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案例论文教案

时间:2019-05-14 03:1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案例论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案例论文教案》。

第一篇:课题案例论文教案

典型案例《长江之歌》

1)、创设情境

优秀的范读可以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网络中的示范朗读,往往是“‘声’、‘画’并茂”,更能够创设意境:面对一首首优美的诗文,入情入境地范读定会让学生如沐春风,陶醉其中;一篇篇感人的故事,声情并茂地朗读,定会让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学生就想先睹为快,在学生观看朗读视频的过程中,既感受了高水平的范读,又被带入了诗中描写的美景。

2)、整体感知

心理学实验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可以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从而促使他们投入自觉的认知活动。

等学生欣赏了入情入境的朗诵之后,播放了《话说长江》第一集的15分钟左右的视频,是对长江源头和上游的一个概况,更是从视觉角度让学生感知了长江的“无穷的力量、母亲的情怀”。

3)、品词品句

阅读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还原作家写作的意,怎样才能尽可能地还原作家的“本意”呢?可抓住课文中最能体现作家“意”的词、句。但是农村小学生多很多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闻所未闻”,也就无法正确理解作者的“意”了。这种情况下,利用网络资源就能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解、深入的体会。《话说长江》的第一节,让学生从的生动的解说词、优美的音乐、形象的画面中全方位认识长江的发源地及两岸的人情风貌,从而能透彻的理解:“春潮、惊涛、哺育”的内涵,体会中华民族对长江的“赞美、依恋”的情感。也使学生把不容易从时间角度上理解的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学习便成了一个主动求索的过程。

4)、深化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要求之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引导他们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网络中的多媒体课件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后,老师播放了殷秀梅演唱《长江之歌》的视频,学生不用老师说就不由自主的跟着唱了起来,在他们的个歌声中饱含着对长江的赞美和热爱。

5)、课外拓展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通向大千世界的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主渠道。而配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课后阅读与之相关联的课外读物,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为理解课文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学生往往很难及时找相关的课外读物。网络中丰富的阅读资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给学生的拓展内容有: 在网络中或其他地方搜集后完成以下题目(三选一)·搜集描写长江的美文进行品读。

·观看《话说长江》的其他部分,并谈谈观后感。·用笔写下你对长江的感情。

相信学生通过这样的积累,对长江了解的就会更多、更深、更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会更强烈,语言文字上的积累也会丰富。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张旭东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3、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4、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教学重点】

1、理解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意思。

2、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教学方法】

质疑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准备】

构建“只有一个地球”专题网站。【教学活动】

一、结合预习,浏览课文,提出问题

师:在课前同学们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查找了地球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生1: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生2: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呢?玻璃制成的东西才容易破碎呀? 生3:地球上的资源到底还能维持人类生存多少年呢?

生4: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老师把你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梳理,总结出中心问题就是:

1、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2、为什么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二、细读品析,自主探究 研究解决问题一: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问题。2、学生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教学,学生找到哪一部分,教师就引导学习哪一部分,主要抓住了三方面的内容。)

⑴感受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的样子:

生1:我觉得在宇宙中遥望地球,地球的样子特别美丽可爱。

师: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地球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找出来给大家读读。(点击出示图片)如果你此刻就遨游在太空,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场景你会怎样来来形容地球?

生2:我觉得地球就象古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女神一样,和蔼可亲,美丽慈祥。生3:我觉得地球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一样,养育着无数儿女。生4:我觉得它在浩瀚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师:课文中又是用哪两个词来形容地球的呢? 生: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谁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指导有感情的朗读。)⑵了解地球的丰富资源:

生1:我觉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地球美好的心灵,她慷慨的向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师:地球向人类提供了哪些丰富的资源? 生2:自然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等

师:看来地球更可贵的是她无私奉献、慷慨大方的金子般的心灵。地球向人类提供的这么多资源,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3:我最想了解森林资源。生4:我最想了解大气资源。生5:我最想了解水资源。„„

师: 现在只要你进入地球资源网页,你就会了解到你最感兴趣的资料,浏览完后再把你了解到的资料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学生上网了解资料,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汇报交流。)

生1:我刚才了解了森林资源,它是一个天然氧吧,净化了空气,而且为人类提供了新鲜的氧气。生2:水是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又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生3:我了解的是矿产资源。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工业上经常用到的铁、铜、锌、钢,还有天然气、石油等都是地球母亲提供给我们的。而且我还看到了玛瑙、翡翠的图片,让人赏心悦目,这些都是地球母亲对我们的恩赐,我们的地球母亲太伟大了。

生4:我刚才在网页中看到了许多优美的图片,山清水秀,奇峰罗列,树木葱郁,可爱的北极熊,笨拙的大熊猫,威武的东北虎„„

我觉得地球亩太伟大了,他为人类提供了这么秀美的生存环境。„„

师: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她用甘甜的乳汁养育着我们,她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着我们。清新的空气,丰腴的土地,秀美的山川,无尽的矿藏„„我们人类所赖以生存的一切资源,哪一样不是地球母亲的恩赐?

