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学习时间:2011年10月14日 学习地点: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姜永涛 学习内容:
王珉: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全面振兴 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10月1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作报告。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中央关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辽宁发展史上续写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们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扎实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 1 2010年底,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超过6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比2005年增加两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把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作为重大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优势日益明显,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增速加快,城区经济活力释放,消费市场繁荣。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辽河治理保护取得成效。充满生机活力的辽宁正昂首前行。
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全面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突破辽西北三年见成效目标全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极大激发了区域发展活力和潜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实效。辽宁的整体形象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构建 和谐辽宁,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棚户区改造、零就业家庭援助等重点民生工程成效明显。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日趋壮大。体育事业成绩斐然。人口等工作有较大进展。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平安辽宁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辽宁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普遍增强。
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我们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有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财政金融等改革向纵深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利用外资跃居全国第二位,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合作不断加强。辽宁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配套改革先行区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加强。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普遍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市县乡党委换届顺利完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落实。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逐步完 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省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行使权力,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加强对政法工作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全省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促振兴的生动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从辽宁实际出发创造性工作,在全面振兴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目标相统一,既立足现实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相统一,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必须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统一,更加注重提高投资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增加经济的科技含量;必须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依靠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优化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统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对于这些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过去五年,勤劳智慧的辽宁人民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 果,也是历届省委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辽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辽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三次产业、轻重工业、投资消费以及城乡、区域之间还不够协调;自主创新与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环境约束日渐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在社会民生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居民住房、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司法执法等领域,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少数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够扎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尚未有效遏制,违纪违法案件在个别地方和领域仍呈多发趋势,消极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克服和解决。
二、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今后五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坚持走具有辽宁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文化改革繁荣,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努力奋斗。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必须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再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持续提高,诚信建设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完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安定和谐,共创共享幸福生活。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全面振兴 的基础上,向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突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这是在未来发展中激活新引擎、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和谐发展为保障,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新突破。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
这是确保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切实把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切实把社会管理方式转换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轨道。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发展保民生。这是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导向。坚持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为优化结构拓展空间;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保障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竭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文明水平,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各位代表,同志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只要我们鼓足前进动力,保持蓬勃活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赢得美好未来!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辽宁加快振兴发展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拓展新兴服务消费,为更多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发挥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民间投资比重,遏制低端产能扩张和重复建设。完善能源、交通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全省新一轮发展提供支撑。
提高产业丰厚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眼产业完善和产业创新,提高产业丰厚度,拉长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骨干行业中坚作用,巩固重化工业优势,积极发展轻型工业。以提高重大装备制造成套能力和关键部件 配套能力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方向建设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增强就地转化原材料能力。继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方向、突出特色,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抢占先机、率先突破,尽快成为支柱性产业。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升,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业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产业集群化、品牌化战略,培育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牵动力大的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实施粮食丰产和科学储粮工程,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村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大连为龙头高水平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把沿海经济带作为增量调结构的重点区域,着力建设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以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以沈抚同城为重点的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加快先进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实施更加优惠政策,强力支持突破辽西北,加强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建设,使其尽快成为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发挥沈大经济带的战略轴线功能,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要素整合,实现三大区域良性互动发展。创新区域经济组织方式,推进区划调整。落实扶持城区发展政策,做大做强城区经济。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支持阜新等市争创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坚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并进,积极稳妥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搞好老城区改造特别是地下管网改造和建设,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和承载力。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定居创造条件。
加强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能源,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强化节约用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整治乱占耕地现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抓好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格控制重金属、工业污水等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创造宜居宜业优美环境。积极创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利用和保护自然岸线。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水资源保护区扶持机制,实施青山绿水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加强辽河、凌河等江河治理保护,打造沿河生态带、旅游带和城镇带。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四、全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增进人民福祉 社会建设与管理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价格调控与监管。落实好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及管理的政府责任,缓解部分群众住房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财政投入,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普通高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切 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营造和谐安定发展环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积极创建柔性服务、精细管理、常态治理、民主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全社会的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党政主导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做好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司法调解等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化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利用和依法管理互联网,确保网络健康发展。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解决煤矿、交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问题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五、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
在新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动力之源。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体制转型攻坚力度,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搞好绥中、昌图扩权强县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推动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继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重点园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突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优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上市,努力把大连商品交易所建成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先行先试,率先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示范。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及沿海港口群建设,促进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联动发展,把我省建成东北亚经贸枢纽和功能服务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和营口保税港区。积极推进黄金坪、威化岛境外经济区合作开发,加快沿边开放和兴边富民步伐,提升北黄海对外开放层次。以引进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大项目为重点,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让有限的资本和土地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需,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优化进口结构,积极引进高技术产品和先进装备。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务实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积极收购科技型企业和引进研发团队。大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环渤海以及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交流,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做好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工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辽宁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大学科技城”、“生态科技 创新城”、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区为载体,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和重大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潜力,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科技人力资本股份化,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资源、市场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要继续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宣传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等模范人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 心态。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先进文化塑造一代新人。搞好重大主题宣传,扩大思想文化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坚持以发展群众文化为基础,以正确鲜明的文艺批评为导向,大力培育具有辽宁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文化成果共享。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快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步伐。
壮大文化产业,增强辽宁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以重点文化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等主导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广电网络资源整合与“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信息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稳步推 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整体改革和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引领时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
全力承办好第十二届全运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关键在党。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重大考验,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辽宁实现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提高全省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教育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排头兵”工程,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创新,以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引领行动上的锐意进取,以思想上的坚定统一保证工作中的步调一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 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着力选好配强市县党政正职,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持续开展干部系列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重大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良好的环境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进一步关心关爱老干部。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做到防懈怠、防平庸、防脱离群众、防贪腐。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力戒浮躁、浮夸、弄虚作假。要讲真话、办实事,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重在干事创业抓落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禁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落实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 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员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惩处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教育和监督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深入推进“五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紧紧抓住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和诚信建设,推进覆盖全社会的惩防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与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立法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增强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二篇:王珉在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珉在中共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0月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作报告。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中央关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辽宁发展史上续写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们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扎实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2010年底,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超过6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比2005年增加两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把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作为重大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优势日益明显,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增速加快,城区经济活力释放,消费市场繁荣。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辽河治理保护取得成效。充满生机活力的辽宁正昂首前行。
