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镇级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专题调研情况汇总(改)

时间:2019-05-14 04:4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镇级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专题调研情况汇总(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镇级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专题调研情况汇总(改)》。

第一篇:深化镇级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专题调研情况汇总(改)

关于开展深化镇级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

专题调研的情况

根据《关于开展深化镇级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办负责的第5点调研内容的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一、农村综合改革的“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推进中,各镇级政府面临的困难

(一)基层组织建设与改革推进难实现有效衔接

1、基层组织作用难发挥。党支部及理事会已下移至村民小组一级,基层组织架构已基本搭建,村组新建组织是工作开展的主导力量,但目前来说,大部份基层组织仍只是挂个牌子,没有发挥明显的实际带动作用。农村综合改革暂时无法有效借助基层组织力量来推进,工作开展起来事倍功半。

另外,村党支部、理事会党员老龄化问题严重,壮年的党员外出务工多,导致基层组织的作用未真正发挥,能带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领头雁”不多。空巢村、空心村、无党员村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基层组织大都是联合组建,实际上村中事务依然各村组管村组的,空心村出现无人管事,留守的村民都是老人、妇女,小孩,参与改革的热情不高。

2、部份乡镇领导干部受以往管理惯性影响,改革意识不强硬。推行“三个重心”下移过程中,鼓励倡导村民通过自治来管理村庄事务,镇政府无权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事务,只能进行指导。受传统的行政惯性影响,这种“指导关系”一开始就遭到乡镇领导干部相当普遍的责难和否定,认为这将使乡镇政府变成“无脚的螃蟹”,无法对农村和农民进行有效管理,可能导致农村失控。不少乡镇干部没有分析理解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村民自治的初衷,习惯于、留恋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工作,而不是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加强服务、指导、帮助上。

3、改革工作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为突出工作实效,各单位按照市委部署全力抓好示范村建设。特别是四套班子成员、镇街书记、镇长挂点的示范村建设更是保持炽热化状态,而其他村的改革工作有所流于形式,力度不够大,工作重心不平衡造成工作出现两极分化。另外镇村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干部“不会干”、老干部“不愿干”的青黄不接现象。年轻干部有工作热情,但农村工作经验普遍不足,掌握的理论与实际工作不能实现有机结合,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处理矛盾、调解纠纷、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相对欠缺;而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年限较长的同志部分持着“车到站、船靠岸”的思想,不愿投入到开展改革工作当中,以致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改革主体意识难转变,改革工作难推进 尽管政府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宣传发动工作,但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于农村综合改革认识不深,甚至部分群众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一是“三个整合”工作中,部分群众认为本村的财政涉农资金不多,即使整合了也对村里的公益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大,同时也担忧资金会被挪用,但在个人手里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其购买生产或生活资料,所以始终拒绝整合,甚至不愿意参加社员代表会议;二是村民自治意识跟不上农村形势的发展,村民对政府的依赖性有增不减(如美丽乡村建设村小组依赖政府提供资金,政府不支持就不同意建设美丽乡村),使得许多本来应在村一级解决的问题都变成了镇一级领导干部的事,乡镇政府是“无限政府”,乡镇干部是“万金油干部”,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三是土地整合涉及到原有耕作物是否需要补偿,如何补偿,土地收归集体后是否需要按现有人口重新调整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短期内村民内部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整合难度较大。四是涉农资金是普惠性资金,按国家政策补贴到个人,要返回集体做公益事业村民热情不高,整合过程难实现100%整合,部份村民存在观望、从众心理,即便已经签字同意整合,但听说同村还有谁谁家没有签,怕吃亏,又反悔的情况时有发生,容易产生不良带动作用,为后续整合工作带来阻力。

(三)改革后续配套政策不健全。

1、涉农资金整合方面: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都是探索创新的,许多工作与原来的政策法规相冲突,需要各部门协力解决。如在涉农资金整合方面,村组普遍反应整合要求提交的资料过多,手续繁琐,除了群众同意整合资金的协调书上签字外,银行还要委托书、身份证、整合资金清单、协议、村组账户号码等材料,由于部分村民长期外出,镇村干部短时间内难以收集这些村民的身份证复印件,难以完善相关手续,影响改革工作进度。

另外,中央和上级对一些涉农扶持资金发放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种粮直补资金必须发到种粮户个人账户,到个人账户后再引导农户拿出来整合工作难度就非常大。一些村小组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时,由于法人代表变更需要更换组织代码证或出现村小组名称与村小组公章不一致等原因,导致在银行开设账户困难。

