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期间省级政府智慧城市政策文件分析
十二五期间省级政府智慧城市政策文件分析
对“十二五”期间省级政府出台的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收集和汇总,分为以下几类:
(1)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电子政务规划或其他专项规划中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2)专门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专项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的;
(3)在国家出台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若干意见之后,出台落实文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
(4)在国家出台宽带中国、物联网、云计算等文件之后,出台相关文件的,一些省还出台了大数据相关文件;
(5)一些省针对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主要是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消费试点和信息惠民试点)在省级层面进行统筹,出台相关文件的。
(2)(3)两种情况涵盖了大部分省份。《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得到热烈响应,信息消费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拉动力。
除了少数边远省份之外,大部分省份对智慧城市建设均有明确意见和具体安排,这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共识,甚至有局部过热的风险。
智慧城市建设的双轮驱动:一是中央政策导向驱动,二是地方自发需求驱动。为落实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若干意见,2013-2014年各省密集出台落实文件,少数先进省份出台新一轮智慧城市专项政策,将与信息化相关主题(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信融合、信息产业等)一网打尽,几乎相当于一个中期信息化行动计划。
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受信息消费的强力拉动,受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IT的创新驱动,将统领所有的信息化发展主题,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换代、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两化融合、信息产业促进等,走向更高层面统筹和融合。
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巨大风险:一是没有钱借钱也要上的社会化融资的债务风险,二是业务多样性与技术复杂性相互叠加的工程风险,三是不清楚智慧城市建设到底为谁服务的脱离群众的政治风险。各种各样的规划计划一窝蜂满天飞,强调顶层设计没有错,但必须警惕脱离实际的假大空和千篇一律,更应该强调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1、东北地区(4个)(1)黑龙江省
《“宽带龙江”战略及实施方案》(黑政发[2014]11号)《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规划》(未发布)(2)吉林省
《吉林省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吉政办发[2013]46号)《吉林省关于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意见》(吉政办发[2014]10号)(3)辽宁省
《辽宁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行动计划》(辽政办发[2014]50号)
2、华北地区(6个)(1)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贯彻落实意见》(2014年4月9日常务会议研究,未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内政办发[2012]7号)(2)河北省
《河北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冀政[2014]3号)
《河北省关于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意见》(冀政[2014]31号)《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冀信[2011]2号)《河北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冀信[2011]3号)(3)北京市
《北京市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4]5号)《北京市关于印发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的通知》(京政发[2012]7号)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京政发[2011]56号)《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2010-2015》(京经信委发[2010]171号)《北京市政府部门物联网应用发展初步规划》(4)天津市
《天津市关于促进我市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津政办发[2014]45号)《天津市新一代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4-2016年)》(津政办发[2014]34号)《天津市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津经信规划[2012]2号)《宽带天津实施方案(2014-2016年)》(津政办发[2014]65 号)《天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津发改规划[2011]1495号)(5)山东省
《山东省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4]9号)《山东省关于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号)《山东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鲁政办发[2014]20号)《山东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鲁经信政字[2011]269号)(6)山西省
《山西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晋政办发[2014]36号,未公开)《山西省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工作方案》(晋政办发[2014]35号)《山西省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3]86号)
3、华东地区(5个)(1)江苏省
《江苏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3]168号)《江苏省关于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3号)《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苏政办发[2014]77号)(2)浙江省
《浙江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4]9号)《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
《“宽带浙江” 发展规划(2012—2015年)》(浙经信设施[2013]266号)《浙江省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107号)
《浙江省关于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2]41号)(3)上海市
《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行动纲要》(沪府发[2014]3号)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
《上海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沪府发[2012]44号)《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上海市“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上海市“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实施方案》(4)安徽省
