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帆宇达 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讲座
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讲座
2017年8月22日,由山西省银行业协会和山西帆宇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在太原市龙城国际饭店举办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讲座,邀请了全国多家培训机构核心讲师杜老师和银行互联网金融与实战管理专家刘老师作了专题讲座。
参加人员有山西银监局有关处室人员,各会员单位分管领导、人力资源部、科技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有关媒体记者,会员单位50多家共200多人。
讲座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在服务渠道、方式、产品销售及服务对象等方面,力图全面互联网化的具体实施中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提供了可借鉴性思路。
刘老师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通过阐述“金融模式的突变,互联网金融的财富,野心家的挑战,互联网金融领航金融服务,传统金融的优劣势,面对互联网金融怎么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及明天的钱应该放在哪儿”这条主线,引领大家洞悉银行业改革发展前沿动态,汲取同业领先者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精华,开阔视野,提升认识,增强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杜老师以“银行网点金管家实训”为主题,以“构建区域客户的一站式精准服务平台,打造全能团队的一整套经营管理模式”为主线,从“五个新”切入主题:即经济新常态引发客户结构转型,智能机具化引发人员结构转型,金融脱媒化引发网点结构转型,利率市场化引发盈利模式转型,互联网金融引发服务模式转型,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来讲解。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省银行业了解和掌握了用以扩大分支行客户规模、提升客户黏性、提高客户活跃度的营销方法和工具,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认识,增强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进一步体会了金融互联网化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为山西银行业未来的转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常采用的“六步法”,分析了互联网+对一体化教学所起的作用,并对一体化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一般通过项目教学中六步法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最终目标是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有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的“六步法”
一体化教学常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六步法”来完成授课。通过六个教学环节,互联网+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
1.资讯
资讯环节需要对任务进行分析,识读任务书,确定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最终的输出是成果、是任务分析报告。
为了能够明确内涵,需要理解和分析任务书的各项参数,需要对相关关键词进行检索和消化。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使用手机就可以查阅相关的资讯。为了保证效率和检索的正确率,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常用的专业网站或者相关文献库的检索方法。
2.计划
计划环节要求学生编制工作流程,编制仪器设备清单,最后输出检测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于计划,通过教学app蓝墨云班课提供作业指导书和检测方案模板等,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输出。在执行计划时,信息化的发展使小组在线讨论成为现实,而且分工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完成。在进行课程统计时,对每个学生参与的工作都会进行统计和评价,形成一个类似档案袋的文件,便于后续的项目总结和评价。
3.决策
决策环节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加便捷和快速,教师通过点赞成或者批阅,直接实现电子签名授权并开展工作。如果有相关建议,也可通过邮件或者建立线上小组讨论组,直接对该小组进行指导。这样既保证了小组计划的私密性,又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还能确保计划的正确性。
4.实施
在信息化背景下,实施环节最大的体现是实时汇报、沟通、监控和答疑。在进行分析检测的过程中,所有的过程都记录在cnas要求中,现在也允许电子记录,这也是目前分析检测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适应行业发展。在实施环节中,学生的照片、语音、视频等记录和求助均可以及时地得到反馈意见,也能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数字化资源的课程素材也为实施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和线下来获得关键操作点的学习与实践。
5.评价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常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信息化背景下,通过app就能够快速地实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6.反馈
反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总结和编制一个近似项目的检测方案,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点评和提出意见、疑问。在互联网+背景下,提交作业一般采用电子文档形式,对学生的办公软件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对教师的建议等采用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现场答疑等形式进行。当然,这些都是基于信息化平台开展的,能够快速获得反馈信息,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获取学生关注或提出的下次课堂需要加强或进行授课的内容,师生关系更趋近于一种平等关系。