2、农村土地整合方面:在整合农村土地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地段的差异,农村土地整合也必然涉及“远瘦肥近”问题,这就需要兴修水利设施和铺设农田机耕路来解决,而兴修水利和机耕路投入大,而我市大部份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自身收入不理想,生活也并非宽裕,通过自筹形式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困难重重,虽然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大,但是设计不落地,有时与农民的要求相距甚远,即便成功整合本村涉农资金用于水利设施建设也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即使全面推行一

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但每年上级的奖补金额非常有限,乡镇政府财政本就是“温饱型”,在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支持上显得有心无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完成了土地整合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村中的各项事业发展也难得到实质性的进展,这无疑大大地打击了群众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的积极性,影响改革成效。

(四)乡镇宣传工作仍需继续深入。留守在农村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文化水平比较低,对传统理论宣讲形式短期内难以接受,容易对改革的各项工作的理解产生偏差。另外,宣传形式相对单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组织还不够。因此,乡镇农村综合改革的宣传工作力度仍需不断加强,继续深入到村组,到农户,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的改革氛围。

二、解决镇级政府改革困难的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电视台电台播放以及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方式加大改革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总结各地创造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简报、新闻媒体等加强宣传报道,广泛组织学习交流,形成全市你追我赶的良好改革氛围。通过晚上、周末、节假日组织村民观看农村综合改革系列专题片,引导村民讨论如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丰富村民小组一级的宣传培训形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和各有所侧重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村小组一级宣传培训活动。

(二)加强实际问题的解决,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围绕推进“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破解改革难题,增强各地探索农村综合改革的信心。要着力破解土地整合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受自然耕作条件、现状制约等问题,引导村民通过自治自决开展互换并地,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分工。深入整合各级财政资金,以项目为抓手,争取让基层组织能够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争取配套资金,将整合资金用于村民公共事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财政部门要简化涉农资金整合手续,超过三分之二村民同意整合资金的村组,便可办理相关手续。

(三)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基层解决经济困难。为激励地方稳步推进改革,实现改革应有的目标和效果,必须切实解决其中的财政投入问题。乡镇财政经济总体实力不强,推进“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工作所需的各方面投入无力承担,应尽快建立本级农村综合改革资金投入机制,争取上级的配套资金支持,共同承担和分摊改革的成本。对成功打造的改革示范点给予适当的奖励支持,财政投入资金及建设指标可对改革试点或示范村适量倾斜,帮助基层解决农村综合改革带来的实际困难。

(四)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提高组织化水平。要把发展党员、提高党员素质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把发展党员指标优先向农村基层组织倾斜、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等措施,着力解决好一些村小组没有建立党

支部及基层组织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带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完善村干部工作制度、议事、决策机制,完善村干部监督体系,提高村干部的组织化水平和战斗力,促进新村委的有效融合。

三、推进镇级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以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配套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制度,合理划分行政权和自治权的界限。“三个重心”下移是探索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从制度上合理划分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利、责任边界是实现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和互动的重要环节。有必要在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法律基础上,制定相关改革政策文件,厘清行政范畴和村委自治范畴的具体内容、政府对村的指导方式、村对政府行政事务协助事项、基层群众自治的实现和保障等。如实现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明确可以申请协助的上级部门;协助的内容、范围;申请协助指导后解决的途径、期限和效力。

(二)实行政府工作准入,解决村级组织后顾之忧。规范政府部门工作行为,理顺政府部门与基层自治组织的职责和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按照清远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政府在村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清远市农村社会综合服务

站工作职责目录(试行)》和《深化村建工作试点镇村级组织职责分工目录(试行)》,科学划分农村社会综合服务站与村级组织职责。政府部门下沉到村的工作,原则上由农村社会综合服务站负责。确需或更适宜依靠村委会协助完成的政府职责的工作,要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村级组织负责。通过实行政府服务入村准入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解决了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委干部经济待遇问题。当然,改革部门仍需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如与国家政策或法律规定有所抵触时,可出台补充性规定。

(三)改变传统行政惯性,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要求就是使乡镇治理模式能进行相应的转变:由侧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转变,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由侧重“全方位管控”向“外部约束与居民自治”相结合转变,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由“线条的、单向的”管理运行机制向“网络的、互动的”基层治理机制转变,强化社会自治功能。实现乡镇行政管理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规范乡镇政府对“村治”的指导权和保障村民的自治权,使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两者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乡村治理关系。

(四)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加大改革推进力度。要持

续不断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深入有关部门和镇村实地,采取现场检查、座谈走访、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各项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排序通报、督办检查、跟踪问效。参照清远市对各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单项考核的做法,对各镇街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全市通报,并纳入年终考核分值。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扬,对工作不落实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切实解决好工作推进不平衡、点强面弱等问题。

