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人力资源招聘是企业获取符合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重要起点和基础,也是提高企业声誉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能给企业增添新的活力,招聘工作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那么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没有制定招聘计划或者招聘计划不科学、不合理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公司领导对人员招聘工作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有限,没有根据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来制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招聘时不是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定的招聘计划,而是凭着短期内企业某些岗位有空缺,或者是依据企业领导人的拍脑袋而去招聘的。这样势必引起人员引进时的适应不了工作岗位。
第二,观念意识、文化背景的惯性影响
在我国企业招聘过程中常常表现的唯学历论、职称论、海归论,以及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等,甚至一些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落后、不良的工作方式或行为与我们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有着很深的联系,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观以及对西方盲目崇拜的思想等都导致在招聘过程中一些招聘工作者在潜意识中存在一种认为只要是出过国的都是人才的心理偏好;其次,计划经济中的机械招聘模式的负面影响,也致使我们的一些管理者或招聘工作者仍留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工作方法或长官作风。不难发现这些落后观念和工作模式的形成具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烙印。而这种负面的惯性影响对现代招聘理念、招聘技术的顺利推进和积极运用所形成负面阻力还未给予足够重视。
第三,落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导致招聘工作具有很强的制度障碍 在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华础,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更要求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但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以经验管理为主。虽然己有很多企业认识到当今人才的重要,管理的重要,但常常由于观念、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致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直在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规范的建立起来;在管理上,虽然有些企业各种制度也是比较齐全,但具体运作上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却很难推行;在决策上,虽然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讲管理共同参与,但实质还是总经理负责制,现代管理只走了一个所谓的形式而已;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全方面的管理体系,它关系到管理模式、工作方法、人员配置、组织协调等各项活动。招聘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的一个方面,也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
每个企业都知道招聘是一个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主渠道,也是获取优秀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如何招聘企业心目中的“千里马”,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人员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招聘策略的正确选择,对于招聘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都是非常关键的。
如何招聘到优秀而又合适的人才,不仅是招聘工作人员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企业的招聘策略、招聘渠道、招聘流程等,都会影响到企业招聘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化解企业人才招聘问题已成为摆在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所以制定一个切实又有效的招聘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建立企业人才库
人才库的目的就是把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未被录用或未到岗的求职者的信息以及公司在各种招聘活动中积累的目标候选者的个人信息按应聘岗位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公司可以把求职者按自身工作背景和专业与企业目标岗位要求的相符合程度分为专业人才类、现实人才类、潜在人才类和行业转换类等四大类,再按其所应聘的部门和岗位进行分类。专业人才类是指专业和工作背景的符合度都较高。现实人才类是指工作背景符合度较高,而专业背景符合度低。潜在人才类是指专业背景符合度较高,而工作背景符合度低。行业转换类是指工作背景和专业背景符合度均较低。候选人筛选时,应优先考虑第一象限的专业人才,然后是现实类和潜在人才类,最后才是行业转换类。
二、梳理和改进招聘流程
首先,各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提出用人需求,由部门经理填写《人力资源需求申请表》,并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资格要求、到岗人数、时间等具体招聘意见。人力资源部根据往年招聘结果、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战略和部门用人申请,编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写年度招聘计划;人力资源部要多和每个业务单元接触,从业务发展的需求去思考人才的需求,不同发展时期人才的需求不一样。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判断基于人力资源部对部门业务的熟悉和与直线经理的沟通程度。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交流、确定并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资格要求、到岗人数、时间,以及直线部门参加面试方式和日程安排,并提供所需的技能培训,职位预算薪金。提出招聘计划前应先排除其他填补岗位空缺的可能,如工作职责调整、临时代替、内部招聘等,并评估其他填补方式需要的代价和结果。
3.统一发布招聘广告
广告招聘是招聘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招聘信息发布渠道之一。招聘广告用语必须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特点,否则,候选人有理由认为公司的管理也是非专业化的。广告招聘是由人力资源部具体经办,各业务部门协办。广告招聘应列入年初工作计划,全公司招聘活动须统一广告。招聘广告发布时间应当在到岗时间基础上尽可能提早,并且选择广泛的信息发布渠道以保证接受信息的候选人足够多。这样才能保证招聘到高质量的、合适人选的概率足够大。为将信息传递到目标人群,减少中间环节,招聘信息发布时要根据招聘计划的区域定位、岗位专业特点选择特定的信息发布渠道。4.改进招聘策略
制定招聘策略时要考虑P公司地处小城市,企业资源、员工招聘, 成本、招聘地域以及产业分布状况,确定适合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的目标求职者特征,通过招聘实践建立招聘策略。
(1)远景吸引。企业高层领导要充分的认识到在行业竞争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并描绘广阔的发展前景来吸引目标求职者。根据企业的发展远景,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企业文化及对企业现在岗位员工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的胜任要素。
(2)企业自身条件吸引因素的建立。对求职者进行需求分析,以企业现职员工、已录用的优秀员工的优秀员工为样本,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寻找目标求职者的关注点,结合企业实际采取有吸引力的措施,如可在中心城市设立办公总部,解决招聘的地域限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授权等。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同时,还可以向目标求职者宣传公司的总体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薪资福利政策、培训发展空间、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以增强吸引力。
(3)企业在人才市场的品牌形象将有助于吸引大量、高质的潜在候选人。卓越的雇主品牌使公司在获取、保留、发展优秀人才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企业在选人,人才同样也在选择企业。企业与人才的地位是平等的,是相互选择的合作关系,所以企业是否能吸引到所需的人才,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P公司必须广泛地为企业形象和空缺岗位做推销,通过广告树立一个公司和工作的正面而实际的印象。同时,通过企业形象推广,树立企业良好的雇主形象。鉴于吸引候选人的目的,企业形象宣传以围绕“最佳雇主”为中心,向目标候选人传达企业的行业位置、价值观、愿景和使命。5.提高招聘团队素质
企业招聘团队的组成一般都是以人力资源部门的成员为主,在人才素质日益专业化和复合化的形势下,对招聘团队的员工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聘小组的工作不再只限于简单的收收简历,统计员工信息,打电话通知面试者等传统程序,应该向专业化、高素质的方向提高和发展,体现出高效和专业,为公司在应聘者面前争取第一个良好印象。企业需要对招聘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有:面试的技巧、各岗位的要求及变化、招聘部门的作用和职责、招聘的渠道、招聘的流程和持续改进、心理学知识等。对招聘员工的组织方式有三种,可以是集中的方式:即专门的招聘部门,也可以是分散方式:如各部门自己的招聘员工进行招聘,也可以是联合方式:即各部门拥有自己的招聘员工的同,也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招聘机构存在并提供服务和协调。相对来说,联合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结束语
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人力资源招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员工招聘要通过采用一些方法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组织来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合适人员予以聘用的过程。企业是由人组成,优秀的员工就是企业的生产力。任何一个组织,都要面对本行业激烈的人才竞争,招聘是企业生产线的第一个环节,如果能使这个环节从一开始就运行通畅,这个组织就会越来越好。无论在现阶段公司是否进行招聘,人力资源部门的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招聘工作也不应该被拖延下来。成功的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完善人力资源系统的建设,重新审视招聘流程可以提高未来候选人的质量,从而最终为企业节省招聘成本。
