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机构快速检测(POCT)管理制度及法律规范
医疗机构快速检测(POCT)管理制度及法律规范
管理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现场快速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医学装备(以下简称POCT)管理,促进POCT 在医院内合理配置、安全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价值,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建议。第二条、POCT 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该检测方式在医院内广泛应用于急诊科、病房、重症监护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等各个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内使用的POCT 因直接作用于诊疗行为,存在诊疗程序、效果和法律等问题,有别于院外管理。
第三条、开展POCT 的目的:缩短诊疗的时间,提供能满足临床需求的、可信的、低成本的、并能即时反馈病人情况的POCT 检测装备平台。
第四条、开展POCT 的科室和人员需接受医院相关部门的认可和质量督导,检测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并且有考核记录,考核合格者可以上岗。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培训直至合格,否则将被取消开展现场快速检测的资格。
快速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是利用便携式装备直接在最贴近病人的地点完成标本采集、检测和结果报告等整个流程的检验。POCT具有检验周转时间短和方便实用的优点,但由于是分散检测,若操作不够规范和质量控制把握不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大受影响。为此,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即时检测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和《医学实验室 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等制定本规范。医疗机构开展的POCT,必须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做好全面质量管理。
一、组织领导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领导、监督和检查辖区内的医疗机构POCT质量管理工作。
(二)市卫生厅委托各区临床检验中心对全区医疗机构POCT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内容包括:(1)培训考核;(2)质量控制;(3)验证和推荐适当的POCT项目、仪器、方法。
(三)开展POCT的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应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人员由医院领导、各相关部门(检验科、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和内科、手术室、急诊科等开展POCT的临床科室)代表组成,院领导为委员会主任,检验科代表应在POCT技术培训和日常质量管理方面起骨干作用。基层医疗机构应落实专人负责POCT管理,并加入就近的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POCT管理委员会开展工作。POCT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应切实承担下述职责:
1、负责受理本单位开展POCT的申请,按照下列原则审批:(1)符合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法规、政策、标准和伦理;(2)符合循证医学原则;(3)应用层次和范围与本单位临床实验室不相互重叠。
2、对开展的POCT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并做好详细登记。
3、负责定期培训和考核POCT操作人员,保证其具有做好相应POCT检测工作的专业能力。
4、监督各部门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并保留必要记录。定期组织POCT项目的比对,保证同一医疗机构内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5、受理有关POCT的投诉和意见,持续改进工作。
二、人员资质 医疗机构从事POCT操作的人员应是同时满足下列三项条件的护士、医生、临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医务人员:(1)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2)经专门的POCT培训并考核合格;(3)由所在POCT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做好相应POCT检测工作的专业能力。
三、仪器和试剂
(一)选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并按照要求妥善放置、保存。尽量选用与仪器配套的原装试剂。
(二)为便于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建议同一医疗机构内同一POCT项目应使用同一个厂家的仪器或试剂。
(三)开设的POCT项目应有仪器、试剂生产厂商提供的性能规格(如:精密度,准确度,可报告线性范围,灵敏度等)证明文件,POCT管理委员会应组织专家抽验其主要性能指标,验证记录装入项目档案。
四、质量保证
(一)制度:开展POCT要建立POCT质量管理制度和POCT操作人员培训制度。
(二)标准操作程序文件:每一POCT项目均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文件,该文件包括:(1)患者准备;(2)标本留取;(3)检验方法原理;(4)仪器品牌,试剂(纸)保存;(5)检测操作步骤;(6)结果的分析和报告;(7)室内质量控制;(8)比对;(9)仪器校准和维护;(10)干扰因素及注意事项;(11)经验证的项目性能规格;(12)结果超出可报告范围的处理程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操作程序文件必须经POCT管理委员会指定的检验专家审核,报委员会主任签字后,方可实施。