《安徽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皖政[2014]26号)《安徽省关于建设“宽带安徽”的意见》(皖政[2014]22号)(5)江西省
《 江西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3]36号)《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实施方案》(赣建科[2014]7号)
4、华中地区(3个)(1)河南省
《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2014-2016年)》(豫政办[2014]137号)《“宽带中原”战略及实施方案》(豫政[2014]19号)(2)湖北省
《湖北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鄂政发[2014]8号)《湖北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鄂政发[2012]31号)
《湖北省关于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意见》(鄂政发[2014]34号)《湖北省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年)》(鄂政办发[2014]4号)(3)湖南省
《湖南省关于推进“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4]8号)《数字湖南建设纲要》(湘发[2011]17号)《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年)》
5、华南地区(4个)(1)福建省
《福建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十二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3]45号)《福建省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政[2014]14号)《福建省“十二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闽政[2011]82号)《数字福建云计算工程实施方案》(2)广东省
《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行动计划(2014-2020年)》(粤办函[2014]524号)
《广东省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方案(2013—2015年)》(粤府函[2013]234号)
《宽带广东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粤府办[2014]35号)《广东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粤府办[2014]17号)《广东省物联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粤府办[2013]51号)《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粤府[2013]48号)(3)广西自治区
《广西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14]98号)《广西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14]105号)《宽带广西战略行动计划》(桂政发[2014]44号)《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十二五”规划》(4)海南省
《海南省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意见》(琼府办[2014]66号)《海南省关于加快推进信息智能岛建设的意见》(琼发[2001]1号)《海南“信息智能岛”规划》 《海南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6、西北地区(5个)(1)陕西省
《陕西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3]55号)《陕西省宽带网络建设规划》(陕政发[2014]16号)《数字陕西智慧城市(2013-2017)发展纲要》 《“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实施意见》
《陕西省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和总体要求》(GF 61/T ZT001—2014)(2)甘肃省
《甘肃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121号)
《甘肃省关于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甘政办发[2014]180号)
(3)宁夏自治区
《“宽带中国·智慧宁夏”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2]171号)(4)青海省
《青海省关于建设宽带青海促进信息消费的指导意见》(青政[2013]71号)《智慧中国2013青海专项行动》 《智慧中国2014青海专项行动》(5)新疆自治区 《新疆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新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未公开)
7、西南地区(5个)(1)四川省
《四川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方案》(川府发[2013]61号)《四川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川府发[2014]6号)(2)重庆市
《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渝府发[2013]62号)
《重庆市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渝府发[2013]47号)《重庆市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渝府发[2008]117号)《重庆市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1]15号)《重庆市“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重庆市“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重庆市电子政务外网“十二五”建设规划》(未公开)(3)云南省 暂无。(4)贵州省
《贵州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
《“宽带贵州”行动计划》(黔府办发电[2013]245号)
《贵州省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黔党发[ 2012] 27号)
《贵州省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黔数据领办[2014]1号)《贵州省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黔府发〔2014〕5号)《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黔府发〔2014〕5号)(5)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未公开)
8、港澳台地区(3个)(1)香港特区(2)澳门特区(3)台湾省
第二篇:数字福建智慧城市文件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闽政〔2014〕14 号
[本网] 2014-04-16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科学务实、健康有序地推进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目标
经过努力,到2016年,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政务活动普遍实现全流程网络化办理;基本建成智慧城市感知、支撑、服务三大基础平台;交通、环保、安全、旅游、市政等重点领域核心业务实现智慧化应用。到2018年,主要管理对象和服务事项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50%。到2020年,全省智慧化应用体系建成,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新政务、新经济、新生活、新城市,我省成为两岸电商合作重要基地、区域国际化智能物流中心、国际信息通信枢纽。
(一)基础设施更加智能。能源、交通、水务、环保、应急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运行管理精准化、一体化。
