一批)安排方案已经中央批准,采取的是按领域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切块下达方式安排,资金投向从原来六大领域42类调整为六大领域17类。新的一年,我们要注意把握中央宏观政策走向,适时而动,组织好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工作,这也是衡量我们每个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具体表现和重要标志,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考验。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更多地争取国家、省项目及资金补助。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特别注重瞄准大企业、盯牢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因为,引进项目不难,关键是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难。一个好项目、大项目,不但在投资、税收、带动就业上抵过许多小项目,而且可以节约土地、环境容量等项目要素,优化全市的产业结构。
(三)提高协调服务水平,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有新进展。重大项目能否如期推进,直接关系到经济平稳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建设单位要树立能多快就多快的理念,对照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要通过加大协调落实,实现“三个一批”:一要确保“建成一批”。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一批在建工程进度,确保按期顺利建成,发挥效益,如外国语学校、东门菜场改造项目、档案馆、东义路改造工程、南山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等项目年内基本完成;220KV平安变工程年内要完成投入运行。二要抓好“续建一批”。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建设工期,加快怀万线公路、市委党校易地新建、中天高中扩建、国际汽配城、欧亚国际采购服务中心、国际缝制机械市场等一批续建项目的实施进度。三要加快“开工一批”。要落实责任,力争能够尽早开工建设一批
重点项目,保持项目建设的持续推动力。广电中心、东阳剧院、第二自来水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第二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处理工程、画南下线画水至南马段、500KV 吴宁变等项目要抓紧开工建设。
(四)提高管理创新水平,在重大项目管理上有新提高。项目管理直接关系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项目建设的成效。要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职能部门、项目业主、参建单位、监理单位务必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工程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依法依规,落实责任,加强监管。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对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把关,强化项目的现场管理,做到一丝不苟,确保万无一失。严格重点工程的投资规模控制,目前政府投资项目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投资超概算的问题,不少项目超概算的程度还相当严重,这其中有一些客观因素,但管理不严是最重要的原因。要加强重点工程的招投标管理,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招投标监管水平,重点加强标后管理,对招标过程中出现的行贿受贿、串标抬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净化招投标市场,维护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秩序。检察院、监察局、审计局要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同时,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安全生产制度,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保障,优化服务,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整体合力
一是要强化责任,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切实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责任分解到位。要把工作责任落实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前期工作要落实责任,项目建设过程要落实责任,竣工验收也要落实责任。在2009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形象进度计划中,对每一个项目都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内容,逐项落实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特别是进度要求。这既是工作任务的具体部署,也是今后考核的依据。各相关部门要细化目标责任,明确任务要求、工作时限,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跟踪督查到位。各项目责任单位和重点办,要密切跟踪、及时了解重点项目推进动态,加强项目情况分析、汇总工作,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发改局作为职能部门,要将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按月报市政府督查室备案,特别是对进展不理想的项目,要重点督查,确保按计划推进。三是上下沟通到位。要加快适应投资体制改革后新的报批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报批程序、审批要求和前置条件,为项目的顺利报批奠定基础。需市级以上审批的项目,各相关部门积极与本系统的上级进行衔接,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对上报材料尽量做到详实,力争早日审批过关。四是考核奖惩到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应充分发挥其激励、促进作用。通过严格目标考核、落实奖惩措施,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要加强联动,完善难题破解机制。项目工作头绪多、难度大,协调的任务相当繁重。一方面,重点办要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重点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围绕重点建设面临的要素制约和征迁难、政策处理难等问题,合力攻坚克难,争取有所突破。一是要坚持项目资金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融资银企对接信息发布活动,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要积极向国家争取债券额度,通过发行债券解决部分项目的资金困难,同时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重点建设。二是要实行重点项目与建设用地联动。合理安排、深入挖潜,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供给。加大土地报批工作的协调配合力度。三是着力破解政策处理难题。征地拆迁、政策处理是工程实施各环节中的“难点”。各有关方面要劈山开路,攻坚破难,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各镇乡、街道要把建设环境作为大事来抓,加强对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工作的力度。在做到依法征迁、补偿政策到位、群众工作到位的情况下,对无理取闹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置,为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四是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的廉政监督。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和审计监督,推行项目建设的后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与重点建设相适应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努力把重点工程建设成阳光工程、廉洁工程。三是要强化服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点建设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才能顺利开工、推进和建成。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更加重视外部环境的营造。一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配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加大解决实际困难力度。要探索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试行重大项目会审制,加快审批进度和前期工作,既做到程序到位、依法办事,又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强化项目落地后的后期服务,不能引进来就不管不问,要一以贯之的做好服务,对于违法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要果断处理,严厉打击。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大宣传,让全社会都能够充分认识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理解、支持项目建设。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工程;要进一步深化重点建设立功竞赛,继续组织现场慰问活动;要继续组织对重点工程建设成就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宣传,在舆论上营造全社会关心重点建设、理解重点建设、支持重点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要形成重点建设整体合力。在重点项目前期、建设过程中,全市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立足全局,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项目建设最大的支持与配合。国土、农林在土地和林地等指标分配中,优先考虑市重点建设项目。公安等执法部门对干扰重点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今年项目工作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做好重点项目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以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积极有为,确保今年项目工作目标的完成,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升全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新的努力。
第三篇:2011年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杨佳鹏在2011年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5日
同志们:
刚才,丰年同志作了卫生工作报告,胡杰同志通报了医改工作情况并部署了任务,我完全同意。在此,我向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稍后,何平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市卫生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卫生事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开创了卫生工作的崭新局面,为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和保障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丰年同志刚才的报告,比较客观、全面地总结了“十一五”卫生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振奋和受到鼓舞,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这些成绩,我们感到骄傲。我们非常必要认真总结这些既有成绩背后的主要经验,并以之来指导今后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
——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坚强保障。回顾“十一五”,市委、市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重点工作方案(2009—2011)》《关于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主动深入卫生系统,关心、调研卫生工作,切实解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在市中心医院住院部改扩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院建设、市中心血站建设、达州中医学校建设和各县市区医疗机构建设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保障了重大卫生基础建设的顺利实施。第三,市委、市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障卫生投入,特别是在卫生基础建设、重大疾病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地、力所能及的支持,进一步改善了卫生事业发展的综合环境。第四,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围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多次开展针对性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关心卫生事业,支持卫生发展,形成了推进卫生发展的重要力量。
——抢抓机遇,加快卫生基础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卫生事业能力提升实现新跨越的重要基础。推进和强化卫生基础建设,是贯穿“十一五”全过程的重要机遇期。全市上下,形成了抢抓机遇、齐抓共管、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的良好局面。全市完成了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传染病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村卫生站基础建设。市本级重点实施了中心医院门诊部、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卫生监督执法支队、120指挥中心等基础和能力建设。实现了医疗卫生机构从下至上、全方位的基础大跨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大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大提升,从而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切实降低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成为建设“和谐卫生”的典型特征。可以说,“十一五”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除了开展大规模的卫生基础建设之外,最重要、最突出、最典型的特征和对医疗卫生影响最深远的事情,就是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2005年试点开始到2008年全面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2009年启动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上不断扩大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在改革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履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根本标志。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确立,加上正在建立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内容,构成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主要轮廓,揭开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步的新一页,成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
——坚持不懈地抓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根本前提。“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把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卫生人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工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梯队和以此为基础来改变卫生人才队伍的结构。另一方面,重抓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和惩防体系建设,坚决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和不正之风,不断纯洁队伍,凝聚发展力量。同时,积极鼓励和开展医学科技创新,靠创新带动发展,促进医疗服务技术的更新和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卫生系统获得的市政府以上的科技奖项超过70项,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政策牵引,市场开放,成为民营医疗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和形成的主要动力。不可否认,“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民营医疗市场最具活力、发展最活跃、作用体现逐步充分的时期。目前,全市拥有民营医疗机构1541个,拥有病床580张,其医疗服务的专科特色比较明显,并已经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医疗人员技术队伍。特别是已经有一批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综合性民营医院,在快速成长,有望在短时间内建成二级医院。
——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十一五”期间,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其健康意识快速觉醒,追求自我健康和家庭成员的健康,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如何促进健康,如何保障健康权益?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逐步增多的医患纠纷,出了一部分是人为操纵的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在维护健康权益。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艰巨任务!从客观上讲,成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经验,是我们经过长期艰苦工作和发展得来的,值得珍惜和总结,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二、不断坚定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的信心
当前,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卫生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难点重点逐
步聚焦,社会各界持续关注,改革的任务愈发艰巨、形势更加紧迫,整体发展下的区域滞后,仍然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形势。二是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发展不平衡。我市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和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亟待改善和加强。三是重点疾病、传染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四是医德医风、行业做分建设还需持续推进。五是群众看病就医费用仍未降到合力比例。因此,我们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增强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着力强化两个理念,树立两种意识。
必须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变化就是把人的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更加注重加强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更加注重身体健康。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不但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推进医改的实践探索上,各地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要把群众的健康要求作为推进医改的根本动力,把群众受益与否作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把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医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不断强化加快发展的理念。当前,制约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但应当看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与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均之间的矛盾仍是我们卫生发展的主要矛盾。按照省委确定的“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们要站在“十二五”新的更高起点,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及时、有效、安全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树立在发展中深化改革、以改革中促进发展的理念。
牢固树立勇于追赶不甘落后的意识。卫生事业发展区域间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从省内看,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水平和事业发展差异明显,从我市看,各地的发展也不平衡。我市的工作如果落后必然影响全省,各县(市、区)工作如果落后,必然影响全市。所以,我市的医改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跳起摸高,奋力追赶,努力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各县(市、区)之间要创先争优,要有一种不甘平庸的自省意识和一种不甘落后的追赶意识,不断促进卫生事业均衡发展。
牢固树立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意识。目前各地在深化医改中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些改革思路要在改革中继续完善,改革措施要在改革中继续拓展。现在有些同志抱着“跟着走”和“带着走”的思想,这种想法对推进改革极为不利,各地要深化认识,勇于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去。