(三)POCT操作人员必须按照下述要求认真做好日常质量控制、填写相关质量控 制记录,供POCT管理委员会检查和备案。
1、预防性质量控制:(1)医疗机构须要求仪器厂商定期对本院的POCT仪器进行巡回质量检查和检测,要求每月一次,并做好记录;(2)做好仪器的校准和使用前后的保养,有内部模拟质控装置的,每次开机后应先确认模拟质控通过后再进行病人标本检测;(3)正确存放和使用试剂。
2、检测外部质控品,并通过质控图进行室内质量控制:(1)使用无内部质控装置的检验系统,质控品检测每二日不少于一次;(2)使用有内部质控装置的检验系统,质控品检测每周不少于一次;(3)更换操作人员时,应进行质控品检测,以确定检测操作的稳定性。
(四)比对:每个POCT项目均应使用新鲜病人样本就近与规范化管理的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该项目必须是室间质评或室间比对合格)进行比对,比对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具体比对方法由各区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相同项目要进行全院统一比对。
(五)室间质量评价:卫生部和各市卫生厅有要求时,按照要求参加。
(六)记录:每个POCT项目均应有项目验证记录,样品检测原始记录、室内质控记录(包括原始数据和质控判断)、比对记录、室间质量评价记录、仪器使用维护校准记录、与质量有关的投诉和处理意见记录,所有记录和资料至少保存两年。
(七)POCT出现质量问题应暂停使用,及时通知负责的检验专家帮助寻找原因进行纠正,并视情况向主管领导作书面汇报。
(八)POCT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应经常性组织专家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检查和技术指导。
五、结果报告
(一)POCT结果报告应参考《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对检验报告的要求,遵从便医便民、保护患者隐私、符合病历书写和保存规范的原则进行。
(二)POCT结果报告(或记录)单上须醒目注明“POCT”字样,须有检测仪器的统一编号和操作人员签名。
六、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一)各医疗机构POCT管理委员会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从检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指导。市卫生厅委托市临床检验中心为全区各POCT管理委员会进行师资培训并对其培训和考核工作进行指导。
(二)POCT管理委员会要认真安排POCT从检人员的培训,培训要规范化、定期化、加强检查,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特别重视对非实验室专业背景的操作人员的培训。一般性培训之外,每个人正式操作某项目或(和)仪器前还应该经过该项目和仪器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并写入其个人培训记录。个人培训记录应由培训组织者填写签章,并注明培训内容和考核结论。
(三)培训内容。
1、开展POCT的目的、意义、局限性,从检人员的责任心。
2、POCT实验前质量保证:(1)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临床原因、药物、饮食、采集标本的部位和方式,血浆和全血结果间的差异等;(2)对合格标本的要求;(3)POCT标本采集的具体步骤和操作,如从指端、新生儿脚跟、静脉埋入管采样等。
3、试剂的正确选用、存放、使用;仪器校准、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
4、POCT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的编写和执行。
5、误差产生原因和分析处理方法;质量保证具体内容,包括日常室内质量控制和比对的做法和要求、出现差错时的纠正措施。
6、检验对及时性的要求,急诊检验及特定要求的规定。
7、结果规范化报告的程序和相关知识(原始结果,记录,复核,正式报告等)。
8、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学习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
9、上机操作实验。
(四)考核:培训完成后必须有书面考核,同时受训者须通过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并对实际样品检测符合要求后,才可以从事相应POCT检测工作。
七、本规范所指POCT是在医院内、临床实验室之外进行的临床检验项目。
七、法规管理
1、美国早在1988年制定了《临床实验室检查改进修正案》:
方便患者、快速、价廉;允许非检验人员,但必须接受审批,有制度、培训证书、仪器SFDA;室间评价,接受政府质量评估,不合格取消资格;有对比,被认可后方可使用;每个POCT有书面操作手册。
2、我国法律法规尚未对POCT进行明确的规定。
八、人员安全性及废物处理 对于检验标本具有传染性:
1、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安全操作培训;
2、工作前10天给予乙肝疫苗注射并坚持连续免疫;
3、预防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a.穿工作服、口罩、手套、眼保护等;
b.保管好刀片、采血针等锋利物品,避免刺破皮肤; c.操作后正确洗手,每天用10%洗消净擦试操作台;如果意外有试剂及标本溅 出应及时消毒;
d.按照污染物种类分装废物,肺叶按环保机构的规定处理;
e.科室中应该备有工作人员的花名册及联系方式,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f.如果工作人员意外发生皮肤破损并接触到污染品,应对其采取有效的保密检查、诊断并记录在案。其他
附录1
POCT的优缺点及未来趋势
一、POCT的优点
1、仪器或试剂体积小、携带方便、容易使用和出结果快速
POCT最主要特点是强调出结果快速,大大缩短了实验结果周转时间。对于急诊治疗和抢救的病人,这些病人往往情况危急且病因不明,而传统的临床检验室测量时间一般要15分钟以上,POCT一般在5分钟以内即可完成测试,医生根据POCT提供的信息,对病人及时作出初步诊断并拟定救治方案,必将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发病率/死亡率,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监控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的病人可以方便地按照医生的要求由病人自己或家属进行血糖和尿糖的监控。
