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4:3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环境问题做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被提上日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不少农民盖了新房、装了电话,甚至买了汽车。然而,环境污染问题却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农村社会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举措。以下是笔者通过对沅陵县筲箕湾镇的实地调查,走访、观察得出的报告:

一、农村环境现状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科学的处理;人畜粪便没有得到合理科 学的利用;林木资源砍伐严重;水资源污染情况恶劣。

走进村镇,便可发现无处不在的垃圾,特别是在不少地方的村口、巷口、街口、路口,到处堆满了垃圾。村口路口倒满了,便向村外延伸,路旁、渠畔、林间也成了倒垃圾的地方。每到夏季,臭气熏天、滋生蚊蝇,碰上刮风下雨,废塑料、垃圾袋又随风刮得满地都是,甚至挂上树梢,刮上山坡,花花绿绿,非常难看。在你不经意间,你便会猜到动物随处拉的粪便,还有在农村如厕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少村民家的厕所就是在自家附近搭建的小棚子,在阴雨天气,常常会有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非常刺鼻。在村民家里,笔者发现,村民做饭烧水还是采用很原始的烧柴方式,灶房里,往往是村民堆积如山的木材,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不准砍伐树木,但不少村民表示,这些条款对他们根本不起作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村民用水难问题,村民喝的水都是取自很远的山里的泉水。

二、环境污染原因

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与农民的富裕程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农民越富裕 所产生的垃圾就越多。而造成垃圾污染的直接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没有把垃圾处理列入乡镇规划,更没有列入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以至于许多农村在处理垃圾时无章可循、无人管理。再者就是农村居民自身素质低,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现代科学的生活方式,自古以来,他们就是这样,上厕所也是很随便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因为他们一直就是这样生活。还有就是,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的生活用能,农村的生活用能没有一个很好的供应系统,地方政府只关注经济的发展,没有在民生方面做出长远的计划。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一位的注重经济的效应,而忽视了环境的效应。就比如说镇上的长青矿业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但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由于大量化学物质的排入,原本清澈干净的溪水,现在是连鱼虾也看不到半个。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成为村民的自觉习惯。

2、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实行“户集、村收、镇(村)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行政村可在远离交通要道地点,设立临时垃圾箱、垃圾桶,配备专职的保洁员和专用垃圾车,定时、定点、集中清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回收利用。对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对各类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安全处理;对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以减少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因镇、因村制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

3、建设生态农业

推广先进、绿色农业科技,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发展经济。大力推行农村沼气建设,既可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决生活用能,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民增收。

4、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淘汰污染大的企业,对于现存的企业要鼓励其采用新技术,严格控制其污染量的排放。

5、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财政投入

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节能减排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收、信贷等优惠。

第二篇: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河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姓学号:年级专业: 2010级产品质量工程指导教师: 梁舒娟

2012 年07月25日

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调查人:张小庆、杜娟娟、赵圆圆、梁敬

调查时间:2012年7月12日—2012年7月14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白马乡东白马村

调查对象(印章):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白马乡东白马村村民及村干部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询问的形式,发现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困

难,并结合相关资料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提高人

们的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

为了了解掌握农村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探索其出路,我社会实践小分队于近

日以保定市白马乡东白马村为例进行了专门调查。现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的情况报告

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白马村有二百多户村名,共计1197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农村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农村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

日益增多。农村周边工业对资源的强度利用及废气废水的排放,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情况也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影响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该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生活垃圾污染

突出表现在:

1、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

2、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生活垃圾多在路边、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经调查发现该村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导致村民将生活垃圾乱扔乱倒。椐资料显示城

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

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

圾量非常惊人。此外,农村垃圾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

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生活垃圾不仅影响

村貌,还对土壤、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通过和村干部交流得知,该村没建垃圾池等垃圾处理设施一方面是由于资金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村民环保意识较差,即使建立相关设施,村民也会由于习惯、方便等问题

就近倾倒垃圾,使垃圾池等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诸多原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仍

是一个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严峻问题。

(二)水污染

主要表现在:

1、村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导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2、大部分的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污染的水;

