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法释义-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3:3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防洪法释义-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防洪法释义-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

第一篇:防洪法释义-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防洪法释义-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

本章是关于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管理的规定。本章共九条,第二十九条至三十七条。主要内容包括:防洪区的分类及划定;防洪区内的土地实行分区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防洪区安全与建设工作中的职责;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安全建设计划,有关扶持和补偿、救助制度及非防洪建设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防洪重点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防洪工程和设施、材料的保护措施等。

第二十九条 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洪泛区是指尚无工程设施保护的洪水泛滥所及的地区。

蓄滞洪区是指包括分洪口在内的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

防洪保护区是指在防洪标准内受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地区。

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在防洪规划或者防御洪水方案中划定,并报请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批准后予以公告。

【释义】本条是关于防洪区的分类、划定的规定。

一、防洪区是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本条规定,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这些地区都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洪水泛滥时可能淹及,因而受到洪水的直接威胁。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确定防洪区十分必要,一方面,我国从南至北,江河众多,几大水系又处于季风影响之下,历来洪水频繁;另一方面,我国有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包括5亿亩耕地的地面高程低于江河洪水位以下,其上,则有多达6亿的人口和90%的城市,面临着洪水的威胁和影响。因此,这些地区是我国防汛抗洪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这些地域广大的地区采取防汛抗洪措施,首先要分别具体情况,做好防洪规划,并依据防洪规划,划定防洪区,为实施各种防洪措施提供依据,保证防洪工作有的放矢。因此,针对实际,划定防洪区,是防汛抗洪工作的前提,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防洪区的划分。根据具体情况和防洪的实际需要,本条将防洪区划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其中,洪泛区是指防洪区中尚无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地区,这类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蓄滞洪区是指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是江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洪泛区不同,蓄滞洪区的主要特点是人为控制和使用。蓄滞洪区的形成,有多种情况,但都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结果。历史上,一些低洼地和湖泊在汛期江河水位高涨时,自然蓄滞洪水,起到降低江河水位和蓄洪的作用。随着人口增多,生产的发展,这些地区出现了人水争地的局面,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当地群众将所处的低洼地与江河分开,在遇有较大洪水时,才有计划地使用该地区用于蓄滞洪水。形成蓄滞洪区的另一类情况,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当地群众在江河的枯水期利用江河滩地从事耕作,在汛期江河水位上涨,淹及滩地时暂时撤离。例如,有土地300多万亩、人口160多万的黄河滩区及淮河、海河、松辽流域的大量河道滩地,都属于这种蓄滞洪区。所谓防洪保护区,则指防洪区中受到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地区。与洪泛区、蓄滞洪区不同,防洪保护区强调防洪工程设施的保护,避免洪水淹及。如前所述,我国大面积的防洪区域内,一些地区如长江沿岸、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一些地区贯穿重要的交通干线,建设有重要的工矿、能源基地。目前,我国已建、在建的各种防洪工程设施,重点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保护上述地区不受洪水淹及。应当明确,防洪区的划定,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防洪能力的提高而改变的。但是,防洪区一经划定,应当严格执行,针对防洪区的不同要求和实际情况,依法做好防洪工作,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关于防洪区的具体范围。划定防洪区,是防洪工作的前提和指导防洪工作和区内生产建设活动的依据。防洪区的具体范围,首先应当明确于有关地区的防洪规划和防御洪水方案之中。同时,防洪区的划定,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其划定的程序和审批应当严格、审慎。其次,防洪区的划定,牵涉到亿万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所关注,划定防洪区和具体范围,应当为公众所周知。因此,本条第五款规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在防洪规划或者防御洪水方案中划定,并报请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批准后予以公告。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防洪规划对防洪区内的土地实行分区管理。

【释义】本条是关于防洪区内的土地实行分区管理的规定。

一、对防洪区内的土地实行分区管理的依据。本条规定,对防洪区内的土地实行分区管理,应当按照防洪规划进行。对防洪区内的土地实行分区管理,就是对防洪区内有关土地利用活动的一种规划管理措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土地利用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这里的规划,包括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防洪规划等。这些规划依据规划控制的不同功用,对有关土地利用活动的控制各有侧重。同时,法律也要求这些规划应当相互衔接或协调,共同规范和控制土地利用活动。例如,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编制防洪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在江河、湖泊、水库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以及蓄滞洪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符合河道、湖泊行洪、蓄洪和输水的要求。由此可见,土地利用活动依据规划要求进行,受规划的控制和指导,并且,有关规划首先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本条规定的分区管理而言,其直接的依据应当是有关防洪要求的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在编制时,应当与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保持法律对土地用途的管制和土地利用活动管理的一致性,使防洪区内的土地利用、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既符合防洪的需要,又能够兼顾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原则。

二、分区管理的内容。对防洪区内土地的分区管理,既是实现防洪规划的措施,也是防洪规划在执行中的具体化。其具体内容应当视防洪区的不同类型而有所不同。目前,我国有关规定中已就蓄滞洪区的土地利用作出规定。如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与指导纲要,就以下土地利用活动及其分区管理作出了规定:

(一)在指定的分洪口门附近和洪水主流区域内,禁止设置有碍行洪的包括房屋在内的各种建筑物。上述范围内的土地,一般只限于农牧业生产以及其他露天方式使用,以保持其自然空地状态。

(二)在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应当按照蓄滞洪的机遇、概率及其特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在种植业方面,应当根据自然规律,主要是抓好夏季作物生产,但在蓄滞洪机遇较少的地区,则应当在确保夏季农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力争夺取秋季农作物的生产;在蓄滞洪机遇较多的地区,则应当将农作物的生产重点放在夏季,对于秋季的农作物生产,则可以放弃。

(三)在蓄滞洪区内工业生产布局应当根据蓄滞洪区的使用机遇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使用机遇较多的蓄滞洪区,原则上不应布置大中型项目;使用机遇较少的蓄滞洪区,建设大中型项目必须自行安排可靠的防洪措施。禁止在蓄滞洪区内建设有严重污染物质的工厂和仓储设施。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四)在蓄滞洪区内进行油田建设必须符合防洪要求,油田应当采取可靠的防洪措施,并建设必要的避洪设施。