第二篇:浅析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战略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要有合格的人才作为支持。招聘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它是企业获取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招聘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招聘对企业的重要性,招聘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出发,浅析我国现在企业招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以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具体阐明了针对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对提高企业人才招聘工作的绩效进行了建议性思考,为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一)招聘对企业的重要性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把我最优秀的20名雇员拿走。那么微软将会变成一个不起眼的公司。”在一定意义上招聘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众多企业却忽略了招聘这一环节,更不用说招聘中的细节问题,其结果是一方面企业招到人才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注重招聘工作,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对企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是组织补充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组织的人力资源状况处于变化之中。组织内人力资源向社会的流动、组织内部的人事变动(如升迁、降职、退休、解雇、死亡、辞职等等)等多种因素,导致了组织人员的变动。同时,组织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组织成长过程也是人力资源拥有量的扩张过程。这就意味着组织的人力资源是处于稀缺状态的,需要经常补充员工。因此,通过市场获取所需人力资源成为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人员招聘也就成了组织补充人员的基本途径。
(2)有助于创造组织的竞争优势。现代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组织拥有什么样的员工,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是立于不败之地,还是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但是,对人才的获取是通过人员招聘这一环节来实现的。因此,招聘工作能否有效地完成,对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绩效及实现发展目标,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有助于组织形象的传播。据德斯勒在其著作中介绍,“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招募过程质量的高低会明显地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看法”。许多经验表明,人员招聘既是吸引、招募人才的过程,又是向外界宣传组织形象、扩大组织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个窗口。应聘者可以通过招聘过程来了解该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特色、企业文化等。
(4)有助于组织文化的建设。有效的招聘既使企业得到了人员,同时也为人员的保持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减少因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而带来的损失,并增进组织内的良好气氛,如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士气,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等。同时,有效的招聘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也有帮助。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才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功能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适当的人员组织就很难进一步发展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作为这一管理的第一步—招聘选拔员工的过程就是相当复杂的,在国外的管理理论界,如何有效地招募选拔员工已经成了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许多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对招聘过程的各个步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涉及工作描述、广告策划、应聘简历分析、应聘者面试形式以及最终如何筛选出最合适的候选人等方面。应当说,西方学术界及企业界已经为企业招聘合格员工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西方企业一般都将员工的招聘和选拔视作人力资源管理首要之举,所以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大力投入。管理学专家Cole也分析过企业进行高效招聘及选拔过程的重要性。他指出,现代企业的成功更多的依赖于管理公司商业运作员工的质量与能力,因此聘用有灵活性的,成熟的,适应能力强而诚实可靠的员工就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
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界与企业界还在理论与实践上为企业员工的招聘选拔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招聘流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招聘和选拔。Garcia和Kleiner将招聘流程可以分成了六步:工作描述,确定理想候选人的特点,招聘,分析应聘简历,面试及测试申请人,最后是筛选最合适的候选人。与之类似,在另外的论述中,Luszez和Kleiner又概括招
[4]聘流程为:确定企业的需求,吸引应聘者,评估简历,筛选应聘者及最后做出决定。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关键的。为了确保招聘流程的有效性,Gurumurthy和Kleiner曾经建议在招聘的初期,招聘者应参与其中,对应聘者进行能力、意愿及易管理性进行测试,最后选出合适的应聘者。
总之,今天的管理学界一般都认为招聘员工的流程应由下列步骤组成:工作描述,广告,分析应聘简历,面试,测试及甄选合适的候选人。对于这些步骤的意义与细节,西方学界与企业界都有不少的阐述。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在企业运行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招聘选拔员工的重要性。尽管如此,由于计划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国国有企业曾经存在着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铁饭碗”、裙带关系等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铁饭碗”制度的结果便是“超额雇佣”,即招聘到了比实际需要的更多的员工,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人员臃肿,生产力低下。同时,“铁饭碗”所造成的其实就是“终身聘用”制,这造成了大部分企业中的低劳动力转换。严重的裙带关系曾经使得80%的申请人是靠裙带关系获得工作,而不是依靠他们自身的能力。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招聘选拔员工的流程中,也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类似于西方企业界那样严密科学的管理模式尚未成熟,例如工作描述、工作分析、心理测试、评估中心及其他检测手段都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的国企都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二、我国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
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
(二)招聘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第一,无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当前我国企业在招聘时,并没有系统性的人才需求计划作为前提,只是凭借当前的人员需求,盲目地开展工作。企业因为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在招聘的过程中出现模糊的人才需求。例如,有一家企业在招聘广告上写着招聘“项目经理、营销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技术人员”等职位及大概要求。实际上,该企业还处于创始阶段,企业的有关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设置都还不十分明确,在具体选聘人员时,将“经理”当作行政人员使用,并考核录用。这样的招聘只知道“要人”,而非目标明确的“引用”。其次,因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企业无规范化的招聘程序。很多企业只是等到工作岗位出现空缺或招人时才开始考虑招聘,同时认为招聘就是简单的收集简历、筛选简历、面试和把人员安排到用人部门。
第二,缺乏详细的工作分析和职位说明书。在我国很多的企业中没有明确的工作分析报告,对岗位性质的调查和说明是空缺,招聘人员不能更好地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还有一些企业的职位说明书每年都一样。他们的人事管理人员常常利用过去的职位说明书来协助招聘工作并以此提出对招聘人才的要求,这样往往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缺乏科学的岗位分析和职位说明书的情况下,招聘人员难免也会发生相应的错误,提出僵化和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一些招聘人员设计出最理想的工作条件要求,但却很少能够在公开招聘过程中找到满足这些理想条件的求职者。还有些招聘人员严格、僵化地按照所设定的招聘要求来挑选人才,这样无形中就会因为一些错误的理由而拒 绝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三)招聘实施过程不合理
1、招聘渠道选择不当,简历筛选困难
当前人才市场活跃,各用人单位间竞争激烈,真可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因此招聘渠道的选择成为争夺人才的焦点之一,但企业招聘渠道的选择存在诸多问题继而造成招聘的失败。招聘渠道选择不好,招聘广告发布后,天天收到大量的个人简历,但真正有相应质量的不队矗如:A公司某地项目需要在当地招聘人员时,有人堤出有一个当地的网站,四周企业大部分在上面打广告,费用也不高,由于对当地招聘市场不甚了解,总部的人力资源部同意当地哀求,想利用该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做一个尝试,广告发布后,虽然每天都收到上百封的简历,筛过之后,勉强及格的不足6个,面试之后基本就挑不出合适的人来。
招聘渠道多种多样,企业选择余地很大,但一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盲目地追随大流,投入多成本于各种招聘手段中。比如,招聘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该企业却利用人才交流市场和人才招聘会这两种招聘手段,结果是他的收效非常小。同时,在招聘工作中,许多招聘人员也不能打开思维,没能有效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经常采取僵化的固定模式来招聘人才。
此外,传统的招聘渠道招聘的效果越来越差,完全被动的等待求职者投递简历实在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且传统渠道只能基本解决普通职位的需求对于较高级的管理或中高级的技术类岗位却效果不佳,导致招聘两极分化,最终难以达成公司招聘目标。
2、招聘人员非专业化,面试官素质不高。企业在实施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对企业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应聘人员会根据对招聘工作人员的第一印象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因此招聘人员的选择、搭配和组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有的企业招聘人员的着装及与表达反映出自身素质不高,对招聘的具体岗位的责任缺乏充分的理解,对招聘岗位的具体职责不能准确地表述,也缺乏必要的招聘常识与甄选评价技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及招聘效果。面试官在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面试官在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招聘面试时,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提问时往出现的问题最多,这是企业从事招聘面试人的专业度不够的明显体现,也是面试考官准备充分的体现。
第一,重复提问。重复提问常见于复试过程中,复试的考官可能不太了解初试情况,就很容易提出初试相同的问题。另外,有一些面试考官既参与试又参与复试的面试,但前后几次的面试没有个明确的分工、没有记录,致使自己重复提问。