二、“互联网+”让一体化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六大特性,让一体化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发挥了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1.“互联网+”能更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学校有智慧校园平台建设,课程也开发了相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收集、整理、分类放置的电子课件等,学生均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或其他网络终端查阅,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可以与二维码、蓝墨云app结合,实现手机浏览。通过邀请家长加入平台,教师和家长均可以查看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和评价结果,包括积分排名、资源阅读情况、撰写的总结、分工等情况。比如,要求学生课外收听一场自己感兴趣的仪器信息网的在线专业讲座并撰写总结,总分10分,纳入平时成绩,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时间安排。
此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碎片化知识的学习,为完成项目做好准备。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均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分工、执行、评价、反馈、求助、答疑、提出要求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互联网+”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体化教学开展能够使学生咨询、计划、决策、思考、讨论、表达、总结、创意等方面的能力快速提高。
首先,面对着海量信息和知识,学生须学会如何选择、深入思考挖掘核心知识点,提高了其检索、选择的能力;其次,在项目中,计划和决策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表述方法,也不能够得到通过,所以对学生的软件应用、表达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了工作方案,得到了全班学生的掌声和赞美;再次,所有成果、过程中沟通等在信息化平台上的交流媒介也发生了变化,有视频总结、图文总结等,充分展示了学生作为“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土著”一代的特点。3.“互联网+”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导向作用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评价、决策、导向,构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项目。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更好地设置学习情景,通过超链接或者在线视频、图文,甚至是当前热点新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手段,设置好引导问题,可以是集中讨论、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投票、测试等,能更好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确保教育的公平。
在评价上,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和保密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质量。课程采用蓝墨云实时积分排名模式开展评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教学中采用积分悬赏方式,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强,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对一体化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教育是以思维方式培养为导向,真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开拓和训练,最终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所以迫切要求广大教师了解 “数字一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环境,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以适应他们的诉求。
1.开放心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席卷整个社会,“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慕课、蓝墨云、腾讯等一系列在线教育平台、机构都在进行尝试,这是教育的趋势,也是职业教育必须接受的事实。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增强了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联的网络课堂,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通过线下各类活动的设计,通过师生互动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动眼耳鼻舌身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所以,我们要开放心态,不能故步自封。不接受新鲜事物,很容易被时代抛弃。即使不能做潮流的领军人,也得作为参与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积累经验,成为“数字教师”。
2.冷静应对,坚持教育为本
“互联网+”环境下,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其次,学习的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也需要去辨识与选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冷静应对,不能过分地放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失去了教师的知识构建作用。
所以,信息化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教师的深度讲解、示范、剖析、点评等在课堂中也是不可获取的元素,在课堂中要加强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信息化平台,为教育所用。
3.提高素养,加强自身信息化知识的储备
“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尤其是资源的整合能力,包括信息页、数字化资源、链接和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料的开发和整合,并在合适的平台上使用和分享,所以前期的教学设计、备课等特别重要。
其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要求也提高了,比如相关app的使用、试题盒子、慕课平台的使用等,对软件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所以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学习。