(五)蓄滞洪区内新建的永久性房屋,必须采取平顶结构形式,以便当地居民应急避险,并避开洪水流路,否则不准建设。

(六)对于蓄滞洪区内已有的高地、旧堤,则应当尽量予以保留,以备临时避洪时发挥档水作用。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洪区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防洪区内的单位和居民进行防洪教育,普及防洪知识,提高水患意识;按照防洪规划和防御洪水方案建立并完善防洪体系和水文、气象、通信、预警以及洪涝灾害监测系统,提高防御洪水能力;组织防洪区内的单位和居民积极参加防洪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洪避洪措施。

【释义】本条是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防洪区安全与建设工作中职责的规定。

一、防洪区安全建设的领导。在防洪区内,安全建设是防洪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是防洪区内防洪工作的核心部分,这项工作既包括防洪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也包括防洪区居民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和有关人口控制和扶持、补偿和救助工作。总之,防洪区安全建设涉及面广,又是防洪区的安全保障,有关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担负起统一领导和组织防洪区的各项安全建设工作的职责。

二、防洪宣传和教育。防洪宣传和教育也是防洪区安全建设工作的一项内容。如果把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作为防洪安全建设中的硬件,对防洪区内的单位、居民进行防洪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软件。防洪区内的各项生产建设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与防洪区的安全休戚相关,因此,防洪宣传和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群众对水患的认识,加深对防洪工作的理解和调动群众参与、配合防洪工作的积极性。为了促进这项工作,本条规定,防洪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防洪区内的单位和居民进行防洪教育,普及防洪知识,提高水患意识。实践中,有关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本地区洪水活动的情况,包括历史概况、洪水活动规律、特点及危害等,提高公众的水患意识。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宣传和普及,如本地区防洪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有关蓄滞洪水等措施的必要性及有关防洪区扶持、补偿和救助办法等,提高公众守法的自觉性和觉悟,保障公众受到救助的权利。三是宣传、普及有关防洪、避洪,自保救人的基本常识,提高公众防洪能力。

三、防洪体系建设。防洪体系中,防洪工程设施是防洪区防洪投入与建设的重点,也是防洪的基本物质保障,是抵御洪水的阵地和堡垒。防洪测报系统,包括水文、气象、通信、预警及洪涝灾害监测系统,在抗洪斗争中,如同耳目,是及时掌握、传送洪水活动情况的基本信息保障,尤其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发展有关信息技术,运用高、新、尖科学技术于防洪的测报领域,对防汛抗洪工作将带来重大转变。建国以来,国家投入人力、物力,建设和完善规模庞大的防洪工程体系,并在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这项工作对今后的防洪要求来说,远未结束,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现有的工程设施也有待于不断的维护。这些工作仍旧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组织。

四、防汛抗洪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根据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在领导、组织和实施各项防洪工作的同时,也应当采取措施,动员和组织防洪区内各单位和群众积极参与防汛抗洪,因地制宜,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防洪避洪措施。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第三十二条 洪泛区、蓄滞洪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制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计划,控制蓄滞洪区人口增长,对居住在经常使用的蓄滞洪区的居民,有计划地组织外迁,并采取其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因蓄滞洪区而直接受益的地区和单位,应当对蓄滞洪区承担国家规定的补偿、救助义务。国务院和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对蓄滞洪区的扶持和补偿、救助制度。

国务院和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管理办法以及对蓄滞洪区的扶持和补偿、救助办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洪泛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计划及有关扶持和补偿、救助制度的规定。

一、在洪泛区、蓄滞洪区,防洪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对防洪规划确定的各项安全建设工作,首先应当制定相应的计划,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此,我国一些江河、湖泊及部分省区就洪泛区、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编制了专门的规划,按照规划,中央和地方政府与水行政主管部门有计划地安排有关建设项目。目前安全建设的总体水平仍旧与防洪规划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而各项建设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制定长期计划和规划,在今后长期工作中逐步到位。在蓄滞洪区,强调安全建设计划,还突出体现在有关的人口控制问题上。解决蓄滞洪区的安全问题,发挥蓄滞洪区蓄滞洪水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人水争地的矛盾。在既保障蓄滞洪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实现蓄滞洪区蓄滞洪水的功用这一原则下,控制区内人口增长就成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计划中一个重要内容。控制蓄滞洪区内人口增长的措施,无非包括两种:一是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外来人口的迁入,二是组织区内人口外迁。根据有关规定和实践,蓄滞洪区人口控制办法主要包括:1.省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蓄滞洪区人口控制规划,规定区内人口增长率必须低于省内其他地区,提出具体控制指标并建立分区人口册。限制人口迁入,明确区外迁入户口的审批机关,严格履行审批制度。2.经常进洪的蓄滞洪区应鼓励人口外迁或到其他地区工作,受保护地区的单位应面向蓄滞洪区招工,并予以优先安排。3.宣传蓄滞洪区域环境对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认真执行政府制定的人口规划。对人口超计划增长的蓄滞洪区,减少或停止国家给予的优惠待遇。人口外迁的主要形式,一是异地安置,二是就地上靠。

二、蓄滞洪区的扶持、补偿、救助制度和办法。由于蓄滞洪区为保护全局而作出牺牲,对其受到的损失,理应得到相应的补救。补救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和有关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蓄滞洪区给予扶持,开展适应规划要求的各种经济建设;对蓄滞洪区的人口外迁给予经济补偿;对灾后的恢复和重建给予救助;受益地区应当对蓄滞洪区的损失给予相应的补偿和救助。对上述扶持、补偿和救助制度和措施,国家和有关的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有关的办法,予以规范。总之,对蓄滞洪区的扶持、补偿和救助制度,是防汛抗洪的一项特殊的经济措施,是保障蓄滞洪区人民生产、生活,符合全局利益要求的重要措施。

第三十三条 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在蓄滞洪区内建设的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厂、电信设施和管道,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建设单位自行安排的防洪避洪方案。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其防洪工程设施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平顶式结构。

【释义】本条是关于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非防洪建设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的规定。

一、确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的必要性。本条规定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是本法关于防洪区内防洪措施中的重要内容。确立这项制度,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适应防洪需要,有利防灾减灾。洪泛区、蓄滞洪区是受洪水威胁较为严重的地区,为防患于未然,在这些地区内的各项生产建设活动必须充分考虑洪水的威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其中的非防洪建设项目,有必要在开工建设前对洪水影响进行评价并采取防洪措施。

