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农业节水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范文
我国农业节水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
新华网(2002-08-20 10:19:46)
稿件来源:国家经贸委网站
8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农业部联合主办的全国节水滴灌技术应用推广现场会在新疆石河子市举行。
这次现场会,主要考察节水滴灌技术应用情况;推广国内先进的节水滴灌技术;研讨国内外节水滴灌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制定节水滴灌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措施。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与肥融合后的灌溉水成滴状,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加之地膜覆盖,减少了蒸发,水的利用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用水量是传统方式的1/8,是一般滴灌方式的70%,而且还兼省肥、省力、增产、增效、降低成本等优点。
新疆石河子市从1996年起,大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在农业节水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一是应用了滴灌技术的农田面积已达到世界第一,截至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广应用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已达到160万亩,石河子垦区就达80万亩。该技术还走出国门,在塔吉克斯坦推广应用4680亩,作物单产由1.1吨提高到3.5吨。二是滴灌器材生产成本大幅降低。1996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石河子龙头企业新疆天业集团,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经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实现了节水器材国产化,生产出了让农民用得起、质量信得过的节水器材。目前在百万亩棉田使用的膜下滴灌全部设备,初始一次性投入已降到300元/亩以下,是国外同类产品投资的1/8。三是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节水器材生产企业,实现了所有成型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如今新疆天业集团已经拥有200条这样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供300万亩土地使用。四是使用这项技术,保证了作物生长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培育。
石河子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发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一场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用水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石河子垦区将节约的水资源用于种植芨芨草、苜蓿、甘草、防风林和灌木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建设。
科技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13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有关专家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认为,石河子推广节水滴灌技术的成功经验为中国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找到了捷径,为实现高效农业、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城市绿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对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经济信息中心提供)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产业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上的讲话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赵家荣
2002年8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农业部在这里联合召开“全国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目的是为了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快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会上水利部、农业部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将分别介绍节水灌溉方面的有关情况,与会代表还将实地考察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情况。下面,我受国家经贸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谢旭人同志的委托,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节水灌溉器材设备生产制造体系,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滴灌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新疆石河子市在对喷灌和各种微灌技术进行反复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8,是喷灌的1/2,是一般滴灌方式的70%。在节水灌溉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滴灌技术的设备国产化问题、价格问题、滴灌系统设计和地膜污染等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一是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新疆天业集团在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滴灌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开发出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农民用得起的“一次性可回收滴灌带”高效节水产品和大田膜下滴灌应用技术。1999年,石河子市在经过3年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大田推广应用滴灌技术近3万亩,2000年达到16万亩,2001年达到46万亩,目前已达到80万亩,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其他垦区,以及自治区的一些地州县,累计已经推广了150万亩。还有数万亩芨芨草的种植也采用了这种技术,创造了在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的世界之最。
二是实现了滴灌节水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天业集团在引进德国设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的滴灌带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滴灌器材生产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并且比国外同类滴灌带生产设备更加先进,车速达到每分钟24米,比国外设备提高了1倍;成品率达到97%,比国外设备提高了5个百分点;每台设备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5。在国家经贸委国债技改贴息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新疆天业集团已经拥有200条这样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以满足300万亩土地的需要,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质量一流的滴灌节水设备生产企业。