三、扎实做好2011年各项卫生工作
2011年是深化医改三年总体目标五项主要任务实现的决胜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医改阶段性目标任务能否如期完成,2011年卫生工作能否有效落实,十二五规划能否开好头、起好步,直接考验各级政府的公信力,直接考验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我们要以更高标准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关键要把握一个目标,力争两个突破,做到三个推进,实现四个提升。
(一)牢牢把握医改阶段性目标
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我市三年的工作目标是: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城乡,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努力,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实惠。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个目标抓好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的落实。
(二)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上寻求突破
按国家要求,2011年要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对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各地务必不折不扣执行,务必取得突破,务必取得实效。还没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要尽早启动实施,提前做好测算,切实摸清底数,认真抓好培训,广泛搞好宣传。各地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要在规范药品招标采购上下功夫,在建立长效补偿机制上下功夫,在人民群众受益上下功夫,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规范有序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是难点,我市各地在单项改革方面进行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今年要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尽快见到实效。要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使公立医院有更多的精力治大病、攻难关,使基层有更强的能力保基本、治小病,并通过传、帮、带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要健全有激励有约束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行为、缩短就医等候时间、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医院运转效率,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三)大力推进保“基本”范畴的三项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偿比例和报销比例,尽快实现异地看病与原籍所在地对接、农民工在务工所在地看病报销等。今年,新农合筹资标准还将进一步提高,各地要积极筹集资金,落实政策,对个人筹资困难的农村五保户等特殊群体,要给予资助和帮扶。要抓好基金监管,基金收支情况要向社会进行公示,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严禁挪用和挤占基金,对基金使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公益事业单位加以规划和建设,重点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欠发达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努力改变基层卫生薄弱的状况。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工作,认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解决好落实编制、引进人才、职称评定、待遇等方面的困难,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三是要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医疗卫生工作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基本要求。均等化成效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民群众尤其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社区健康促进、慢性病跟踪有效管理。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要经费,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公共卫生补助和乡村医生补助。
(四)努力实现卫生服务能力的四个提升
一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继续深入推进“医院管理年”“大型医疗机构巡查”活动,巩
固和扩大活动成果;继续做好医院等级评审复查工作,以此为契机促进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认真贯彻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发展中医药的决定,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是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点传染病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疾病的防制工作,切实加强疫情管理,严格疫情监测,全面落实防制措施;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落实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体制,健全和完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继续保持对医疗服务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扎实做好母婴保健系统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抓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三是全面提升卫生人才素质。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公共卫生、基层卫生、中医药、护理、卫生信息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培训、乡镇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素质能力;对长期工作在城乡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着力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影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是全面提升医德医风水平。在医疗卫生人员中持续深入开展以医德医风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医疗卫生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行业纠风工作,坚决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全面加强卫生系统的反腐倡廉建设。
同志们,2011年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对于实现医改的阶段性目标,为“十二五”卫生发展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六次全会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各项卫生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四篇:赵正永常务副长在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动员会上讲话
赵正永常务副省长在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决策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动员和部署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一会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还要做发言。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两个重要文件,标志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启动并进入实施阶段。4月10日,国务院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央文件下发和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组织学习文件会议精神,研究安排贯彻落实工作。乐际书记、纯清省长明确要求,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中央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实施此项改革,不断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现阶段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
第一,从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来看,必须加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提高健康水平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长期以来积累了不少矛盾,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普遍存在,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得不到保障,城乡一些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客观存在。解决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使卫生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防止伤病残”,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已经具备条件,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阶段,我们有责任解决好这个问题,不断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
