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常用词语规范
很多同仁分不清违法与非法、作出与做出、根据和依据,现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印送<立法技术规范(试行)
(二)>的函》(法工委发„2011‟5号)中有关“法律常用词语规范”的内容提供参考学习。
法律常用词语规范
★作出,做出
“作出”多与决定、解释等词语搭配使用。
示例1: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
示例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监督法第二十一条)“做出”多与成绩等名词词语搭配使用。
示例1: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残疾人,对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残疾人保障法第十三条)
示例2: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岛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民的海岛保护意识,并对在海岛保护以及有关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海岛保护法第七条).★公布,发布,公告
“公布”用于公布法律、行政法规、结果、标准等。
示例1: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十一条)示例2: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并公布;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统计法第十三条)
示例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发布”用于公开发出新闻、信息、命令、指示等。
示例1: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臵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臵工作的信息。(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三条)示例2: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臵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公告”用于向公众发出告知事项。
示例l:遇有大型群众性活动、大范围施工等情况,需要采取限制交通的措施,或者作出与公众的道路交通活动直接有关的决定,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示例2: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应当及时审查和作出决定,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和公告。(专利法第四十六条〉
★违法,非法
“违法”一般用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的行为。
示例1: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及施工机械、设备等。(水土保持法第四十三条)示例2: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负责调查核实,责令依法公布;经查证确有违法行为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一条)“非法”通常情况下也是违法,但主要强调缺乏法律依据的行为。
示例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九条)示例2: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五条)
★设定,设立
“设定”和“设立”都可以用于权利、义务、条件等的设臵。“设立”还可以用于成立或者开办组织、机构、项目等。
示例1: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反垄断法第三十四条)示例2: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物权法第六条)
示例3: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食品安全法第四条)
示例4: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七条)
★执业人员,从业人员
“执业人员”用于表述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证书,并从事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人员。
示例1: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法第二条)
示例2: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注册会计师法第二条)“从业人员”用于表述在一般性行业就业的人员。
示例1: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款)示例2: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第一款)
★批准,核准
“批准”用于有权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条件,.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呈报的事项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予以准许。
示例1:进行下列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向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
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组织施工单位与管道企业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并签订安全防护协议;协商不成的,主管管道保护
工作的部门应当组织进行安全评审,作出是否批准作业的决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第三十五条)示例2: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为了科学研究进行考古发掘,应当提出发掘计划,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发掘计划,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核准”用于有权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予以准许。
示例1: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证券法第十条)示例2:公证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在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公证员中推选产生, 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核准,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公证法第十条)★注销,吊销,撤销
“注销”用于因一些法定事实出现而导致的取消登记在册的事项或者已经批准的行政许可等。
示例1: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出让人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物权法第一百五十条)示例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
“吊销”作为一种行政处罚,用于有权机关针对违法行为,通过注销证件或者公开废止证件效力的方式,取消违法者先前已经取得的许可证件。
示例1: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建立或者不执行收件验视制度,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收寄邮件、快件的,对邮政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对快递企业,邮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邮政法第七十五条)
