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洛柞水“三位一体”创新举措扎实推进陕南移民搬迁
商洛柞水“三位一体”创新举措扎实推进陕南移民搬迁
近年来,柞水县紧紧围绕“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精神,创新举措,全力推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切实解决山区群众居住安全和生存发展问题。
一是健全机制,明确主体责任。把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部署、解决问题。推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抓制度,并建立了领导小组定期联席会议和集中办公制度,出台了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筹措办法、考核验收办法、奖惩办法,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督办事项,采取旬检查、月通报、季考核、年总评等方式,推动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安置。在编制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中,结合县情实际,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在集中安置点选址、房屋风格设计上,按照“三高三避五靠近”要求,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和“注重实效、适当超前”的原则,认真评估、合理选址、特色设计。在安置搬迁对象时,坚持“三为主”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没有一技之长的群众就近在中心村安置,让其继续以耕种为业;对有手艺、会经商的群众,引导进入集镇安置;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发展适应能力较强的群众,引导其到县城安置,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方便群众、有利发展,为搬迁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三是坚持原则,严格对象审核。制定了《柞水县陕南移民搬迁对象审核审批工作要求》,严格做到村、镇、县三级公示,对各镇上报的分散安置对象按照“八审慎”原则逐户审核,即以分散安置名义在新老城区购置商品房的审慎审查;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直系亲属审慎审查;分散安置户原住房没有及时拆除复垦的审慎审查;分散安置户突击分家的审慎审查;不举家搬迁的审慎审查;分散安置属婚迁的审慎审查;父母与子女原未共同生活,父母(或子女)现迁居到子女(或父母)的审慎审查;购买危房或购买陈旧房屋未装修的审慎审查。
四是集聚力量,狠抓工作推进。在工作推进中,县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拿在手上,经常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分管责任人身体力行,主动督促检查抓推进;县移民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认真协调抓落实;县直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简化手续,主动服务,快速办理,全力支持,形成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推进移民搬迁工作的整体合力。
五是筹措资金,落实配套政策。把移民搬迁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照年度搬迁计划和资金配套比例,足额配套建房补助资金。把移民搬迁安置与工赈移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进城落户项目相结合,解决建房资金不足难题。坚持财力集中使用,全面整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资金,用于安置点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与省搬迁公司协调对接,折借项目前期建设资金,保证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工程顺利推进。
六是规范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出台了《柞水县陕南移民搬迁项目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上规范管理,推进项目实施。在项目手续管理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项目立项审批和备案程序。在工程建设管理上,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实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达到相关标准。制定了《柞水县移民搬迁安置资金管理办法》,对移民资金实行专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拨付实行“三长会签”制,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七是发展产业,促进农户增收。编制了《柞水县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规划》和《柞水县陕南移民搬迁技能培训方案》,按照“一点一业,一户一策”的要求,分别编制了移民点产业发展规划和移民户项目发展规划,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搬迁户为重点,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劳动力技能等培训,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就业技能,提高了劳务收入水平。制定了全民创业优惠政策,扶持搬迁户通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运输等三产服务业增加收入。依托安置点周边厂矿和企业,就近就地转移搬迁群众。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鼓励引导搬迁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及加工业,做到“搬家不搬业”,使原有产业不萧条、土地不荒芜、收入不减少。支持搬迁户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分享增值收益,建立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拓宽增收渠道,解决了后续生存发展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快”目标。
