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三年大地震综述与分析论文
近三年大地震综述与分析
全球每年都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人类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5级以上地震约1000次,而能造成巨大灾害的7级以上地震约十几次,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地震有1.2次。强烈的地震可以在几十秒甚至几秒的短暂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破坏,顷刻之间就可使一座城市变成废墟。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随着地震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地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08年
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截至9月25日,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 人受伤,失踪1 7923 人。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深度: 震级: 参考位置: 最大烈度:
2008年05月12日 14:28:04
31.0° 103.4° 14 千米 8.0 四川汶川县 11°
汶川大地震整个地下断层长度大约240公里,断层为单侧破裂,并从起始点的震中汶川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这也就是为什么汶川、北川两地破坏严重,因为前者是震中,而后者则正处在断裂带上。
地震断层长度即地壳破裂长度,有的表现为地面裂缝,有的在地面上看不出来,断层为一个破裂面,一般由震中往一个方向破裂,单侧破裂就是破裂面朝一侧破裂。断裂从震中汶川县往北东方向以每秒3公里速度裂向广元,裂完用时大约80秒。震灾范围长240公里、宽30公里,尤其以破裂至北川县时错动得特别厉害。断层错动不是每个位置都很均匀,有的只有几公分,有的则几公尺。因断层带非常粗糙,每一处错动的力量也不一样(台湾“中
央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王乾盈)。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离震中较远的北川反而受灾是最严重的原因――北川错动最厉害。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 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720公里。浅源地震的发生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这次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弹性波的形式传遍中国大陆乃至整个地球。
5月12日突然发生的汶川8级地震是一次低速率、长周期和高强度的巨大地震。这次地震的特点是能量积累慢、复发周期长、影响范围大、破坏强度高、次生灾害重。 10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吉中边境地区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至少72人死亡。 10月29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首府奎达市附近连续发生两次地震,第一次震级为里氏5.0级,第二次为里氏6.5级,共造成至少300人死亡,3.56万人受伤,另有约4万人无家可归。2009 年
4月6日,意大利首都罗马以东约100公里的山城拉奎拉发生里氏5.8级地震,造成近300人死亡,约6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严重。
9月2日,印尼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至少79人死亡,超过900人受伤,32人失踪。
9月30日,萨摩亚群岛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震,造成100多人死亡;同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发生里氏7.7级地震,1000多人遇难。震级:里氏震级8.0级。
震中位置:南纬15.5度,西经172.2度。震源深度:约33公里。
影响范围:萨摩亚、美属萨摩亚群岛和汤加北部岛屿。
2010 年
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海地政府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地震已造成27万人死亡。另据联合国的统计,有48万多人流离失所,370多万人受灾。时间:北京时间13日05时53分。地点:加勒比岛国海地。震级:里氏7.0级。
震中位置: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15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
影响范围:首都太子港大面积建筑物倒塌,地震殃及多国。震中靠近城市和震源浅是此次地震破坏力巨大的两大原因,海地经济条件差,大量建筑不符合抗震标准,在客观上又将地震带来的破坏力“放大”。
2月27日,智利中南部地区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智利上届政府曾宣布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800人,后又公布已确认身份的遇难者为497人。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深度: 震级: 参考位置:
3月4日8时18分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发生里氏6.7级地震,台湾气象部门表示,这是今年台湾发生的最大规模地震,也是高雄地区自1900年以来最大地震,但尚无重大人员伤亡。
3月8日,土耳其东部埃拉泽省当天早晨发生里氏6.0级地震,造成50多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土耳其地震专家说,里氏6.0级地震并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建筑物抗震性能不足是主要原因。
4月4日,墨西哥境内靠近美国边境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生7.2级地震,并经历多次余震。震中距离地表约32公里,主震持续了约40秒。直接致死1人,间接致死1人,100多人受伤。
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
2010年02月27日 14:34:16
-35.8°-72.7° 33 千米 8.8 智利
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
地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震级:里氏震级7.1级。
地震类型:走滑型地震,在相对竖直的断层上,破坏不长。震中位置:南纬15.5度,西经172.2度。震源深度:14千米。
影响范围:青海玉树地震对四川部分地区带来影响,四川甘孜州石渠、白玉等地震感较为明显。
震区建筑:玉树灾区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玉树县城强震后土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