第二,严格非防洪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防洪工作中的监督管理作用,并制止非防洪建设项目的盲目立项,促进防洪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历史经验和教训证明,忽视水患,盲目建设,甚至挤占防洪工程设施及其用地,不仅影响防洪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二、洪水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和程序。本条规定,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各种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根据这一规定,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如建设项目的选址,是否为洪水可能淹及的地区。二是对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如建设项目是否挤占了防洪工程设施及其用地,是否阻碍行洪等。也就是说,建设项目不仅要考虑防洪需要,也要避免对现有防洪工程设施的破坏、侵占等。三是在作出上述评价之后,提出建设项目防御洪水的措施,对需要建设有关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提出有关工程设施建设的方案;需要非工程性措施的,提出建设项目防洪、避洪的办法。四是在作出洪水影响评价和提出防御洪水的措施后,编制书面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以备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本条同时对提交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程序作出规定,即建设单位首先应当将其编制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和拟定的防御洪水措施提交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批准时一同报送。

三、蓄滞洪区内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别规定。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厂、电信设施和管道等设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这类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尤其是在蓄滞洪区内,安全性尤为重要。为避免和减少洪水影响,保障基础设施的安全,本条对这类设施的洪水影响评价作出特别规定,即洪水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当包括建设单位自行安排的防洪、避洪方案;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时,其防洪工程设施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保证有关基础设施自身具备一定的防洪避洪能力。

四、房屋建设的特殊要求。实践证明,在蓄滞洪区内,各种建筑物在洪水淹及时往往成为当地群众暂时躲避洪水的“安全岛”,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蓄滞洪区内群众紧急避洪的有效方式。为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条在规定了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制度的同时,对房屋建设作出了特别规定,即各种房屋应当采用平项式结构。这里的房屋,应当包括学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建设的各种永久性建筑物。

第三十四条 大中城市,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大型骨干企业,应当列为防洪重点,确保安全。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受洪水威胁的城市、经济开发区、工矿区和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等,应当重点保护,建设必要的防洪工程设施。

城市建设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确需填堵或者废除的,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释义】本条是关于防洪重点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的规定。

一、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水灾害往往威胁较大,在目前物质、技术水平,尤其是江河防洪标准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确保关系国家、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地区、单位的防洪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本条规定的防洪重点中,大中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同时又是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铁路、公路是联结各地区的纽带,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交通命脉;大型骨干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重点保障这些地区和单位的安全,既是保障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和正常运行,同时也保障了防洪工作中人员、物资的生产、运输和抢险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受洪水威胁的城市、经济开发区、工矿区和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等,应当重点保护,建设必要的防洪工程设施。之所以对这些地区如此规定,主要是考虑目前这些地区的防洪标准不高,而一旦遭遇洪水,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沿河兴建,受洪水威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开发区数量不断增加,城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及经济开发区人口密集,各项产业集中。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当有相应的防洪措施跟得上去,而至目前,我国许多受洪水威胁、有防洪任务的城市、经济开发区等防洪标准较低,有的城市根本未设防,构成防洪一大隐患,成为我国防洪工作迫切需要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确保这些地区的防洪安全,首要措施就是建设必要的防洪工程设施,提高防洪标准。这也是本条第二款规定的目的所在,即明确了当前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重点目标,是受洪水威胁的城市、经济开发区、工矿区和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等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

三、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不仅要重点建设防洪工程设施,还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防洪的关系,维护已有防洪工程设施。根据本法的规定,城市防洪工程设施既包括人工建设的防洪围堤等工程设施,也包括原有的自然形成的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等,这些设施在城市防洪中将发挥重要的行洪、蓄洪作用。由于城市建设发展较快,建设用地紧张,一些地方忽视防洪需要,城市建设擅自侵占、填堵河道和贮水湖塘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城市防洪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后果也不堪设想。对此,本条明确规定,城市建设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同时,为适应城市建设与防洪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条规定,对确需填堵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或者废除已有的防洪围堤的,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五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防洪工程设施,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设计,在竣工验收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

属于集体所有的防洪工程设施,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划定保护范围。

在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

【释义】本条是关于防洪工程设施管理和保护的规定。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一、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及划定。所谓防洪工程设施的保护范围,是指为保证防洪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管理的需要,在防洪工程设施的周边划定的一定范围的地域。在该地域范围内,通过禁止有关影响防洪工程设施正常运行或者威胁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达到保护防洪工程设施的目的。由于划定保护范围的核心工作,是用地问题。因此,关于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用地的划定,还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用地,除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以外,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其中,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对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大型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经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上述两种情况以外,建设项目占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此外,土地管理法对建设用地需要征用土地的批准权限作出规定,即:征用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未超过三十五公顷、其他土地未超过七十公顷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国家征用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负责组织实施。根据土地管理法的上述规定,本条对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的划定,区分国有防洪工程设施和集体所有防洪工程设施,分别作出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防洪工程设施,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设计,在竣工验收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属于集体所有的防洪工程设施,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划定保护范围。

二、对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有关活动的强制性要求。划定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目的在于保障防洪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防止有关活动对防洪工程设施的运行和安全造成危害和不良影响。对此,本条规定,在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由此可见,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就是前述有关活动的禁区,是防洪工程设施的保护区。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水库大坝的定期检查和监督管理。对未达到设计洪水标准、抗震设防要求或者有严重质量缺陷的险坝,大坝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采取除险加固措施,限期消除危险或者重建,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排所需资金。对可能出现垮坝的水库,应当事先制定应急抢险和居民临时撤离方案。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尾矿坝的监督管理,采取措施,避免因洪水导致垮坝。

【释义】本条是关于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规定。

一、保障水库大坝安全的重要性。我国江河众多,大力兴建水库,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为社会服务,在农业灌溉、发电、生产和生活供水、水产养殖及改善生态环境等许多方面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建设水库,兴修水利,在调节旱涝、蓄水防洪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至1995年底,我国已兴建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8.4万多座,总库容达到4700多亿立方米。但是,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发挥其功用,必须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保障水库安全,离不开严格的日常安全检查和监督管理。水库作为重要的拦河蓄水的建筑工程设施,任何微小的隐患如不能及时排查、消除,都可以造成垮坝等严重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许多水库兴建以来,有的已运行时间较长,有的设计标准不符合现今的标准和要求,甚至有的已是“带病运行”,迫切需要进行除险加固。因此,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采取有关的除险加固措施,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措施,根据本条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明确管理职责,首先,要明确水库大坝主管部门及其职责。根据谁兴建,谁管理的原则,确定各级水利、能源、交通、农业等部门为其各自管辖的水库大坝的主管部门。其次,明确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即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全国的大坝安全实施监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坝安全实施监督。第三,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大坝主管部门对大坝安全的责任制,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在大坝安全监督管理、应急抢险、大坝维护的投入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作用。

