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定稿)

时间:2019-05-14 03:5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定稿)》。

第一篇:如何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定稿)

如何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获得真正可靠的影响力,就要用自己的自身的能力去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

戴,让学生真真正正地喜欢你。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要善于发觉学生的优点,充分鼓励他们自尊、自信。我们作为一名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师,应撒种爱心,用爱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但是教师的爱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宠爱、溺爱,教师的爱应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严要在爱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事占先的坏习惯。平时贪玩成习,不爱学习,作业拖拉,而且喜欢惹事生非。为了帮他们改掉这些坏习惯,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找其谈话,让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一起抓,坚决帮其改掉缺点。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同时,不要一味地批评,而是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了他的自

信心,使他自觉地努力,从而得到了进步。

所以说,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老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灵魂的引导和塑造。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凭个人爱好,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再者,爱学生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二、教师要有自身的魅力。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对人的真诚和善良上,以及办事的诚实和守信。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对事的真实感情流露出来,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会感到教师就是他的榜样,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用教师的语言魅力去启迪学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每天与童心稚嫩的学生在一起,学生的心灵世界是美妙灿烂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特别要讲究语言艺术,即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和趣味,同时要有理性。多一些鼓励,让学生更加自信。教师的语言还要带一点幽默,让学生乐于接受。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缺乏自控能力的,免不了总有一些坏习惯改不了。作为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一味地责备绝对不行,怎样表达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愿意改错?这就需要教师讲究语言艺术。老师的的语言入情入理,富有情趣,又很有道理,一定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

(三)用教师的行为魅力去塑造学生 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万物需要阳光。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喜欢老师,亲近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容易识别的情感就是教师最直接的充满关爱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将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

(四)用教师的情感魅力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喜怒哀乐都是爱的一种真情流露。教师如果在处理问题时,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自然会受到感染。气愤时,愁云密布。对学生的教育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并不等于包庇和迁就。学生毕竟还小,自控能力差,如果他的言行违反了纪律,影响了他人,你就应该让学生从你的表情中明白对错。高兴时,喜笑颜开。

教师的笑容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欣赏,同时,也是在弘扬一种正气,是在十分鲜明地向学生表示

自己欣赏的态度,这些只靠语言是不能表达的。

三、教师要具有春蚕吐丝,乐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种价值观一涌而上,个别教育工作者迷失自我,功利思想严重,重视物质享受,迷恋世俗浮华,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追求低下,人格扭曲。上述种种虽属少数,但造成的恶

果却不容低估。

四、要具有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精湛技艺。

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类的感情,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大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诚坦相待,心心相印。

五、教师要不断学习,发展自我。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教师工作受到严重的冲击,稍不注意就落在学生后面,何谈为人师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源头活水从何而来?为此,现代教师必须走出一次性教育的误区,不失时机的进行二次教育,三次教育

以及终身教育,发展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这不正是对教师最崇高的赞誉吗?我们广大教师要凭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威信,乐教的表率,真挚的情感,炽热的心肠,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钦

佩,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铺垫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让宝宝接受挫折教育

让宝宝接受挫折教育

现在的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爸爸妈妈总是竭尽所能,为孩子打造一个“无障碍”的环境。然而,研究显示,越是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长大后,生活应变能力越低,对他的成长反倒是有害无益,可见大家有必要重新认识挫折教育。

成长的路上,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各式压力与挫折,父母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往往在事件发生之前,便急于替他们扫除一切障碍,期盼孩子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长大。

但即使爸爸妈妈再怎幺保护,呵护在掌心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飞出父母张开的羽翼,展开自己的生活。与其让他事后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承受加倍的痛苦,不如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对他展开机会教育哦!

提到“挫折”,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愤怒、哀伤、痛苦等负面情绪,认为他带来的都是不好的感觉,其实既然挫折无法避免,如何从中获得力量,便是我们所要深思的。父母在挫折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则是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挫折并不可怕,一味的逃避只会陷入更大的困境,今日社会,孩子成长问题频传,和挫折忍受度的降低,可谓密不可分。父母们不妨放开紧握的双手,让孩子从不断跌倒中站起来,直至茁壮坚强吧!

