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21:2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

索引号 信息文号 生成日期

2011.08.12

藏政办发〔2011〕73号

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贯彻全区文化发展大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藏党发〔2011〕1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地(市)图书馆、群艺馆和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设施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骨干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哨阵地和人民群众娱乐赏心的文化乐园,是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在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中的重要作用,是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打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稳定,推进我区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强区的战略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的作用,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工作的现实紧迫性。近年来,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大力实施了县乡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有力推动了我区基层文化设施、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我区基层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已建的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基层文化设施挤占、挪用、出租现象严重;个别基层文化设施常年闲置,文化活动数量十分有限。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对此,全区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二、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把健全服务项目、增加服务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我区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四)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和单位的基本属性,使基层文化设施成为人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重要阵地。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软硬件并举”,建立完善基层文化设施运行保障机制,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显著提高设施资源利用率和群众满意度。坚持“一馆(站)多能”,健全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扩大服务面积和服务领域,发挥综合效益,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完善考核、激励、问责和监督为主的管理机制,强化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切实管理好、使用好基层文化设施。坚持改革创新,稳妥推进基层文化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提高运行效率。

(五)主要目标。建立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和使用能力,逐步使全区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和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使用率有明显提高。2011年底前,全面清除基层文化设施挤占、挪用和出租问题,坚决杜绝利用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从事经营活动和不健康活动。到2012年底,全面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规章制度健全,职责任务清晰,服务内容丰富,保障机制完善,建立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有力推进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三、进一步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六)进一步明确基层文化设施的职能职责。地(市)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已有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条件,组织书刊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借阅工作;开展面向基层的流动图书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古籍普查、保护和宣传工作;负责共享工程地(市)支中心建设和县支中心、乡村基层点业务指导工作;组织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室)业务骨干培训。

地(市)群艺馆要充分利用已有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条件,组织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开展示范性、导向性、持续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推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辅导培训县乡村群众文化艺术队伍和骨干人才;负责组织本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保护、研究和宣传等工作。

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要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条件,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积极组织开展图书阅览、文艺演出、宣传展览、体育竞技等各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个体文化户和县、乡、村业余文艺演出队的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文化艺术、科技、法律、卫生等各类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工作;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和乡村基层服务点,充分发挥设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信息服务活动。

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图书阅览、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竞技、劳动竞赛、举办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对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个体文化户和乡、村业余文艺演出队的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文化艺术、科技、法律、卫生、扫盲等各类培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工作;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信息服务活动;管理好乡村文化市场。

(七)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的功能。全区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要按照职能职责,结合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吸引力,切实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地(市)图书馆应具备一般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修室等基本功能空间。地(市)群艺馆应具备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基本功能空间。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包括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健身室(含老年、少儿活动)、小剧场、群众文化辅导教室、培训教室、展览室(含科普园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室、共享工程电子阅览等基本功能空间。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具备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管理用房和室外活动场地等基本功能空间。

(八)进一步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区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组织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艺演出、展览展示、体育娱乐和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要紧密结合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实用的科技、卫生知识。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开展“文艺下乡”、“送书下乡”等流动文化服务。要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树立活动品牌,增强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提升基层文化设施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作用

(九)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地(市)图书馆、群艺馆和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属地(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管辖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归口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并接受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和群艺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单位的业务指导。各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和充分履行管理责任,切实发挥对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职能,确保本地基层文化设施管理有序、运转有效。

(十)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各地(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市)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办法等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强化管理措施。全区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和使用规章制度,加强对文化设施和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设施和设备的作用。

(十一)坚决收回挤占挪用的基层文化设施。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维护好基层文化设施的公益性质,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以挪用、挤占、转让、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基层文化设施的用途,也不得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设施空间挪作办公场所,已挪作他用的必须全部收回。要坚决防止和杜绝利用基层文化设施从事经营和不健康活动。

(十二)全面推进免费开放工作。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统一要求,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增加服务内容,取消收费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提升基层文化设施的吸引力和利用率。

(十三)全面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全区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要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示其名称、地址、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积极吸引群众走进和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各级基层文化设施的基本服务项目应当坚持每天(包括国定节假日)开放,每天开放的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地(市)图书馆每年开展讲座、读书竞赛、送书下乡等各类读书活动应不少于10次;地(市)群艺馆每年组织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比赛、展览等活动应不少于6次,辅导和编创群众文艺节目应不少于15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应不少于8次;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应不少于10次。