第二篇:陕西省政府加快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
陕西加大防灾减灾力度
积极推进陕南移民搬迁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洪涝灾害频发,多年来一直制约和影响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彻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陕西省决定从2011年开始,计划用10年时间将陕南地区受地质和洪涝灾害威胁的群众、贫困户和偏远山地的群众进行移民搬迁安置,搬迁工程惠及群众60万户、240万人。
在移民搬迁安置中,主要依靠政策吸引和鼓励农民进城集中安置,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镇化建设。搬迁安置主要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集中安置,对于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和五保户,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建房标准视其家庭人口情况,每户按30-50平方米考虑,特困户和五保户的总比例不得超过10%。其他搬迁群众住房分别按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房型进行设计,由群众自愿选择户型并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和4万元。其余资金在每户省财政安排1万元的基础上,由省和市县各按50%的比例分担。分散安置,由政府按每户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并按照省、市县各承担50%的比例落实。同时要求各地按照资金渠道不变、县级整合项目资金的原则,将以工代赈 异地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电力改造、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卫生、通信设施、水利等各类资金综合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在制定规划和组织实施上,陕西明确提出,要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原则,尊重群众意愿,有序引导群众向村镇集中。必须坚持“节约利用土地,集中与分散结合”原则,节约利用土地,尊重群众选择,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稳妥安置搬迁群众。必须明确支持政策原则,发挥部门优势,资金集中捆绑使用。省政府为此成立了“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省发改、财政、国土、住建、扶贫、民政、交通、水利、林业、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任成员,总体负责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的制定和落实。
第三篇:陕南移民搬迁稳步推进百姓致富仍需配套措施陕南移民搬迁调查报告
陕南移民搬迁调查报告
(陕西调查 第27期 总第300期)
2013-8-22 10:05:00
陕南移民搬迁稳步推进百姓致富仍需配套措施
----陕南移民搬迁调查报告
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这一战略决策将为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64万农户、240万人口,走出环境恶劣的深山区、开启富足安全的新生活揭开历史新篇章,对推进陕南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整体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进下,近年来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总结和解决。为此,陕西调查总队就移民搬迁工作现状开展了专题调查。
一、移民搬迁有序推进,惠民实效逐步显现
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发布《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启动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搬迁。移民搬迁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以集镇建设为中心,以促进人口聚集为目的,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指导,确立了向城镇迁移、向移民新村迁移、小村并大村迁移、自主分散迁移四种移民方式,既有建好的安置房供移民户选择,也有划拨好的宅基地供移民自建。这项持续10年的宏伟工程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很快步入正轨,有序推进。2011年,陕南开工建设安置点742个,落实了6万户24万移民搬迁安置;2012年,再开工981个建设项目,落实8万户29.5万人搬迁;2013年,三市将继续完成6万户22.8万人的搬迁和安置。汉中市汉台区规划十年投资7.8亿元,用地819亩,建设9个集中安置点,安置地灾、洪灾、扶贫、生态和工程移民4550户1.6万人,此举将使汉台区城镇化率提高11.3个百分点。2011-2013年,全区已陆续完成移民搬迁2071户7357人,搬迁工作得到当地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城固县结合支柱产业建设和旅游景区发展,2012年投资1.87亿元,开工建设10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27个和移民示范村10个,目前,移民示范村已全部完成安置任务,集中安置项目也陆续完工。略阳县2012年投入移民搬迁专项资金1.8亿元,建设集中安置点14个,其中统规统建11个,统规自建3个;集中安置移民970户3560人和特困户100户282人,分散安置移民138户499人;目前,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房屋已经分配到户,群众陆续乔迁新居,搬迁补助资金全部兑现。
安康市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山势陡峭泥层薄,极易发生地质灾害,199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移民搬迁工作。1998-2010年全市已先后投入200亿元建设移民搬迁工程,10万户移民受益。2011-2020年,安康市将搬迁22.62万户87.66万人,其中地质灾害避险移民5.68万户22.4万人,洪水灾害避险移民1.67万户6.55万人,扶贫移民6.97万户27.5万人,生态移民8.3万户31.21万人;扶贫移民和避灾移民共占移民总数的64.4%。2011-2013年全市累计投资116亿元,建设集中安置小区767个,完成搬迁安置7.5万户28.56万人,其中楼房化安置移民占四成。
