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偃师水利社会实践
偃师调研总结及感悟
这些年来,我国主要江河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水利建设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干旱、洪涝、泥石流等严重水旱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从中央到地方,农田水利建设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地正在掀起的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力度很大。
在这骄阳似火的七月,在学校领导视察指导过我们工作应如何进行之后,每天早上我们调研组在唱完队歌吃过饭以后,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我们忙碌的调研工作。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水利设施调研工作,详细的完成“村委会调查表”和“村民调查表”我们首先到镇上的村委会进行大致情况的了解,然后再进入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村委会调查,最后到自然村中对具体村民进行详细的询问。由于没有交通工具,每天我们必须徒步走8、9里地到各个村庄进行访问,最远的我们来回走了16里地,经过十几天的艰苦调查,我和同伴的脸和脖子几乎全晒黑了,双脚都磨出了血泡,但是我们坚持不懈,努力磨练自己,最终很好的完成了本次的调查内容。其中在调查期间,我们先到新民村以及附近的几个村庄进行了走访调查。由于大部分村民下地干活,我们几乎每次都是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还好当地的村民朴实善良,非常欢迎我们,对于我们询问的问题,他们也是很积极的回答,并且很热情的和我们留影纪念。因此前一阶段我们的调查虽然有点累、有点苦,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十分顺利的。之后,我们到距新民村比较远的其他行政村进行调查,然而这次就没有那么的顺利,由于当地在实现大面积的拆迁,村民十分繁忙,并且有部分和村委会因此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或许由于村委会的施压,一部分的村民不敢光明正大的和我们交流,致使调查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我们也是十分苦闷无奈。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对于部分“钉子户”,我们多次进行说服访问,最后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和同伴以及其他支农、支教的队友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并对以后的调查提出了极为合适的调查方法。最后一段时间,我们对李村镇最远的村庄和村委会进行了调查,虽然期间下过雨,骄阳暴晒,路途遥远,但是我们为了完美的完成调研任务,我们抓紧时间,路上加快速度,中午不回学校休息,努力的走访调查,或许由于我们的坚持不懈,我们很幸运的找到了李村镇原水利局主任宋建成先生,在他的帮助下,我们事倍功半的取得了详细的水利信息。
万事开头难,为了高效率的调查到准确并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在张教授的指导下,采用抽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的对水利设施比较好的地方进行了重点调查。同时,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水利设施调研工作,详细的完成“村委会调查表”和“村民调查表”我们首先到镇上的村委会进行大致情况的了解,然后再进入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村委会调查,最后到自然村中对具体村民进行详细的询问。主要包括偃师县李村镇的两个行政村:新民村——调查了其中的自然村新民村、吉家寨、欧寨,李村——调查了其中的自然村西柿村、元付村、李北村、西李村,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对本地的水利设施、耕地种植情况以及经济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谓收获颇多。
李村镇约35万人,7万多户,29个行政村,275个生产队,其中李村(分为李东村、李东村、西李村、李北村)人口最多,约1万人,29个生产队。实际共有7万多亩地,村中只上报了6万多亩地,其中水浇地共有3万多亩、丘陵3万多亩(其中2.8万亩可以进行灌溉)、山地5~6千亩地(无法进行灌溉)。人均6~7分地,由于本镇为拓展区,当地政府和人民不太重视农业生产,现在,随着当地大量房屋的拆迁,村民在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的同时,主要种植经济作物(以花木植物为主,由于种植简单,灌溉方便,经济效益好,因此目前有很多村民愿意种植)。其中小麦、玉米亩均产量为1~1.3千斤,2010年价格1元斤左右
伊河、伊东渠和东一干三条干流横跨李村镇。其中东一干渠为新干渠,有8个口,5条支渠,3条干斗渠;伊东干渠为老干渠,有8个口,8条渠,全为支渠。有一塘堰坝,由集体出资于70年代建设,由于水位下降和管理不善,现已不用。李村镇共有400多眼小机井,其中前200眼小机井于80~90年代由村民集体出资建设,各生产队对机井进行管理维护,于1998年进行了一次大型维修,目前完好率为40%~50%;后200眼小机井于1998年通过社行贷款(农业开发项目,有国家拨款到乡政府吗,再由其统一分配利用),由生产队进行管理维护,目前完好率为90%左右。照明电费:0.56元/度,渠井电价(不满1千伏):0.584元/度,一般农业生产电价:(不满1千伏):0.604元/度。