五、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使用

(十四)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切实把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科学评价和干部考核体系,切实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提供有力的工作支持。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坚决克服重建设、轻管理、轻使用的观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强化监督检查,切实把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好、使用好,确保发挥最大作用。

(十五)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队伍建设。各级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全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藏党宣发〔2011〕3号)精神,认真落实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和人员编制,充实基层文化单位的工作力量。

(十六)保障基层文化设施的运行经费。各级财政、文化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厅、财政厅《关于推进全区公共图书馆 群艺馆 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藏文厅字〔2011〕90号)精神,认真落实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的运行保障经费,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

(十七)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基层文化设施评估考核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绩效检查和评估,要将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情况作为评选文化先进县、先进集体的重要标准。对在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此件发至县级人民政府)

第二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机构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施的建设也带动了设施的管理,促进了设施的有效使用。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资金和项目持续向基层倾斜,相继实施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修缮项目,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设施条件也大为改善。据统计,2002以来,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近34000个,其中县及县以下的占99%。竣工项目总面积2600多万平方米,其中县及县以下占88%。截至2012年底,全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全覆盖,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也达到65.3%,中央、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确立。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面积由2002年的45.4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78.2平方米,增长了72.2%;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面积由2002年的93.7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234.2平方米,增长了149.9%。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座席数由2002年的43.9万个提高到2012年的73.46万个,增长了67.3%。全国平均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由2002年的199.9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598.2平方米,增长了199.2%。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改善,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带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为了管理好、使用好这些文化设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文化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策划并实施了一批文化项目,从设备投入、经费保障、内容建设等多方面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如设立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使用,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据统计,全国文化事业费由2002年83.66亿元增至2012年的480.10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由2002年的6.51元提高到2012年的35.46元。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由2002年的0.33册提高到2012年的0.58册。2012年,全国文化馆(站)组织的文艺活动次数是2002年的两倍多,举办训练班培训人次是2002年的5倍多,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是2002年的近2倍。

近年来,全国各级文化部门围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是基础。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划(如设施建设规划、设施建设标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等)有效保证了各级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速度和管理能力。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包括规模大小、功能布局、形象设计等)应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后期的管理使用相适应,与当地文化资源环境相适应。三是集中组织实施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乡级村级)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区域内统一招标、统一设计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更加统一规范。四是整合各种资源,在基层(尤其是乡村两级)建设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民政、体育及计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是建设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的主要方向。五是创新服务内容是管理好使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核心。只有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提供适用性的文化产品,才能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六是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业绩评价机制是保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有效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主要问题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脱节: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用脱节,“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依然十分突出;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和政策要求存在脱节。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还面临着人才不足、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这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三是文化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存在脱节。文化部门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责任重大,但在资金分配、人员配置等方面话语权有限,实际管理手段有限;四是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存在脱节,文化机构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具体看,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设施缺位。通过多年快速建设,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但整体上看依然是“低水平、广覆盖”,部分地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仍存在数量不足,标准不高的现象。从县级看,普遍存在建设年代久远、建筑面积相对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全国28.8%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和32.7%的文化馆建成于1990年以前。这些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大多不符合现代图书馆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22.3%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和28.4%的县级文化馆建筑面积低于最低标准(800平方米),造成许多优秀文献资料只能“束之高阁”。从乡镇级看,个别地区还存在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不全、面积不足的现象;从村级看,全国覆盖率只有65.3%。因此,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二)管理缺位。相对于设施建设,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是一项更加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如果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设施的使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设施就有可能遭到弃用或者挪用。据统计,全国705家县级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少于10000人,占22.9%;全国1050个县级文化馆年服务人口少于10000人,占31.8%;全国1368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年服务人口少于1000人,占33.7%。设施管理缺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基层公共文化资金相对不足,使用效率较低。从资金总量看,近年来,以“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为契机,已经初步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央与地方共担的经费保障机制,但从总体上看,经费投入仍然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一方面,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文化财政投入水平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税收减免程序和手续繁杂等原因,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从资金的使用效率看,由于缺乏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缺乏多元化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下。如部分地区存在免费开放配套资金到位率偏低,甚至挤占挪用免费开放资金的现象,造成中央免费开放资金难以切实发挥作用;文化部门对规模巨大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没有太大的话语权,造成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脱节等。