挫折何处来

俗话说:“三岁定终身”,幼儿阶段是孩子个性的确定期,即早展开挫折教育,将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困难,从中学习成长。孩子的行为模式,深受经验所影响,做了什幺事、父母的回应是什幺,都刻划在他们脑海里,成为以后行事的指标。因此过度的溺爱与漠视,会让宝宝形

成错误的认知,到了他长大时,要改变他的想法就难了!

或许大人们会感到奇怪,现代的孩子衣食不缺,真有那幺多的挫折吗?站在成人的角度,自然会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但重要的是,从宝宝的角度来看世界。

原本我们以为很简单的事物,孩子可能需要一再的摸索才能了解,而这个过程未必都是愉快的。适度的引导是挫折教育中的关键,父母在展开机会教育之前,需得先了解孩子受挫的来源。

Why宝贝不开心?

成长篇1

宝宝从襁褓步入幼儿时期,想要“自己动手做”的意识越来越强,不管是爬行、走路、使用餐具、玩耍等,非得一试再试,直到满意为止。爸爸妈妈一方面担心年幼的宝宝无法保护自己,一方面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在孩子动手之前,便习惯替他做好。

虽然父母的顾虑实属情有可原,但在一再被打断的情况下,宝宝也变得十分焦躁,甚至开始哭闹了起来。这是因为孩子需从自己完成的动作里,获得满足感,而满足感的累积,有助于增添他的自信心。久而久之,若父母毫无察觉的话,待宝宝学习的兴头一过,他便会习惯让爸爸妈妈安排一切,遇到挫折只会寻求父母的协助。

同伴篇

两岁左右的宝宝,开始对“同伴”感兴趣,家里有小客人或是出外游玩的时候,一双滴溜溜的眼睛,总是绕着对方转。父母看见了,多会鼓励小朋友一起玩耍,可是每次过没几分钟,两个人就开始上演玩具争夺战!

由于大部分家庭都只有l~2个孩子,宝宝从小的认知中,便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所有的人都应该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对方不肯相让,孩子就会以哭闹、抢夺等行为,表达心 中的不满。爸爸妈妈不必急于将两人拉开,反倒要抓紧机会,教导孩子“所有权”的观念,或提醒他们用“轮流”的方式,让双方都能玩到新的玩具。

环境篇

孩子再大一点时,就会进入幼儿园就读。虽然短时间内认识那幺多的朋友,让他感到非常新奇、热闹,但以往陪在身边的父母,一下子失去了踪影,加上对团体中的课程、游戏不熟悉,挫折感马上随之而来。

在同伴的相处中,孩子慢慢会产生比较的心理,举凡小伟为什幺长得比我高、玲玲学东西好快这一类的发现,皆会在无形中增加他的心理压力。当孩子在学校表现失常,父母与老师应该一同努力找出原因,并依个别情况辅以不同的启发。

例如有些小朋友在体能游戏中,若表现不如预期,常表现哭闹、逃避反应,老师可再以分组竞赛的方式,让小朋友看到其它挫折忍受度高的孩子,如何接受竞赛结果,学习所谓的“运动家精神”。至于在家活泼,在学校却一声不吭的孩子,则可鼓励他去带领另一个小一点的孩子,慢慢展现自己的才能。

认识孩子的挫折反应

不同的孩子面对挫折时,反应亦不尽相同。为确保挫折教育发挥作用,认识孩子的各种反应可是很重要的喔,同一套处理模式,不见得适用于每个孩子,“因材施教”才是成功的关键,爸爸妈妈想提高宝宝面对困难的忍受度,可要仔细观察,针对孩子的特性,给予适合的帮忙。

争强好胜型:

这类型的孩子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这或许和家长从小给他的督促有关,使他对于胜 负特别执着。当结果不尽如人意时,他比一般人更难承认自己的失败,认为问题不可能出在他身上,而是游戏规则及大环境不够完善。

*爱的叮咛:你会发现,争强好胜型的孩子在团体中的表现都相当杰出,他对掌声的渴望,使他乐于尝试不同事物,但一旦遭遇失败,他的挫折反应也是极其强烈的,如果不在小时候,适度地给他一些小挫折,他会以为生活就该永远一帆风顺。

建议父母从玩围棋的游戏里,故意输给孩子,借机告诉他,即使输了,也能用轻松的心情面对,每一个人都有输赢时候,胜利不是唯一的结果,孩子会渐渐领悟长辈们的用心

害羞胆怯型:

除了先天表现就比较害羞的小朋友,有时一连串的挫折,会使得抗压性低的孩子,以逃避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在还没有尝试前,便打心底放弃,认为自己的表现糟得不得了,一定没有人会喜欢他这个胆小鬼等。

*爱的叮咛:观察这类型的孩子,他之所以会养成这样的性格,多来自于父母的保护过度,每次他要尝试的时候,父母的关心,总是早一步切断了探索的管道,稍遇到困难,便封闭自己,误以为外界环境尽是伤害。

害羞胆怯的孩子,他的挫折并非来自于失败,而是来自于全然的陌生,为了赋予孩子信山,温柔的鼓励是不可或缺的。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物,增加他成功的经验,或是让大家一起做相同的游戏,了解自己与其它人并没有不同,进而打开心防,快乐地融入团体生活。

闷不吭声型:

不同于外向反应的孩子,这类型的孩子较倾向自我反省,当孩子闷不坑声时,周遭的 人的确比较难察觉他的想法,所以可能要多花一些时间观察,才能适时给予协助,爸爸妈妈 们不必过于担心。

*爱的叮咛:大部分比较懂事或年龄稍长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之所以选择闷不吭声,是因为他知道吵闹和逃避同样无济于事。他担心别人觉得他不够优秀,又怕造成别人的负担。

对于这种贴心的举动,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陪伴”。闷不吭声的孩子并不是裹足不前,他的心理一直在尝试找出改善的办法,替他扫除困难无法满足他的需要,只要在旁给予支持,再适度的加以引导,就能重新建立他的信心。'

争相推过型:

这类型的孩子和争强好胜型的孩子有部分相似。鬼灵精怪的他们,学习力特别地强,失败时,喜欢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认为借此可以摆脱责任,免于被师长责怪,并且不必努力来寻求解决管道,缺乏正面思考能力。

*爱的叮咛:争相推过型的孩子,普遍有好辩的坏习惯,任你口沫横飞地劝导,他自有另一番解读。要使他心服口服,光是“言教”是不够的,父母与老师大可按照他的解释,扣除他所说的干扰因素,重新演练一次,以证明他的错误。

化阻力为助力

近年来,中西方学者极力倡导“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希望父母与孩子能以正面的态度看待生活的挑战。但仅仅是让孩子遭遇挫折还不够,如何从中增加自己的挫折忍受度、排解挫折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挫折教育”的终极目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努力,帮助家中的小宝贝化阻力为助力吧!

1.打造温馨的环境:相信没有人能否定,一个温馨的家庭对宝宝的影响有多大,在平和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很快地收拾心情,继续往前迈进。反之,则容易出现种种偏差行为。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对象正来自于父母,如果平日父母便常互相漫骂,将责任归咎对方,那要孩子如何朝光明面思考呢?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孩子的行为在大人眼中,或许是可笑的、微不足道的,但若因此而忽略他的感受,他会更加沮丧。试着怀抱着“同理心”和孩子沟通,从他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就会知道他要的是什幺了。

以鼓励取代责备,以体谅代替比较,家庭应是幸福的港湾,而不是另一个难以喘息的空间,您说是吗?

2.如何解决问题: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挫折时,常常会过度保护或一同责怪他人,好象若不如此,无法表现自己有多重视他,结果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并养成依赖的性格、此外,部分父母担心孩子太过软弱,便改以故做冷漠,袖手旁观,轻忽孩子的心力与智能有限,重复的错误练习,只会使挫折感加深罢了。

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着重在引导思考、自我评估。与他一同讨论,该怎幺改善困境,之前的失败原因是什幺,用另外一个角度又会如何呢?给予孩子适度的引导后,接着再让他继续尝试,超越挫折之后,自信心与挑战困境就再也不是难事了!

哭泣、逃避是很正常的抒解反应,家长无须严厉的纠正,提醒他哭泣不能解决问题,困难不会凭空消失,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提供些许建议就可以了。

3.与老师携手合作:学校的人、事、物远比家庭里复杂,待孩子进入校园生活后,学校便成为他最大的挫折来源。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学校的环境与老师的教学理念,从旁协助孩子。例如与老师 讨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否与在家时不同,孩子在学校时,课业与人际关系的处理如何?老师又该如何教导孩子正确的挫折处理方法?结合双方的力量,即时排遣他的负面情绪,转变为成长的契机。

第三篇:如何让人接受你的批评

圣人说:闻过则喜。生活中有几人可以如此?