3、村中大量的水井的水质、水量明显不如以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

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

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

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该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

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的水污染。此外,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

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另外,经村民反映:该村在多年前打井只需二三十米就可以得到甘甜的水源,但是

现在井深需要达到40多米才能出水,为了得到更好水质的水有的人家打井50多米。可

见农村不仅水污染现象严重,因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不节制还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三)农业生产方面污染

主要表现在:

1、畜禽粪便污染;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经调查得知,该村多数农户仍以农耕、养殖家禽牲畜为主来获得经济支撑。据资料

显示,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

当于35个人的污物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但

是几乎很少有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

进行农耕生产会频繁使用化肥农药,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

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调查显示该村村民一般依据农作经

验施用农药和化肥,对于农药、化肥用量和品种没有科学的了解。这样不仅造成药剂浪

费、肥料损失,还会引起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

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

径。该村每年产生大量秸杆,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

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

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四)农村取暖燃煤污染

经调查发现该村绝大多数农户冬天采用燃煤的方式取暖。据村民反映,一到冬天,天空中飘有很多烟尘,道路两边也会堆有很多煤渣炉灰,对环境、交通有很大影响。

(五)村周企业污染

近年来,由于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

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企业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

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六)其它影响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

壤条件恶化。该村部分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近年土壤有机质也有所下降。另外,该

村种植较大面积的甘薯,但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三、针对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几项建议

(一)加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的生态观念,形

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

发展。

2、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

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

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二)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

1、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2、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领域。

3、大力开展生态村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快村庄改造、改水

改厕进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农村逐步推行乡镇、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

实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县级森林公园

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三)完善排水治污法规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建设节水型农村。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努力建设节水型农村,逐步实现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水资源

开发利用。

(四)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

力度,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杆气化综合利用、秸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

源消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

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

3、对养殖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

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

式,努力减少农业污染。

(五)强化对农村周边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

1、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

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

2、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

3、针对企业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

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六)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1、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

保护和建设。

2、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府

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通过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

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的道路。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水平决定着当地农村教育的水平,生产力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瓶颈、困境,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其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义务教育实际是政府起主导作用,承担着主要责任的教育,经费投入主题应该在政府。眼下的情况是除了中央和省投入必要的教育经费保运转以外,地方政府特别是县、镇两级政府基本没有投入,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舍修建,日常维护,设施设备的添置更新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差距越拉越大,导致教育均衡化发展无法实现,实际上成为一句口号,一句空话。

二、师资严重不足

教育说起来,没有人说他不重要,从国家层面到普通民众认识都是到位的,尴尬局面是农村学校连最基本的师资数量都不能保证。目前我们还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而这些代课人员由于待遇太低(每月不足500元),也多是干一段时间就走了,各所学校再想法设方招一些在家有一定文化素质,又由于某种原因暂时离不开家的人来充数代课。县里每年也新招聘200多人,但新招的还抵不上退休的留下的空

缺。因此,农村教师更加紧缺,如此这般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村的义务教育该怎么做,教育水平怎么能得到保证,更不要说提高了,这是当前困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

三、农村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外出务工的农民较多,他们虽然没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技术水平,干一些粗重的活,但每月也能有3000—5000元的收入,这对于本地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给人造成的印象是上学除了花钱并不能改变家庭的境遇和个人的命运,一部分学生不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因此,好多学生书读不到初中毕业,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是六年义务教育,一旦个头长得差不多了便离开学校,选择辍学打工挣钱。学校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政府的缺位、失职,不闻不问,因此控辍的力度显然不够,效果也不明显,这些辍学生成为新文盲,有的甚至成为社会安全稳定的隐患。