第二,规范水库大坝建设管理工作,保障大坝质量,保证符合防洪抗震标准。水库大坝的设计、建设管理是保证大坝安全的首要环节,应当严格依据规范进行。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水库大坝,必须符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大坝主管部门制定的大坝安全技术标准;兴建大坝必须进行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大坝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施工,并按照施工承包合同规定的设计文件、图纸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必须返工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大坝竣工后,由大坝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大坝工程设计应当包括工程观测通信、动力、照明、交通、消防等管理设施的设计;兴建大坝时,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规定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等。

第三,规范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管理,包括配备大坝安全管理人员,健全日常监测检查和养护维修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和鉴定制度,对大坝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目前已制定并实施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等都是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规范和依据,应当严格执行。

第四,对未达到设计洪水标准、抗震设防要求或者有严重质量缺陷的险坝,大坝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采取除险加固措施,限期消除危险或者重建,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排所需资金。

第五,对可能出现垮坝的水库,应当事先制定应急抢险和居民临时撤离方案。

三、对尾矿坝的监督管理。尾矿坝是一种特殊坝体设施,但同样应当保证安全,否则因洪水垮坝造成的生产及财产等各种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由于对尾矿坝的管理与水库大坝的管理有所不同,其监督管理也有待于规范和加强,因此,本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尾矿坝的监督管理,采取措施,避免因洪水导致垮坝。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释义】本条是关于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材料的规定。

一、保护防洪工程和设施的必要性。防洪工程和设施是用于防洪的基础设施。防洪工程设施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一方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防洪工程和设施的安全保障,不仅在于其建设和运行的安全管理,也在于防止其遭受人为的破坏。建国以来,国家对水利建设投资1400多亿元,群众投劳折资2400多亿元,建成总值3000多亿元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8.4万座水库,3万多座水闸,24万多公里堤防和其他大量防洪设备及器材。这些水利设施为保护城镇、耕地、企业和交通的安全,保证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防洪设施同时也屡遭人为破坏,有的破坏行为恶劣,不仅造成国家财产损失,也严重威胁到防洪安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全,社会危害极大。据统计,多年来,全国每年都要发生万余起破坏案件,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保护防洪工程、设施的安全刻不容缓。破坏防洪工程设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法分子,包括犯罪团伙以防洪工程设施为犯罪对象,大肆盗取防洪设备、器材;二是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顾防洪安全,擅自侵占防洪工程设施用地,甚至填毁防洪大堤;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法制观念不强,不爱护防洪工程设施。

二、对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及有关防汛器材、物料的,依据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释义-保障措施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释义-保障措施

防洪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的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需要大量的投入。无论是江河、湖泊的治理,防洪工程的建设,还是水毁防洪工程的修复,抗洪抢险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有坚实的经济支持才能做到。因此,本法专门设立了保障措施一章,对防洪工作所涉及的投入保障措施作了规定,以保证防洪事业的稳步发展。本章共六条,分别就人民政府在防洪投入方面的责任、中央和地方在防洪投入范围上的划分、防洪工程建设维护资金的筹集、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居民在防洪投入方面的义务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投入的总体水平。

【释义】本条是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在防洪投入方面责任的规定。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防洪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成了一批防洪工程,并逐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非工程措施,这些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在战胜历次大的洪水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防洪任务艰巨,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突出地表现为:江河防洪标准低,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一般仅为10—20年一遇,主要堤防尚未全部达到防御建国以来的大洪水的标准;中小河流多数为未设防,少数能防御小洪水;多数城市防洪设施达不到标准,不少城市甚至根本不设防。而且现有的防洪工程设施也年久失修,病险工程多,防洪能力日渐下降。同时,全国各地的防洪任务都很重,不但许多大江、大河、大湖存在防洪的任务,一些中小江河、湖泊也不断发生洪水灾害,可以说,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受到洪水的威胁,都存在防洪建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高标准的防洪工程,并确保各类防洪工程处于良好的状态。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本条针对上述国情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投人的总体水平。”

二、按照本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投入的总体水平。之所以作这样的规定,是因为防洪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不可能依靠企业和个人等民间力量来承担资金投入的责任,而只能依靠管理社会事务、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来承担资金投入的责任,因为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筹集上来的资金,本来就是为了承办与社会公共事业有关的事务,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条和本章其他条款的规定,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在防洪方面的投入,逐步提高防洪投入的总体水平。同时,为了加强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本法对各级人民政府提高防洪投入总体水平应当采取的措施作了不少具体规定:一是在本法第四十九条中规定,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负责,承担江河、湖泊的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需投资。二是在本法第五十条中规定,中央财政应当安排资金,用于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堤坝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时的抗洪抢险和水毁防洪工程修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地区的抗洪抢险和水毁防洪工程修复。三是在本法第五十一条中规定,国家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用于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受洪水威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加强本行政区域内防洪工程设施建设,提高防御洪水能力,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以规定在防洪保护区范围内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此外,各级人民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开阔资金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逐渐弥补防洪投入的不足,提高防洪标准和水平,使防洪工程设施不断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根据本条规定,提高防洪投入的总体水平是法律赋予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筹措资金,增加防洪投入,使防洪工程建设和维护能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本法是近年

来在一部法律中关于资金投入问题写得份量最重,规定的条款最多的。这些规定对于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防洪投入的总体水平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当然本条和本章其他有关防洪投入规定的条款还比较原则,还需要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更为具体的规定,以保障本法关于“保障措施”这一章规定的贯彻执行。实际上,国务院从1980年开始设立了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专项用于抗洪抢险、堤防修复等支出,又于1997年设立了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用于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地方政府如广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也征集了防洪资金,用于防洪建设,在开拓资金渠道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1994年以来,有的地方自筹资金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已经超过了国家的投资。这种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有力地推动了防洪建设的全面发展。

第四十九条 江河、湖泊的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需投资,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分级负责,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需投资,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