示例2: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不再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三条)“撤销”用于有权机关取消依法不应颁发的行政许可或者发出的文件、设立的组织机构,也可以用于取消资质、资格等。
示例1: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城乡规划法第五十七条)
示例2: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根据,依据
引用宪法、法律作为立法依据时,用“根据”。
示例1: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国防动员法第一条)示例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十条)适用其他法律或者本法的其他条款时,用“依据”。
示例1:提供的统计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时,国防动员委员会办事机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防动员潜力专项统计调查。(国防动员法第十九条)
示例2: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据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作出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反垄断法第五十三条)★谋取,牟取
“谋取”是中性词,可以谋取合法利益,也可以谋取非法利益。“牟取”是贬义词,表示通过违法行为追求利益。
示例1: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
示例2: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向采购人行贿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谋取非法利益。(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示例3: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人民调解法第十五条)
示例4: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接受监督,不得利用职务牟取私利。(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七十九条)
第二篇:法律词语
一、有关罪名的法律英语术语
Felony 重罪
First Degree Murder is any murder that is willful and premeditated.Felony Murder is typically first degree.Second Degree Murder is a murder that is not premeditated or planned in advance.voluntary manslaughter 故意杀人
voluntary intoxication 故意醉酒
VOCA 《犯罪受害人法案》
victim rights 刑事司法过程中受害人的基本权利
victimless crime 无受害者犯罪
victim impact statement 受害人影响陈述
victim 受害人
vehicular homicide 车祸致人死命罪
uttering 故意提供或传递伪造文件罪
unlawful assembly 非法集会
treason 叛国罪
three-strikes legislation 重罪加长刑期法
theft of computer services 非法窃取计算机服务
tangible property 有形资产
syndrome-based defense 基于综合症的犯罪
syndrome 综合症
sudden passion 突然情感爆发(可能导致故意杀人)
substantive law 实体法(规定基本权利及义务)
substantive criminal law 实体刑法
substantial step 实质措施
substantial capacity test 实质行为能力测试
subornation of perjury 非法教唆他人作伪证
strict liability crimes 严格责任犯罪(无犯罪意图或过错仍然有罪)
strict liability 严格责任(无犯罪意图或过错仍然有责任)
二、有关身份的法律英语术语
accessory 从犯
advocate /defender/counsel 辩护人 affiant 宣誓人,立誓人
alleged thief 被指称为窃贼的人 arresting officer 执行逮捕的警员 bench trail 法官(无陪审团)审讯 bench 法官席,法官
co-conspirator 共谋人,篡谋人 competent council 合格的律师 coroner 验尸官
correctional officer 狱警,监管警员
court appointed attorney法庭任命的律师 DA(District Attorney)检查官,检控官 defendant 被告
defense attorney 辩护律师 defense 辩护,答辩,辨方 deputy D.A.地区副检控官 deputy sheriff 警员
dissident 异议人士,持不同政见者 legal aide法律助理
expert witness 专家鉴定证人 eyewitness 目击证人 forensic expert 法医, fugitive 逃犯,逃犯 habitual offender惯犯 hostile witness 敌对证人
hung jury 不能做出一致决断的陪审团 impeachment of witness 指责证人 impersonation of judge 假扮法官
impersonation of police officer 假扮警察 inmate 囚犯
Judge Advocate General 军法局长 jurisprudence 法理家 jurist 法学家
juror alternative 候补陪审员 juror prospective 待选陪审员 juror sworn 正选陪审员 juror 陪审员 jury 陪审团
juvenile delinquent 青少年/未成年人罪犯 killer 凶手
kleptomania 盗窃狂 盗窃狂 lead counsel 首席律师 legal counsel法律顾问 litigant 诉讼当事人 magistrate 裁判官
material witness 重要证人 minor 未成年人
native-born citizen 土生公民 next of kin 最近亲属 notary public 公证人 officer 警察,官员 outlaw(n)歹徒
panel(of jurors)全体陪审员 paralegal 律师助理 party 当事人 pedestrian 行人 petty theft 小偷
police dispatcher 警察调度员 prison guard 狱警,管教 prisoner 囚犯
prosecution 控方,控告 prosecutor 检查官,检控官
public defender 公设辩护人/律师 recidivist 惯犯,累犯 sadism 虐待狂
the people 人民,公诉人
witness of the defense 辨方证人 witness of the prosecution 控方证人 公民 citizen 共同代理 joint agency 监护 guardianship 律师代理 agency by lawyer 配偶 spouse 无行为能力 incapacity for act
三、有关器物地点的法律英语术语
Chamber 法官的办公室 gavel 法槌
judgment seat 审判席
dock/defendant seat/prisoner’s box 被告席 witness stand/witness box/witness chair 证人席 jury box 陪审团席 bob wig 法官戴的假发
documentary evidence 书证 material evidence 物证
human testimony/testimony of witness 人证 deposition 笔录供词
ruling/verdict 裁决,判决
四、有关程序的法律术语
逮捕相关
arrest逮捕
arrest warrant逮捕证
调查相关
detect侦查 investigation调查 spatter analysis血迹分析
test for powder 火药粉末检测 trace metal test指纹检测
诉讼相关
prosecution刑事起诉 charge刑事控罪
defendant民事被告 accused刑事被告 plaintiff原告 prosecutor检察官,公诉人,原告 private prosecutor自诉人
作证相关
rule against hearsay传闻证据规则 testify作证 hearsay evidence传闻证据 affirmation以真诚发誓所签署的证供 testimony证词,证言 alibi 不在场证明
