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营子村党建汇报201007
党员的旗帜 群众的脊梁
—宇宙地镇刘营子村党支部汇报材料
刘营子村地处宇宙地镇东南部,总面积16.4万亩,有19个村民组,1040户,3654口人,其中党员103名。刘营子村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全村有耕地面积2.1万亩,水浇地面积14000亩,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近年来,刘营子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全村种植户调结构、拓市场、促增收,走上了强村富民的康庄大道。
一、强核心,抓队伍,提高班子战斗力
“构建党建高地,营造经济洼地”是今年刘营子村党支部一班人对全村经济建设和村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以前支部成员存在的思想观念保守、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政治学习上松劲等问题,村党支部对支部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顿,把年富力强,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党员同志吸收进党支部,增强了村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村支部成员深深感到,仅建好一个班子还不行,还要以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好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几年来,刘营子村党支部在积极抓好支部班子整顿和教育的同时,建立和恢复了党员活动室,对党员队伍进行重点管理。通过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使全体党员政治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步提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
主题活动,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今年七月,刘营子村党支部开展了“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号召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为村里两名患慢性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捐款6000余元,全村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扶困济贫,共创和谐”的诺言。
建立健全一套好的的规章制度,是推进党支部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有力保证。近几年,村党支部根据本村实际,先后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制度,此外村党支部还建立了党支部议事记录本、书记信箱、党员建议本、群众意见本,畅通了群众表达诉求的通道,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二、立足村情,找准路子,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 蔬菜种植是刘营子村的传统产业,为了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刘营子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会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使蔬菜这一种植业主导产业成为全体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支部”,1997年,村党支部书记游金生号召党支部成员每人自家拿出2亩最好的地来搞蔬菜种植,结果每家收入都在8千元以上,比种玉米亩均收入多出500元。实实在在的收入使老百姓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刘营子村蔬菜规模化种植的历史就这样开启了。
为了增强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在党支部的扶持下,党员张震牵头成立了蔬菜协会,党员王增武投资20万元注册成立了刘营子村蔬菜产业发展合作社,党员孙易和投资50万元成立了亚泰信诺果蔬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以蔬菜经营为主的润德农业有限公司,建有200吨的保鲜库和280平方米蔬菜清洗车间,拥有蔬菜基地90余亩。蔬菜协会、合作社的建立,基本覆盖了刘营子村蔬菜种植户。
蔬菜协会、合作社成立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社员增收为目标,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发挥了合作社在连接市场和农户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瓜菜种植户由个体变为整体,由弱势变为强势,大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蔬菜协会、合作社还为种植户解决了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问题,采取了统一供种、统一购备农资、统一技术服务及统一对外销售的“四统一”管理措施,既节约了投资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品质增加了收入。到目前为止,现有蔬菜品种达22个,面积6000余亩。
三、抓项目,强基础,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 刘营子村党支部一班人认为,要想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村级经济提质增效,就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说“公路通,百业兴”,有了叫得响的产品还要运得出去变成市场上的商品。为了打破出村公路给蔬菜运输带来的
“瓶颈”制约,村党支部一班人克服资金、劳力、技术等多方面的难题,多方筹集资金,采取党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投工投劳,全村劳动力从蔬菜地转移到逐筑路工地,大干40天,终于修成了56公里的村级公路,阜外蔬菜收购商的大型运输车辆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节省了村民的运输成本,保证里蔬菜的品质,为蔬菜的外销创造了条件。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向土地要效益。2009年春天,刘营子村土地整理项目于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1989万元,整理土地1328.3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84.68公顷,打机电井86眼,购置水泵89台,铺设管道13.4万米,架设高低压线路4.1万米,购置变压器45台,新建田间道1.3万米,新建生产路0.19万米,栽植乔木7.46万株。该项目把低生产能力耕地进行田、水、路、林高标准配套,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的现代农业耕作田块,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极大的改善。
