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时间:2019-05-12 12: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第一篇: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1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1)德要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2)从依靠力量来看,二者也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3)道德对人们行为所干涉的范围则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2道德与法律的联系:)1)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2)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3)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4)仁 以待人,以礼敬人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6)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4职业道德有三方面的特征:1)范围上的有限性2)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形式上的多样性.5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1)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2)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3)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4)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 6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1)容易诱发利己主义2)容易诱发拜金主义3)容易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

7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有那些1)企业环境2)企业规章制度3)企业价值观4)企业经营之倒5)企业目标6)企业作风7)企业礼俗8)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9)企业职工职业道德10)企业形象包括产品及服务的价格和质量,产品品牌信誉,职工风貌,企业内外的人际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建筑和职工服饰风格以及企业的物质文化环境等.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其本质是企业信誉.8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1)自律功能2)导向功能3)整和功能4)激励功能 9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1)仪表端庄①着装朴素大方②鞋袜搭配合理③饰品和化装要适当④面部,头发和手指要整洁⑤站姿端正2)语言规范①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②要用尊称敬语③不用忌语④说好”三声”⑤讲究语言艺术a和婉b让步c幽默3)举止得体①态度恭敬②表情从容③行为适度④形象庄重4)待人热情①微笑迎客②亲切友好③主动热情

10职业责任的特点1)职业责任具有明确的规范性2)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3)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11一个企业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变诚实守信为企业的无形资本呢?1)在企业内部,要苦练内功,企业上下要努力形成三种共识,即客户至上,质量第一,严守承诺2)在企业外部,还要做外功,重视企业形象设计,广告策划和宣传以及新闻媒体对企业的深度报道,形成企业特色,扩大企业的知名度.12一个企业如何做到忠诚所属企业1)诚实劳动:诚实劳动十分重要.第一,它是衡量一个劳动者素质高低的基本尺度.第二,它是一个劳动者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外在反映.第三,它直接关涉到一个劳动者人生追求和价值的实现.从最基本的追求来讲,就是高薪和高职

位的获得,从较高层次来讲,就是奉献社会,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等.第四,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兴衰成败,从而间接影响个人利益的实现.第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还会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高民族,还国家经济的发展,间接影响每个劳动者利益的实现.2)关心企业发展3)遵守合同和契约

13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树立主要依赖三个因素1)产品质量2)服务质量3)信守承诺.14勤劳节俭的意义1)勤劳a勤劳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b勤劳是人致富的铺路石2)节俭a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b节俭是持家之本c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

15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劳动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殊纪律要求.16职业纪律的特点1)职业纪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2)职业纪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17团结互助四大要素中的具体要求1)平等尊重a上下级之间平等尊重b同事之间相互尊重c师徒之间相互尊重d尊重服务对象2)顾全大局 树立全局观念,不计较个人利益,自觉服从整体利益的需要3)相互学习a向师长学b向同行学c向后生学d向社会各类有经验,长处的人学习4)加强协作a正确处理

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b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

18创新的涵义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创新”是指企业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1)新产品2)新方法3)新市场4)新原料5)新组织.19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1)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2)职业道德修养要从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3)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不断激励自己4)不断地同旧思想,旧意识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作斗争.20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3)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4)提高精神境界,努力作到”慎独”.

第二篇:法学法律区别

考研指导: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的区别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14:16

现在在学校的同学中乃至在社会上,许多人都分不清什么是法学硕士,什么又是法律硕士,甚至有的人只知道有法律硕士而不知道有法学硕士。实际上,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在职研究生(fadaren.com)招生办公室主任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下两者的区别。

第一,报考条件不同,报考要求不同。

我国的法律研究生阶段教育包括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两种。报考法律硕士的必须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且同等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二年以上;同等学历的专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三年以上。报考法学硕士的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只要是本科毕业生(但主要是法律专业的)即可,但不招收同等学历的非本科生。

第二,招生方式、考试试题不同。

法律硕士是通过全国法律硕士专业试点单位联合考试来招收的,法学硕士是全国有资格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各自单独命题(除公共课外)。全国有权招收法律硕士的院校只有少数院校;而全国重点大学和一部分一般本科院校一般都有招收法学硕士的资格。