第二,遗漏重要信息。很多企业面试的题目并没有行严谨的设计和精心的前期准备,而是表现出大的随意性。所以,提问时遗漏重要信息的事就有发生。面试官会经常不断追问应聘者一些实际上不太重要的问题,应聘者也反复解释,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反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内容和信息,影响了对应聘者的全面了解。有的时候,面试官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影响工作成功的关键几个因素,只考察应聘者优先的几个方面,而难以获得关于应聘者的完整信息。实际上,如果遗漏了应聘者的重要信息,很可能会对应聘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提出无关问题。面试提问的随意性还表现在面试官会提出一些与面试毫无关系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涉及应聘者的个人隐私,搞得双方都很尴尬。由于面试官的专业范围、学历层次、综合素质不同,诸如:“ 你为什么离婚?”“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等这样的提问都偶有发生。提问无关问题不仅浪费大家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破坏了面试气氛,甚至让应聘者对公司产生负面印象。
(2)面试官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主考官按自己的偏好评价。对于面试官按照自己偏好评价人;在很多企业的招聘面试中时有发生,也最难避免。比如面试考官很看重学历,他对高学历者一定是青睐有加,在面试开始之前,学历稍低者就铁定已失一分;或者另一位面试官是做市场、搞销售出身,对能言善辩者就常有几分好感,而忽略了目 前企业所招聘岗位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先人为主。所谓先人为主,就是面试官在面试刚一开始就对应聘者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印象。这种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比如说: 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诚实和友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无心之过或是过分紧张,是可原谅的;而如果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油滑和伪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习惯使然或是有意为之,是不可原谅的。
第三,以点盖面。面试官常常会由于应聘者的某一项突出的优点,而草率做出整体的判断。比如在招聘项目开发负责人时,某位应聘者显示出高超的软件开发能力,面试官就有可能误认为他是项目开发负责人的合适人选。但实际上,担任项目开发负责人一职,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团队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而不仅仅是有软件开发能力。
(3)面试官对面试情况没有及时记录或记录不全。在面试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及时的记录是非常必要的。但很多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只是在应聘者的面试考核表上做了一个很概括的记录,通常还只是寥寥数笔,甚至干脆是先什么也不写,在脑子里记着,等全部面试完后再一气呵成。这样做法在应聘者少的时候问题不是很大,但同时对几个同一岗位应聘者进行面试时,面试官往往就只能对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印象比较深刻,而对其他应聘者的印象就比较模糊。在面试结束后,仅凭面试官头脑中的模糊印象和几句简单的总评,对应聘者进行分类,决定取舍,显然有失公平且准确性差。同时,也不利于进行事后监督和总结面试结果。
3、面试方法盲目化,面试问题非结构化。面试是企业招聘工作中所有招聘工具当中效率最高、使用最频繁同时也是误区最多的一个环节。在招聘的面试过程中,面试的方法有许多,如情景模仿、行为面试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压力面试等。鉴于面试方法的众多,企业在面试的过程中结合岗位本身采取适当的方法。但是一些企业却滥用面试方法。在实际招聘时 大多数企业把面谈法作为唯一的人才测评方法,仅凭印象给应聘者打分,这样容易产生片面的评价,对应聘者本身不公平,最重要的是影响了招聘效果在招聘的面试环节中,面试的内容不明确,面试非结构化。企业招聘面试时 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堤问时往往出现重复堤问、遗漏重要信息、堤出无关问题等问题。
(四)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储备体系
很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或当前工作,没有战略的眼光。对人才储备建立重视不够,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做人才储备工作,一般都是现缺现招。通常的做法是一次招聘结束,未录用人员的资料立即就处理完毕,从而使招聘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式的救火状态,不能主动进行合理的人才储备、人才配置。这种与现代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在大部分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急需解决。企业人才招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既受到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制约,又受到一国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同时还与一国的传统和文化有关,因此一方面产生不完善的现象是正常的,我们必须能够正视不良现象的产生,而不是去回避;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地去思考解决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改善企业人才招聘工作。
(五)忽视应聘者的价值观
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招聘人员往往主要看中应聘者的学历、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很少去关注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本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经营核心理念相符合;应聘者的价值、个性、性格特征是否与其所应聘的岗位要求相符合。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即人”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必然要求有什么样价值观的员工。企业文化和员工价值观的融合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软性作用必然要求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重视应聘者的内在的价值观。
如果企业所招聘的新员工与企业的文化或公司的价值观不符合、不接近的话,哪怕其在某一专业领域是个人才,招聘的结果都是失败的。只有认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员工,才可能成为公司忠实的员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韦尔奇在招聘员工时非常重视价值观考察。正如他所说的“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所招募的员工,是优秀的人才而不是宏大的计划成就了一切。GE作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汇集了具有良好价值观和全心投入、满腔热情的人的公司”。
(六)缺乏适当的成本预算和效率度量
许多企业虽然在招聘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员,或者是招来的人不久就离开了企业,使得招聘成本越来越高,招聘效率越来越低。特别是有些成长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规范的招聘流程,更谈不上对招聘流程进行成本度量和预算,只是盲目地扩大招聘规模,增加招聘投入。综合上述这些招聘工作的现状,可以作出推断,如果“选人”起点的质量不高,那么不仅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事倍功半,更会影响到公司决策的执行。作为承担着“选人”职能的招聘部门,在扎实的做好日常招聘工作的同时,也要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三、解决招聘中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
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骗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二)进行工作分析,完善招聘计划
工作分析(又称职位分析)就是确定组织中职位的职责以及这些职位任职特征的程序。堤供用于编写职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说明书,以及雇用什么样的人来承担该职位的信息。一套科学适用的工作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工作分析活动使企业避免走弯路,大大节省操作成本。企业在对其岗位进行工作分析一般有以下六个环节。1.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并预备工作分析的前堤条件。企业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结合本企业具体岗位的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的工作分析系统。2.确定并培训工作分析小组。3.收集并分析工作信息。4.制定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是工作分析的最终结果,它包含了工作分析所取得的所有信息并把它们以标准化的形式编制成文。一份完整的工作说明书包括工作描沭、任职资格要求、工作执行标准、报酬因素、工作族等。5.工作分析结果的应用。工作分析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工作说明书上,而工作说明书一般具体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设计与再设计、招聘与录用、员工培训、绩效评价等活动中。
企业应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招聘计划。一个完善的企业招聘计划包括:人员需求清单;招聘信息发布的时间和渠道;招聘小组人选;招聘工作方案及时间安排;招聘的截止日期;费用预算;招聘广告样稿等方面的内容。
(三)选择适当可行的招聘渠道 任何一个确定的招聘方案中,招聘的渠道和方法的选择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绝对好的渠道也没有绝对不好的渠道,关键要看吁么利用,何时利用。如何来选择一个好的招聘渠道一直是困扰人事经理的问题之一。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招聘渠道呢?一个好的招聘渠道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招聘渠道具有目的性。即招聘渠道的选择是否能够达到招聘的要求。2.招聘渠道的经济性。指在招聘到合适人员情况下所花费的成本最小。3.招聘渠道的可行性。指选择的招聘渠道符合现实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通常的招聘渠道主要有公司内部招聘、报纸招聘广告、人才市场招聘会、网络招聘广告、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机构)、校园招聘、熟人推介等。正确的处理顺序应是先内部后外部,如果公司内部人员对该岗位有爱好也有能力做好,而且可以通过招聘填补调整后的空岗来保证公司业务不受影响的话,就完全可以内部招聘实现,轮岗本身也是一种激励,有利于人员成长。
外部的渠道根据所招聘的岗位要求不同需要相应调整,比如公司在招录高管时,通常会通过猎头来完成,中层及以下职位会选择报纸或网络的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在报纸发行比较发达的地区,多选用报纸媒体发布,在网络发达的城市,常选用网络媒体发布招聘信息。当然,选择哪份报纸或是采用哪个网络时,都需要事先做好调查,以便有的放矢。
(四)招聘队伍专业化,提高面试官的素质
1、在企业中,招聘人员是公司的一面镜子,决定着企业招聘的质量,他们不仅仅是招聘者,而且是企业人才管理者,他们影响着公司里是否能拥有合适的人才。因此。企业需要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其责任心,使得招聘队伍专业化。招聘人员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从职业群体角度上看,招聘人员专业化就是企业的招聘人员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即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
