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的论述

时间:2019-05-12 19:1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的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的论述》。

第一篇:关于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的论述

关于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的论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对有关合同无效情形进行了列举性说明,其中第(五)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对于“强制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二)》把“强制性规定”的用语进一步明确其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强制性法律规范包含“管理性规范”和“效力性规范”。《合同法解释二》用这一限制性解释,把管理性规定从强制性规定中剔除,在判定合同效力时“强制性规定”专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这样,科学地缩小了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范围。避免了因把“强制性规定”同合同效力一律关联,疏于区分立法目的、过分干涉意思自治,造成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皆武断做出无效处理局面的继续出现。那么,什么是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理解。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是指对违反强制性规范的私法上的行为,在效力后果上以私法上的方式予以一定的强制性规定,此类规范不仅旨在处罚违法之行为,而且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的效力。效力性强制性规范着重于违反行为之法律行为的价值,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违反效力性规范的,合同应被认定无效。对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不成立;或者虽然法律及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但是如果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范的合同继续履行,将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

管理性强制规定是指其被违反后,当事人所预期的私法上的效果不一定会受到私法上的制裁的强制性规定(不排除可能受到刑事/行政上制裁)。此类规范旨在管理和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但并不否认该行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管理性强制规范着重于违反行为之事实行为价值,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违反管理性强制规范的,合同未必无效。对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法律及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违反此类规范继续履行合同,将会受到国家行政制裁,但合同本身并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的利益,而只是破坏了国家对交易秩序的管理规范。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着重强调对为违反行为的法律行为价值的评价,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着重强调对违反行为的事实轻微的评价,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管理性规范的作用在于对违反者加以制裁,以禁遏其行为,但不否认其行为私法上的效力。只有违反效力性规范的合同才会被认定为无效,而违反管理性规范则不会导致合同无效。

第二篇:区分强制性规范与效力性规范

王利明教授认为,区分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的标准是 第一,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规定。第二,法律、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认定为该规范为效力性规范。第三,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则该规范就不属于效力性规范,而是管理性规范。

上述理论将行为发生所侵犯的利益主体作为区分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的依据,为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的区分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严格区分某一行为侵犯的是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还是当事人个人利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法律对此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此分法依然没有满足到可以判断所有强制性规范的程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16条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应当综合法律法规的意旨,权衡相互冲突的权益,诸如权益的种类、交易安全以及其所规制的对象等,综合认定强制性规定的类型。如果强制性规范规制的是合同行为本身即只要该合同行为发生即绝对地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如果强制性规定规制的是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资格而非某种类型的合同行为,或者规制的是某种合同的履行行为而非某类合同行为,人民法院对于此类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当慎重把握,必要时应当征求相关立法部门的意见或者请示上级人民法院。”《指导意见》在吸纳了各种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涉及“市场准入资格”的法律规范为管理性强制性法律规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表现了对于认定合同无效的审慎态度,但仍旧没有提出明确的区分标准。

笔者认为,区分管理性法律规范和效力性法律规范的重要标准在于该行为是否具有补正性。从立法目的看,如果该规范是为了实现管理的需要而设臵,而不是为了侧重内容本身,并且其本身结果的出现并非不可容忍,只要行为人在事后补正,并不会造成国家、社会或当事人利益的损失,则此类规范是管理性规定。如果行为本身及其结果自始受到严厉的否定性评价,该行为一旦实施将造成国家、社会或个人利益的不可恢复,则此类规范为效力性规范。这也正与《指导意见》中关于“市场准入资格”的规定不谋而合,也就是说,行为人在实施某种行为时,虽然不具备某种资格,但如果这种资格的设臵只是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行为的实施并不必然损害国家、社会或当事人个人利益,且行为人也完全可以在事后弥补自己的过错,那么行为人实施的这种行为应该就是有效的。此外,在房地产的有关司法解释中,也可以看到该理论的影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

因此,总体来说,人民法院在认定合同无效时,应该坚持审慎态度,如果当事人的行为并不必然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且当事人可以在事后补正自己过错的时候,应该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维护交易稳定的原则出发,认定其行为有效。