近些年来,村委会一班人还带领群众封山育林,绿化家园,共植树造林5万亩,使全村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优化了农作物的品质,加快了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步伐,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扎实做好村级事务企业化管理
建设一个科学的决策层,在决策中实行“四会一审核”
采取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监事会审核、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的“五步决策法”,切实保证决策的法律性、政策性、全局性、战略性、前沿性和可行性。
建设一个务实的执行层。执行中实行契约化管理,加强五好支部建设,发挥监督理事会全程的监督作用,发挥村民代表双重身份作用,决策中是参与者,执行中是具体的行为人,不仅有权利进行决策,还要有义务执行决策。
建设一个求是的监督层,在村级事务管理中成立监理会,根据《宇宙地镇村级事务监事会章程》,保证监事会履职的合法性,采取事务提前审核制、村级事务公示制、村级事务监督责任制,形成监督组织多层构成、监督措施有章可循、责任权利一体管理的监督机制。
2009年,刘营子村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机电井89眼,迁坟34座,村委会严格按着企业化管理的流程运作,使机电井承包、迁坟工作顺利完成,保证了项目按时完成。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村里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夯实基础抓建设、看准市场抓调整、各行各业举贤人、农林牧副齐增收。由于村党支部把群众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把群众看作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真心实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2003、2005、2007、2008年,刘营子村党支部被评为全旗优秀党支部,2010年,刘营子村被宇宙地镇党委确定为党建示范点。
第二篇:东南营子村党建工作汇报材料1
为民服务二十载 科学发展奔小康
——记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党支部
东南营子村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最东端,辖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00亩。全村共8个村民组,768户、3126人。共有党员60名,设有1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党支部班子3人,村委会班子3人,书记主任交叉任职,“两委”班子共有4人。近年来,东南营子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加强领导提升为民水平,多元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保障民生构建和谐乡村,突出特色争当示范标兵”的工作思路,带领全体党员和群众确定了“规划兴村、生态立村、项目支撑、福利惠民、服务安民”的发展战略,采取多种措施谋发展,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班子建设彰显领导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拽。东南营子村党支部正是因为一直坚信和秉持着这一理念,不断地自我加压,迎难而进,才创造出了自1992年民选村级班子换届选举以来,20年一直是4个人两套班子的远近闻名的美谈。在村级班子建设上成为只要党组织一心为民、广大村民就会热心拥戴的生动教材。
一是一心为民。不论什么事,都从群众利益出发,符合群众利益的事,就努力去办;不符合群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办。不论什么事,都要一心为公,只要为大伙好,群众总能体会得到;只
要有私心,怎么说群众也不想信。近二十年来,村里没有一个群众上访,没有一次选举出现竞争。村里的换届选举按要求得选5~7人,东南营子村群众讲:多选一个人都不行,就让他们4个人干,我们信得着他们。群众的认可和爱戴是对东南营子村党支部一心为民作法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党的宗旨在群众得到很好落实的最好诠释。
二是章法健全。村党支部从建章立制入手,制定班子成员工作职责、民主议事、工作承诺等工作制度和村规民约等自治章程,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尤其是对群众最敏感的财务问题进行规范管理,村里的财务账目无论大小定期公示,全部公开,亮干部“箱底”,明群众“心底”。群众心中的疑虑消除,对村班子的信任增加。
三是带头真干。东南营子村“两委”班子只有4人,但在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潘凤志同志的带领下,始终以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为目标,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三十多年来,这个只有4个人的班子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把原来全镇最穷的村变成了现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七十年代开始,村党支部便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身心地投入到植树造林中去。三十多年下来,原来的万亩荒山现在是绿树成荫。2010年,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又完成河套治理林地350亩,造林900亩。山上除了速生林以外,还种植了大面积的山杏树、梨树、苹果树、•黄太苹等经济林。荒山逐年变绿,潘书记也由小伙子渐渐变老,但是,他每年都坚
守在植树造林的第一线,尤其是近几年,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仍然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山上和广大群众吃干粮,喝凉水,晚上,村民回家了,他还得和村委会成员商量第二天的工作安排。通过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原本光秃秃的荒山现在已经披上了绿装。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每年都能带来几十万的林业收入,已经成了东南营子村集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闲臵的荒山现在被村民称为“绿色银行”。
今年,东南营子村的建设项目多达10个,他们“两委”班子4个人3个月内组织全部完成。工作每天都是6点钟到村里开碰头会,布臵一天的工作,然后就深入到工作第一线,一干就是一整天,经常连自家的活都顾不上。67周岁,连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36年的潘凤志讲:“虽然累点,但老百姓认可,也值!”
