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城市供水用水办法(2003年5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发布单位】南京市
【发布文号】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5号 【发布日期】2003-05-13 【生效日期】2003-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南京市城市供水用水办法
(2003年5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5月13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5号公布 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水和用水管理,维护城市供水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根据《 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和深度净化管道供水。
本办法所称城市用水,是指因生活、生产和其他活动使用城市供水的行为。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用水等活动。
第四条第四条 本市城市供水和用水工作,应当坚持开发水源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和供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是本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城市供水用水的行业管理和监督工作。
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和高淳县的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城市供水用水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环保、水利、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第六条 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根据本市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编制城市供水发展和节约用水规划。
第二章 城市供水水源
第七条第七条 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建设、规划、水利、环保和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规划。
第八条第八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二)优先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和合理开采地下水;
(三)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同时满足工业用水和其他建设用水;
(四)保障饮用水安全。
第三章 城市供水工程建设
第九条第九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进行。
城市供水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符合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将该建设项目的有关资料报送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第十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禁止无证或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任务。
城市供水工程的取水、出水应当安装计量装置。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投资新建、改建住宅小区以及单位内部供水设施验收合格后,应当与城市供水企业签订有关协议,确定与城市供用水相宜的供水模式和运行管理方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在实施城市道路建设、改造等工程项目时,应当同步建设、改造或迁移自来水管道等供水设施。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城市供水工程施工予以配合,不得非法阻挠施工作业。
第四章 城市供水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城市供水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城市供水特许经营权可以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获得。
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受政府委托与获得经营权的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经营实施办法由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城市供水特许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资格;
(二)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管理负责人具备相应的从业经历和业绩,其他关键岗位人员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
(三)相应的资金能力;
(四)良好的银行资信和财务状况,与所申请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偿债能力;
(五)可行的经营方案及服务承诺;
(六)政府规定的其他必要条件。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承担以下责任:
(一)保障城市自来水的不间断供应,不得随意停止供水;
(二)确保城市自来水水质、水压符合国家或者行业规定标准;
(三)符合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供水行业协会提出的有关供水服务标准;
(四)确保城市消防、市政、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用水;
(五)完成其他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供水任务。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对净水工、水泵运行工、水质检验工等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检测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
城市供水企业的自检能力达不到国家规定或者不能自检的项目,应当按规定委托法定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城市供水企业制水所用的各类净水剂及与供水有关的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和国家卫生规定,并应当在使用前按照国家、行业发布的有效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检测工作。
除消防救灾外,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当用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对部分用水单位采取限量供水、避峰用水措施。
城市供水企业擅自停水造成城市供水中断的,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供水。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供水水质、水压进行监督管理,定期进行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城市供水企业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临时停止供水或者降压供水的,应当经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告知用水单位和个人。需要停水或降压供水的,应当向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关的供水管网图、应急供水方案等资料,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因发生自然灾害或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并报告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
城市供水企业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连续超过24小时不能正常供水的,应当采取临时供水措施,缓解生活用水矛盾。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受理符合城市规划且具备接水条件用户的接水申请,并按规定办理接水手续。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对用户的计量水表按规定进行检定、更换和维修,确保水表的准确计量。集中抄表系统应当经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规定向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非居民用水、水表口径DN40以上接水、年度建设计划及供水水质、水压和水量等有关资料。
第五章 城市用水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与用户应当签订供水用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城市供水企业或者其委托进行抄表收费的单位应当对自来水用户实行计量到户。
对新建住宅应当实行“水表出户、一户一表、计量到户”;对已建住宅应当按规定进行计量到户改造。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城市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计量器具显示值和水价标准按月缴纳水费,并应当配合自来水的抄表收费工作。用水单位内部具有不同类别混合用水的,应当分表计量。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用水单位的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并及时调整用水计划指标,对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