地震中大量房屋建筑破坏,造成了不可估计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分析后发现结构破坏主要有一下方面:
屋面突出物破坏严重,甚至倒塌,税务大楼屋顶突出物严重开裂破坏,屋顶上的楼梯间倒塌了。
建筑结构平面和立面不规则的建筑物破坏比较严重。比如这个楼有凹进和突出,破坏比较严重。
这个是在青川县城有一个房屋防震缝没有起作用,这样的斜裂缝最起码两公分以上,这些面砖根本没有作用,没有任何价值。
北川县有一个下岗职工宿舍是六层钢结构,有构造柱和圈梁,但是这个建筑裂而不倒,这是墙体破坏的情况。不同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震害特别严重,倒塌也很普遍。这都是一些填充墙的破坏,这是填充墙引起的破坏。
地震中再现了强柱弱梁,裂而不倒的设计理念,也发现了很多强梁弱柱的破坏。
楼梯问题。震害表明,楼梯破坏严重。楼梯作为地震时逃生的主要手段(大震时电梯肯定是不能用),其抗震性应该引起重视。以前我们做设计都只考虑楼梯板、楼梯梁在竖向荷载下承载力,在结构模型中很少考虑楼梯在地震作用工况下的内力计算,其实犯了大错!在大震作用下就算结构能够避免倒塌,但作为逃生主要通道的楼梯如果已早已严重破坏,那让人们往哪里跑?
针对以上情况,对提高建筑物抗震防灾能力的一些建议。第一是应合理确定结构抗震设防标准,使每一个结构都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第二,制订好抗震防灾规划。第三,对技术人员普及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内容。第四,加强对执行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设计和施工质量。第五,适当提高大开间、大间房屋的抗震设防标准,主要应体现在抗震措施上,对重要构件要提高抗震安全等级。第六,抗震设防设计准则的部分内容应该进行修改。第七,对建筑结构体系不合理,抗震能力弱的学校建筑应及时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这个是学校的栏杆都倒掉了,这个是五十年代的一个房子,多了一批柱子,主体结果基本没有坏,只是屋面上的瓦掉了。第八,对现有旧建筑进行抗震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期分批进行抗震加固,需要继续排列的工作有加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重点是公共建筑的抗震评估和加固,但对广大居民住宅抗震加固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的学生、未来的工程师,通过对地震方面的学习和分析,我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对这些难以预测的自然事故,我们只能通过牢固的结构来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我们所作的每一件事,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踏实做人踏实做事,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更是对生命负责。
第二篇:唐山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对比分析
唐山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对比分析
从唐山大地震到5·12汶川地震的改变,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是一条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党对人民的关怀,感受到党在危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如何的重要,而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在曲折中发展。在这两次地震之间的三十多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变化。
一、经济层面
经济能力的增强,物质基础的坚强后盾,使中国在30年后再次遇见地震的时候,能够临危不乱,有强大的应急措施给予最及时的救助,包括物资、资金、军队的补给,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发展。
1、地震应急处置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行动
2008年我国大陆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87次,是1950年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是二十世纪以来年均的4倍多,是2007年的15倍;汶川地震余震截至1月10日已发生42262次。全国东北、华南、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均有地震发生,有14个省区发生4级以上地震,7省区发生了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少震的贵州省12月26日也发生了4级地震。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强震19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前8年的总和;汶川8级特大地震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国务院各部门和单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为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地震发生后,地震局13分钟即完成了地震参数的测定并迅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及时通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单位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迅速集结力量,共出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4.6万人、民兵预备役7.5万余人、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2.8万余人、地震及矿山等专业救援队伍5200多人,各种飞机7300多架次,科学高效实施救援。外交部、商务部、地震局、台办、港澳办等积极协调境外援助、救援队和医疗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2、国防力量的增强