庭审相关 adjourn休庭 subpoena/summons/cite传唤 hearing in chambers内庭聆讯 cross-examination质证、交叉询问
辩护相关
affirmative defence肯定性辩护 plea(被告人)抗辩,答辩 陪审团相关
jury陪审团 juror陪审员
审判相关
trial一审程序 appeal二审程序 verdict判决 pardon赦免
Mistrial 无效审判(此次审判结束,陪审团解散,但控方有权重开案件,继续控告)
补充
法律中刑法学和行政法学有关英语词汇
Criminal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Laws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 crime of aiding a client to destroy or forge evidence 绑架妇女儿童罪 crime of kidnapping women and children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crime of harboring a mafia-style syndicate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crime of harboring drug criminals 报复陷害罪case of retaliation and frame-ups 必要共同犯罪 indispensable joint crime 并科原则 doctrine of cumulating punishments 剥夺权利deprival of rights 不能犯 impossibility;unrealized offense 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 crime of taking part in an organization engaged in terrorist activities 超越管辖权 excess of jurisdiction 超越职权范围 overstep one’s authority
惩办和宽大相结合combine punishment with leniency 惩办少数、改造多数的原则 principle of punishing the few and reforming the many 惩罚措施 punitive measure 惩罚性制裁 punitive sanction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combination of punishment and education 处以刑罚 inflict punishment 处以有期徒刑 sentence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触犯法律 break the law;violate the law 抽逃出资罪 crime of flight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抽象行政行为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act 出口骗税犯罪活动 criminal activities of cheating out of tax rebates in export 出售伪造发票罪 crime of selling counterfeit currency 出于对法律的无知 from ignorance of law 出于恶意 from malevolence 从轻处罚 gie a lesser punishment 从重处罚 give a severer punishment 单位受贿罪 crime of bribe taken by a unit 单一犯罪构成 single constitution of crime 盗伐林木罪 crime of illegally chopping down trees;crime of illegally felling trees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crime of stealing or seizing guns, ammunition or explosives 盗窃犯 theft act;larcenist 渎职犯罪案件case of dereliction of duty 对象不能犯 object impossibility 多次作案 repeatedly commit crimes 罚不当罪 punishment does not fit the crime 犯意 criminal intent;mens real 犯罪低龄化 lowering ages of criminal offenders 犯罪动机 criminal motive 犯罪构成 constitution of a crime;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a crime 犯罪构成要件 special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crime 犯罪故意 criminal intent;guilty intent;meas rea 犯罪集团 criminal gang;criminal group 犯罪客观要件 objective circumstances of a crime 犯罪客体 criminal object;object of a crime 犯罪实行终了 completion of a criminal act 犯罪学 criminology 犯罪预防 crime prevention 犯罪中止 discontinuance of crime;desistance of crime 犯罪主观方面要素 subjective elements of crime 犯罪主体 subject of crime 犯罪着手 initiate a crime 犯罪组织 criminal organization 贩卖毒品罪 drug offense;crime of drug trafficking 防卫过当 unjustifiable self-defense 防卫挑拨 instigation of defense;provocation of defense 防卫限度 limit of defense 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similar incidents 妨碍公务罪 crime of disrupting public service 妨害公共安全罪 crime of impairing public security 放弃权利 withdraw a claim;waive a right 非法持、私藏枪支、弹药罪 crime of illegally holding or hiding a firearm or ammunition 非法持有毒品罪 crime of illegally holding drugs 非法干涉 illegal intervention 非法干预 unlawful interference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crime of illegal selling invoice for exclusive use of VAT 非法活动 unlawful activities 非法利益 unlawful interests 非法手段 illegal means 非强制性行政行为 non-coercive form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 非正式的 informal;irregular 非政府机关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非主要条件 non-essential stipulation 非专业的 non-professional 诽谤罪 crime of defamation 隔地犯 offense of segregation by location 隔时犯 offense of segregation by time 工具不能犯 impossibility of instruments 故意犯罪 calculated crime;intentional crime 故意杀人罪 crime of intentional homicide 故意伤害罪 crime of willful and malicious injury 管辖:jurisdiction 惯犯 habitual criminal 惯例 custom and usage 过失犯罪 criminal negligence;involuntary crime;negligent crime 国家赔偿案件 case of state compensation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principle of culpability for state compensation 国家赔偿的双重过错原则 principle of dual faults for state compensation 国家赔偿法 state compensation law 国家赔偿主体 subject of state compensation 国家权力机关 state authority 国际审判机关 state judicial organs 国家行政机关 state administrative organs 国家意志 state’s will