当然,学生辍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科学的学校布局调整,造成上学路途遥远,上学路上安全隐患较大,学校又不具备食宿条件,或者是虽然具备了食宿条件,但由于没有管理人员编制,造成管理不到位,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导致学生辍学,这种辍学的现象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四、学校布局不合理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时大势所趋,但县城内的学校布局要公民办统筹考虑,不能盲目设置撤并。现在我们的政策是一村一校,但现在的行政村是原来的两个或多个小行政村合并起来的,在布局调整时保留了那一所原来的村小,它的位置都不是新行政村的地理中心,被撤并的原其他村小所覆盖区域的学生路程就比较远,上学十分不便,群众意见较大。另外,新批复兴办的民办教育机构也有个合理布局的问题,不能具备了办学条件就批准发牌举办,要看需要不需要,有的公办学校对门路那边又批复兴办一所民办学校,这显然不妥。

五、公民办学校管理存在不应有的差别

按理说义务教育学校不论是公办民办在管理层面不应该有区别,不是管理层在管理指导思想上有区别,是客观现实造成的这种差别,继而造成公民办学校在竞争上的不公平。比如说在规范办学行为上,公办学校如果违反了,对学校的校长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和办法,但对民办学校处理确少实质性的处罚办法,对人无法处理,他(她)不是公职身份,给个什么处分在不在乎,经济处理好像于法无据,唯一的办法是吊销办学许可证,这种一棍子打死的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又难以落实。因此,就出现一些公民办在办学行为不公平现象,像违规补课、大班额、违规招生、虚假宣传、违规订复习资料、非中考学科科目不开课的等,造成有些民办学校畸形发展,虽然中考成绩不错,但学生普遍缺乏灵性,进入高中后后续发展不足,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六、农村学校“失血严重”越来越弱

当前自上而下都在提倡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但实际的情况是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别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城里学校享有得天独

厚的优质条件。首先是硬件设施上是农村学校远远不能比的,其次是师资水平农村学校与城里学校更是存在天壤之别。即便是如此,许多在农村学校稍有成色的老师也是想方设法调往城里,或集镇所在地学校,更进一步拉大了师资上的差距,再加上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不但教师整体数量上不足,甚至某些基础学科比如小学英语教师更是奇缺,直到现在也没有几个村小能开设英语课。因此,稍有教育常识的家长纷纷把学生转往城里的学校,不但造成城里学校大班额现象的产生,也加重了学生家长的教育成本,增加了家长负担。反观农村学校都是人去楼空,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才会出现像城市某校,几位老师教一位学生的尴尬局面。

七、学生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学生安全工作时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安全不保何谈学校发展。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上是到位的,也建立了许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但目前学校安全工作仍面临许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为:第一学校安全保障力量薄弱,许多学校的安保人员都是学校老师轮流值班,有的聘用年老体弱的社会人员看护,真正发生学生的侵害事件他们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第二人员素质缺少专业的培训,导致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较差;第三是民办学校的校车是个重大的安全隐患,普遍存在校车资质不够、超员超载等现象。交管部门由于人员较少监管不过来,即便是查到违规校车也是查了扣,扣了放,如此循环,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八、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

实施素质教育这可以说是国家意志,它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大家都明白。但眼下农村义务教育离实施素质教育却感到越来越远,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农村学校缺少必要的师资,或是教师素质本来不高这个原因外,关键是当前的评价机制是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导向有很大的问题,学校的好坏就看平时的统考成绩或是中考成绩,成绩好就是好,好学校一俊遮百丑,却很少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发展的起点。

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如此多的困境,解决起来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好在当和政府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有些问题包自身或政府应该尽快解决。

一、师资的配备

当前,学校的办学软硬件都比较缺,但最缺的还是办教育的人,就是学校的师资,不解决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一切都是空谈。政府花了很多钱为学校建校舍,配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但学校连基本的教书的人都没有,配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不是不需要,而是有比这些东西更需要花钱解决的师资问题,想当年战争年代,抗大连基本的办学硬件都没有,但有高素质的教师不照样培养出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可贵人才。因此,我们认为“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力的增长再逐步改善、完善,眼下当务之急是加大师资的配备的力度,尽快补养缺额教师,保证教学最基本的师资需求。