三是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在百万亩棉田使用的膜下滴灌产品,初始一次性每亩投资已降到300元以下,是国内外同类产品投资的1/8。其中每年需更新一次的滴灌带,每米0.2元,每亩地仅需120元。
四是解决了回收再利用废旧滴灌带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使用后的滴灌带可以以旧换新,再生率达到了97%,不仅解决了滴灌技术推广的污染问题,而且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这项技术可使每亩地滴灌带成本降到70元左右,而且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美国、以色列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技术开发能力较弱。滴灌产品流道设计是滴灌产品的核心技术,属微流态技术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研究机构能够提供水在滴头流道内的流态参数分析,此项技术研究十分薄弱。
二是标准不完善,亟需修订。目前,塑料节水器材生产企业执行的仍然是农业灌溉用产品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不能适应节水器材发展的需要,急需修订和完善;而滴灌带设备标准尚未制订,影响了节水滴灌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
三是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我国节水器材生产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年生产量一般在1万吨以下,没有规模效益,且产品品种单一,常用管材种类比较齐全的生产厂家较少,而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生产规模高达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
四是市场混乱。节水灌溉产品市场无序竞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小企业用简单的生产设备生产的滴灌产品质量不过关,模具制作精度差、器材配套性差,不经检验就投放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
二、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的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对解决水的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1998年5月在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当今社会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水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1999年12月进一步指出:“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今年4月江总书记在西部六省区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朱容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这些论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明了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需求大幅度增加。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占国土面积50%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用水方式落后,水价不合理等原因,大量浪费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由于灌溉方式落后,水的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5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2公斤以上的水平,农业用水浪费相当严重。解决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的浇地习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把浇地变成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据有关单位测算,与大水漫灌相比,喷灌可以节水50%;滴灌可节水60%--70%。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用水效率,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结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是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快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今年5月7日温家宝副总理对节水灌溉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和政策,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尽快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温家宝副总理的批示,为加快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快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产业化,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政府鼓励、引导、规范、推动,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经贸委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石河子市政府那样,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二要继续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发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特点的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要重点解决节水灌溉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不断提高我国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国家经贸委对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十分重视。去年9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向国家经贸委报送了《发展滴灌技术的建议》,李荣融主任做了重要批示,要求资源司认真研究,做好产业化推广工作。为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产业化建设,我委在四期、六期和八期国债技改贴息计划中先后安排了多项节水灌溉设备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包括新疆天业集团“节水农用管材”滴灌设备生产线改造项目及其它省市的节水灌溉技术项目。今后,我委对节水灌溉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将继续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要认真研究解决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中的政策问题。研究制定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将滴灌技术列入第二批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促进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发展。