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对超计划部分除缴纳水费外,还应当缴纳加价水费。加价水费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的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应当纳入财政专户,专项用于城市供水用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水表口径DN40以上的用水单位应当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采取循环用水和废水处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水量平衡测试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应当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水表口径DN40以上的用水单位应当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水表口径DN40以上的用水单位应当把节约用水措施纳入本单位技术改造计划,采用先进节约用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并保证节约用水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禁止使用和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市政、市容环卫、园林绿化、车辆清洗等用水应当优先使用江、河、湖泊水和再生水。对使用城市供水的,应当实行装表计量,并按规定缴费。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禁止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定期进行水质常规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不能进行水质常规检测的,应当按规定委托法定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测。
在城市供水管网压力允许的区域,应当逐步取消屋顶水箱和二次增压设施,实现城市自来水的直接供应。
第六章 城市供水设施维护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对其管理的取水口、净(配)水厂、泵站、井群、输(配)水管网、公共用水站、消火栓、闸门等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居民住宅楼的总水表或者单元水表与用户水表之间的自来水共用管道、水箱、水泵等共用设施,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应当由业主或产权单位负责管理和维修,所发生的费用依照市有关规定由业主分摊或者在物业维修基金中列支;实行物业管理的,应当由业主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负责管理和维修,所发生的费用依照市有关规定和物业管理合同的约定,在物业管理公共服务收费或者在物业维修基金中列支。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涉及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向城市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设施等情况。施工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与城市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城市供水企业商定改装、拆除或者迁移的方案,并报同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禁止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的,必须经城市供水企业同意,并报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应当在管网系统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加装计量装置。
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禁止下列破坏城市供水设施,危害城市供水安全的行为:
(一)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保护范围内,擅自挖坑取土或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的;
(二)盗用、破坏或者擅自移动、启闭、拆除、加装、迁移、改装、使用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设施的;
(三)擅自移动、拆除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设施的安全保护标志或者保护装置的;
(四)向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设施排放污水,倾倒废渣垃圾的;
(五)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的;
(六)其他损害供水设施或者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非经营性行为的,可以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行为的,可以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以30000元以下罚款:
(一)供水水质、供水水压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规定标准的;
(二)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或者未按规定采取临时应急供水措施的;
(三)未按照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者在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抢修的;
(四)无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或者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的;
(五)违反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兴建城市供水工程的;
(六)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的;
(七)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的;
(八)在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
(九)擅自拆除、改装或者迁移城市供水设施的;
(十)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供水设施安全活动的;
(十一)未按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或者未进行压力检测的;
(十二)未按规定进行水质检测或者未委托检测的;
(十三)未按规定取得特许经营权从事城市供水经营活动的。
有前款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规定缴纳水费、盗用自来水、擅自转供自来水的,由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应缴水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非经营性行为的,不得超过1000元;属经营性行为的,不得超过10000元;情节严重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予以处罚的,由有关行政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供水用水活动的执法检查工作。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严格依法处罚。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实际,依法并分别情况制定具体处罚标准。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城市供水用水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深度净化管道供水:是指利用活性碳、反渗透膜等技术对城市自来水或者其他原水作进一步处理后,通过专用管道供给城市居民饮用的水。
城市供水企业:是指城市公共供水企业、自建设施对外供水企业和深度净化管道供水企业。
城市供水设施:是指取水设施、净水厂、输配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1995年8月26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南京市城市供水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南京市殡葬管理办法(2003年8月2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BF
【发布单位】南京市
【发布文号】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 【发布日期】2003-09-04 【生效日期】2003-09-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南京市殡葬管理办法
(2003年8月2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9月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殡葬管理,实行殡葬改革,引导、规范丧事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 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殡葬设施建设,从事殡葬管理和服务以及举行殡仪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南京市民政局是本市殡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殡葬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殡葬管理的日常工作。
各县民政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辖区内的殡葬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卫生、交通、财政、物价、建设、国土、民族宗教、环保、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民政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居(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在本单位或本地区范围内进行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五条第五条 对在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殡葬服务和管理