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全面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
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突破辽西北三年见成效目标全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极大激发了区域发展活力和潜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实效。辽宁的整体形象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辽宁,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棚户区改造、零就业家庭援助等重点民生工程成效明显。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日趋壮大。体育事业成绩斐然。人口等工作有较大进展。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平安辽宁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辽宁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普遍增强。
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我们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有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财政金融等改革向纵深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利用外资跃居全国第二位,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合作不断加强。辽宁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配套改革先行区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加强。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普遍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市县乡党委换届顺利完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落实。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省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行使权力,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加强对政
法工作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全省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促振兴的生动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从辽宁实际出发创造性工作,在全面振兴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目标相统一,既立足现实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相统一,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必须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统一,更加注重提高投资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增加经济的科技含量;必须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依靠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优化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统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对于这些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过去五年,勤劳智慧的辽宁人民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省委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辽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辽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三次产业、轻重工业、投资消费以及城乡、区域之间还不够协调;自主创新与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环境约束日渐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在社会民生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居民住房、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司法执法等领域,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在
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少数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够扎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尚未有效遏制,违纪违法案件在个别地方和领域仍呈多发趋势,消极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克服和解决。
二、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今后五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坚持走具有辽宁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文化改革繁荣,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努力奋斗。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必须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再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持续提高,诚信建设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完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安定和谐,共创共享幸福生活。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全面振兴的基础上,向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突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这是在未来发展中激活新引擎、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和谐发展为保障,不断推动
科学发展实现新突破。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确保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切实把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切实把社会管理方式转换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轨道。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发展保民生。这是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导向。坚持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为优化结构拓展空间;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保障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竭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文明水平,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只要我们鼓足前进动力,保持蓬勃活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赢得美好未来!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辽宁加快振兴发展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拓展新兴服务消费,为更多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发挥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民间投资比重,遏制低端产能扩张和重复建设。完善能源、交通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全省新一轮发展提供支撑。
提高产业丰厚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眼产业完善和产业创新,提高产业丰厚度,拉长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骨干行业中坚作用,巩固重化工业优势,积极发展轻型工业。以提高重大装备制造成套能力和关键部件配套能力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方向建设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增强就地转化原材料能力。继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方向、突出特色,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抢占先机、率先突破,尽快成为支柱性产业。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升,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业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产业集群化、品牌化战略,培育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牵动力大的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实施粮食丰产和科学储粮工程,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村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大连为龙头高水平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把沿海经济带作为增量调结构的重点区域,着力建设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以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以沈抚同城为重点的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加快先进制造、高新技术
和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实施更加优惠政策,强力支持突破辽西北,加强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建设,使其尽快成为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发挥沈大经济带的战略轴线功能,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要素整合,实现三大区域良性互动发展。创新区域经济组织方式,推进区划调整。落实扶持城区发展政策,做大做强城区经济。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支持阜新等市争创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坚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并进,积极稳妥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搞好老城区改造特别是地下管网改造和建设,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和承载力。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定居创造条件。
加强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能源,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强化节约用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整治乱占耕地现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抓好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格控制重金属、工业污水等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创造宜居宜业优美环境。积极创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利用和保护自然岸线。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水资源保护区扶持机制,实施青山绿水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加强辽河、凌河等江河治理保护,打造沿河生态带、旅游带和城镇带。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四、全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增进人民福祉
社会建设与管理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价格调控与监管。落实好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及管理的政府责任,缓解部分群众住房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财政投入,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普通高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营造和谐安定发展环境。完善党委领导、政
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积极创建柔性服务、精细管理、常态治理、民主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全社会的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党政主导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做好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司法调解等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化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利用和依法管理互联网,确保网络健康发展。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解决煤矿、交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问题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五、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
在新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动力之源。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体制转型攻坚力度,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搞好绥中、昌图扩权强县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推动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继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重点园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突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发展
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优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上市,努力把大连商品交易所建成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先行先试,率先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示范。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及沿海港口群建设,促进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联动发展,把我省建成东北亚经贸枢纽和功能服务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和营口保税港区。积极推进黄金坪、威化岛境外经济区合作开发,加快沿边开放和兴边富民步伐,提升北黄海对外开放层次。以引进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大项目为重点,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让有限的资本和土地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需,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优化进口结构,积极引进高技术产品和先进装备。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务实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积极收购科技型企业和引进研发团队。大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环渤海以及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交流,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做好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工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辽宁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大学科技城”、“生态科技创新城”、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区为载体,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和重大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潜力,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
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科技人力资本股份化,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资源、市场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要继续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宣传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等模范人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先进文化塑造一代新人。搞好重大主题宣传,扩大思想文化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坚持以发展群众文化为基础,以正确鲜明的文艺批评为导向,大力培育具有辽宁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文化成果共享。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快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步伐。
壮大文化产业,增强辽宁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以重点文化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等主导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广电网络资源整合与“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信息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整体改革和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引领时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
全力承办好第十二届全运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关键在党。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重大考验,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辽宁实现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提高全省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教育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排头兵”工程,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创新,以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引领行动上的锐意进取,以思想上的坚定统一保证工作中的步调一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着力选好配强市县党政正职,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
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持续开展干部系列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重大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良好的环境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进一步关心关爱老干部。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做到防懈怠、防平庸、防脱离群众、防贪腐。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力戒浮躁、浮夸、弄虚作假。要讲真话、办实事,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重在干事创业抓落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禁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落实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员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惩处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教育和监督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深入推进“五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紧紧抓住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和诚信建设,推进覆盖全社会的惩防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
办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与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立法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增强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同志们,肩负光荣使命责任重大,展望光明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中,更加满怀激情,更加奋发有为,为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在中共某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某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建议。中共盐津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推进盐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走向新的征程的大会,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盐津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和中共盐津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盐津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努力完成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提前2年完成了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一)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三年来,我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xx生产总值达到10.6亿元,比2003年增长46.9,年均增长21.2。地方财政收入2730万元,比2003年增长17.6,年均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8元,比2003年增长20.3,年均增长9.7。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扶持第三产业发展,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和壮大。扶贫攻坚稳步推进,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得到凸现,实现提质增效。水电、煤炭、煤化工等产业的开发培植已初具规模,效益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商贸流通业不断创新营销业态,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成长迅速。