国家职能 function of the state 国民待遇 national treatment 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 gangland criminal syndicate;mafia-style criminal gang 缓期二年执行 with a two-year reprieve 缓刑 probate cessat executio 集合犯 aggregate offense;collective offense 既遂犯 accomplished crime 继承法 inheritance law 继续犯 continuous crime 加重处罚 give an aggravated punishment beyond the maximum prescribed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 crime of counterfeiting the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another 假释 parole 假想防卫 imaginative defense 假想数罪 imaginatively several crimes 简单共同犯罪 simple joint crime 间接故意 indirect intent;indirect iintentino 教唆未遂 attempt of solicitation 劫持船只、汽车罪 crime of hijacking a ship or an automobile 劫持航空器罪 crime of skyjacking 结果犯 consequential offen 结果加重犯 aggregated consequential offense 结合犯 combinative crime;integrated offense se 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 crime of refusing o execute judgments or orders of the People’s Court
具结悔过 make a statement of repentence 具体行政行为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act 具体罪名concrete accusation 绝对不确定法定刑 absolutely indeterminate statutory punishment 军人违反职责罪 crimes of soldiers violating military dutie 抗税罪 offense of resisting taxes 客体不能犯 object impossibility 空白罪状 blank facts about a crime 滥伐林木罪 crime of illegal denudation 累犯 recidivist;repeat offender;cumulative offense 连续犯罪 continuing crime 量刑 criterion for sentencing;sentencing criterion 量刑不当 criterion for sentence 量刑幅度 extent for discretionary action of sentencing 虐待罪 crime of abusing member of one’s family 挪用公款案 case of misappropriation of public funds 偶犯 casual offender;casual offense 情节加重犯 aggravated offense by circumstances 情节特别严重 when the circumstances are particularly wicked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when the circumstances are so serious as to constitute a crime 取保候审 post a bail and await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crime of disturbing order at public places 刑法 criminal law 刑罚 penalty;punishment 刑事责任能力 criminal capacity 行政法 administrative law;executive law 行政法规 administr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行政法学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ce 行政解释 administrative interpretation 行政救济 administrative remedy 预防犯罪 anti-crime
第三篇:第二节法律规范
第二节 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并由社会主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是构成法的细胞(单选),一国的法,就是该国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律规范和法的关系,是细胞与整体的关系。
二、法律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的结构可以从不同层次上认识,即分为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形式结构。
(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逻辑性规范的内在结构
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单选、多选)
(1)假定,又称行为条件(单选),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的部分,它把规范的作用与一定事实状态联系起来,指出在发生何种情况或具备何种条件时,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便生效。
它首先包括行为主体的条件,比如行为人是自然人还是组织,应具有何种行为能力或责任能力,是普通身份还是特定身份,等等。其次包括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在什么情况下法律规范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等。
(2)处理,又称行为模式(单选),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包括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它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此指导和衡量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根据行为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可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和有权如何行为”的模式;应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应当或必须如何行为”的模式;勿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禁止或不得如何行为”的模式。一般说来,可为模式是授权性规定,而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往往是义务性规定。
(3)制裁,又称法律后果(单选),制裁是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的行为违反法律要求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或引起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
法律后果可以分为两种:合法后果,又称肯定式的法律后果,是当人们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采取行动而在法律上得到的肯定性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违法后果,又称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是人们不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获得的否定性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制裁、撤销、拒绝认可,或要求恢复、补偿等。