(二)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建成包含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信息服务体系,群众获取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三)社会管理更加精细。市政管理、人口管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特种设备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诚信等社会管理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增强,政府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环境智能监测和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全程防控能力大幅提升,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五)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得到有效释放,以网络运营、信息知识加工创新为主的新业态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资源利用效率、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以及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发展机制更加完善。与智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等软环境保障日益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社会化开发利用机制初步形成,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完成数字化建设
1.加快业务数字化建设。加快开发通用基础应用、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行业应用平台,到2016年尽快将主要业务信息化率提高到90%,业务信息数字化率提高到90%,文件证照普遍实现数字化应用。(省发改委、省数字办牵头)
2.加快业务网络化应用。全面推广政务业务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应用,大幅减少纸质材料使用;政务网上办理成为主流方式,到2018年网下办理比例控制在10%以内。(省委机要局、省数字办牵头)
3.加快推动业务信息共享。建设更加丰富、动态的人口、法人、信用、文件证照、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普遍实现政务信息在线复用、验证等应用,推动工作模式创新。(省发改委、省数字办牵头)
4.加快基础空间信息数字化。统筹推动城市各类地下管线、地面建(构)筑物等各类设施、土地资源、河网水系、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相关信息空间化改造,形成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时空平台,实现“一张图”共享应用。(省发改委、省数字办、省测绘局牵头)
(二)建设智慧城市公共平台
1.建设感知平台,深度感知城市运行
(1)视频感知系统。整合公安、交通、城管、运营商等视频信息,建设统一视频接入平台、图形图像分析处理平台,实现城市可视化管理。(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2)识别感知系统。统筹建设感知终端,强化感知终端集成,实现目标对象的连续识别和相关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送、共享,普遍满足气象、水环境、污染源、危险源等领域的监测、预警、处置需要。(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数字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3)位置感知系统。建设全省位置信息公共平台,汇聚基于北斗、GPS、通信站点等多种定位信息,统筹满足位置应用需要。(省电子信息集团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4)感知传输网。建设统一的智慧城市感知网络,规范末端网络传输模块和技术标准,确保感知传输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省发改委、省数字办牵头,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数字办负责)
2.建设公共平台,提供统一支撑服务
(1)新一代通信网络。建设数字福建·宽带工程,实现光纤网络基本覆盖城市家庭,终端接入带宽达到50M以上,50%家庭达到100Mbps。加快4G网络覆盖,实现WLAN基本覆
(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各电信运营商、省广电网络公司等负责)
(2)物联网能力基础平台。提供感知终端管理、信息汇聚、目录组织、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终端统一识别和接入,以及信息集成分发。(省发改委、省数字办、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数字办负责)
(3)云计算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行资源集中管理应用,普遍推行云端服务。(省发改委、省数字办、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数字办负责)
(4)天基信息平台。建设统一的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天空地一体化通信平台,统一提供天基信息服务。(省发改委、省数字办、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数字办负责)
(6)政务数据云平台。以人、组织、地、物、事为对象、整合建设全生命周期动态数据库,推动数据聚合应用,形成支撑智慧城市运行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省发改委、省数字办、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数字办牵头)
(7)电子认证云平台。完善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形成包括证书申请、审核、生产及远程受理等可靠的电子签名认证体系,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数据签名服务,为数据电文提供可靠性认证服务。(省密码管理局负责)
3.建设交付平台,实现服务一体化
建设应用注册、认证服务、内容管理、服务提交、呼叫服务等系统,构建智慧城市统一的服务交付平台(服务总线或服务网关),为应用提供身份识别、信息聚合推送、权限管理等服务。各类应用系统统一向平台开放服务接口、提供资源,通过平台调用其他部门开放的服务,统一利用服务交付平台受理请求和提交服务。(省发改委、省数字办、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数字办负责)
(三)推进智慧城市重点工程
1.建设环境资源智能化工程,实现集约利用
(1)建设陆地资源监控平台,加强对土地、矿产、森林、农业种植以及水土流失等的监控,提高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等负责)
(2)建设水资源监测平台、水资源利用调配智能化系统、水污染治理智能化系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信息系统等,提升城市供水服务、用水安全、节水降耗等水平。(省发改委、省数字办、水利厅牵头)
(3)建设海洋资源监控平台、渔船位置信息服务平台、海上安全生产管控系统等,加强对海洋水质、海域、海岛、岸线、渔港、海水浴场等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监控。(省海洋渔业厅负责)
(4)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管理平台和大气环境质量检测预警平台,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预警,加强大气重点污染源管理,为建设“清新福建”提供保障。(省环保厅、气象局负责)
2.建设运行设施智能化工程,实现智能管理
(1)发展智能交通,建设公交、道路、港航、物流智能化工程,推动车联网、船联网发展,实现交通诱导、智慧控制、调度管理和应急处理的智能化,保证交通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2)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省住建厅牵头)
(3)建设能耗计量监测平台,实现能源优化调配和节能降耗;发展智能电网,支持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居民和企业用电的智能管理;发展智能水务,构建覆盖供水全过程、保障供水质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省经信委、省电力公司、各地市自来水公司牵头)