(二)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顺利推进,财税、金融、投资和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全县上下“亲商、安商、护商”的氛围逐渐形成,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基本扭转了被动落后的历史局面,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渐趋协调。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普六”成果得到巩固,“普九”工作全面推进,“科教兴县”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医疗水平、卫生防疫、地方病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强。
(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强化投资拉动,积极争取各种资金,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环境,显著改变了城乡面貌,增强了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县城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集镇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构筑起比较完善的对外交通网络,“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农村电网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天保”、退耕还林、沃土、饮水、灌溉等工程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我县面临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采取多种形式,广辟外宣渠道,切实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了盐津对外知名度。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狠抓“八个一工程”和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小区、文明家庭等建设,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极大改善。加强“诚信盐津”建设,倡导诚信招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诚信办事,全县人民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引资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人大、政协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民族、宗教在发展和稳定中作出了新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四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平安创建稳步推进,形成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党的建设得到加强。通过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明显提高。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得到加强,各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形势下得到有效发挥。努力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各项工作,建立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四套班子和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
果;也是所有老领导、老同志、各族各界团结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盐津县第十届委员会,向所有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三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有以下基本经验:
(一)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县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积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盐津实际作出战略决策,不断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共事,努力创造齐心协力抓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干部管理,突出团结干事,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大力推进各级党组织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大胆冲破不合时宜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不断创造和利用各种机遇,围绕中心狠抓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的推动了盐津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本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盐津实际的发展路子。
(三)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群众多办实事,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盐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出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三个文明”成果一起要。坚持从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出发,不断探索“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准确把握“三个文明”建设的现实结合点,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使“三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过去三年,是我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多发的凸现期。我们坚持面对现实,正视困难,主动迎接各种挑战,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六)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教育的重点,强化各级干部的政治素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好为谁执政、为谁服务的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盐津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基础设施滞后,人口综合素质不高,明显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财政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少数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需要增强;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为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拼搏,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能源化工基地县、关隘生态旅游县”的战略定位,按照“建设新型农村,推进工业进程,增强三产活力,夯实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盐津”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抓好优势产业开发,重点抓好以优势农产品开发和加工为主的农产业,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以电石化工、煤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产业,以豆沙旅游开发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特色县城、特色村镇;努力提高全民综合素质,重点抓好培育青少年、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型干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平安和谐盐津及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培植新财源,确保实现盐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坚持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监察力度,实现城乡居民稳定增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加大人口控制力度,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完成“普九”义务教育,实现全县免收学杂费,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一年以上。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抓好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新进展、取得新成绩,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和谐社会进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发展,确保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就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树立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意识,树立大胆开放、勇于改革的观念;破除畏首畏尾、无所作为的意识,树立知难而进、勇于碰硬、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观念。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实事求是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解放思想的新境界,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开创新局面。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如期实现,今后五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九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践行二十字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紧迫性,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渐进性,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坚持重发展、强实干、抓落实,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运动,全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强化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使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团结互助成为农民的立身之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成为农民的立业之基,激发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要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调优调强以茶、桑、果、竹、鸡为主的支柱产业群,努力培植“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特色型经济,积极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经纪人和营销大户,把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与带动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民进行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尽快理顺农村政权财权事权关系,建立公开透明民主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政权建设,提高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切实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关系;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形成科学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树立农村生活新风尚。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展现社会主义农村新气象;努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现代文明的新习惯;引导农民群众破除旧风俗,塑造社会主义的新乡风。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营造良好和谐的新环境。加强教育、文化、卫生、通信、广播、电视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基础。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积极消除影响农村发展的不安定因素,积极构建平安村社。深化试点建设,走好典型引路。今后五年,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22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典型引路,务求实效,扎实稳步的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扩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缩短我县与发达地区差距,调优经济结构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依托交通区位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凤筑巢,强化以柿子乡为中心的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群。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境外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和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今后五年,我们要以重化工、煤炭开发、水电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着力打造园区经济,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新启动建设一批工业项目,着力引进外商建设化工矿冶和优势农产品开发项目。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产品延伸配套,发展关联企业,不断拉长产业链。积极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努力吸引利用外资,大胆使用信贷和民间资金,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进一步提高现有公路网的密度和质量,不断改造和完善干线公路,延伸乡村公路里程,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加快构建“三纵三横”为主的骨干交通网络,争取柿子到一善桥连接线立项并动工建设,构建大交通网络。同时,建成一批集镇客运站,缓解交通“瓶颈”制约;要支持白水江一二三级电站、横江撒鱼沱、万年桥、燕子坡三级电站以及其他小水电站建设,不断扩大县内电力装机容量,优化电网布局,努力实施好“完善西部农村电网工程”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要加快农业、能源、市政、通信、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各项事业的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牢发展基础。
(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要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不断扩大“两免一补”发放范围,让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学、上好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构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宽领域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两基”成果,认真抓好盐津一中迁建的各项筹备工作。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聚集和发挥才干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
(五)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强化人均意识,严格落实“一放二扎”、“奖优免补”和“一票否决”等政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对离退休干部的教育管理,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完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评价和监测体系,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产、森林和水资源;严格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突出抓好重点城镇、关河与横江、白水江流域、公路沿线的环境治理,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构建诚信开放新形象,实现大开放促大发展。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制度建设,大力推进行政管理规范化进程,提高行政机关、执法部门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着力解决少数机关干部职工作风拖拉、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构建让老百姓满意、外来投资者放心的文明、务实、高效、守信、清廉的“诚信盐津”新形象。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激活发展活力,清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建设开放型政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和“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的引资战略,积极加强与中大、伊力、万泰、红星等企业集团的合作,不断推进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吸引更多资金参与盐津经济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引资配套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统一对外、高效运转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紧紧依托我县丰富的水能、煤炭、石灰石、生物等资源开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区域发展等领域,突出市场机制,优选实力强、信誉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鼓励我县能人志士“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兴办企业、开发资源,扩大对外劳务合作,加强对外交往,努力实现大开放促大发展。
(七)依托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关隘生态旅游县。盐津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滇川门户”之称,处在滇东北与四川西南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使盐津具备了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内昆铁路、柿花公路、盐电公路和麻水高速公路、普桧二专线等铁路、公路相继建成后,昨日的雄关险道已成历史见证,“天堑变通途,险关成阔道”,交通区位优势突显,大力开发境内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条件已经成熟。机遇难觅,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上下齐心,抢抓机遇,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打造好旅游文化产业这张名片,培育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以豆沙古镇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为龙头,以“四点三片七库区”的开发为重点,以突显我县底蕴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优势独具的自然风貌和峡谷库区的独特旅游资源为核心,着力打造具有关隘特色、片区特色、库区特色的“关隘生态旅游县”。
(八)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盐津特色文化。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进一步确立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认真抓好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培养新一代“四有”公民。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富民兴盐的新成就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力度,改进对外宣传方式,提高盐津知名度,树立盐津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为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高扬时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大力发掘盐津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抓紧对带有浓郁盐津特色的诗歌、对联、舞蹈、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的收集、整理、提炼,努力打造能充分反映盐津历史、人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文化,逐步形成我县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切实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加强对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利用和管理。
(九)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盐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法律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等职能,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我县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对政法部门的领导,深化司法改革,提升政法队伍素质,促进司法公正。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增进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血肉联系。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健全和完善法律保障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支持武警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平安创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抓好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做好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盐津。
三、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队伍变化带来的新挑战,肩负着推动盐津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富民兴盐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政绩观、荣辱观和发展观,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自己把握大局、分析形势、处理问题的能力。坚持从盐津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对盐津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索加快盐津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政策、开展工作。进一步破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增强班子的整体活力。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党委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扬领导班子内部的民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大力提倡敢于负责的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团结协调的能力、招商引资的能力、贯彻落实上级指导精神的能力、增强品德修养和党性修养的能力。各级党委要善于把握政治方向,议大事、谋全局,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领导。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