法律规范的三个要素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必须具备上述三个要素。三要素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必然因果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表述为“如果„„则„„否则„„”。可以将这种完整体现法律调整内在因果联系特点的规范称为逻辑性规范。
【例题·多选题】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特定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2006年)
A.条件
B.行为
C.处理
D.法律后果
【答疑编号91101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又称行为条件。处理又称行为模式。制裁又称法律后果。正确答案是ACD。
【例题·单选题】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延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2005年)
A.行为、处理和制裁
B.假定、处理和执行
C.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裁决
【答疑编号91101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包括三个要素:(1)假定又称行为条件,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的部分。(2)处理,又称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即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3)制裁,又称法律后果,制裁是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的行为违反法律要求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或引起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这里的制裁区别于法律裁决。正确答案是C。
(二)法律规范的形式结构——命令性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不同于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其三个要素既可以同时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中,也可以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中,但是这三个要素是任何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必须具备的。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规范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部门法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调整对象(单选)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不同的部门法规范。如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等。
(二)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单选)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进行某种积极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既可以行使权利,也可以放弃权利。
【例题·单选题】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9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为诉讼。”从法律规范性质的角度分析,上述规范属于()。(2004年)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权利义务复合规范
D.强制性规范
【答疑编号91101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解析: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进行某种积极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故B正确。
(2)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必须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3)权义复合性规范是兼具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范。
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之间存在着不同形态的联系。——新增内容首先,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立法者在规定义务人的义务时,必须考虑到是否为其设定了相应的权利;反之亦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同一主体在任何一个法律关系中都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单选)但某一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却可以成为另一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人。比如父子孙关系。也就是说,任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在整体法律关系的系统中达到大体平衡。
其次,重视权利并不等于主体的每一项具体权利都必须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加以明确规定。(单选)例如,在私权利方面,现代立法往往采取一般允许和个别禁止相结合的方式,即“凡是法律不禁止的,就是允许的。”——以保护私权利。(单选)而公权力则正好相反,“凡是法律没有授权的,就是禁止的。”——以限制公权力。(单选)
此外,从立法技术的角度看,在相对法律关系中,多数情况下义务人积极义务的内容同时也就是权利人的权利内容,只要法律规定了义务人的义务,权利人的权利也就不言自明了。比如说债权。但在绝对法律关系中,义务人的义务只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对其义务的规定并不能说明权利人权利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法律除了规定义务人的消极义务以外,还必须明确规定权利人的权利。比如说所有权。
(三)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单选)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有绝对确定的规范和相对确定的规范之分。绝对确定的规范是指具体地和全面地规定主体的行为方式,适用法律的机关没有自由裁量余地的法律规范。(单选)如《刑法》第57条第1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规定就属于绝对确定的规范。
相对确定的规范是指没有详细地、具体地规定主体的行为条件和法律制裁的内容,而是给予适用法的机关以一定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范。相对确定的规范依照适用法的机关自由裁量的限度,又可以分为:
(1)情况性规范,即规定完全由适用法的机关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自由裁量的规范。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6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这一规定就属于情况性规范。
【例题·单选题】“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这一规定属于()。(2005年)
A.情况性规范
B.非确定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答疑编号91101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种类。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有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之分。相对确定性规范又分为必择其一的规范、任选的规范和情况性规范三种。准用性规范也属于确定性规范之一种。而非确定性规范则主要是指委任性规范。正确答案是A。
