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极限》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03:0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长的极限》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长的极限》读书报告》。

第一篇:《增长的极限》读书报告

《增长的极限》读书报告

一、内容概要

1、《增长的极限》

该书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它在西方世界陶醉于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时,明确的提出了“全球性问题”,即人口问题、工业化的资金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掀起了世界性的环境保护热潮。本书的主要内容具体可如下:

第一章:指数增长的本质

指数增长是指当一个量在一个既定的时间周期中,其百分比是个常量时,这个量就显示出指数增长。指数增长具有欺骗性,一方面能很快产生巨大的数量,另一方面又能突然接近一个固定的极限。

世界模型是一个系统动力模型。其中正反馈回路是一种恶性循环,在正反馈回路中,因果关系的链条本身是封闭的,以致增加回路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引起一系列变化,结果使最初变化的因素增加得更大。

人口和工业产量都在成指数增长趋势。

第二章:指数增长的极限

人类可以通过外推计算出粮食和资源的上限,却很难计算出污染物质的上限。因为人类不知道对地球上的天然的生态平衡可以扰乱到什么程度而没有严重后果。

从排放污染物到它以有害形式出现,从控制污染物到到他的有害影响最终减少,都是一个之后的过程。即当人们察觉到还出并着手控制室,情况已经变得很糟糕了。这就是生态过程中的自然滞后。

现在只有发达国家对污染认真关注,但是污染物质呈现出全球分布。

增长的极限来源于地球的有限性。人口和经济是无限制的系统,而粮食、资源和环境是有限制的系统,所以人口的增长,经济的爆发,必然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反过来又进一步限制二者的发展。

粮食、资源、污染呈现的问题:

①粮食需求的指数增长根源于决定着人口增长的正反馈回路。

粮食问题: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之间,粮食分配不平衡;可耕种土地面积短缺;开发土地费用高昂且日后增加成本;粮食不足初期的征兆人们往往不够重视;

粮食生产的限制因素:土地、淡水和农业投资。土地淡水属于可再生资源,而用于农业投资的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且不可再生资源是将来扩大粮食生产的主要依靠。

解决粮食短缺途径:增加可开垦的土地(但是费用高昂,而且日后会增加成本);现代技术来合成粮食或海水淡化;扩大农业投资

②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根源在于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的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

问题:利用率在上升,储量下降,如不加以控制,将在不久殆尽;在既定的资源消费率增长的规律中,大多数很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100年中将是极其昂贵;资源储量和资源利用的地区分配不平衡,容易造成政治问题;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危害是产生了污染。

③污染物质成指数增加,而且增速超过人口增长。污染是受到人口和工业化的正反馈回路的影响。

第三章:世界系统中的增长

人口、资本、粮食、不可再生资源以及污染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且各自都能反馈自身。

世界模型的目的是要决定当这个世界系统达到增长的极限时,这些行为方式中哪种最具有代表性;世界系统的未来注定要增长然后崩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上升直接导致低出生率;而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地方,出生率依然很高。

第四章:技术和增长的极限

技术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延长了人口和工业增长的时间,但并没有排除增长的最终极限。技术有副作用。

技术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技术仅仅考虑自然科学技巧方面的变革,没有考虑人类价值或道德观念方面的变个方式。

第五章:全球均衡状态

全球均衡状态是应对全球环境性生态问题的综合对策。

均衡意味着对立的力量之间的一种平衡或相等的状态。全球均衡状态的最基本的定义时人口和资本基本稳定,倾向于增加或者减少它们的力量也处于认真加以控制的平衡之中。在均衡状态中,需要不变的量只有人口和资本。

技术的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受欢迎,这里的技术是经过生态化调整的技术。

2、《科学技术对环境影响的必然性及对策性思考》----何秋洁

本文中作者否认了科学技术的价值中立论,而强调科学技术本身是有负载价值的;认为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需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承认科学技术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重性,科学技术的不可控、生态资源的有限性已威胁到整个人类安全;并由此提出我们要确立环境伦理观、以理性、批评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通过民主监督、法律运作和利益调控对政府和科研人员的行径加以规范,用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手段来管理科学技术和环境的方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个人心得