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不过,为什么良药一定要苦得让人难以下咽?忠言为什么非得让人听了难受?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吗?

有一个员工不小心做错了一件事,主管批评她,并要扣她的奖金,结果那个员工自杀了。

有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用红领

巾上吊自杀。

有一个儿子受不了父母的批评指责,挥刀杀死他们。

好话一句严冬暖,恶言半声三春寒。之所以批评者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因为那个被批评的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其中的“好”,反而认为是有害的。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只要被批评者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好意,他当然会从善如流。

或许当我们去批评别人的时候,都希望对方象唐王一样,而自己可以象魏征那样直言不讳,可这并非良策。批评是一种人际互动,方法得当事半而功倍,方法不当事倍而功半。

批评是对人的一种否定,其实质是惩罚,在改善人的行为时,鼓励总是比惩罚效果明显,一定不能滥用惩罚,惩罚是消极的,尤其是过度惩罚非旦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扭曲行为,那个杀了父母的儿子就是如此。

批评人有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这样可以缓和当事人的心理压力,如果把矛头直向当事人,就会无意之中造成伤害,进而于事无补。当你批评别人时,时时刻刻反问自己:“我是不是针对当事人了?”“我是不是忽略失误本身了?”“我是不是在人身攻击了?”等等。

还要注意方法得当:

其一,真诚。真实的东西永远能够打动人。“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这件事情你也尽力而为,尽管结果还是出错了”“或许你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出错了?”

其二,切勿指责。指责的时候会让人陷入恶劣的情绪中,从而影响理智判断力。“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为什么犯同样的错误?”“你真是无可救药?”

其三,适度。点到为止,既往不咎。“事已至此,从中吸取教训最重要”

其四,理解。没有人愿意犯错误,尤其内心已经很自责的时候,更需要别人的心理支持。“我想你可能很难受”“找个时间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我相信你下次肯定会做好”。

其五,澄清角色。了解自己在跟一个什么样的人沟通,是一个长辈还是晚辈,是男性还是女性,是朋友还是对手,是家人还是同事等等,如果角色混乱,就会说出不合适的话,批评的效果不仅达不到,反而伤了和气。有很多话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不分对象。

对一个很自卑的人,犯错时,他本身就很自责,这时适当的安慰会胜过千言万语。对一个很爱面子的人,一边批评一边给个台阶,他会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对于一个心服口不服的人,不必抓住不放,看他的行动就可以了。

很多沟通失误,其症结在于角色不清。

其六,暗示。任何人面对直接批评,内心都会不舒服,因为批评就是惩罚。暗示就象苦药丸外面的“糖衣”,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达到治病救人的最终目的。

其七,注意场合和时机。批评的场合和时机非常重要,切忌批斗会式的批评,不秋后算帐。

第四篇:5分钟让上司接受你的建议

5分钟让上司接受你的建议

【专题名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专 题 号】F10

2【复印期号】2008年03期

第一现场

会议室,张强正和经理争吵不休。今天3号,按照惯例正在召开部门月度工作布置会议。

这个指标我完成不了,经理你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根本不知道我们在一线的辛苦。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新客户很难开发。现在你要求这个月实现业绩增长30%,这根本就不现实。张强对于经理布置的本月工作任务很不满。

为什么你完成不了呢?经理问道。

我人手不够。我带的三个业务员,钱可刚毕业没什么经验,老周和赵明不错,可赵明这个月

18号就将离职了。没有兵你让我怎么打仗?张强觉得这个理由很充分了。

就这个原因吗?这是你的问题。怎么带新人,怎么降低老员工离职带来的业绩影响,是你这个做主管应该考虑的事情。经理说。

我的问题?那经理你做什么?难道部门任务都是我们的事情?张强不服。

如果你觉得做不了,可以选择辞职。

辞职就辞职,照这样下去根本就没有法做了。

好,你可以离开会议室了,等会议结束后把辞职报告交给我。

商振有话说

张强错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他错了,最明显的标记是:他的目标结果让经理接受他的建议并没有实现。目标没有实现,说明行为有问题。

他错在哪里?