第十四条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合同的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在《合同法》颁行后,人民法院多“恪守”该条

规定,判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绝对无效。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何为《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强制性规定、法律行为违反强制性规定时是否仅有绝对无效这一种选择等问题,学界有了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即违反强制性规定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法律规范可分为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强行性规范又分为强制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强制性规范是法律命令为一定行为的规定,禁止性规范是法律命令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定。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并未区分强制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即是把强行性规范一概称为强制性规范,这种一刀切的绝对化做法,没有考虑到强行性规定的具体规范类型,也没有考虑法律行为的具体情形,在法律技术方面处理得不够细致和缜密,导致了无效的范围过于宽泛。在司法审判中广泛地存在着只

第三篇:第二节法律规范

第二节 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并由社会主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是构成法的细胞(单选),一国的法,就是该国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律规范和法的关系,是细胞与整体的关系。

二、法律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的结构可以从不同层次上认识,即分为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形式结构。

(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逻辑性规范的内在结构

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单选、多选)

(1)假定,又称行为条件(单选),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的部分,它把规范的作用与一定事实状态联系起来,指出在发生何种情况或具备何种条件时,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便生效。

它首先包括行为主体的条件,比如行为人是自然人还是组织,应具有何种行为能力或责任能力,是普通身份还是特定身份,等等。其次包括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在什么情况下法律规范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等。

(2)处理,又称行为模式(单选),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包括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它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此指导和衡量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根据行为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可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和有权如何行为”的模式;应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应当或必须如何行为”的模式;勿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禁止或不得如何行为”的模式。一般说来,可为模式是授权性规定,而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往往是义务性规定。

(3)制裁,又称法律后果(单选),制裁是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的行为违反法律要求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或引起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

法律后果可以分为两种:合法后果,又称肯定式的法律后果,是当人们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采取行动而在法律上得到的肯定性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违法后果,又称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是人们不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获得的否定性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制裁、撤销、拒绝认可,或要求恢复、补偿等。

法律规范的三个要素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必须具备上述三个要素。三要素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必然因果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表述为“如果„„则„„否则„„”。可以将这种完整体现法律调整内在因果联系特点的规范称为逻辑性规范。

【例题·多选题】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特定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2006年)

A.条件

B.行为

C.处理

D.法律后果

【答疑编号91101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又称行为条件。处理又称行为模式。制裁又称法律后果。正确答案是ACD。

【例题·单选题】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延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2005年)

A.行为、处理和制裁

B.假定、处理和执行

C.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裁决

【答疑编号91101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包括三个要素:(1)假定又称行为条件,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的部分。(2)处理,又称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即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3)制裁,又称法律后果,制裁是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的行为违反法律要求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或引起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这里的制裁区别于法律裁决。正确答案是C。

(二)法律规范的形式结构——命令性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不同于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其三个要素既可以同时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中,也可以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条文或规范性文件中,但是这三个要素是任何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必须具备的。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规范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部门法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调整对象(单选)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不同的部门法规范。如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等。

(二)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单选)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进行某种积极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既可以行使权利,也可以放弃权利。

【例题·单选题】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9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为诉讼。”从法律规范性质的角度分析,上述规范属于()。(2004年)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权利义务复合规范

D.强制性规范

【答疑编号91101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解析: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进行某种积极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故B正确。

(2)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必须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3)权义复合性规范是兼具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范。

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之间存在着不同形态的联系。——新增内容首先,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立法者在规定义务人的义务时,必须考虑到是否为其设定了相应的权利;反之亦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同一主体在任何一个法律关系中都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单选)但某一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却可以成为另一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人。比如父子孙关系。也就是说,任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在整体法律关系的系统中达到大体平衡。

其次,重视权利并不等于主体的每一项具体权利都必须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加以明确规定。(单选)例如,在私权利方面,现代立法往往采取一般允许和个别禁止相结合的方式,即“凡是法律不禁止的,就是允许的。”——以保护私权利。(单选)而公权力则正好相反,“凡是法律没有授权的,就是禁止的。”——以限制公权力。(单选)