(二)狠抓党的组织建设,全面夯实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固本强基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把我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要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继续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努力形成使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实施“双向培养”计划,在农村、企业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技术骨干、拔尖人才,努力把致富能手、技术骨干、拔尖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要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党员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发扬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正常权利不受侵犯。要注意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和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好实际困难,努力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帮助党员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切实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实现盐津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全面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品德关、能力关、作风关,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全面推行常委会和全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拓展干部考察的广度和深度,增加透明度,防止考察失真失实,促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切实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力度,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注重干部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增强干部管理的长效性,防止和克服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倾向。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坚决反对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决不让投机取巧、跑官要官的人得逞,也决不让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吃亏。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一把手”,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努力把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领导集体。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优良的党风带动、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到问题多、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掌握下情,摸清实情,体察民情,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成为破解难题的能手。做到中心工作领导在基层示范,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在一线破解,重大事件领导在现场处置。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尤其是要做好关爱弱势群体的工作。重视信访工作,建立职能部门限期解决群众反映重点问题制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一切脱离实际、照搬照抄、虚夸浮躁、不求实效的不良作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之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老百姓,一切从自己做起,沉下身子狠抓落实,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提供组织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逐步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防止和纠正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和贪污腐化等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要把党内监督同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确保反腐倡廉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今后五年是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的责任重大而神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拼搏,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为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本溪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昂首十二五建设新本溪
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本溪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6月21日)
冮瑞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本溪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实践和成就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中共本溪市委在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充满激情、凝心聚力、奋勇前进,战胜了特大暴风雪,抵御了五十年一遇的强降雨,妥善处理了突发性事件,完成了奥运安保,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我们抢抓机遇,大干快上,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五年,充满挑战,充满艰辛,也充满喜悦;这五年,本溪这座城市经受住了考验,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更经受住了考验。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仅实现了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本溪,还大幅度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已达到860.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4.6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5倍和3.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2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37户,分别是“十五”末的2.5倍和2.2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2倍和7.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45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1倍和2倍。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有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农村居民有新农合、新
农保;对困难群体实施了医疗、住房、取暖、就学等社会救助;城乡低保等涉及民生的各项保障标准,都提高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每年都安排7万到8万人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新建52所寄宿制学校,义务教育实现了“两免三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双高普九”。新建了市中心医院、本钢总院综合大楼和桓仁秋实医院等一大批公共医疗设施。整治改造了529条街巷路和32条市政路。特别是我们抓住机遇投入资金59亿元,实施了大规模的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全市新建楼房400万平方米,共有7.5万户、20多万居民乔迁新居,这是五年来我们为本溪百姓创造的最大福祉!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仅立足于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还为本溪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在石桥子地区全力发展了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已有总投资415亿元的204个项目集聚,积蓄产能980亿元,修正、成大、天士力、东北制药、南药、美罗、双鹭、四环、华润三九等十几家全国知名企业落户,德国拜耳、日本日晖、韩国SK、台湾生技园等项目正在洽谈,有44家企业投产,31家企业主体建成,25家研发机构投入运营,成为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还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在辽宁科技学院完成搬迁入驻的基础上,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本溪校区也相继开工建设和奠基;药业博物馆、星级酒店、会展中心、商贸中心、本溪高中新校区、药都医院、农民安置小区以及路网、水网、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铺开。三年时间,中国药都以超常的速度实现了快速崛起。二是本钢和北钢完成了合并重组。实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构想和全市人民的期盼,为本钢建设国际化特大型现代钢铁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留住北钢800万吨产能,为把本溪建设成钢铁产能超2000万吨的城市,做出了极大贡献。积极支持新本钢推进三冷轧、四冷轧和
北营厂区高炉的建设和改造,支持新本钢分离社会管理职能,开工建设了两钢之间的钢铁大道,加快了桥北、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发展,推进了钢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三是开始了大规模的项目建设。通灌铁路、丹通高速、沈桓高速、本辽辽高速、沈本产业大道、本桓一级路、沈本客专等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桓仁抽水蓄能、热电联产等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城乡电网、通信网主网改造建设顺利完成,为本溪加快发展开辟了通途,奠定了基础。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68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9个。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拨款4.8亿元、省技改贴息2.5亿元,推进了园区建设和400个工业项目的技术改造。世界最宽的热轧和东北最大的高炉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四是全面推进了主城区改造、新区开发和新城建设。在主城区改造中,基本完成了沉陷区治理、一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和地工路等城区企业的“退二进三”,初步实现了工业布局由分散到集中的调整,基本改变了城区“厂居混杂”局面;在新区开发中,完成了广电大厦、体育馆、博物馆等12个大型公益项目和16个小区、3个大型城市广场建设,形成了“三横三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在新城建设中,围绕中国药都发展,规划建设了沈溪新城,拉开了城市骨架,推进了沈本一体化进程。五是强化了新兴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本溪城市信用社改制成商业银行,引进了兴业、广发、浦发、盛京等股份制银行,组建了地方融资平台,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40多家新型金融组织蓬勃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血液更加流畅。引进了一批商贸物流企业,形成了永丰商业、卧龙汽车、彩北物流、北地金融等若干不同定位的商贸服务圈。特别是着力规划建设了水洞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目前已有温泉寺健康养生小镇等总投资80亿元的4个项目入驻。本溪枫叶节晋升为国家级节庆
活动,本溪获批建设辽宁山水旅游休闲基地。旅游总收入由五年前的30.2亿元增长到194.6亿元,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六是把推动县区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明确县区发展定位,积极下放管理权限,推进城乡共建,强化绩效考评,激发了县区发展活力。县区经济总量实现了五年翻两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五年翻了两番半。两县四区正在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服务业聚集区,初步形成了葡萄酒、中药材等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两县四区生产总值实现567.6亿元,占全市的6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7.4亿元,占全市的5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1.3亿元,占全市的73.6%,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仅解决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还妥善化解了很多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本溪的保增长始终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积极开展“平安本溪”建设,加大打防管控力度,加强综合治理基础建设,实施了重点案件领导包案制、县区委书记大接访、信访稳定绩效考评等一系列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效地化解了一批历史积案,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五年共筹措15.2 亿元改革成本,解决了本煤、桓仁铜锌矿等大型企业破产遗留问题,偿还了国有企业拖欠的工资、补偿金、生活费、医药费等,推进了175户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和231户厂办集体分离,完成了地工路等163户城区企业向园区搬迁。在着力推进国企改革的同时,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510.3亿元,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这些年,在推进本溪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以想象的矛盾和棘手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承上启下,都在一个一个地解决,一件一件地落实。先后关闭了本钢一铁厂,关停搬迁了6座水泥厂,关闭了143家小煤矿、79家非煤
矿山、22家造纸厂、90余家化工厂和选矿厂,建成了8座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场,大气月平方公里降尘量比五年前降低了5吨,超额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由277天提高到348天,城市综合环境排名由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4位。“十一五”,我们下大力气治理了太子河,建设了平顶山,坚决放弃了有污染的GDP,本溪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为这座城市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励精图治的基础上,经过全市上下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善、切合本溪实际和发展方向的总体思路:在城市区域定位上,本溪虽然不是沿海城市,但我们是近海城市,不是中心城市,但我们是近中心城市,企业要走出去,城市要走出去;在城市发展方向上,沈阳在南下,本溪必须北上,大力推进沈本一体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坚决推进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旅游三大产业实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特别是要举全市之力发展本钢和建设中国药都;在县区经济发展上,两个县就是要抓住工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和县城建设三个重点;四个区就是要抓住发展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两个关键;在城市发展目标上,要将本溪建设成钢都、药都和枫叶之都,建设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和全国环保模范城。这些发展思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在科学发展思路的引领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这座城市在不断升值。获得了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地质公园等多个国家级命名;本钢集装箱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苍松、五女山、龙宝等获中国弛名商标;本溪水洞列入国家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朝鲜族农乐舞等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涌现了金春明、武秀君等一批时代典型,本溪公安“千名民警进万家”大走访活动响誉全国,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五连冠”和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五年的奋进中,不断地解放思想、充满激情、真抓实干,凝结出了“坚定信心、坚韧实干、坚持创新、坚决一流”的中国药都精神和“讲大局、讲奉献、讲忠诚、讲追求”的本溪公安精神,并逐渐升华凝聚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为民精神”。这些成果,为我们这座城市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仅快速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还全面地加强了党的建设。十届市委始终坚持把握方向、统揽全局,坚持把党的建设和推动本溪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推动本溪快速发展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一是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创造性地组织了“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创建了基层党组织代办、代访、代诉服务制度,精心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在实践活动中,全市党员干部共捐助钱物1430余万元,为百姓和企业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协调资金1370余万元,翻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8个。新组建基层党组织271个,发展党员18045名,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两新”组织领域全覆盖。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任用中坚持不分帮不划线,不看关系不看背景,不许愿不送人情,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不断明确导向,夯实制度,发扬民主,强化监督,努力做到选好人、用对人,圆满完成了各级党委和市县两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不断完善人才成长和创业环境,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18名。在中组部民意调查中,本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群众满
意度在全省由第11位上升到第6位。三是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238件,处分1531人,挽回经济损失2.5亿元,保持了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四是积极构筑共谋发展的政治局面。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了市委的决策和主张及时变成全市人民的意志和行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支持政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加强了同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合作共事,爱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支持法检两院公正司法,促进了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充分发挥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多次组织了思想解放大讨论等声势强劲的重大宣传活动,以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和思想动员,激发了全市上下谋发展、促发展的奋斗激情。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更加务实,精神状态更加昂扬向上,本溪的发展氛围不断升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凝心聚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努力拼搏、昂扬奋进的结果;也是我们这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队伍,敢打敢拼、甘于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本溪市第十届委员会,向五年来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向中省直单位、驻溪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但跳出本溪看本溪,放眼全局看本溪,就会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经济支撑点单一,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县区经
济活力释放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趋紧,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城乡居民增收能力较弱,解决民生问题任务繁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为政不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解放不到位,紧迫感、危机感不强,干事创业的责任心、使命感不强,创新意识、突破能力不强,对工作缺少一抓到底、势在必得的耐性和韧劲。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工作中不断认真解决。
回顾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实现宏伟目标,必须首先把党建设好。五年来的经历、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我们才能形成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拼搏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干部和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14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四大班子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现宏伟目标,必须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发展是本溪最大的实际,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是解决本溪目前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所有问题,既要抢抓发展机遇,又要创造发展机遇,才能在当前“强者更强,快者更快”的竞争环境中,推动本溪实现快速赶超。
实现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百姓的福祉为本。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我们正是怀揣着党的宗旨,饱含着深厚的民生情怀,努力实施了社会保障、百姓安居、就业安置、扶贫助残、医疗救助、道路畅通、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为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民意为天、民情为大、民生为本。
实现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本溪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经过全市上下坚持不懈的实践和推进,已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成为统一全体党员意志、凝聚全市力量的旗帜。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始终如一地抓好落实,以更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把宏伟蓝图在本溪大地上变成现实。
实现宏伟目标,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发展激情。过去的五年,是全市发展激情最为昂扬的五年,我们创造了药都精神和公安精神。药都精神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事,公安精神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人,由此升华的“为民精神”告诉我们,要为老百姓做好事,要为老百姓做好人。药都精神和公安精神就是发展的财富、发展的动力,就是昂首“十二五”、建设新本溪的发展激情。
这些经验,既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也是新一届市委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必须弘扬的精神力量。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新一届市委任期的五年,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也是本溪在全国、全省区域竞争中实现高速超越的决战期;更是经历了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快建设新本溪的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世界经济和宏观经济中不确定因素对我市发展的影响将更加直接,本溪面临的外部竞争将更加激烈,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新一届市委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170万人民,以沈本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三都五城”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努力把本溪建设成为产业更有竞争力、社会更有创新力、文化更有影响力、环境更有承载力、百姓更有幸福感的新本溪!