⑶寻找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生:我觉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师:现在我们假设人类可以移居到另外一个星球,我们可以移居到哪个星球呢?就让我们班的小科学家们进入神秘宇宙网页,看谁最快最准确的得到结论。

①学生上网研究得出结论,没有第二个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②指导朗读,教师与学生合作读课文,理解“至少”的含义。

师:地球母亲她是那么得挚爱自己的儿女,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这些地球的儿女,难道不应该用最美的语言去赞美她,去歌颂她吗?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美地球,来表达你的心情,你会说什么? 生1:地球母亲,你并不仅仅是美在外表,更美在你的内心。

生2:你美丽善良,和蔼可亲,你哺育了十几亿的儿女,你是最最伟大的母亲。生3:没有你就没有如诗如画的景色,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生4:你美在外表,美在内心,更美在你是唯一的。

师总结: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真是好样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二:

1、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浏览网站,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那为什么说地球又太容易破碎呢?这个问题我想让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想一想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1:可以和同桌讨论解决。生2:借助网络帮我们解决难题。

生3:仔细读课文,认真思考,有时还需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

师:如果在学习课文时遇到了不懂得词语,可以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可以进入小小词库,帮助你理解。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汇报讨论结果: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就来汇报我们的学习结果吧。生1:我通过看课文了解到,人类在无节制的开采地球资源,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是人类自己在一步一步得毁灭地球。

生2:我不仅通过看课文了解到了地球正在遭受着人类的摧残,而且我还通过上网了解到了人类在大量的毁坏森林资源,造成了土地严重沙漠化,沙尘暴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身边,所以我认为地球太容易破碎是因为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和任意毁坏。生3:我也通过上网知道了,地球上的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的很小一部分,而人类的生活垃圾、工业废水还在严重污染着地球的淡水资源,地球母亲已经伤痕累累了。

生4:地球的大气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使植物无法存生,干枯而死。臭氧层也出现了缺损。

生5:我刚才看了一段录像,是关于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毁灭,看完后我特别的内疚,虽然我们小学生并没有想打人那样去捕杀动物,滥砍滥伐,但我们都不止一次的使用过一次性筷子,随手扔过废纸,浪费过水资源,所以以后我要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

3、师总结:

是呀,人类为了一己私利,疯狂的向地球母亲掠夺榨取,地球母亲无私地慷慨的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而她已被人类折磨得伤痕累累,面目全非。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所以说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三、理解课题、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说说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是什么意思吗?

生1:宇宙中只有地球可供人类生存,地球是唯一的,所以作者说只有一个地球。

生2:地球不仅仅是唯一的,它的丰富资源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作者用“只有一个地球”为题,是为了提醒大家环保的重要性,告诉大家保护环境。

四、抒发情感,呼吁环保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特别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人类呀,快觉悟吧,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吧!生2:当最后一滴水枯竭的时候,当最后一声鸟鸣消失的时候,也就是人类毁灭的时候。

生3:我们这些地球的儿女们,应该让地球母亲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生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五、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师:请你说说你以后打算怎样保护我们这个可爱的地球? 生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生2:出去吃饭自己带筷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生3:节约每一个塑料袋。

生4: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办一期环保小报,在全年级展览,倡导大家一起为环保做贡献。

„„

师:同学们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默默无闻地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废纸做起。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永远焕发青春,笑脸灿烂。

六、师生互动,及时反馈

《环境保护》教案

张宏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特别是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本人在组织“环境保护”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局域网课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草原的利用和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2、教学对象分析

在绪论中,学生已经知道生物学向宏观方面发展就是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在“生态平衡”一课时,又学习了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危害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本节课要求学生识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草原的利用和保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和濒危的珍贵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理解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因特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

→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整堂课采用了3种教学软件。课前利用Frontpage,制作了网站《保护绿色家园》,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还制作了留言板和四个专题交流室(如何保护森林和草原、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看法、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如何使广州更美丽);课上使用浏览器浏览全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网上传输速率较慢,课前将所要网上信息浏览一遍,课上使用所有的非在线浏览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程序设计

1、引导学生访问“黄河风情”站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的黄土高原富饶丰美,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现在却是千沟万壑,满目疮痍?为什么黄河上游清澈明净,而下游却污涝混浊呢?

1、浏览“黄河风情”站点。由于乱伐森林,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造成下游河床逐年增高,形成世界罕见的“悬河”,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自主探究

1、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哪些作用呢? ②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森林? ③草原的利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④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有哪些?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

⑦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不是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唯一手段?为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网上交流

1、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进行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交流室的在线人数、交流对象选择进入不同的专题交流室对问题展开讨论。并采用语言等形式辅助网上交流。

归纳小结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2、联系上节课所学习的生态平衡的知识提出: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我们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以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认真做好笔记。

2、将知识内化。

3、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反馈评讲

根据计算机反馈的在线练习完成情况,对其中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完成在线练习

6、教学体会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这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

我们以往都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网络教学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克服了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口语实践《赞美》教案

张旭东

一、揭示课题,提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口语交际《赞美》。大屏幕出示:诗《赞美》。赞美,如同一支歌,能奏出和谐悦耳的乐章 赞美,如同一条涓涓的细流,能滋润人们的心田。赞美,是一种艺术,能营造出积极上进的氛围;

赞美,又是一种进步的动力,能鼓励和鞭策人们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同学们,赞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去赞美谁呢?又该怎样去赞美别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创设情景,指导赞美。

1、出示情境

(一):放学回家,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对妈妈说:“

。”

小结。刚才两位同学表演得很好,大家评价得也不错。我们要尊敬父母,也要学会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

2、创设情景

(二):在我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老师给每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大家看看这本作文,想一想,有哪些值得赞美的?

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某同学,你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呢?

3、出示情境

(三):放录像。看完后要选境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小组讨论,组织交流。

小结。看到大家这么赞美这些爱劳动的同学,老师心里真高兴。我想我们班的卫生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出色。

三、联系实际,进行赞美。

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还有更多值得大家赞美和学习的人。当非典肆虐的时候,病毒无情人有情。我们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哪些人值得我们赞美呢?

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它的每一个成员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自己不平凡的贡献。他们坚守岗位,爱岗敬业,他们的精神是值得赞美的。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特殊的英雄。

学生练习,交流。

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某同学,你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呢?