第六条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为火葬区,应当实行火葬,废除土葬。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第七条 在本市死亡的人员,应当就地就近在殡仪馆火化。确需将遗体运回户籍地或居住地的,应当经死亡人员所在地的民政部门批准。
佛教要求按照宗教习俗坐缸火化的,应当经政府宗教工作部门批准,并在指定场所进行。
第八条第八条 遗体的运送、防腐、冷藏、整容和火化等殡葬服务业务,应当由死亡人员所在地的殡仪馆负责承办。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殡葬服务业务。
第九条第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应当加强对太平间的管理。医疗单位应当及时通知殡仪馆接运死亡人员的遗体。未经民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遗体外运。
禁止在太平间设置灵堂或者举行殡仪活动。
第十条第十条 回族等具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实行遗体土葬的,应当在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埋葬。自愿实行火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华侨,港、澳、台人员在本市探亲、旅游和工作期间死亡,其亲属要求将遗体就地处理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在本市死亡,其亲属要求将遗体外运,或者上述人员在本市以外死亡,其亲属要求将遗体、骨灰运回本市火化、安葬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火化遗体必须凭公安机关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正常死亡人员的遗体应在3日内火化;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火化的,应经殡葬管理机构同意,但最多不得超过7日。高度腐败的遗体必须立即火化。患传染病死亡的遗体,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非正常死亡人员的遗体需要暂时保留的,应当存放在有防腐设备的殡仪馆。除因经公安机关决定延期保存外,存放期不得超过30日;逾期不处理的,殡葬管理机构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可对遗体实行强制处理。所需费用由经办单位或当事人支付。
无名尸体由当地公安机关通知殡仪馆接收。公安机关作出鉴定,并办理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火化。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骨灰处理应当少占或不占土地,可以采用平地深埋不留坟头,存入骨灰堂、骨灰墙、骨灰塔或者安葬在公墓等方式。
殡仪馆应当加强对骨灰的管理,在未确定按照前款规定的方法处理前,骨灰必须暂存在殡仪馆内。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严禁将骨灰入棺土葬或者在公墓以外的地方私埋乱葬。除烈士墓、华侨祖墓、历史名人墓及有科学、艺术价值的古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原地保留外,其他私埋乱葬的坟墓必须迁移至指定的地点或就地平毁。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死亡人员属海外华侨、港、澳、台、知名人士的,需增加墓穴面积不得超过5平方米。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丧事活动应当遵守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管理的规定,不得妨害社会公共秩序,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禁止在丧事活动中进行看风水、做道场、结阴亲、烧纸扎、冥币等封建迷信活动。
丧事活动中举行宗教仪式的,应当在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遗体包装用品、骨灰盒等丧葬用品应当在殡仪馆销售。
禁止生产、销售土葬用棺、冥币、纸扎等封建迷信用品。
第三章 殡葬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新建和改建殡仪馆、公墓、骨灰纪念堂、塔位等殡葬设施,应当按照有利于殡葬改革和方便群众的原则,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殡葬设施的建设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新建殡仪馆,由市、县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二)新建经营性公墓和其他经营性骨灰存放设施,由市、县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民政部门审批;
(三)建立殡仪服务站,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的,应当向所在区、县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市民政部门审批。
利用外资兴建殡葬设施的,应当经省民政部门审查同意,报民政部审批。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未经民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
少数民族公墓及宗教传统形成的公墓的建设和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申请殡葬设施建设用地,应当经规划、国土管理部门同意,并办理规划和土地使用手续。经营性的殡葬设施用地及利用外资建设殡葬设施的用地,还应当依法办理征地出让手续。
因建设需要,搬迁殡仪馆、公墓等殡葬设施的,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只能用于埋葬本乡村或经区、县民政部门统一划定的邻近无公益性公墓的乡、村死亡人员的骨灰。
不得利用农村公益性公墓从事墓地经营活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殡仪馆、经营性公墓等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提供良好的服务。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殡葬管理机构依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
(二)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
(三)生产、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殡葬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从事经营性殡葬服务业务的;
(二)利用农村公益性公墓从事墓地经营活动的。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妨碍殡葬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或者对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殡葬管理和服务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政府1991年7月26日发布的《南京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南京市档案管理办法(2003年8月2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BF
【发布单位】南京市
【发布文号】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 【发布日期】2003-09-04 【生效日期】2003-09-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南京市档案管理办法
(2003年8月2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9月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市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档案事业,应当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档案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的落实。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为档案工作提供必须的条件,保障档案工作正常开展。
第五条第五条 档案工作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便于社会利用和保守国家秘密的原则。
第二章 档案机构
第六条第六条 南京市档案局是本市档案事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对本市的档案事业依法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区、县档案局负责本辖区内的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市档案局的监督和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第七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负责管理本组织的档案,指导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收集、立卷和归档工作,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配备档案工作人员,并保持其相对稳定。
第八条第八条 市和区、县其他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负责本系统的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九条第九条 地方各类档案馆包括具有公共性质的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
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负责征集、接收、整理、永久保管各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
专门档案馆是收集和保管各类专门领域或者特殊载体的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