四是作用到位。党组织坚持抓思路,抓大事。为发展经济,党支部确定了“五驾马车”的发展思路;通过向邻村学习,向先进村学习,党支部成员感觉到:村里要想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就要有个规划,而且要找高水平的专家做规划。有了规划,就可以成体系地做事,既可以避免零打碎敲,又可避免重复建设。于是他找党员商量,党员也非常赞同。一个未来10年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目前正在酝酿中。党组织还非常重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村支部有能力的党员,都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在村里大事小情上,都始终走在群众的前列。在硬化小巷过程中要清理各家门前的杂物,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因为有的是
多年的粪坑,有的是柴草,有的需要把毛驴放出来拴在家门口……,潘凤志书记带领村民组二十多名党员组成清理队,带头将自家门前清理干净,然后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清理工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镇里的领导感叹地说:“如果把镇里的城管队员派过来,也不如老潘的效率高啊!”
二、多元结构助推经济发展
过去,东南营子村村民主要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产量低、效益差。村班子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壮大集体经济、开发经济林和高产林、改造中低产田、规模养殖、劳务输出”五驾马车并重的多元化的工作思路,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什么事都不好办。村党支部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东南营子村建设了两个采石场,是村里办起来的。由于村里直接经营,村民容易产生意见。村支部研究决定 :村委会不再经营村办企业,采取公开竞争承包的方式,直接收取租金。这一做法不但可以带来集体收入,群众也没有意见。
二是合理利用开发林业资源。经济林种植已初见成效,各种果树已达200多亩。积极改造低产林,开发速生林,形成有伐有植,植大于伐的良性循环。目前,林业收入已经成为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
三是坚持向土地要收益。申请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既可节约种植成本,还可提高粮食单产。2011年,总面积5961亩的中低产田改造计划已经上报,项目实施后,5~6天可灌溉一遍,农民
平均亩产可增收500斤。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闲臵的河滩地,截至目前,党支部已经带领群众开发河滩地350亩,用于种植经济林和粮食作物。
四是积极发展养殖业。建成占地100亩的养殖小区一处,养殖户达30户,初步构建了“协会+大户+农户”的产业模式,为养殖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有序推动劳务输出。利用紧邻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与开发区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剩余劳动力向开发区转移。目前,全村每年都有800多名村民外出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三、“一事一议”加快新农村建设
为了改善村基础设施,村党支部千方百计规划设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认真实施确认项目,得到了区政府和发改局、财政局的大力支持。近两年,实施项目11个,总投资达到582万元,成为市级“一事一议”示范村。
一是广泛集中民智,高标准确定“一事一议”项目。村里的党员对一事一议项目的内容、要求、程序都做到一清二楚。党支部要求每名党员都要认真谋划“一事一议”项目,并高标准设计“一事一议”项目。由于广泛集中民智,东南营子村确定的项目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二是坚持程序,认真实施“一事一议”项目。牢牢把握住“一事一议”工作“议、筹、审、管、督”五个关键环节,确保项目建设健康开展;二是广泛发动,保证筹劳筹资。采取村级支部领导、村“两委”组织发动、党员带头组织
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全面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真正做到带头宣传发动有党员、带头投工投劳有党员、险重任务有党员、关键岗位有党员,让党员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三是发扬民主,让群众充分监督。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做到事前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事后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三公开”,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2年来,完成主路硬化2.6公里,小巷广场硬化12000平米,全村村路和小巷硬化率达到80%。建成了村级卫生室、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便民浴池、村办幼儿园、公厕和垃圾转运点等多处便民服务设施,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服务,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四、村级福利促进文明和谐
为解决部分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村“两委”班子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大力推行“七费一金”民生工程,即集体出资为村民报销有线电视费、电话月租费、报刊订阅费、农田灌溉费、自来水费、学生教育补助费、新农合参保费和养老金。仅2011年累计报销各种费用100余万元,既减轻了群众负担,让百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又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形成了干部服务群众、群众信赖干部的良好氛围。