国家地震救援队的救援行动体现出几个特点:(1)、反应快速。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震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组成单位迅速投入战备,在接到上级正式命令后不到2个小时,全队人员装备物资在南苑机场集结完毕。在地震发生不到12个小时,救援队就已赶到都江堰中医院和聚源中学2个重灾点投入救援。在参加的历次国内外救援行动中,本次救援行动出动的人数、携带的装备物资数量和抵达救灾点的时间都远远地刷新了纪录。在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内,救援队与时间赛跑,先后转战3个城镇,成功救出39位幸存者,为此次救援行动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救援队的组织严密、纪律严明、作风顽强、反应快速。(2)、善打硬仗。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在遇到最紧急、最困难、最危险、最艰巨的救援任务时,温家宝总理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先后指挥国家救援队到都江堰中医院、聚源中学、东风汽轮机厂、映秀镇开展救援,并亲临都江堰新建小学救援现场指导营救行动。救援队坚决按照总理指示,指到哪儿打到哪儿,在聚源中学、在东风汽轮机厂、在东汽中学、在映秀镇,哪里最危险、最困难,哪里就有国家救援队的旗帜。救援队员冒着不断的余震和二次倒塌的危险,积极营救幸存者,特别是在非常危险的环境下,在东风汽轮机厂叶片分厂成功营救出3位叶片制造方面的权威专家,圆满完成温家宝总理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在实战中树立了国家队善打硬仗的良好形象,赢得灾区政府和人民的赞誉。(3)、科学施救。救援队坚决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科学施救”的指示精神,始终把战胜灾难的坚强意志与科学救援的理念结合起来,全部都是采取边支撑、边掘进的方法建立安全通道,确保废墟的结构安全,保证在救援过程中不会对受困者造成二次伤害,保证队员不受伤害。在东方汽轮机厂叶片分厂办公楼,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救援采取按图搜索、人机结合、建立防护通道等方法分步实施,尤其是在营救第一名幸存者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吊车建立A字稳定支撑,利用钢管为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建立安全防护通道,在经历两次强余震后,幸存者和队员在二次坍塌中没有受到二次伤害。在营救肢体被压埋的幸存者时,救援队在救出前对肢体进行止血处理,有效地预防了挤压综合症导致的死亡,同时救援队坚持医疗贯穿救援全过程,在营救的同时,不间断地开展心理安抚工作,对于一些被压埋时间较长或体质虚弱的幸存者,早期进行医疗干预,保证了救援的成功率。在这次救援中,没有幸存者在救援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4)、坚持不懈。在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过去后,救援队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要求,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放弃不抛弃,继续坚持积极救援,并又成功营救出10位幸存者。其中4名幸存者被压埋长达125小时、144小时、145小时和164小时,特别是5月19日10时42分在北川县城成功救出最后一位61岁的幸存者李明翠老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黄金救援时间过去后,随着幸存者生命体征的变弱,搜索难度加大,国家救援队充分发挥犬搜索优势和营救技术优势,协助其它救灾队伍搜索确认10名幸存者的埋压位置,指导营救出13名压埋时间超过80小时的幸存者。
二、政治层面
1、政府政策的改变
5.12汶川发生了举世属目的大地震,死伤惨重,全国人民为之至哀,并行动起来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当中。我们发现中国政府在对应此一重大事件时发生了四个发面的变化。
第一,从治理政治转向行销政治。1998年长江发生百年未遇的大水时,时任政府总理的朱容基也是同一时间赶到并以他一贯雷厉风行的作风指导抗洪抢险当中,中国人对此是激动不以,但没有感染外国朋友。今天温总理不仅让中国人民为此落泪,同时赚来了不少外国朋友的眼泪。
中国政府在处理3.14拉萨事件中由于不被外国朋友理解导致外国人对中国政府一面倒的批评和杯葛,中央政府面临国际形象危机管理,只能以扇动民族主义来稳住镇角。5.12大地震中国政府改变以往神秘做法,以开放性做法即全透明地公开此次大地震,邀请各国记者采访,接受外国援助,把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变成行销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和对人权的关怀。此举赢得了举世尊重和一片赞扬,两年月来中国政府饱受批评之声消失带之以赞扬。可见外国人也不是向有些人说的专和中国作对为荣。
第二,从封闭做法向开放做法转变。人活在世界上,避免不了自然灾害的侵害,天灾是无法避免。人组织成一个共同体就是为了应对单个人无法应对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件。面对自然灾害时人们第一行动是互相帮助,政府救助,谁会想到闹事。
隐瞒重大自然灾害,美其名曰“消除不稳定因素”。不知是谁发明的这一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不进人情也于事实相背。隐瞒重大自然灾害既然刻意隐瞒自然知道的人少,知道的人少就没有办法大规模地救助,同时知道的人也背上了政治不正确就是有心去救助也不敢去救助,于是受害人得不到帮助只有独自承受灾害,活下来的人对此定会份份不平,反而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救助受害群众这不仅拉进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也赢得了合法性,何乐而不为。
中国政府透明处理汶川大地震,邀请各国记者采访不仅没有带来不稳定因素反而大大增加了受灾地区和全国的稳定,也为政府在中国人和世界各国面前赢得了美誉。反观缅甸连一向不轻意批评会员国的联合国秘书长也加入了批评行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缅甸会进入不稳定国家之列,而没有人会担心中国。
第三,从一家之事变成国际之事。中国政府不仅连篇累牍公布各国捐助,捐款数量,而且开篇辟地第一次公开呼吁外国捐助,这是生活在中国进50年难以想象的转变,回想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们拒绝外国帮助,有多少可以存活下来的人因缺少救助而无法活下来,这对人性是多么大的悲哀。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人性。
生命之有一次,生命自高无上,我们可不可以放下莫须有的地缘战略,政治情愿在灾害面前全世界人共同面对,共同感受,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感受到了自己宣传的理念并身体力行之。
西文国家没有火中取栗攻打中国,中国政府以自己的行动饯行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负责任大国首先是对自己的国民负责,一个不对自己国民负责任的国家又何谈对世界负责任。
第四,从官员政治转向全民政治。此次大地震,全国人民踊跃捐款达到史无前例的100多亿,这从财政上就参与了政治。从发生地震时起各行各业人物踊跃提意件,出主意,中央政府对此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著名的有扬均恒先生提议让外国人来帮助救助,胡星斗先生提议全国哀悼三天,中央政府对于这些提议不仅没有拒绝反而采纳。这些人士一个都不是政府人士而是民间人士,从以上两点可知中国政治以向全民政治行走。
2、政府反应更迅速
32年前,唐山发生特大地震灾害;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这两次抗震救灾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
(1)、唐山大地震后6个小时中央才得到准确报告
(2)、汶川大地震后胡主席马上作出重要指示