受洪水威胁地区的油田、管道、铁路、公路、矿山、电力、电信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自筹资金,兴建必要的防洪自保工程。

【释义】本条是关于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建设维护投资的规定。

一、关于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建设维护投资的原则。当前我国防洪工作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偏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的不足。由于防洪是公益事业,主要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而国家财政目前又存在不少困难,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在防洪投入方面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一些地方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相当严重,致使一些防洪工程因投资难以落实而长期得不到建设或者维修。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其精神实质就是按照中央的事情中央办、地方的事情地方办的原则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范围。这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调动地方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在防洪工作方面的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具体来说就是我国江河湖泊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等事项所需要的投资中哪些由中央财政承担,哪些由地方财政承担。因此,本条第一款规定:“江河、湖泊的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需投资,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分级负责,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在江河湖泊治理以及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维护方面的投资,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分别承担,而不是由中央财政单独承担,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防洪投入方面规定了责任,也能够为考核各级政府履行防洪义务的情况,追究有关责任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虽然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维修的资金投入问题,直接关系到防洪工作的发展,但中央和地方之间到底如何具体划分在投入方面的职责,说到底还是中央和地方在防洪工作方面的事权划分问题。按照《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四项关于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的规定,中央和地方在防洪工作方面的划分,由国务院规定。所以本法只是原则规定了“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分级负责,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至于具体如何确定中央和地方在江河湖泊治理及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维护的投入,仍需要国务院作出具体的规定,以便具体实施。

二、关于城市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资问题。城市作为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在防洪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历次防汛抗洪工作,都将确保城市安全作为整个防洪工作的重要环节。建国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建设了大量的城市防洪工程设施,加强了城市防洪工作,大大提高了城市抵御洪水的能力,保证了武汉、哈尔滨、天津等城市在各次大洪水中的安全。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本条对此作出了规定,强调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需投资,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这是因为城市防洪工程设施既属于城市防洪工程,同时也属于城市基础设施,需要由城市人民政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部署,所以其建设和维护所需的投资,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

三、关于企事业单位兴建防洪自保工程。我国许多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力、电信设施和管道都建在或者穿越蓄滞洪区,为了维护这些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洪、避洪,但全部依靠国家投资建设防洪工程是不可能的,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增加防洪投入。正是考虑到上述企业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本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受洪水威胁地区的油田、管道、铁路、公路、矿山、电力、电信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自筹资金来兴建必要的防洪自保工程,防洪自保体系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洪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一规定体现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是责权利的统一。其中“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应当是指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防洪区”范围内的地区,也就是说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

第五十条 中央财政应当安排资金,用于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堤坝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时的抗洪抢险和水毁防洪工程修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地区的抗洪抢险和水毁防洪工程修复。

【释义】本条是关于防御特大洪涝灾害和水毁防洪工程修复资金来源和使用的规定。

一、洪水与地震一样,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为了防御和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1998年长江大洪水,为了堵塞江西省九江市的长江堤防溃口,就耗资上亿元。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洪水可能造成的损失,国家有必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防御特大的洪涝灾害。同时为了保证被洪水毁坏的防洪工程的修复,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因此,本条规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责任,即:中央财政应当安排资金,用于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堤坝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时的抗洪抢险和水毁防洪工程修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地区的抗洪抢险和水毁防洪工程修复。

二、其实,我国中央财政早在1980年就已经为减少特大洪涝灾害和旱灾造成的损失设立了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专项用于补助遭受特大水旱灾害的地区,用于抗洪抢险、堤防修复及抗旱等费用的支出,到1996年,这项资金累计安排支出64.4亿元。1994年12月29日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发布了《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补助遭受特大水旱灾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央直管的大江、大河、大湖的堤防及重要海堤在遭受特大洪水和风暴后的抗洪抢险及水毁防洪工程的修复。根据这一暂行办法的规定,特大防汛补助费的开支范围是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为抢险、堵口、修复堤防以及汛前采取应急渡汛措施所耗用的人工费、器材费、通信费、车船运输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费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求中央财政给予特大防汛补助费的,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委托财政、水利两厅(局)联合向财政、水利两部申报。特大防汛补助费的分配方案,由财政部商水利部根据受灾省、自治区、直辖市灾情大小和自筹资金落实情况确定。中央财政下拨给地方的特大防汛补助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商水利部门分配使用。各地财政、水利部门要对每年的特大防汛补助费的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

三、根据《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特大防汛补助费坚持“国家支援为辅,地方自力更生为主”的分配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所需要的防汛资金,要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法筹集,地方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中央申请补助。从实际情况看,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尚未安排这笔经费,一旦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在应急处理、抗洪抢险及水毁防洪工程修复等方面资金难以保证,不能有效地缓解特大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为了适应防汛抗洪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洪涝灾害救助及灾后恢复工作中的责任,减轻中央政府的压力,本条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地区的抗洪抢险和水毁防洪工程修复。第五十一条 国家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用于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受洪水威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加强本行政区域内防洪工程设施建设,提高防御洪水能力,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以规定在防洪保护区范围内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释义】本条是关于水利建设基金和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规定。

一、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水利事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几次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1998年长江流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更暴露出我国大江大河防洪能力的严重不足,显示出重点水利工程设施和江河防洪体系建设滞后的状况。造成这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治理难度大,进行建设所需要的投入较多,仅靠有限的财政资金远远不能达到治理水患、兴利除弊的要求。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洪涝灾害告诉我们必须加强建设,提高国家防洪抗灾能力,这就需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投资,以尽快发展水利事业,逐步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性防洪体系。为此,国务院于1997年2月25日颁发了《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水利建设基金的性质、来源和使用范围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国务院1988年6月颁布的《河道管理条例》也已经明确规定开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在这些规定的基础上,本条将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作了两方面的规定:一是国家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用于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二是受洪水威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加强本行政区域内防洪工程设施建设,提高防御洪水能力,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以规定在防洪保护区范围内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二、关于水利建设基金的设立和使用。本条第一款对水利建设基金的设立和使用作了原则规定,即国家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用于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同时还规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按照国务院《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水利建设基金由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两部分组成,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基金。中央水利基金的来源:一是从中央有关部门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车辆购置附加费、港口建设费、铁路建设基金、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中央分成的电力建设基金;二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可用于水利建设基金的资金。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一是从地方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养路费、公路建设基金、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地方交通及公安部门的驾驶员培训费、地方分成的电力建设基金、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征地管理费、市政设施配套费;二是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要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设;三是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用于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建设的各项基金(资金、附加、收费),统一纳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江大河重点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城市防洪及中小河流、湖泊的治理、维护和建设。至于跨流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大水利建设工程和跨国河流、国界河流我方重点防护工程的治理费用,则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水利建设基金的性质属于政府性基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列收列支。截至1998年3月2日,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地方