第三,教育方式、培养目标不同。

每个法学硕士有一个导师,在读期间能得到导师的全面辅导,深入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因此,法学硕士专业划分较细,研究领域一般只有一个方向,但研究有很大的深度。培养方向主要是学术研究、科研教学,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级理论型学术法律人才。

法律硕士不分专业,一般不设导师,在入学时一般选定一个方向进行学习。注重实践和应用,主要是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以及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等法律实务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

总体来说法学硕士要比法律硕士含金量要高,而且现在随着我国公务员考试成为全国第一大考,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选择读法学硕士,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法学硕士的在职研究生,可以在不脱产的情况下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第三篇:第二节法律规范

第二节 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并由社会主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是构成法的细胞(单选),一国的法,就是该国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律规范和法的关系,是细胞与整体的关系。

二、法律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的结构可以从不同层次上认识,即分为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形式结构。

(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逻辑性规范的内在结构

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单选、多选)

(1)假定,又称行为条件(单选),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的部分,它把规范的作用与一定事实状态联系起来,指出在发生何种情况或具备何种条件时,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便生效。

它首先包括行为主体的条件,比如行为人是自然人还是组织,应具有何种行为能力或责任能力,是普通身份还是特定身份,等等。其次包括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在什么情况下法律规范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等。

(2)处理,又称行为模式(单选),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包括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它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此指导和衡量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根据行为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可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和有权如何行为”的模式;应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应当或必须如何行为”的模式;勿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禁止或不得如何行为”的模式。一般说来,可为模式是授权性规定,而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往往是义务性规定。

(3)制裁,又称法律后果(单选),制裁是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的行为违反法律要求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或引起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

法律后果可以分为两种:合法后果,又称肯定式的法律后果,是当人们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采取行动而在法律上得到的肯定性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违法后果,又称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是人们不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获得的否定性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制裁、撤销、拒绝认可,或要求恢复、补偿等。

法律规范的三个要素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必须具备上述三个要素。三要素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必然因果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表述为“如果„„则„„否则„„”。可以将这种完整体现法律调整内在因果联系特点的规范称为逻辑性规范。

【例题·多选题】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特定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2006年)

A.条件

B.行为

C.处理

D.法律后果

【答疑编号91101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又称行为条件。处理又称行为模式。制裁又称法律后果。正确答案是ACD。

【例题·单选题】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延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2005年)

A.行为、处理和制裁

B.假定、处理和执行

C.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裁决

【答疑编号91101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包括三个要素:(1)假定又称行为条件,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的部分。(2)处理,又称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即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3)制裁,又称法律后果,制裁是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的行为违反法律要求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或引起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这里的制裁区别于法律裁决。正确答案是C。

(二)法律规范的形式结构——命令性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不同于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其三个要素既可以同时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中,也可以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中,但是这三个要素是任何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必须具备的。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规范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部门法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调整对象(单选)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不同的部门法规范。如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等。

(二)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单选)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进行某种积极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既可以行使权利,也可以放弃权利。

【例题·单选题】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9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为诉讼。”从法律规范性质的角度分析,上述规范属于()。(2004年)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权利义务复合规范

D.强制性规范

【答疑编号91101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解析: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进行某种积极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故B正确。

(2)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必须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3)权义复合性规范是兼具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范。

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之间存在着不同形态的联系。——新增内容首先,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立法者在规定义务人的义务时,必须考虑到是否为其设定了相应的权利;反之亦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同一主体在任何一个法律关系中都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单选)但某一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却可以成为另一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人。比如父子孙关系。也就是说,任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在整体法律关系的系统中达到大体平衡。

其次,重视权利并不等于主体的每一项具体权利都必须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加以明确规定。(单选)例如,在私权利方面,现代立法往往采取一般允许和个别禁止相结合的方式,即“凡是法律不禁止的,就是允许的。”——以保护私权利。(单选)而公权力则正好相反,“凡是法律没有授权的,就是禁止的。”——以限制公权力。(单选)