3.建设服务设施智能化工程,实现便捷服务
(1)建设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建立覆盖原料来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平台。积极推广“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应用与普及。(省食安办、省食药监局、福建检验检疫局负责)
(2)建设危险源监控系统、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监查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等,实现对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潜在危险进行预警、跟踪和处置。(省安监局、煤监局负责)
(3)建设健康远程监护平台等,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包含老年人在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状况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等服务。(省卫计委、老龄办牵头)
(4)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包括景区综合管理系统、一卡通平台、手机随身游应用、景区商圈营销平台,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省旅游局负责)
(5)建设智慧医疗系统、公共卫生预测预警系统、居民健康系统等,建设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智能健康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远程视频、仿生学等技术实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省卫计委牵头)
(6)建设教育服务云平台,推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人人通”,实现覆盖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体学习者提供个性化选择与主动推送相结合的终身学习服务。(省教育厅牵头)
(7)建设楼宇智能化系统,包括变配电监控系统、电梯智能监控平台、安全防范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及通信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无线网络)等,实现建筑设施、设备、(8)发展连接两岸、面向全国的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电子图书馆、电子杂志、电子报等系统,发展特色数字文化产业,推行数字文化网络出版、网络服务。(省文化厅负责)
(9)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基层队伍、信息、终端、空间等网格资源,推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业务模式,方便居民办事,减轻基层负担。(省综治委、省数字办、民政厅牵头)
(10)发展智能居家,推动家用电器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建设区域数字家庭云服务平台;推广家居照明、家庭安防、家庭影音、家庭环境等智能化技术。(省经信委牵头)
4.建设产业经济智能化工程,推动转型升级
(1)企业智能化制造工程。推广工业控制嵌入操作系统、基于互联网系统设计与仿真协同服务等,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推广数字化控制技术,集成创新一批数控装备;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广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扩大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推广生产设备智能控制和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培育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省经信委牵头)
(2)口岸智能化应用工程。推进口岸“单一窗口”管理,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建设两岸证书交换互认平台、口岸信息共享查验平台,以及货物船舶通关联检系统等,促进口岸查验部门业务协同,推动我省成为两岸电商桥梁和枢纽。(省商务厅、口岸办牵头)
(3)物流智能化管理工程。建设智能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统一车、船、货、箱、人的电子标示技术规范,统一建设覆盖路、场站、港口的物流感知网络,推进仓储服务、溯源系统等集成,构建山海一体、连接闽台、泛在化、智能化的物流平台。(省交通运输厅、省经信委牵头)
(4)网络信息服务创新工程。实施信息消费创业促进工程,培育数字出版、电子图书、电子阅读、游戏动漫等产业,加快构建信息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新业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经信委牵头)。推动运营商参与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深化闽台通信业合作和无线城市试点(省通信管理局负责)。设立互联网创业孵化器(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牵头)。扩大引进台湾电子信息服务业,促进两岸合作,形成“闽台网络信息创新圈”。(省商务厅、经信委牵头)
(5)公共服务社会化开发工程。鼓励政务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安全有序开放信息资源,委托社会进行专业化、市场化开发和运营,培育信息产业。(省发改委、省数字办牵头)
(6)产业信息深度开发工程。推动应用从单个企业内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变,提升产业集群组织效率和生产效率。推动产品深度开发,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鼓励发展数据
(省经信委牵头)
5.建设综合应用智能化工程,实现业务融合协同
(1)公众智能化综合应用工程。整合构建新一代政务服务门户(政务通平台、市民个性化政务主页、政务移动应用等),运用大数据、智能终端、信息聚合推送等技术,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快推行新型信息服务,为市民提供主动化、精细化服务。(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
(2)政府智能化综合应用工程。建设城市运行智能化管控综合平台,全面汇聚城市运行监控、预测预警、综合决策、应急指挥等功能和运行信息。(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
三、建设应用模式
(一)推行建设新模式,开创城市转型发展新空间
1.推行平台化建设新模式。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积极推行平台化集约化建设,充分依托公共平台建设智慧城市。现有应用系统要按照《福建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施指南》加快向公共平台迁移和集成。(省发改委、省数字办、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数字办负责)
2.推进智慧应用集成融合。把融合应用贯穿于建设全过程,以服务主体和管理对象为引导,分类聚合业务、应用和数据,确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关系;以公共平台为依托,强化数据集约化采集和网络化汇聚,开发应用接口,建立在线共享和协同的应用模式;通过服务交付平台,整合服务渠道和服务资源,实现融合服务。(省发改委、省数字办、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数字办负责)
3.构建智慧城市网络空间。推进网络、应用、数据和服务等互联互通,构建覆盖城市对象、便捷通达、高效交付的网络空间,推动业务全流程、无断点、协同性应用,实现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融合应用。(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
(二)建立应用新模式,构建城市生产生活新形态
1.打造政务工作新模式。推进政务服务向网络平台迁移,大幅减少网下办事比例。加强政务预警,提前感知需要服务的人群和不稳定事态苗头。实施政务主动服务,让公众在恰当时候、以恰当方式获得恰当服务。加强政务协同,建立协同运行、联动处置机制。深度开展政民互动,掌握社情民意,创新公众参与和监督。实施智慧政务,提升管理和决策能力。(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