“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开滦煤矿基层干部李玉林等人,冒着余震,顶着风雨,驾车飞奔6个多小时,才将灾情报告至中央。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几乎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国家地震局就获悉灾情监控报告,胡主席马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震后2小时,温家宝总理就飞赴灾区。”在教育交流中,警备区政委纪安卢的话引发了官兵们对两次抗震救灾变化的思考。
交流中,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口气说出了两次抗震救灾的众多变化:部队开赴前线从“老解放”到直升机;搜救装备从耳闻目睹到生命探测仪;察看灾情从实地视察到遥感飞机拍摄传输灾区图片;报告灾情从用普通电话到卫星通信设备。
“32年前后两次抗震救灾中的反差说明了什么?”见时机成熟,纪安卢问道。发言中,许多官兵谈道:这些变化,来自于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于党的英明领导。
三、对外关系
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抛出橄榄枝,希望给予中国人民帮助。但《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散发了这篇社论,这意味着中国委婉地谢绝了瓦尔德海姆提出的由联合国提供援助的建议。
1976年,中国依然处于极左思潮泛滥成灾的“文革”时代,当时许多人认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国,别的国家发生灾害,我们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他们;而我们自己受灾,就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在这样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之下,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无异于放弃自力更生的原则,乃至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向西方示弱。
再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积极向世界求助,而且乐于接受各国的帮助,让受灾群众尽早脱离困境。这样的大转变体现了在唐山大地震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不仅完全改变了对待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则和立场,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了接受和请求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对待国际救灾援助的态度从被动到主动。1981年中国首次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时,并没有主动向国际社会呼吁求援,只是向联合国救灾署通报了灾情,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1987年,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明确了遇重大灾情可以通过联合国救灾署向国际社会提出救灾援助的要求,遇局部灾情而有关国际组织和友好国家主动询问,也可以表示接受救灾援助的意向。1991年,中国不再通过联合国救灾署向国际社会求援,而是直接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确立了此后遇灾主动寻求国际救灾援助的态度。
第二,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渠道从单一到多元。1981年,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渠道比较单一,国际援助物资基本上都要通过联合国救灾署或者国际红十字会才能进入中国。1987年,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渠道已经十分广泛,可以直接从国际组织、国家、国际非政府组织乃至个人获得援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向中国提供国际救灾援助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也不断增加。
第三,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操作手段逐渐规范化。1981年,中国尚没有任何有关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定。在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过程中,中国逐渐明确了相关部门在争取和接受国际救灾援助中的职责和义务,逐渐明确了对待不同程度灾情应采取的不同求援措施。解决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使中国对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更为规范与完善。
今天,每每论及国际问题,我们听得最多的、各大媒体不厌其烦重复的一个词就是“全球化”。“全球化”经常指的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乃至文化全球化,而实际上救灾行动也具有鲜明的全球化色彩。灾害影响的跨国性、防灾减灾技术突破的跨国性、救援行动的互补性和合作性、救灾主体的国际性,都说明国际救灾行动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
回顾30年来中国与国际救灾援助的关系历程,会使我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有更深刻的体会。30年前的历史条件、政治氛围、国际环境和人们的观念都不可能让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当自力更生被人为提高到极至的时候,闭关锁国实际上已悄然而至。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逐步解放,观念一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发现,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实际上既有利于国内救灾和重建,也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
从国内角度看,国际救灾援助不仅是国际社会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抵御灾害、减轻损失的需要,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可以有效帮助受灾地区抗灾和重建。多一份援助,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灾民少一份饥寒之苦;多一份救济,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伤病员能得到及时救治;多一份援手,就意味着有更多受到威胁的生命得以延续„„从国际角度看,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既表明中国重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借助一切力量减轻灾害对民众利益的损害,也表明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融入国际社会的开放姿态。