(五)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加快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度。一是要以市委党校和本镇为基地,切实加强新“两委”干部培训,并适当组织农村干部外出学习、交流,着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二是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促进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树立典型示范村,总结有效可行的改革方式方法,在全市开展关于示范村改革成功经验的宣讲培训,组织各村(居)委、村小组组长、村民理事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到示范村参观学习;四是强化农村技术人员的培训,为“三个重心下移”后的村中培养能人,同时也为“三个整合”中的涉农服务平台整合,奠定基础。

第二篇:深化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

深化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

县级政权是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关键层级,以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2010年11月,中纪委、中组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在各省(区、市)深化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以下简称“县权公开”)试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从试点的总体看,各地的“县权公开”试点工作坚持以发展民主为基础,以加强公开和监督为重点,围绕厘清县委职权、规范操作程序、公开权力运行、加强权力监督等四个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

从实践效果看,试点单位围绕县委权力公开运行这个重点环节,在明确县委权力职责、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发展党内外民主、加强县委权力的监督制约等难点问题上实现了重点突破。通过制度创新和再造流程,把县委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放在了阳光下,把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有效减少了暗箱操作和滋生腐败,这对于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人民群众对县委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明显的推动意义。

但从深层次看,许多地方只是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县委权力“公开”和“透明”上,而在如何科学化解县委权力高度集中,如何有效监督制约县委书记的权力方面则明显力度不够。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县委权力职责不确定、存在运行阻力,县委权力运行封闭、难以形成外部制约,以及缺乏民主制度保障,难以形成长效机制等深层问题。为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从破解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入手,站在整个县域政治的宏观视角下思考,在科学配置县级权力架构、发展党内外民主、理顺县级权力制约关系、监督制约县委核心权力等难点问题上实现有效突破,深化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

厘清权力边界,明晰县委权力内涵。权力本身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变异性和腐蚀性。如果不能对权力运行边际清晰界定,必然会导致权力越界运行,从而诱发集权揽权、滥用权力现象。从深层次看,也正是因为权力失控和失范等权力配置机制的不合理才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因此,在深化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过程中,必须首先破解县委权力高度集中的问题,要以“放权”和“限权”为重点,科学厘清县委权力边界,变高度集中的权力为相对分散的权力。要在总结“县权公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权力配置科学、界限清晰明确、行使依法规范、运行公开透明”的原则要求,遵循党章和党内相关制度的规定,研究制定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县(区)委员会工作规则》,细化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健全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机制,科学配置和严格界定县委书记、县委常委、县委委员的权力,特别要科学分解一把手权限,明确界定一把手职责,有效监督一把手权力。通过明晰县委权力内涵,界定权力疆界,确定权力行使方式,完善权力运行效果评估体系,真正把县委权力纳入到科学、民主、依法和公开透明的轨道,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从而保证县委权力正确行使,公开透明运行,有效防止集权揽权现象和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

科学配置权力,构建党内监督机制。监督与被监督是一种权力博弈关系,监督的效果从根本上取决于各种权力之间的力量均衡。按照党内法规要求,在党内领导体制中,党代会是党内决策机构,常委会是决策执行机构,纪检委是党内监督机构,各自承担相应职责。要根据建立健全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深化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在深化改革实践中,健全县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对于确立党员主体地位,实现党内权力科学分解和相互制约具有重要意义。突破对“党代会常任制”形式意义上的理解,真正落实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在发挥党员权利主体的监督作用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落实党代表质询、弹劾制,建立党代表提案、评议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代理、表达作用,加强党代表队伍建设;完善县委会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完善县委书记和常委的定期述职、述廉制度,有效发挥党代会的决策监督作用,实现县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向县党代会负责,党代会向全体党员负责的转变

加强整体设计,理顺县级权力制约关系。深化改革必须从县级权力运行体制的构成和特点出发,在整个县域政治的制度框架下思考,从县级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上推进。应当看到,越是在地方基层,具体政务性工作越繁杂,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交叉重叠度就越高,县委权力也越加集中。针对这个问题,要将规范县委权力与强化人大功能、明确政府职能、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等方面的改革有机衔接、整体设计、配套建设。应高度重视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优势,有效发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民主监督、干部任免、重大决策和财政预算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顺县委与政府的关系,使县委权力公开运行能够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政府机构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县权公开”改革只有与人大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有机结合,整体推进,配套改革,才会产生最优化的整合效果。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民主政治是对公共权力的根本性制约,也是遏制权力腐败的最本质要素。人民群众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也是党和国家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的基础。深化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限制和制约县委权力是核心,但并不是改革的全部,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质性回归才是关键。要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高度,明确民主监督的内容,完善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使县级权力运行过程始终体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理念,在人民群众政治参与中实现对县级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践中,要通过县级权力运行机制创新,把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融入到体制框架之内,通过探索在县级人大中建立人民监督委员会和群众监督员制度,并把它作为县级权力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权威性机构、通过合法程序、以有组织的形式参与到县级权力运行的监督中,真正从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上实现“让人民监督党和政府”的设想。