(2)必择其一的规范,即规定应当选择法律列举的若干种方案中的一种方案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例如,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或者免除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应当在上述三类量刑中选择一种进行处罚。
(3)任选的规范,即法律列举了若干种方案,甚至在基本方案以外还有可供选择的方案,规定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案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例如,我国《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根据这一规定,可以在上述各类各种法律制裁中,任选一种或几种进行处罚。
准用性规范也属于确定性规范,(单选)但是它不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而是规定应当参照其他规范的条款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它所参照的其他条款必须是已有的现行(单选)法律规范,其目的在于避免条文上的重复。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5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这一规定就属于准用性规范。
非确定性规范主要是指委任性规范,(单选)它是不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而是规定应由某一国家机关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范。(单选)如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43条规定:“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经认定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可以执行本法规定的业务,其资格认定和对其监督、指导管理的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一规定就属于委任性规范。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规范的区别在于适用的规范是否已经存在。准用性规范与委任性规范的区别就在于此。
(四)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限度的范围、程度的不同,(单选)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行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人们只能无条件地遵守,不能随意加以更改的法律规范。否则,其法律行为属于无效。一般地说,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大都属于强行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任意性质,允许人们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行为方式或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一般地说,授权性规范大都属于任意性规范。
但是,任意性规范并不等于就是授权性规范。(单选)——也有规定义务的。比如,可以选择履行义务的方式。举例:可以恢复原状,也可以赔偿损失。
从实践看,赋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权的授权性规范,同时也就规定了其职责和义务,因此带有强行性,不属于任意性规范。
(五)专门化规范(新增内容)
除了直接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具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以外,还有另外一些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立法宗旨和依据的说明、一般法律原则的阐述、法律概念和术语的解释、法的效力范围的说明、授权一定国家机关制定实施细则的规定等。根据它们在法律调整中的不同功能,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则性规范、定义性规范、业务性规范和冲突性规范。(多选)
(1)原则性规范的功能在于确定法律调整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或基本价值取向。原则性规范在形式上并不具备法律规范所必需的假定、处理、制裁的结构要素,也没有提供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而只是提出立法者对于某一类行为的倾向性要求。原则性规范的这种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性质使它比具体的法律规范更具有稳定性,适用的范围也更广泛。我国宪法和许多部门法典中都有原则性规范。例如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刑法中关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的规定;民法中关于民事活动遵守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等。
(2)定义性规范的功能是确定和解释法律概念的特定含义。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同,法律语言主要不是用来交流一般信息或情感的,而是传达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我国各个基本部门法中都包含定义性规范,如刑法中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民法中的“法人”、“不当得利”,诉讼法中的“证据”、“期间”等等的规定,都是通过专门的法律条文来进行定义的。
(3)业务性规范是指专门规定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的规范。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几个方面。不同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各规范性文件中一般都以专门条文明确规定其效力范围。例如《专利法》第69条规定:“本法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又如,《民事诉讼法》第4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第5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4)冲突性规范又称“法律选择规范”、“抵触规范”或“间接规范”等,是指在法律、条约或国际惯例中规定的,在处理国际民商事案件过程中,当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相互抵触时,应当适用哪一国法律的规范。在国内法中,比较集中进行规定的有《民法通则》第八章、《民事诉讼法》第四编,此外还有一些单行法规。例如,《民法通则》第143~149条对于定居在外国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各方主体问的不动产所有权纠纷、涉外民事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离婚问题以及继承问题等分别应当适用哪一国法律,都一一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与调整性、保护性规范等规定主体具体权利义务的规范不同,专门化规范不是关于主体具体权利义务的规范,而是一种“关于规范的规范”(单选)。其中原则性规范和定义性规范是关于具体规范内容的规范,前者规定具体规范的价值目标或基本精神,后者规定具体规范中关键术语的准确含义。业务性规范和冲突性规范是关于规范效力范围的规范,前者侧重规定具体规范自身的效力范围,后者则规定在发生特定领域法律冲突的情况下,不同规范之间的效力关系问题。
第四篇:公务员法律规范目录
《公务员法》配套法律规范目录