第二,从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来看,必须加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据2008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有各级医院816所、卫生院17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重大进展,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但我省社会事业建设欠账较多,医药卫生事业基础薄弱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医药卫生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二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目前,仍有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参加到医疗保障制度中来,现有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受益水平还比较低。三是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化。2003年至2007年,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从10.97%下降到8.51%,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从27.72%上升到32.89%。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向市场要效益,趋利性日益明显,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以药补医”问题。四是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价格虚高现象普遍存在等等。目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在这一进程中不断面临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医药卫生工作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尽快解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求来看,必须加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家和省上连续推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措施,目前这些措施开始初见成效,但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仍在加大。扩大内需保增长关键是要做一些既能增加投资,又能刺激消费、还能改善民生的事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有利于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又有利于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次医改,中央和各级政府三年内将新增投入85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318 亿元,各级政府投入5182 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入,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卫生保障,也将带动医药卫生及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城乡居民合理消费,挖掘内需潜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第四,从条件和动力来看,加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机已成熟。我们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有长期以来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物质基础,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支持,相信改革一定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当然,我们在看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央文件会议精神和省上制定的相关配套政策,深刻认识深化医改的重大意义,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等不靠,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实,尽早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甜头和实惠,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深刻领会中央决策精神,准确把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方案,确定了改革的方向思路,总体目标,以及建设四大体系、八个方面体制机制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今后三年的五项重点改革任务。
第一,关于改革方向和思路。中央明确,这次改革最突出的特点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通过加强疾病防控,保护和增进群众健康。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最关键的是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广覆盖就是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保基本就是保障基本需求,可持续就是要与发展的阶段相适应。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改革的重要目标,既要在范围上做到人人享有,又要在服务水平上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公平与效率、基本服务与非基本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公平,超出这个范围的主要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第二,关于改革总体目标。到2011年的目标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到2020年的目标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关于四大体系建设。一是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使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合理、覆盖城乡。三是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做到筑牢保障底线,丰富保障层次,惠及全体居民。四是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第四,关于体制机制完善。实现改革总体目标,要从八个方面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业管理,对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二是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重点,建立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三是强化政府投入,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四是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分类管理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五是健全执法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六是鼓励自主创新,培养造就人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七是整合资源,互联互通,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八是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第五,关于五项重点改革。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二是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适应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面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根据中央确定的改革思路和目标要求,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研究确定了我省实施医改的思路、原则、重点任务和今年工作,总体部署文件很快下发,其他配套文件也将陆续制定下发,各市、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把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结合起来,全面动员,抓住关键,迅速启动实施工作。
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陕西省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全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加快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建设和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确保卫生服务能力和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提高。
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既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又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强化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同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考虑省情,兼顾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按照上述思路和原则,从2009年到2011年,我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重点做好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标准两方面工作。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将大学生及城镇无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各类人员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都要达到95%以上,力争做到全覆盖。要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继续做好铜川市开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延安、榆林6市实行市级统筹。探索开展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试点,逐步在全省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二是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适应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做到既保障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和价格合理,又保障基本药物生产稳定和供应充足。要按照国家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制定我省基本药物目录,要把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并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从2009年起,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逐步推行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要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加快县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用3年时间完善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要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布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大力开展推进爱国卫生。