现在许多公司还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只注重人才专业素质的高低,被短期利益所蒙蔽;而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的招聘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招聘人员必须要对本公司的业务很熟悉,言行举止要能代表公司的文化。企业的招聘过程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窗口,招聘人员的自身形象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和企业形象的一个缩影,它是应聘者衡量企业的基点。企业在选择招聘人员时不仅仅要注重其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注重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以此提高企业招聘队伍的质量。同时,企业要使其招聘队伍专业化就要多招聘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企业各岗位的职责要求与变化、招聘部门的作用和职责、面试的提问技巧、招聘的渠道、招聘的流程和持续改进、心理测验知识等。
2、解决面试官在招聘面试中存在问题,提高面试官素质(1)提高面试考官自身的能力.对面试考官应该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强化训练,提高面试考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使面试官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进行不同的面试问题的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对重要的信息进行一些技巧性的提问,以便能够从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中搜集应聘者的信息,从而知道应聘者与所聘岗位是否能够相匹配。与此同时,面试考官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统一打分标准、录用标准,使面-i 4 1 f 利开展。
(2)摆正心态。由于人性有其弱点,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同样会存在一些主观偏好,面试考官可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去评价应聘者。对于面试考官的这一行为,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提醒和对考官的素质测评,培养考官要以一种公平公正的心态去面对应聘者。比如,当面对“ 像我” 的应聘者时,应告诉自己可能会产生对此人的偏好,评价时应特别注意客观公正。
(3)做好准备工作。面试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是保证面试成功的第一步。对职位的描述和说明是面试中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该职位的依据,因此面试考官在面试之前要回顾职务说明书,做到对职务说明书的信息了如指掌。另外,一定要仔细阅读被试人员的应聘材料和简历,了解应聘材料中与职位相关的信息。再次,准备一些基本的问题。在回顾了职务说明书以及候选人应聘材料后,准备一些用来判断候选人是否具备适合职位要求的能力的题目,以便面试过程中有的放矢,避免遗漏重要问题或提出无关问题。
(4)注意非语言信息。在面试过程中要注意对应聘者非语言特征的观察,注重对人品的考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的面部表情上,厌恶主要表现在人的鼻子、下领、嘴上;恐惧主要表现在眼睛上;悲伤主要表现在眉毛、嘴和眼睛上。比如,有的人来面试,问他一个问题,他眼球乱转,多半是不懂装懂,经过一次提醒之后,他还在那儿装懂,继续胡扯,这样的人一看就是撒谎惯了的。
(五)组织有效的面试
当企业为招聘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那么剩下的就是要适时地进行招聘工作,而招聘工作中最重要的、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面试了,因而面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招聘的有效性,所以面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 1.尽量营造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 面试环境要相对独立、封闭、安静和舒适,确保面试过程不被工作、外来人员、电话等打扰,以保证面试的效果;另一方面,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也体现了对应聘者的重视和尊重。此外,招聘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也可以使应聘者能正常发挥出其真正的实力,使招聘工作更公正、有效。
2.要有据可依.客观、科学、公正地选聘人才
在面试过程中,招聘者一定要有客观、科学的选人依据,注意不能完全被应聘者优秀的个人条件所吸引,要以事先制定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为依据。这是因为高于岗位要求的人员所获得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起薪的要求也会多变,不利于薪酬制度的一致性,同时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可能会很快的满足,最终厌倦而离开,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人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索尼公司招聘人才的70%法则就是很好的证明。索尼在招聘职员时往往选择那些中偏上的人才,而不是最优秀的人才,那是因为他们认为优秀的人才往往心浮气躁,并且对外部环境多抱怨,工作并不尽心尽力,而那些所谓的“7O%”人才,却能够踏踏实实工作,并有一种超越优秀人才证明自己的动力,往往能做出更好的绩效。
3、采用结构化面试,提高面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或控制面试,即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运用特定的问题,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严格遵循特定程序,通过测评人员与应聘者面对面的交流,对应聘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面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而对于面试问题的设计,研究和实践表明在面试中最好采用行为性问题,即具体了解应聘者过去是怎么做的,并运用STAR法:Situation,什么情景;Task,什么任务;Action,采取了什么行动;Result,得到了什么结果。进行追问,以判断和保证应聘者回答的真实性。
(六)规范人才档案管理、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
当今我国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档案管理不够规范,这对应聘者以及用人单位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和规定来规范人才档案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此外,招聘实践中,经过层层筛选、面试,常会发现一些条件不错且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为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因素限制无法现时录用,但确定在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作为招聘部门,就应该将这类人才的信息纳人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小组意见、评价等)不定期地与之保持联系,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即可招入,既提高了招聘速度,又降低了招聘成本。
总之,招聘工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由于正确地选用了一个人而使企业壮大,飞黄腾达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瑞敏之于海尔,倪润峰之于长虹;同时由于错误的选人而导致运作良好的企业一夜衰落的实例也举不胜举。中国的企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沉浮的阶段,而人又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能否招聘到合适且优秀的人才,形成优秀的人才队伍,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茁壮成长。因此,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里,中小企业更加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人才的招聘,认真地做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且有效地组织面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七)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发挥企业文化的软性作用
1、加大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力度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
[13][12]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由于价值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人们比较容易观察出某人的价值观如何。在企业招聘中真正做到避免忽视应聘者的个人价值观,要加大企业高层领导人对招聘的重视力度。除了在招聘之前支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企业外部管理咨询公司沟通联系外,还要支持编制测量应聘者价值观的结构化调查问卷或者通过某一具体的事件来判断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的文化理念相符合或接近。在企业中,当企业倡导某种价值观时,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企业领导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不仅提出并促使员工接受某种价值观点,而且身体力行,自觉表现出与所倡导的价值观相应的行为选择。另一方面借助重大事件的成功处理,促进企业员工对重要的价值观的认同。企业高层在处理重大事件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的依循某些价值观念,当事件成功处理可使得这些价值观点为企业的员工所认同并在企业日后的工作中自觉模仿。
2、发挥企业文化的软性作用
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中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直信奉和遵循的无形的行为规则,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等五个因素组成。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而愚蠢的企业是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要真正成为一流企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文化强大的推动力,建立企业文化制度,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要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软性作用,就要设计建立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制度。企业高层领导人不要将企业文化经常挂在嘴边,要在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必须更新观念并能带领组织成员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共同努力。真正做到重视企业文化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学习和落实企业文化而且要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精要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培养和树立典型。榜样和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和精神的人格化身和形象缩影,以独特的感召力和作用力为企业员工提供可以仿效的具体的榜样。同时开展企业文化的相关教育培训,有目的的培训和教育能够使企业成员系统的接受组织的价值观并强化员工的认同感。在企业日常各项活动中就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整合、适应、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志明.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出版社.2006.3:3-4.[2]郑晓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1-32.[3]颜爱民,刘志坚.企业招聘流程系统优化探析.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3:1-2.[4]凌文轻,方俐洛.有效的招聘.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3-9.[5]孙慧春.浅析企业招聘人才时常犯的错误.锦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3:1.[6]彭朝晖.重视招聘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4:1.[7]胡伟强,叶晓燕.美国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招聘借鉴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8:2.[8] 邓杭英,余琛.实施企业人才招聘若干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9] 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0] Cole, G.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London:London Cambridge Press,2002.