二、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行倾斜政策

农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收入待遇、进修培训机会等远不如城

里,因此,农村学校面临一新招教师不愿意来,二是来了也留不住。现在实行教育均衡化,我们认为教育均衡化首先应是师资均衡化,要想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应给农村教师的待遇实行倾斜,让他们获得比同层次老师更大的收益或实惠,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让农村教师相应高出一级工资或绩效工资活动的部分多向农村教师倾斜,给农村教师盖周转房解决食宿问题,根据路程增发交通补贴,在职评、岗位设置时增加更大的比例等。这些措施是当地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自己做的,这对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入是主渠道,我的理解政府投入不能只是国家和省两级政府,也应该包括市、县、乡镇政府,但目前的情况是县、镇两级政府的投入不到位,特别是镇乡级政府多数是零投入。因此,还应该明确规定县、乡镇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份额,并督促加以落实,有了这些经费,学校校舍的日常维护、教辅用房建设,食宿学校建设及学校的安全保障等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四、建立农村学校安全保障体系

学校安全问题不仅是教育学校自身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学校安全光靠教育一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也要建立农村学校安全保障体系,由政府牵头联合教育、公安、文化、工商、卫生、交通等机关部门联席办公。好多地方已经这样做了,但是关键是只有形式没有实际去做,联席各家只是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真正去做去落实也只有只有教育一家。所以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得有成

效,必须抓执行力的问题,各家必须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并把文落到实处,不能有做学校安全工作是给教育学校有情分的帮忙,应该认识到这是你应承担的职责,乃份内之事,出了问题不履职尽责是要接受组织处理的。

综上所述,农村义务教育承担着为当地培养人才的重任,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更好发展,政府领导应当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重视教育,落实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增强维护好发展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好局面,使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社会的发展。

第四篇: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2010年寒假实践报告

——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一、实践指导思想

据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有61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经济形势持续的不景气,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对一直比城里大学生更难就业的农村毕业生更是雪上加霜。基于此本人利用寒假时间做了一些调查,并总结出自己的看法。

火爆的招聘会现场

二、实践时间

2010年1月18日—1月31日

三、实践方式

在喻屯镇丁庄村、孟庄、小屯等地采访村民、已毕业及未毕业大学生;

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四、实践内容

2010年1月18日在丁庄村采访以就业大学毕业生孙明(化名)。在采访中我了解到,他已经毕业六年了,是由专科升的二本,在非名牌大学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现就职于上海的一家仪表公司,月薪四千左右。谈起他的就业经历,可谓历经坎坷。由于就读的不是名牌大学,父母都是农民,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曾经考过公务员,可惜落榜了。一年后在济南的一家公司做业务员,收入甚微,与同事合租一间小房子。这样持续了两年多,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了这家仪表公司在济南的分公司,待遇提高了一些。后经自己努力工作,做出了优异的业绩,得到领导提拔被调到了上海,生活才算宽裕了。他还告诉我刚毕业时,求职的经历对他的打击很大,觉得上大学无用,照样找不到工作。现在才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啊!

2010年1月20日到孟庄采访当地村支书询问了他们村近几年考上大学的人数以及就业情况。通过采访我了解到,近五年他们村共有四十余名大学生毕业,但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尚有十几名本专科毕业上待业在家,只有二十多人找到了像样的工作,其他的跟一般的农民工没什么区别!有三个考上研究生的就不一样了,他们都在大型企业任职,工资也高。

以后的几天我又到附近的几个村采访了几个在读大学生和待业在家的毕业生,并同几个同学交流了岁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五、实践总结

结合我采访时记下的笔记及在互联网上找到的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以下实践总结。

(一)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农村大学生与其他普通农民打工者及其他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特殊性

1.农村大学生期望收回教育投资。

在农村,教育投资对农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一名农村大学生四年的学费是25 000元~30 000元之间,生活费以每月500元,一年九个月算,四年也是18 000元,从而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43 000元~48 000元。因此,很多农村家庭为了使孩子能够通过高等教育实现从社会地层到上层不得不倾其所有去供孩子读书,并且把自己的养老都交给毕业后的孩子。因此,农村大学生期望从社会中求得一份比较好的职业来收回教育投资,偿还债务、赡养父母以及为自己将来打算。从而,他们的就业定位会高于普通打工者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