为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水平,新建成的草原书屋和远程教育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便民浴池免费为群众提供服务,秧歌队和小剧团等群众团体已经初步形成。总长度1000延长米的文化长廊正在建设之中,将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村党支部定期组织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培训,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坚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及时排除不稳定因素,20多年来从未发生上访现象,全村一直保持和谐稳定、文明向上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王瓜营村汇报材料
王瓜营村脱贫攻坚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汇源办事处王瓜营村是非贫困村,位于汇源街道东南3公里,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农业人口859户,3751人,村两委班子6人,党员77人,帮扶责任人25人,驻村工作队2人(队长是扶贫办汤保国,现抽调省里互检、队员是段双萍),村级责任组3人,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有玉米、小麦、花生,养殖业主要以养猪、牛、羊。
目前,王瓜营通村公路已实现硬化、通安全饮用水、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通宽带;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体育健身器材,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虽然没有班车,但离国道约3公里路程,村民骑电动车可抵达县城,基本实现了“六通四有”。
王瓜营村共有贫困户33户,贫困人口89人,(其中脱贫户9户29人,未脱贫户24户60人)。2018年元月份以来自然变更减少1户4人,增加0户1人,现有贫困户32户86人,贫困发生率1.6%(其中低保贫困户26户71人,一般贫困户5户14人,五保贫困户1户1人;因残致贫13户44人、占贫困总户数40.5%,因病致贫13户27人、占贫困总户数40.5%,因缺劳动力致贫3户5人、占贫困户数的9.5%,因灾致贫的3户10人、占贫困户数9.5%)。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帮扶措施及成效
按照上级的政策和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村致贫原因实际情况,逐户逐人进行分析研判,把劳动力情况分为强、弱、无三类,按照三类劳动力状况分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对劳动力强的家庭实现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同时选上产业增收项目,如种植、养殖等到户增收项目,落实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发展起步;针对劳动力弱的家庭,选上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对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落实企贷企用企业带贫。
目前发展到户增收项目的有孟国正、马胜利、孙永胜、陈莲英、尹卿、乔太、马秀娜、曹丙建、曹孟臣共9户31人,安装户用分布式发电项目的有孙党伟、常全伟、马少安、曹延超、薛艳平、王绍卿、王妮、马胜利、孙永胜、马秀娜、邹遂义共11户42人,小额扶贫贷款的有刘小陈、尹卿、乔太、曹丙建、李全伟、邹遂义共6户21人,企贷企用的有孟国正、曹孟臣、刘占营、蔺中林、王大孩、曹道永、曹青山、江瑞伍、曹大力、曹自强、蔺水娃、江建宾、师伟利、蔺国正、蔺恩玄、陈莲英16户28人。
全面落实县产业奖补政策,已申请奖补的有16户,并已建立奖补台账并随着发展逐步完善。
三、行业政策落实情况
1.抓好健康扶贫。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落实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先住院后付费等6项便民惠民措施,完善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2.扎实开展教育扶贫。积极配合教育部门“两免一补”、“营养餐”等政策,实现贫困家庭受教育子女资助政策全覆盖。实施基础教育“百千万帮带春风行动”,对贫困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带和关爱。
3.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等实现脱贫并符合政策的贫困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做好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社会福利保障,健全“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确保政策覆盖不留死角。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补贴资金,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四、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引导6户贫困户通过金融贷款等形式满足在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对16户贫困户落实企业带贫政策,其中:10户兜底户享受每年1500元的收益、2户脱贫户享受每年600元的收益、4户未脱贫户享受每年1200元收益。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积极协调争取县委组织部、县文化局、县移民局等相关单位的建设项目,建成了村党群服务站和文化广场,硬化村内道路4.3公里,打造了党建标杆村,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六、村庄庭院整治情况
开展“六改一增”“清洁家园”活动,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彻底大整治,解决了存量垃圾和臭水沟(坑)问题,确保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各帮扶责任人负责贫困户,特别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卫生大清扫,确保所有贫困户达到“六净一规范”。