四、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同学们,及时恰当地赞美别人,是人的一种美德,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经常地、正确地赞美别人,才能使自己更成熟、更自信、更有修养。当我们听到别人真诚的赞美时,我们要细心聆听,正确对待。

所以通过这堂课的连练习,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个懂得赞美的人,从赞美中吸收别人的优点,不断地完善自己。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张宏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要想不受网络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当今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就应该做的事是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洪水猛兽,真正的做到让网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教育者应当做到:

1.加强道德教育

网络正在飞速的发展和影响学生的发展,但我们的道德教育并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速度。因此,学校教育应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在传统的德育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传统的学生行为规范中增添网络行为规范。通过生动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虚拟社会中也应当遵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易感性和两极性的特点。一个眼神、一个漫不经心的暗示,都会使他们平静的内心掀起涟漪。

取得了一次好的成绩,他们有可能欣喜,甚至目空一切。遇到一点挫折失败,他们又有可能变得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从而产生心理的闭锁性,转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造成孤独抑郁等网络心理障碍。

因此,创设一个场所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情、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愉快、轻松地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就能够减轻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而针对学生已经产生的各种网络心理障碍,则应当采用专门的心理咨询方法,对其网络心理障碍进行调适和治疗。

由此可见,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引导学生合理上网和防治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3.对学生进行安全上网的教育,消除学生对互联网的神秘心理

避免“网络心理障碍”的有效方式绝不是简单的禁止,那样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不能发挥互联网作为传阅交流信息工具的作用,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正确的措施不仅不是简单的禁止,而应该是进一步的推动。

因为掌握网络的使用和有关知识,能使其消除网络的神秘感,了解互联网作为应用工具的实质,“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生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筛选有用信息,提高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使学生不仅成为电脑的使用者,更要做网络世界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网络现实生活的界限,不要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把上网当作逃避问题的工具。

4.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教师应通过班会、网络沙龙等活动形式,在班级介绍丰富积极健康、适合学生的互联网内容,并在学生中展开学生上网产生问题的讨论。

例如如何认识网恋,如何对待网络上一些“黄”“黑”的东西,如何控制个人上网时间,如何处理上网与学习矛盾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营造一种班级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班级风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满足,从而将网络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点。

对于学生而言,互联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使用网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热衷于网络并不是坏事,只要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够正确的看待和引导,处理得当,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就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巨大的良性影响。

可以这样说,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是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一个极好的机遇,积极合理的利用网络必然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健康发展。

实施创新性教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张旭东

人类社会从20世纪末进入了知识大爆炸时代,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扑面而来。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新天地。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实际上,因特网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其中可供教学利用的资源确实是无限的,这有助于传统课程的狭义性,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环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人机交往、网络信息共享、学习作品的展示等,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对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

我们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利用校园网络,围绕阶段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有质量、有个性的学习网站,让学生可以随时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的接受熏陶,享受知识,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设计师生共同网上搜索,共同交流体验的环节,旨在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共处一种愉快状态。学生只有经历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才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只有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的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的拥有和保持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课堂只是学生广泛学习活动中的一个方面,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网上学习。他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极大的丰富网站内容,拓宽学生的审美空间,增强艺术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进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崇尚一种全面、整体的生存方式。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如何培养在网络世界里搜索、整理、判断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兴趣与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网络自己选择探索的方式,自己决定探索内容,自己评价探索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是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浓缩世界的博览会,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不断接受教育的欲望,是学生将学习看成自己获得积极的、愉悦的学习体验的必然要求。

其次,强调通过亲身参与活动来加强体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文化宝藏,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在走进网络天地、领略民族文化系列。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体验中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包括本土文化、本民族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利用网络拉近地域距离,展示魅力。

最后,还要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搜索资料、关键词是什么、怎样概括搜索到的有关资料等。与合作学习相同,上网学习的方法可以延续和渗透到各门学科,使学生终身受益。义务教育阶段正是为小学生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知、学会理解、学会表现、学会创造。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我新突破新课程改革方案将逐步打破以往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格局,力求既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既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既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真正推进研究性学习与课堂资源开发利用的默契和互动,才能确保适应新课程方案改革带来的挑战。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可通过广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艺术化的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表现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的经验和经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结构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两者相辅相成,在多大程度上开发好网络资源,取决于教师知识素养和教学理念;反之,在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涵养又得到了提高,观念也得到优化。所以在课程资源建设中,要始终用教师自身的突破来带动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改革旧有知识媒介。

开创新的知识传播方式,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教学气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融合在一起,那么,它将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修养。

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大大改变艺术课程资源面貌,推动艺术教学方法的改革,艺术教学也可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带来的有利条件使课堂具有时代的特征。网络技术的运用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开放,艺术课程不可能仅以手中的教科书唯一学习材料,而是在教学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知识的拓展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但也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需要我们正确“导航”。在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性学习,无论是最聪明的教学法,还是最愚蠢的教学法,学习归根结底是自学。在网络资源优势构建教育新平台上,我们努力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给予网络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尽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广大小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世界。

第二篇:课题教学设计 论文 随笔 案例

《我爱我的家乡》习作教学案例

下邽镇中心小学

孙红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写出爱家乡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写出家乡的“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对话交流、回顾学法、同桌评议分享等形式,激发了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片段实录1.创设情境导于生活

师:同学们,周末,老师在家看电视,中央电视台10频道的《子午书简栏》目吸引了我,主持人诵读了文学家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家乡》,让我一下子停下了手中的遥控器,今天特地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看剪辑短片《我的家乡》)这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和那宁静的小村庄,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在看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作者的家乡好美啊!生2:看完了短片,我感受到作者很爱他的家乡!