2011-2012年,商洛市投资11.77亿元,建设集中安置点410个,完成集中安置移民3万户11.45万人;同时完成分散安置7039户2.79万人。2013年,商洛市还将建设129个集中安置点,并结合中心村建设,落实1.64万户6.19万人移民搬迁。
2011-2013年,陕南三市共计完成和计划完成移民搬迁20万户76.3万人,占“十二五”移民搬迁规划的53%,占10年规划的32%。
二、搬迁移民生活改善,生产方式明显转变
陕南移民三分之一搬迁户搬迁前居住于“三不通”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简陋,物资缺乏。实施搬迁后,移民由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教育、医疗、养老、居住条件极大改善,实现了由农村向城镇迈进,由单纯依靠耕地生存向务工和发展二、三产业转变。
汉中市略阳县徐家坪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是略阳县的“西部粮仓”。镇中心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228平方公里,辖18个村,1个居委会,75个村民小组,3776户1.37万人,2011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905元。徐家坪镇境内山大沟深,一江三河沿线及67个地质灾害点的群众饱受灾害威胁,政府没少出钱,群众没少出力,日子却越过越穷。2011年,该镇以移民搬迁为契机,将移民安置与小城镇建设、农民进城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立规划,建机制,严政策,重管理,向荒滩要建设用地,多渠道筹谋资金,顺利完成了一、二期小城镇建设,先后安置搬迁群众157户和商业住户50户,新增集镇人口1200人。新建的集镇公共设施齐全,生活便利,医务所、幼儿园符合城镇建设标准,为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奠定了良好的生活基础。同时,集镇建设规划划拨38亩建设用地,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解决富余劳动力做好了筹划。2012年,徐家坪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49元,较上一增长20.2%。
2012年10月,汉中市汉台区褒河河东店镇13栋6层高的移民搬迁安置楼竣工,小区完全按城市化要求建设,规划整齐,环境怡人,移民户刘勇从褒河马潢沟二组搬到了这里。汶川地震后,老房无法居住,种地收成无保障,刘勇根据移民搬迁政策缴纳了7万元房款后,一家4口住进了建筑面积100㎡的2室2厅1厨1卫的搬迁房,房间结构布局合理,光线充足,干净卫生。目前刘勇打工为主,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孩子和家人就学、就医也便利了很多。邓贵友原住在褒河土地岭的光明村,家有4口人,移民搬迁后住进安置楼,不仅便利了进城务工,月收入增加2000-3000元,同时还可以兼顾照看离搬迁地不远的原自留地、责任田,打工、种地两不误。
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白鱼河村,村民搬迁前以种植油菜、玉米或红薯为生,户均2亩地,种两季作物,一季油菜每亩收成200元,一季玉米或红薯每亩最多收成500元;搬迁后,村民务工一月收入就超过千元。恒口镇安全村132户568人搬离了山大沟深的小山村,脱离了种地、养猪低收入生活,有的成为香菇、木耳、药材种植专业户,有的务工为主兼顾务农,有的专职务工或转行经营,人均收入实现五年翻一番,村民劳动强度减弱,文化、教育、卫生程度提升。紫阳县双桥镇六河村村民搬迁后,利用山上林地种植中药材厚朴1.5万亩,部分村民在种植之余,投入了厚朴的交易、运输经营中,人均年增收1600元。
商洛市柞水县先后为1670名搬迁移民进行了农民实用技术、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1000余名搬迁移民进入大西沟铁矿、盘龙公司等企业务工,扶持了360户移民户发展商贸餐饮、旅游运输等三产服务业,移民户后续生存具备了基本条件。
移民搬迁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生活明显改善。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的移民搬迁工程,使陕南地区地质灾害和洪涝
灾害伤亡率下降80%和70%,使安康、商洛、汉中三市的城镇化率分别提高4.7%、2%和1.7%。
三、统筹资金难度较大,协调用地相对困难
陕南移民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移民搬迁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特困户搬迁工作的组织安排,搬迁资金的筹措和运用,安置点的选址与征地,既需要科学合理完善的规划,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保障。
(一)资金紧缺是最大难点,是“搬得出”的首要问题
首先是县级财政筹款压力大。商洛市规划十年搬迁安置71.8万人,建房投资需要180亿元,移民户补贴需要54亿元,按政策预算,省级财政需承担117亿元,市、县财政需落实配套资金45亿元。随着物价、工价快速上涨,建设成本不断增加,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柞水县为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搬迁提供免费住房,对分散安置户实行补助资金3万元,对集中安置户补助4万元,对上楼安置户补助4.5万元,但省市财政平均每户只能补助1.44万元,不足部分需县财政全额承担,全县每年需筹措5000万元用于补贴移民户;除搬迁补助外,县财政同时还要承担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资金存在缺口,地方财政压力大。
其次是移民户自筹资金负担重。汉中市略阳县2011-2012年完成移民搬迁2514户,共投入资金3.49亿元,其中政府筹资1.77亿元,农户自筹1.7亿元,农户自筹占近一半。目前建好的安置房和规划的安置点宅基地也主要用于满足能拿出买房、建房资金的移民户。略阳县移民购房需4-6万元,购房移民户不再享受国家移民补贴;建房需8-10万元,建房户完成建房入住后,每户可领取3万元移民补贴。城固县移民安置点多在平原地区,移民购房需15万元,建房需7-9万元,建房的移民户还要向村上交5万元宅基地费和建房设计费;移民户完成购房、建房并入住后,方能领到每户3万元的移民补贴;许多移民户因购房、建房背负了债务。虽然移民搬迁政策对特困户采取无偿安置,但是能够享受政策的移民少之又少,而且特困户缺乏劳力和技术,搬迁后生活难以为继,因而大多搬迁意愿不强烈。
商洛市丹凤县某镇移民户在全面衡量自有资金和政府补贴后,8万元成为“搬”与“不搬”的一道坎,即移民户能自筹到8万元,才能搬进“最便宜”的搬迁房。据估算,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户无力负担8万元的自筹款,这些没有购、建房资金的移民户,将成为今后搬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土地资源紧缺不容忽视,是“稳得住”的关键因素