他选择了错误的建议时机。工作布置会议不是工作讨论会议,布置会议召开时,决议已经形成,此时提建议就是推翻原有的决议。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说自己错了,上司更不喜欢下属说

自己的决策是错误的。且工作会议场合是公众场合,在这样的场合指责上司错了,无疑是当众给了他一个耳光。上司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会接受建议,甚至连听建议的心思都没有,他唯一想到的事情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威。

他选择了错误的开场白。张强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指标我完成不了,经理你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根本不知道我们在一线的辛苦。这是上来就给经理一棒子。在张强心里,自己这个经理根本就是个废物、蠢材!经理说:这是你的问题。经理先前问他一句为什么你完成不了呢?并不是真的关心张强有什么困难,而是要张强说出理由,而后反驳这个理由,以证明你张强是错的,不是你的建议是错的,而是他关于经理是废物蠢材的观点是错的。

他选择了错误的建议方式。张强是以口头形式提出建议的,这个形式很不好。首先容易因语气、语调、身体语言等问题影响语言内容本身的信息传播。同样的话,以不同的语气说完全就是两个概念。说话人无意的一个动作,可能会干扰语言信息的传播,在接收人那里,可能进行了错误的解码,同样会产生歧义。即便上司是个开明的领导,他可以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决议的形成需要重新形成文字。这就可能无法在当时就形成新的决议,在新决议形成之前,可能会有新的变故而导致建议最终依然没有被接受。

他选择了错误的建议内容。其实张强根本就没有提建议,只提了意见。分析张强的话,他只说了工作难人手不足等问题。他给出了问题而没有给出方案,因此经理说张强这是你的问题并没有错。经理关心的不是有什么困难,他只关心结果实现,他能做的就是为困难的解决提供条件和支持。张强说了一堆的问题,但偏偏没有说自己解决这些困难需要经理做什么。

张强该如何向经理提建议呢?

首先,选择好建议意见。不要在决议形成后再去向经理提建议,而应该在决策讨论时候或决策未公开前提建议,这样避免了经理推翻决策的面子问题。

其次,别在公开场合建议。有他人在场,经理依然存在一个面子问题。没有他人在场,张强提建议被经理理解为挑战权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第三,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建议。制作一份类似申请书的书面材料,而后留出专门的批示处,列上抬头:经理批示。这样,建议变成了申请,经理会觉得事情仍是他在决策,不会觉得被下属压制。同时由于是书面材料,避免了口头表达可能产生的歧义。而且,由于有专门的批示处,这样建议一定会得到反馈,无论经理是否同意,经理的意见已经反馈过来了。张强可以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方案修改。

第四,组织好内容。张强之所以要向经理建议,无非是觉得这个月自己的业绩可能完成不了。但他不能直接和经理说:我完成不了。因为那是张强的事情和经理无关。因此张强应该转换问题焦点,把业绩能不能完成转化为我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例如向经理要求更多的人手配制,之所以要求的理由是人手不够。这样的建议内容,通过书面的形式递交给经理,经理首先不会认为张强是有意逃避工作责任。但经理不一定就会同意增派人手,没关系,因为经理已经知道张强那边人手不够,而且现在新市场开发工作有一定的困难,这样他自然会重新考虑给张强的业绩指标。

第五,给你的要求以足够的支撑。向经理提建议,不是说你想要什么别人就必须要接受什么的,关键是你要让经理明白为什么必须要求这些条件,这就需要你给出足够的论据支撑。什么才是论据,用数字说话。以张强为例,他应该在困难分析时,列出手下三个业务员最近几个月的业绩表现,以说明为什么钱可作用不大且赵明的离开将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给出近几个月的业绩增长示意图,通过数字和图例直观地反映出近几个月的业绩增长幅度有多大?平均增长速度如何?30%的增长幅度是否可行?