强化动力机制,确保改革的深入持久。“县权公开”改革试点,被称为是对县委执政态度和决心的考验,是围绕县委核心权力进行的“自我革命”,改革动力基本来自于县委书记的“自我削权、主动放权、自觉限权”。这种“自我革命”的前提是依赖主要领导的政治自信和道德自觉。甚至一些地方的改革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基层党员、群众没动,只是组织、纪检部门在动。这种内在的“自我革命”,其结果或者是昙花一现的短期行为,或者是徒劳一番的无功而返,即便是取得暂时成效,也难免“人走政息”的结局。巩固“县权公开”试点的效果,进一步深化县级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必须强化改革的动力机制,把领导者“自我革命”的热情与人民群众的改革期盼有机结合起来。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加强党内外民主建设为保证,把县委权力公开运行与建立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把县委权力公开运行与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有机统一起来,注重激活政治改革的动力资源,通过各种载体将潜在的动力转化成为现实的动力,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上层“民主要求”和下层“民主诉求”的双重合力下,激活深化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最现实的动力源泉,保证县级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并取得长期成效。

第三篇: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关于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方面,第二是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实际上说的就是司法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司法的规律。

一、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第一是要优化司法职权的配置。司法职权的配置就是要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衡。这其实是宪法里边就提出来的,从事司法工作广义上是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司法这四家分工负责,你是管审判的,你是管检察的,你是管公安的。那么从行使案子来说,公安机关是负责侦查,把证据都拿到,移交给检察院。检察院经过审查以后认为这是符合刑法的哪一条,并且承担刑事责任,他就可以提出诉讼。这样检察院对公安送上来的有关证据材料肯定要进行审查,确定了他是有犯罪行为的,如果证据不足有的时候就打回去,补侦查,一直补充到他满意了为止。那认为是根本就无罪,他就不起诉,这个关口很重要。完了以后提起诉讼,然后由法院来判,检察院提的这些证据到底对不对,他来审查,审查的结果认为对的那么他就可以判罪,如果不对就判你无罪或者又打回去。总而言之,最后这个法院还要重新来审查一遍,所以从分工上来说,司法权力互相之间一定是分工的,你管什么,他管什么,要互相配合。配合就是达到公正司法这个目标,而这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叫做互相制衡,实际上就是互相监督。检察机关就要看看公安找的这些材料证据行不行,法院还要重新再来审查,公诉人提出来的要求是不是对,要互相制衡。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我们还需要有些制度有些程序搞得更细一点。实践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大的错案、冤案,这个大的错案、冤案是怎么发生的呢,多重重要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四个机关的互相制衡没做到。也许是出于其他力量的干预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总而言之就是检察机关对前面的公安送上来的材料审查不足,公安本身可能有一个什么原因,最后法院就跟着走了。

我们想互相制衡这一点我们有充分的认识,这是我们的优点,是我们司法机关的长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就是为了避免搞错案子。所以你不能反过来说,这个案子弄上来以后怎么弄呢,咱们四家坐在一起商量商量吧,互相配合协调,但是你很可能没有发挥互相监督、互相制衡的作用,会走上一个错误的道路。最近一两年我们犯出来很多冤案错案,仔细去看里边有很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四机关互相之间的制衡不足、监督不足,是不是要在程序上更多一些约束才行。

二、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法院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级法院和下级法院与行政机关是不一样的,去行政化也是内容之一,下级法院做了一个决定,是代表这个法院的行使审判权做出来的,上级法院对他有监督权,那么最明显的办法是,一审完了以后还有二审。二审就是监督关系,你这一层法院做得对不对,从证据、从事实各方面依法办事这方面,法院和事实两方面严格地进行把关。这种监督权是法律规定必须达到的,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法律方面,经常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如果有权的对你采取一个什么措施,那我们也有权要去重新查一遍,复查一遍这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抹杀。你看我们现在行政执法中不这样吗?我们罚你多少钱,你还要告诉他你如果不服可以到什么地方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告诉你有要求再审查一遍的权利,这个权利任何人都不能抹杀,我们不许你复查一遍,那就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了。