一是安置建房用地紧缺。陕南移民搬迁240万人,超过三个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需要1亿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安置移民。2011年省国土厅计划安排的6000亩移民搬迁安置建房用地指标,与实际安排6万户所需1.2万亩的建设用地要求相差一倍。集中安置地通常要选择在较为开阔的地带,而平地资源本身就比较缺少。安康市所辖的一区九县,比较开阔的平地只有平利县城、汉阴县城和安康新区,由于各市县近年来积极发展产业化建设,产业投资项目已占用了相当多的建设用地,移民用地选址愈加困难,安置建房征地和调地难度加大。二是安置点农业用地也极为紧缺,近四成的移民户对失去土地后的生活顾虑重重。许多搬迁户在山里还有几亩薄田,自产自用,口粮尚有保障;搬迁后,迁出地的原承包地退耕还林或路远难耕种,迁入地的农户也不愿意将承包地调剂给新来的搬迁户,搬迁户生产用地成为乡镇政府工作的难点。
(三)就业增收渠道狭窄,是移民持续“能致富”的难题
山大沟深平地少,产业园区和工厂企业分布不均,旅游产业欠发达,是陕南贫困县的共
同特点。陕南三市28个县(区)中有21个属于国家或省级贫困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项目少,吸纳就业能力低,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稳得住、能致富”将是今后移民搬迁工作的最难问题。由于搬迁时间紧、任务重,乡镇上目前更多的是考虑移民户如何“搬得出”,移民户拓宽增收渠道多数自寻门路,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多。安康市紫阳县一些失地移民,外出打工无技术,就地经营无门路,收入无来源,生活质量下降。汉中市佛坪县部分移民2007年因生态移民搬迁,由于从农村到城镇后不能适应城市生活,就业渠道窄,收入不稳定,生活成本增加,家人难以团聚,2011年又先后返回原居住地。略阳县横现河镇某村张姓移民现年56岁,大儿子一家3口住进了安置房,老两口仍然住在老屋,照料管护着8亩耕地和9.5亩的核桃林,尽管老屋水、电、路三不通,老两口仍旧不愿搬出。横现河镇石状沟村的文姓村民积极响应搬迁号召移居出山,但是老父亲仍然住在老屋,他本人也还要在原有土地上进行香菇生产,至少找到新的产业门路后,他和老父亲才能彻底离开原住地。
四、几点建议
2013年陕南三市计划完成移民搬迁6万户22.8万人,其中集中安置率要达到85%以上,城镇安置率要达到60%以上,14万人将成为城镇居民,这将是陕南三市向城镇化建设加速迈进的一年,也是陕南移民搬迁工作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的关键年。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筹谋发展,加大力度推进,使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其一,关注贫困户和老年人搬迁安置。搬迁政策实施的对象是居住在地质灾害影响严重、高寒边远山区“三不通”地带和生态、文物、水源保护区的农户,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增收渠道狭窄。家里有青壮劳动力在外打工、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移民户,移民搬迁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但是占移民总量三成以上的贫困户和老年人无力承担搬迁成本,仍然是移民搬迁工作的难点。建议相关部门按照贫困户的实际和特点,制定不同的帮扶政策措施,一是以出租安置房的形式,采取先租房搬迁再逐步付款购房定居;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搬迁户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三是筹集门面房出售资金,通过政府回购、市场化拍卖等形式筹措资金,用于补贴经济条件较差的移民户。
其二,根据社会发展和搬迁移民需求,及时调整搬迁安置项目建设计划,杜绝搬迁房空置。年青人进城打工租房住,年纪大的人不愿意离开祖屋和几亩薄田,不愿意成为儿女生活负担,这是移民搬迁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是导致搬迁房空置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强化措施落实移民搬迁任务,动员有条件搬迁的移民尽快完成搬迁;同时将部分空置房出租给有搬迁愿望但资金不足的移民户;另外,针对移民搬迁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规划集镇建设时,不仅要统筹医院、卫生所、幼儿园建设,也要统筹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安置房建设,特别是在敬老院建设中要适当规划一定的农业生产用地,充分考虑老年人生活习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其三,为搬迁移民提供就业岗位,帮扶致富。首先在现有条件下保障搬迁移民的短期生活,达到生产活动不中断、收入水平不降低。其次,以产业发展巩固移民搬迁成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为移民户培植商务、劳务、服务类等“无土产业”,一方面通过开办企业解决移民就业,一方面依靠移民搬迁解决企业用工,形成互补双赢。对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可在企业进行就业安置;对愿意经商的,鼓励并安排优先进入镇、县城创业或自行择业;对有能力自愿到外地城市落户的,发给其移民搬迁补助。针对不愿意离开农业耕种的移民户,可就近在本村组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原承包地进行有土安置,通过发展种植、养殖、设施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公司+协会+农会”的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第三,鼓励并支持移民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分享增值收益,拓宽增收渠道。其四,不断完善搬迁移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完善移民保障制度建设,确保移民住房安置、生活补贴、就业安置、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社区或小区基层组织建设,拓宽服务功能,衔接搬迁群众的户籍、社保、医保服务,加快民政救助、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社会治安的对接;三是将集中安置小区参照城市社区加以规范建设,按照“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求,完善儿童的入托、就学和老年人的就医,规范小区商户的经营和管理,美化小区生活环境,让移民户切实感受和适应、融入城市(镇)生活。