师:好,一个“爱”字包含了汪曾祺先生对家乡的全部情感。让咱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习作,也像作者一样,用笔去写写生我们、养我们的那片土地!(板书:我爱我的家乡)

片段实录2.以诗引线,“景”中生情

师:说起“家乡”这个词,屠老师不由得想起一句诗来:“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出示课件诗句)家乡那秀美的江水,仍使我记忆忧新!读着这句诗,大家想到了家乡的什么风景?

生1:读着这句诗,我想起了家乡的木兰山!生2:生3:我想到了家乡大悟的空山洞。

片段实录3.以诗引线,“节”中生情

师: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还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家乡的龙舟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家乡的风俗节日让人难忘,我还想听着你继续往下说节日的场景!

生:我的家乡荆州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举行龙舟赛,吸引了很多游人呢!

片段实录4.以诗引线,“味”中生情

师: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情,家乡的明月照今人。(师生接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思念家乡的佳节,还思念家乡的什么?

生:我还思念家乡的小吃。师:家乡的小吃透着一股家乡的味道。比如„„(生接答)

生1:糊米粉。生2:热干面。生3:汤包。

师:这可是咱家乡独有的特色小吃,在别的地方很难吃到的哦!还思念家乡的什么?

生:我很想念家乡的小伙伴。

师:(板书:小伙伴)想起曾和他们一起„„(生接答)

生1:捉螃蟹。生2:放鞭炮。生3:摘杏果。

师:真想看看你是怎样写和小伙伴们度过的快乐日子,体会那种甜蜜的回味!

片段实录5.适时归纳,乐于运用

师:古人用诗来述说思乡的情怀,让我们也来表达对家乡的那份情吧!(出示课件)

家乡的()让人(),那()像()一样,()。

生:家乡的东湖让人沉醉,那湖面像铜镜一样,映衬着岸边的柳树。

这节习作研究课由创设情境,导于生活开始,引领学生回忆家乡的风景名胜、风俗节日、特色小吃和人情,鼓励自由表达,然后再由学生实践尝试写完习作片段后,同桌互读互评等级,“☆”分层而评,感于乡情,最后,在习作“反光镜”环节,推荐同龄人的习作《家乡,我眼中的一道风景》,让学生有思于自己的片段尝试,对习作充满希望。

教学反思:

《标准》要求“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回归生活,“我手写我心”。这些要求意在强化这样的理念:正因为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必须“我手写我心”,这就是习作指导的“感性”。对此,叶圣陶先生曾经打了个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制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

2.以说促写,促进生成。这节研究课在“鼓励以说促写,促进习作课堂生成”方面有很高的达成度。教师通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话”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通过 “学生与家乡的对话”让学生领略多彩的环境;通过“学生与学习伙伴的对话”让学生感受群体的合力与智慧;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让学生的习作在教师的指导中不断提高;通过“学生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习作中迸发出心灵的火化,表达出真情实感。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方式手段是有“标杆”的,这就是习作指导的“理性”。案例中,教师把作文方法适时地在说话中渗透,把习作的内容或写作的技巧自然地隐藏在“闲聊”里,“他家乡的糊米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吗?看来,写下爱家乡的具体内容,更能表现出咱们对家乡的深情”,将“能写出爱家乡的具体内容”这一习作目标巧妙地传递到了笔尖上,“家乡的风俗节日让人难忘,我还想听着你继续往下说节日的场景”,把习作的进步撒落在“插话”里,课堂上,老师没有居高临下的面孔,没有死搬硬套的传授,而是像亲切的朋友一样,在孩子们中间来往穿梭,和学生融为一体,孩子们脉搏一起律动,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谈话自然无痕地教给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了从说到写的过渡,注重了对写作方法的适时归纳,让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表达方法,在“对话”“赏读”“仿写”中打开写作思路。

3.鼓励表达,珍视感受。《课标》在第二学段中指出:学生在习作中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印象最深的内容,用“家乡的()让人(),那()像()一样,()。”“最让人思念的就是家乡的„„”句式的接说,让学生的习作在对话中生成,珍视了学生个人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将习作指导的“理性”与“感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优化结构,增强实效。课堂教学达到了“优化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的标准。我们知道,一节习作课按照以下几部分“创设情境——观察指导——自由习作 ——习作展评”的教学程式在进行。我们把这种程式换个说法,就成了习作教学的四大模块:“入境”模块——“感悟选材”模块——“我手写我心”板块——“分享评价”模块。案例中,习作的指导分为“创设情境,导于生活――源头活水,乐于表达――实践试写,易于动笔――互评互读感于乡情――习作“反光镜”,思于尝试”这几个部分,合理的课堂结构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设计的板块之间循序渐进,“说”、“导”、“写”、“情”相辅相成,优化了习作指导的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随笔

下邽镇中心小学

孙红利

作为小学教师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结合大纲我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写作文,“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主,以创新为本,以课堂为突破口“,让学生从小爱写,会写。在低年级阶段,我是通过小学生怎样写作文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兴趣的:

一、在生活中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才能从生活中发现产生写的愿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生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引导他们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写作灵感。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

不少孩子都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好多常识性的东西其实都不太认识,需要老师有目的地去指导。观察,从大自然开始,如四季的变化,校园春天来临了,芒果树,玉兰花,小草,有了哪些的转变?我带着学生在学校四周围观察一下自己平时熟悉而又陌生的学校,于是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芒果花的颜色是草绿色的,兰花是白色的,会发出香味的,这种树的名字叫印度橡胶。我鼓励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尝试着去种植花草树木,观察每天花草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心去关怀家中的小狗小猫,了解动物生活习性。观察家乡校园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2、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在每天的看似不变中,会发现什么呢?能平淡的点滴记录下来就是一个进步。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滋味。感受亲情的可贵,在母亲节,为父母献上一杯茶,观察他们的反应;同学考试一百分,或者不合格,看看他们的眼神;自己遇上开心的事,会如何呢?把自己的心情也记一记。一句话,两句话,都是收获。