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作也在不同程度进行着。建立水利建设基金是一个重大措施,各级政府应当积极落实,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基金的管理制度,以强化基金的征管力度和规范化使用。

三、关于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本条第二款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征收范围作了规定,并授权省级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办法。这一规定也体现了本法规定的“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因为防洪工程作为一种基础性设施,服务于社会,理应由社会各方面投资修建和维护,由政府出面组织进行,但鉴于当前防洪建设任务大,在政府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采取拓宽投资渠道,广泛吸引筹集社会资金,从而加快防洪建设,提高防洪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不仅是对基础设施的公益性消耗有所补偿,还有利于提高社会各方面对防洪重要性的共识,体现“防洪为社会,社会办防洪”的积极意义,推动防洪事业的全面发展。至于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征收范围、标准和计收办法,《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受益范围明确的堤防、护岸、水闸、圩烷、海塘和排涝设施,河道主管机关可以向受益的工商企业等单位和农户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其标准应当根据工程修建和维护管理费用确定。收费的具体标准和计收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自《河道管理条例》规定了开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后,全国已经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管理使用办法,进行了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条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肯定了这一做法,同时为了便于操作,明确规定只有“受洪水威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加强本行政区域内防洪工程设施建设,提高防御洪水能力的目的,并要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才可以规定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受洪水威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是指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防洪区”范围内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就是说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同时规定,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只能“在防洪保护区范围内”征收。根据本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防洪保护区是指在防洪标准内受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地区。

第五十二条 有防洪任务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安排一定比例的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用于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

【释义】本条是关于安排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用于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的规定。

一、关于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使用。按照1991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的规定,“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植树造林、防汛、公路建勤、修缮校舍等。”“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标准分别是:“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5至10个农村义务工”;“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10至20个劳动积累工。有条件的地方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增加。劳动积累工主要在农闲期间使用”。按照国务院的这一规定,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是农民法定的义务,每个农村劳动力都应当承担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二、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实行的。实行劳动积累,多层次、多渠道投劳集资兴修农村水利已基本上做到了常年化和制度化,不仅形成了社会办水利的机制,而且使水利抗灾兴利能力逐年提高,对农业的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法将这一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作出了规定,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水利。因此有防洪任务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应当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符合国务院上述规定的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动员和引导农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加劳动积累和资金积累,用于水利建设,为治理洪水灾害,兴利除弊作出努力。有条件的地方,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可以搞一部分以资代劳。

三、按照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的规定,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防汛和抢险救灾等,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考虑到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维护仅是防汛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因此本法规定,有防洪任务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安排一定比例的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用于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由乡人民政府商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用工计划后,经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年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张榜公布用工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

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防洪、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释义】本条是关于不得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的规定。

一、为了保证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不受非法截留、挪用,本条作了两方面的规定。一方面,本条在第一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这就确立了禁止性法律规范,该禁止性法律规范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所以,对于任何单位和公民个人而言,不得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是一项法律规定的禁止性义务,违反了该项义务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本法和《刑法》的规定,如果非法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另一方面,为了防止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不受非法截留、挪用,本法还通过确立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工作职责的方式来达到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不被非法截留、挪用的目的。本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防洪、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按照上述规定,加强对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是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一项工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分配上,必须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配,保证分配计划落实到位,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凭借职权擅自更改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分配方案和数额,应当做到分配方案公开、分配结果公开,必要时还应向捐赠组织或者个人反馈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将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截留、挪用,不论是归个人使用还是转作他用,都应当按照本法第六十三条和《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法律责任或者行政法律责任。

三、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审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除本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国家的重要财政、财务监督制度,为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效益,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情况纳入审计监督计划,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综合审计监督。

第三篇:6S管理释义

“6S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

具体内容

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素养(SHITSUKE)——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安全(SECURITY)——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用以下的简短语句来描述6S,也能方便记忆: 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清扫:清除垃圾,美化环境;清洁:清洁环境,贯彻到底;素养: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安全:安全操作,以人为本.因前5个内容的日文罗马标注发音和后一项内容(安全)的英文单词都以“S”开头,所以简称6S现场管理。

6S管理起源

通常来说,6S管理是在5S管理的基础上增加1S(安全)活动的扩展,为了更好的了解6S管理,必须先从5S管理活动谈起。

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提出的目标简单、明确,就是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科学合理的工作场所和空间环境,并通过5S管理有效的实施,最终提升人的品质,为企业造就一个高素质的优秀群体。

5S管理最早起源于日本,因其简单、实用、效果显著,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并被许多国家引进。5S管理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与“人”,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5S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人的品质,如果没有员工品质的相应提高,5S管理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早在1955年日本就提出了“安全始于整理整顿,终于整理整顿”的宣传口号。当时他们只推行了前两个S,即“整理、整顿”,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后面的3S,也即清扫、清洁、素养,形成了今天的5S管理活动,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随着日本的5S管理的著作逐渐问世,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管理的热潮。二战后许多日本企业导入5S管理活动使得产品质量得以迅猛提升,丰田汽车公司正是5S管理的有效推行,奠定了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随着管理的要求及水准的提升,后来有些企业又增加了其他S,如:安全(safety)成为6S管理。

实施原则

(1)效率化:定置的位置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2)持久性:人性化,全员遵守与保持;

(3)美观性:作产品——作文化——征服客户群。管理理念适应现场场景,展示让人舒服、感动。内部关系

“6S”之间彼此关联,整理、整顿、清扫是具体内容;清洁是指将上面的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结果;素养是指培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开展6S容易,但长时间的维持必须靠素养的提升;安全是基础,要尊重生命,杜绝违章。

执行效果

(1)提升企业形象: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能够吸引客户,并且增强自信心;(2)减少浪费:由于场地杂物乱放,致使其他东西无处堆放,这是一种空间的浪费。