再次,由于“互联网+”模式下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解答的问题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还包括信息化检索技术、视频制作、多媒体制作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这对一体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小结
总之,“互联网+”时代来临,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不断冲击,如何构建适合“数字一代”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实践,“互联网+”让一体化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只有开放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才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三篇:“互联网”背景下的职教转型与师资发展讲座心得体会
“互联网”背景下的职教转型与师资发展讲
座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硕士、高级讲师、安徽汽车工业学校校长、国家级职教专家库成员朱国苗先生来我校给我们来安职高的教师做了“互联网”背景下的职教转型与师资发展讲座,对于周元清专家精彩和深刻的讲座,我倍感珍惜,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讲座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工作下,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通过这次学习,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现将心得体会如下: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都属于职业教育,具有共同的属性,但是两者的理念、内涵、规律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的过程中,最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对政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办学方向等缺乏了解;对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不熟悉,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理解不深刻;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把握不准确,对高职学生如何培养、如何管理等现实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对高职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认识比较模糊。这些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问题,导致
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往往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容易在实践上产生偏差。有的老师片面强调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同宗同源”,简单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看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高,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套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机械地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划上等号,轻实践,重理论,最终都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满足不了高职学生学习的需求。
2.知识和能力结构有待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按照培养这些工作能力的实际需要吸收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要具备较为渊博的知识体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较好开展教学的能力。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明显高于对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
首先,专业理论结构不合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初中级操作型技能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定位,加之中职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接受能力所限,中职教学对专业理论教学的要求较低,中职教师现有的专业理论水平一般情况下都能“应付”得了教学,因而平时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重视不够,对
专业理论发展趋势较少给予关注,对专业前沿知识了解不多,导致专业知识更新滞后、知识结构老化。这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明显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高职教学能力不足。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单
一、模式化,习惯于满堂灌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缺少启发性、创造性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知识转移能力不够,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技术岗位需求开展教学的能力相对欠缺;开发、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弱,大部分教师的授课还停留在书本上。这些距离高职院校教师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再次,科研能力欠缺。中职学校比较强调教育传递知识的功能,对科研工作缺乏重视,科研工作往往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科研内容更多侧重于中职教育本身的研究,对技术研究、技术服务涉及较少;在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和职称评聘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些工作中,对科研课题、论文及著作的要求不高,因而中职教师多数为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较少。他们一般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学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特别是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与高职教师差距较大。科研能力不足,成为阻碍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3.面对“转型”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许多教师,特别是