2.建立城市管理新模式。基于空间地理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创新城市空间布局和规划建设模式;通过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各类系统的整合,构建基于统一网格的“大城管”格局,建
急处置,提升城市运行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牵头)
3.构建市民生活新模式。普遍利用网络办理政务事务,普遍习惯网上消费,普遍运用网络社交技术,实现信息快速广泛分享,深度感知和满足个体需求。全社会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大幅向网上迁移,网下活动和拥挤大幅减少。(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牵头)
(三)建立法制新环境,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新机制
1.建立智慧城市建设机制。进一步健全数字福建统筹全省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资源共享和整合集成。改革信息中心设置和管理,普遍推行信息服务派出模式,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运维水平。(省编办、省数字办牵头)建立服务外包,促进社会化采购。(省财政厅牵头)政务信息归属政府所有,并实施统一管理和应用调度,健全政务信息依职采集和信息共享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推行信息标准化、制度化服务,建立服务问责机制。(省发改委、省数字办负责)
2.建立智慧城市运行机制。加快现有政策法规信息化条件下适应性改造,推动社会活动向网络空间迁移,鼓励开展网络化服务。确立电子文件作为法定办事依据,普遍推行基于网络空间的新型政务工作模式。建立网上协同、网下协作、双空间高度融合、服务标准一致的城市管理运行新模式。(省法制办、数字办牵头)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推进机制。依托数字福建组织框架和协调机制,加强全省智慧城市建设指导和协调。省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智慧化应用,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担当智慧城市建设主体,健全专家咨询论证机制,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加强标准建设。要严格遵循国家及我省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总体框架,遵循统一接口标准,确保技术中立、功能可拓展。任何单位不得设置技术壁垒,阻碍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凡是不符合标准、不支持集成和共享的系统不得启动建设、不得投入使用。基础平台和重点工程建设方案要报省数字办衔接。未经衔接的,不得接入和使用数字福建资源。省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负责统筹全省智慧城市标准化有关工作。
(三)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主力军作用,创新商业模式。鼓励信息系统代建、代维和采用外包服务。鼓励信息资源社会化、市场化开发,支持运营商等社会力量面向个性化需求开展高品质的增值服务。支持智慧城市创业,培育新的经济业态。
(四)拓宽资金渠道。要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阶段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加大资金筹措投入。积极争取国家智慧城市及物联网专项资金,统筹利用好数字福建建设资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物联网发展及示范应用专项资金等。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
(五)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突破感知技术、智能技术。加强信息技术和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智慧城市专业人才培养。依托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组建数字福建智慧城市专家组,支持智慧城市建设。
(六)构建安全体系。把安全保障贯穿智慧城市建设全过程,大力采用安全可控的技术。凡是为智慧城市提供支撑的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要设在境内,企业必须在国内注册;凡是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都要遵循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建立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为公众创造良好隐私信息安全环境。
(七)强化评价引导。建设主体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主要任务和考核指标,加强自我评价。省数字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分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名词解释:
泛在网:即广泛存在的网络,它以无所不在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的通信为目标。
天基信息平台:是相对于陆基、海基而言,以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公里)以上的人造卫星平台为天基平台,通过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导航卫星等各类卫星为地面提供天基信息服务。
机器学习算法库:机器学习是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机器学习算法库是各类机器学习形成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计算机算法的存储库。
网络空间:指依托于网络环境的人类信息活动的空间,由包含各种资源和功能的众多信息系统构成,通过互联互通建立数据链路和业务关系,实现通信和资源应用管理。它的建立有利于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物理空间,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更高水平的协同和集约;有利于大规模地将物理空间的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向网络空间迁移和运行,大幅减少城市不必要的人流和物流,改进经济社会活动方式。
信息化率:指部门主要业务实现信息化支撑的比率,是部门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统计口径为实现信息化支撑的主要业务项数/主要业务项总数。政务部门主要业务指政务部门依据“三定方案”所确定的职能业务。
智慧化应用覆盖率:指城市主要管理对象和服务事项实现智慧化应用占城市主要管理对象和服务事项的比率,是反映城市智慧化应用水平的度量指标。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0日
第三篇:创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文件(精选)
创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文件
创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方案、活动
“五创联动”领导讲话、文件
创省级文明城市文件、领导讲话
创省级文明城市方案
创省级文明城市活动
(一)创省级文明城市活动
(二)
第四篇:武汉“十二五”总规划纲要:建设智慧城市
武汉“十二五”总规划纲要:建设智慧城市
昨日,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七次会议开幕,备受关注的《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炉。这份指引武汉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满怀信心地提出,武汉将着力打造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在承担国家发展战略中重振武汉雄风,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十二五”时期,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履行国家战略使命,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承担国家发展战略中重振武汉雄风,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关键词