签发:王恩斗
核稿:王献宝
撰稿:张国栋 李玲 谭静池
第四篇:县长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第21期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1月6日
在全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推进会上的
讲
话
刘德力
(2011年11月3日)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上午召开全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推进会议,这是继8月19日全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会议之后,再次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特别是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各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参加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移民搬迁安臵安康现场会议、全市移民搬迁安臵现场会议精神,通过听取汇报、交流工作,进一步明确思路、督促后进,全力加快全县陕南移民工作推进步伐。刚才,各镇和移民办就陕南移民工作进展情况作了汇报,可以说大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制订了移民规划,但是落实力度不大,进展很不平衡,对存
—1—
在问题找客观原因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少,目前,别的县都在说砖供不上,而我们却是讲雨情多、无法施工,单从这一点就看出了我们的差距,值得大家深思。如军同志传达了省市会议精神,并对全县陕南移民前段工作做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全县陕南移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陕南移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实施陕南移民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讲政治和社会建设角度讲,是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工作理念,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从生态环境角度讲,是我们敬畏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推动佛坪生态环境建设上台阶的必然选择;从扶贫开发角度讲,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重大举措;从经济发展角度讲,是提升佛坪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陕南移民,必定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必定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必定改变城乡环境面貌,必定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必定加快现代文明建设步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陕南移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工程进度,真正把这件社会关注、群众期待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2—
实推进此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10月底,全县移民建房837户,占全年任务的164%。其中,4个集中安臵点建房447户,相对集中安臵移民建房289户,分散安臵移民建房101户。从这些情况看,各级各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并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和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镇村开展调研,现场勘查集中安臵点;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专题会、工作会和推进会,研究工作措施、层层夯实责任,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全县移民搬迁工作快速启动、顺利推进。二是政策宣传到位。按照省市陕南移民工作要求,及时制定了《2011年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实施方案》、《陕南移民搬迁安臵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这项惠农政策在农村知晓率达100%,为工作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准备工作到位。陕南移民工作启动之后,在没有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的前提下,县政府办、发改局、国土局、扶贫办、库区移民办等部门和单位作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卓有成效、功不可没。四是督导工作到位。各县级领导多次到镇、村检查督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县政府督查室加大督导力度,对工作进展情况实行半月统计通报制,既加快了工作进度,也为县委、县政府掌握工作动态、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五是工作扎实有效。各级各部门能够严格按照陕南移民政策抓好落实,从摸底、规划、征地
—3—