你可以什么都不相信,但必须相信事实。30年前,当人们纷纷指责《增长的极限》时,30年后的今天,你便不能不再相信增长的极限这一事实,因为由增长的极限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回顾历史,工业化时代,西方国家盲目的追求利益的增长,不顾环境效益,虽然达到了西方的“黄金时代”,但这黄金时代是短暂的,接下来的便是危机。我们已经看到了,西方国家高度繁荣的背后,各种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由此推及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大量的资源消耗。仅从现在的石油涨价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严重的资源瓶颈已经使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极限。而据估测,未来几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大国。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资源,那么我们未来的发展之路将有何保障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颂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是人人在做是事情的时候,却总是忽略到这一真理。《增长的极限》再次向我们拉响了警钟,号召我们在地球的极限来临之前及时的采取行动。中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必须了解资源对我们发展将带来的限制。试想,一个对未来没有考虑和准备的社会,在突然来临的危机面前将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必定是一片恐慌。

所以,为了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的极限,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做好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在达到经济发展目的的同时,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不仅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而且不危害到后代人的需求。

另外,环境问题已经不再是局部地区的问题,相反,它正呈现出全球扩散的趋势。如今,环境问题已不再是独立的事情,不是依靠各个地方自己的努力就能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必须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和解决环境危机。

此外,笔者对书中所提到的科技对环境的影响有几点认识,具体如下:

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曾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态度,即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前者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①;而后者被定义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并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种观点,也称为反技术主义,是技术决定论的一种表现方式”②。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技术悲观主义大行其道,即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的使用必然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

然而科学技术真的会必然导致环境问题么?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联系二者关系的还有一个关键点,便是人。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没有意识的工具,他只能解决“能做”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应做”的问题③。人作为有意识的主体才是“应做”的唯一解决者,离开了人,技术便不会发挥他的作用。所以技术利用的好坏和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人对它如何加以利用。所以我认为科学技术自身并不是造成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相反,科学技术发明和利用的不完善才是造成环境问题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推进的话则可以归咎为人类。这种发明和利用的不完善表现为: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一方面侧重于“利用自然”的科技发明,而忽视了“保护自然”的科技发明;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利用者基于利益基础上的短视,即使一部分科技发明有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因为在短期内得不到利益回报,而被“束之高阁”④。

那么,既然原因归结于人类对科学技术发明和利用的不完善,那么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规避科技发明和利用的不完善,从而解决环境危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①合理化科技的目的。①②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338485.html 汤萱、李明星/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解读/理论月刊/2006 ③陈丽红、刘树伟/科学技术在解决环境危机中的作用/滨州学院院报/2005 ④同③

一项好的科学技术,不仅在于它多么先进,而且在于它的使用目的是否是合理的、正当的。一项旨在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必然会对环境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一开始,我们就应该规范发明科学技术的目的,这就要求科学家们具备良好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他必须对自己发明的科技应用的后果负责,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

②循环化技术过程

所谓循环化技术过程,指的是技术过程要形成一个回环式回路,发展循环链条。因为循环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普遍原理。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中,人类投放的物质能量只有一部分转化为产品,其他部分则以“三废”形式进入自然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打破了自然系统的循环链条。按照循环法则,人类应该填补和连接上“废料——原料”这一中断环节,使其形成完整的循环回路。实现“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物质能量单行道流动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废物的转化利用)——再生产品”的转变,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基本无废物残留,因而实现了环境保护与高效利用资源的“双赢”①。

③转变观念

即不仅仅遵循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而且更要强调环境伦理观。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下,人们只着重自身的利益,技术被作为一种单纯维护人类利益的手段,这歪曲了技术发明和使用的目的。为了避免技术工具化,更合理的利用技术,我们必须确立环境伦理观,即在运用技术时,不仅考虑人的利益,而且也要兼顾环境的利益,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技术生态化