2、个性化服务的最佳体现
医生根据症状开化验单,门诊病人尤其是对于急诊科的病人,绝大多数的症状都是原始的,没有经过药物或手术处理,医生此时开的化验项目都是针对当时的症状的,这时的化验结果更能反应病人的真实情况,对医生的正确诊治将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检验人员可即时报告结果利于和病人当面交流,体现了快速满意的人性化服务。
3、POCT与临床试验室的比较
二、POCT的缺点
1、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虽有不少报道证明了POCT的优越性,但缺乏严密的对照实验,因而很难 说明问题,所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明确如何合理应用POCT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对其地位和用途适当把握,否则任何滥用将把事物推向错误的绝端。而且目前尚未形成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规范,所以实验结果质量不易保证。
实验室结果质量必须有助于优质的医疗服务,不准确和不可靠的结果甚至比不作测试更糟。对于POCT结果可靠性的诸多争议,厂商和使用者都应予以重视。
质量控制的难点在于不同于以往的均质的液相试剂,一批试剂可作成千上万个标本,质量是一致的,而现在POCT每一个测试单元都是独立的,怎么保证每一批产品,每个测试单元质量都是一样的?为了改进此问题,一种对患者测试数据具有储存、回放、分析、观察和制作质控图表的仪器的产生是必要的,Searles B等人已经尝试了一种数据管理软件用于解决此问题。
2、检验成本偏高
POCT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凝聚着物理、化学、免疫、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尖端科技,同时POCT一般都是单个实验测试、单个项目为主,这和我们传统的检验科(或中心实验室)集中处理、组合处理病人样本相比,成本会高出许多。然而卫生经济学的宗旨是投资有限的资源,以期达到最大的健康利益。因此欲以用高成本的POCT检验获取高利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更不能以此来取得较可观的利益。
3、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POCT的操作者应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业或非专业检验人员或非检验医务人员,他们必须理解有关的检测原理并能熟练操作,还应具备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结果记录和判断、仪器保养、试剂保存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POCT操作者是未经过技术培训的医生、护士甚至是病人、病人家属,无 形中降低了POCT的准确性和应有的技术含量。
4、临床管理不够完善
(1)POCT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美国从事POCT的非检验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和培训,在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方可被正式认可参加POCT的质量工作;
(2)POCT的行政管理和规章制度不完善。临床科室开展的POCT一般由医生活护士完成而不是由检验人员独立完成,职责分工不明及操作者专业知识欠缺,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POCT的结果报告形式混乱。POCT的结果报告应有统一的格式,且应与检验科的报告单有所区别。由于部分POCT的仪器方法学的缺陷,灵敏性和重复性欠佳,线性范围窄,只是急诊或急救时用于参考,必要时需要送到检验科进行复查,不同的报告格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由于POCT多数采用便携式仪器分散进行,检验结果常未纳入实验室资料管理系统或电子病理,对医院的医疗管理造成漏洞。
三、POCT的发展趋势
POCT作为检验医学中具有革命性的飞速发展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主要由于其检验质量尚难保证,目前各国对其开展均取谨慎态度。在美国,POCT发展较快,1996年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成立POCT分会,其后每届年会均为讨论的主题之一。
我国著名检验学家杨振华教授认为“将来的检验将更接近患者并分布在整个医院和社区门诊部,美国在近期多到80%的实验室工作将在距离患者只有几步远的仪器上完成,中央实验室仍将存在,来处理和分析床边仪器不能检测的标本。”丛玉隆教授认为“在未来5~10年内,POCT应该达到检查的70~80%以上,基 本改变目前的检验格局;当然中心实验室也应该存在,主要进行一些复杂的实验。” 2004年一项欧洲的统计报告指出POCT仪器和试剂销量为1.22亿欧元,到2007年将上升为24.855亿欧元,成为全球医疗器械中增长率最高的产品,国内也同样在迅速发展。
1、POCT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1)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功能任务发生变化,由单纯的治疗转向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四大功能,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医院工作从院内医疗扩大到院外社区,社区服务需要简易快速的实验诊断体系。
(2)高效快节奏的社会运转方式,由于医生需要它们做出快速诊断,公众也希望借助它们做自我诊断等要求,且这种发展势头将继续下去;
(3)POCT的发展为生产和供应诊断用品的厂商带来了极大商机;
(4)POCT学术刊物“Point of care ”将于2002年创刊,内容包括POCT及其技术,这必将促进人们对POCT的了解;
(5)POCT技术的发展对检验医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高质量的仪器和试剂的使用又推动了POCT的发展;
(6)卫生保健支持者正在搜寻能减少去急症病房、住院和医生办公室的病人数量的方法,随着灰色人口(graypopulation)的持续增长,提供院外卫生保健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显,POCT是院外管理病人的手段之一。
(7)另外网络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可以促进改善POCT质量,从而加速其发展。