(3)提高效率: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个人心情愉悦;东西摆放有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搬运作业。

(4)质量保证:一旦员工养成了做事认真严谨的习惯,他们生产的产品返修率会大大降低,提高产品品质。

(5)安全保障:通道保持畅通,员工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会使生产及非生产事故减少。(6)提高设备寿命:对设备及时进行清扫、点检、保养、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7)降低成本:做好6个S可以减少跑冒滴漏和来回搬运,从而降低成本;

(8)交期准:生产制度规范化使得生产过程一目了然,生产中的异常现象明显化,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作业,以达到交期准确。

推行阶段 1.启动阶段

在启动阶段,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6S”,通过基础培训了解“6S”以后,对公司的现状要做对照检查,发现差距,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参观“6S”优秀企业,做一个外部交流,横向对比也容易发现不足,发现差距,从而对“6S”以及现场改善的必要性、紧迫性形成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公司的推进体制,也就是说公司的“6S”推行组织应该怎么做,应该划定哪些责任区,明确哪些责任人。2.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要导入“6S”,只是了解这个基础还不够,要通过样板工程的方法,对比现状,就会产生个别改善。这里提出一个重要的推进方法叫样板工程,因为很多企业在导入“6S”的时候,没有注重这一点,在导入“6S”时开个动员大会,然后全面铺开,铺开以后,前期还可以,后期就不行了,甚至有的时候一铺开就有问题了,员工会找各种理由,说设备多,材料多,空间小,油污多,又有污染,不适宜搞“5S”,很多企业就会碰到实际的阻力,因此建议企业在导入阶段不要全面铺开,先创造一个局部的变化,由点到面。比如说选定六个样板工程,通过这六个样板工程,做三个月之后再全面铺开。如何选择样板工程,如何推进,后面再来探讨这个问题,样板工程做了以后个别改善,样板工程推而广之,就变成了一个局部改善,通过内部创建了样板工程,来对全员进行“6S”培训。

前面提到的启动阶段的基础培训,主要是指干部骨干,而到每一个员工都要进行“6S”培训,内部就有素材了,要由班组长,一线主管对所有员工利用早会的形式,利用班组会的形式,进行专题学习,让大家了解什么是“6S”,之后对全员进行改善意识的学习培养,同时掌握相关的改善方法,这样就推而广之,在这当中,可以组织内部样板工程参观,还可以评比出一到两个优秀样板工程。参观哪一个样板工程,就请哪一个样板工程的责任人出来跟大家主讲,跟大家介绍这个样板工程怎么做,中间有哪些过程,哪些心态、认识上的变化,有哪些方法,亮点,经验,建议,要样板工程的责任人出来跟大家介绍,这样去强化我们的改善意识。

3.全面铺开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要全面铺开,全员行动,全面进行改善,通过导入“6S”发现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同时要导入周检、月检和月度评比的机制,而且做到奖优罚劣,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推动现场亮点的创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面的效果。这个机制是周检发现问题,推动解决,月检做月度的检查,月度的评比,形成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一个自主的推动方式。

4.标准化阶段

通过这个过程,创造变化,改善现场,同时把“6S”管理活动跟相关的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效率管理,标准化管理结合起来,做到让员工容易遵守,而且使员工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一个自主改善的一个状态,通过把这一个过程,固化成企业的制度,企业的标准,企业的资源投入,形成公司今后长期的一种改善机制,所以要做标准化。导入的这四个过程,形成公司的制度是第四个阶段。很多企业有时也会说一开始就制定一个制度,一开始就来推行“6S”,现在推荐的这种方法,反过来的是通过导入,逐步导入的过程,最后固化成公司的制度。

第四篇:北京市防洪工程建设维护费(简称防洪费)减免缓管理办法

发布部门: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发布文号:

一、防洪费的征收范围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1994年第21号令发布实行的《北京市征收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费暂行规定》之第 二 条规定,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征用土地、划拨土地和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国家土地使用权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以及使用土地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均须按照规定交纳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费。

二、防洪费减免规定

1、能源、交通类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以及其它建设项目代征市政、公共用地免缴防洪费。

2、市区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用地、市政设施、拆迁(包括企业拆迁)安置用地免缴防洪费。

3、列入市危改计划的危改项目的建设用地免缴防洪费。

4、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征用的建设用地实行减半征收防洪费。

5、本市绿化隔离地区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建设项目(包括上市商品房、市政配套管理用房、小区生活服务设施用房等),其建设用地免缴防洪费。

6、新建大学生公寓项目建设用地免缴防洪费。

三、办理缓缴防洪费规定

1、属于非农建设违法用地项目,经与市房地局研究确定:凡在1994年10月1日前(以开工证签发日期为准)开工的项目,在补办征地手续时,按征地面积先一次性缴纳50%的防洪费,其余50%,在与市水利局签定缓缴协议后,缓至一年内交齐。

2、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五园一级开发用地,按照先一次性交纳50%的防洪费,其余50%,在与市水利局签定缓缴协议后,缓至一年内交齐。

四、办理防洪费减免缓事项的有关程序凡是符合上述6项防洪费减免规定所确定情况之一者,可申请办理减免防洪费。凡符合上述2项防洪费缓缴规定所确定情况之一者,可申请办理缓缴防洪费。

1、申请办理减免防洪费的单位应首先向项目所在区县计委或所属市局、总(集团)公司提出申请。

2、区县计委或所属市局、总(集团)公司审核后,向市计委报文提出申请减免缓防洪费事项。报文应附:①市规划部门审定的规划方案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②市计划部门对该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城市危旧房改造项目只需区计委批复的可研报告,并附市危旧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审核意见)。来文应注明联系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答复办理结果。

3、市计委收到来文申请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办理情况通知申请单位。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1年9月26日

第五篇:防洪排渍管理

防洪排渍管理

第一条 为加强排渍站防汛工作管理,切实做到安全渡汛,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追究、全面履行”的防汛基本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上级机关要求,结合各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 防汛工作应紧紧围绕在“防汛任务,重于泰山”的站训下,遵循防汛基本原则,团结协作,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第三条 汛期是指每年4月1日至9月30日;排渍期间是指各机组达到防汛水位(即关闸门水位)的排渍时段(参照各机组最低防汛水位)。