四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市场秩序。组织开展节水灌溉器材与设备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国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整顿和规范节水灌溉器材和设备市场,组织开展节水灌溉产品认证,将节水滴灌器材和生产设备列入节水产品认证目录,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五要培育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施工组织、人员培训、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要加大宣传,引导农民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市场在农村,农民是用户,滴灌技术不仅节水,而且增产增收,必须使农民认识到滴灌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从而促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各地经贸委要配合农业部、水利部做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工作。
同志们,我们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扎实实地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化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二篇: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_1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
本报讯(记者徐风)日前,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global,以下简称AIM)年会正式拥有了《汉信码》AIM 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汉信码》国家标准已正式成为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公认的顶级标准。这是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首次重大突破,《汉信码》最终成为ISO 标准只剩“最后一公里”。
据悉,年会前夕,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已全票通过了《汉信码》AIM 标准。AIM 董事会公告称,协会鼓励将《汉信码》AIM 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而据出席会议的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介绍,负责汉信码标准化的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也是ISO 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所以《汉信码》国家标准距ISO 标准只有一步之遥。《汉信码》国家标准已于2008 年2月起实施。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毅介绍,汉信码技术是在研究国际所有二维码码制,完全理解各种码制优劣的基础上完全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这是《汉信码》国家标准成为AIM 标准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汉信码》AIM 标准解决了多年来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一个难题,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王毅介绍说,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测指标体系是保证二维条码大规模跨领域应用的关键。目前,AIM 内部已有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一整套二维条码质量检测指标体系。然而,对于二维条码质量评价最关键的功能图形污损等检测指标则分散在各项二维码码制标准中,相关检测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方法和实践验证。其后果就是,不同公司根据现有二维码指标体系开发的二维码检测仪在检查同一个二维码符号时,得到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引发了很多贸易争端。
和目前已实施的二维码国际标准不同,《汉信码》AIM 标准在质量保证体系国际标准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对码制质量保证体系的验证方法,即对汉信码的寻像图形污损、校正图形污损、功能信息污损指标,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庞大的计算与存储资源,生成大量的污损样本,通过这些样本经标准译码程序译码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质量评价指标的统计验证结果。虽然《汉信码》AIM 标准距《汉信码》ISO 标准仅仅一步之遥,但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谢颖认为,我国应根据《汉信码》AIM 标准修订《汉信码》国家标准,这样更有利于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在《汉信码》ISO 标准制定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 颜色反转”问题。这是没有纳入《汉信码》AIM 标准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王毅解释说,制造业应用汉信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使用像物流领域一样的黑白两色的汉信码,如用汉信码标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或零部件,必须采用直接部件标印技术,这需要“ 颜色反转”技术的支持。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希望我国《汉信码》工作组将这一AIM标准制定过程中基本成熟的技术积累向ISO 提出,并承诺在《汉信码》ISO 标准中支持这项技术。谢颖表示,我们不能指望制定了一项标准“ 通吃”某个技术领域甚至某个产业。她希望,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在《汉信码》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汉信码》AIM 标准的实施以及在可预见的《汉信码》ISO 标准的实施中,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 各显神通”,整体提升我国自动识别技术的水平。
来源:中国质量报
(本文作者:安岚坡来源:中国质量报)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本報訊(記者徐風)日前,在美國召開的國際自動識別制造商協會(AIMglobal,以下簡稱AIM)年會正式擁有瞭《漢信碼》AIM 標準。這標志著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漢信碼》國傢標準已正式成為國際自動識別技術領域公認的頂級標準。這是我國自動識別技術領域國際標準的首次重大突破,《漢信碼》最終成為ISO 標準隻剩“最後一公裡”。
據悉,年會前夕,AIM 碼制技術委員會已全票通過瞭《漢信碼》AIM 標準。AIM 董事會公告稱,協會鼓勵將《漢信碼》AIM 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而據出席會議的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秘書長謝穎介紹,負責漢信碼標準化的AIM 碼制技術委員會的核心成員,也是ISO 技術委員會的核心成員,所以《漢信碼》國傢標準距ISO 標準隻有一步之遙。《漢信碼》國傢標準已於2008 年2月起實施。
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毅介紹,漢信碼技術是在研究國際所有二維碼碼制,完全理解各種碼制優劣的基礎上完全自主創新的技術成果,這是《漢信碼》國傢標準成為AIM 標準的重要基礎。更重要的是,《漢信碼》AIM 標準解決瞭多年來國際自動識別技術領域的一個難題,即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王毅介紹說,二維條碼符號印制質量檢測指標體系是保證二維條碼大規模跨領域應用的關鍵。目前,AIM 內部已有一項國際標準,規定瞭一整套二維條碼質量檢測指標體系。然而,對於二維條碼質量評價最關鍵的功能圖形污損等檢測指標則分散在各項二維碼碼制標準中,相關檢測指標的確定缺乏科學方法和實踐驗證。其後果就是,不同公司根據現有二維碼指標體系開發的二維碼檢測儀在檢查同一個二維碼符號時,得到的檢測結果不一致,引發瞭很多貿易爭端。