——建设新本溪,就是经济总量要实现快速赶超。到“十二五”末期,要确保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000亿元。我们还应当有决心、有信心实现更高目标,在全省,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坚决不让第五;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由现在的地级市第147位,向百强迈进。
——建设新本溪,就是产业格局要实现多元突破。要支持本钢的发展壮大;全面完成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水洞温泉旅游三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葡萄酒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汽车配件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高新铸件产业形成规模,把本溪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精品钢材产业基地和“双世界遗产”旅游城市,初步形成多业支撑的产业格局。
——建设新本溪,就是城市规模要实现跨越式拓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坚定不移推动城市向沈阳方向发展,市级行政中心向药都迁移,建成本溪主城、沈溪新城、桓仁口岸城市三大空间组团,依托自然山水格局,在三大组团之间规划建设新市镇,城市建设规模扩大一倍,全面提高城市化和城镇化水平。
——建设新本溪,就是要全面完成“三都五城”建设。要坚决依托三大产业,把本溪建设成钢都、药都和枫叶之都;要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成果,继续完成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创建,让本溪的自然山水、地域文化和现代工业完美结合,努力把本溪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山水工业城市。
——建设新本溪,就是百姓收入要实现五年翻番。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起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社保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保障低收入困难家庭廉租住房,消除棚户区;基本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民生保障水平
进入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建设新本溪,就是社会管理要实现全面创新。要建立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和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不断提升本溪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把本溪建设成为全国“平安城市”。
——建设新本溪,就是精神风貌要更加昂扬向上。要用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市民讲文明、讲诚信、讲助人为乐,讲爱国、讲爱党、讲爱我们的城市,形成构建和谐本溪的思想基础和道德规范,形成昂扬奋进的主流风尚和时代文化,增强城市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建设新本溪,就是党的领导要更加坚强有力。全市各级党委要把自身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民执政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全体党员要以药都精神和公安精神为激励,成为推动本溪发展、造福本溪百姓的时代先锋。
昂首“十二五”,实现建设新本溪目标,我们必须心无旁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要把中国药都的旗帜插上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紧紧抓住目前强劲的发展势头,坚决咬住200个项目集聚、千亿元产值目标不动摇。要继续瞄准大企业招商,力争引进德国拜耳、石家庄制药等一批知名企业,打造5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医药品种。支持辽宁科技学院和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本溪校区发展壮大,建设利用好研发平台,引进院士、博士和海内外研发团队,全力以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全市上下要把土地、财力、人力等所有要
素资源继续向药都倾斜,支持中国药都开创产业、大学、行政中心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我们要坚决打赢中国药都建设攻坚战!
第二,要全力打造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的钢铁产业基地。全力支持新本钢做大做强,重点建设三冷轧、四冷轧和硅钢生产线,加快北营厂区高炉改造,建成产能超2000万吨、产值超1000亿元的特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和全国精品钢材基地,进军世界500强。完成钢铁大道建设,推动本钢与深加工园区实现空间对接,形成集群优势,吸引大企业、大资本、大项目进入桥北、东风湖园区,形成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大台沟铁矿和思山岭铁矿的开发建设,尽快形成经济增量,为把本溪建设成钢都提供资源支撑。
第三,全力打造以温泉开发为重点的山水旅游休闲基地。加强旅游产业体制创新,保护开发山水资源、森林资源、地质资源、历史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工业文化资源,形成本溪旅游产业的集群效应,完善山水旅游休闲基地的功能布局,重点推进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关门山森林度假区、桓龙湖度假区、汤沟度假区、铁刹山景区、桓仁葡萄酒庄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本溪湖工业遗址园,增加专业特色博物馆,挖掘平顶山文化资源,依托五女山和本溪水洞打造“双世界遗产城市”品牌,彰显枫叶旅游特色。旅游总投资五年累计要达到1000亿元,旅游总收入五年后要达到1000亿元。
第四,县区经济要实现五年翻两番目标。两县重点完成三件事:建成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实现一县一业产业化;加快县城建设。四个城区重点完成两件事:建设一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和一个特色服务业聚集区,推动商贸、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快速繁荣。要大力支持桓仁葡萄酒、本溪县绿色食品、平山区钢铁深加工、明山区汽车配件、溪湖区新型建材、南芬区高新铸件等产业
形成规模、形成集群。积极培育新材料、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农村建设要不断取得成效。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两县要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四个区在全省的位次要明显前移。县区要真正成为建设新本溪的生力军和主战场。
第五,要加快推进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全力建设新城、新市镇,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加快推进本溪主城、沈溪新城、桓仁口岸城市三大空间组团建设。要围绕中国药都发展,加大力度建设沈溪新城,完成市级行政中心迁移,尽快形成50万的人口规模,推动本溪向沈阳方向大踏步前进。主城区要重点完成地工路的开发建设,改造城市道路,提高城市的亮化、美化、绿化、净化水平;要支持桓仁建成新兴边境口岸城市。推进歪头山等10个新市镇和富家村等10个中心村的建设,逐步形成主城、新城、新市镇和中心村的四级城市网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第六,要坚持以大项目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发展。继续强化投资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集中建设四条高速、三条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热电、风电、蓄能和百万伏特高压等一批能源项目的前期规划和建设;加大城市建设尤其是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大力培育一批建筑企业,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房地产项目五年累计投资1200亿元。要全力推进单体投资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60个、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重点培育支持30户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1200户,强化产业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撑。
第七,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扩大县区管理权限,创新产业园区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本溪山林、水利资源优势,推进农业、农村各项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向新兴产
业转移。充分发挥中省直部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着力解决好土地、资金等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强力推进企业上市。要充分发挥近海优势,坚持以增量调结构,高起点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加强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全方位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依法治市,构建重心下移的社会管理模式,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社会组织监管、虚拟社会管控、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构建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提高社会治安控制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建设平安本溪。
第八,要充分发挥文化对本溪发展的促进力。要把文化作为推进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力量,用先进文化构建昂扬向上的共同思想基础和道德规范。要深度挖掘本溪的历史文化资源,总结凝炼出具有本溪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地域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要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企业,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牵动,加快辽砚产业基地、写生创作基地、民族工艺制作基地以及广播影视、文艺团体、动漫等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形成,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第九,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本溪百姓。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施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促进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重视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高中优质办学规模,重点推进初中进县城、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整合、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搬迁桥北、建设桓仁旅游和葡萄酒职业技术学院等工作。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
监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面推进体育、人口计生、养老、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尤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本溪的青山绿水,让本溪的百姓世代共享。
三、以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建设新本溪,是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希望所在,更是新一届市委必须率领全市人民一心一意谋划的战略方向和实践目标。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肩负起带领全市人民建设新本溪的历史使命。
第一,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夯实建设新本溪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员、培养干部。把增强宗旨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出发点,教育党员干部要为党尽忠,为国尽力,为民尽责,为己自律。把解放思想置于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地位,培养党员干部要有党性修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自觉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认识和观念,跟上实践的发展和需要。把保持发展激情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落脚点,让为民精神成为统一思想、动员力量、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鲜明旗帜。
第二,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打造一支为建设新本溪昂扬奋进的干部队伍。选好人用好人,是对各级党委执政能力和政治素质的考验。各级党委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重视干部和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实绩、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那些勤奋想事、干净干事、务实成事的干部,那些干好事、干实事、干正事、干群众欢迎的事的干部,那些有矛盾、有责任、有困难的时候站在前面,有功劳、有成绩、有利益的时候站在后面,推功揽过、敢于负责的干部,那些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干不成事誓不罢休,有勇气、有锐气、有志气的干部,那些期望本溪发展、期望本溪和谐、期望本溪人民幸福并为之而奋斗的干部选拔上来,用正确的用人导向,凝聚力量、干事创业。
第三,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建设新本溪打造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形成覆盖广泛、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体系。要着力建设标准化党支部,围绕发展建设一个好班子,创新一系列有效活动载体,建设一个保证党建工作活动的阵地,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要认真实行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推进“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走在前、做表率、创一流。
第四,要不断强化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事必躬亲,亲临一线,亲力亲为,亲民为民,讲实干;要坚持事无巨细,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讲真干;要坚持事不过夜,抢时间,抢速度,抢机遇,争分夺秒,讲快干;要坚持事半功倍,方法科学,重点突出,纲举目张,讲巧干;要坚持事在人为,敢于走进矛盾,敢于化解问题,敢为人先,敢于突破,讲大干。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抓落实,就是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抓落实,就是对每一项工作都有部署、有要求、有督促、有检查,强化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抓落实,就是重心下沉,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坚持实地解决问题。只有抓好落实,蓝图才能变成宏图。
第五,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让新本溪更加廉洁、更加高效、更加