李村镇于1998~1999年成立了用水协会,所有的水利设施均由其进行管理维护,但由于太多人不能管理到位,村民在进行灌溉时存在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河渠下游的村民想进行灌溉,必须通过用水协会的同意批准,但上游的部分村民也可以从上游渠道开几处口进行灌溉,并且不交水费和管理费,这就导致了下游村民的强烈不满;同时,由于本地水位较浅(至少到现在为止根本不缺水),因此可以在自己家的地中和其他村民或者自己投资打口机井,这样就除去了管理费等杂乱费用的花销,总体经济收入明显升高;并且可以根据自家耕地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灌溉,十分方便;所以村民便逐渐不再依赖用水协会,因此用水协会便逐渐被解散,目前已经不再存在。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灌溉涵管漏水,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部分农业开发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1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严重,难以为继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着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工程都到了设计年限,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问题严重,难以为继。农田水利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标准化建设,我省现有的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已运行四五十年,显露出标准低、配套不全、设备老化及技术落后等问题,防洪、除涝、灌溉等标准与现代农业作物多样化的实际不适应;
2.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发展机制亟待改变
我国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以生产队为基础,农民种粮与兴修水利利益一致,积极性高;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力缺乏,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
3.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在农田水利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田水利主要靠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管理,但在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时,水利服务站被撤销了;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是农民用水户协会,但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1.确立“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
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弱质产业,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世界各国兴修农田水利都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农场范围以内是以农场主为主,我国也应确立以“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建议国家承担的投资应以中央为主,区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投资的比例。
2.统一规划,大幅度增加投入,实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计划
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需要资金额巨大。目前,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规模小,部门多,标准不一,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计划和综合考虑。建议由水利部牵头,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报国家审批,并明确部门和地方的责任。平原地区重点县建设以发展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为主,推动景观区全部实现管道化灌溉;山丘区重点县则以发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为主,配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3.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施工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财政补贴政策
农业节水主要是社会效益,其所需的塑料管材、土工布及节水机具,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扬水灌溉的用电,除按国家规定实行优惠电价外,国家财政应区分不同扬程予以一定补贴;在农业用水成本高、农民负担不起的地方,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购置农田水利施工机具,应仿照农业机械财政补贴政策,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
总体而言,农田水利建设专业性很强,但是具体到一个县或者一个区,因为专业技术人员,缺少整体规划,再加上质量要求不
一、施工标准不
一、各唱各的戏、各打各的鼓,很难形成合力,发挥综合效益;并且很大部分都是建设到位,但是管理维护却是没人管,村民用的时候随便应用,没有一点科学含量,最终导致水利设施逐渐荒废。不仅农田水利设施“建、管、用”不协调,而且“排、灌、蓄”也不平衡。在我看来,只有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模式、种植模式相适应、政府投资大力支持、县或区合理管理运行、村民积极配合,水利设施才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实现旱涝保收。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代替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村农业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总的来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只要、生态之基,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要根本改变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状况,不仅要加强对现有水利设施的运行管理和养护,更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建设,即在完善骨干工程灌排提水配套系统的同时,更新、改造造、新建大水利走进田间地头。同时,为了更好的应对旱涝灾害,减少其给农业发展带来的灾害,应从农田水利的特性、乡村社会的性质、国家的稳定以及市场经济这些基本前提出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进行改革,重构农田水利农田建设与管理新机制。