此外,从立法技术的角度看,在相对法律关系中,多数情况下义务人积极义务的内容同时也就是权利人的权利内容,只要法律规定了义务人的义务,权利人的权利也就不言自明了。比如说债权。但在绝对法律关系中,义务人的义务只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对其义务的规定并不能说明权利人权利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法律除了规定义务人的消极义务以外,还必须明确规定权利人的权利。比如说所有权。

(三)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单选)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有绝对确定的规范和相对确定的规范之分。绝对确定的规范是指具体地和全面地规定主体的行为方式,适用法律的机关没有自由裁量余地的法律规范。(单选)如《刑法》第57条第1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规定就属于绝对确定的规范。

相对确定的规范是指没有详细地、具体地规定主体的行为条件和法律制裁的内容,而是给予适用法的机关以一定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范。相对确定的规范依照适用法的机关自由裁量的限度,又可以分为:

(1)情况性规范,即规定完全由适用法的机关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自由裁量的规范。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6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这一规定就属于情况性规范。

【例题·单选题】“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这一规定属于()。(2005年)

A.情况性规范

B.非确定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答疑编号91101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种类。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有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之分。相对确定性规范又分为必择其一的规范、任选的规范和情况性规范三种。准用性规范也属于确定性规范之一种。而非确定性规范则主要是指委任性规范。正确答案是A。

(2)必择其一的规范,即规定应当选择法律列举的若干种方案中的一种方案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例如,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或者免除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应当在上述三类量刑中选择一种进行处罚。

(3)任选的规范,即法律列举了若干种方案,甚至在基本方案以外还有可供选择的方案,规定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案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例如,我国《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根据这一规定,可以在上述各类各种法律制裁中,任选一种或几种进行处罚。

准用性规范也属于确定性规范,(单选)但是它不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而是规定应当参照其他规范的条款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它所参照的其他条款必须是已有的现行(单选)法律规范,其目的在于避免条文上的重复。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5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这一规定就属于准用性规范。

非确定性规范主要是指委任性规范,(单选)它是不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而是规定应由某一国家机关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范。(单选)如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43条规定:“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经认定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可以执行本法规定的业务,其资格认定和对其监督、指导管理的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一规定就属于委任性规范。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规范的区别在于适用的规范是否已经存在。准用性规范与委任性规范的区别就在于此。

(四)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限度的范围、程度的不同,(单选)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行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人们只能无条件地遵守,不能随意加以更改的法律规范。否则,其法律行为属于无效。一般地说,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大都属于强行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任意性质,允许人们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行为方式或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一般地说,授权性规范大都属于任意性规范。

但是,任意性规范并不等于就是授权性规范。(单选)——也有规定义务的。比如,可以选择履行义务的方式。举例:可以恢复原状,也可以赔偿损失。

从实践看,赋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权的授权性规范,同时也就规定了其职责和义务,因此带有强行性,不属于任意性规范。

(五)专门化规范(新增内容)

除了直接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具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以外,还有另外一些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立法宗旨和依据的说明、一般法律原则的阐述、法律概念和术语的解释、法的效力范围的说明、授权一定国家机关制定实施细则的规定等。根据它们在法律调整中的不同功能,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则性规范、定义性规范、业务性规范和冲突性规范。(多选)

(1)原则性规范的功能在于确定法律调整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或基本价值取向。原则性规范在形式上并不具备法律规范所必需的假定、处理、制裁的结构要素,也没有提供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而只是提出立法者对于某一类行为的倾向性要求。原则性规范的这种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性质使它比具体的法律规范更具有稳定性,适用的范围也更广泛。我国宪法和许多部门法典中都有原则性规范。例如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刑法中关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的规定;民法中关于民事活动遵守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等。

(2)定义性规范的功能是确定和解释法律概念的特定含义。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同,法律语言主要不是用来交流一般信息或情感的,而是传达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我国各个基本部门法中都包含定义性规范,如刑法中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民法中的“法人”、“不当得利”,诉讼法中的“证据”、“期间”等等的规定,都是通过专门的法律条文来进行定义的。