阳光。坚持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内各项监督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五大系统”建设,真正实现政府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平、行政绩效考评更加科学、行政权力电子监察更加准确、民意诉求反馈更加及时。要坚持教育警示在先,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重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项目要招进来、建起来,但干部决不能送进去、倒下去,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取信于民。
第六,要强化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宏伟蓝图凝聚强大合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发挥政协优势,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加强统战工作,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要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继续关心关爱老干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正司法。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继续大力唱响奋进发展的主旋律,把全社会的思想、意志和精神同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起来,把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开创前所未有的事业。
同志们,我们肩负着党的重托和本溪人民的期盼,已经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全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使命意识,一定要以170万本溪人民的福祉为重,敢想敢拼,敢于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发展激情,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更加锲而不舍的工作劲头,昂首“十二五”,建设新本溪,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宝鸡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定稿)
转型突破 率先跨越
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宝鸡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唐俊昌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领导班子,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突出加快发展,抓好“十件大事”,加速“四个转型”,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而努力奋斗。一、五年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区域竞争加剧、发展压力加重、工作难度加大的局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规划实施“两个机遇”,成功应对冰雪地震和金融危机“两大挑战”,经受住了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社会矛盾比较集中“两个考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转型突破,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把握全局、凝心聚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和宝鸡发展阶段性特征,明确奋斗目标、战略措施和实现路径。针对发展速度不快、项目不大等实际问题,部署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和项目建设年“两项活动”,确立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工作导向;围绕深化完善思路目标,作出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 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率先发展八大工程”;抢抓关天规划实施机遇,全面规划“十二五”,提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的战略定位,着力抓好“十件大事”,实现了“十二五”高点起步。预计到年底,全市 GDP将突破千亿大关,达到 1150亿元,实现五年翻番。
(二)致力转型、加力提速,优势产业集群领先崛起。坚持把工业作为转型突破的核心,突出大企业大集团、集群化高端化、创新型城市创建和全民创业四个重点,创新实施乡镇托管、高端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着力打造“两区多园”,高新区成为西部唯一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蔡家坡西部汽车城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实现重大突破,钛及钛合金、石油装备、机床工具等九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东岭集团、宝石钢管、宝钛集团跨入百亿元企业行列,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金台、岐山、千阳等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法门寺文化景区、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精品工程建成开放,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扶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外贸出口强劲增长,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加速发展,交通、浦发、中信等股份制银行入驻宝鸡。
(三)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实施大城市“东扩南移北上”战略,中华石鼓园、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城市新地标相继建成,南客站片区、蟠龙新区启动开发,建成区面积增加了一半,在西部地级市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以县城和 12个重点镇为节点的关中西部城镇群加快形成。宝天高速、西宝高速改扩建、宝平高速宝鸡段建成通车,“四横十纵”的大城市交通体系已经形成。强力推动生态示范市、“绿色宝鸡”创建,节能减排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在西部建成卫生城镇群和生态城镇群,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 20多项国家级荣誉。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成功破题,新农村晋星创建有声有色,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丰收,眉县猕猴桃、太白无公害蔬菜、千陇奶畜成为特色农业品牌,渭滨、陈仓、凤翔分别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凤县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十强县并跨入西部百强县行列,麟游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预计到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109元和 6150元。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坚持开放引外、改革活内“双力”推进,政府机构、文化体制等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农村产权、集体林权、财税金融、医药卫生等改革不断深化,高新区、蔡家坡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实行台账式管理、新机制保障、“三个零”服务,发展软环境持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占到全市 GDP的 48%。成功举办“两节一会”、西交会和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等重大节庆活动,五年预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1320亿元,13户中国 500强企业投资宝鸡,150万吨甲醇、陕汽微型车、宝钛工业园等一大批事关全局的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突出社会保障、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大社保“宝鸡模式”形成并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验 在全国推广,创业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和创业型示范城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双高普九”和“教育创强”走在全省前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率 100%,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国家联系城市、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高度关注受灾群众和弱势群体,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全省领先,突破西山板块扶贫模式全省推广。同时,人口计生、食品药品安全、体育、老年、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六)推进民主、汇聚力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市有机统一,人大、政协认真履职,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司法机关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民族、宗教、侨务、人民武装、人防、党校、科协等工作得到新的加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通过国检。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改革开放 30周年、新中国成立 60周年、建党 90周年庆祝活动隆重热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凤县、凤翔成为全国文明县城。“平安宝鸡”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陇县能动司法模式全面推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一控两降”和“两率一度”全省领先。
(七)创先争优、锤炼队伍,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四风”整治,强化目标责任考 核。全面落实常委会票决干部和全委会票决党政正职人选制度,扩大干部初始提名权,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县镇人大、县政协、村“两委会”换届顺利推进,选人用人“三个注重”的做法受到中组部肯定。深入开展“三双”和“三有一化”活动,切实加强农村、社区、企业和“两新”党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被中组部确定为人才工作联系点。深入贯彻《廉政准则》,全面推行 15项制度,惩防体系加快构建,反腐倡廉深入推进。
五年矢志奋进,五年创新实干 ,我们成功跨越“三个千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跨越千亿大关),顺利完成“六个翻番”(城乡居民收入、人均 GDP、地方财政收入、旅游综合收入、信贷投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 2006年翻了一番),基本做到“四个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国家卫生县城、生态示范县基本全覆盖),实现了发展进程由工业化中期的全面发展阶段到转型提升阶段、工作导向由 GDP优先到富民优先、战略定位由区域层面到国家战略层面“三个历史性转变”。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坚强领导、历届班子接力奋斗、全市上下团结实干、各个方面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届市委,向全市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宝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宝鸡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属于过去,发展任重道远。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 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工业总量不大、产业链不长,现代服务业刚刚起步,现代农业仍处在示范阶段,重大产业项目偏少,民营经济活力不足,转型升级的任务仍很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明显;就业、上学、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仍较突出,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形势发展不完全适应,少数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地方的投资环境亟待改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挑战、转型中的矛盾,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和统筹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二、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蓝图,向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的目标迈进
未来五年,是宝鸡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转型突破的攻坚期、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根据国家关天规划和省上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天副中心城市的《意见》要求,市委提出,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加快发展,抓好“十件大事”、加速“四个转型”,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推动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区域辐射力、文化影响力、环境吸引力、社会保障力六个方面走在西部前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构筑“一中心、四基地”,经济竞争力走在西部前列。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优化产业结构并重,做强工业,突破三产,到 2016年,建成国家新材料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基地、全国一流的旅游目 的地和集散地、西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经济总量达到全省八分之一,基本建成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力走在西部前列。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支撑,到 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 4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 3%以上,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 30件以上,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建成全省城乡统筹示范市,区域辐射力走在西部前列。坚持以城带乡、“三化同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衡覆盖,到 2016年,形成大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一体发展的格局,城镇化率达到 60%,县域经济占比达到 47%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 1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 115万人以上,成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现代化生态园林特大城市,初步形成关中西部城镇群和周边城市一体化经济圈。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影响力走在西部前列。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共同繁荣,打响炎帝故里、华人老家、东方佛都、周秦文化、秦岭中央公园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文化旅游品牌,成为关天经济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核心区,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实现投资人居两相宜,环境吸引力走在西部前列。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化,到 2016年,在西部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5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 16%,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 60%,成 为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生态园林城市、创业示范城市和投资热点城市。