第二篇:偃师考察报告
关于偃师考察的报告
一、5月14号对偃师大道加气母站做了考察,询问了一些关于加气站审批流程、气源等一系列问题,现根据偃师加气母站、新郑昆仑燃气母站的考察、以及多方询问、上网查询,以及自己掌握的情况,做出以下报告:
二、关于建加气(母)站流程的问题
无论是加气子站,还是加气母站申报流程大体上和我们以往了解的情况大差不差。但在具体操作时各地的情况又相去甚远,比如孟津、汝阳同属洛阳市,在报批时程序就很不一样,就连所需材料以及要求都差别较大。
然而不管他如何千变万化,发改委主管此事是不变的,所以无论在哪建站首跑发改委,加气子站跑市级发改委,加气母站跑省发改委。发改委有一套自己地方所规定的规矩、程序、套路。
现根据王经理、张总的建议,以及我们自己了解的情况关于建加气子站做出以下建议:先到新郑市发改委备案或立项,同时新郑市发改委会告诉知备案或立项所需档案资料。然后再按照新郑市发改委的要求去准备资料,资料备齐后发改委会告知下一步如何走。无论是规划,还是三防等一系列问题都要等发改委跑通之后再做考虑。
二、关于加气(母)站气源的问题
建加气母站首选气源为西气东输管道气。连接管道气源要满足两个条件:1.离西气东输管线距离不是太远;
2.附近有预留管道开口。
三、关于加气(母)站天然气价格的问题
主要了解了西气东输管道气价格,目前西气东输管道气价格“很乱”,谁和谁的进价都不一样。其中,目前偃师加气母站用的是“存量气”,价格为2.6元/方,一旦“存量气”用完,“新增气”价格为
3.15元/方,但目前加气母站天然气售价仅为2.71元/方。再加上每月二十余万元的电费、每月十几号人的工资、以及其他开支等该母站的前途颇让人担忧,这也正是该加气母站一直迟迟未营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大的原因是手续不是很齐)。
四、关于郑州西开发区建加气站情况的了解
郑州西开发区有西气东输管道经过,但具体市场如何,有待仔细考察。
综上所述,为5月12日在偃师了解到的情况。
油气项目组
2014.05.13
第三篇:水利方面暑期社会实践
兴修水利建设造福百姓生活
——“川流不息”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需要不断地适应、利用、改造和保护水环境。水利事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没有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人们逐水草而居,择丘陵而处,靠渔猎、采集和游牧为生,对自然界的水只能趋利避害,消极适应。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随着铁器工具的发展,人们在江河两岸发展农业,建设村庄和城镇,遂产生了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和城镇供水的需要,从而开创和发展了水利事业。
兴修水利建设一方面为了利用水,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水。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围绕着这两个主题而展开。
一、实践目的及意义。
常州市地处太湖流域西部,北临长江,东濒太湖,西界茅山,南接天目山余脉,腹部有洮鬲两湖。境内地形复杂,山丘、平原、圩区兼有,丘陵山区位于西南部,面积10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3%;中部和东部大部分是平原,面积158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圩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山脚和腹部洮、鬲湖周围,部分在沿江地区和与锡澄接界处,面积12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圩外河湖面积52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全市地势高低相间,山圩相依,湖圩相连,河网密布。由于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历年来我市治水和防洪任务艰巨。而在河道水系方面,长江、太湖、长江、太湖、湖西水系、武澄锡水系、运河水系与洮鬲湖、荡滩等纵横交织,互相沟通,属典型的南方水网城市,河湖水系作为常州城乡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常州现有水利工程包括大小水库91座,其中大中型水库5座(沙河、大溪、茅东、塘马、前宋),小型水库86座,总蓄水量4亿立方米。1991年大水后,按照“西蓄(水库调蓄、湖荡滞洪)、北排(洪水向北排入长江)、东泄(泄入太湖)、中控(大运河新闸和丹金闸控制)”的防洪治水战略,集中力量办成了几件大事,相继建成了沿江魏村水利枢纽、澡港水利枢纽、沿湖武进港水利枢纽、雅浦港水利枢纽、丹金闸水利枢纽、新闸防洪控制等六大调节控制工程,以及长江堤防达标、环太湖大堤加固、北河拓浚、澡港河拓浚等四大工程。另外还有中型以上水闸5座,中小型灌排站3771座,千亩以上圩堤2251 公里,长江江、港、洲堤共58 公里。所有这些河流、水库、水利枢纽、灌排站,形成水利固定资产21.9亿元,构成了全市挡潮、防洪、供水、排涝、灌溉的水资源调度体系。
常州水资源极为丰富,如何利用好水资源便成了急需政府规划好、落实好,百姓配合好、督促好的重要课题。我们小组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便着力从常州现有水利设施建设入手,挖掘常州水利发展道路上的杰出点,反映不足点,提出改进点。
二、实践内容。
(1)第一阶段:讨论分工工作。
7月13号下午一点,团队成员:陈渊,张海渝,张洪杰,张涵,赵潮,许盛洋,准时在柴支浜东站集合,商讨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事宜。