快速交通体系
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
围绕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完善交通和市政设施网络,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武汉建设,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
——铁路。完善武汉、汉口、武昌三大客运站配套设施,新建汉阳客运站,提升武汉北、大花岭、舵落口三大货运站功能,形成“两纵两横”特大铁路枢纽。推进武汉至西安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络建设。建成武汉至孝感、黄石、黄冈、咸宁等城市的城际铁路网。
——公路。推进四环线等高速快速路系统建设,优化站点布局,完善公路客、货主枢纽交通衔接。加快国家、省级高速路武汉段建设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高进出主城和过境快速通行能力。
——水运。巩固提高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地位,加快武汉新港阳逻、白浒山等集装箱港区和纱帽、金口、军山等港口建设,提升港口吞吐能力。
——航空。加快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航空服务水平,增开国际国内航班,打造国内枢纽机场和重要的国际空港。开展第二机场选址工作。——过江交通。建成二七路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和江汉六桥,开工建设杨泗港长江大桥、三阳路长江隧道、江汉七桥。完成轨道2号线、4号线、8号线等过长江工程,轨道3号线过汉江工程。加强长江一桥、长江二桥、青岛路隧道等过长江通道的衔接路网和配套设施建设。到2015年,主城区建设和形成12条过长江通道、10条过汉江通道。
——轨道交通。建成轨道1号线延长线、2号线一期及其延长线、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和二期、8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轨道6号线一期和7号线一期工程,启动轨道5号线前期工作。加快远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三镇、城乡一体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主城区轨道交通通车里程140公里,各远城区与主城区基本实现轨道交通相连。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围绕基本构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首先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次是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光通信、消费电子、高端器件和集成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加快富士康武汉科技园、中芯国际武汉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光通信设备供应基地、国内大型消
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汽车产业方面,重点提高整车生产规模,加快汽车零部件和服务体系发展,提高汽车产业链配套能力。推进东风本田二厂、神龙三厂、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制造。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到2015年,形成15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第三,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及文化创意产业。
●关键词
高铁时代旅游
以武汉进入高铁时代为契机,推进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相关配套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国际国内旅游重要目的地和集散地。以黄鹤楼大风景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等为重点,多元化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塑造“精彩武汉,魅力江城”旅游形象。以武汉进入高铁时代为契机,推进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相关配套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打造区域一体化旅游市场。
●关键词
建设智慧城市
推进数字武汉建设。实施光城计划。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物联网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智慧城市。
推进数字武汉建设。提升城市基础测绘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充实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深化“三网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工作,推进通信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网络全覆盖,提升服务功能,促进融合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实施光城计划。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利用武汉光纤光缆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大力发展光纤到户,扩大远城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建设智能楼宇、智慧家庭。进一步增加无线网络覆盖点,实现机场、车站、学校、大型商场等公共空间无线网全覆盖。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中国武汉”门户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武汉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专网,加强全市协同办公系统、网上行政审批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等电子政务骨干应用系统建设。依托武汉市民之家等重点工程,完善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工程,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加快建立政府与市民网上互动机制。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建设。
加快企业信息化。推广、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实现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等环节的渗透,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提高企业电子交易水平。推进物联网建设。引进和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拓展“武汉通”应用功能,基本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的小额消费,促进与身份信息管理互联。
●关键词
生态宜居城市
推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资源节约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凸显城市滨水生态特色。
围绕基本建成生态宜居武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资源节约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凸显城市滨水生态特色。同时,围绕发挥科教优势、构筑高端人才聚集区,坚持科技引领、教育优先、人才支撑,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另外,围绕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打造武汉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中部地区文化中心功能。