到开工建设,工作认真负责、过细务实,确保了陕南移民工作有序推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进展缓慢。从统计数字看,移民建房837户,虽然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64%,但完成建房只有232户,仅占移民建房的27.7%,还有三分之二的移民正在建房,进度十分缓慢。尤其是列入省市巡察和考核首要内容的四个“一把手”示范点进展不够理想,供电、通信设施还没配套到位,完成任务压力巨大。二是资金整合没有实质性进展。从算账情况看,陕南移民工作,需整合相关部门专项资金,大家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资金到位情况不理想,大多是意向性的,没有实打实落实,影响了集中安臵点的建设进度。三是重视程度呈减弱趋势。部分镇、部门过分强调客观困难,主观努力不够。少数部门不是主动到安臵点、到工地去发现问题、寻求对策,而是照搬引用规定,强调“这不敢办、那不能办”,没有真正形成一股干劲,甚至成为梗阻。四是机构不到位。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办公室,但个别镇还没有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机构、没有落实相应的工作人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县陕南移民办也没有完全发挥综合协调、调查研究、政策指导、督导检查的职能,疲于应付,没有下基层、入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加之下面没有抓手,忙而无序、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这些迹象表明,我县陕南移民工作正处于一个或进或退的关键时—4—
期。如果我们坚定不移地下硬茬、出实招,就会很快走出困境,越走越好;反之,如果仍然等待观望,推一下动一下,雷声大、雨点小,困难只会越来越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工作可能会一落千丈。这样的话,是无法向组织和人民交代的。今天再次明确,无论困难再大、问题再多,各级各部门都要下决心、用全力、鼓实劲,把陕南移民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政治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无愧于组织和群众。
二、夯实责任、克难攻坚,全力推进全县陕南移民工作顺利开展
未来10年,我县规划搬迁3061户12505人,建房总投资4亿多元。我们要按照“绘好十年蓝图、干好五年规划、完成当年任务”的要求,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抓住关键、克难攻坚,夯实责任、强化措施,把陕南移民工程抓出成效、抓出样板,实现宏伟目标。
(一)统筹资金推进移民搬迁。国庆长假期间,县政府领导组织各镇和相关部门对资金整合情况进行算账,基本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但现在算账口径和基数又发生了变化,需要抓紧重新算账。要按照“能整合的必须整合,勉强能整合的也要整合”的原则,将代赈、扶贫、水利、国土、民政、林业、交通等方面的有关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划入专户,集中有限资金,确保完成艰巨任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坚决免收各类费用。涉关部门要把帐算清,把减免的费用作为县级配套和部门支持资金,投入全县陕南移民工程建
—5—
设。这项工作近期务求有实质性进展。帐算清了,就要千方百计争取省、市支持,确保资金快速到位。有关部门要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统筹解决好集中安臵点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配套产业发展,确保群众生活便利、收入提高、居住安全。要不遗余力地通过陕南移民搬迁融资平台,争取应有份额;要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发挥县级金融机构作用,协助贷款、落实资金,力争搬迁群众少出钱,切实让利于民。
(二)完善机构推进移民搬迁。陕南移民是一项历时十年、阵势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县、镇都建立一支专门的队伍推进。县陕南移民办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机构和部分工作机制。各镇要尽快完善、加强陕南移民办工作队伍建设,由党政一名主要领导负总责,选调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事业心强、责任心重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移民工作队伍,确保各镇都有一支高效运转、团结奉献、能打硬仗的移民队伍。队伍的建设和机构的完善,必须在11月底前全部到位。
(三)破解难题推进移民搬迁。今年是陕南移民工作的启动之年,工作中有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各镇和相关部门要围绕资金筹措、土地供给等方面研究制定政策。陕南移民搬迁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移民搬迁,目标很高、范围很大、要求很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没有既定的道路可走,只能吃透政策,用活用足政策,围绕目标创新工作,破解难题,迅速推进。要认真调研,仔细分析,合理算帐,做好几个结合:即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与—6—
农民进城、与保障房建设、与扶贫搬迁、水库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生态搬迁等结合起来。要善于整合,把与民生有关的各类项目资金用到集中安臵点上去,解决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
(四)完善规划推进移民搬迁。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按照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的思路,统一选址规划、统一建房标准、统一风格造型,高标准规划、设计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今年是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起步之年,工作必须规范、扎实有序,要按照建立“一个规划”、“一本台帐”、“一个沙盘”的“三个一”要求,一丝不苟地做好基础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水平编制陕南移民规划。县移民办要加快沙盘制作步伐,把10年的蓝图、5年的规划、当年的任务及1年、5年、10年的变化,在沙盘上反映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各镇要建立健全安臵点用地、规划、评估、招投标、验收等台账和搬迁户居住和生活改善台账。做到引领有规划、指挥有沙盘、落实有看点、检查有台账,形成佛坪陕南移民工作特色和亮点。
(五)严把政策推进移民搬迁。省政府《实施办法》规定,集中安臵分别按照60、80和100平方米三种户型进行设计,由群众自愿选择房型,并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和4万元;搬迁户建房面积需求超过100平方米的住户,超面积部分所需建房资金全部由搬迁户自行承担,但超要求建房的面积不能超过125平方米;特困户每户按30至50平方米的标准,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分散安
—7—