——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保障力走在西部前列。坚持以人为本、富民惠民,到 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社会事业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公众安全感继续位居西部前列,向劳有所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和谐民生、幸福民生迈进。
这些目标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要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实现“六个走在前列”。打造关天副中心,就是在关天经济区内、西安大都市之外,力争形成一个经济总量最大、产业结构最优、财税增长最快、城乡居民增收最多、城镇化水平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新的增长极;建设和谐新宝鸡,就是要努力实现好与快的和谐统一、富民与强市的和谐统一、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和谐统一、大城市与新农村的和谐统一、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率先发展与人民满意的和谐统一。围绕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抓好“十件大事”、加速“四个转型”的战略举措,坚持不懈地抓好大项目、推进大创新、培育大集群、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城市、坚持大统筹、保障大民生、建设大文明、提升大生态、强化大党建,加速发展动力转型、产业转型、城乡转型和社会转型,在加快发展中转变发展方式。确定这样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就等于把我们推上了领跑关天、领先西部的新平台,意味着我们必须迎接突破常速、转型跨越的新挑战。
实现这一目标,最紧迫的是比拼争先、率先崛起。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最基本的要求是我们的年均 经济增速必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到 2个百分点,五年后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八分之一。站在全局看宝鸡,虽然近年来我市经济高位运行,但总量不到全省十分之一,加之西咸新区强势开发、省内各市前甩后追、西部同列竞相争先,我们面临发展空间的挤压、发展位次的倒逼;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宏观经济“稳中求进”,我们要从“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必须保持年均15.8%以上的经济增速。这不是一个常态发展的概念、按部就班的速度,而是一个突破局限、打破惯性的跨越式速度,是一个遇强思进、赶超争先的领跑型速度,是对我们驾驭力、创造力、突破力的重大考验。当前,国家支持关天、陕西聚焦宝鸡,我们必须抓住这个中省发展定位最高、政策扶持最优、各项投入最大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奋力争先进位,加速率先崛起,才能不负历史机遇、不负省委重托、不负人民期盼。
实现这一目标,最核心的是做强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影响宝鸡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产业不大不强,尤其是第三产业、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短板”亟待突破。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孕育重大机遇,资本流动、企业重组、产业转移加快推进。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市九大产业集群加速聚集,工业科技装备水平、品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不少技术和产品位居全国和世界产业前沿,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抢占产业高端、加速规模扩张赢得了先机;麟北煤田加快开发,也将给我们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更大的回旋空间。面对新一轮产业大分工、大调整,我们必须把工业的集群化、高端化作为重中之重,把做大三产、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突破重点,把发展提升县域特色产业作 为重要任务,全面推进产业升级、率先转型,牢牢把握跨越发展、走在前列的主动权。
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突破二元、统筹城乡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过之槛。相对于发达地区,我们的城市发展不足;相对于城市,我们的农村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占比尚未过半,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3.59∶ 1,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迫切需要在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上强力推进、实现突破。随着中省支持我市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政策的密集出台、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西北交通大枢纽的立体构建、关中西部城镇群的加速形成、统筹城乡“五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正逢其时。我们必须顺时应势、主动作为,倾力推进全域统筹、“三化同步”,形成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
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富民惠民、共享和谐。民生是民力之源、发展之基。近年来,我们在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社会管理、党的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宝鸡模式”、宝鸡经验,但已有成果还是低水平的发展和覆盖,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富裕人、发展人、关爱人,始终在发展理念、制度设计上胜人一筹,在致富百姓、普惠民生上先人一步,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党建上创先争优,进一步凝聚跨越发展、率先崛起的强大合力。我们坚信,外有重大机遇,上有中省支持,内有坚实基础,加上我们的团结实干,一个繁荣昌盛的实力宝鸡,和谐包容的开放宝鸡,活力迸发的创新宝鸡,独具魅力的人文宝鸡,绿映城乡的生态宝鸡,人民安康的幸福宝鸡,必将走在西部前列!
三、推动大发展、实现大跨越,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崛起 未来五年,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是总目标,加快发展、率先跨越是总基调,抓好“十件大事”、加速“四个转型”是总抓手,必须举市一致、强力推进,加快由常速增长向跨越发展转变、由重点突破向全面转型迈进。
(一)加速动力转型,建设大项目、大创新双轮驱动的西部增长极
实施万亿投资计划。把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向上争国投、向外扩招商、向内抓衍生,完成投资 7000亿元,实施产业集群、城镇建设、重大交通、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民生建设 6大类 740个大项目,带动全市投资五年过万亿,比“十一五”翻两番。要围绕发展九大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占投资总量一半的重大产业项目;围绕构筑公路、铁路、航空、信息“四通互联”的战略平台,抓好总投资 2700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围绕改善民生,抓好总投资 800亿元的社会事业项目。招商决定发展、决定未来,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亲力亲为、扎实作为,将招商绩效与目标考核、干部使用挂钩,突出产业项目,主攻重点区域,全面深化“三个零”的保障机制,引进建设一批中国和世界 500强企业,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园区,确保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 2000亿元,掀起新一轮全民招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热潮,为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推进观念、技术、产业、制度和管理创新,建设创造能量竞相释放、创新成果充分涌流的智慧城市。构筑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石油天然气管材、油气钻采装备、高效高精度齿轮机床 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支持建设钛技术研究院,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保护知识产权,实现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名牌产品“三个倍增”。构筑智力支持平台,坚持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实用人才、创新团队和企业家“五支队伍”一起抓,深化省市科技会商、校企、校地及“两地三方”等科技战略合作,实现人才总量翻番,打造“人才特区”。构筑创新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集群、技术交易等创新服务体系,建成市科技资源中心,设立创新专项资金和创投基金,支持企业、金融机构与高校院所建立“创新联盟”,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翻番增长,把宝鸡建成全国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
建设开放开发先导区。携手杨凌、汉中、平凉、天水,建设以宝鸡为中心的一体化经济圈。深度对接中原、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扩大与友好城市的互联互动,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打造精品文化旅游走廊、合办国内国际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围绕打造宝鸡陆港新区,发展保税物流贸易,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创建全国石油装备、机电设备、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全市外贸依存度提高到15%以上。用足用活省上赋予的“先行先试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入实施民营企业成长培育、创业创新、素质提升“三项计划”,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加快有条件企业上市步伐,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
(二)加速产业转型,建设工业主导、全面升级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大集群为重点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坚持龙头引领、园区布局、产业配套,推进技术集成、企业集聚、发展集约。支持大企业大集团技改扩能、战略重组、扩张规模,打造百亿企业 +中小企业 +微型企业“三大梯队”,建成 2个千亿集群、2个五百亿集群和 10户百亿企业集团,成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开发麟北煤田,建成煤炭产能 2000万吨以上、电力装机 500万千瓦、150万吨甲醇及其下游延伸项目为核心的能源化工基地。大力实施园区突破战略,加快宝钛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到2016年宝鸡高新区建成西部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蔡家坡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把宝鸡建成以钛金属为代表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支持深圳东部集团加快霸王河工业园建设步伐,推动姜谭、长青、绛帐、金河、凤州等县域工业园整体经营收入突破 1000亿元。以高端化为方向,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势领先,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打响宝鸡制造、中国钛谷、西凤酒、好猫烟、太白酒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以产业化为方向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坚持畜牧为主导、果菜为特色、粮食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组织壮大产业规模,以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经营,以科技园区提升产业水平。建设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和 1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发展一批千亩示范园、万亩示范方,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养殖种植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建立企业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到 2016年农民组织化 程度达到 60%,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突出绿色、无公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监管检测体系,开展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打造太白有机蔬菜等一批放心产品、知名品牌。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十大水利重点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以大旅游为龙头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围绕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着力构筑“一核两轴三大组团”旅游发展格局。千方百计推进法门寺文化景区二期建设,打造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和世界一流文化景区。深度开发太白山景区,加快国际生态旅游度假新区等项目建设,打造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全面推进茵香河景区建设,打造西部文化体验、休闲旅游新典范,加快实施炎帝陵、金台观、北首岭遗址公园、凤翔西府民俗文化园、岐山周文化城、陇县关山草原、太白黄柏塬景区、凤县秦岭七彩云顶等 25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积极培育工业旅游等新业态,建成宗教探秘、祭祖寻根、周秦怀古、乡村民俗、避暑生态等五条旅游精品线路。到 2016年,力争法门寺、太白山跻身国家 5A级景区,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 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380亿元。围绕建设西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以专业批发市场、商贸企业集团为依托,提升经二路核心商业区,开发代家湾、高新区、清姜、福谭、陈仓等 8个商业副中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化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扶持发展服务外包、养老保健、教育培训等新型生产生活型服务业,推动餐饮、住宿、运输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抓好陈仓物流园、煤炭配送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引进培育国内百强物流企业,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到 2016年,现代服务业占 GDP比重提高到 38%以上。