2.当代大学培养模式与农村社会需求的矛盾。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很多农村大学生已经开始把就业方向从城市转向农村,希望在农村建功立业,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或者其他农村地区贡献力量,但当代大学培养模式却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大学人才培养主要是面向城市中的企业和国家机关,而专门针对新农村建设的专业则很少,很多农林学类专业的学生也是向往一些公司或与之相关的行政机构和研究机构。

(二)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的相对弱势

1.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受教育权不平等,造成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第一,教育经费的不平等使城市学生拥有更好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也更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使现今比较重视综合能力的用人单位更倾向城镇大学生。2001年,中国城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1 484元,农村为798元;初中生城镇为1 955元,农村为1 041元。由此可知,农村初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只有城镇的不到60%,虽然这些年国家正稳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但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牢固背景下,这种鸿沟是很难逾越的。第二,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地区歧视使贫困地区大学生很难去享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从而使在重点名牌大学就读的农村大学生比重偏低,即使有在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是就读于非热门专业。占较小比重的农村大学生大多在非重点院校就读,这一比重在2005年达到了63.3%。同时,高校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录取分数,如在北京能上北大,清华的考分,在其他地方根本进不了重点大学,更别说农村地方的学生了。这样更使别的大城市中的重点大学效仿实行本地保护主义,优先让本地大学生就读。农村籍大学生在社会更认同“名牌效应”的惨烈竞争中无疑处于劣势。

2.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家庭所占有的社会关系资源和权势资源的不同使农村大学生就业机遇和待遇也不同,从而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在就业竞争中,城市学生的父母利用自己在社会中所占有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就业铺路,而农村大学生的家长却无能为力。北京大学“高度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在针对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后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率就越高。①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文东茅认为,理应平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随出身阶层而异。而北大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岳昌君博士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父母学历高,职业越好,会让子女在就业和教育上更有利。这种现象更使很多单位的招牌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或对普通公民的欺诈,使单位形成近亲繁殖。而农村大学生呢,父母都是农民,属于社会分层中的最低层,占有资源极其少,从而使农村大学生在各种完全不透明的招聘下败北,一次次败北使农村大学生失去对社会公平的信任,对社会怨恨,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3.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学生继续教育难,从而使其竞争力小。农村大学生在本科四年或转科三年高教育投资使绝大数学生读本科或专科后就放弃硕士生或博士生学习,因为农村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后已后继无力,急需孩子工作去拿回成本,只好放弃研究生或更高层次的学习。而城市大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任务后绝大多数还有能力去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来提高竞争力。

(三)、破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引导,把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需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农村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工作福利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来确保农村大学生的收益。就业市场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要素之一,政府应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较好把握就业市场,使农村大学生更好的就业,为社会服务。

2.学校人才培养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特别是农村人才需求。当代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吻合的矛盾众所周知,很多大学只埋头怎么赚学生的钱,怎么多建漂亮的教学楼,怎么提高学校名气而忘了结合社会需求和国家需要,时代变化来与时俱进的开设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大学可以尝试开设譬如乡村行政学,乡村社会学,乡村经济学,乡村管理学等,直接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3.各种用人单位要完善用人制度和招聘制度,杜绝“姻亲”招聘,在招聘时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农村大学生缺乏比较好的社会人际资源,只有杜绝用人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政府、集体企业和各种带有政府色彩的单位实行姻亲制,才会在这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公平公正之风,促进社会和谐。

4.农村大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在无优势情况下,避开城市大学生,普通打工者和城镇下岗人员的就业竞争,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农村,去赢取人生。同时政府要给予农村大学生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给农村大学生在农村工作解去后顾之忧,实现农村与农村大学生的双赢。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需要社会的积极配合,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广大的农村学子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发展观,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去。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五篇:农村养老保险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及出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趋势使劳动者生产经营风险增大;加之家庭的小型化、人口的老龄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原有的以家庭保障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如何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实际的养老保险体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从我国农民现阶段生产、生活特点、制度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并对其发展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制度缺陷