2、基层公共文化单位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不少地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得不到落实。据统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83676人中,在编人员47240人,仅占56.5%,平均每站仅1.4人。另外,由于缺乏职业门槛,基层文化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2012年全国县级两馆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人员,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9%和27.9%。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和9.4 %。

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总量不足,适用性较差。总体上看,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产品比较缺乏。一是资源总量偏少。如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58册(基层群众人均藏书量更低),远低于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人均藏书量1.5-2.5册的标准。二是适用性不强。如部分基层文化机构花大力气组织的文艺节目,难以得到农村群众的青睐;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的藏书内容偏离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特点,农民看不懂、用不上,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三是流动性不强。如区域内的图书流动服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电子化的文化资源还不能进入千家万户。

(三)制度缺位。一是政策不到位。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机构、人员、管理等,在国家层面缺乏刚性要求和制度安排;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的制定也相当滞后。二是实施不到位。在很多方面,尽管已经出台相应政策,但在执行中很难落实,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如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确保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少于2个以上的人员编制,尚未得到真正落实。三是考核不到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尚待建立,许多基层文化部门和公益性文化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层文化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的客观原因,也有部分基层党委政府和文化单位领导主观认识不到位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障文化建设长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全国文化系统和文化机构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三、主要政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并不断适应这些新变化。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的主要思路是:以不断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以中西部和贫困地区为重点,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协调发展,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主要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制度建设。一是要加快推进文化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机构的定位、文化投入的保障、文化活动的开展等相关内容,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明确各级文化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等。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基层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体系、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和公共文化经费的保障标准和方式等,从制度上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文化服务日常化和规范化,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一方面,要结合现有的文化统计数据,探索出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文化改革发展列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的绩效评价考核和监督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明确奖惩措施,建立服务项目公示制度,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针对县级文化设施老化陈旧问题,要加快改造步伐,使其具备基本功能;针对个别乡镇综合文化站缺失、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完全覆盖;针对多数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缺失的问题,要借鉴部分地区先进经验,整合各种资源,在每个行政村建设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民政、体育及计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村民服务中心。

(三)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要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要求,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要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提高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比重。二是要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捐赠减免的各项政策,积极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资助和兴办文化事业。三是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管理机制,明确绩效目标,把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投入的重要依据;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探索将财政对文化投入由以前直接拨款为主转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基金制等多种方式;要协调财政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管理办法》;要提高文化部门在资金安排和管理中的话语权,切实做到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衔接。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贯彻落实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明确核定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确保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少于2个以上的人员编制,稳定基层文化队伍。二是要抓紧建立推行职业资格制度。文化机构从业人员要通过文化行政部门或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考核,取得职业资格和岗位培训证书才能上岗。三是要推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逐步打破人员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四是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单位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扶持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相应的补贴和激励制度,增强基层文化工作的活力。

(五)进一步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一是基层文化部门和文化机构要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从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向文化产品的提供者的转变。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要改进服务方式。针对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习惯,利用传统节庆和地方特色活动,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满意度,让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加入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四是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流动性和数字化,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机构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施的建设也带动了设施的管理,促进了设施的有效使用。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资金和项目持续向基层倾斜,相继实施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修缮项目,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设施条件也大为改善。据统计,2002以来,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近34000个,其中县及县以下的占99%。竣工项目总面积2600多万平方米,其中县及县以下占88%。截至2012年底,全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全覆盖,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也达到65.3%,中央、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确立。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面积由2002年的45.4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78.2平方米,增长了72.2%;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面积由2002年的93.7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234.2平方米,增长了149.9%。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座席数由2002年的43.9万个提高到2012年的73.46万个,增长了67.3%。全国平均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由2002年的199.9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598.2平方米,增长了199.2%。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改善,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带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为了管理好、使用好这些文化设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文化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策划并实施了一批文化项目,从设备投入、经费保障、内容建设等多方面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如设立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使用,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据统计,全国文化事业费由2002年83.66亿元增至2012年的480.10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由2002年的6.51元提高到2012年的35.46元。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由2002年的0.33册提高到2012年的0.58册。2012年,全国文化馆(站)组织的文艺活动次数是2002年的两倍多,举办训练班培训人次是2002年的5倍多,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是2002年的近2倍。