首先大家了解了南京工业大学(川流不息)团队的成立过程,树立了团结合作,真诚交流,坚持不懈的团队精神。接着陈渊介绍了社会实践的活动步骤以及辅导员的要求,提出了南京工业大学(川流不息)团队河道疏浚与水环境保护的课题,并纷发了提前做好的方案。最后,我们就各自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做什么,怎么做,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大家在讨论中也谈到南方水灾的事情,近期南方降水丰富,江西等好多地方都被淹了,农作物受损,交通受阻,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降水对河道排水能力以及政府的防洪防汛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考验。随后便说到江西的一些水利建设和防汛防洪的问题,大家讨论的很热烈。觉得作为当代大学生也要做些什么,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于是大家决定在活动中加一些对南方水灾的报道,宣传防汛防洪的知识,向大家介绍相关的水利设施。
(2)第二阶段:实地考察阶段
7月14号,我们的团队再次集中在常州市新北区,辅导员翁老师也特地从南京赶来对我们这次活动进行指导,并与队员进行了零距离的了解与交流。与我们亲切地讨论活动如何展开才能取得社会上好的反响,鼓励队员加强合作,克服困难,坚持把这次社会实践做好。翁老师教导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把自己培养成有着真正本领的大学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学生,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要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通过这次活动,向市民进行宣传,为普及常州市的水利设施建设,水利知识,防汛知识深入市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看过我们团队河道疏浚与水环境保护的活动方案后,翁老师肯定了队员的前期准备工作,认为选材和活动方案的设计及制作很好,并对队员进行了指导,提出了有待改进之处和相关建议,特别强调要加强宣传力度。负责人陈渊记录了相关有待改进之处、建议和注意事项,在与老师结束交流后,队员再次集中讨论活动方案,进一步进行深入分工。
7月17日的活动在整个社会实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是对上个阶段我们计划,安排的考验,第二是对第三阶段我们社会宣传的试练。早晨九点,我们参观了柴支浜东西站,了解了常州市整个防洪排涝体系,观看了泵站排水过程。在与泵站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工作的重要性,关系着整个常州市的防洪,防涝。这让我们体会到现代社会对接着我们来到薛家,参观了整治之后显得非常清澈的河流,并且听取了薛家水利站站长给我们做的报告。他介绍了薛家河流分布与现状,对河流应该实行怎样的长效管理做了全面讲述,介绍了薛家镇政府对河流进行清淤,驳岸,改造方面做的努力。美丽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更突出了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午饭过后,我们参观了新龙河,江心洲河的施工现场观看了工人现场施工场景,在即将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型水泵前进行了合照留念。最后我们来到了常州市最大的水利枢纽:魏村水利枢纽。恢弘的气势、实用的效果给我我们很大的震撼。
第三阶段:调查阶段。
7月21日,我们团队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下午,我们来到新北区市民广场,深入群众。本次问卷调查的题目包括水利设施建设和水环境保护两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一方面能了解市民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市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市民基本注意到水环境保护和水利设施建设在河道防洪防汛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在对周围河道的治理与您有多大关系这些问题上大多数市民都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从而可以看出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然而,在“如果有一个关于治理和保护河道的活动您是否愿意参与”、“在生活中的节水意识如何”等这类问题上市民们大多持以中立态度。可见市民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
第四阶段:宣传阶段。
7月22日下午两点集合之后我们对宣传的展板,文化衫及相关的礼物做好了准备。
下午四点多,我们来到了新北区中心公园。我们的活动正式展开,挂好横幅摆好展板,开始向路人展示我们的考察成果。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不断有人驻足观望。我们展开了 “兴修水利建设 造福百姓生活”的横幅。而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也是我们宣传的重点:水利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展板内容分为三大块:第一部分是常州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展示了我们常州已经建好的和正在施工的水利设施,它们确保了我们常州水利的通畅和便捷,保护了我们常州人的安全。第二部分是常州水环境治理保护发展,集中展示了常州在保护和治理河道的成效,为大家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提醒人们要注意河道的保护,这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第三部分是共同关注南方水灾。近来连降暴雨,很多地区受灾,长