(3)业务性规范是指专门规定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的规范。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几个方面。不同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各规范性文件中一般都以专门条文明确规定其效力范围。例如《专利法》第69条规定:“本法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又如,《民事诉讼法》第4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第5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4)冲突性规范又称“法律选择规范”、“抵触规范”或“间接规范”等,是指在法律、条约或国际惯例中规定的,在处理国际民商事案件过程中,当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相互抵触时,应当适用哪一国法律的规范。在国内法中,比较集中进行规定的有《民法通则》第八章、《民事诉讼法》第四编,此外还有一些单行法规。例如,《民法通则》第143~149条对于定居在外国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各方主体问的不动产所有权纠纷、涉外民事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离婚问题以及继承问题等分别应当适用哪一国法律,都一一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与调整性、保护性规范等规定主体具体权利义务的规范不同,专门化规范不是关于主体具体权利义务的规范,而是一种“关于规范的规范”(单选)。其中原则性规范和定义性规范是关于具体规范内容的规范,前者规定具体规范的价值目标或基本精神,后者规定具体规范中关键术语的准确含义。业务性规范和冲突性规范是关于规范效力范围的规范,前者侧重规定具体规范自身的效力范围,后者则规定在发生特定领域法律冲突的情况下,不同规范之间的效力关系问题。

第四篇:法律常用词语规范

很多同仁分不清违法与非法、作出与做出、根据和依据,现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印送<立法技术规范(试行)

(二)>的函》(法工委发„2011‟5号)中有关“法律常用词语规范”的内容提供参考学习。

法律常用词语规范

★作出,做出

“作出”多与决定、解释等词语搭配使用。

示例1: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

示例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监督法第二十一条)“做出”多与成绩等名词词语搭配使用。

示例1: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残疾人,对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残疾人保障法第十三条)

示例2: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岛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民的海岛保护意识,并对在海岛保护以及有关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海岛保护法第七条).★公布,发布,公告

“公布”用于公布法律、行政法规、结果、标准等。

示例1: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十一条)示例2: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并公布;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统计法第十三条)

示例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发布”用于公开发出新闻、信息、命令、指示等。

示例1: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臵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臵工作的信息。(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三条)示例2: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臵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公告”用于向公众发出告知事项。

示例l:遇有大型群众性活动、大范围施工等情况,需要采取限制交通的措施,或者作出与公众的道路交通活动直接有关的决定,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示例2: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应当及时审查和作出决定,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和公告。(专利法第四十六条〉

★违法,非法

“违法”一般用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的行为。

示例1: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及施工机械、设备等。(水土保持法第四十三条)示例2: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负责调查核实,责令依法公布;经查证确有违法行为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一条)“非法”通常情况下也是违法,但主要强调缺乏法律依据的行为。

示例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九条)示例2: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五条)

★设定,设立

“设定”和“设立”都可以用于权利、义务、条件等的设臵。“设立”还可以用于成立或者开办组织、机构、项目等。

示例1: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反垄断法第三十四条)示例2: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物权法第六条)

示例3: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食品安全法第四条)

示例4: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七条)

★执业人员,从业人员

“执业人员”用于表述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证书,并从事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人员。

示例1: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法第二条)

示例2: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注册会计师法第二条)“从业人员”用于表述在一般性行业就业的人员。

示例1: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款)示例2: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第一款)

★批准,核准

“批准”用于有权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条件,.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呈报的事项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予以准许。

示例1:进行下列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向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

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组织施工单位与管道企业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并签订安全防护协议;协商不成的,主管管道保护

工作的部门应当组织进行安全评审,作出是否批准作业的决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第三十五条)示例2: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为了科学研究进行考古发掘,应当提出发掘计划,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发掘计划,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核准”用于有权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予以准许。

示例1: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证券法第十条)示例2:公证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在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公证员中推选产生, 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核准,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公证法第十条)★注销,吊销,撤销

“注销”用于因一些法定事实出现而导致的取消登记在册的事项或者已经批准的行政许可等。

示例1: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出让人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物权法第一百五十条)示例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