近年来,全国各级文化部门围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是基础。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划(如设施建设规划、设施建设标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等)有效保证了各级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速度和管理能力。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包括规模大小、功能布局、形象设计等)应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后期的管理使用相适应,与当地文化资源环境相适应。三是集中组织实施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乡级村级)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区域内统一招标、统一设计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更加统一规范。四是整合各种资源,在基层(尤其是乡村两级)建设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民政、体育及计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是建设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的主要方向。五是创新服务内容是管理好使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核心。只有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提供适用性的文化产品,才能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六是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业绩评价机制是保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有效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主要问题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脱节: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用脱节,“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依然十分突出;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和政策要求存在脱节。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还面临着人才不足、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这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三是文化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存在脱节。文化部门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责任重大,但在资金分配、人员配置等方面话语权有限,实际管理手段有限;四

第四篇:我区畜牧工作意见

文章标题:我区畜牧工作意见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贡井区畜牧局独立建局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体现新局

新气象、新跨越是摆在全区畜牧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力构建“活力贡井、实力贡井、和谐贡井、形象贡井”的总体要求,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步伐,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特提出2006年畜牧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依托我区农业发展“一河两路”、建设“三大产业带”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行政区划调整后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着力扶龙头、建基地、抓大户、做示范,积极实施养殖示范村和规模饲养、规范化养殖,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着力提高饲养质量,搞好动物防疫,加大行政执法和基层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畜牧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思路

坚持“一个总揽、三个转变、六项建设、两大目标”。即:“一个总揽”:就是用产业化总揽畜牧工作全局;加快“三个转变”:即从重数量轻质量转变到数量、质量并重上来,从重发展轻保护转变到发展、保护并重上来;从重速度轻效益转变到速度、效益并重上来;抓好“六项建设”:一是以项目开发、畜禽产品加工销售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建设,二是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的养殖示范村建设,三是以良种引进、改良、推广为重点的繁育体系建设,四是以畜禽疫病防、检、监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五是以全面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素质为重点的基层队伍建设,六是以严格执法为重点的法制体系建设;实现“两大目标”:一是把畜牧业建成大农业中的第一主导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2以上;二是畜牧业为农民增收贡献达到50元。

三、工作目标

全年实现生猪出栏30万头,牛出栏850头,羊出栏18.2万只,家禽出栏555万只,肉兔出栏27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3.61万吨,禽蛋产量达到5300吨,牛奶产量达到4700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畜牧业增加值增长5%;畜牧业为农民增收贡献50元。

全区生猪三杂面提高5个百分点,羊改良及良种推广面提高5个百分点;抓好2个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个养殖示范村建设,各乡镇养殖村建设均要起好步;饲料总产量达到2.5万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口蹄疫、猪瘟、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禽流感疫病防制为重点,完成动物防疫目标任务,确保全区重大疫病清洁无疫。

四、工作措施

(一)调整畜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

畜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稳定生猪生产,加快发展家禽、奶牛,突出发展肉牛、羊、兔草食家畜”的方针,充分发挥区域化优势,狠抓特色养殖示范小区和畜禽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优势畜禽主导产品,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禽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006年全区养殖示范村力争达到3个以上,努力抓好四大基地建设。

1、奶牛生产基地:以市乳业公司为依托,以建设镇重滩村、回龙村,长土镇元坝村为核心建立奶牛养殖小区,带动建设镇、长土镇、艾叶镇奶牛生产基地的持续发展。今年将重点实施好元坝奶牛养殖示范村建设。

2、生猪生产基地:以引进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为突破,以项目实施和业主推动为动力,在龙潭镇苗山村、成佳镇天宫村建立优质肉猪养殖示范村,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生猪养殖示范村起好步,推动成佳镇、龙潭镇、五宝镇、桥头镇、白庙镇、莲花镇等为重点的生猪生产基地建设。

3、家禽生产基地:以五宝镇、桥头镇家禽养殖为核心,带动成佳镇、龙潭镇、建设镇、长土镇、艾叶镇等为重点的家禽生产基地建设。

4、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以成佳镇、龙潭镇、五宝镇、白庙镇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无公害肉兔、肉羊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努力做好以牛尾、莲花为重点的生态养殖的试点。