(三)加速城乡转型,建设“三化同步”、一体发展的城乡统筹示范市
以全域宝鸡理念建设百里城镇群。以市区为主中心,以蔡家坡、凤翔、陇县为副中心,把扶风、岐山、眉县等县城建成 10万人口以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把法门、汤峪、柳林等建成 8万人左右的示范镇,构建“一主、三副、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推动关中西部百里城镇群加速崛起。着眼增强区域辐射力,规划建设宝汉、合凤(翔)、机场、绕城、太凤(县)等高速公路,西宝客专、宝兰客专、宝中复线、宝麟货运等铁路干线,加快建设宝鸡机场,同步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实现县县通高速,构建西北交通大枢纽,形成关天经济区 2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 4小时经济圈。
建设陕甘宁川毗邻地区特大城市。按照“规划引领、组团发展、提升功能、彰显特色”的思路,全面提升大城市的硬件基础、文化形象和功能品位。加快“东扩南移北上”步伐,向东重点开发蔡家坡,形成 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规模的市域副中心,推进凤翔撤县设区,带动市区由河谷地带向渭北台塬迈进;向南重点开发南客站片区,形成 15平方公里的城市商务新区,加快开发茵香河片区,建设秦岭北麓生态新城;向北加快开发蟠龙新区,有序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福谭工业区、金渭商业文化区、代马行政商务区、陈仓物流园区、蟠龙科教生态区“五大组团”。坚 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重,旧城区着力完善功能,实施路网畅通、集贸市场、环卫设施、停车场等便民利民项目,解决好交通拥堵、城市内涝、供水供气供暖等问题,建设新东岭等城市综合体;新城区着力提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道路管网、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绿地广场等公共设施,不断提升城市数字化、人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巩固提升中国人居环境奖成果。
建设民富县强、和谐幸福的新农村。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培育骨干企业,做大产业园区,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工业强县、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名县。探索对经济、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城镇、园区进行扩权,深入开展县镇村争先进位活动,建成一批陕西十强县、五强区和西部百强县。以新农村晋星创建和“五百扶贫行动”为抓手,开展“缩差共富”行动。深入实施农民增收举措到户、项目到村、“三带三进三促”、新农民培育等工程,全面落实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抓住陇县、麟游、千阳、扶风、太白五个县纳入国家六盘山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地区的机遇,加大板块式扶贫开发力度,深入实施“突破西山”战略,加快村庄向新型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贫困地区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到 2016年,全市 60%以上的行政村成为五星村、四星村,32万群众实现脱贫致富,60万以上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 12000元,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贫困群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凤县等统筹城乡试点为突破口,深化“五项改革”,逐步建立城乡人口自由迁徙、要素自由流动的新型城乡关系,率先建成城乡统筹示范市。
(四)加速社会转型,建设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和谐宝鸡
打造和谐家园。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扶持新建一批创业孵化基地、专业市场、中小微企业,帮助新生代农民、毕业大学生、“零就业”家庭、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就业,每年创业带动就业 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 5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 100万人,率先建成全国创业型城市。保障是民生之要,要创新完善“大社保”体系,以社会保险保大群体、社会救助保弱势群体、社会福利和慈善等制度保特殊群体,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增项,实现“人人保、一生保、一卡通、一站办”,率先形成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实施“教育振兴八大工程”,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支持宝鸡文理学院筹建综合性大学,支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组建职教集团,发展民办教育,建设全省技工技师培训基地,率先在西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只有健康才能小康,要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现全市县级二甲医院全覆盖;全力办好第十五届全省运动会,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在城乡社区普遍建立老年服务中心,巩固全国残疾人示范市建设成果,使残疾人都能享受康复服务,力争居民健康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率先建成健康城市。同时,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大双拥共建力度,抓好防震减 灾、人民防空、档案史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要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城乡社区自治服务功能,健全覆盖城乡的人口数据库,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抓好信访工作,创建信访“三无”县区;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和舆情引导机制,打造社会治安“打、防、管、控”新型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开展“六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创建“平安宝鸡”和“最安全城市”,继续保持“一控两降”、“两率一度”全省领先,率先建成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市。
打造文化名城。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凝聚力量,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潜移默化、引领风尚,大力弘扬“宝鸡精神”,继续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文明县城全覆盖。实施文化事业繁荣工程,建设市图书馆新馆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新扩建一批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深入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农村文化服务活动,抓好周原、秦雍城、九成宫等大遗址保护工程,建成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大力扶持培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企业,造就一批文化名家、领军人物,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文化品牌,到 2016年,文化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 5%以上,走在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前列。
打造生态绿城。环境就是财富,生态也是民生。要按照“三屏三带多廊”的生态布局,实施绿色宝鸡建设“九大工 程”,深入开展生态建设“四级联创”,高标准推进渭河综合治理,新建千渭之会等一批湿地保护区,推进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村镇林果化、水域景观化,建设一批环境优美镇、生态村,实现绿化模范县全覆盖。坚持铁腕治污、刚性减排,实施工业治污、水源保护、流域治理、节能减排等环保工程,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争创全省循环经济基地和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跻身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全覆盖。
四、着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实现跨越发展,走在西部前列,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激发转型突破的源动力。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纵向跨越之志,提升横向赶超之能。思想的领先是最根本的领先,观念的滞后是最致命的滞后。要始终把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始终,在全市深入开展“六扫除六确立”活动,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扫除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现象,确立“见快思超、攀高比强”的竞争观;扫除未富先满、自我设限的心态,确立“资源有限创新无限、强在制造胜在创造”的产业观;扫除项目引不进、长不大的问题,确立“大项目就是大突破、大投入才能大发展”的项目观;扫除“明通暗不通、上通下不通”的弊病,确立“人人都是服务者、环环都是服务链” 的环境观;扫除视野不开、论资排辈的观念,确立“五湖四海、善待高待”的人才观;扫除热衷迎送、心浮气躁的倾向,确立“苦干才能出头、有为才能有位”的事业观。全市各级要把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先导工程,用解放思想解放行动,用观念超越引领发展跨越。领导干部要争做解放思想的先锋、先行先试的头雁、善闯善干的典型,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大创新,聚力大突破,推动大跨越。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锻造引领发展的推动力。政以才治,业以人兴。要全面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深化“三统一推”机制,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实施“万名干部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大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三个注重”,把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益。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德”与“潜绩”考核评价办法,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探索试行差额选拔,加快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统筹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年龄阶段领导干部的合理布局和梯次配备,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锻造成为引领科学发展、致力转型突破的中流砥柱。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推动发展的战斗力。基础牢则全局稳,基层强则事业兴。要继续深化“为民服务、先锋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以“四服务四争当一承诺”为主要内容,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服务发展。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示范推进工程,深化“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全面抓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认真做好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党员服务与管理,坚持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党员,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积极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按照“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社会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把组织服务网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总揽全局的凝聚力。要落实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推行党务公开,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建立完善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拓展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党员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纪律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用制度汇聚力量、凝聚人心、推动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政为民的公信力。作风决定作为,实干创造实绩。全市各级要全力抓落实,全员抓落实,全程抓落实,不断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监督问责、末位淘 汰等机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直面“肠梗阻”,破解“老大难”,旗帜鲜明地治庸、治懒、治空、治散、治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作风保证各项任务高效落实。要坚持缺位必诫、误事必究、失职必惩,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使亲力亲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成为宝鸡干部的鲜明特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成为宝鸡干部的自觉追求,把干部的“勤政指数”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认真查究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铭记责任、严守纪律,带头崇节俭、畏法度、知廉耻,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以廉政勤政的良好公仆形象,带动全市形成政治清明、政风清新、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神圣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团结稳定的和谐局面,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凝心聚力,比拼争先,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实现“六个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