年龄较大的教师长期从事中职教学,对中职教学驾轻就熟,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型”要求,面对新角色、新任务,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他们要比高职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行。对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突然变化,有些老师并未作好心理上的准备,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对“转型”持消极态度,不能主动“转型”,甚至“能靠则靠,能能则等”。对“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中等职业的延伸,认为自己昨天能教中专,今天照样可以教大专,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深入不够。
总之,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改革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更新育人观念,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目标,为祖国培养合格的职教人才。
来安职高 马季 2015年4月25日
第四篇:帆宇达 银行 培训 《高管层面——商业银行转型背景下的网点转型趋势》2天
商业银行转型背景下的网点转型趋势
课程背景:
近几年,主要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没有停下转型的步伐,尤其是2015年以来,网点转型进入了深水区,这既是趋势也是必然。银行要想生存发展谁拒绝转型谁就被动、谁就会被淘汰。如何适应新的形式,跟上商业银行转型的步伐?如何从转型的形似到神似?并实实在在的将转型成果落地,是中小商业银行应积极面对的问题。借鉴商业银行近几年转型成功经验,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符合我行实际的转型路径,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实现快速赶超是城商银行网点转型的有效途径。
课程收益:
目标:提升网点价值创造力
抓手:提升网点主任的科学管理能力和团队营销能力
重点:营销环境打造、营销体系搭建、考核体系完善、网点文化建设
实施营销环境标准化,就是根据网点分区功能特点,结合客户动线,多维度展示产品营销信息,打造“品牌冲击力强、产品曝光度高、客户体验感好”的网点营销环境,从而提升客户体验、激发客户需求,提高网点价值创造能力。
原则:充分利用网点空间,多维度展示产品营销信息,打造“品牌冲击力强、产品曝光度高、客户体验感好”的网点营销环境,从而提升客户体验、激发客户需求,提高网点价值创造能力。
理念:统一布局,差异设计;信息密集,整体呼应;多维展示,互动体验;因时而变,灵活调整。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总分行主管行长、支行行长、网点负责人 授课方式:
1.讲师讲解(强调重点、要点,阐释方法、办法,启发学员旧知,引导了解新知)2.案例分享(融入老师多年管理工作中的生动案例,启发学员学习和领悟)3.情景推演(引导学员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视频观看(营销案例视频片段的欣赏、讨论、点评,给予学员启发和感悟)
1/6
课程大纲
第一讲:新概念、心服务——新概念银行究竟新在哪里
一、新概念智慧银行特点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新概念智慧银行作为全新打造的一种体验方式,实现了线上支付快捷与实体感受的兼容。新概念银行引进智能金融理念和全新运营方式,推动业务创新改革,打造高品质、互动式的全新客户体验。
二、新概念智慧银行建设原则 1.位置优越 2.可视度高 3.业务全面 4.资源丰富 5.物业自由
三、新概念银行八大特色 1.快捷 2.互动 3.集约 4.差异 5.创新 6.立体 7.领先 8.融合
四、新概念银行四大中心
1.围绕“创新、协同、集群”,打造渠道交互中心 2.注重“智能、便捷、舒适”,打造服务体验中心 3.体现“专业、差异、丰富”,打造客户维护中心 4.突出“精准、场景、互动”,打造产品营销中心
五、新概念智慧银行借鉴思路
新概念智慧银行网点大堂采用的“体验式”人性化温馨设计,先进的电子宣传媒体取代了传统纸质载体,远去了嘈杂,增添了宁静,是一个全新的跨越,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运营模式
第二讲:转型背景下的营销环境标准化建设
2/6
一、物理环境打造 1.6S定义与执行标准 2.一定二无三化原则 3.物品摆放标准及范例
二、营销环境打造
新概念银行围绕一切为了营销、一切围绕营销,突出营销创意和营销氛围打造 1.统一布局,差异设计 2.信息密集,整体呼应 3.多维展示,互动体验 4.因时而变,灵活调整
三、客户动线打造 1.客户动线的规划 2.设计客户动线理念 3.设计客户动线的方法 4.客户动线的应用
四、功能分区打造 1.咨询引导区 2.智能服务区 3.客户等候区 4.非现金服务区 5.现金服务区 6.财富管理区 7.特色服务区 8.公众教育区 9.便民服务区 10.临街区域
第三讲:如何提升网点服务资源效能
一、网点效能提升的总体要求 1.人尽其力
对劳动力进行动态调配,实行一人多角色,随时换角色,互为AB角,落实弹性排班和常态
3/6 排班。实现活劳动的活管理,通过角色互换提升能力,培养人才,打造高柜柜员直到二级支行行长的人员培养和晋升通道,切实做到“人尽其力” 2.物尽其能
服务资源效能是将网点的电子渠道、自助设备等资源,发挥到各自的极致,并能保证充足的开工率和达产率 3.地尽其用
服务资源效能要合理利用网点空间,做好网点的空间布局优化,结合网点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自助区、体验区、高柜、低柜、贵宾区、洽谈区、休闲区等,并提高使用效率
二、聚焦问题、剖析原因
不怕有问题,就怕看不到问题。问题有共性、个性、显性、隐性四类。1.共性问题,从“上”去解决 2.个性问题,从“下”去解决
3.显性问题,要从数据上分析,找出问题结症
4.隐性问题,是最难找的,需要各层级人员“用心”去发现
三、弄清机理、把握要义 1.网点效能提升的十大路径 1)减少人工,增加自助 2)减少台面,增加前置 3)减少高柜,增加低柜 4)减少一楼,增加二楼 5)减少说教,增加体验 6)减少静态,增加动态 7)减少推销,增加营销 8)减少坐屋,增加出走 9)减少守护,增加养护 10)减少散管,增加统管 2.网点效能提升三大工作重心
1)网点效能:网点效能侧重于零售业务的协同,员工营销意识、营销行为、营销能力提升和客户体验
2)对公效能:对公效能侧重于提升下上沟通,行司联动、公私联动、业务联动能力提升 3)管理效能:管理效能侧重于网点管理水平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员工执
4/6 行能力提升
3.网点效能提升五条主线 1)队伍 2)产品 3)管理 4)能力 5)实战
4.网点效能提升的六大关键要素 1)定目标为指引 2)沉产品为武器 3)建队伍为基础 4)抓管理为核心 5)强能力为抓手 6)重实战为平台
5.明确效能网点的科学定位
1)一点两店——既是服务店,又是销售店 2)上下连点——线上线下的“连接点”
2)三个中心——营销维护中心,客户体验中心,价值创造中心
4)四种类型——旗舰店、全功能网点、基础网点和特色网点、自助网点社区银行型)5)五个星级——对网点实施一至五星级评价管理