(二)大力培植畜牧业龙头企业,畜牧产业化经营有新突破

畜牧业加快推进产业化,带动农民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可以规避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提高经济效益。要提高我区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一是要突出培育生猪、奶牛、家禽等优势产业,扩大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品质,开拓产品市场,真正做强生猪、奶牛、家禽等产业。二是建设加工龙头企业,用龙头企业带动相关养殖业的发展。借自贡市一对山乳业公司落户贡井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奶牛生产,做大做强奶业这块蛋糕,促进我区奶牛饲养和牛奶加工这一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

资力度,加大畜牧业产业化投入,改造和发展畜禽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增加畜产品附加值,提高养殖效益,2006年力争在生猪屠宰加工和无公害禽蛋生产上实现突破。四是养殖和加工企业要创品牌,创特色,扩大影响力。

(三)坚持科技兴牧,强化畜牧业四大支撑体系建设

1、畜禽良种体系

一要加强种畜禽场的监督管理,对

种畜禽场发证、年检率达到100,对孵化场、个体种畜禽经营户办理许可证达到100。二要加强畜禽改良体系建设,力争达到各镇有良种畜禽推广利用基地;进一步加大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和利用工作力度,提高各类畜禽的良种覆盖率。三要大力推广优质家禽和高产奶牛。由于近年来水禽养殖市场行情较好,养殖户从中获得利益较高,为此,2006年水禽的饲养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努力推进无公害生产;奶牛以推广荷斯坦(黑白花)高产奶牛为主,逐渐淘汰产奶量低、没有饲养效益的奶牛,提高整个群体的产奶量,力争头平均年产奶量5000公斤以上。四要大力推广牛、猪、羊人工授精技术和主要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及规模化饲养配套技术,着力提高畜禽品质。

2、动物防疫体系

继续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缓冲区建设,健全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防疫和疫病监测工作,认真抓好6个乡镇IC卡耳标的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动物免疫标识制度。一是以口蹄疫、猪瘟、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禽流感疫病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要达到100%;二是耳标佩带率和回收率、免疫证明出证率都要达到100;猪、牛、羊、禽总病死率分别控制在2、1、2和8以下。三是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动物检疫要坚持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三关”,确保报检制动物及其产品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加大对违法收售、屠宰、加工、运输各类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的打击力度,确保动物疫病不进入流通环节。四是动物防疫监督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检疫监督队伍建设,强化疫情报告制度,健全疫情报告责任制。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迅速处置。

3、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在努力做好动物疫病监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饲料兽药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生产、经营秩序,对兽药、饲料经营户定期进行清理整顿,坚决打击游摊散贩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兽药、饲料的违法行为,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今年要突出抓好饲料兽药标签的专项检查工作,从严打击制售和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认真做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大力实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

4、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畜牧业生产、重大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积极做好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计划项目,全区11个乡镇要分别确定1到2个村为科技助农增收示范村,通过示范推广高效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示范户。鼓励技术人员积极投身畜牧业生产第一线,普及技术知识,推广适用技术,尽快提高农民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做到良种与良法配套,促进全区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四)抓好畜牧业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

由于畜禽产品和饲料的价格受市场的影响波动起伏较大,畜禽养殖户的饲养成本和经济收入也随之波动,养殖户的养殖风险较大,维护养殖户的利益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各镇要结合实际,有条件的要成立各类养殖协会,通过养殖协会内部培训,提高养殖户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等技术技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通过养殖协会统一市场运作,与企业或者行业经纪人签订养殖合同,确保养殖利润,提高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发挥农民经纪人作用,加强养殖户与农民经纪人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农民经纪人市场行情熟、市场信息灵通的有利条件,开辟市场,打响品牌,促进畜产品市场流通。

(五)抓好畜牧服务体系建设

畜牧服务体系建设是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特别是现在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在不少地方流行的时候,建立一只技术过硬、稳定的畜牧队伍,对确保畜牧业特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利用乡镇机构改革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之机,重新整合现有的技术力量,切实加强镇、乡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二是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实行制度化管理,采取分期分批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村级防疫网络,全面配齐村级防疫员,建立一只技术过硬、服务周到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