臵每户按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这些政策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充分保证广大移民对象少出钱、甚至不出钱。省市的要求是,考虑到县级财政配套压力很大,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注意引导,逐步提高统规自建比例。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尽量降低建设成本,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要严格按照移民搬迁对象确定办法,公开公平公正评定,防止搭车购房、群众信访等问题。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只要统一选址规划、统一建房标准、统一风格造型,就支持统建、联建、自建等多种方式加快建房速度。总之,要放开手脚、大胆探索,抓出实效、干出特色。
(六)严格监管推进移民搬迁。要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特别是要严把招投标程序和质量监理关口。其中有一个关口,各镇必须把牢,那就是“谁中标谁承建、坚决不得转包”。由住建局负总责,切实加强陕南移民安臵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明确过硬人员包干负责、现场监督,确保不出任何质量问题;要严格执行项目公告、公示和报账制,对移民工程资金专户专账管理,坚决杜绝克扣、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要高度重视各类建设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按照“一户一卡”、“一村一簿”、“一点一卷”的要求建立档案资料,建立县、镇、村三级台账,做到工作底子清、账目清、确保工程实施情况清,工程结束时,档案资料齐全、不遗不漏。
三、强化领导、紧逼加压,确保圆满完成陕南移民工作任务
—8—
现在到年底,不到两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方面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寻找差距、自我加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确保圆满完成移民搬迁任务。
(一)紧盯任务,加快进度。今年已经开工的大河坝镇安臵点、大河坝库区移民安臵点、西岔河镇三教殿安臵点、岳坝镇栗子坝安臵点,相关镇要对照考核内容,倒排建设工期、夯实工作责任,采取多开作业面、组织广大群众出工出劳等方式,降低建设成本,加快集中安臵点建设进度,确保今年移民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强领导,通力协作。进一步加强对陕南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全力跟踪抓落实。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包抓一个100户以上集中安臵点建设,联系各镇的县级领导和包抓各镇的组长单位具体负责集中安臵点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实施管理工作,涉及的成员部门要按照职能抓好工作落实。各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定一名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对象落实、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资金监管等日常性工作,确保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三)加强管理,完善资料。要加强资金管理、进度报表、信息报送等各方面规章制度建设,做到管理规范;在搬迁类型、对象确定、搬迁协议、后续扶持等方面要建立台账,完善资料,做到有据可查。11月7日前,各镇要把今年搬迁安臵户明细花名册、搬迁类型、搬迁时间、搬迁地点等台帐资料的电子版刻制成光碟,上
—9—
报县陕南移民办。由县陕南移民办统一上报市移民办。各涉关部门要抓紧对没有完成规划审批、地灾评估、洪灾评估和环境评价的安臵点进行评估、审批,具体地说,就是住建局负责规划审批,国土局负责地灾评估,水利局负责洪灾评估,环保局负责环境评价,各有关成员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逐项检查落实。陕南移民办要制定具体标准,指导各镇统一完善移民搬迁规划、安臵点、效果图、项目手册、公示牌等基础资料,为迎接检查、考核、验收提前做好准备。
(四)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继续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督办力度,会同县陕南移民办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督办、跟踪督办,推行周统计、月通报制,形成紧逼加压的工作氛围。考核时,县考核办、陕南移民办要用严格的标准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对按期完成任务的镇和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较差、工作进展迟缓的镇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不能完成任务、情节严重的,或者工程实施中出现政策执行不严、严重质量问题、廉洁问题造成损失和恶劣影响的,责令其主要领导引咎辞职;对出现的梗阻问题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五)提前谋划,及早动手。近期,正是申报来年项目的关键时期。省发改委已通知市县发改委选报今、明两年移民搬迁安臵点项目。各镇、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结合申报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将陕南移民整合项目统筹考虑,围绕集中安臵—10—
点建房资金缺口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定项目、报项目、跑项目,力争把集中安臵点所需建房资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项目列入明年项目计划盘子,为集中安臵点建设提供资金保证,为来年工作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同志们,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抓移民、就是抓发展,抓移民、就是保民生”的发展理念,按照省、市要求,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带着感情、满怀深情,全力以赴做好全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确保上级组织放心,广大群众满意!