技术发明和使用的不完善导致了环境危机的产生,所以在社会提倡生态化的今天,必须实现技术的生态化发展。技术生态化就是用生态思想指导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用生态规律引导和规范技术工艺体系, 使技术的应用与资源节约、环境美化和生态和谐相结合, 从而实现技术与生态的最优化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

总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否则,如若在按照传统的增长方式发展下去,《增长的极限》中所预言的地球的极限必然会来临。为了避免或推迟地球的极限,我们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从全球的视角来应对环境问题,携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①②陈丽红、刘树伟/科学技术在解决环境危机中的作用/滨州学院院报/2005 李建都/技术生态化及其社会实现/新西部/2007

【1】何秋洁/科学技术对环境影响的必然性及对策思考/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汤萱、王威孚、李明星/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解读/理论月刊/2006 【3】陈丽红、刘树伟/科学技术在解决环境危机中的作用/滨州学院学报/2005 【4】段伟文/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 【5】李建都/技术生态化及其社会实现/新西部/2007 【6】http://baike.baidu.com/view/1127603.htm#sub1127603 【7】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338485.html 【8】http://baike.baidu.com/view/18480.htm#sub18480

第二篇:论人口增长——《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读书报告

1300013708 论人口增长——《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读书报告

心理学系 崔颢

论人口增长——《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读书报告

1300013708 心理学系 崔颢

古往今来,人口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话题,随着这样的争论也诞生了诸多人口观念与理论。而这些观念与理论,则汇集为人口思想史上三种有代表性的人口观:乐观主义人口观、悲观主义人口观及适度主义人口观。本学期,通过对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朱利安·林肯·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及卡尔·桑德斯的《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的阅读,我对这三种人口观及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接下来,我将依次对它们进行评说。

一、《增长的极限》与悲观主义人口观

《增长的极限》为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提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这个于1968年成立的,由来自10个国家的约30名学者组成的国际性民间团体,在那个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写出了这样一份“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文章,一举震惊了世界,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在本书的首章中,作者明确指出:人口的增长是一个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的过程。为此,作者举了一个“吝啬鬼储蓄问题”的例子来说明此观点——将100美元以7%的利息投资,并不断将利息进行投资,如此下来只需十年便可实现收入翻番。这一实例也在说明着指数增长是动态的,又是具有欺骗性的。而世界人口由于人口总数及增长率的同时增长,加上人类对死亡率的控制,其增长速度则会更快。随人数增长,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工业产量、生产总值等也以一定的增长率指数增长着。在那个时代,人们更多关注于这些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的方面,期望值它们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一直增长下去,作者在第二章中驳斥了这种观点,并提及了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这样的指数增长是有极限存在的,而 1 1300013708 论人口增长——《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读书报告

心理学系 崔颢

其极限的核心,或者说增长的制约因素,来源于地球的有限性。作者认为,人口的指数增长必然会带来诸多的环境、社会问题:粮食的短缺及因耕地面积的匮乏、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指数增长的污染物造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它们会对地球未来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对人类的未来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作者在最后说道,“所有这些难以权衡的因素,都是由一个简单的事实引起的——地球是有限的,任何人类活动愈是接近地球支撑这种活动的能力限度,对不能同时兼顾的因素的权衡就要求变得更加明显和不可能解决”。在我看来,这种有限性是否存在已无需多言,而目前我们的一些应对方式,例如转基因食品、再生能源开发等,尽管目前的技术尚不成熟,仍值得我们去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抵制、反对。我们不应只是活在当下,为子孙后代造福使我们应尽的义务。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增长问题,躺在繁荣的泡沫中睡大觉不该成为我们的选择。