此外,从立法技术的角度看,在相对法律关系中,多数情况下义务人积极义务的内容同时也就是权利人的权利内容,只要法律规定了义务人的义务,权利人的权利也就不言自明了。比如说债权。但在绝对法律关系中,义务人的义务只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对其义务的规定并不能说明权利人权利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法律除了规定义务人的消极义务以外,还必须明确规定权利人的权利。比如说所有权。

(三)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单选)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有绝对确定的规范和相对确定的规范之分。绝对确定的规范是指具体地和全面地规定主体的行为方式,适用法律的机关没有自由裁量余地的法律规范。(单选)如《刑法》第57条第1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规定就属于绝对确定的规范。

相对确定的规范是指没有详细地、具体地规定主体的行为条件和法律制裁的内容,而是给予适用法的机关以一定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范。相对确定的规范依照适用法的机关自由裁量的限度,又可以分为:

(1)情况性规范,即规定完全由适用法的机关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自由裁量的规范。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6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这一规定就属于情况性规范。

【例题·单选题】“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这一规定属于()。(2005年)

A.情况性规范

B.非确定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答疑编号91101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种类。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有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之分。相对确定性规范又分为必择其一的规范、任选的规范和情况性规范三种。准用性规范也属于确定性规范之一种。而非确定性规范则主要是指委任性规范。正确答案是A。

(2)必择其一的规范,即规定应当选择法律列举的若干种方案中的一种方案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例如,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或者免除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应当在上述三类量刑中选择一种进行处罚。

(3)任选的规范,即法律列举了若干种方案,甚至在基本方案以外还有可供选择的方案,规定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案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例如,我国《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根据这一规定,可以在上述各类各种法律制裁中,任选一种或几种进行处罚。

准用性规范也属于确定性规范,(单选)但是它不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而是规定应当参照其他规范的条款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它所参照的其他条款必须是已有的现行(单选)法律规范,其目的在于避免条文上的重复。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5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这一规定就属于准用性规范。

非确定性规范主要是指委任性规范,(单选)它是不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而是规定应由某一国家机关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范。(单选)如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43条规定:“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经认定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可以执行本法规定的业务,其资格认定和对其监督、指导管理的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一规定就属于委任性规范。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规范的区别在于适用的规范是否已经存在。准用性规范与委任性规范的区别就在于此。

(四)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限度的范围、程度的不同,(单选)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行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人们只能无条件地遵守,不能随意加以更改的法律规范。否则,其法律行为属于无效。一般地说,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大都属于强行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任意性质,允许人们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行为方式或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一般地说,授权性规范大都属于任意性规范。

但是,任意性规范并不等于就是授权性规范。(单选)——也有规定义务的。比如,可以选择履行义务的方式。举例:可以恢复原状,也可以赔偿损失。

从实践看,赋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权的授权性规范,同时也就规定了其职责和义务,因此带有强行性,不属于任意性规范。

(五)专门化规范(新增内容)

除了直接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具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以外,还有另外一些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立法宗旨和依据的说明、一般法律原则的阐述、法律概念和术语的解释、法的效力范围的说明、授权一定国家机关制定实施细则的规定等。根据它们在法律调整中的不同功能,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则性规范、定义性规范、业务性规范和冲突性规范。(多选)

(1)原则性规范的功能在于确定法律调整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或基本价值取向。原则性规范在形式上并不具备法律规范所必需的假定、处理、制裁的结构要素,也没有提供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而只是提出立法者对于某一类行为的倾向性要求。原则性规范的这种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性质使它比具体的法律规范更具有稳定性,适用的范围也更广泛。我国宪法和许多部门法典中都有原则性规范。例如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刑法中关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的规定;民法中关于民事活动遵守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等。

(2)定义性规范的功能是确定和解释法律概念的特定含义。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同,法律语言主要不是用来交流一般信息或情感的,而是传达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我国各个基本部门法中都包含定义性规范,如刑法中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民法中的“法人”、“不当得利”,诉讼法中的“证据”、“期间”等等的规定,都是通过专门的法律条文来进行定义的。