那么在法院方面也是这样,我们一审已经决定了,就完了吗?不,我们还有权再要求重新审查一遍,很多国家是三审,一审完了我们不服可以二审,上一级法院重新给我们审查一遍,二审完了以后我们还不服我们还要求三审,要求法院再给我们审一次,在上级法院三审审过了就结束了,就是三审终审制。中国现在实施的是两审终审,基层法院审的,我们不服法院再重新审一遍,如果是中级法院审的,那么我们要求高级法院重新审一遍,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我们审理案件当中不会出错,保证能够做对。因为你一审的时候我们是按照事实依法做出来一个判决,也许我们有什么疏漏的地方,可以允许二审再来纠正。这与等行政命令是两回事,我们这个案子这边在审,如果没把握我们请示一下中级法院,你看这个案子怎么审好。那么中级法院给你一个意见,如果是这样,请示了以后一审法院判完二审就没意义了,二审已经跟你说过什么审判意见了,这个监督作用就起不了。所以我们以前也提过,一审法院审理案件中不能请示上级法院给我们意见。要按照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来判案子,判完了以后对的错的由上级法院再做出一个二审。当然有一些特别的问题,可能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也拿不准,这个时候个别的情况下需要做出一些解释,那可以请示,请示以后做出一个司法解释。一般是最高法院做出司法解释告诉你,这是既有普遍性而且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自己要做出决定没法做,才有可能这样来做。所以这专门强调了上下级法院的关系是一种审级监督关系,正是因为这样,有时候对基层法院考核,你审完以后有多少人提起上诉,上诉多了说明你一审很差劲,打分时候就打得低,这是不妥当的。因为一审和二审这是一个公民的权利,可能他不服一审是有道理的,也可能不服一审根本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就是要审,这是他的权利。提起上诉的人多或者少并不意味着一审法院经常出错,一审到二审去了,二审把他改判了,改判率的高低说明一审法院有什么问题,所以你的分数要低,这也不好使,我们觉得这都是考核的东西,也有可能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在看法上有分歧,但是如果二审法院说得对那就没有问题。

三、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

这要弄清楚审级的一种监督关系,那么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要改革审判委员会,对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改革,这个可能要比较具体地提出一个方案来。总而言之,现在看审判委员会的制度有些缺点有些毛病,很可能是主审的法官已经把这个案子定了,然后送审判委员会去,审判委员会把它改了,这就造成了主审的法官不能在这个案子里起主要的作用,那将来弄错了谁来承担责任呢?所以这次关于审判的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方面,提到要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这个责任是主审法官和合议庭,提出一个非常好的口号,审理的裁判,谁来审这个案子,最终裁判只有审理的人才能裁判,然后裁判者负责,谁裁判的谁负责。这样使得每一个法院法官自己处理案子的时候一定严格依法办案,主审法官裁判,裁判接收了以后将来你来负责任的,要这样的话你就必须对这个案子一定要办得非常依法独立公正,否则就追究你的责任。我们觉得这个提法非常好,审理案子的法官来裁判,裁判者负责,这与权责就一致起来。审理的过程就是以事实为中心,事实到底怎么样,经过审理把它谈清楚,最后应该怎么审理,法院以法律为准绳,那就是靠审理过程把它弄清楚,你自己如果没有参与审理怎么可能做出裁判呢,你完全是凭空想象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非常好,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核心就是这句话,怎样使审理者能够来裁判,最后由他来负责任。

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

我们再继续往下说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我们刚才讲的是司法内部的运行机制。这次三中全会提出来非常重要的一条,运行机制里面司法公开,我们认为这条非常重要,就像政务公开一样。司法公开应该说本来就是司法应有的一条规律,司法就是要公开的,审判的时候旁听的人都可以来看。当然我们现在可以用视频,什么都可以看到,裁判了以后作出的决定全部公开,公开是公正的保证,可以这么说。司法之所以能够公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始终坚持公开审判、审理公开、裁判公开,就让人看着,所有的人都看,我们是怎么在审理这个案子,有没有私情杂念,有没有受到别的干预,完了我们做出一个决定,这个裁判大家都可以看这个决定里面有没有问题。如果是刑事案件还得往下推,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到法院去审判之前,跟当事人审讯的时候全部公开,在阳光下就做不了坏事,做不了弊。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司法公开,司法强调的是公正,既然是公正必然是公开的,没有问题的。因此我们想,这一条这一次特别提出来,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中要强调司法公开。