四是加大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畜牧行政执法工作。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一)高度重视畜牧业工作。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畜牧业工作的浓厚氛围,要把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二)积极落实畜牧发展政策。积极制定并落实对畜禽改良工程、畜禽保护工程、养殖示范小区(村)建设、畜牧养殖用地、畜牧产业化及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今年的畜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区将把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各乡镇要对照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级级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区畜牧工作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我区畜牧工作意见。

第五篇:文化馆设施管理和使用

平顺县人民文化馆 公共文化活动设施管理和使用

一、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一般主体

1.文化馆内的文化设施一般包括:培训室、展览厅、文艺辅导组、文艺创作组、美术摄影组、老年培训室、档案室、游艺室、数字网络、少儿(书画、舞蹈、器乐和声乐)培训室等项目。

2.文化馆内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服务,目的是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3.群众使用文化设施时,一般通过登记入场活动。4.公共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服务,对外开放活动。

二、文艺辅导组、文艺创作组管理

1.做好文化馆文艺主导工作的参谋策划,做好各种文艺活动的节目筹划、安排、节目编排等事宜;搞好组织协调。

(1)业务人员主管广场文化活动具体事宜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2)抓好农村文化站文化室业务人员及业余团体、各基层单位业余文艺骨干培训。(3)搞好组织协调。

2.文艺创作提高创作质量,多方面参与音乐舞蹈创作的文学脚本创作,每年确定一个重点剧本。积极培养基层业余创作者。经常到基层辅导,提高整个创作团体的艺术水平。为节日庆典编写文艺演唱材料。为馆办专栏提供材料。3.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1)管理员应于开场前半小时到岗。

(2)做好清洁工作,检查设施设备完好情况,检查设施设备安全状况。

(3)迎接入场。4.群众入场一般程序

(1)到管理处进行登记,严格查验身份证。

(2)文化管理员必须严格执行入场登记,严禁不符合入场条件人员进入,凡有皮肤病、传染病、心脏病、癫痫病等及酗酒者,一律禁止。

(3)物品保管处领取贮物牌,将自己随身携带物品锁入保管柜内, 把贵重物品存放保管好,以免遗失。

二、美术摄影组、培训室、老年培训室管理

1.做好文化馆文艺主导工作的参谋策划,做好各种文艺展览活动的筹划、安排、编排等事宜;培训室做好培训资料内容的安排,老年培训要针对老年人活动做好培训内容计划,档案室搞好文化馆艺术档案日常活动收集整理,同时要做好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组织协调。

(1)业务人员主管展览、培训等活动具体事宜、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抓好农村文化站文化室业务人员及业余团体、各基层单位业余文艺骨干培训。

(3)搞好集成培训组织协调。

2.提高美术摄影作品创作质量,多方面参与音乐舞蹈创作的美学脚本创作。

3.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民俗的布展设计工作。

经常到基层辅导,提高整个创作团体的艺术水平。

为节日庆典文艺演出提供美术设计材料。为馆办专栏提供材料。4.辅导前的准备工作

(1)管理员应于开场前半小时到岗。

(2)做好清洁工作,检查设施设备完好情况,检查设施设备安全状况。

(3)迎接入场。2.群众入场一般程序

(1)到管理处进行登记,严格查验身份证。

(2)文化管理员必须严格执行入场登记,严禁不符合入场条件人员进入,凡有皮肤病、传染病、心脏病、癫痫病等及酗酒者,一律禁止。(3)物品保管处领取贮物牌,将自己随身携带物品锁入保管柜内, 把 贵重物品存放保管好,以免遗失。

三、展览厅(多功能厅)管理 1.开场前的准备工作(1)管理员应于开场前半小时到岗。

(2)做好展览场地的清洁工作,检查设施设备完好情况, 协助专业人员做好展览内容讲解工作。(3)迎接参观者入场。2.展览厅入场一般程序

(1)到管理处登记,主要登记年龄、职业,对感兴趣的内容要详细列表填写以备以后开展工作参考。

(2)文化管理员必须严格执行入场须知,严禁不符合入场条件人员进入,凡有皮肤病、传染病、癫痫病等及酗酒者,一律禁止入场。(3)到物品保管处领取贮物牌,将自己随身携带物品锁入保管柜内,不得把贵重物品存放在更衣室内,以免遗失。(4)按时进场和出场。