江在十二年后的今天又再一次迎来了挑战。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人在与水灾搏斗,保卫我们的家园。在我们的解说下,不断有人前来参观,询问情况,我们也是很高兴的为他们讲解我们的成果。还有一些热心的人积极与我们探讨,在答辩过程中对保护水利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于这些热心的观众,我们准备了小礼品感谢他们的参与,最后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照相留念,为这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三、实践总结及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加深了我们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又锻炼了我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下面是我们总结的一些对常州水利发展的建议。
(1)研究维持都市流域水循环系统的相对平衡和各种功能的可持续性.分析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四水转换过程”构成,在人类活动干扰改变了产流汇流机制,其负面影响应深化其认识;
(2)维护城区下垫面雨水下渗能力和池塘滞洪能力.城市化建设扩大下垫面不透水层区域,以及填池塘造地,都使地表径流增大,现状可能超过下水道排洪负荷.要深入研究在有条件区域修复下垫面透水层和滞洪区规划等补偿措施,分析计算其适应性.城市化发展规划应进一步考虑内涝的影响;
(3)改善城区下水道排洪功能和内河过洪功能.现状要进行普查核算和整治规划,以最大限度给洪水出路.并对高水高排分洪工程的可行性评估;
(4)全面规划设计利用雨水资源设施工程布局.此举两得,即利用雨水资源,又可减轻内涝;
(5)提高公众预防洪涝基本知识,应急措施落实到位,是最直接预防内涝的效应;
(6)确定有关部门通办合作执行机制.此事与水利、气象、城建、城管、林业、国土等部门都有关系,发挥各自专业技术优势,跨学科综合研究,实施效应的累积,将可取得量变到质变的成效。
希望常州水利的建设会在政府和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朝新的层次迈进新的一步!
第四篇:偃师高中赋
偃师高中赋
嵩邙巍巍,伊洛汤汤。夏商古都圣地,玄奘大师故乡。有校偃高,声名远扬。八秩风雨兼程,人才辈出;卅年沧桑砺洗,桃李芬芳。各行各业,但见中流 砥柱;四面八方,尽是精兵强将。真可谓:桃李满华夏,九州有栋梁。追根溯源,师范学堂,一九二八,学校初创。一九三一,改弦更张,偃 师中学,直至解放。校址几度迁徙,不移办学主张。传播马列主义,开展抗 日救亡。偃师学子奔延安,皆为革命中坚;豫西才俊赴圣地,均是民族脊梁。吴芝圃,位居省委书记;吴俊卿,官至军队少将。建国初年,高中诞生,五 四之秋,定名立章。校风淳朴严谨,学风积极向上。师资力量雄厚,生源覆 盖洛阳。五九成重点,全省美名扬。学子有大成,母校亦荣光。张海书协任 掌门,克民航天获重奖①。学者、专家不胜举,政府、部队有首长。一九六九,文革动荡,偃高停办,校友神伤。一九七八,春风荡漾,复 校重建,民心所向。七九年重列重点,八零起再创辉煌。高考稳居第一,竞 赛屡屡获奖。董代数名播河洛,张三角声振洛阳②。韦立祥奥赛占鳌头,李 念真巾帼状元郎③。名师与高徒并美,丹桂共紫荆飘香。清华北大年年有,偃高盛名传四方。尊师重教,市政府两度扩建;兴校助学,众师生数次解囊。南北校区相 对立,师生数量成倍长。环境幽雅,传道授业氛围好;功能齐全,求知创新 条件良。艺术馆,品书韵之悠悠;春读园,闻书声之琅琅④。求学者,英才 云集生源优;为师者,群贤毕至阵容强。六千学子,勤学精思,放飞多少梦 想;四百园丁,乐教善导,托起无数希望。丁香泛白,映师生之高洁;海棠 怒放,昭偃高之昂扬。二00 五,首进省级示范,世纪之初,再创偃高辉煌。德育工作,年年先进,高考上线,岁岁增长。学科竞赛,昂首挺进省三甲; 体育竞技,傲视群雄冠洛阳。课程改革,全省领跑,《风华》社刊,广有影 响。书山探幽,疑义相析,学海揽胜,奇文共赏。重视知识与能力,强化素 质加特长。王琦、小星,学科竞赛双折桂;帅鹏、卫涛,高考两登状元榜⑤。既严又高,偃高精神薪火传,再接再厉,一代更比一代强。科学人文,相得 益彰,继承创新,续写华章。品牌大旗,始终高扬,豫西明珠,永放光芒。注:①指校友王克民获“两弹一星”突出贡献奖; ②指数学教师董党庆、张延武有“董代数”、“张三角”之美誉; ③指校友韦立祥获高中生数学联赛河南省第一名,校友李念真获92 年高考河南省理科状元; ④指学校建有“张海书法艺术馆”和学生“春读游园”; ⑤指校友王琦获高中生数学联赛河南省第一名,曲小星获河南省化 学竞赛一等奖;赵卫涛、郝帅鹏分获05、08 年高考洛阳市文科状元。
新郑隶属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在上古称为“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帝喾时代,新郑为祝融氏之国。西周时期,新郑为郐国。公元前770年,郑国将国都从咸林迁到今新郑溱洧水间,仍为郑,历395年,称郑。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自阳翟迁于郑城。韩在此立都长达145年。韩人都郑后在此设郑县,治所在外廓城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为了区别陕西之郑县,将韩之郑县改为新郑县,从此沿用千年不改。
新郑是一座古城,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一统天下,播撒文明,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新郑由此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新郑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战国著名水利家郑国、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明代名相高拱等历史名人,流芳千古,光耀史册。有裴李岗文化遗址、郑王陵博物馆、欧阳修陵园、郑韩故城等名胜古迹。2006年农历三月三日,万余华人在新郑公拜轩辕黄帝,更被全球炎黄子孙传为佳话。