(3)业务性规范是指专门规定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的规范。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几个方面。不同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各规范性文件中一般都以专门条文明确规定其效力范围。例如《专利法》第69条规定:“本法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又如,《民事诉讼法》第4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第5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4)冲突性规范又称“法律选择规范”、“抵触规范”或“间接规范”等,是指在法律、条约或国际惯例中规定的,在处理国际民商事案件过程中,当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相互抵触时,应当适用哪一国法律的规范。在国内法中,比较集中进行规定的有《民法通则》第八章、《民事诉讼法》第四编,此外还有一些单行法规。例如,《民法通则》第143~149条对于定居在外国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各方主体问的不动产所有权纠纷、涉外民事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离婚问题以及继承问题等分别应当适用哪一国法律,都一一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与调整性、保护性规范等规定主体具体权利义务的规范不同,专门化规范不是关于主体具体权利义务的规范,而是一种“关于规范的规范”(单选)。其中原则性规范和定义性规范是关于具体规范内容的规范,前者规定具体规范的价值目标或基本精神,后者规定具体规范中关键术语的准确含义。业务性规范和冲突性规范是关于规范效力范围的规范,前者侧重规定具体规范自身的效力范围,后者则规定在发生特定领域法律冲突的情况下,不同规范之间的效力关系问题。

第四篇:法律常用词语规范

很多同仁分不清违法与非法、作出与做出、根据和依据,现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印送<立法技术规范(试行)

(二)>的函》(法工委发„2011‟5号)中有关“法律常用词语规范”的内容提供参考学习。

法律常用词语规范

★作出,做出

“作出”多与决定、解释等词语搭配使用。

示例1: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

示例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监督法第二十一条)“做出”多与成绩等名词词语搭配使用。

示例1: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残疾人,对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残疾人保障法第十三条)

示例2: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岛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民的海岛保护意识,并对在海岛保护以及有关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海岛保护法第七条).★公布,发布,公告

“公布”用于公布法律、行政法规、结果、标准等。

示例1: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十一条)示例2: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并公布;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统计法第十三条)

示例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发布”用于公开发出新闻、信息、命令、指示等。

示例1: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臵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臵工作的信息。(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三条)示例2: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臵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公告”用于向公众发出告知事项。

示例l:遇有大型群众性活动、大范围施工等情况,需要采取限制交通的措施,或者作出与公众的道路交通活动直接有关的决定,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示例2: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应当及时审查和作出决定,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和公告。(专利法第四十六条〉

★违法,非法

“违法”一般用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的行为。

示例1: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及施工机械、设备等。(水土保持法第四十三条)示例2: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负责调查核实,责令依法公布;经查证确有违法行为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一条)“非法”通常情况下也是违法,但主要强调缺乏法律依据的行为。

示例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九条)示例2: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五条)

★设定,设立

“设定”和“设立”都可以用于权利、义务、条件等的设臵。“设立”还可以用于成立或者开办组织、机构、项目等。

示例1: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反垄断法第三十四条)示例2: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物权法第六条)

示例3: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食品安全法第四条)

示例4: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七条)

★执业人员,从业人员

“执业人员”用于表述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证书,并从事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人员。

示例1: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法第二条)

示例2: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注册会计师法第二条)“从业人员”用于表述在一般性行业就业的人员。

示例1: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款)示例2: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第一款)

★批准,核准

“批准”用于有权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条件,.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呈报的事项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予以准许。

示例1:进行下列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向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

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组织施工单位与管道企业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并签订安全防护协议;协商不成的,主管管道保护

工作的部门应当组织进行安全评审,作出是否批准作业的决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第三十五条)示例2: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为了科学研究进行考古发掘,应当提出发掘计划,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发掘计划,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核准”用于有权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予以准许。

示例1: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证券法第十条)示例2:公证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在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公证员中推选产生, 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核准,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公证法第十条)★注销,吊销,撤销

“注销”用于因一些法定事实出现而导致的取消登记在册的事项或者已经批准的行政许可等。

示例1: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出让人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物权法第一百五十条)示例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