二、学会写话

1、仿写

有了观察,有了小学生怎样写作文写作的材料,但是如何写呢?同一次旅游,学生都觉得很兴奋,但是有的能够具体详细地说出整个过程,而有些却是无从下手,也有的懂得说,但不会写。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表达与语文表达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在此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降低写作坡度,让学生由仿写开始。新教材版本比较注重写作方面的训练与词语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其中的词句,学会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比喻句,写排比句子等。如《三个孩子》中的课后练习: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有的 有的有的,熟练驾驭这些词句,就能为写作文铺垫好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像课文一样去发现身边的美与情,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雷雨》一课时,仿照课文中样子,让学生也写写自己观察到的雷雨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用这样的比喻句,你能够想出更好的吗?

2、写读后感。

读后感在二年级的阶段似是有些难度,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征,启发学生在读中有所想,有所悟。这个读后感,不要求详细,重要的是能有自己的生活体会。学习《我为你骄傲》,想想你做错了事时,你是如何去认错的,心情如何?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想法,于是学生就比较容易写出自己发生过类似的事。

3、坚持写周记

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周一篇周记,内容开始时同老师拟写,使小学生怎样写作文明确,写周记可以写什么,然后渐渐放手,让他们随心所欲去记。周记要作为一篇作业详细批改。但同时更加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写日记,形式,内容不限。可以画画,可以写一句话,可以写一个片段,可以摘抄一段精彩的话。天气日记是孩子们最喜欢写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写出了春夏的雨水,雷声、阳光、人们的衣着,有什么不同,并及时作好记录。有一个学生用日记的形式把整整一个学期的每天的天气变化完整地记录了下来,里面还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三、批改

批改作文是融交流、指导、讲评为一体的开放式作文课堂结构。做到及时交流讲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

(1)鼓励中学会。善于发现学生文中的闪光点,为优美的词句划曲线或者画红旗,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写得不好的,做好个别指点。

(2)互相评比。作文交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小组中,每一个小作者,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其他学生互评,让他们说出所评作文好的地方。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即使有不足之处,用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论文:

引领学生走进自由表达的乐园

下邽镇中心小学

孙红利

语文素养是构成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基本素质,而作文能力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主要标志。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自由表达的过程。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习作的乐园,让他们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时又能体验到自由表达的乐趣呢?

一、关注生活,开掘习作的源泉

教学中,经常见到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咬着笔头,愁眉不展;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勉强写出来也是东拼西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感悟。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关注生活,学生才会有写之不尽的素材

1、仔细观察生活──获取个性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好的文章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寄托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文章有了真实的个性感悟,便获取了鲜活的生命。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对生活的理解、体会,习作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捕捉不到事物的特征;缺少思考,体会不到生命的精彩。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充分利用偶发事件,校园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等,引导学生对事物产生正确的感知,点燃孩子的情感之火,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平时习作指导中,我注重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从一草一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既积累了许多表象的资料,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为习作积累了广泛的素材。

2、广泛接触社会──储备习作素材。生活是个大课堂,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仅有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如:结合德育处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实践的过程,体会实践的感受。在“参观南昌科技馆”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参观,在众多的科技产品中,引导学生学会有重点地观察

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感受科技的发展与神奇;在“走进军营”活动中,我与学生一块行军、训练,引导学生在短暂而又艰苦的军训中体验军人的伟大与坚韧„„当学生把这一切所见所感都装进了自己的“素材库”时,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写作的源泉就永远不会枯竭,何愁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二、加深体验,进入表达的情境。

习作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白,个性生活的体现,而这一切都源于孩子独特的生活体验,没有了个性的体验,习作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体验从何而来?来自生活,来自活动。但由于受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组织过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生活范围比较小,也不可能事事都能在生活中得到体验。为了丰富孩子的情感,拓宽习作的素材,必须根据习作教学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教师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带领孩子进入一次又一次特殊的体验之旅。这种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可以是活动,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教师的一段激情叙述,还可以是一段多媒体的影像资料,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引领及真真切切的体验,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表达热情,学生会迅速进入表达的情境。

1、倡导游戏精神──加强个性体验。课堂上的游戏、活动可以刺激孩子的神经,调动孩子的兴趣,让学生身心都进入真实的体验,获得独特的感受。但游戏是为习作服务的,不能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进行习作,而是要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卖个关子,提个小要求,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体会他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回味,体验自己的情感变化。如:在活动作文课上,有位教师就设计了“摸匣子”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利用手中那神秘的匣子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摸之前”、“摸的过程中”、“摸之后”的情感变化,甚至在他人摸匣子的时候引导其余学生观察他的表情、动作,猜测他摸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总是在最有悬念的时候,在学生最激动、兴奋的时候,让游戏嘎然而止,让时光暂时停留,让学生细细体味此时各自的心情、感受。教师注重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加深,情感的丰富;不是让游戏贯穿始终,而是让游戏精神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