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积极主动争取和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并不等于完全放弃自力更生的原则。相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而言,国际救灾援助毕竟是有限的,比如1991年华东水灾时,就有外国分析家指出,安徽重建家园至少需要9亿美元,而当时安徽接受的国际援助还不到5千万美元。今天,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当那个年代已成为历史,我们也必须赋予“自力更生”新的内涵——她蕴含的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但与接受外援并不矛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我们完全可以争取和接受国际社会的援助。
四、小结
发展才是硬道理。30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生产力,不断积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
因此,在事隔30年后的又一次大地震出现的时候,中国并没有只是处于慌乱,而不知道怎样去应付这样突如其来的灾难。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军备力量,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物资在第一时间送到,道路、通讯在第一时间打通,援救工作在第一时间进行,并一直不卸地努力着。所有的一切都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没有过去发展带来的今天的成果,或许今天的地震所带来了的损失和伤痛和30年前一样地悲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如果不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如果不是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发展,如果不是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援助,也许,在30年后的汶川地震的援救工作中,中国还是在孤军作战;如果不是对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思考,正确认识,或许,在30年后的汶川地震的援救工作中,中国还是选择自己来解决,而死伤、损失之惨重将不可预测。
由此,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对外开放,中国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国才能在发展和为难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援助。
第三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及广告分析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及广告分析——广告学论文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的消失。它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整个地震的描述,以缩小到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观众体会到个中滋味。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军人的博爱无私这种种微妙微翘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据条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块垫脚石——突如其来的真情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忽然间也已发生了八级地震。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亲自去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她了,而只能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好好珍惜现在的才是最珍贵的。
首先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饰演的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在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充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当然,这是一部商业片,所以在电影中植入广告可想而知。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还有一些穿帮镜头,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饰演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才实行军衔制的。就算这样,那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88年时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92年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
在徐帆惦记儿子并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时,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固定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徐帆叫杨立新帮忙检查电话,只见杨立新拿起电话机,对着镜头翻过来,然后打开电池匣子拿出那对红色的白象电池并从兜里取出两截蓝色包装的新白象电池装进去。这个画面让不少70后、80后十分感动,连连感慨小时候都是用这个电池的。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 T恤,96年李晨带着媳妇回唐山,巨大的品牌LOGO直接印在了李晨的米色羽绒服背面。在杭州读大学的张静初跑去永福寺烧香,穿着一件蓝色的KAPPA运动衣。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真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啊。
剑南春在《唐山大地震》中的出镜率有两次,还跨越了时代——上世纪80年代,徐帆和个体同行杨立新在家喝酒,杨立新特地拿出普通包装的剑南春给徐帆斟上;而到了90年代末,徐帆和儿子、儿媳一起吃火锅时喝的依然是剑南春,与时俱进,瓶子当然也换了新包装。
方达96年爆发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开着宝马带媳妇从杭州回唐山探亲,再开着宝马带妈妈徐帆去买房子。有观众笑言,戏里的儿子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般的有钱,居然直接开着宝马从杭州去唐山了。说到开车,96年那时残一肢还能不能申领驾照呢?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
被警察逮着过么?