(5)凡进入展厅者,必须遵守场内秩序,严禁在参观期间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或有其他影响他人参观的行为。领有小儿的参观者要带好小孩,不得任其乱跑。

(6)入场者必须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遵守场内一切规章制度。

文化管理员应于每场结束后清场,统计该场参观人数量及票据,并填写每日工作汇总表。

四、少儿活动中心(少儿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管理 1.少儿培训中心专供儿童使用,谢绝成人在设施上活动。2.小孩活动时,管理员要保护孩子的安全,不得在下课活动期间攀爬、打闹。

3.讲文明礼貌,互敬互让,不在场内争执、吵闹。4.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杂物,不玩泥沙,不随地大小便。5.爱护场内设施。

6.管理员负责少儿活动中心的具体管理,凡进入少儿活动中心的人员必须听从文化管理员的安排。

文化管理员应于每培训阶段结束,统计该阶段人员数量、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考核内容成绩,填写工作汇总表。

五、台球游艺室管理 1.开场前的准备工作

(1)文化管理员应于每日活动室开放前半小时到岗。(2)清理活动场地的卫生、摆放好桌椅、清理球具。(3)迎接活动人员入场。2.入室活动一般程序

(1)到管理处登记年龄职业等相关信息。

(2)在各活动室开放时间内持登记票进入活动室内。

(3)管理员根据入场先后顺序,安排好各类活动的时间场次,并负责活动用具配置及监督使用情况。

(4)每场活动结束后,活动人员应整理好球具,经文化管理员清点无误、无损坏后离场。

(5)到物品保管处领取贮物牌,将自己随身携带物品锁入保管柜内,不得把贵重物品存放在更衣室内,以免遗失。3.活动室内注意事项

(1)活动人员必须凭票到相应活动室内活动,不得串岗或到处走动。

(2)室内不得有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吸烟、乱丢杂物等行为。(3)爱护室内设施和活动器具,不得将球具乱丢,不得在台面、墙面上乱画、坐或站在球台上,损坏设施或器具照价赔偿。

(4)活动人员必须服从文化管理员管理,依照排定的时间场次进行活动,不得无理取闹。

(5)管理员于每次活动结束后应清理现场,收拾好球具并摆放好,统计该次活动情况,认真填写每日工作情况汇总表。

五、数字网络室管理 1.开场前的准备工作

(1)文化管理员应于每日活动室开放前半小时到岗。(2)清理活动场地的卫生、摆放好桌椅、检查用具和设备。(3)迎接活动人员入场。2.入室活动一般程序

(1)到管理处登记年龄职业等相关信息。

(2)在各活动室开放时间内持登记票进入活动室内。

(3)每场活动结束后,活动人员应整理好球具,经文化管理员清点无误、无损坏后离场。

(4)到物品保管处领取贮物牌,将自己随身携带物品锁入保管柜内,以免遗失。

3.活动室内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人员必须凭票到数字网络活动室内活动,不得串岗或到处走动。

(2)室内不得有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吸烟、乱丢杂物等行为。(3)爱护室内设施和活动器具,损坏设施或器具照价赔偿。(4)活动人员必须服从文化管理员管理,依照排定的时间场次进行活动,不得无理取闹。

(5)管理员于每次活动结束后应清理现场,收拾好器材,统计该次活动情况,认真填写每日工作情况汇总表。

下载关于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基层党建经费使用和管理暂行规定

    石龙区基层党建经费使用和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地要求,切实增强党建经费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经费地使用和管理工作,现结合工作......

    关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的建议

    白庙回族乡关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的建议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各地的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工......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专题调研(共5则范文)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 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央、省、市、县相继加大了县级以下公共文化场馆“三馆一站”的投入力度,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

    关于加强我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优秀范文5篇]

    社区是相对集中的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应当摆正其应......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__大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展示文化......

    盐湖区基层文化器材使用和管理办法

    盐湖区基层文化器材使用和管理办法一、各乡镇(办)文化站、各农村(社区)文化中心负责人是本乡镇(办)文化站、本村(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器材和设备的直接管理者,各乡镇、办事处分管领......

    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修改版)

    交警新城大队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为了促进规范化执法,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保障大队内部执法安全,维护办案区域工作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预防当事人非正常死亡,特制定本规定: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