“吊销”作为一种行政处罚,用于有权机关针对违法行为,通过注销证件或者公开废止证件效力的方式,取消违法者先前已经取得的许可证件。

示例1: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建立或者不执行收件验视制度,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收寄邮件、快件的,对邮政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对快递企业,邮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邮政法第七十五条)

示例2: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不再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三条)“撤销”用于有权机关取消依法不应颁发的行政许可或者发出的文件、设立的组织机构,也可以用于取消资质、资格等。

示例1: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城乡规划法第五十七条)

示例2: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根据,依据

引用宪法、法律作为立法依据时,用“根据”。

示例1: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国防动员法第一条)示例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十条)适用其他法律或者本法的其他条款时,用“依据”。

示例1:提供的统计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时,国防动员委员会办事机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防动员潜力专项统计调查。(国防动员法第十九条)

示例2: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据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作出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反垄断法第五十三条)★谋取,牟取

“谋取”是中性词,可以谋取合法利益,也可以谋取非法利益。“牟取”是贬义词,表示通过违法行为追求利益。

示例1: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

示例2: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向采购人行贿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谋取非法利益。(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示例3: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人民调解法第十五条)

示例4: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接受监督,不得利用职务牟取私利。(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七十九条)

第五篇:法律日与工作日区别

法律规范中“日”和“工作日”的用法

“日”和“工作日”在法律关于时限的规定中被广泛应用,主要表述形式为“××日”和“××个工作日”。但由于在时限日期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如“7日”和“7个工作日”,时限日期的数目都是7,但“日”却包含节假日在内,而“工作日”则不包含节假日在内,两者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结果也完全不同。然而,目前法律在“日”和“工作日”的具体运用中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有些法律规定的时限很短仍用“日”来表述,有些法律规定的时限很长却用“工作日”来表述,用法不尽一致。现将法律规范中关于“日”和“工作日”的不同用法作一介绍、分析,并就其规范使用提出相关建议。

一、现行法律规范中对“日”和“工作日”的用法

经检索查询,截止2008年9月,现行有效法律规定中对“日”和“工作日”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方式:

(一)在同一部法律中,不论规定时限的长短,都只用“日”来表述

1、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材料可以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并在七日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药品需要检验的,必须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五日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2、破产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第六十三条规定:“召开债权人会议,管理人应当提前十五日通知已知的债权人。”

现行法律中有130多件对时限的规定使用的是这种方式。

(二)在同一部法律中对时限规定只用“工作日”表述

1、公证法第三十条规定:“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的,应当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但是,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

2、工会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基层工会的非专职委员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参加会议或者从事工会工作,每月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其工资照发,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这种规定形式的法律仅此两件。

(三)在同一部法律中对时限的规定使用“日”和“工作日”分别表述

1、畜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申请取得生产家畜卵子、冷冻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依法决定是否发给生产经营许可证。”这里使用的是“工作日”的表述方式,而在该法第七十一条“种畜禽生产经营者被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自吊销许可证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种畜禽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的规定中,又用了“日”的表述方式。

2、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机动车登记审查工作,对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这里同样使用了“工作日”的规定,而该法其他几处地方又用了“日”的表述方式,如其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3、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应当将合同副本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第五十六条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这样的规定在该法中共有5条。但同时该法又在第三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七条中用了“日”的表述方式,如其第三十五条规定:“货物和服务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

这样的法律仅此3件。

(四)在法律具体条款关于时限的规定中没有明确区分是“日”还是“工作日”,都用“日”来表述,却在该法中另外以专门的条款规定说明哪些使用“日”的地方指的是“工作日”,以示和其他用“日”处的区别

1、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这些时限的规定中都没有明确哪些是“工作日”,哪些不是。行政许可法中这样的条款共有8条。但该法却在第八十二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从而使这些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与其他非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规定有了区别。

2、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六十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这里对时限的规定也没有明确哪些是工作日,哪些不是。行政复议法中这样的条款也达8条之多。但该法第四十条第二款却明确规定:“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使同一个法律文件中“五日”、“七日”与“三十日”、“六十日”中的“日”的内涵表述不同一。