在第三章中,作者用大量的图表和数据系统地对增长有极限这一观点进行了解释。他指出,世界系统的增长受五个因素影响,它们分别是人口、资本、粮食、不可再生资源及污染,而这五个因素中,每个因素又与其他的因素相互作用。因此,一个因素的增长,将通过这样的刺激和反馈连锁作用使得整个系统循环反复无节制地发展,而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崩溃”。而在第四章中,作者提到了使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也谈及了其有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我认为这一现象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尤其在于这样的恶性循环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技术手段确实可以对一些问题,例如大规模的耕种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做出弥补,但面对很多不可逆问题,如高排放量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温室效应,却无能为力。防患于未然,而不是肆意破坏之后过分依赖技术,才是抱有可持续发展观的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在最后一章中,作者点明了全文的核心观点,也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指明了出路,那便是全球均衡状态。作者认为,如果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地球增长的极限将会在今后100年中到达,而其将造成的结果便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事实上,这种衰退在本书出版后几十年的时间早已初显端倪,而政府也早已开始对其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行为。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如果人类决心追求均衡状态发展,那么开始的行动愈早,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而唯一可行的办法,则是“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以往的增长”。的确,若想要终止恶性循环,则应该从外力打破循环开始。读罢本书,感觉其中所陈述的诸多观点在今天来看其实都是常识性的论点,可在那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我着实佩服作者的前瞻性。确实,如果人类不能约束自己的贪婪欲望和增长速度,最终的崩溃一定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这本书就像一盏午夜的明灯,为当时身处混沌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1300013708 论人口增长——《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读书报告

心理学系 崔颢

二、《没有极限的增长》与乐观主义人口观

《没有极限的增长》是根据1981年出版的美国未来学家朱利安·林肯·西蒙的名著《最后的资源》一书编译而成的。由于本书的作者持乐观主义人口观的观点,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与《增长的极限》完全相反的乐观派观点。例如在序言中,作者便一再强调,人口不仅是压力和负担,它同时是一种资源,而人口的增加是利大于弊的。这一观点在之后的正文中也数次得到了体现。全文共分为资源、人口和资源与人口三部分。在资源部分,作者主要提及了以下几个观点:从人类的历史来看,许多矿藏并没有像描绘的那样出现了短缺,我们所认为的短缺,其实是根据一些实际上不构成因果关系的因素来做出的判断;由于我们无法如何也无法搞清地球上资源的物质量,而科技又在不断发展,因而我们对资源枯竭的预测无论是技术预测或是经济预测均是不准确的;事实上资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有限的,在某种程度上,任何资源都是可循环的;新能源,如核能等,作为更好的能源可作为资源很好的补充;在资源保护问题上,我们不必担心会牺牲了下一代的利益,而市场将会作为该问题最好的把关,等等。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还明确地对《增长的极限》进行了批驳,认为铝和铁等资源的储量是十分丰富、根本用不完的,而这本书的结论太武断,既不科学,也不严谨。我个人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实际上是不赞同的,例如,以当今的状况,大规模地开发新能源以替代不可循环的化石能源显然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是不允许的,在未来的数十年化石能源的使用仍会是我们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尽管相对于总储量来说目前我们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是有限的,但是去探明更多未知的化石能源以当今的状况同样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是不允许的。因而若不采取相关措施,一些核心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受制于其数百万年的循环周期在未来的百年内消耗殆尽将成为不可更改的定局。因而我其实并不知道,在如此严峻的资源问题下,作者是如何乐观地写下“永不枯竭的资源”这样的文字的。第二部分有关人口,作者同样提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看法:几次人口爆炸显示,人口规模是与生产力相匹配的,而不是不可控制的怪物;人类是有预见能力的,会通过有意识的行动对人口进行控制;经济的发展在短期看会提高出生率,而长期看时则会使出生率下降;一些组织和集团夸大了人口增长的威胁以推行控制人口的政策;那些对人口增长表示悲观态度的人是有他们的原因的,或是个人主义、种族主义、宗教的敌对主义,或是害怕增加税收、惧怕共产主义、对人类历史前景缺乏乐观态度,甚至是由于他们觉得坏消息总有新闻价值„„作者在这一段还批驳了马尔萨斯的观点,认为人类事实上并不会一直几何级数增长下去,当生产的进步和保健状况被社会吸收之后,人口的增长便逐渐减慢,而战争、瘟疫及诸多的政治文化因素也会阻碍有效阻碍人口的增长。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派胡言。感觉作者为了能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拼命地为那些与他的理论不符的事实想尽了观点,而这样的论证并不能有理有据地使人信服。此外,我认为如果缺 1300013708 论人口增长——《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读书报告