和目前已實施的二維碼國際標準不同,《漢信碼》AIM 標準在質量保證體系國際標準的啟發下,發明瞭一種對碼制質量保證體系的驗證方法,即對漢信碼的尋像圖形污損、校正圖形污損、功能信息污損指標,利用高性能計算平臺龐大的計算與存儲資源,生成大量的污損樣本,通過這些樣本經標準譯碼程序譯碼後的結果進行分析,從而獲得質量評價指標的統計驗證結果。雖然《漢信碼》AIM 標準距《漢信碼》ISO 標準僅僅一步之遙,但至少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謝穎認為,我國應根據《漢信碼》AIM 標準修訂《漢信碼》國傢標準,這樣更有利於我國自動識別技術產業的發展。另外,在《漢信碼》ISO 標準制定過程中,還有一個值得註意的“ 顏色反轉”問題。這是沒有納入《漢信碼》AIM 標準的一項重要技術內容。王毅解釋說,制造業應用漢信碼,絕大多數情況下不能使用像物流領域一樣的黑白兩色的漢信碼,如用漢信碼標識汽車、飛機的發動機或零部件,必須采用直接部件標印技術,這需要“ 顏色反轉”技術的支持。AIM 碼制技術委員會希望我國《漢信碼》工作組將這一AIM標準制定過程中基本成熟的技術積累向ISO 提出,並承諾在《漢信碼》ISO 標準中支持這項技術。謝穎表示,我們不能指望制定瞭一項標準“ 通吃”某個技術領域甚至某個產業。她希望,我國自動識別技術產業在《漢信碼》國傢標準的基礎上,在《漢信碼》AIM 標準的實施以及在可預見的《漢信碼》ISO 標準的實施中,在與國際同行的競爭中“ 各顯神通”,整體提升我國自動識別技術的水平。
來源:中國質量報
(本文作者:安嵐坡來源:中國質量報)
本报讯(记者徐风)日前,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global,以下简称AIM)年会正式拥有了《汉信码》AIM 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完全自主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知识产权的《汉信码》国家标准已正式成为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公认的顶级标准。这是我国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首次重大突破,《汉信码》最终成为ISO 标准只剩“最后一公里”。
据悉,年会前夕,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已全票通过了《汉信码》AIM 标准。AIM 董事会公告称,协会鼓励将《汉信码》AIM 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而据出席会议的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介绍,负责汉信码标准化的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也是ISO 技术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所以《汉信码》国家标准距ISO 标准只有一步之遥。《汉信码》国家标准已于2008 年2月起实施。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毅介绍,汉信码技术是在研究国际所有二维码码制,完全理解各种码制优劣的基础上完全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这是《汉信码》国家标准成为AIM 标准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汉信码》AIM 标准解决了多年来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一个难题,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王毅介绍说,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测指标体系是保证二维条码大规模跨领域应用的关键。目前,AIM 内部已有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一整套二维条码质量检测指标体系。然而,对于二维条码质量评价最关键的功能图形污损等检测指标则分散在各项二维码码制标准中,相关检测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方法和实践验证。其后果就是,不同公司根据现有二维码指标体系开发的二维码检测仪在检查同一个二维码符号时,得到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引发了很多贸易争端。
和目前已实施的二维码国际标准不同,《汉信码》AIM 标准在质量保证体系国际标准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对码制质量保证体系的验证方法,即对汉信码的寻像图形污损、校正图形污损、功能信息污损指标,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庞大的计算与存储资源,生成大量的污损样本,通过这些样本经标准译码程序译码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质量评价指标的统计验证结果。虽然《汉信码》AIM 标准距《汉信码》ISO 标准仅仅一步之遥,但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谢颖认为,我国应根据《汉信码》AIM 标准修订《汉信码》国家标准,这样更有利于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在《汉信码》ISO 标准制定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 颜色反转”问题。这是没有纳入《汉信码》AIM 标准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王毅解释说,制造业应用汉信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使用像物流领域一样的黑白两色的汉信码,如用汉信码标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或零部件,必须采用直接部件标印技术,这需要“ 颜色反转”技术的支持。AIM 码制技术委员会希望我国《汉信码》工作组将这一AIM标准制定过程中基本成熟的技术积累向ISO 提出,并承诺在《汉信码》ISO 标准中支持这项技术。谢颖表示,我们不能指望制定了一项标准“ 通吃”某个技术领域甚至某个产业。她希望,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在《汉信码》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汉信码》AIM 标准的实施以及在可预见的《汉信码》ISO 标准的实施中,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 各显神通”,整体提升我国自动识别技术的水平。
来源:中国质量报
(本文作者:安岚坡来源:中国质量报)
第三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44INTELLIGENCE························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伊通满族自治县范家灌区管理所张淑平摘要:当前,我国的旱地农业正向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生产和经济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转变,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节水农业的总体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用水与农业生产之间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农业节水灌溉科技创新与进步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本文将浅要谈谈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关键词:节水灌溉
一、节水灌溉技术类别
1、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利用成套的动力机、水泵给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灌区,由管道上的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喷灌几乎适于所有的旱作物。
2、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脉冲灌、涌泉灌等。滴灌又根据设备工作压力不同分为常压滴灌和重力滴灌;根据设备铺设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地下灌溉和地表灌溉。它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灌溉控制、过滤系统及管道和安装在管道上的特制喷水器(滴头、微喷头、稳流器、分水器、滴灌带、喷水带等),将水和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微灌主要用于局部灌溉。