2008年李晨扮演的方达在杭州经营旅行社,职员问他要为旅行团上哪家公司的保险,方达答道:“用中国人寿,踏实。”中国人寿在片中只出现了一次,而且这仅有的一次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面”,这也正是中国人寿植入方式与众不同之处:它是片中惟一通过台词(声音)进行植入的品牌。看来一句台词至少能够抵得上半分钟的曝光画面。
陈瑾在临终前给养女张静初留下了一个存折,让她回唐山找失散的亲人。此时,冯小刚特地给了存折上工商银行的LOGO一个大特写。这个镜头让观众十分好奇:“90年代的存折封面上有印这么大的字么?我要回家查查资料。”
还有一些不怎么显眼的广告,片头的必奇开车的就是演小达的李晨,后来又在载着物质赶赴现场的车上,必奇LOGO真的亮了。其他的比如中联重科、百货大楼、杭顺达旅行社、苹果手机、杭州千岛湖也说不准到底是不是植入广告。
片中最成功的植入应该算是宝马汽车,宝马汽车也像剑南春一样,在片中多次出现,而且它像剑南春一样,也是作为“道具”出现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广告植入,也同样需要一辆汽车。与剑南春的不同在于,出现宝马汽车时,没有像剑南春那样用特写镜头去刻意展现,这种克制反倒为宝马增添了不少认可度,因为它完全没有打断或者说破坏故事情节。
从剑南春和中国人寿与工商银行的对比,以及剑南春与宝马汽车的对比分析中,我们或许可以领略到,植入广告确实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考验观众,更考验制片方特别是导演的功底,但同时它也是对广告植入者的考验,看其是否能够巧妙处理和平衡自身植入的方式。
综合起来分析,宝马汽车成为《唐山大地震》中最大的赢家,它在影片中以比较低调的植入方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看来克制也是一种策略,刻意地想要表现自己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剑南春与中国人寿虽然争议颇大,但从广告的角度来讲,它们也是相当成功的;Kappa在影片中虽然也比较低调,但服装品牌不像汽车那么显眼,所以它受到的关注和认可也相对比较中规中矩,无甚出彩之处,也没有引起太大争议;而工商银行的植入显然成为影片的败笔之一。
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希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卖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一定要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们一命。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最后真诚的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第四篇:《唐山大地震》植入广告创意分析(模版)
《唐山大地震》植入广告创意分析
“那你能不能给我找一个更好的结合呢?没准我就放下回的电影里了。”
冯小刚
一个好的植入式广告,宣传的商品和品牌必须贴近节目,融合与节目之中,这种融合表现在:一,节目诉求的价值观与品牌的价值观尽量一致;二,目标观众和产品目标消费者要有共同点,这样才能取得植入式广告的最佳效益
结合得好不好这点很重要,对导演的功力也是个考验。名导都不能解决的办法,我在这里只能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下面是我对《唐山大地震》植入广告创意分析
场景植入
指品牌视觉符号或商品本身作为媒体内容中故事发生的场景或场景组成的一部分出现。属亍被动植入传播方式,也是最浅层的植入方式。1拍摄背景 产品作为背景体现,产品LOGO在或不在镜头焦点
示例: 出租车座位布套上 “必奇”止泻药的广告。
分析:最隐蔽的广告,很多人都没发现,和剧情很贴合。但是观众注意力
一般放在人物和情节身上,场景植入常被忽视。
我的建议: 这种植入广告方式没有问题,必奇本身也是知名品牌,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只需要把广告做的再重复一下就可以。如果赞助费给够的话,这类药品在地
震中用的着,也可以设计场景或者道具植入。
2拍摄前景 产品放置显著位置,产品的包装和商标可识别
示例:中联重工在抗震救灾现场的多次出现
缺陷:中联重工的产品并非针对大众消费者,因而其品牌认知率相对落后,是任何
企业和产品都可以做植入式广告,一些新的缺乏知名度的产品不适合做