各位都看到比如审理***的案件全程公开,都让你看,法官是怎么问当事人的,当事人是怎么回答问题的,大家都看着。这样所提供的事实,法律依据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判断。最后,做出裁判以后,裁判文书可以去查,保证我们是公正地在处理这个案子。前一段时间最高法院的周强院长已经宣布了,把所有的裁判文书都公开,比如公安人员要审讯对方,不是在一个指定地点必须全程录像,因为指定地点都有摄像头。我们是怎么查的,怎么问的,他是怎么回答的,看看这个案件里面到底是不是有犯罪的事实。所以,现在司法公开这一条非常重要,我们估计将来各个部门、各个体系,法院、检察院、公安将来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都有建立公正制度保证一切活动,涉及到这方面的活动都能够公开,让老百姓都能看见,看见了才有可能做到公正。

其实这个问题还要反过来说,你让老百姓都看见了,大家都知道你是公正的,你如果没有让老百姓看见,既使是处理地公正了,他也可能怀疑你这里面有鬼,有这种可能性。好像我们讲政府一样,政府很多事情干的都是好事,确实是为老百姓着想,但老百姓不知道,你做了之后这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会从这个方面去猜测。所以把事情都公开出来,我们没私心杂念,拿出来大家看,你看我们做的对不对,这样公开了,把事情做正确了,我们才能把权威树立起来。权威从哪来的,权威是靠公正,不是靠有权,是靠公正,有公正了,你才有权威,你才有公信力。我们想这里说的司法公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五、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

另外,关于陪审员、监督员制度,三中全会提出来要广泛实行陪审员制度、监督员制度,陪审员、监督员就是吸收法院以外的人来参与审判工作。可能我们的陪审员跟西方还是不一样,西方陪审员是一批陪审员,几个陪审员在一起,开庭审理,审理完了以后先要这些陪审员做出一个这个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决定,权力相当大。如果是无罪,法院就应该释放,如果是有罪,然后法院再来考虑给他判几年刑,所以陪审员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中国现在陪审员是与主审法官在一起陪审,坐在两边跟主审法官一起处理案子。有的不一样,但是陪审员的好处就这一点,他的立场比较公正,他不是法官,他是老百姓,所以他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的从公正的第三者立场来考虑这个问题,可能会公正一些。我们想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广泛实行陪审员制度,将来还应该把陪审员在审判过程中的作用仔细研究一下,在陪审中有哪些权力,主审法官应该对他们怎么着等等,可以稍微细一点,建立一个制度就好了。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专门的监督员要给他更多的材料,他有更多的发言权,我们想这个制度也是一个促进公正的制度。这一次专门说了要广泛实行陪审员、监督员制度,保证我们审判工作的其他检查,公安工作与老百姓的联系更多,能够更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六、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

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最后还有一条,要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程序。已经判刑以后在监狱里面,你表现非常好所以可以减刑早一点出去;假释意思是你可以暂时不在监狱里头,可以把你弄到外头去;还有一个保外就医,因为有病到外面去住院,保外就医给一个保证以后就可以出去住院。这些实际上都是本来关在监狱里边的,像减刑是减低判刑的时间,十年变成五年变成三年,是在监狱里头,监狱是司法工作的一部分。假释、保外就医有一些批准的程序,这个问题可能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也可能不该减刑的减刑了,通过什么手段,不该假释的假释,没有病的也保外就医。所以有一些高官们进去以后判了多少年,过上半年一年就保外就医,就出去了,有些有钱人也是这样处理。所以现在要提出来对这些减刑的、假释的、保外就医的有一套程序,程序的意义就是能够保障上面这些制度能够正确实施。使制度能够正确实施就要靠程序来管,包括审批程序、监督程序等等,这也是司法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不过是刑事方面的。

我们想司法权力运行首先讲的是优化司法职权的配制,这个配制要司法权力分工负责,要注意到互相制衡,不是靠我们坐在一起讨论就处理问题,四家是分开的各负其责。专门说了法院的几个问题,一个是上下级关系,上下级法院是一种省级级别的监督,是这么一种关系。在判案子过程中,审判委员会、主审法官、合议庭跟审判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特别提出这句话,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是解决问题的非常好的一句话。也讲到无论是司法的各个方面,审判检察等等,凡是可以公开的都应该司法公开,尤其是最近法院看起来庭审、裁判文书全部都公开了,做的很好,这就保证法院在处理案子的时候不会出事,公开是公正的保证。后面两项制度,陪审员监督员制度广泛实行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把制度搞的更明细,减刑、假设、保外就医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怎么能够把程序完备起来,这是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第四篇: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调研报告

(博兴县人民医院)

一、基本情况

自2010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和我院实施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我院立即启动了该项工作。迅速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内部运行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抽调部分同志成立了医改办,结合《山东省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纲要》和《滨州市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纲要》内容,精心制定了《博兴县人民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并于9月6日召开了全院职工参加的新医改动员大会,使每名同志都成为新一轮医改的参与者和支持者,营造起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在2002年成功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科学合理的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单位与职工签订聘 1