2、POCT的应用前景
Bissell M等人分析POCT技术的新发展将发生以下几个方面变化:(1)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凝血试验、血液化学成分分析、传染病的过筛、某 些血药浓度的检查、外科手术时的激素水平及微芯片DNA诊断、全血细胞计数及涂片的巴氏染色等。
(2)实验数据具有更好的连通性 通过标准化POCT资料的远距离无线传输至实验室计算机管理系统或电子病历。
(3)仪器更加微型化。
附录2
我国卫生部POCT规范
1.《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8] 54号; 2.《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 3.《即时检测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GB/T 29790-2013; 4.《医学实验室 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GBT 22576-2008。
第二篇:医院POCT管理制度
医院POCT的管理制度
一、组织领导:
1、POCT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和组建
(1)医院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
(2)人员组成:由医院领导、各相关部门(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检验科、内科、手术室、急诊科等开展POCT的临床科室)代表组成,院领导为委员会主任,检验科代表应在POCT技术培训和日常质量管理方面起骨干作用。办公室设在医务部。质量管理工作由检验科具体执行。
2、POCT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负责受理本单位开展POCT的申请,按照下列原则审批:⑴符合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法规、政策、标准和伦理;⑵符合循证医学原则;⑶应用层次和范围与本单位临床实验室不相互重叠。
(2)对开展的POCT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并做好详细登记。
(3)负责定期培训和考核POCT操作人员,保证其具有做好相应POCT检测工作的专业能力。
(4)监督各部门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并保留必要记录。定期组织POCT项目的比对,保证同一医疗机构内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5)受理有关POCT的投诉和意见,持续改进工作
3、对所有在使用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登记造册,对新申购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实行审批管理。
4、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方能从事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操作。
5、负责协调和监督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使用者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结果报告制度,做好日常质量管理。
6、会同院内感染控制部门监督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使用者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
7、就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使用和管理情况向所属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书面汇报。
二、人员资质认定:
从事POCT操作的人员应是同时满足下列三项条件的护士、医生、临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医务人员:
1、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
2、经专门的POCT培训并考核合格;
3、由所在POCT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做好相应POCT检测工作的专业能力。
三、仪器与试剂:
1、选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并按照要求妥善放置、保存。尽量选用与仪器配套的原装试剂。
2、为便于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同一品牌仪器尽量统一使用同一型号。
3、一个科室只能使用一种品牌的仪器和与其相匹配的试剂或试纸。
4、试剂的正确选用、存放、使用。不使用过期试剂。
四、质量保证:
1、仪器试剂符合相关要求。(有没有通过验证,试剂有效期等)
2、建立POCT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人员培训制度。(发放资格证)
3、标准操作程序文件(SOP):须经POCT管理委员会同意,审核。
4、必须认真做好日常质量控制、记录。
5、出现质量问题应暂停使用,及时汇报纠正。
6、POCT管理委员会应经常性组织专家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检查和技术指导。
五、结果报告:
POCT结果报告(或记录)单上须醒目注明“POCT”字样,须有检测仪器的统一编号和操作人员、申请医师和审阅医师签名。(可粘在病历上)
六、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1、POCT管理委员会:
(1)、POCT管理委员会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从检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指导。
(2)、POCT管理委员会要认真安排POCT从检人员的培训,培训要规范化、定期化、加强检查,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特别重视对非实验室专业背景的操作人员的培训。
2、操作人员:
(1)、POCT操作人员必须了解血糖测定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必须详细阅读血糖仪产品使用说明,包括血糖仪、试纸条、品管液及采血笔;了解血糖仪、试纸条及品管液储存条件;了解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了解某些药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POCT操作人员在了解血糖监测系统的产品知识外,还必须通过技术支持机构日常操作流程的培训,正确地掌握: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操作流程、样本采集、血糖测定的操作步骤、血糖测定结果相关的应急措施和误差来源分析、正确的结果记录、安全性及预防传染的措施等。
(3)POCT操作人员必须通过针对该项目的培训考试(包括笔试和临床测试),并由POCT管理委员会认可后方可进行操作。
—
END
—
第三篇:医疗机构管理制度集锦
文章标题:医疗机构管理制度集锦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一、购进药品必须从具有合法资格的药品生产企业河经营企业购进。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
二、购进药品要索取供应方的合法资格证件和合法的票据。
三、购进药品合同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条款内容。
四、药品采购人员须具有法定资格或经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担任。
五、首次购进的药品,应索取该品种的生产批准文件和质量标准。
六、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不得配备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以外的其他药品。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范围和品种,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
验收与保管制度
一、购进药品要依据原始票据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填制购进验收记录,购进验收记录的内容应符合法规规定要求。票据和购进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二、对验收不符合规定的不准入库,重大问题应及时向药品监督部门报告。
三、储存药品的库房应按要求划分不同的区域,实行色标管理。药品实行分类存放,并根据药品的性能及储存要求,分别存放于常温、阴凉处和冷藏环境。
四、对近效期药品要设立警示标志。
五、特殊药品应按特殊药品管理办法贮存和管理。
六、对过期失效,报废待处理及有问题不合格的药品,要做好登记必须与合格药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志,防止错发误用。
七、对库存药品要定期检查和养护,并建立检查养护记录。
调配工作制度
一、药剂人员调配药品,必须凭处方或者医嘱进行,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严格执行药品调配操作规程,确保发出的药品准确无误。炮制中药饮片必须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炮制规定。
二、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计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三、对拆零药品使用的工具和容器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对分装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上要按规定注明有关事项。
四、对麻醉、剧毒、精神药品调配人员应严格审核处方,按规定调配。发现违规处方,应拒绝发药。
五、严禁裸手直接接触片剂、胶囊剂和直接口服的中药饮片等无包装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一、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小组,或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二、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药监部门如实报告。严重不良反应在发生__小时内上报。
三、对不良反应报告书的有关资料和手续,要及时归档保存,以备查用。
药剂人员学习培训健康查体制度
一、药剂人员必须具有法定资格或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
二、药剂人员每年要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和药监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和专业培训,并建立培训考核档案。
三、药剂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查体要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发现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一、购进医疗器械必须从具有合法资格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购进。
二、购进医疗器械要索取供应方的合法资格证件和合法票据。
三、首次购进的医疗器械应索取该品种的生产批准文件和质量标准。
四、购进医疗器械要依据原始票据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填制购进验收记录,并验收产品合格证明。
五、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六、对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必须按规定销毁,并做好记录。
七、对发现不合格的无菌器械,盈利机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八、发现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时,应在时间发生后__小时内报告药监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集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医疗机构管理制度集锦。
第四篇:快速检测工作计划
XX工商所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计划