部门档案馆是收集和长期保管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形成的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利用的机构。
第十条第十条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
第三章 档案管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由文书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收集齐全并立卷,定期交档案机构集中管理。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应当归档的材料,不得拒绝归档或据为己有。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涉及行政区划变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建立、变更和撤销,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批准,以及市或区、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向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情况。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改造、科学技术研究等项目的验收、鉴定,应吸收本单位的档案机构参加并负责对项目档案进行检查验收。
市或市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验收或鉴定,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应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其项目档案的验收工作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项目的主管部门和按照规定有接收项目档案任务的档案馆参加。
重点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后,将项目的基本概况按照规定报送备案。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和国家所有的其他组织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列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
非国家所有的组织的档案归该组织所有,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个人在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或者以继承、受赠等合法方式获得的档案归个人所有。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并公布实施。
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市专业主管部门制订,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一)机关、团体被列入收集范围的企业、事业单位形成的属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单位保管满十年的,向同级档案馆移交;专业性较强的或者需要延长档案移交期限的,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适当延迟移交期限;
(二)已撤销单位的档案,或者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的,可以提前向档案馆移交;
(三)被兼并企业的档案,应在被兼并时向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同级档案馆移交;
(四)建国前的档案,应按规定向相应的档案馆移交。
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应连同案卷目录及其他检索工具、参考资料一并移交。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置适宜保管档案的库房和设施,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设备,确保档案管理的有效进行,防止档案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
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非国家组织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收购或征购措施。
前款所列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倒卖牟利,严禁出卖或者赠送给外国人。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鼓励其他组织和个人向综合档案馆捐赠、寄存其所有的档案。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国家所有的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赠送、交换、出卖。需要向国内外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档案复制件的,必须经有关部门同意,报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赠送、交换、出卖国家所有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必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公民的利益。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需要携带、运输、邮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必须经有关部门同意,报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凭介绍信、身份证等合示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
外国组织和个人到档案馆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应当经市有关部门和有关档案馆审查同意。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或其他组织保管的档案,应当经有关档案馆或有关组织同意,并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抄录、复制或者泄露档案的内容。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寄存在档案馆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寄存者可以随时利用。档案馆如需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同意。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利用档案时,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损毁和丢失档案。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提供处用重要的、珍贵档案,应当用复制件或缩微品代替原件。有档案收藏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名的档案复制件,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效力。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加强对档案的研究整理,为利用者提供服务。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应当按照规定收取费用。
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档案馆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向社会公布档案,可以通过报纸、刊物、图书、电台、电视台等媒介,采用展览、陈列、宣读、播放、刊印和史料汇编等形式。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档案馆保管的档案,由档案馆公布。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保管的档案,由其保管者公布,重要的档案应当经其主管部门和所在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公布。
非国家所有的组织和个人的档案,由档案所有者公布。向社会公布档案,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其他公民的利益。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公布不属于自己所有的档案。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档案利用者在著述中引用档案部门向社会开放的档案,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在出版物上说明。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所在单位予以奖励:
(一)模范执行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成绩显著的;
(二)在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三)对档案的保护和在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四)对档案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五)向国家捐赠重要、珍贵档案资料的。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一)擅自设置专业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档案和档案工作的;
(三)档案保管不符合规定,危及档案安全的;
(四)因管理不善,造成档案霉变、破损及散失的;
(五)未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
(六)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并应归档的文件、资料,未按规定向本单位档案机构移交档案的;
(七)科研成果、产品开发、建设工程或其他重大技术项目进行鉴定、竣工验收时,未按规定验收档案的。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追回档案,并处以警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所得:
(一)赠送、交换、出售国家所有的档案或者擅自赠送、交换、出售其复制件的;