[11] 陶莉,郎涛.企业招聘与企业文化的匹配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4,(1).[12] 欧阳洁,曹晓峰,陈竞晓.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研究范例[J].杭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3] 王先玉,王建业,邓少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4] 余跃飞.人才测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3).[15]孙卫敏.招跨与选拔〔 M].济南: 山东 人民出 版社,2 0 0 4.[16]杨旭华,王新超.率越人力保证技术— 企业人才选拔经典实务[ M].广州: 广州经济出版社一 2 0 0 3.[17] 阔言现,宋吉泉,隋 金雪.如何改善企业的招聘面试[ J].商场现代化,2 0 0 6 ,(4)[18]张培德.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95-96.[19]薛瑞,江志宇,申海成.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18-120.[20](美)(美)德斯勒著 吴雯芳,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底9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 魏杰著编著《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17 [22] [16]计淑玲、刘彦国、韩兴国《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27 卷第1 期2004 年2 月
第三篇: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
毕业论文
题
目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姓
名
专业年级
联系电话
1指导教师
2012年2月6日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 文…………………………………………………………2
1、员工招聘的概念、作用、意义……………………………2 1.1员工招聘的概念……………………………………………2 1.2员工招聘的作用……………………………………………2 1.3员工招聘的意义……………………………………………2
2、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的问题………………………………2 2.1人员招聘缺乏规划,对岗位分析没有全面认识……………………2 2.2招聘工作组织安排不合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实施过程………………3 2.3招聘甄选方法单一,效果难以保证………………………………3 2.4招聘人员的非专业化…………………………………………3 2.5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储备体系……………………………4
3、解决企业员工招聘中问题的对策…………………………4 3.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系统合理…………………………4 3.2制定明确而合理的招聘标准……………………………………5 3.3规范招聘程序,选择适当招聘渠道…………………………5 3.4合理安排面试,并采用多种甄选方法…………………………5 3.5规范人才档案管理,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6
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致谢……………………………………………………9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从阐述企业员工招聘的概念中出发,分析了企业在员工招聘过程中人员缺乏规划、对岗位分析没有全面的认识、招聘工作组织安排不合理、招聘甄选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在企业招聘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招聘
题 对策
问
1、员工招聘的概念、作用、意义
1.1员工招聘的概念
员工招聘是指组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从组织内部和外部吸收人力管理的过程。员工招聘包括员工招募、甄选和聘用等过程。招聘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形成,有效的招聘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人员结构,也可以为组织注入新的管理思想,为组织增添新的活力,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技术、管理上的重大革新。招聘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有效的招聘工作能为以后的培训、考评、工资福利、劳动关系等管理活动打好基础。因此,员工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1.2员工招聘的作用
员工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在经营战略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要有合格的人才作为支撑。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它是企业人力资源获取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人才招聘实施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招聘的失误也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企业间竞争在本质上已演化为人才的竞争。如何招聘及能否招聘并选拔出合适的员工是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员工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形成、管理及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3员工招聘的意义
员工招聘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招聘是一个企业获得新鲜血液的渠道,企业的招聘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需要人才,如何通过招聘找到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因为一个组织拥有什么样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谁能率先招聘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员工,形成人才优势,谁就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2、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中国人才太多,一个职业招聘往往会导致应者云集,目前企业对招聘环节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人员招聘缺乏规划,对岗位分析没有全面认识
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前,没有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只是在需要用人时才会提出招聘计划,似乎只是把它当作临时性工作,现需现招。这样在招聘过程中就对本身需求的岗位没有充分认识,对所需的人才结构、层次、类型以及数量和轻重缓急等没有合理的规划,造成选人时的盲目,最终虽然短时间内可能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但是员工队伍很难稳定,自然引起人才流失率的加大。招聘情况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长远,选不到合适的砖头就不可能建造一座坚固的大楼,然而招聘问题几乎在每个公司都有体现,只有深入了解招聘的情况才能减少在招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2招聘工作组织安排不合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实施过程
企业能否吸引人才前来应聘,除了其自身的声誉和条件外,招聘组织工作也很重要。可是很多企业在招聘组织方面往往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招聘广告上不切合实际的允诺,面试考官凭空拔高而造成的“二次招聘”,对企业不实事求是的介绍等,会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或者对企业招聘产生怀疑,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也有企业认为招聘工作就是收集并筛选简历、面试,继而聘用,忽略了招聘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人力资源需求分析、职位描述、招聘流程设计以及招聘后的效果评估、成本核算等。所以就会出现招聘时组织实施不力、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招聘渠道选择机械、招聘人员配置随意、面试问题标准不一等,可能会影响招聘过程的公平性,也会损毁企业的良好形象。最终产生“招到的人不合适、合适的人招不到”的结果。
2.3招聘甄选方法单一,效果难以保证
企业在人员招聘时,一般都要经过面试阶段筛选合适人选。那么,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的应聘人员应该选择不同的面试方式,比如面谈法、答辩法、情景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有领导小组讨论法、文件筐作业等方式,对其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进行测评。然而实际招聘中,许多企业将面谈法作为唯一的甄选手段,事先也未准备好科学系统的面试题目,只是把应聘者的形象、气质作为招聘的关键点,甚至凭感觉进行取舍,这样很难保证招聘的效果。2.4招聘人员的非专业化
在招聘过程中,应聘人员对企业了解甚少时,通常根据招聘人员的素质来形成对应聘企业的初步印象。由于招聘人员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培训,尤其在沟通技巧及礼仪方面并不专业,导致企业的窗口形象受到负面影响,会使应聘人员失去加入企业的兴趣,进而影响企业招聘的质量。另一方面,招聘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会缺乏招聘技巧,缺少“慧眼识英雄”的本领,从而在招聘过程中错失人才,降低招聘的有效性,也会在将来的聘用中加大试用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有些通用性差或是专业技能要求强的职位,会时常出现招募很久未果的情况,当业务部门发出人手告急消息时,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一个及格线上的人选。木桶里能容纳的水,不取于最长那块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当招聘到的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公司的整体业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一个不恰当的人,在对外处理业务时,会无形中为公司错失机会.2.5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储备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人才需求都是现缺现招,没有从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着眼去积极建立人才储备体系。常常是一次招聘会结束,录用的人员资料收回,未录用的人员资料就被立即处理。这样,企业的招聘工作会长期处于被动式的“等米下锅”状态,不能比较容易地找寻到合适人才,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3、解决企业员工招聘中问题的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保留富有竞争力人才成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以下企业招聘员工中的是一些建议。3.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系统合理