3、渠道防渗技术渠道防渗技术是为了减少渠床土壤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常用的有混凝土衬砌、浆砌、石块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混合材料防渗等。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推进,膜料衬砌的比重日益增强。美国已实现从开挖渠床、铺设塑料膜直到填土或浇筑混凝土保护层都由机械完成。在我国,渠道衬砌逐步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梯形断面向弧形断面发展。探索出许多结构新颖、省材、抗冻、抗变形,防渗效果好的衬砌方法。
4、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利用机泵抽取井水,通过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田间对农田灌溉。水进入田间后仍属于地面灌溉的范畴。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易管理,灌溉渠道管道化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发展趋势。美国约有50%的大型灌区实行了输水的管道化。日本土地有限,因此非常重视发展管道输水,70年代初,先在旱地灌溉系统中用渠道取代斗、农渠;70年代末开始用大口径管道输水干渠;到80年代中期,全国新建灌溉渠道的50%以上都实现了管道化。东欧各国也十分重视发展管道输水技术,罗马尼亚的灌溉系统中,斗渠以上采用V型渠槽,农渠以下全部采用管道输水。除新建灌区采用管道输水外,亦有不少国家将旧灌区改建成管道输水系统,加澳大利亚南部伦马克灌区,灌溉面积0.412万公顷,1975年改建为管道输水系统后,节约灌溉用水量33%,年运行费减少约22%。国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已趋成熟,今后的方向是开发性能更好,价格低的新型管材和各种先进量、放水设备及适合于多目标利用的系统与形式。
5、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是利用农村已有的农用动力机械兼作灌溉动力,配套使用的灌溉设备,以增加流动灌溉的适应性。行走式节水灌溉机不要求田间工程设施,只要有水源就可以实现灌溉。该机都是组装的,装拆方便,所以那里干旱,就可以迅速组装一批灌水机具、配套使用的拖拉机,就可以实施行走式灌溉,以达到补水灌溉的目的。
二、灌溉制度
1、充分灌溉制度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
足,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即称为充分灌溉。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就是按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显然不节约水量。
2、非充分灌溉制度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应用也不广泛,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感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
三、田间辅助措施
1、秸秆覆盖蓄水保墒所谓秸秆覆盖系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一方面可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提高降水入渗率;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2、塑料薄膜覆盖保墒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早期主要用于蔬菜、瓜类和经济作物,随着超薄膜的出现及其成本的降低,塑料薄膜覆盖在玉米、冬小麦、薯类等作物得到广泛应用。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是,具有显著抑制田间土壤水分无效蒸发,集水、保墒、提墒;提高耕作层地温,改善作物中下部光照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缩短作物生长期,避免冷冻灾害;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地膜覆盖比秸秆覆盖更具有节水
增产的效果。
第四篇:节水农业综合技术
节水农业综合技术.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节水农业综合技术
节水农业综合技术将田间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对田间土壤水分转化及各种情况下的SPAC系统水热传输;田间灌水技术节水机理、土壤水分控制与作物生产关系、冬小麦节水增产喷灌模式;不同保墒覆盖条件下农田水热反应及节水调温增产机制;最佳麦秸及薄膜覆盖技术;冬小麦、夏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Morgan模型、Jensen模型的干物质累积函数、水分影响函数及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各类墒情预报模型和灌溉预报方法等统一深入的研究。在河南清丰和北京南部进行了小麦玉米连作和冬小麦喷灌的节水综合技术试验示范。该研究成果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对形成与丰富我国非充分灌溉理论有重要意义,亦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该项节水农业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在河南清丰和北京南部进行了三年以上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的试验示范。清丰示范区冬小麦-夏玉米栽培节水高产试验,50亩地5年平均亩产粮食1000kg,包括降雨在内的总水分生产率达2.0kg/m3。北京南部示范区140亩冬小麦(喷灌模式)平均亩产467kg,总水分生产率达2.36kg/m3。
该综合技术可应用于农林牧渔和水利行业。节水灌溉、覆盖保墒和灌溉用水管理等方面的6项应用技术在华北平原以及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示范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在推广应用中还要进一步完善,可结合大面积示范、技术培训等形式进行。
一体化栽培技术和喷灌模式已在示范区所在县推广,面积达31万亩,3年累计新增产值
1.85亿元。经水利部鉴定,该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第五篇: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2:04 作者:山仑
发展节水农业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而我国水资源不仅总量短缺,地区分布也很不均衡,如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的65%,水资源却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我国不同区域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向
节水农业适宜于在所有从事农业的地区推行,但主要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
1.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8%,集中分布在西北,以新疆面积最大。新疆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农业用水占到全疆用水总量的90%;亩均灌溉定额约800立方米,高出华北地区1倍。另外,为保证绿洲内防护林建设及绿洲——荒漠过渡带的防护功能,也需要消耗大量用水。有资料表明,全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占到地表水资源量的55%,开发程度已不低,但净利用水量只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8%,说明潜力有待挖掘。通过总结新疆各地在推行节水灌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近期内将平均灌溉定额从每亩800立方米降到600立方米是可以做到的。新疆发展节水农业一开始就应当努力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如大量采用管道输水,发展微灌、喷灌等局部灌水技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实施精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以及建立统一的节水管理、调度与监测体系等等。但这些措施需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和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顺利实施。