心理学系 崔颢

乏宏观的控制,对于我们来说,人口的指数增长实际上会悄然在我们身边发生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因此,值想着依靠我们自身的预见能力控制人口数量,真的只是痴人说梦。在最后的第三部分,作者陈述了一些有关资源和人口之间的观点:人口增长会显著影响社会管理资本的供给,并极大地改善社会结构,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通讯方面;人口多意味着其中的尖端分子也多,这使得技术与生产率得以快速发展,并带来规模经济性;没有理由认为人口规模较大或自然资源的使用规模较大会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人均粮食总量在不断生长,说明粮食供应在得到改善,而很多人却只看到了阴暗面,而人口增加不一定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只要人们在未来调整投资,土地资源便能得以扩大;污染与人口增长关系极小,对于那些污染多的国家,人们对清洁环境的呼吁也强,其中还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能认为人口增长是导致污染的罪魁祸首,而人口发展会带动经济的进步,这才是解决污染的根本出路;从多角度解释了对于发达国家,人口增加不一定会造成生活水平的降低这一观点,认为用马尔萨斯收益递减规律的人口增长影响传统模型,只是用假设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其结果并不可靠,作者也再一次提出,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均生活水平的动力之一;对于不发达国家的结果与发达国家类似,作者明确表示,前一代人增长较快,后一代人不是受苦而是收益„„我认为作者在这部分陈述观点时偏重于陈述人口增长会带给人类的好处,而对人口增长有可能带来的问题采取回避、忽略及去论证这些问题与人口增长无关,我认为这样的论证无法得出增长人口是更好的方案这样的观点。此外,事实上只有在满足目前的其他条件下,人口增长才会体现出这样的好处。实际上人口的增长会使其他目前的条件发生变化,而在变化后的条件下,或许之前的那些人口增长的好处便无法显现了。而这些恰恰是作者的理论中所忽略的部分。发表以上的观点并不是过虑或是为了危言耸听,我只是觉得,在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依然盲目乐观并为这些问题找理由开脱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长远上来讲,乐观主义的人口观一再强调人口增长的优势,这只会让人类陷入喜悦的蜜罐而无法察觉自身的问题所在,这最终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这种看法在我看来并不十分可取,或者说,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它。

三、《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与适度主义人口观

《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亚历山大·莫里斯·卡尔—桑德斯的成名之作。作为适度主义人口观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与上面两种人口观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本书并非本文的主要内容,我只对其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本书主要通过对从原始到现代各民族的研究,对人类的起源以及相关的诸多问题对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作者认为,人口问题可分为两个项 1300013708 论人口增长——《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读书报告

心理学系 崔颢

目,即数量问题和质量问题。对于数量问题,作者认为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民族中都存在,且是不可避免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对一切时代的一切社会来说都产生过最深刻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除了自然选择对其的调控之外还存在着某些半意识的调整,例如对婚姻的限制,以及戒绝性交、堕胎和杀婴,及战争、迁徙等群体活动。而对于质量问题,作者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在于变异,而更多来源于疾病、战争等对身体性质的影响。而另一个对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则是传统,其中包含文化、阶级等多重因素。这些观点是适度主义人口观的诠释,代表了其“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观点。相较于乐观主义人口观,它承认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会引发的诸多问题;而和悲观主义人口观相比,它所引入的经济适度人口、适度密度、生存适度人口等概念为目前很多国家存在的人口问题做出了建设性的指导。在我看来,适度主义人口观的模型是更为科学系统的,它所指出的,是人类在未来更为适合的发展方向。

四、总结

我认为其实世间并没有绝对之事,因此面对同一论题不同的论点,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因而,当我们面对纷至沓来的人口问题时,一味采取悲观或是乐观的态度其实都不是最可取的。我们应该正视人口问题的存在,并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人口问题,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增长是否有极限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关键,其实是在于我们如何能让增长的态势长久的保持下去,从而带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就让我们在这些问题面前,表现的更有远见些吧!