(二)擅自将非国家所有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向外国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售的。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擅自携带、运输、邮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依法没收的档案应当移交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档案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妨碍档案行政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档案行政管理人员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玩忽职守的,由所在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书督办办法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书督办办法
(2014年2月26日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条 为保证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的办理质量,增强监督实效,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监督实效的意见》和《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审议意见书的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一府两院”)应当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书进行认真研究处理,研究处理情况征求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意见后,在两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书面报告。
第三条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工作机构按照分工,加强与办理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对“一府两院”办事机构送交的研究处理情况提出意见,跟踪督促审议意见书的办理落实。必要时,可以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调研视察。
第四条 审议意见书发出两个月后,主任会议听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关于督办情况的汇报。
第五条 对涉及全局和重大民生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议题的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或主任会议应当听取“一府两院”分管负责同志或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办理情况的报告。
第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办理审议意见书情况报告后,对部分重点议题办理情况的报告进行无记名满意度表决。如不满意票超过全体组成人员半数的,承办单位应当重新办理,并在规定期限内再次报告办理情况。对再次报告不满意票仍超过全体组成人员半数的,市人大常委会启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处理。
第七条 “一府两院”办理审议意见书情况的报告、常委会满意度表决结果,应当向市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1—
第五篇: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本站推荐)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宁政发[2004]182号
————————— 市政府批转市残联等部门《南京市残疾 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残联、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物价局拟定的《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四年九月九日
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
(市残疾人联合会 市地税局 市财政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物价局 2004年8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加强和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工作,根据省政府第78号令《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苏政办发„2004‟40号文件和南京市政府第200号令《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我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
一、征缴对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经济组织(含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外地驻宁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上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凡安臵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均属于保障金征缴对象。
二、征缴标准
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1.5%比例的,应当按照差额人数和市、县统计部门公布的上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比例计算不足1人的部分,按照实际比例差额数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三、征缴机关
凡在南京市地方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单位的保障金,由南京市地方税务局负责征缴;其他单位的保障金由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征缴,各级财政部门协助征缴。
四、征缴方法
(1)审核时间:各单位必须于每年的4月30日前到所在地的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所进行残疾人就业审核。
(2)审核时,单位需提供:(1)《江苏省单位安排残
疾人就业情况基层表》;(2)已安臵残疾职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军人证》;(3)单位与残
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4)残疾职工的社会基本保险缴纳情况。
(3)核定: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核定各单位安臵残
疾职工人数,并以上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核算应缴纳保障金数额,向单位出具“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核定通知单”(以下简称核定通知单)。
(4)核定单位用人情况可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地税
等部门的统计资料,有关部门应予配合。
2、征缴纳入地税部门征缴单位的保障金采取以下方式:
(1)征缴依据:南京市地方税务局以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
供的有关缴费单位应缴保障金的核定数据作为征缴依据。对按照规定经过审核的单位,以实际核定数额缴纳保障金;对逾期不参加审核的单位,一律按照未安臵残疾职工数全额征缴保障金。
(2)征缴时间及方式:保障金实行按年征缴,每年6月1日
至6月25日为保障金征缴期,各缴费单位在规定时间,持核定通知单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缴纳手续,由地税机关从缴费单位的涉税帐户扣缴款项。
(3)征缴票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票据统一使用由省
财政部门监制的专用票据。
其他未纳入地税部门征缴单位的保障金,在规定时间持核定
通知单,到单位所在地的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缴纳。
3、退款:
未经年审已全额征缴上保障金的单位,在8月底以前经审核,上确已安臵残疾人就业的,由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予以按实退款。
五、减免和缓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原则上不能免征;特困企业和有特殊困难需缓缴或减征的,由单位提出申请,并附上单位财务决算报表,报市财政部门和市残疾人联合会审批。
六、监督检查保障金征收机关有权对单位缴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缴纳单位应如实提供核定资料或财务报表。单位逾期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保障金的,除由残联或地税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外,按国家财政部„1995‟5号文件规定,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保障金。单位逾期拒不缴纳保障金的,由市和区、县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七、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执行。江宁区、浦口区(不含原浦口区)、六合区(不含沿江开发区)、溧水县和高淳县的保障金征缴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市相关部门在此之前制定下发的关于保障金征缴管理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
主题词: 残疾人 就业保障金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查院,南京警备区。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年9月10日印发共印3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