6)六类岗位——网点主任,运营主管,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理财经理、柜员
四、筹划试点、扎实推动 1.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2.《营销策略表》等五个工具导入 3.确定效能提升攻坚目标 4.跟踪监测考核
五、学以致用、预期成效 1.人力用活了 2.员工亢奋了 3.机具高效了 4.空间优化了
5/6 5.单产提升了 6.客户转变了 7.风控强化了
6/6
第五篇:银行 培训 帆宇达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业务风险管理与案件防范》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业务风险管理与案件防范
课程背景:
目前随着商业银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但银行部分基层机构在业务操作中暴露出来的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仍然比较突出,银行内部经营的潜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基层机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防范风险、降低发案率,合规经营,是金融管理人员需要认真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加强基层机构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监控检查机制,实现防范案件关口的前移。在银行上下积极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将合规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每位员工,并要求每位员工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课程收益:
■ 通过学习,掌握集中在基层的风险管理和案件防范知识体系管理 ■ 掌握基层管理者在风险管理和案件防范中的责任
■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案件的再次发生,并内化日常管理员工 ■ 掌握基层机构储蓄存款、国内支付结算、银行卡业务、现金出纳业务、清算收付业务、安全保卫等风险管理和案件防范知识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支行行长、运营主管、主办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视频分享+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课程大纲
第一讲:未雨绸缪┄┄全面认识商业银行基层机构风险管理
一、基层机构风险管理的主要职责 1.基层网点管理的特点
1)麻雀虽小,五脏齐全┄┄管理事项多样性 2)善于务虚,善于务实┄┄管理手段直接性 3)管理范围地域性 2.基层机构的主要职能 1)经营职能
1/5 2)执行职能 3)组织职能 4)控制职能
二、基层机构的风险管理
1.分析银行基层机构主要集中的5大风险 1)信用风险 2)操作风险 3)案件风险 4)技术风险 5)自然风险
2.关注风险管理3大过程
1)风险测评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过程 2)风险控制┄┄事前、事中、事后 3)风险转移┄┄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3.基层机构的案件防范┄┄基层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 1)防案工作的迫切性 2)目前银行案件的主要分类--金融违法案件--合同纠纷案件--外部侵害案件--内部经济案件
3)常见基层机构发案的特点 4)案例分析
4.依法合规经营┄┄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1)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强化内控的关系
2)做好员工队伍建设是防范案件的基层机构业务风险管理核心 5.基层管理负责人在风险管理和案件防范中的责任┄┄决定性作用 1)摒弃重发展轻管理思想┄┄从严治行,从严管理
2)建立全员风险合规意识,培育人人合规风险文化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第二讲:储蓄存款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案件防范
2/5
一、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管理的案件与风险防范 1.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管理的案件及分析 2.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1)基层柜面管理 2)业务部门管理 3)基层行管理
二、办理存款业务时的案件与风险防范 1.办理存款业务的案例及分析 2.办理存款业务时的风险防范措施 1)基层柜面管理 2)基层机构负责人
三、储蓄存款挂失业务的案件与风险防范 1.储蓄挂失业务的案例及分析 2.储蓄存款挂失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四、办理取款业务时的案件与风险防范 1.办理取款业务的案例及分析 2.办理取款业务时的风险防范措施
五、印章、密码管理中的案件与风险防范 1.柜员密码管理的案例及分析 2.印章、密码的风险防范措施
六、尾箱管理中的案件与风险防范 1.尾箱管理的案件与分析 2.尾箱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三讲:国内支付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案件防范
一、银行账户管理
1.银行账户管理的案件与分析 2.银行账户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印鉴和现金管理
1.印鉴和现金管理的案件与分析 2.印鉴和现金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3/5
三、票据管理
1.票据管理的案件与分析 2.票据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四、结算方式的管理 1.汇兑业务的案件与分析 2.防范结算方式的措施
第四讲: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案件防范 1.银行卡业务的案件与分析
2.银行卡业务风险与案件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第五讲:现金出纳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案件防范 1.现金出纳业务中违法犯罪分子作案的主要手段 2.现金出纳业务风险点 3.现金出纳业务案例与分析
4.出纳现金业务风险与案件的主要防范措施
第六讲:清算收付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案件防范 1.联行业务风险 2.联行业务的案例及分析 3.联行往来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第七讲:商业银行网点安全与风险防范
一、营业网点的案件与风险防范 1.营业网点安全的风险点 2.案例分析
二、营业网点的安保与服务突发事件
三、刑事案件类风险应对
四、群体事件类风险应对
五、人身损害类风险应对
六、商业银行的补充赔偿责任
4/5
七、银行免责与好意施惠行为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