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方面

推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并于2008年12月改革、调整了奖金分配制度,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重实际、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工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工作远的积极性。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正在进一步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实行了院长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落实了院长管理自主权,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和院务公开制度。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方面

建立起了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了医疗机构首诊、双线转诊、分级医疗的诊疗模式。认真落实卫生强基、卫生支农和百万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项目,与帮扶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今年以来,参加卫生强基、卫生支农、和卫生下乡12次,收到基层医护人员的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认真按照《山东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同时,根据卫生主管部门安排,和曹王、兴福、湖滨三个中心卫生院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培训医

师,指导业务。

(五)扩大惠民利民服务措施方面

继续扎实推进惠民医疗行动,大力开展下乡义诊、减免医疗费用、下调要价等活动,缓解了弱势群体看病难、就医不方面等问题,通过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改善住院、转科、转院、出院服务流程;坚持无节假日门诊、检查和手术等方式给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根据上级要求,扩大了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于2009年完善全市临床检验室内质控网络,扩大室间质控和辅助检查结果“一单通”范围,让患者的实惠。

(六)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

建立起了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按照《山东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和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我们选择了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脑出血、剖宫产、支气管肺炎等20 多个专业和病种在院内开展了试点,效果良好。大力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自2010年3月下旬起,在外三科开展了以“夯实护理基础,持续改进护理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通过严格按照标准努力工作,我院外三科被市卫生局命名为首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并在全市推广。继

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积极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院、科两级管理体系,提高临床科室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对科主任和护士长等科室管理队伍管理和培养,带动整个科室文化建设、管理水平、业务技能的不断提升。在争创全市“名医、名科、名院”活动中,我院外二科被命名为市级名科,有2人被评为市级名医。

(七)改进财务后勤服务工作方面

实行了按病种付费制度,正在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认真贯彻落实《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以全心全意为临床一线服务作为中心任务,建立起了后勤保障目标管理,后勤维修有偿服务等工作模式,确保遗体处理、压力容器、氧气供应、安全保卫等各项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八)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

我院在2001年率先在全市卫生系统实行了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在全县率先实现城镇医保和新农合互联互通机制,构建起了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下一步重点推进以电子病例为重点的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九)加强医疗纠纷调处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的意见》,建立了患者投诉管理、处理机制,设立了满意度调查意见箱,设立了专门机构、指定专人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于2009年4月进驻第三方调解机构,成立了医患异议办公室,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同时,建立了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和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确保医疗安全,为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试点取得的成效

通过改革试点工作,使病人享受到了较好的医疗服务,不同程度的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好的调动起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建议

一是县财政投入不足,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必然影响和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在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合理流动方面,还需上级明确的政策支持;三是因为改革试点工作没有一定的经验遵循,还需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让人民群众得实

惠、得方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让医务人员受鼓舞3个方面下功夫,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范围,推行预约门诊、检查结果互认等惠民便民措施,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安排,有条不紊的推进工作进展,确保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1年2月20日

第五篇:​深化农田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深化农田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广东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化农田水利改革书面调研的通知》(粤水农水函[2016]867号)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加快水利发展的精神,抓住开展水利大会战的机遇,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来抓。近年来主要实施的项目有:

(一)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我县被列入中央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该项目按2010-2012年共3年进行规划,计划一年实施一片区,实施内容包括末级渠系建设、引水工程整修加固等。2010实施中片区,直接改造农田面积1.28万亩,包括汤溪、浮山、浮滨、东山、新圩、樟溪等镇,总投资1900万元;2011实施北部山区片,直接改造农田面积1.72万亩,并顾及和平衡沿海片,涉及上饶、饶洋、三饶、新丰、新塘、建饶等镇,总投资1916万元;2012年实施沿海片,直接改造农田面积1.19万亩,涉及黄冈、海山、汫州、所城、大埕、柘林等镇,总投资1942万元。

至目前,我县三年的建设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直接改造农田面积4.19万亩,完成渠道整治155公里,建设加固小水陂23座,拓宽修整机耕路2.6公里,新建提水泵站5个,蓄水池6个、取水井1口,铺设高效节水灌溉管道68.5公里,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5758万元。

(二)灌区改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1、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饶平县新塘浮滨油茶、茶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追加补助项目,总建设面积1.02万亩,总投资2007.84万元。该项目分新塘镇、浮滨镇两个片区建设,项目自2013年8月开工,至目前各片区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021万元。

2、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

我县有汤溪水库灌区等3宗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和高堂顶高线灌区等5宗小型灌区列入省灌区改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目前汤溪水库灌区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