政府参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家庭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问题日渐突出。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套完全适合中国现状的养老保险制度似乎不太现实,因为我国仍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一、我国农村现状分析。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农村的家庭养老原有的社会经济基础已大大削弱,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很难再维系农村未来所面临的养老需要,主要体现在:①农村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发生了转变。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其利益观、价值观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一步步地替换着传统的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观念以及价值规律对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冲击日趋强烈;农民已走出了“养儿防老”的思维怪圈,迫切要求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家庭养老保障制度。②农村家庭规模的逐步小型化使农村家庭养老的照料源越来越缺乏。据有关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农村家庭户平均人口为4.18人,到1995年降低到3.70人,再到2000年降低到3.44人,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使得农村家庭养老越来越缺乏充分的照料源。③非农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家庭养老缺乏应有的凝聚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已由原来的单一农业向农、工、商多元化发展,农民的家庭收入不再单靠传统农业,非农产业的收入在农民家庭中已占有较大的份额,相当部分的农民家庭,父母在家种田务农,子女出外搞副业或打工,而且子女在经济上有较强的独立性,父母失去了全部掌管家庭经济的权力,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地位,使农村家庭养老缺乏凝聚力;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越长,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纽带会变得松驰,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尊老敬

老传统的下降。④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农村家庭养老难以达到未来老年农民的需求。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按照人口老龄化的国际衡量标准,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就进入老龄社会,我国离这个标准已非常靠近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十分庞大,加上农村养老保险既面临农村原有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即存量问题),又面临新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即增量问题);同时,由于实行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基本国策,农村地区也将会形成“4—2—1”的家庭结构,一对夫妇要供养四个老人,在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即使子女有赡养的精力和时间,农村家庭养老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二、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按 1991 年民政部制定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规定:“凡是达到全国和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农村居民,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凡是已解决温饱,基层组织比较健全的地方,坚持政府积极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凡是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地方,暂缓开展这项工作”。我国目前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大多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也几乎都是较富裕的农村居民,大多数不发达农村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农村居民,实际上养老问题更加严重和紧迫。而按现行办法,这些地区和居民都无条件参加养老保险,这显然与我国实行农村养老保险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不同,目前我国执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帐户的基金主要由个人供款构成,年老后领取的养老金的多少基本取决于个人帐户的基金积累状况,不存在代际和代内资金调剂,也没有国家财政资金的资助,社会成员间的互动互济功能十分有限。因此,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不具备统筹共济性质。

(二)资金筹集方式的弊端。

我国各地农村实践基本遵循了试行方案中有关资金筹集模式的原则性规定,即:“资金筹集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个原则虽然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必竟考虑得较片面,且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导致执行中的困难。实践中,一方面个人缴费为主实际成为个人的完全责任, 由于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意识不强及缺乏相应的资金引导,导致农民投保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收入的影响,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大部分是收入较高的居民,他们即使不参加养老保险,今后的养老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然而最需要养老保险的低收入和

贫困农民则不能从养老保险中受惠。而且在许多地区,干部和群众在享受

集体补贴方面的差距过大,干部补得多,群众补得少或不补,加剧了原来就存在的农村不公平。社会保险的目标之一是减少贫困,减少收入不平等和地位不平等,显然这种“保富不保贫”的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与这一目标是相违背的,不符合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衷。

(三)、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小,而且覆盖不平衡

虽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其覆盖面还是非常狭窄的。而且大部分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以及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对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空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没有政府投入的条件下,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据不完全统计,1978—1997年,向乡镇企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约2.2亿。由于乡镇企业职工绝大部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的身份既是职工又是农民,非农收入在他们的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而农业收入越来越少。他们与土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他们保有土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未来,或者说是对所在企业或乡镇企业的未来没有把握,担心企业倒闭后又丧失了生活来源,因此他们仍把“回到田间”作为退路,土地是他们的最后一层保障。这不利于土地的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非常不利;而且由于乡镇企业职工的思想不稳定,不能全心地投入到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去,这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四)、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低,不能保障参保者的基本生活