七、倡树美德激发动力
1.加大道德模范选树力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真正把孝善敬老、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农村典型推选出来。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好家训”、“新乡贤”等系列评选活动。
2.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工程。加快村“一约四会”建设(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依托红白理事会,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遏制陈规陋习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
八、2018脱贫计划
2018年底脱贫8户27人,占现有贫困人口的31.4%。其中转移就业3户11人,分别是江建彬、薛艳平、常全伟。发展产业5户16人,分别是马新奇、王绍卿、蔺国正、王妮、马胜利。
第四篇:汇报材料下营村2018.8
2018年乐都区下营藏族乡下营村驻村第一书记
工作汇报 时先元
自2018年4月任职以来,在市、区委组织部,教育局党委和下营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下营村党支部、村两委班子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薄弱方面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热潮。现将半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下营藏族乡下营村地处乐都区上南山,海拔2600米以上,全村有4个村小组,共140户(藏族78户,汉族62户),总人口556人(其中一社39户,165人;二社22户,86人;三社38户,148人;四社41户,157人)。贫困户27户,100人,(低保兜底2户5人,低保贫困户10户39人,一般贫困户15户56人),残疾户3户3人。少数民族人数321人,占58%,汉族人数235人,占42%;80岁以上老人14人,60岁以上老党员13人。全村确权耕地面积853亩(其中水浇地703亩,旱地150亩),退耕还林2528.76亩。全村以种植小麦、洋芋为主。其中养羊大户8户,全村存栏235只,养牛大户2户,全村牛存栏51头。2017年全村总收入40875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元。帮扶单位:乐都区第四中学;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十分低,村民生活困难。大部分村民都在外务工,经济来源以外出打工为主,实施的产业脱贫项目是光伏发电。“两不愁、三保障”就是到2020年,我村能够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扶贫对象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其中:
1、贫困发生率19%。
2、户主资金规模50万元,入会贫困户27户27人,入会比例54%。
3、行政村通水泥路1.6公里,村级路段全部硬化。
4、村有安全饮水设施总户数140户,受益人数556人,安全饮水入户的有140户,受益人数556人。
5、行政村通电;行政村通三项电;行政村进行了农网改造;
6、有村级活动室105平方米;有标准化的村卫生室,面积80平方米,是三室和四室分设,配有1名乡村医生;有贫困户健康管理档案;村务党务全部公开;有精准扶贫工作室挂牌;精准扶贫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运行正常,数据录入准确、完整。
7、有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有卫生室;有文化活动体育场所;有户户通硬化道路;有广播电视;有人畜饮水;有安全住房;有网络宽带;实施了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实施农村环境保护及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二、2017年实施的脱贫产业项目是光伏发电。
三.驻村工作队所做工作和成效
1、深入调研,制定规划。担任下营村第一书记后,我进村入户,主动深入群众,进行走访调研,通过与农民“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了本村组织建设、群众思想及经济、道路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一是走访了解精准扶贫户情况,27户贫困户中走访了24户,剩余3户因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家,无法进行走访。了解了致贫原因,鼓励村民通过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进行劳务输出等措施,逐步增加收入。一部分村民到附近草山采挖冬虫夏草(效益较好者每日可收入100—500元),2、关注困难群众,解决民生问题。2018年3月30日,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召开了跟贫困户的见面会,村民们畅谈光伏发电的好处,光伏产业为他们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贫困户们也谈到了其它产业脱困的思路,一是发展药材种植和养猪、养鸡,就是缺少销路,二是村里的水浇地由于渠道年久失修,损毁渗漏严重,一百多亩地浇不上水,处于撂荒状态,三是田间道路不畅,需要人力来背,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针对以上实际问题,村两委班子积极向乡党委政府反应情况,争取早日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3、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村两委一班人租用挖掘机修通了通往立杆100亩山地的田间道路,还修通了白土庄村后通往我村水浇地的几百米田间道路,解决了农作物的运输问题,减轻了农民劳作的辛劳。
4、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村两委一班人对我村13公里长的灌溉水渠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立项,在区水务局和区财政局的关心下,修建报告已经报送到海东市财政局。
5、指导完成下营村党建基础工作。以党建为各项工作的抓手和统领,做实党建各项资料、扎实开展固定党日活动,开好三会一课,加强一号文件和富农惠民政策的宣传,做好基础工作,推进带动整体工作。强化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微信发布、黑板报宣传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了各项工作。