抄送: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机构。
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县纪委,人武部,法、检院。
县电力局,广电网络、电信、移动、联通公司。
共印80份
—11—
第五篇:创新举措 扎实推进努力营造民族团结
创新举措 扎实推进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社会环境
利通区第十一小学
为了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社会环境,我校将围绕“一个目标”、狠抓“三项重点”、紧扣“四项要求”、依托“三大抓手”,通过学习文件、座谈调研、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多方征求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稳步推进,使此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创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
模范市”这个目标。以民族认知教育为重点,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学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相关课程,把开展民族认知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之中,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各个环节,增强全校师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知和认同。
(二)狠抓“三项重点”。一是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提高学校党政领导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教育广大教师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坚决防止发生违反民族政策、伤害民族感情、损害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现象。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把民族认知教育、民族平等教育、民族互信教育、民族互助教育和民族法制教育“五项教育”作为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校广泛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的三进活动,增强全校师生的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意识;邀请有关专家,集中向全体教师宣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基本知识,讲授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方法。三是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领域因素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预防和调处工作。建立健全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信息报送及处置制度,对本部门管理领域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将及时向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三)强化“四项要求”。一是潜心研究,狠抓落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以及市党委、政府有关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推动全校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创新载体,抓好结合。认真贯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年规划》,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升年”活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为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完善机制,依法管理,健全完善民族宗教教育的网络体系;四是固本强基,突出重点。对师生将坚持不懈的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为促进全市民族团结和睦、宗教平稳和顺、社会繁荣进步做贡献。
(四)依托“三大抓手”。一是在全县628座清真寺开展以“知
荣辱、讲诚信、守法纪、尽义务,爱家乡、树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清真寺阿訇“瓦尔兹”宣讲等方式,向广大信教群众讲解欺诈无信、见利忘义、封建迷信、涉赌涉毒、缠访闹访、目无法纪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极端恶劣性,以及对他人、对社会和穆斯林形象的极大损害,通过正面宣讲和集中开展“讲诚信、守法律、尽义务、树形象从我做起”信教群众签名以及示范户评选等多种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努力形成淳朴向善、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包容平和、感恩社会的优良民风。二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同心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三年规划》为指导,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完善评比奖励机制。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升年”活动及不同系列、不同层次的创建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创建一批模范乡镇、模范机关、模范学校、模范社区、模范村、模范企业以及和谐寺观教堂,争取早日建成“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三是深入开展“三进两创一公开”活动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界人士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增强民族团结、推进宗教和顺、促进社会和谐,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开展以“思想认识到位、学习宣传到位、活动落实到位”为主要内容的“三到位”活动,落实好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社会环境工作任务。对照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社会环境工作小组既定的工作任务和上级部门的要求部署,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查找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及时整改。二是开展以“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要内容的“三带头”活动,要求各单位通过开展带头与不同民族的干部群众“交朋友”活动,带头做促进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活动和带头抵制有损民族团结的错误言行的活动,教育群众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人人有责的意识。三是开展以“稳心、连心、暖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心”活动,邀请、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积极发挥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独特优势作用,引导宗教界人士在清真寺以讲“卧尔兹”的方式以教说法,教育广大群众自觉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