人力资源战略从属于企业整体战略,只有在明确了企业整体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出整体规划。而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主次关系,即首先考虑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第二,专业与一般的关系,即企业应把精力集中于专业人员的招聘上;第三,处理好“即用与储存”的关系,即做好企业的短期需求计划和长期储备计划。
岗位分析是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并由此制定岗位
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过程。它是把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等方面的内容量化后分析再制定出的符合岗位需求的最佳数据,是招聘、录用的基础,良好的岗位分析会为招聘工作最终录用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依据。
有了人力资源规划和确切的岗位分析,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需要的人才,并使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发展。3.2制定明确而合理的招聘标准
为了提高招聘质量,吸引高素质、适合空缺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招聘人员有必要在招聘前对空缺岗位进行职责分析,确定职位的职责、内容和素质要求,以形成该职位书面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描述,并以此为标准开展招聘工作。企业可以根据工作职责在招聘前按照不同要求列出不同级别标准,招聘时即可根据所需岗位采取不同策略。比如有些技能如果在将来的工作中易于学习的话,就不一定把那些缺乏经验和培训的求职者淘汰掉。3.3规范招聘程序,选择适当招聘渠道
一般而言,企业完整的招聘流程主要包括:人员需求调查、人力资源规划、选择招聘渠道、实施招聘、筛选简历、确定面试人选、实施面试与甄选、人事决策和确定录用人员。这些环节相辅相成,每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操作方式,以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紊,提高招聘质量和效果。
在选择招聘渠道时,企业要考虑到每种招聘渠道的利弊性。但是从合理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的角度出发应当优先选择从内部选拔人才。若选择外部招聘时,企业需根据人才市场发育状况、自身发展阶段、需求状况、招聘预算经费等方面情况,合理安排招聘,比如广告招聘、校园招聘、猎头公司介绍等。不是合适的人选不易找到,有可能是招聘渠道的选择不对,没有绝对好的渠道也没有绝对不好的渠道,关健要看怎么利用,何时利用。如果公司内部人员对该岗位有兴趣也有能力做好,而且可以通过招聘填补调整后的空岗来保证公司业务不受影响的话,就完全可以内部招聘实现,轮岗本身也是一种激励,有利于人员成长。
3.4合理安排面试,并采用多种甄选方法
面试也是一门艺术,其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今后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安排面试,防止面试出现主观偏见。在面试过程中,应当注意:尽量营
造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有据可依,客观、公正地选聘人才;采用结构化面试,提高面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而言,面试需要完成的任务有:预先介绍工作情况,做诚实的企业形象宣传;评估应聘人员干好工作的能力、技能、价值观和态度;评估应聘人员是否实事求是;完成对应聘人员的剖析,除面试之外,企业还可以采用传统的知识测验和近几年流行的心理测试进行甄选。一般员工心理上具有三个条件才能做出优异的成绩:一是对从事的工作很有兴趣;二是具有所从事工作的人格特征;三是具有所从事工作要求的能力。因此,心理测试从应用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情景模拟测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般会借用测试量表,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
3.5规范人才档案管理,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
为了减少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的损失,规范人才档案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另外,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经过层层筛选,常会出现一些条件不错也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却因为企业的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因素限制无法马上录用,但是又有可能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作为招聘部门,就有必要把这类人才的信息纳入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时的表现和给予的评价等,不定期地给予关注和保持联系,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的发展需要即可优先考虑招入,这样既能提高招聘效率,又能降低招聘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才是企业的根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吸纳人才。那么,企业如何获得所需的人才?如何达到人职匹配,事得其人,人尽其事?这要求企业重视招聘,而招聘工作最好的结果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将最合适的人才招聘进来,并将其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要实现这个结果就要正确分析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企业招聘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要求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以人为本,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并采用适当的招聘渠道、科学的面试方法借由专业化的招聘队伍将其有效的落实,发挥招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昆,木桶理论与人力资源,铁道知识,中国铁道学会,2005.6.[2]杨付怀,人力资源经理案头工作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3]邱庆剑,人力资源总监工作手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4.[4]赵修文,浅析企业的有效招聘[J],商场现代化,2006.5.[5]廖泉文,招聘与录用[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文伟,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误区及其对策 [J],长沙大学学报,2009.?.[7]李中斌.张向前.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0.[8]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9]潘立,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7.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许平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被企业员工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企业独特的内涵、素质和风格,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思考得不多,投入的精力不够。一些企业经营者忙于解决企业的生存和稳定问题,无法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推进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经营思想等深层次层面的问题,对企业文化缺乏系统的思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要通过宣传、企业文化部门进行号召开展活动,难以打破表面的、应付的、零碎的局面,号召力不强,工作力度不够。
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从企业的管理理论层面认识企业文化,有的仅仅理解为是凝聚职工的精神口号;有的理解是企业形象的外包装;有的把企业文化当作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有的甚至理解为就是组织员工搞搞文体活动,等等。由于认识没到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跟着感觉走,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企业文化成为时髦的标签。
三、对企业文化系统思考和理性提炼不多。一些企业比较注重对企业的外部改善,重视企业环境的整治,形象的设计,但对理念的提
1炼不够,企业文化缺乏实在、细致的建设。有的企业提炼了企业价值观或企业精神,但缺乏个性挖掘,雷同的多,创新的少。
四、企业发展目标不确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一些企业改革未铺开,改制未到位,处于改革调整之中,企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尚不明朗,对未来企业文化无法进行系统规划。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难以进入深层次和实质性操作,只能停留在对员工进行一般性精神口号式的鼓动上,未能真正从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管理上体现出来。
五、员工的参与热情不高。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调研情况看,部分国企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不是很高,一些职工认为企业文化是不切实际的深奥的东西,是企业领导考虑的事,与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切身利益关系不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和要求,集团公司党组高瞻远瞩,顺应时代要求,决定在全集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实现集团公司“三步走、翻三番,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战略目标,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时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几十年来,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公司成立5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从全局和整体着眼,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展尚不平衡,集团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规范。要做好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炼核心理念,扩展理念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要成为企业员工都认知和认同的理念。企业在做品牌推广时,要让客户和顾客也认同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念。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已经由最初的产品和品牌的理念上升为一个企业的理念,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
集团公司在构划整体发展战略时,将企业文化列入总体框架,用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思考,从全面上把握,提出适合集团公司新特点、新要求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要尤其注重从文化角度提炼精华,从内涵层面纵深思考,从形象方面拓展提升。一方面,以统一的集团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集团标识,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成员单位在继承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船舶军工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面向世界、国际一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的时代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企业文化,丰富集团整体文化。