保障参保者的基本生活水平是社会保险的一个基本功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也应该保障参保农民丧失劳动能力(或60岁以后)的基本生活。但是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中,由于农民投保档次较低和投保时间较短,养老金标准极低。按1998年全国历年(1986年以来)累计8000多万农村居民投保的150.4亿元养老金计算,人均也只有180元左右。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组在2000年的研究也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展农村养老保险以来,到1999年底,全国有8000多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收入保险基金184亿元,1998年向59.8万参保人发放了养老金,人均42元。按此计算,月均养老金仅为3.5元,很显然难以保证其基本生活。另外,由于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规定投保对象为20岁-60岁农村居民,如果一次性保费100元,对现在20岁的人来说,到60岁开始领保险金时,每月能拿到104元;对于现在40岁的人来说,每月只拿到11元;对于59岁的人

来说,60岁时每月拿不到1元钱。因此,现行制度只能使“未来老年人”或现在的年轻人受益,而现实的老人和中年人将成为农村养老保险的“真空”人群。

(五)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且基金流失严重

按《基本方案》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办法,主要是“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不能直接用于投资。”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困境一样,甚至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实行完全积累制,问题更加严重,即按现行政策规定的资金运营手段根本无法保证养老基金的保值。特别是考虑到银行利率不断下调的现状,保值、增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另外,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不仅难以保证保值、增值,而且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挥霍,致使农民的“保命钱”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转。一项在江苏省的调查表明,调查涉及的7个城市,已经流失的资金,占基金总额的35%,基金流失有地方政府挪用,养老保险机构挪用,违规投资和违规使用等。基金流失的另一种表现是管理费用,一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费用占到实收保费的30%以上。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日益严峻的农村养老问题。

一、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农民投保意识。

增强农民投保意识,是实行养老保险的前提条件。大部分农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因此应将养老保险的优点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农村保障体系,使他们逐渐摒弃“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认同养老的形式多样化和社会化,增强他们的社会养老保险意识,逐渐消除他们对社会养老保险所持的观望、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以增强社会养老对广大农民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农民的投保率。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一般认为,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1)农村劳动力结构份额在20%以下,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15%左右;(2)在老龄人口高峰期,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下降到50%以下(3)工业水平处于以工养老阶段,经济水平较高,人均GDP2000美元以上。由此可见,即使农民发现了社会养老保险的潜在利润,但目前中国经济条件不具备,也无法实现普及农村养老保险的目的。所以要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采取渐进式的制度变迁,逐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 的供给水平,进而在质和量上与城市居民相等,而不是目前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根据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资金筹集比例。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性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来确定资金筹集比例。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完全有能力承担建立储蓄账户所需的资金,那么可继续实行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集模式;而对于经济发展落后,居民无力承担个人交纳的资金的地区,国家在给予政策扶持的同时还应该给予财力上的扶持。国家资金扶持的比例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国家承担的比例应越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行养老保险的目的。

四、.理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搞好农村养老基金的管理

我国最初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由民政部负责,1998年国务院设置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由民政部转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但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业务工作由县级及县以下的机构承担,既负责养老金的收取、核算、发放,又负责基金的运营经管。由于管理水平低,保险基金的保值能力和实际保险能力都很差,部分地区还存在政府部门乃至个人挤占、挪用、甚至贪污挥霍农村养老金的情况,还有的成为乡村干部给农民加重负担的借口。因此,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并易于广大农民所接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财分开,做到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中央、省、地(市)三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建章立法、组织推动和行使监督,县、乡两级负责保费的收缴、个人账户管理、养老金发放等具体事宜;中央、省两级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承担基金管理人的职能,从而保证农村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可将养老基金分为两类:近几年要支付的费用,购买国债、国库券或定期储蓄;未来支付的,可由国家按优惠保护原则用于大的项目和国家主导产业投资,以追求较高的回报。

五、加大政府的参与。

在讲究效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不可能使公共物品的生产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最佳水平,且养老保险在消费中既无争夺性,又无排他性,这个特征使市场失效成为必然。政府介入社会职位领域的首要基本目标是进行收入再分配,追求社会公平,以维持社会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差距。对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收入不高相对贫穷的农民来说,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帮助,需要国家的关心。农民虽有土地,但仅仅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无所有权。农民生病或年老后最需要钱的时候却不能变卖土地以供所需。并