为加强我所辖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以及《XX市工商局关于认真做好2012年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及快速检测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现制定我所2012年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
对食品质量实施快速检测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只能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之一。全所上下要高度重视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快速检测工作,充分认识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工作对于履行食品市场监管职责、防范食品安全系统性和区域风险性、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的重要意义。要把食品监测与市场巡查、案件查处、制度建设、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强化经营者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食品检测人员要加强对快速检测设备的日常保管、维护,充分发挥检测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1、重点时段:
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十一”、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长假期间。
2、重点场所:
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店等。
3、重点品种:
乳粉、乳制品、月饼、白酒、矿泉水、食用油、葡萄酒、蜂蜜、膨化食品、果汁饮料、果冻、果脯蜜饯、酱油等。
农药残留检测:蔬菜、瓜果、茶叶等。
4、重点项目:
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亚硝酸盐和重金属检测
肉制品:亚硝酸盐监测,瘦肉精检测和水分检测,食用过氧化值检测
食醋:总酸检测
酱油:氨基酸态氮检测
饮料:色素、糖精检测
水产品、水发产品:双氧水和甲醛检测
大米、谷物:黄曲霉素检测
米面类、豆制品(副食品):二氧化硫、吊白块检测
甲醛检测:水产品及制品、水发产品等。
吊白块检测:腐竹、米、面及豆制品等。
二氧化硫检测:米、面制品、腐竹、莲子、干菜类等。
蛋白质含量及三聚氰胺定性检测:奶粉、液态奶。
检测人员可根据食品安全阶段性整治工作要求,适当增加流通环节食品检测项目。
三、检测频度
第一季度:
乳粉:6批次
乳制品:3批次
白酒:3批次
葡萄酒:3批次
矿泉水:3批次
食用油:3批次
蜂蜜:3批次
膨化油炸食品:6批次
果汁饮料:6批次
果冻:6批次
果脯蜜饯:6批次
酱油:3批次
合计:51批次
第二季度:
乳粉:6批次
乳制品:3批次
白酒:3批次
葡萄酒:3批次
矿泉水:3批次
食用油:3批次
蜂蜜:3批次
膨化油炸食品:6批次
果汁饮料:6批次
果冻:3批次
果脯蜜饯:6批次
酱油:3批次
合计:48批次
第三季度:
乳粉:6批次
乳制品:3批次
白酒:3批次
葡萄酒:3批次
矿泉水:3批次
食用油:3批次
蜂蜜:3批次
膨化油炸食品:6批次
果汁饮料:6批次
果冻:6批次
果脯蜜饯:6批次
酱油:3批次
合计:51批次
第四季度:
乳粉:6批次
乳制品:3批次
白酒:3批次
葡萄酒:3批次
矿泉水:3批次
食用油:3批次
蜂蜜:3批次
膨化油炸食品:6批次
果汁饮料:6批次
果冻:6批次
果脯蜜饯:6批次
酱油:3批次
合计:51批次
四、工作要求
1、食品检测人员要将快速检测数据及时录入《XX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做到真实、准确,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谎报虚报数据。
2、对经快速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视频,要及时送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经确认为不合格的,要依法采取下架、召回、销毁等措施处理,并追踪溯源、依法查处。
XX工商行政管理所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五篇:快速检测工作制度
*****工商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制度
为规范*****工商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为,发挥快速检测设备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辖区食品安全,现就*****工商所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制定本制度:
一、*****工商所应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制度,指定工作责任心强的检测人员负责检测工作。该人员须经相关培训后方可上岗。
二、检测人员负责快速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操作前应对快速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试剂)完好,符合检测条件;同时,仔细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执行其中的规定和要求,保证自检结果的可靠性。
三、检测人员在对食品及其原料进行检测前,应先对待检样品进行初步感官检查,判断是否新鲜,对过期变质的食品及其原料予以初步筛选。
四、检测人员应随机抽取样品,保证待检样品的代表性。发现抽检样品不合格时,填写并下达《责令停止销售通知单》,并及时向巡查人员及所领导汇报,以便及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五、检测每周开展至少一次,每次至少两个项目。中高考、节日等重大活动、重大节日期间,应增加检测频次,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六、检测完毕后,工作人员应如实填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单》,并定期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