参 考 文 献

1.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 1984 年 6 月第二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2.朱利安·林肯·西蒙著, 黄江南、朱嘉明编译,《没有极限的增长》, 1985 年 7 月第一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3.亚·莫·卡尔—桑德斯著,宁嘉风译,《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1983年7月第一版,商务印书馆

4.雷定安,何俊林.有失偏颇的人口观———评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J].西北人口,1996,04:6-7.5.彭松建.评坎南的适度人口理论[J].经济科学,1984,05:64-68.6.刘雯.适度人口理论的发展及当代启示[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2-45.

第三篇:增长的极限读后感(范文模版)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董冰

5087139012

在一个下着雨的周末,我读完了《增长的极限》这本书。这是一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好的书。它首次提出了地球的极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的观点,对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增长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和警告。当时正是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社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而达到这一轮增长的顶峰,也正处于“石油危机”的前夜,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社会弥漫着乐观情绪。但是作者基于当前的和历史上的实际数据,对未来几十年的世界人口、经济增长,生活水平资源消耗,环境等变量等都做了精确的预测,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并做出了“崩溃”的预言。但是,作者们并非是进行单一的预测,并没有预言“崩溃”一定会发生,而是模拟了未来世界发展的各种可能场景。在多个模拟场景中,如果人类社会照目前的发展模式发展下去,如果国际社会做出反应或采取行动过于迟缓,“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增长的极限》一书中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这在今天看来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作者丹尼斯·米都斯在研究过程中用world3模型预测了未来世界的人口增长、粮食增长、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其中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增长与现实完全吻合。作者写书的时候正是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社会的主流学者都对未来的发展抱着乐观的信心。直到一年后的石油危机,那些主流学者和政治家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过更多人还是对有增长的极限这种说法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丹尼斯·米都斯用大量的数据和模型说明了人口、粮食、资源消耗等的增长是呈指数型增长,而非线性性增长。如果人口、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增长是按照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世界将会“灾难性的崩溃”。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始终以发展经济为第一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都是惊人的。据统计,中国现有煤炭的探明储量为818亿吨,石油为25亿吨,天然气为5.4亿吨。以2000年为起始点,到2020年,中国年需煤炭16亿~18亿吨,20年累计需247亿~248亿吨;石油年需5.5亿~6.4亿吨,10年累计需85亿~92亿吨;天然气年需0.6亿~0.7亿吨,10年累计需9.2亿~10亿吨。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70%和50%。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60亿吨,天然气超过2万亿立方米。严重的资源瓶颈使中国经济面临极限。未来几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应该正视资源危机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跟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对话,而不是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对国内的矿产资源竭泽而渔,以致最后造成得不偿失的战略性错误。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

从《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留给我我们的路只有一条——

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以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帮助国际社会确立更加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经过3 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该委员会于1987 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经过充分论证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粮食、物种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在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出把人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的角度引导到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相结合,体现了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思想认识上的重要飞跃。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 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以上是我读过《增长的极限》一书以后的一些想法,可能有些观点不够完善,可能有些观点比较片面,但都是我的心声。

第四篇:《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可持续发展乃正道

以前对于书中的观念和论点,认为不过是平凡的真理。因为当我们谈论起诸如“2012年世界面临末日”、“人类即将灭亡”这一类的话题时,总觉得那是非常荒诞可笑,遥不可及的未来。但是读了此书之后,突然发觉到世界真的是有末日的,并且这个末日竟然离我们并不遥远。突然发现经济增长也并非完全是件好事,不仅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并且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甚至可以说,增长并非如同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把人间变成天堂,相反的却可能带入地狱。