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制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在省、市、县三级选择试点医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研究制定全省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医改是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我省要按照每年重点抓好几件大事的思路,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事项,扎扎实实地推进,通过几年努力,实现医改的阶段目标。今年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一是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补偿标准。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全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0%以上。尚未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区县今年要全部启动实施。加快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由61%提高到80%。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09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在有条件的市试点常见病、突发病纳入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二是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录入微机管理,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以区为单位,常住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45%。农村以县为单位,常住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加强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并逐步统一全省信息标准和交换平台,制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三网统一”方案。
三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开始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做1次健康检查。为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对农村妇女免费做产前检查、补服叶酸,实施农村妇女免费住院分娩。对三岁以下婴幼儿免费做生长发育健康检查。开设省电视台健康频道,各市、县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四是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选择1—2个市启动试点工作。在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实行市级统筹。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逐步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
五是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灾后重建任务。在国家投资的基础上,我省今年投入36亿元,其中部分用于地震受灾的36个县卫生设施重建,基本完成卫生设施建设任务。实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09年安排建设县级医院35所(含中医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130所、村卫生室74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所。完成1500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精神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六是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实施在职卫生人员培训,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鼓励返聘退休医生到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
七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省、市、县三级选择试点医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等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全省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
八是加快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县以下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等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21.5元。整合乡镇卫生技术力量,探索将乡镇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纳入乡镇卫生院统筹管理。九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采购价格,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十是探索统一的医保体制试点工作。探索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必须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认真解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密切协作,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省上已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医改工作。组长由我担任,副组长由郑小明同志担任。各市也要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配备专门力量。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认真开展工作,主动承担任务,支持和配合改革。要坚决落实责任制度,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把今年的改革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县、落实到各单位。
二要保证投入,强化监管。各级财政要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需资金,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今后三年,全国新增投入8500亿元,中央与地方按4∶6比例分担,中央投入3318亿元,包括基本建设投资584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等建设。我省估计投入将达到300亿元,地方配套约需18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我省预计可从中央争取30亿元,地方配套约需45亿元。由于今年财政预算已审定,为保证医改资金需要,考虑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完全用于医药改革。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
三要抓紧调研,制定政策。近期国家25个医改配套文件将陆续出台,我省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围绕改革任务,深入基层,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意见、工作方案和配套文件,尽快发布实施。各市、县也要按照省上工作要求,抓紧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把医改工作落到实处。
四要摸清情况,搞好衔接。医改需要各个部门协同行动,各种配套政策之间必须衔接,部门不能各自为政,影响改革大局。要抓紧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摸清底数,掌握家底,掌握三项保险覆盖面有多宽,水平有多高,报销比例多大,要做到心里有数。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主动汇报,特别是要及时跟踪了解25 个配套文件的出台进程和主要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尽最大努力争取中央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五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宣传方案,大力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改革进展情况和成效,大力宣传推广改革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动员全社会支持医改工作,引导社会合理预期,增强群众信心,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同志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改革,把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办好、办实,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西部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第五篇:县长在县委经济工作暨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县长在县委经济工作暨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这次县委经济工作暨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等会议精神,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开创”富强、活力、美丽、幸福”新时代现代化新×××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刚才,××书记在讲话中,客观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机遇,提出了今年我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为我们做好2022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划定了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书记讲话精神,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压实责任,完善抓落实的机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目标已明确、蓝图已绘就,下一步的关键是落实、落实、再落实。抓落实要靠机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落实,没有一套管理机制不行,不完善制度不行。工作落实推进的快与慢、到位与否,蓝图能否顺利实现,说到底就是,是否具备完善高效的推进机制。抓好全年工作任务落实,必须按照县委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管用、系统衔接、运转协调的制度机制,引导全县上下把思路举措对标到新发展理念上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高质量发展上来,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重点要健全
”三项机制”:
一是目标管理机制。