6、完成了扶贫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工作。
7、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村里建档立卡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是:
1.在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确实存在困难的贫困人口,按照“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的识别程序,经农牧户申请、民主评议、数据比对、公示公告等,将符合条件的家庭整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不落一人”。
2.识别贫困户的程序是:按照个人申请、村民评议、村级公示、乡镇复核、县级审定的程序进行识别。
3.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是:贫困人口脱贫以户为单位,即贫困户同时实现以下6项指标的,经评议可脱贫:(1)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确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2)有安全住房;(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因贫辍学;(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有意愿的劳动力(含两后生)参加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
4.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程序有:在县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贫困户脱贫严格按照“拟选对象、精准帮扶、民主评议、审核公告、开展评估”的程序办理,实行动态管理。(1)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当年经过扶持拟脱贫的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形成拟脱贫贫困户初步名单;(2)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对拟脱贫贫困户帮扶效果进行核查后,在本村内进行第一次公示(至少5个工作日);(3)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填写贫困户脱贫确认书。由村“两委”将确认的脱贫贫困户名单报乡(镇)人民政府;(4)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上报的脱贫贫困户名单进行审核,审核结束后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5)县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脱贫贫困户抽查审核并进行审批,审批结果在 各行政村内进行公告,做到家喻户晓。
五、(一)在驻村帮扶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1、村民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2、土地无人耕种,撂荒严重。
(二)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1、人人都相当贫困户,因为贫困户享受到的政策、钱物多,不劳而获,自己不奋斗,老想靠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使他们自己产生动力,争取早日脱贫。
2、一是青壮年劳力打工,老弱病残在家,无人耕种;二是种地投入大挣不了钱;这个就要靠土地流转或引进种植业大户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
六、我村脱贫退出还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培训活动,提高群众就业能力。首先准备引进药材种植大户在立杆100多亩山地进行种植,使剩余劳动力通过在药材种植基地打工增加收入;其次壮大养殖户积极发展养牛养羊,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增加收入。第三了解群众实际情况,提供各类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为广大外出打工的群众提供便利,从而增加经济收入,不断进步,提高生活质量。
七.省市县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支持和服务措施,落实情况。建议。青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1.严格人选标准。《意见》明确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必须是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扎实、综合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能在选派村健康履职,一般不超过45周岁的优秀干部。省、州直机关选派处级或处级后备干部,县直机关选派科级或科级后备干部,各级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中层干部;到民族地区工作的优先选派懂“双语”的干部,真正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村。
2.加强日常管理。《意见》从“宣传党的政策、推动精准扶贫、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治理水平”六个方面,明确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职责任务,使选派人员工作有目标,肩上有担子。提出以县级党委和政府为单位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扶贫、农牧等部门和乡镇党委、派出单位的具体管理职责和任务分工,并以县为单位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完善考勤管理制度,规范“年承诺、季报告”制度,健全纪律约束制度,明确了各项制度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强化对驻村干部的管理。