●关键词
和谐幸福武汉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广大市民的幸福感。
围绕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和谐幸福武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广大市民的幸福感。
一、努力扩大就业规模。
二、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方面,“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新增10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建筑总量26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
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等。
第五篇:政府购买学位的政策分析
政府购买学位的政策分析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案例
摘要:浦东新区政府以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本文对该政策的背景、目标、价值、实施过程和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政府
购买学位
政策分析
一、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购买学位的案例
“为使外来人员子女能依法享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浦东新区政府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管理等多种途径,来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并逐渐形成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一整套制度体系。2007、2008两年,社发局审批了12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转为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这12所学校两年间提供了11365个按照公办标准收费的小学学位。新区政府还购买了民办外高桥中学、民办兴知中学、民办阳光海川学校的教育服务,补充当地的九年义务教育,缓解了新区学位不足的状况。”
①
二、对浦东新区政府购买学位的政策分析
政府购买学位就是政府以契约的方式向民办学校购买学生的入学位置,以保证学生平等入学的权利。就浦东新区政府购买民办农民工学校的学位而言,就是政府向民办农民工学校购买农民工子女的学位,以实现农民工子女与上海市户籍子女一视同仁,完全平等的享受义务教育。政府根据民办农民工学校招生人数的多少,以生均教育经费的形式补贴给民办农民工学校。
(一)政策产生的背景
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十五年来,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成为浦东新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浦东新区现有常住人口32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超过100万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多,增加了对教育的急迫需求。2003年国务院明确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原则。面对浦东新区农民工子女数量不断增加,现有的新区公办学校短期内无法满足大量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需求。一些农民工子女无学可上,一些农民工子女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又存在办学不规范、办学质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浦东新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定有序的严重隐患。如何解决浦东新区所面临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如何真正落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些成为浦东新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浦东新区政策出台 ①上海浦东尝试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推进均衡优质发展[N].文汇报,2009-4-20.了将符合相关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转制为民办学校,再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政策。
(二)政策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政府购买学位就是“政府通过间接履职解决‘上学难’问题的一种方式”①,就是要通过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方式,来满足农民工子女能依法享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该政策的目标就在于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正义原则,第一正义原则为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拥有可以与别人的类似自由权并存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权。第二,正义原则为差异原则,即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不但可以合理地指望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就是一种补偿原则,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以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在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中,教育公平应是一个基本的政策价值取向。浦东新区政府购买学位的政策就体现了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平取向,以教育公平为导向,实现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每个公民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策的实施过程
浦东新区政府购买学位在政策制定、执行的过程中,面临着两个难点问题。第一,购买是一种契约化的行为,在法律上购买的双方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只有这样,新区政府才能与其签定购买协议。第二,在购买学位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需有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来保障购买学位政策的有效性,涉及到财务、预算、审计等配套制度。
新区政府在市教委支持下,2007年制订了《浦东新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申办办法》,从现有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市规定的民办学校标准为基础,适当放宽硬件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软件标准,鼓励基本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申报民办小学。农民工子女申报民办学校获得批准,具备了独立法人资质后,新区政府就可以与其签订协议,向民办农民工学校购买农民工子女的学位。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1.签约制度,凡是接受政府委托招收农民工子女,享受政府补贴的民办学校,必须与政府签订委托协议。通过协议约定明确了招生、收费、教学、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规定。
2.补贴制度,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新区社会事业财政扶持政策,在对此类学校的办学成本进行核算的基础上,统一由政府按照招生人数进行财政补贴。