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必须拓展为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日趋完整。要围绕集团或企业核心理念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念体系,它包括: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研发理念——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人才理念——赛马不相马,等等。在这些理念的背后,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作为支撑,使整个理念体系变得生动有效。
二、着力建设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一般而言,企业比较注重企业精神或经营理念。在一些企业,常常看到“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字样的“企业精神”,不
少企业还有统一的厂服、规范的形象识别系统。这些内容自然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笔者以为,要把企业文化真正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着力点应该放在建立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我们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根据集团公司建设企业文化的要求,要对照看这些制度和规范,是否与企业理念相符合,与企业文化相一致。如果企业理念是鼓励员工创新、竞争,就应建立严格的业绩考评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末位淘汰制度等,在员工中营造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氛围;如果企业理念是希望员工团结合作、忠诚敬业,在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中就应注重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表彰忠诚职工等。
三、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品牌形象。打造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品是品牌的载体,产品形象最能体现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经过几十年的磨练,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国际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像“风帆”蓄电池、“永进”齿轮箱、“长江”涂装设备、“清平”齿轮,等等。但从整体看,我们的知名品牌比例还很小,和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含金量”偏低。我们要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质量一流的优势,把特色产品作为创建品牌的基础,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改进外观设计,营建销售网络,拓展国际市场等途径,不断提升集团公司军民产品品牌形象,为企业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企业文化。先进典型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代表者,他们的模范行为在企业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典型人物和先进分子作为企业员工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体现本企业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念,为员工显示成功的榜样,提供仿效的模式,使广大员工从他们身上看到方向,获得形象的感召,激励自己为企业奋发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利用典型的示范效应,使企业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增强企业精神的感召力和可信度,是弘扬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船舶重工系统拥有一大批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先进模范人物,要充分利用这些“富矿”,深入发掘出企业内部现在或过去涌现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大力宣传表彰,并从企业文化角度重新进行阐释,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理念,同时,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中,注重突出理念核心,让全体员工知道他们为什么先进,他们的哪些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的?进而影响带动员工比学赶帮超,团结一心为企业发展共同奋斗。
五、培育、形成集团公司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不只是企业领导层的“上层”文化,而应是企业全体员工包括临时员工都认同的文化。企业领导者应创造机会让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创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是自上而下,企业领导要求企业怎么发展,怎么用人,怎么管理,要先亮出自己的“底牌”,然后才能考虑如何让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集团公司宜创办一所企业文化培训学校,长期举办企业文化培训班,对成员单位领导及宣传教育、企业文化部门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不断加强对企业领导企业文化系统理论的灌输学习,提高他们宏观思考和理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企业战略和管理层面思考企业文化,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各项制度中;促使成员单位领导成为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和实践者,让领导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广大员工,从而着力培养企业经营者的良性文化意识,尽快形成船舶重工企业家文化体系。
六、在党建和经济工作双向融合中,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党组织的主要工作载体。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及党建和经济工作融合的最佳点,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唤起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企业文化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广大员工等各方力量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企业党组织要在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构筑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互为渗透、互为融合的职业道德机制、系统教育机制、塑造形象机制,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七、有重点、分层次推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推进集团公司层面企业文化建设,处理好集团文化与所属单位文化的关系,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形成集团凝聚力和竞争力,形成新的管理构架、管理体制;其次,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促进已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将省市级文明单位和发展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单位,分阶段、分层次不断推进落实;再次,突出品牌企业的文化建设,结合中船重工品牌资源的优化整合,挖掘集团名牌的文化优势,重点在塑造形象上下功夫。通过分步实施,不断推进,使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持续开展,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机械厂政工处)
第五篇: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当前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招聘信息不对称、招聘标准不合理,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新挑战等。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制定严格人员甄选方法,以及合理合法规范企业用人方式等,使企业的招聘工作更加有效。
关键词: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保留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再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1]。可见,招聘不仅是企业获取所需人才的必经之路,而且招聘的成败还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效率,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对实践者有积极借鉴的对策。
一、我国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社会招聘在中国企业对员工的录用中占主体,体现出我国企业招聘已日趋成熟,并逐步迈向市场化。企业在人员甄选方面依靠的主要是面试与知识考试, 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2]。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3]。
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4]。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
2.企业招聘标准不合理。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企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标准,寻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提高工作效率。这几年有的领导片面理解“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结果用非所学,既增加内耗,提高了管理成本,又浪费了人才[5]。招聘
手段是否科学,原则是否灵活、有效,同样关系到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问题。目前,比较盛行的招聘手段有广告、职业介绍、校园、猎头公司、亲友引荐及网络招聘等。这些都不是万能的,各自都存在着利弊,企业在实施时不能盲目追随时代大潮,而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夺。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企业的最佳招聘方式,在实际中究竟采取何种招聘手段必须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3.企业面试存在不少问题。面试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一关,目前企业形形色色的面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面试官的态度不友善。在人才交流会上,“守株待兔”以及冷面待人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但使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极大地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而且也使应聘者对企业的招聘产生怀疑。(2)过于看重简历而忽视交流。很多面试官把面试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证实简历或申请表格中的信息,这实际上是放弃了面试的控制权,把面试的控制权让给了简历。如果面试官自己也不清楚什么信息能显示应聘者是否符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那么面试就失去了有效性[6]。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简历形式越来越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因此,面试中的交流应该是主要的,而简历则为其次。(3)招聘人员能力有待得高。招聘人员的素质关乎企业招聘的质量。然而有些企业由于面试官自身素质,面试专业技术人员时,显得不知所措。(4)以偏概全。在企业招聘中,面试官往往会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草率地做出判断。