“吊销”作为一种行政处罚,用于有权机关针对违法行为,通过注销证件或者公开废止证件效力的方式,取消违法者先前已经取得的许可证件。

示例1: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建立或者不执行收件验视制度,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收寄邮件、快件的,对邮政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对快递企业,邮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邮政法第七十五条)

示例2: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不再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三条)“撤销”用于有权机关取消依法不应颁发的行政许可或者发出的文件、设立的组织机构,也可以用于取消资质、资格等。

示例1: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城乡规划法第五十七条)

示例2: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根据,依据

引用宪法、法律作为立法依据时,用“根据”。

示例1: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国防动员法第一条)示例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十条)适用其他法律或者本法的其他条款时,用“依据”。

示例1:提供的统计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时,国防动员委员会办事机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防动员潜力专项统计调查。(国防动员法第十九条)

示例2: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据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作出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反垄断法第五十三条)★谋取,牟取

“谋取”是中性词,可以谋取合法利益,也可以谋取非法利益。“牟取”是贬义词,表示通过违法行为追求利益。

示例1: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

示例2: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向采购人行贿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谋取非法利益。(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示例3: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人民调解法第十五条)

示例4: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接受监督,不得利用职务牟取私利。(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七十九条)

第五篇:强制性数据录入促进保险行业规范发展

强制性数据录入促进保险行业规范发展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推动保险行业得到了壮大,然而由于发展的仓促加上行业规范的缺失,行业问题层出不穷。问题较多的行业之一就是保险行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希望通过强制性的数据录入来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为规范行业数据录入标准,加强行业数据积累,某省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第1号--企财险、机损险、公众责任险的数据标准,各财产保险机构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现就规范非车险承保理赔信息数据录入工作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抓好标准的贯彻执行

规范行业非车险信息采集和数据录入标准,是加强行业数据积累,实现行业数据共享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减少保险合同纠纷,切实保护保险合同当事人利益的迫切要求。因此,各财产保险机构务必高度重视。一是要严格按照数据标准的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系统改造和人员培训等工作。二是要强化内部风险管控,督促所属各级分支机构规范非车险承保理赔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切实做好行业数据标准的贯彻落实。三是要及时发现和总结数据标准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省保险行业协会,不断提高数据标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监督,确保标准的规范落实

一是省保险行业协会要组织行业力量,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本着由易到难、逐步规范的原则,分期分批制定和发布非车险各险种承保理赔的行业数据采集和录入标准。二是省及各市保险行业协会应将非车险承保理赔信息采集和数据录入的质量、规范问题纳入自律检查范围,不定期开展对各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据标准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对不按照规定标准录入非车险承保理赔数据信息的机构,应责令其立即整改或采取其它自律惩戒措施。

通过加强对行业数据标准制定和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监督,非车险承保理赔信息采集和录入真实性和规范性得到了保障。

下载关于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的论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的论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法律规范目录

    《公务员法》配套法律规范目录 法律规范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国共产党章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4、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5、关于《党政领导干部......

    法律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法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的至上性,即作为人民意志的宪法和具有最高的权威。但是,在家走向化的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的权威又是必不可少的。xx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

    《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强制性条文及说明[范文]

    2.2材料、器材 2.2.1灭火器的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灭火器应符合市场准入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相关证书; 2灭火器的铭牌、生产日期和维修日期等标志应齐全;3灭火器的......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3.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必须进行设计 , 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3.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主要......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4.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

    两个规范考试简答论述题库

    五比:比干劲、比技能、比创新、比实绩、比贡献五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形象五教:党员意识、党的传统、党的纪律、党的理想、党员形象教育五讲:讲学习......

    强制性学习5篇

    强制性学习资料 一、政治学习1、习近平治国的“一二三四五” “一”即提出一个“中国梦”的伟大愿景。 “二”即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

    寄宿生强制性管理制度

    开慧中学学生管理制度 寄宿生管理: 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从本学期开始,所有寄宿生同学必须严格遵守开慧中学寄宿生管理纪律制度,对违反寄宿生纪律的同学将进行登记和严格的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