新郑是一座新城。中原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坐落境内,新郑的交通地理位置堪称河南第一;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也从新郑这里过;郑州华信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河南省职工医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检察职业学院等十几家高等院校的入驻,为新郑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新郑的小枣、蜂蜜也是名扬天下;“金芒果”香烟、“白象”方便面、“好想你”枣片、“建喜”机制瓦等品牌享誉海内外,新郑烟厂、正龙集团、统一企业、达利园、天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奥星食品有限公司、郑州科氏沥青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产销两旺,增强了新郑经济的活力,综合经济实力连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新郑还是中国内地8个未来5至10年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城市中唯一的县级市!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居郑州、开封、洛阳等中原城市群的腹地。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路网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增强,已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辐射全市、联结周边省、市的公路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等国家
重要交通干线纵贯全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郑州环城高速、郑石高速等国家、省、郑州市的重点工程穿境而过。新郑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上,周围百公里范围有郑州、开封、许昌、洛阳、新乡等大中城市,从新郑30分钟可到省会郑州,3小时即到河北省会石家庄,交通非常便利。
1997年,中原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新郑建成通航,它位于郑州市东南方向,距郑州市区直线距离15公里,距新郑市区直线距离20公里,是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分,因此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及空中交通枢纽。新郑国际机场服务配套设施功能齐备,设有海关、口岸办、商检等可提供进出境客货服务,机场候机大厅各项服务齐全,可满足顾客需求。开辟航线70多条,通达全国54个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并开通有俄罗斯、新加波、日本等国家的不定期包机和香港、澳门的定期包机航线,形成了中原一流、全国独特的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是中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主要汇集地。京广铁路和京深(圳)、京珠(海)、郑(州)许(昌)高速公路、107国道、灵(宝)永(城)、新(郑)(新)密公路和新密铁路、登(封)杞(县)地方铁路穿境。
第五篇:水利工程系社会实践策划书(范文模版)
水利工程系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课题一: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探讨
课题二:甘肃省节水型社会建立中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及集成模式 课题三:甘肃省石羊河流域调水研究与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1.2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相似案例的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探讨
1.1黄河上游水资源蕴藏量概况
1.2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贡献与现状
1.3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方式
1.4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发展与前景
1.5总结与撰写研究报告
2甘肃省节水型社会建立中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及集成模式
2.1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农业节水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
2.3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讨论
2.4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的建立
2.5在推广节水技术与集成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2.6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3甘肃省石羊河流域调水研究与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
3.1对石羊河流域的总体情况进行摸底
3.2主要环境问题
3.3流域降水、径流时空演化分析
3.4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5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3.6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时间
暑期
四、研究成果
通过查阅与各题目相关得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查调研的成果,综合整理并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提交如下成果:
4.1关于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的探讨报告
4.2甘肃省节水型社会建立中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及集成模式
4.3甘肃省石羊河流域调水研究与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