第四条 汛期在分管领导领导下,协调各部门切实做好防汛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排渍站站长为总负责人,全面负责防汛工作及全站防汛工作的落实,协调各部门工作;各机组组长为本机组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机组及职责内防汛工作的具体落实;实行现场负责制,值班人员为防汛现场责任人。

第五条 汛期,在站领导领导下办公室承担防汛综合事务处理,负责防汛后勤工作,办公室主任为第一负责人。

第六条 防汛调度原则:各级要严格服从上级统一领导和指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满足防汛安全的前提下,优化调度。局部服从整体 ,局部利益服从防汛工作,做到防汛排渍有组织,预防有措施,抢险有能力,确保安全渡汛。

第七条 调度方式:依据防汛调度原则并结合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度。正常情况下排渍由机组组长向站领导汇报,阶段性首次

排渍开机或突发性事故等特殊情况,机组组长、责任安监员必须到位。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八条 防汛准备

(一)、防汛预案:按防汛相关规定、机组现状,编制和修订《防洪预案》。

(二)、每年汛前,由站长组织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落实防汛工作。

(三)、汛前检查:由站长直接领导,组织汛前安全检查,包括机电设备及各类配套设施、环境内务卫生等方面,确保防汛设施100%可调、可靠,各区域内务整洁有序。各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需及时整改。各部门主管对管辖区域的汛前安全检查、整改负责。

(四)、防汛预案交底:预案经主管局审批后,必须向各部门交底,并组织学习,使各级防汛人员明确责任,熟悉流程和运行操作方法,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 汛期工作

(一)、各级人员必须全面、及时掌握负责区域内的防汛排渍各类信息,保证联络方式有效畅通、确保及时到岗。

(二)、防汛会议:根据汛情召开会议,对防汛工作进行部署、总结、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三)、防汛抢险:出现任何险情、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做好处理,并逐级上报,全体人员需无条件服从统一指挥,防汛车辆完好待命,保证随时可调,各值班电话、个人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无特殊情况车辆违调,值班电话、个人电话不通将追究当事人相应责任。

出现险情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岗到位。车辆、司机个人外出应报站长同意,违反规定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格处罚。

(四)、防汛值班

1、根据上级规定,湘江流域进入主汛期,全站开始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防汛安全意识高度统一;

2、各部门主管必须严格把关防汛值班纪律,合理安排防汛值班,对值班期间一切安全负责,督察组员行为,严防出现违反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社会治安的不良行为;一般排渍期间值班人员不得缺岗或请假;

3、防汛值班期间,全体职工要提高安全渡汛意识,严于律己,及时发现、阻止他人的不良行为。

4、防汛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应加强巡视检查,严格按要求做好值班记录。确保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汛情。重要来电须及时接听并做好精神传达工作;

5、防汛值班人员应保障通讯畅通,不得随意占用值班电话;

6、各值班人员负责本班期间的清洁卫生和防火防盗;

7、值班人员根据水位、入库流量和降雨量,结合《防洪预案》要求,确定需要排渍时,应报经部门主管及时作出处理;

8、排渍开机前,值班人员应严格执行预警,必须确保各出水口无人、无物,排除危险因素,方可开机;

9、值班人员应严格履行日常值班管理中交接班程序。交接班时,交班人员应将值班室钥匙、记录本、设备情况和注意事项向接班人员当面交待清楚,双方签字确认。

第十条 汛后维修

(一)、汛期结束后,各部门应组织全面冬修。冬修前,各部门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结合设备耗损制定具体的书面冬修计划,报上级审批后,再组织冬修。

(二)、汛期结束后,各部门应全面总结工作(包括汛前、汛中、汛后三阶段),对防汛期间出现的事故、隐患做系统分析并记录在册。

第十一条 防汛奖惩

(一)、考勤及处罚。(考勤、请假等详见本制度“考勤与惩罚”细则)

(二)、处罚以追究行政责任为主,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给予党纪处分;按站有关规定应扣发奖金的一律扣发相应项目奖金;依法应给予经济处罚的,给予经济处罚。

(三)、在汛期和冬修期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严重可对直接责任人或直接主管人员给予警告、记过、留站察看一年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同时给予相应经济处罚;是党员的给予党纪处分。

1、工作失职、擅离岗位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2、拒不执行上级命令,不认真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

3、发现设备故障不及时或故障没有发现,给防汛排渍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未及时处理防汛检查或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机械设备故障导致设备故障扩大造成损失或事故的;

4、各部门或责任人对工作不落实、不作为造成责任事故的;

5、排渍冬修期间,累计旷工二天以上(含二天),迟到、早退累计六次(含六次)以上;排渍期间值班打牌、喝酒的;

6、故障发生后经逐级上报,各级主管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追究相关责任;

7、未按规定执行值班制度,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通报批评或发生重大失误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或加重处分:

1、瞒报责任事故的;

2、对所犯错误拒不改正的;

3、对检举、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4、有其他从重或加重处分情节的。

(五)、本细则规定的党纪、政纪处分,由站支委会提出,分别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六)、全站职工要严格按照本细则执行,如有违反,造成严重影响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防洪科

2010年11月2日

下载防洪法释义-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防洪法释义-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

    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防御、减轻洪水灾害,加强防洪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湖北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

    路灯设施管理

    路灯设施管理 一、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电缆管道等设施必须按专业规划进行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二、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可能触及、迁移、拆除城市道路照明设施......

    2018设施管理工作总结

    设施管理年终总结 2018年设施管理科在处领导精心指导、正确领导下,在创国家文明城市、环保督查期间,以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团结和带领本科室全体人员,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圆......

    校园文化设施管理

    **市二高中校园文化设施管理为了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给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根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及上级部门的有......

    文体设施管理

    一、公共文体设施管理的一般要领 1.社区内文体设施一般包括:网球场、游泳池、儿童活动中心、兵乓球室、台球室、棋牌活动室、图书室、健身房、宣传栏等项目。 2.小区文体设施......

    设施管理意义

    1.1.4 设施管理意义设施管理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诞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期待通过设施管理达到在减低设施运行成本、保持高品质的业务......

    设备设施实用管理

    设备设施实用管理 在设备设施的管理中存在几种不同的流派:学院派、经验派、体系派、实用体系派。主要区别:大部分从事管理理论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都从理想化条件入手,以高深的......

    浅谈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浅谈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黄河流域建设步伐的加快,缩小黄河两岸的差距,加强两岸的沟通和交流,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