3.强化考核监督。《意见》要求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考核和期满考核,考核工作由县(市、区)委负责。考核由乡镇党委提出意见,报县(市、区)委组织部复评确定等次后,所确定的考核等次直接作为派出单位的考核结果,纳入派出单位考核比例。期满考核由县(市、区)委组织部会同派出单位,采取工作述职、查阅资料、实地察看、走访群众、民主测评等形式进行。考核结果通过一定形式向本村群众公示,作为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4.严肃纪律问责。《意见》进一步明确驻村干部工作纪律,对庸懒散拖、不敢担当、履行职责不力的,给予批评教育和召回,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严格实行召回干部与约谈派出单位负责人同步双向问责;对弄虚作假、失职渎职,或者有其他情形、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报上级组织部门备案审核后,进行严肃问责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5.强化激励引导。《意见》提出,要把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引导干部到脱贫攻坚一 线建功立业、锻炼成长。完善关爱机制。驻村期间,对表现优秀的干部分批次适时选拔任用或进一步使用,实现脱贫攻坚和干部培养双推进;原有人事关系、各项待遇不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工资水平补差和乡镇工作岗位补助,所需经费由派出单位同级财政部门核拨;县(市、区)党委政府按每支工作队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足额落实工作经费;按规定为驻村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做好定期体检工作,及时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解除后顾之忧,让驻村干部心无旁骛建功立业。
八.所在单位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支持和服务措施,落实情况。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入到群众当中,从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下营村不断努力,竭尽所能。
2018.8.11.
第五篇:村党建工作总结汇报
方家咀乡桑园村党建工作总结汇报
我村10个村民小组,286户,968人,现有党员42人,村干部4人。
我们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肩负全村党员和群众的重托,以兴村富民为已任,扎实抓好各方面的工作,建强党员干部队伍,兴办惠民实事,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强支部班子建设。近几年,我们桑园村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周边村,成为全乡最贫困的村,换届后村两委一班人深感责任重大,如何从后进中奋起,如何尽快改变贫困面貌,是新一届村两委面临的课题。首先剖析落后原因,一是上届主职干部年纪大,有等要靠思想。坐等机遇,坐待扶持,守株待兔;二是短期观念,“不知下届是我不是我”只守旧摊摊,不愿创新业;三是村的底子薄,信心不足。针对这些原因,新一届村两委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兴村富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换届首先换思想,班子两老两新,老人新人同心同德,以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崭新风貌展现在党员群众面前,公开承诺,2012年办好六件实事:
1、规划和启动新农村建设;
2、修通6个村民小组的公路;
3、整治花屋垸、道屋冲两处河道;
4、每组建好一口当家塘;
5、改造老茶园30亩;
6、改造村部,建好办公场所和党建阵地,同时完善各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促进工作落实。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赖,如“三万”活动挖塘堰,群众一呼百应,踊跃参与。
二、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一认真做好村党支部分类定级。组织全村党员开展测评和座谈,查找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对照分类定级的要求进行打分评定,自评为二类党支部。但在全乡统一评定中,我村党支部被评定为三类党支部,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村党支部认真进行反思和讨论,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要求,落实了整改责任,争取在10底前完成整改工作任务。二是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按照标准,通过党员述职,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党员评议等步骤,将党员评定为优秀党员、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实行表彰和处置,促进全体党员积极向上,开拓进取,上岗履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聘请了村级发展顾问和第一书记,我们对在外工作的优秀人才进行了摸底,聘请了在**工作的陈建明为村级发展顾问,帮助村里出谋划策制定工作计划。
三、着眼民生办实事,我们坚持以“学习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为主题,将承诺的事项一件一件地抓落实,大办惠民实事,谱写发展新篇。一是启动新村建设,已开挖出可容纳15户建房的小区场地;二是已完成通往6个村民小组的路基开挖工程;三是整修当家塘10口;四是完成了河道清淤工程;五是改造了30亩低产茶园;六是村部建设一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惠及全村群众,深受群众好评。
四、着重加强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我们坚持搞村内各项建设之前,广泛征求党员和代表的意见,充分发挥党员代表的参政议政作用,同时坚持每个季度的财务收支情况上墙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我们决心再接再厉,不断开拓新思路,争创新业绩,向组织和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