这样的法律仅此两件。

二、现行规定表述方式存在问题简析

从以上引用的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对时限的规定,在什么情况下用“日”,什么情况下用“工作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现行规定对二者使用上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立法技术上显得不够规范。现行法律关于“工作日”的规定,长的可达六十日,短的也有三日;而关于“日”的法律规定最短的也只有三日,例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而这三日显然可以理解为是含节假日在内的。比较起来,这样规定从立法技术上讲不够规范。

其次,实践中对于时间较短又没有明确规定是“工作日”的,不利于实现法律中时限规定的预期目的。如“三日”、“五日”、“七日”等,因为包含节假日在内,其实际有效时限则必然缩短,特别是遇到双休日或者三天以上的假期时,这些时限必然会大大缩水,甚至成为“一日”、“二日”或“三日”。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规定几日都不利于实现法律关于时限规定的预期目的。其不利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对当事人的权益易造成侵害,难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受到合理保护;二是对公务人员加大了工作量,增大了工作压力,不利于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建议在法律草案的起草、修改工作中,根据法律规定办理某事项所需时间的长短和所办理事项的性质需要予以分类,来规范“日”和“工作日”的用法。具体建议如下:

(一)根据法律规定办理某事项所需时间的长短来规范

1、法律规定办理某个事项所需时间较长的,则不再考虑节假日的影响,一般都用“日”来规范表述,而不必用“工作日”予以规范表述。时间的划分可以三十日为界,办理某事项所需时限在三十日以上的,其时限的计算应当包括法定节假日,就用

“不得少于三十日”、“„„之日起六十日内”、“不得超过九十日”等等表述。

2、法律规定办理某个事项所需时间较短的,则要充分考虑到节假日的影响,具体可以十五日划界,办理某事项所需时限在十五日以下的,一律用“工作日”来规范表述,如以“不得少于七个工作日”、“„„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在五个工作日前”等等表述。

3、法律规定办理某个事项所需时限比较适中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例如,办理某事项所需时限超过十五日不足三十日,有可能受到节假日影响的,一般也应用“工作日”来规范表述;对超过十五日不足三十日,但基本不会受到节假日影响的,则可以用“日”来规范表述,不必再用“工作日”来规范。这样既可以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又可以较好地缓解各种矛盾,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根据所办理事项的性质需要来规范

1、对于个别涉及科学研究或检测才能作出判断的事项,客观上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做出决定的,尽管其所需要的时间用可能超过三十日,法律在对其进行规范时也可灵活作出规定“工作日”的方式予以表述。这在现行法律中也有先例可循前面所引述的畜牧法关于工作日的规定即是如此。行政许可法也有此类例外的规定。

2、对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时限规定,可以作为一种特例来规范。限制人身自由对于公民所带来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严格规范公民被限制自由的羁押时间,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除对当事人判处刑罚的情形外,一般规定对公民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或司法拘留的时间不应超过十五天,而且应当一律用“日”的方式来规范表述,不用“工作日”的方式进行规范表述。如果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属于临时采取的强制措施的规定,则应当尽可能用“小时”的方式予以规范表述,例如,“在××小时内”、"××小时前”、“不得超过××小时”等等,以防止变相增加或延长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时间,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下载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 培训材料 仙桃市教育局前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规范(最终5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 依法治教 1、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2、自觉遵守《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3、遵守会议制度和学......

    公务员法律规范目录

    《公务员法》配套法律规范目录 法律规范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国共产党章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4、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5、关于《党政领导干部......

    法律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法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的至上性,即作为人民意志的宪法和具有最高的权威。但是,在家走向化的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的权威又是必不可少的。xx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

    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区别

    什么是标准 标准作为标准化的核心,其定义和解释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最有影响的有四个:一是1934年盖拉德在其《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一书中对标准所作的定义,这也是世......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区别

    1.法律 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经过拥有......

    浅谈借条与欠条的法律区别2009

    浅谈借条与欠条的法律区别在民事审判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当事人拿着一纸诉讼和一张借条或欠条来法院起诉,由于在民间中经常出现借条与欠条的混用,因此,在立案中,如不仔细审查,往往会......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_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 培训材料 仙桃市教育局前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