高堂顶高线、黄冈镇联埭、上饶镇柏峻灌区坑前村片、联饶镇三光灌区、大埕镇水吼灌区等5宗小型灌区,计划总投资1764万元,目前已全面完工。

此外,近年来,我县还积极争取上级投资700多万元,用于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加固、维修和养护等,有效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为确保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积极措施,主要有:

1、加强领导,落实管理制度

为加强各项工程建设的领导,各工程项目都成立了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指导和协调。特别是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为切实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县水务局和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印发<饶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意见>的通知》,规范了项目建设管理及资金使用管理程序,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加快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工程完成,我县成立了“早开工、赶工期、促进度、保质量”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加强监管、限期完成”的原则组织实施,明确了工程建设任务、时间要求以及项目法人代表,逐宗落实了政府、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责任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县严格规范,按基建程序办事,逐宗工程落实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邀请 村民代表参与监督管理,业主、施工、监理、设计、质监等参建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严格规范,强化资金管理

我县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项目所在镇按规定在银行设计建设资金专门账户,建立专账落实专人进行管理。严格按照财政报账制的规定执行,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投资项目竣工定案审查和财务决算审计,并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财务核算管理档案,并随时准备接受中央及地方审计部门的财务审计。

近年来,通过各地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积极实施,全县增加和恢复灌溉效益约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约7.0万亩,灌区灌溉水利用水系数达到0.65,年新增节水能力约0.37亿立方米,项目区农民人均年增收近200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收入。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一)工程建设方面

1、工程建设考虑不够周全,缺少地区统一规划,参建各个行业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对项目规划建设往往没有系统性的全盘考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建设标准低。农田水利工程是补差工程,建设资金有一部分由当地自筹,部分出现资金缺口,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设计与实施标准的提高。

3、因技术力量薄弱,规划编制时间较急促等原因,一些项目规划设计不够完善,影响项目的实施。

(二)资金方面

1、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水利投入后劲不足,重点工程建设自筹资金难以落实,部分工程项目未完成或难以实施,致工程无法竣工验收,无法正常运行,无法移交管理。

2、申报立项的工程前期工作繁琐复杂,缺乏前期经费,影响工程上马,一些项目难于列入上级计划,无法争取上级的投资。

(三)管理方面

1、由于个别地方领导重视和抓落实力度不够、自筹资金难到位等原因,一些镇场争取工程项目时积极性很高,但到了实施的时候积极性就大打折扣,造成工程进展缓慢。

2、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移交使用后,缺乏及时的维修管护,工程设施在运行过程中老化破损较快,降低了工程效益。

四、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建议

为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出以下建议:

1、各主管部门间应加强交流配合,强化意识。系统性地规划地区项目建设,项目上马之前要认真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一旦启动,就要按既定目标实施,按时按质完成,发挥最大的效益。

2、要抓紧时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参建各方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推进在建工程建设,力争尽快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3、要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要继续推进“四制”的规范化制度,依法依规做好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与资金使用安全。

4、要积极拓宽农田水利工程筹资渠道,增加建设管理投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进一步建立以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和建设水平。

5、要完善工程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落实专岗专职管理,破除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及时养护维修,保障工程正常运行使用,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下载深化镇级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专题调研情况汇总(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镇级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专题调研情况汇总(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5.18深化土地管理改革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探索改革统筹发展 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综合效益 ——睢县关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土地管理制......

    立足镇情,深化课改,(范文模版)

    立足镇情,深化课改, 全面提高我镇初中教学质量 ——在中学教导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豫灵镇中心校 李会文 各位同志: 大家好! 今天的中学教导主任会议,是党的十七大闭幕之后,继灵宝市......

    关于上海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上海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改革的调研报告近日,浦东新区党校参与了上海市委组织部牵头的“上海市贯彻《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实施意见》”的专题调研工作。按......

    深化镇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报告

    深化镇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报告提纲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管理体制运行情况(二)职能转变情况(三)机构编制情况(四)体制机制建立落实情况(五)干部管理使用情况(六)对管理体制优化创新情况......

    市深化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市深化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汇报材料近年来,*市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结合镇(街)机构改革,统筹谋划、试点探索、因地施策,科学设计基层综合执法改革路径,积极探索基层综合执法新......

    乡镇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乡镇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乡镇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级财政体制调研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连续多天来,我们组织镇经济办以及镇财政部......

    乡镇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级财政体制调研的通知》(府办[2005]号)的文件精神,连续多天来,我们组织镇经济办以及镇财政部门的部分同志,深入到各部门单位,对镇级财政体制进行......

    关于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是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激发培训主体内在活力、扩大培训效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按照总书记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