2、打开记忆之窗──进行二度体验。学生年龄小,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容易遗忘,有的虽不至遗忘,印象却很模糊,往往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也不知从何写起。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的适时切入则可以迅速打开孩子的记忆之窗,将学生带入曾经熟悉的真实生活,从而进行二度体验,让记忆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如;写“我的妈妈”这一主题作文时,学生明明与自己的妈妈朝夕相处,每天都与妈妈之间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写出来的内容不是“妈妈为我过生日”,就是“妈妈深夜送我去医院”,“自己的妈妈”成了“大家的妈妈”。造成这种现象不是孩子没有事情可写,而是因为年龄小,阅历浅,没有挖掘出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实则值得回味的细节,没有真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这种主题的作文课,情感的渲染是关键,没有真实的情感为基奠,学生就会无病呻吟,甚至随意编造。有位教师在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表现母子之情的影片,通过屏幕上入情入境的表演,感人至深的场面,让学生进行一场情感的洗礼,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影片播放完毕,教师用一段配乐的深情叙述,将孩子们的思绪引入现实生活,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在泪眼蒙胧中,孩子们一个个声泪俱下,有的回忆妈妈是如何不顾自己的辛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照顾自己的;有的回忆自己迷上网吧后,妈妈如何想尽办法帮助自己迷途知返的;还有的回忆自己是如何不懂事,与妈妈闹别扭的„„谁说现在的孩子感情淡漠,只要有适当的契机,孩子们的情感之花就会尽情绽放。

三、多样表达,写实与虚拟并存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听到的最多的倡导是:说真话,写真事。这本无可厚非。要知道长久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的现象早已蔚然成风。据悉:近年来,有些地方的高考作文试卷竟有不少都出现了“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了社会的震惊和批评。这种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不仅影响了作文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但是,“说真话,写真事”并不是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只要原原本本按照生活的面目写实就行。这样,学生的想像思维,创新能力就会得不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习作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小学阶段正是人想像力最丰富的时候,是训练想像思维的最佳时段。想像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试想:没有了想像,人类的梦想该是何等的苍白;没有了想像,人类的创新又该从何开始?而文章中的合理虚构正是培养孩子丰富想像力的最好途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中,想像作文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未来的**,二十年后的我,假如„„,看图写话,编童话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想像思维的好素材。要想写好这类习作,则想像、虚构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孩子们只有尽情地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进行虚构,才可能创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学生人生阅历较少,生活体验有限,可写的素材是有很大的限制的,其实,即便是成年人,他的生活体验也是有限的。如果完全不允许虚构,则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勉强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干巴巴的,如一碗无味的白开水。所以,即使是写实性的作文,我们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引导孩子适当地进行虚拟,想像所写人物在事情发生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当然,这种虚拟并不是虚假的,它是在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是一种超越了生活的艺术的真实。没有了真实的生活,没有了日常的观察,虚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假的,空的。相反,现实生活越丰富,储存的表象素材越丰厚,想像中的虚拟就会越真实,越精彩。所以,我们要在作文指导中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合理虚构,让写实与虚拟并存。让作文不仅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成为彰显学生个性,展示创新精神的平台。

作文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不突破这个难点,语文课程改革就无法全面、彻底地开展下去。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自由表达的乐园,让多种表达方式并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作文自然就不难了。

《编故事》作文教学设计

下邽镇中心小学

孙红利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会动物之间的情感。动物不只是有亲情,还有其他我们没有了解的情感。

难点:理解人类不应该伤害动物,要爱护动物,要与动物和谐相处。解决办法: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动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图片,表述自己的观点、故事,分组讨论,分角色模拟对话,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

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4、看后教师总结: 因为人类的杀戮,不少动物已经灭绝。但可喜的是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国都相应的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

二、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 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⑴ 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⑵ 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⑶ 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⑷ 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⑸ 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求助的方法,求助时的表现,如鸭妈妈咬着巡警的裤管不放,把他拉到小鸭子掉下的下水道旁;鸭妈妈指挥另外的小鸭子把下水道围成一圈,不停地鸣叫,引起了巡警的注意。)⑹ 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⑺ 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⑻ 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⑼ 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⑽ 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四、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五、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⑴ 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⑵ 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⑶ 哪些要略写?

六、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第三篇:论文课题

论文课题:《让课堂成为作文教学的桥梁》

让课堂成为作文教学的桥梁

作者姓名:周丽萍所在学校:昌南实验学校

作文需要“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这种教学艺术就需要教师灵活地教学作文,把作文教学贯穿于课文讲解中,在每一篇课文的讲解中,目的不要只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懂,而应更多地把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体会透彻,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课本的文章既是学生学习的范文,通过它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又提供了练习材料。向课文学习,做到读写结合,既密切了读写的联系,又充分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做到读写相长,不断提高。课文选材广泛,寓意深刻,对学生作文的启示和引导是各方面的。在这方面,我比较注重学以致用,每次讲解课文时,都会归纳出一些写作方法,并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一、从课文中学写描写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课本第九册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和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有不少关于小孩子受委屈后的描写,其中有一段“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教学本课,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夫,也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情”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要通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等表现出来。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受了委屈也会有这样的感受,甚至也会跑到自己的小房间,把门一关,趴在床上生气,但是真正在作文中写出来,却没那么生动形象,所以我在讲课文时,要他们在课堂上就背诵积累这些语句,并比较一下自己以往写的这种感受、经历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什么不同,分析出哪些感受、经历是自己也经历过但写不出来的,下次作文时如果碰到类似的经历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都各有各的特点。而学生在写人的作文中,在外貌描写上总是存在“千人一面”的问题,描写起来都是从眼睛到嘴,无一遗陋;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时,也总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课本第十册第七单元课文《刷子李》,对指导写人作文就很有帮助。这篇课文作家抓住刷子李技艺高超这一特点,而且外貌描写上也很有针对性,别的眼睛鼻子什么样,都没写,而和他刷墙相关的一身黑衣服文中却多次提到。教学本课,在让学生感叹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同时,更多地要让学生体会作家是怎样把他这一特点写出来的,并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小说中所写的人物是这样,如果我们去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也都是各有特点的。借着机会,我在课堂上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找准一个目标人物,开始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找出他最突出的特点,尤其是外貌上,要找准他和别人不相同的地方,进行小练笔。