2.半干旱地区:以西北黄土高原为中心的我国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5。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频繁的干旱同时发生,加之生产力水平低下易造成滥垦滥伐的现实,致使半干旱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该地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均较低,多数地方灌溉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20%。尽管该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灌溉农业用水相对合理,但发展农业节水仍有较大潜力。据计算,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总量为3000亿立方米,约为地表水资源量的5倍,故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和大力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将对该地区今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主要依赖于自然降水,农田生产在继续搞好基本农田建设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旱作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小型灌溉。经长期实验与示范证明,在近中期内应用好现有技术使该地区旱作平均粮食亩产达到200千克左右是可以做到的。为此,当前应加强研究并广泛推行两项实用技术,一是覆盖技术,二是雨水集流补灌技术。
3.半湿润地区:黄河、淮河、海河半湿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同时又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区。以山东省为例,该省平均降水量为676.5毫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44立方米,亩均307立方米,降水量较适中而水资源紧缺是其重要特点。建国以来,山东灌溉面积增加约7倍,有效灌溉面积已达耕地面积的72.7%,灌溉水利用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灌溉事业发展较为迅速。一般说来,正常年份半湿润地区可以实现旱作粮食高产(如莱阳农学院经多年研究与实践后认为,小麦亩产达到500千克的旱作技术是成熟的)。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认为黄、淮、海半湿润地区存在较大节水潜力,建议今后本着“水旱并重,以丰补歉”的原则推动节水农业快速发展。“水旱并重”主要强调水地、旱地都要以充分利用降水为基础,切实加强旱作高产农田建设,并做好部分水地改为旱地或半旱地的技术储备;“以丰补歉”系指为适应剧烈的年际间气候变化,主动采取以丰收年补歉收年以及区域调节的应对策略,适当加长粮食生产计划周期,充分挖掘半湿润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
加速发展节水农业的若干措施
农业节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资源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以及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为此,科学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有效实施综合节水措施,积极开发各类节水技术,对于成功实施农业节水、实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的目标是必须的。
1.科学制定农业节水综合发展规划
为适应水资源日趋紧缺的现实,制定农业节水规划首先要更新观念,即农业用水原则必须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据此研究确定不同区域水资源的承载力,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规模与速度,以实现农业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其次,应建立广义的水资源概念,不但要重视可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还要重视整个天然降水。在制定农业节水规划时统筹考虑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在评价某一地区水资源状况时应全面看待各种水资源。建立与水资源相适应的农业结构——节水型农业结构,是一个被忽视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大量节约农业用水的目标,对此也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2.实施常规灌溉水替代策略
为减缓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一些专家提出常规灌溉水替代的概念与设想。应当说,最大的替代并可进一步挖掘的水源是降水,其次是污水和废水。将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再生水)在农业灌溉中加以利用,是继管道输水、采用先进的局部灌水方法之后灌区节水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体技术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再生水的灌溉面积已占到全部灌溉面积的30%。因此,建议结合防污体系的建立,将利用再生水进行农业灌溉作为解决我国未来水资源紧缺的一项重大措施,切实加强研究与示范,逐步扩大推行。
3.建立有限灌溉制度
推行有限灌溉,采取旱作技术与补充供水相结合的种植制度,是缺水区面向未来的一项必然选择。有限灌溉的理论依据已基本清楚,即水分亏缺并不总是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在许多作物和果木的一定生长阶段,适度干旱对于节水与增产都有利。这一认识已在大量实验中得到证实。当前的关键是要解决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可行性问题。在大田条件下,建立有限灌溉制度最终要走精确的按需灌溉之路。精确灌溉是以作物实际需水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农田进行“非充分”的供水。为有效实施精确灌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掌握可靠详细的作物需水规律资料;(2)运用信息化技术;(3)提供使两者相衔接的技术参数,特别是作物水分亏缺程度的指标;(4)应用先进的灌水方法。以上条件必须通过多学科协作才能实现。
4.重视生物节水技术,培育节水耐旱新品种
目前,严格意义上的生物节水技术尚处于次要地位,但可以预见,当水的流失、渗漏、蒸发得到有效控制,水的时空调节得到充分利用之后,生物性节水——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耐旱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可视为实现进一步大量节约农业用水的关键环节和最终潜力所在。为实现植物自身的高效用水,选育出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被认为是一个核心目标。实验已经证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一个可遗传性状,作物种间和品种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但是,以耐旱和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的育种工作进展迟缓,其原因可能是在常规育种条件下耐旱节水性状与丰产性状往往难以结合。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基因重组以创造耐旱、节水新类型的研究十分活跃,成为生物学界和农业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要获得生产上能广泛应用的节水耐旱转基因植物虽具有良好前景,但短期内还不会很快实现,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挖掘抗旱节水种质资源;重视不同层次上节水耐旱育种的相互关系,将常规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将获得耐旱节水转基因植物研究的重点放在林草植物上更为可行;加强生物节水基础研究,明确不同节水耐旱机制所起作用大小,以寻求起关键作用的节水耐旱主效基因。鉴于生物节水研究对未来农业节水可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建议将其纳入国家科技规划,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