再来一次

张强根据自己的团队现状写好《关于申请增派业务员的报告》,来到经理办公室,经理,我这有份申请报告,麻烦您批示一下。说着,将写好的报告递上去了。

经理拿过来一看,看了一眼标题,明白是张强想要增派人手的申请。报告的开始,是目前张强所负责业务组的情况分析。几个表格,很清晰反映出目前该业务组人手不齐的实际情况,同时几个业绩报表也反映出近几个月业绩增长情况。

张强走后,经理拿出已经做好的业绩分配表。想了想刚才张强的报告,觉得这个月给张强制定业绩增长30%的目标似乎很难实现,再斟酌斟酌吧。#p#分页标题#e#

3号那天,经理在部门月度工作布置会上宣布:张强的业务组这个月的业绩增长目标是10%。同时经理说:其他组比张强的组目标要多一些,张强组里的赵明18号就要离职了,而且钱可现在还需要锻炼和学习,所以就酌情少给一些任务。不过人力部门已经开始招聘新人了,等人手配齐后,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第五篇:让病人接受你从介绍开始

让病人接受你从介绍开始

我们很多时候忙的忘记了介绍自己和实习学生,直接就询问病人的情况,这样的结果,病人没有感受到被重视,而主动介绍自己,让病人不但感到了重视,同时也让患者尊重了接待他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对自己和同事的介绍,常常对医患关系起到了最开始的润滑效应。

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名字,经常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的名字,会使自己因为名字的重要而具有提高工作质量的意识,如果我们的医生和护士,在与病人接触的时,首先介绍自己,并介绍跟随自己身旁的学生,病人也会很愉快的递上自己的文件,从心里接受你的治疗护理。

如果我们为新病人服务开始时,当我们接过病人递上的个人资料,快速的看清病人的性氏,并热情的称呼对方XX先生或女士,请她入坐或请他说出自己的问题时,也就使医患关系有了良好的开端。

医护职业本应是最受尊重的生命关天的职业,在当今人的价值观迷失旋濄中,诸多原因造成了医患信任危机,希望全社会和政府能出台相关法律与政策,挽回医患之间的平衡,而无论谁的信念迷失,医护人员也要清醒,尊重从沟通开始,和谐医患关系从自我介绍开始。

如果医护人员没有了沟通交流的时间,如果治疗护理成了流水线作业,医患关系就不可能和谐,除非现在战场,医院无限制加床,哪有了沟通时间,医患沟通至少10分钟,多者40--50分钟,无限制的加床,病人的生命和病痛无法全心呵护!

如何对待实习学生,也是影响病人尊重我们的渠道,很多医院在病人面前不介绍学生,甚至只叫他们为学生,使得医学生从见习就没有规范感和受尊重感,如果每位到科室的学生,我们都正式的在全科介绍,如果每位医学生都得到带教老师在病人面前的介绍,他们自己的职业价值感,病人对医生的尊重,就从医学生开始了,所以,学会并善于自我介绍,介绍他人,让我们自己,让众人眼中看到的颇有绅士风度的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的自身价值要从自己开启建立,从与病人交流的启始介绍开始,在彼此的介绍中相互认识、接受、共同对待疾病,无论别人怎么无知,我们还是要有知,有度的,谁让我们是医生和护士职业者!

下载如何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接受你自己

    《接受你自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接受你自己》。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等内容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

    微笑,让学生亲近你

    微笑,让学生亲近你 一个会心的微笑,胜过冷的批评、严肃的面孔;一个会心的微笑,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一个会心的微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积极主......

    让学生对你一见钟情

    上好第一课的重要性 快乐的暑假过后,又一个新的学年将至,初步教坛的新教师或是老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跟学生“第一次亲密接触”。应该如何把握这第一次的接触呢?......

    让学生摸得着你的爱

    让学生摸得着你的爱金水区 农业路小学 杨欢当我在郑立萍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这本书上再次看到“让学生摸得着你的爱”,我不禁由心底感到赞同! 以前看过一个调查报告,内容......

    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

    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 ——我就音乐自由教学法的一点尝试 10年前,身份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角色的变化,是我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怀着对教育的理想,对教学的热情,我始终相信......

    让你的情绪感染学生

    让你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提起学习数学,不少学生深感头疼,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是死板的、是缺乏兴趣的。 如何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使数学充满魅......

    亲爱的学生你让老师感动

    亲爱的学生你让老师感动 轻轻地打开工作日志本,静静的敞开心扉,不禁回想起2013.9.1日来到这里直到今天,往事一幕一幕在我眼前重现,是那样的亲切,是那样的清晰,我陶醉了,眼睛湿润利......

    努力让每个残疾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合集)

    努力让每个残疾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教育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今天召开专门会议,全面部署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工作,李克强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