且几十年的农业集体化和公社化体制导致农民一生的积蓄非常有限,大多数老年农民没有足够的积蓄来养老,他们几乎是两手空空进入老年的。而且对农民的不公平待遇达到某个极限之后,严重的社会冲突就可能发生。故政府应遵循“对所有的人不偏不倚”的无歧视原则,在养老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由于私人提供养老保险的成本高,且由于无法避免逆向选择的矛盾,国家可以比竞争组织以低得多的费用提供养老服务,节约社会成本。在财力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资金的增加,国家应从财政或税收中专门拿出一块用作农村养老保障基金,财政必须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最终调节者,使农民也能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政府还要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和法律等制度的投入。如对农村养老保障项目和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完善有关养老保障的金融管理体制,加大法制配套建设和保障力度等。这些立法和法律是为适应由于农民的经济价值的提高而导致的制度压力与限制做出的滞后调整。同时还要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上要适度倾斜,如对基金运营中的减免税待遇。社会养老这一新制度对农民的潜在利益,也符合农业支援工业,工业发展后又反哺农业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规律。

六、广开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为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充足的资金。

充足的社保资金既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一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核心环节,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养老保险更是这样。目前,从总体来看,社会养老保险资金非常紧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保险的需要,因此必须开辟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具体从下面两方面去做工作:①加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逐步提高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拨款。社会保障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财政必须成为社会保障基金不足的最终调节者,这是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否的关键。资料显示,1991年,瑞典、英国、加拿大、美国的社会保障总支出中,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占到56.4%、31.8%、36.4%、28.7%;1994年欧盟国家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有36%来自国家财政;而我国2000年,即使在中央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前提下,这一比重还只有4.5%,明显偏低。因此,必须加大财政支出管理方面的改革,压缩一部分事业支出,紧缩行政管理费用,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从而增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②开征社会保障税,尽快建立起以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主要是采用缴费的方式,这造成社会保障涵盖面过窄、筹资方式的约束力较差、征收成本过高的弊端,这种筹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利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发展。为此,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开征社会保障税,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社会保障筹资方式,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开辟筹资渠道的必然选择。社会保障税以法律的形式设立,增强了筹资的刚性,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了社会保障抗风险能力,还有利于平衡城乡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负担。从而使

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有稳定可靠的来源。

七、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立法工作。

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障的立法,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针对家庭养老保险方式存在的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的弊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是相当必要的。法律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对农民面临的一些养老问题能做到有法可依,给以妥善解决;同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虽然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困难重重,但只要根据我国的国情与现状,实施相应的措施,仍是可行的。其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突破瓶颈的前提;针对我国农村的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 郑功成

2、《社会保障概论》

张思铎

涅海红

赵文龙

3、《制度变迁中的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

黄小莉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

4、《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吴云勇,杜澎城

辽宁财专学报

2001年第4期

5、《农村养老保险:一种方案的设计和论证》

陈 颐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6、《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康松、康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44期

7、《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困境与出路》

樊天霞、徐鼎亚

上海经济研究

2004年第四期

8、《对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吴妙琢、郭小燕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1卷第4期

9、《中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

张红鑫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2年第15卷第2期

10、《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亚梅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年第16卷第4期

1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殷 俊

政策研究 2002年

下载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湖北省某县的个案分析 2016-06-20 11:01:21 《当代教育科学》 吴亚林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前景、困境与出路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主考学校: 武汉大学专 业: 商务管理指导教师: 张 焱考生姓名: 陈娟珍 工作单位: 福建外经贸学院2008年 月......

    会计职业道德困境与出路

    会计职业道德困境与出路 一、虚假审计问题突出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公司账目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当一......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

    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

    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0日——20xx年2月1日调查地点:河北省沙河市xxx镇xxx村调查对象:河北省沙河市xxx镇xxx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调查......

    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

    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xxx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xxx学院 xxx工程x班农村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0日——2012年2月1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沙河市xxx镇xxx村 调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