法律规范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国共产党章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4、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5、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若干问题的答复意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中发【2006】9号文件);
7、公务员录用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8、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
9、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
10、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
11、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
12、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
13、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
14、公务员培训规定;
15、公务员调任规定;
16、公务员考核规定;
17、公务员奖励规定;
18、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
19、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规定;
20、中组部《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见》。
第五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法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的至上性,即作为人民意志的宪法和具有最高的权威。但是,在家走向化的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的权威又是必不可少的。xx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把十二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或创新使执政党既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用,又不至于蜕变为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集团,这是包括执政党在内的各方仁人志士共同探讨,但并未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就教于各方。
一、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需要执政党的政治权威
当代发达国家的法制现代化起步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并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成熟而逐步地、而然地实现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由社会生活领域推动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开始阶段,政府扮演的仅是一种消极的“守夜人”角色。而当代中国的法治变革发生于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这时的中国社会缺乏商品经济对民主法治意识的启蒙,更面对着政治、经济和法制飞速发展的世界。发达国家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压力,国内人民要求富裕和民主的渴望,决定了我国的法治建设同时担负着民主化以及发展、稳定等多重任务。其任务的艰巨性和操作上的精巧,客观上需要有一个充分行使公共职能的强大政府来推动法制的转型,需要政府自觉地担负起正确引导法治发展的时代责任。因此,中国被迫同时也是必然地走上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本来,限制政府权力是法治的出发点和基本内涵,但我国的法治建设则要将限制政府权力与维护政府权威统一起来,从而增加了制度设计的难度。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执政党在这种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中所扮演的角色。
众所周知,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党在整个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居于最高的领导地位,它应该而且必须领导国家政权。因此,如果说中国走的是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那么实际上这个政府就是党抑或说是党领导下的政府。在法治建设中维护政府的权威本质上是维护执政党的政治权威。
政治权威是一种使人们信从的政治力量,它集中体现在个人或某些集团身上。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政治权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蒙昧到文明,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近代以来,政党取代其他传统政治力量领导政治生活,成为政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据统计,在当今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严格的君主制或政教合一体制而无政党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政党,实行政党政治。①对于努力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特别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因为,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过程,一般来说是与这个国家整个现代化过程分不开的。现代化过程本身就是利益机制的调整过程,而法制的现代化从理念来说是强调一套民主、公正、自由和法的至上性的观念体系,在制度上则是要建构一套对权力进行限制和约束的制度体系。其与中国传统的观念体系和权力格局的矛盾与冲突,要比经济领域的改革来得更加激烈。而且,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原有的社会政治机制逐步丧失了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而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政治机制来维护新的政治秩序。强有力的政党与有效的政党制度,无疑是这种新的社会政治机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维持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中坚力量。程燎原、江山二位学者在研究了法治与政治权威的关系后,指出了政治权威在推进法治进程中的作用,即阐述或传输法治理念;制定法律和调适法度;循章守法和监督法律的施行。①看来中国法治建设不能没有执政党的政治权威。而实际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自己的执政地位和政治权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她领导全国人民在法治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确立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现代法治观念;提出了加强民主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法治现代化任务;面对几乎空白的现代法制建设,领导制定了法制现代化纲领和宏大的立法规划,并在短短二十年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走过的立法路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领导了大规模的普法,有规划有组织地传播法律知识,肃清封建法制观念,培育现代法治意识。总之,在当代国内外背景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和政治领导,希望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市民社会的成熟,自下而上地实现现代法治,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