课本第九册课文《学会看病》,有不少有关一个母亲对孩子担心的心理描写:“从他出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在讲课文的时候,我特意把这些心理描写提出来引起学生注意,让他们知道,心理描写是要写出整个的心理过程,而不是像他们作文中所写的“我很高兴”、“我很难过”。比如:妈妈给你买了滑板,你很高兴,原因是你以前看到别人玩时就很是羡慕了,现在妈妈给你买了,你就可以像他们一样,自由潇洒地滑翔了,所以很高兴,这些心理过程都可以写入自己的作文中。尤其是描写时间过得慢的这句,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这种感受,但能比喻得这么好的却很少,类似这样的句子,学生都可以多积累,多模仿。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二、从课文中学设置悬念

作文教学一人一事,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事例写得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故事情节要能吸引人,就要设置好一个个悬念,在文学作品中一帆风顺的情节是很少的,一般都是不能一下子就把结果告诉读者,只有情节曲折动人,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正所谓“得来容易,去之不惜”。

如第十册课文《刷子李》,在写刷子李刷墙时,先是描写他刷墙动作之优美,一身黑衣之神圣,后又转至身上出现一白点,这一白点的出现,让徒弟曹小三觉得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塌,这一悬念的设置,势必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但到 最后却揭示出白点原来是抽烟烧的洞,可谓是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层层相吸,一步一步把读者带入到最高境界。教学本课,在体会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的同时,我更注重让学生领悟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大部学生在写事例时,往往过快就把事情交待清楚,让人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局,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呢?当时我想到上个单元刚写的习作《童年趣事》,其中有一篇学生习作,有一段是写在莲塘公园钻黑洞的事,因为淘气的哥哥怪叫想吓吓几个年纪小的。当时那个学生写到听到怪叫时,就说那是哥哥吓我们的,这样一写,让读者没有一点想象的余地,情节也不生动。如果在此设置悬念,先描写声音如何可怕,再渲染一下当时的恐怖气氛,最后再揭开谜底。这样,整个事件就生动曲折多了。

三、从课文中学谋篇布局

一篇文章如果想给人一种条理清晰的感觉,就需要在谋篇布局上下点功夫。人教版第十册中的课文《与象共舞》,作家抓住了大象的特点,采用了很清晰的先概述后分述的段落结构,一个一个特点地有条理地写下来,而且在二到五自然段中,开头都是先写一个中心句,然后再具体介绍这一特点。这种段落结构很值得学生学习运用,因为在以往的习作训练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在条理上都比较乱,组织材料上比较差,总是想到哪写到哪。在教学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体会写法上,帮助学生总结出写事物的作文可以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比如:学生习作经常要写《我的家乡》,以前,一谈到写家乡,很多学生都习惯把家乡的景物零零散散地写下来。现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再写此类作文时,我们可写的东西就多了,可以写家乡建筑物的特点、家乡人们生活的习惯、娱乐等,然后采用每段先用中心句概括再具体分述的方式,有条理地把文章写下来。

总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关键,通过阅读感悟,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写作方法;而运用在课文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第四篇:课题论文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城关实验小学黄春琴

摘 要: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凭借文本、从中捕捉和挖掘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合点进行有效、科学的读写结合训练。运用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的、扎扎实实的读写训练,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写作意识、写作兴趣才会不断增强,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写作由“怕写”到“勤写”、“乐文”、“善写”的转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以上诗句阐明了古人对读写关系的充分认识。其实,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标》所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有效沟通、工具人文和谐、文意能够兼得。”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捕捉和挖掘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我们学生所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它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写,教材在“读写沟通、读写互促”这一点上表现非常突出,可以说是引领学生“从读学写、文意兼得、增强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好“范本”。是读写结合的重要载体。以上不论是从古人的诗句、名人的名言、还是理念(目标)中都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基于读写结合关系如此密切、重要,因而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目标,就必须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写作技巧、作用和效果,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因此,依托阅读,让学生随阅读的适当时机进行“读写结合”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促成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初步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下面浅谈几点做法:

一、仿学“选材”,善捉“素材”

众所周知,人一生中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丰富多彩,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尽管如此,但是由于他们平时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老师一提及习作,他们就难免唉声叹气——“无米下锅”。其实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色,对我们学生的习作有很大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它选的是很常见的家庭的素材,但捕捉的角度却又很独到新颖。于是我就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中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常见”的素材中写出“新颖”的主题来。学生在我的半命题《幸福是什么》一文的习作中体现得非常好。如:王赛君同学的《幸福是一句鼓励的言语》,苏为锋《幸福是一句温馨的话语》,陈静的《幸福是承诺》,汪琪琪同学的《幸福是“拐弯处的回头”》,高慧怡同学的《幸福就是团圆》等同学习作都成功地学会了在“常见”的素材中挖掘出“新颖”的主题来,有几篇习作还发表在《七彩校园》上。1

二、巧学写法,灵活仿写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这是语文教学新大纲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它是实现“以读导学、从读学写”目标,是教师写作教学的前提、基础。因而我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后,巧妙地点拨学生进行仿写。《山中访友》一课,全文采用拟人、想象的描写来表达,其中第五自然段的拟人手法、想象的描写非常独特、突出。于是我有目的、有选择地引导学生采用这种表达方法并用诗的格式进行习作指导。学生兴味盎然,仿写非常成功,很多同学写得有摸有样,佳作“济济”,如郑苗苗同学的《山中访友》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

你好,潺潺的小河!

你放声歌唱,是在热烈欢迎我的到来吗?

你好,挺拔的高山,你披上了美丽的绿衣裳,是在向我炫耀你的巍峨秀美吗?

你好,高大的松柏!

你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是在庄重地迎接我吗?

喂,可爱的小夜莺!

你们叽叽喳喳,是在给我讲你们的故事吗?