3.财务制度,在农民工子女学校申办民办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要求举办者提交书面承诺,明确表示严格遵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将有关内容写入学校章程。
4.预算制度,学校必须明确经费预算,并将预算上报审核,严格按预算开支经费。①浦东向民办学校“买”学位[N].解放日报.2009-2-12.5.审计制度,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审计,并由社发局会计核算中心不定期对学校财务进行抽查,监督学校规范运行经费。
(四)政策的实施效果 2007、2008两年,社发局审批了12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转为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这12所学校两年间提供了11365个按照公办标准收费的小学学位。新区政府还购买了民办外高桥中学、民办兴知中学、民办阳光海川学校的教育服务,补充当地的九年义务教育,缓解了新区学位不足的状况。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农民工子女与上海市户籍儿童一样,免学费、杂费、课本费,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资源;同时又在客观上扶持了浦东新区民办学校的发展。以往的民办小学得不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只能靠高收费来获得学校的发展,但高收费又不能保证学校稳定的生源,民办小学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现在民办学校招收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维持民办学校正常发展的成本,政府以生均教育经费的形式予以补贴,民办学校获得了其发展所需要的合理营利,扶持了民办学校的发展;政策的实施还使以往“有身份无名份”的尴尬农民工学校获得了发展的合法性。以往浦东新区建立在城乡结合地带的农民工学校,成为区里教育管理的一个棘手环节,办学条件不达标、办学管理不规范、办学质量无法保证,将农民工学校转为民办学校,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组织,客观上为农民工学校进行了升级和更新。
但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第一,这些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问题和教育质量问题。由农民工学校转制而来的民办学校,在师资方面与公办学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之教师流动性大,很难留住好教师。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存在很多问题,急需建立健全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师资短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学校管理问题必然会带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因此要想让农民工女子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就必须解决民办农民工学校的师资问题和管理问题,逐步提高其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第二,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以生均教育经费的形式补贴民办学校,但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预算和审计制度,来保障这些民办学校的非盈利性质,确保政府所投入的教育经费真正高效、全额地用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改进的。
三、对政府购买学位政策的几点思考
浦东新区所实施的政府购买学位政策在国内还不多见,就目前笔者所查阅的资料来看,只有四川郫县教育局针对当地外来人口和投资人员的不断增多、学校学位明显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的现状,采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向成都树德联合学校(私立学校)购买学位来化解当地教育学位不够的矛盾。在对浦东新区政府购买学位政策的背景、目标、价值取向、过程进行分析后,以下就该政策的实施意义谈一点思考。
(一)政府购买学位政策是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既是“掌舵人”,又是“划桨人”。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对社会公共服务统包统揽、管办合一,造成了政府职责不清、运行效率不高、公共职能弱化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公共治理理论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倡导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与政府一起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重新定位市场、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公共产品。承担向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责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政府不一定是教育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就是要逐渐实现从“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转变,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从高成本政府向高效率政府转变。在政府与社会的角色分工中,政府更关注公益性、基本的、普惠性的社会公共服务,而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各类社会组织可向社会提供多样性的、可选择性的社会公共服务,逐渐形成由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共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多元社会供给体系。浦东新区政府购买学位政策正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典型例证。
(二)政府购买学位政策是政府制度的创新
浦东新区作为国家首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依托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购买教育服务是一次政府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其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新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近年来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国家规定农民工子女入学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但限于流入地政府的经济财政差异、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师资短缺,很难在短期内使每一个农民工子女都进入公办学校就读。那么浦东新区政府购买学位无疑成为落实新义务教育法的有力举措。二是开辟了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在新形势下,民办教育将成为满足公众多元、可选择性教育需求的重要力量。民办教育只有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才能茁壮成长。按照招生人数的多少向民办学校拔款,购买民办学校的学位,既解决了民办教育易生源不足的问题,又以公共财政扶持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由于得到了财政支持,民办学校的教育成本会降低,而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会提高。茁壮成长的民办教育会在教育服务供给中承担越来越多的份额。
参考文献:
1、丁茂战.我国政府社会事业治理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上海浦东尝试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推进均衡优质发展[N].文汇报,2009-4-20.3、浦东向民办学校“买”学位[N].解放日报.20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