干工作、抓落实不能平推平拥、上下一般粗,必须精雕细琢、下足”绣花”功夫,抓实、抓细、抓具体。县落实办、县重点工作调度中心、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把县党代会、县”两会”和今天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量化为具体项目,一项一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完不成的怎么办,都要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实行挂图作战、清单问效、”四色”督办,形成分解、推进、调度、督导、考核、问责,”挂、问、督”闭环式推进机制。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单位要主动扛起责任、认领任务,制定详细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方法步骤、推进措施、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把战略目标分解成战术动作,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推,把每一项工作做扎实,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确保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二是问题解决机制。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抓落实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下一步该怎么办?多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各乡镇、各部门要盯紧影响、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和销号管理制度,一个一个去解决,一件一件去攻坚。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大家要坚决杜绝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现象,不回避、不推脱、不遮掩,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好,工作中常画”句号”、少画”逗号”,争做问题的终结者、不做问题的”二传手”。乡镇、行业主管部门、县级议事协调机构能够解决的,要马上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深入调研,提出意见建议或工作预案,及时报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
三是督导考核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消极落实的问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机制。要紧扣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紧扣全县各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推进来督促检查,健全跟踪督办、及时提醒、限时反馈机制,做到工作推进到哪里,督查落实就跟进到哪里,该通报的要及时通报批评,该整改的要坚决督促整改,确保工作任务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讲究差异化,不搞”一刀切”,既要有”传统硬指标”,也要有”创新加分项”,看发展、看变化,以实绩论英雄,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通过考核”考”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考”出勠力同心的正能量,”考”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对工作迟缓、工作不力、懒政怠政现象,要严肃追责问责,倒逼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二、练好内功,提升抓落实的本领
打铁还需自身硬。干工作、抓落实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还得有善抓善谋、善作善成的真本事,专业化的能力素质至关重要。在进入新征程、面对新任务、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一些同志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好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窘境,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实施”十大突破行动”、做好2022年的经济工作,必须锻造抓落实的硬功夫,提升抓落实的真本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重点要提升”三种能力”:
一是政策研究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好政策,才能有效运用好政策。发达地区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因为他们把政策吃得很透、用得很活,善于跟政策赛跑,抢抓政策机遇。我们有少数干部,不学习政策、不研究政策、不会运用政策,这是影响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这座丰富的思想理论宝库中汲取精神力量,持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视野,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成为政策精通、情况精熟、业务精湛的”行家里手”。要研究吃透上级政策,找准上级政策与×××实际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做到逐条研究、全面谋划、快速反应、主动对接,用好用足用活全省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包,掀起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争事项、争位次”五争”高潮,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将政策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改革创新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推进工作必须善于运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手段。中央的大政方针要求一样、面对的宏观发展环境一样,干得好的、发展快的,就是善于创造性贯彻落实。然而,我们有些干部,言必问出处、事必套条文、行必找依据,生怕出乱子、担责任。一些优惠政策和创新举措明明中央有精神、实践有需要、外地有先行,在我们这里就是行不通、落不了、推不进。我们要实现跨越赶超,就必须破畏首畏尾思想,立敢闯敢拼意识,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新办法新措施,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创出更多的”×××经验”“×××模式”“×××样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三是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当前,我县发展态势向上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也要清醒认识到,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善于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当前面临的各类风险隐患,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发力、应对有效。各乡镇、各部门要聚焦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经济金融、意识形态、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等领域,扎实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梳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不断提升发现风险、认识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全面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防火墙”,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三、提振精神,凝聚抓落实的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要干字当头。这既是职责要求,也是从政本分。建设”富强、活力、美丽、幸福”新时代现代化新×××,迫切需要全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更加昂扬的激情拼搏奉献,以更加过硬的作风履职尽责,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抓落实,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重点要强化”三个意识”:
一是大局意识。
推动×××发展,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不是”旁观者”和”局外人”,必须坚持”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一切围绕大局转,一切盯着大局干,众人划桨开大船,众志成城干大事。要坚持一类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牵头,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牵头领导、牵头部门要理直气壮”一牵到底”,协同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积极配合、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各乡镇、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也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变”单兵突破”为”联合作战”,切实弹好”协奏曲”、唱好”大合唱”。二是争先意识。
同样一项工作,是争创一流,还是满足过得去,结果截然不同。目标定位低了,即便看上去落实了,也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落实。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我们干工作、抓落实,必须要高点定位争一流、高效推进创一流,唯旗是夺,有先必争,全力冲刺全市全省第一方阵。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一流就是落后”的理念,着力克服工作满足于一般化、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的问题,对照先进找差距,敢与标兵比高低,凡是有评比的工作都要争当先进,凡是横向能对比的工作都要努力走在前列,凡是全局性的重点工作都要力争出彩,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争取更多经济指标进入第一方阵,争取更多改革发展亮点叫响全省全国,争取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三是效率意识。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一步慢、步步慢,机会都是在按部就班、慢慢腾腾中流失的。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必须牢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定了就办,说了就干,早着手,快落实,一切工作往前赶,做到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双招双引、”五争”、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推进上,要强化时间观念、效率意识,从启动之时就进入倒计时,盯紧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能早不晚,能快不慢,能提前一天完成的决不推后一小时,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同志们,目标催人奋进,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逢山开路的闯劲、决战决胜的拼劲、只争朝夕的干劲、水滴石穿的韧劲,创新实干争一流,砥砺奋进谱新篇,为建设”富强、活力、美丽、幸福”新时代现代化新×××而努力奋斗!
会议到此结束,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