其中苏佳敏的《山中访友》还登在了《七彩校园》上。可见有效的模仿是写作的基础、前提;灵活地运用、创新地习作是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本次设计的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但实践了写作的方法,而且在语言的实践中激发了想象,丰富了语言积累,同时也找到了难得的自信,收效甚好。可见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本。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有心引导、点拨,让学生读写结合,那么学生的欣赏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表达等能力将大大提高。因此写作教学应允许模仿, 敢于模仿,重视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灵活运用、在模仿中有所创新,最终渐渐形成自己文风。这才充分体现了我们的阅读和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课文,写读后感

读写结合要在充分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使他们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领会课文独特的表达特点、写作技巧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从而实现“以读导学、从

读学写”目标。其中写读后感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学《詹天佑》、一文,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品质时,学生抓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中心句对课文进行理解。在紧扣中心句理解了课文后,引导学生体会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能抓住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品质进行拓展。他们结合了教材的补充课文——谈到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中“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等谈其他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使本文的感受更完善、更丰富。学生的本次练笔,不但言之有物,感之有情,而且论之有理。可见,读后感要“写”好必须先“读”好,只有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才会达到最佳境界。可见有效地进行这方面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而且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能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真正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和习作水平。

四、补写空白,强化表达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叙述描写留有空白,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想象空间。补写课文的空白简称补白,在阅读教学中,我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引导、点拨学生进行补白,对学生进行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主题等的理解和体会。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从两个“点”进行补白:

一、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

二、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

1、展开想象,补写标点

标点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加以巧妙地点拨学生进行联想补写,对充分、深入地理解课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老人与海鸥》一文时,有这么一句“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到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其中句末的省略号表示的是“语意未尽”的作用,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对句末的省略号进行补白描写。通过补白描写,通过补白,学生更充分地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深厚的情感。同时有效培养想象思维,强化了表达能力。类似的事例在《穷人》一文也非常突出。如:“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一段中有五处省略号,教学时能充分利用其资源,对理解桑娜的善良、母爱高尚的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引导学生在标点的精妙处驻足鉴赏,潜心揣摩,领悟其中的精妙进行练笔,不失是读写结合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

2、想象延伸,进行续写

在我们教材的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思考空间。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也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续写可以根据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课文的背景、故事情节发展等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然后进行习作。这种习作方法,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能培养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情节内容,展开想象续写下来。如:陈琪同学续写《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谢微同学的《西蒙死后两个孩子的成长》、张超同学的《渔夫一家7+2的生活》等。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如《去年的树》、《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行练笔训练。通过这样的续写训练,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作平台。展开想象,进行改写

以上谈到,教材是学生的精美范文,是学生写作的依据、基础。在课文的基础上进

行改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国是举世闻名的诗的国度,古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思考空间。在古诗教学中,我有选择、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把一些古诗编写成一个个小故事。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和创作能力。如:我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后,让学生编写小故事——“要求学生结合插图,加上自己的想象,充分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把这首古诗改写成有故事情节的一篇短文”。学学生想象丰富,感情真挚,对母亲在烛灯下的神态、外貌、心理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写。这样的改编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习作材料,也更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所抒发的浓浓思乡情以及慈母情深。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读写结合训练契机。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凭借文本、从中捕捉和挖掘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合点进行有效、科学的读写结合训练。运用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的、扎扎实实的读写训练,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写作意识、写作兴趣才会不断增强,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写作由“怕写”到“勤写”、“乐文”、“善写”的转变。

摘要: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刘国正、毕养赛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版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小学人教版教材2009年版

第五篇:论文课题

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上学费用的调查分析

由市场调查分析民营企业创业问题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与信息管理相关分析研究

调查分析师发张前景与展望

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的swot分析

抽样调查在(某个方面)应用研究

抽样调查的误差计算问题研究

男女收入差距与社会的调查分析

调查某地区物价水平

调查某地区近年来房价情况

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研究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经济信息管理作用研究

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

关于网络文化对高职生影响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首次就业目标分析

浅析影响商品房价格变动的因素

分析利率的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我院在校生的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我院大学生手机用户对联通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眼镜消费调查研究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趋势研究

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研究

网络营销的若干问题研究

网络时代下社会变革与发展趋势研究

企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变革

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职业特征、素质及知识结构的研究 基于URP(大学资源计划)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下载课题案例论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案例论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论文

    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综合素质技能人才① 刘德华 刘春华 高志伟 许秋华 孟庆勋 豆银霞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实现职业教育又好......

    礼仪教案随笔和论文和案例

    礼仪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启新幼儿园陆志娟 设计意图: 乐意学习语言,为幼儿创设情境或准备木偶鸡、鸭若干,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说礼貌用语,体会有好朋友的乐趣。在日常活动中......

    科学社会主义课题论文

    浅析中国改革的经验与不足 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史,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部伟大史诗,它符合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与不足。......

    小课题论文

    如何解决学生学习的“贫富差距”的问题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似乎变得更加严重。特别是小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呈现上升趋势,更有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

    英语课题论文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丧失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苏丽君 一、重视学习的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目的有个......

    课题申请论文

    《新课标下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和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马腰中学的学生全部为走读生,习惯于“朝七晚五”的生活方式,在校主要学习新知识,如何能让学......

    少先队论文参考课题

    附2: 2011年少先队工作论文与 案例评选参考课题1.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研究。 2.关于少先队员理想的研究。 3.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主要......

    写字课题论文

    文章类型:论文 三年级钢笔字学习三步曲 姓 名:宋瑞玲 单 位:安阳市园林路小学 撰写时间:2015年2月 联系电话:*** 三年级钢笔字学习三步曲 安阳市园林路小学 宋瑞玲 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