现在看来,这些想法是从一种盲目的乐观一下子走到了极端的悲观,并且这些想法本身也充满了对本书的误解。常常也能听到大家对此书的争论,反对者的观点正如那些主流观点一样,有人认为“零增长”的观点荒诞不经,将导致把发展中国家锁定在贫困里,也有人认为技术的发展能解决一切问题,对所谓的“极限”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在书中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地球的极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的观点,即增长的极限来自于地球的有限性。全球系统中属于无限制的系统人口、经济是按照指数方式发展的;而属于有限制的系统人口、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源和环境却是按照算术方式发展的。这样,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必然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反作用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对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增长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和警告。当时正是世界经济特别市西方社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而达到这一轮增长的顶峰,也处于“石油危机”的前夜,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社会弥漫着强烈的乐观情绪。《增长的极限》一书的问世犹如当头棒喝,本该把人们从梦中惊醒。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各种批判和质疑,经济学家们更是对此大加鞭挞。

本书中,作者明确指出,人类在许多方面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外,已经超越了极限,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即反馈环路使全球性环发问题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在这种环路中,一个因素的增长,将通过刺激和反馈连锁作用,使最初变化的因素增长的更快。全球系统无节制地发展,最终将向其极限增长,以至于陷于恶性循环之中。作者对未来几十年的世界人口、经济增长、生活水平、资源消耗、环境等变量都做了“精确”的预测,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并做出了“崩溃”的预言。在有关资源枯竭一说中,作者注意了人口的几何增长,注意到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更注意到了自然环境所早到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等等。即使某些破坏是可以逆转的,例如恢复土壤肥力,或者是通过技术可以弥补的,但是由于更多的资本将不得不转向满足维系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工业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进而形成负反馈循环导致人类经济增长趋于停滞。这是书中所模拟的崩溃发生的最主要路径。况且,还有些东西的破坏和失去是不可逆转的,例如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的趋势,至少目前看来这些不是技术的发展所能够解决的,人类只能通过减少自己的生态足迹来避免进一步的恶化或放缓恶化的速度。技术绝非是万能的。

“全球均衡状态是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的最终出路”这是作为全书之结论和主张的解读。作者认为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导致人口和工业生产力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但是如果人类决心追求均衡状态发展,那么开始的行动愈早,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在这个问题上,纯粹技术、经济、法律上的措施和手段的结合,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以往的增长”。

正如斯科特·斯洛康布提到——“这本书是以科学的方式对待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著作。它是用模型方法看待全球环境资源问题的第一个重要尝试”。在本书所描述的所有场景中,作者模拟了各种可能性,如人们增长会保持在何种速度,如果资源的消耗速度能降低到多少,如果技术进步能达到什么水平。。。指出在这些可能的状态下,人类的经济增长会不会持续,能持续到什么时候。模拟结果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如果人类不能约束自己的贪婪欲望和增长速度,最终的崩溃都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地球面临的挑战可以简单概括为:要达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提高这个世界上穷人的消费水平,同时减少人类总的生态足迹。因此必须要有技术的进步、个人的转变以及长期规划的视野;必须要有超越政治疆界的更高的尊重、关切和分享。这即便是在最好的条件下也需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才能达到。所以需要全世界的共同携手合作。

第五篇:《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技术发展的双面性

——读《增长的极限》第四章有感

马文.贝克如是说:“这本书给了我强烈的印象,促使我思考地球的有限性以及以现有速度开发资源的不可持续性”。读了这本书,虽然思考的高度没有这么高,但是也开始思考我们的地球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其实,一直以来,末日这个话题就从未从人们的话题中退出过,只不过从前的我们,当谈及“2012世界末日”,“人类即将灭亡”诸如此类的话题时,总觉得那是非常荒诞可笑的,遥不可及的未来。但是现在,特别是近两年来这个话题似乎不再只是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该思考的问题,它甚至已经搬到了平常老板姓的饭桌上。