4.新《劳动合同法》带来机遇与挑战。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面对新法的实施,招聘必须应对的挑战。(1)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适量的员工,不可能多多益善。(2)企业招聘工作压力加大。在过去,企业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通常采取的是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方式自然辞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新法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有所缩短,在人员解聘方面也有新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扩大就业。这些规定的出台,无不加大了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无非是一个巨大挑战。(3)员工派遣形式受抑制。劳务派遣由于用工灵活,成本降低,风险转移等特点,在实践中被大量企业所采用。它通过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形成一种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新《劳动合同法》则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不低于2年,期间即使无工作可派仍需支付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另外,用人单位要实行同工同酬,若派遣员工岗位在本单位无同类劳动者,参照所在地政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确定报酬[7]。这使得企业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
从应聘的角度看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中国人才太多,一个职位招聘往往会导致应者云集的原因吧,目前企业对招聘环节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笔者应聘的基本都是中高层管理岗位尚且如此,而对于那些没有多少工作经验或者应聘较低职位的人更可想而知。这种尊重不是指最基本的那种尊重,大多数公司最基本的礼貌常识倒是具备的,我指的是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但多数企业的招聘人员不知道是素质较差还是自己应聘时受的委屈的心理逆反,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
第二,之所以出现对应聘者不够尊重,我想其主因是多数企业对招聘这一人力资源管理最基础的一环不够重视的原因。招聘环节较之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绩效等环节而
言,确实技术含量较低,但不代表招聘环节不重要,恰恰相反,在笔者看来,招聘的准备充分与否,招聘环节的专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将直接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印象。从某种意义来说,应聘者应当被看作企业的客户,招聘就是在向客户推销公司本身这个产品,或许这个客户目前尚不会购买你的产品,甚至因能力或者其它因素都不构成你的潜在客户,但你永远不要忘记市场营销的口碑印象,或许暂时没有合作的可能,但你至少应该让应聘者反感公司,反之,如果你让应聘者反感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第三,目前招聘环节不够专业,反映了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差,或许正如林正大先生所言,目前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管理尚不正规的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啥也干不了的、无处安排的关系户之类。这些人素质很一般,却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第四,目前企业招聘还存在一个问题,没有根据招聘职位安排面试人员,举一个例子,一个朋友听说一家企业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于是就梳妆打扮、衣冠楚楚、准备充分前往应聘,结果到了现场,发现对方公司在招聘现场负责初试的是一批人事助理,而该公司的负责人、人力资源总监甚至人事经理均未露面,这些人事助理头也不抬地说“应聘的吧,把简历放下吧,如果条件合适,我们会及时通知你的。
第五,目前企业招聘普遍存在“寻找超人”的误区,首先是超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超人有多少的问题,再次超人它会来你公司吗?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超人就一定适合你公司吗?君不见,现在是个公司,不管招什么职位的人都要求英语听说读写流利,但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公司其实根本用不上英语。
二、做好企业招聘的主要对策
1.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
(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骗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3)制定科学的人员甄选方法。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甄选技术方法,如笔试、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有效应对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招聘的成功率[10]。
2.制订合理的招聘标准。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打开一份报纸的招聘广告,不难发现上面充斥着“年龄3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者“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字眼。这些广告中有部分是出于工作性质的或企业的真实需要,但其中肯定不乏人云亦云者——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用人计划,甚至对企业的用人要求都不甚明确。对于此类情况,应开展工作分析,写出全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有了工作说明书,用人条件可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招聘工作奠定基础。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对事的了解越准确、越具体,选人越有依据[11]。如此一来,不但企业的选才更具目的性,也大大节约了组织管理成本,而且避免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3.加强面试管理。面试作为企业招聘工作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面试双方应该摆正面试心态。面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招聘方提供的是择业机会,应聘方提供的是选择人才的机会,双方应该通过相互了解,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方在面试时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面试的双方应该摆正心态,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上对彼此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2)应该重视交流。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简历仅仅是面试的基础。交流不但可以验证简历的真伪性,而且可以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如应聘者在简历中列举曾参加某个项目的研发,通过交流,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是负责人,还是仅仅为项目购买了几个零件;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及沟通的能力,进而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3)加强招聘人员的组织安排。企业不能把面试工作简单地认为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应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来了解本单位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各用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面试。面试时,人力资源部可以测试应聘者性格、工作风格、心理素质等;专业问题则由各用人部门负责人测试。通过分工合作,才可能全方位地考查应聘者的能力,从而真正吸纳到对企业发展有助力的人才。
(4)应该用人所长。用人不求全,选才的关键是能识才并能善用之。因此,企业在用人时全面了解人才的能力特点,不拘一格,用人之长。
4.正确把握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招聘。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资双方权责的规定更加明晰,使企业的发展遵循一条更加合理、合法的道路。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最重要的影响是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马太效应”,企业应规范基础管理,实施“情感管理”,这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人才,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因此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招聘环节,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注重选择合适优秀人才,减少招聘失误,降低因招聘不适而增加解聘成本。企业也可以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
综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招聘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以及面试等典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对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工作,进而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中斌,张向前,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0.[2] 张培德.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95-96.[3] 薛瑞,江志宇,申海成.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18-120.[4] Akerlof G.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488-500.[5] 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6] 何锦华.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2007,7(9):161-162.[7] 张晓蓉.《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四川劳动保障,2007(7):30.[8] Michael Spence.Market Signaling: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Job Mark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M].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9] 王小玲.人才招聘中的诚信问题[J].上海企业,2005(5):28.[10]Breaugh J A,Mary Starke.Research on employee recruitment:so many studies ,so many remaining ques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3):405-434.[11]潘立.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7(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