读了这本书,更加觉得世界末日似乎就近在眼前,经济的增长并非完全是好事,不仅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并且会给人来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甚至可以说,增长并非如同人们想象的把人间变成天堂,相反的却可能带入地狱。

同样道理,技术进步指引世界去天堂的路上时,也把世界带到了地狱的门口。一直以来,似乎我们就只看到了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却忘了我们为技术进步带来先进的同时付出的代价。

以核技术为例:核技术的掌握提高了即将来临的矿物燃料资源的极限,假定“无限的”核动力使可以利用的资源储量翻一番,核能会使广泛的再循环和代用计划成为可能,看起来这样似乎确实没有发生资源短缺,但是随之而来的严重的污染问题却又引发一系列另外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控制污染。显而易见的是技术和经济的限制注定了污染不可能完全消除,并且在经济 上,控制污染的费用随着排放标准变得更加严格而上涨。假使控制污染政策有效,资源短缺和污染不会成为严重的问题,可是过分的方式仍起作用,这时发生崩溃的首先是粮食短缺。

然而杂交技术的掌握提高了即将来临的粮食危机的极限。人们有恃无恐,开始大量征用土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最后达到了可耕地的极限,那时人口继续上升,粮食产量降低。人们迫不得已,工业又开始转向农业,最后人均工业产量开始降低。当人均粮食下降到口粮水平以下时,死亡率开始上升,导致人口增长的终止。于是,人们又开始纠结于增加粮食产

量和控制人口生育的问题。人们单用技术上的解决,已经延长了人口和工业增长的时间,但是并没有排除增长的最终极限。

这就像我们平常做错事,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时,我们总会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来弥补这个损失。尽管最后减小了损失,可是我们不能自欺欺人的说损失不复存在了,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为之所做出的努力,毕竟损失减小了。同理,不管技术如何先进,如何重要,在推动人类文明的同时,它必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这个副作用的存在还是会导致增长的极限,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这个时间的到来。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技术发展为人来带来的文明。正如谢拉俱乐部的座右铭:“不要盲目地反对进步,但是反对盲目的进步”所说,我们不应该把技术发展一棍子打死,而是应该辩证的看待它,要让它在可持续的发展下发挥最大的作用。

以前只知道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方便,于是我们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份方便,却从未想过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来的一系列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读了这章节,让我了解到了科技背后隐藏着的危险,开始用不一样的视角来解读我们的文明。

下载《增长的极限》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长的极限》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黄德荣《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是由非正式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所提供的第一个研究报告。1972年发表,现已卖出了三千万本,被翻译成三十多种......

    《增长的极限》一书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一书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一书读后感 擦肩而过而又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读《增长的极限》 “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重复的,但真理可以———特别是当真理被既得利......

    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合集五篇)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社会发展的是否走向歧路本书主要叙述了自从产业革命以来,由于各国在不断地经济竞赛,经济增长模式所倡导的“人类征服自然”,后果是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

    读《增长的极限》有感

    姓名:***学号:***班级:经济***班读《增长的极限》有感增长极限论由美国经济学家Donella Meadows1972年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的。该书认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

    读《增长的极限》有感

    读《增长的极限》有感 “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重复的,但真理可以——特别是当真理被既得利益所否认而被新的信息所证明的时候。”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四位年轻科学家撰写......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 《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推出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该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先后被译成34种文字出版,总发行量600万册,并被列为联......

    《增长的极限》一书读后感[精选5篇]

    擦肩而过而又受益匪浅的一本书读《增长的极限》“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重复的,但真理可以———特别是当真理被既得利益所否认而被新的信息所证明的时候。”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共五则)

    读《增长的极限》有感 《增长的极限》这本书,警醒着世人,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保护地球的警钟。想想平时,你身上是否穿金戴银?如果是的话,那我告诉你,地球又缩短了寿命。 资源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