植入式广告
我的建议:与之对比的还有方登的养父在让方登去看电影时候。电影中出现了“导演张
艺谋”的广告。中联重工缺乏知名度,而且与电影的情节有关系,是一件重
要的常见的道具。可以采取更加明显的植入方式。比如道具植入或者情节植
入。
形象性植入
指产品在电影作品中以道具的形式出现。其优点是:如果品牌随影片主要人物出现,很容易引起观众关注。
1道具植入剧中人物利用产品或产品包装等来吸引注意力
示例:上世纪90年代末,李晨开着宝马带着杭州媳妇回唐山探亲,再开着宝马带着
妈妈徐帆去买房子。驾驶宝马汽车,品标志出现在画面上。
分析:有观众笑言,戏里的儿子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般的有钱,居然直接开着宝马从
杭州去唐山了。方登在美国的丈夫也开宝马,宝马被网友戏称为’创业成功人
士的标志,暴发户的选择”
我的建议:1突出某品牌,而不是只出现某品牌。2要从正面形象宣传,比如宝马在这部
戏中可以突出“温情”“爱”“治愈系”的车款,产品本身出现在镜头中,要让
观众看到方达对母亲的感恩,方登的丈夫对方登的爱,具体方法可以通过画面,情节等,比如方登的母亲坐在儿子的车上,阳光暖暖地招进来,窗外是曾经残
破,现在又重新繁荣的世界。。
2明显标示 产品的广告牌或独特卖点材料体现在镜头中或聚焦体现示例:方达在杭州拉车时,路过“杭州千岛风景”宣传画
分析:这个广告虽然不是太突兀,但也不是太美观。同样是对杭州宣传,这个广告明
显不如“杭州医学院”的宣传,杭州医学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我的建议:增强广告的艺术性。这则广告完全没有必要做的画面那么没有美感,像小商小
贩在宣传大减价。
3产品演示 演员演示产品真正的用途
示例:生怕大家不知道用iphone 怎么看照片,为了给妈妈元妮展示一下自己在加拿大的生活,方登特别用了一个iphone,还特意横过来让照片全屏显示,并示范如何给这些照片翻页。
分析: “苹果”不但让自己的产品保持了相当高的出镜率,还借助明星效应攒够了人气和口碑。但是植入式广告不适合深度说服,不适合做直接的理性诉求或功能诉求 我的建议: 让方登一个人,拿着手机去看,回忆自己的养父,也比这样好。这种方式显得做作又故意。
对白植入
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巧妙地将品牌植入其中。其优点是:通过剧中人的谈话,提到或使用品牌令观众印象深刻。
1口头提示 剧中角色提及产品/服务/公司的名称
示例:徐帆在电影中不止一次的说:我们家原来房子的地方政府修建了百货大楼·· 分析:七八十年代修建百货大楼是十分正常的go-vern-ment规划,而且百货大楼也很适
应灾后重建的发展需要,如果要是台词说修建沃尔玛或者天上人间夜总会那就糗大了,不过冯导的选择很好很贴切,我觉得这个广告的植入是很成功的,我的建议:在电影中植入广告, 不应该是见缝插针式的, 电影创作者们应该充
分了解商品的性质, 考虑好产品应该出现在哪类电影的哪个地方比较合适, 怎样才能让产品信息更好的融入电影中, 使受众认为这就一个整体
而不是在广告电影两张皮, 这样才能真正达电影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2口头赞美 用行动及语言暗示烘托
示例:当下属询问为客人买什么保险时,经营旅行社的方达回答道:“就买中国人寿吧,踏实!”
分析:以对白方式出现的中国人寿保险不影片情节并无直接关系。“就买中国人寿吧,踏
实!”的广告诧略显唐突,可能会引起一部分观众的抵触心理。
我的建议:.1 节目第一,广告第二 2选择的品牌或产品要与影视剧的情节相符,要与片
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相符,如果这句话用在方登方达的母亲,给孙子办保险时
用的台词,可能比方达这样的中年男士上更恰当一点。
情节植入
指某一品牌的商品成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优点是:情节植入一般较为自然,品牌产品能够不人物和情节紧密结合,易留下深刻印象。
1情节植入
剧情涉及产品,产品是一段情节的中心
示例:方登的养母病重时,特意取出一本存折,镜头的焦点打在存折上“中国工商银行”
六个字。
分析:要在一部完整的电影中硬性的植入这么多广告, 这样一个灵魂完节连贯的作品就
会被破坏掉植入式广告依附于电影, 作用于受知觉和记忆系统, 在受众的认知层面可能会取得一定效果, 提高品名然而在作用于受众的情感层面时却产生了偏差, 由于广告的植入, 加重了受众厌烦广告的心理, 无法取得美誉度, 从而直接影响众的行为层面, 无法有效拉动销售因此, 广告信息的传播要遵循性原则, 只有在一定限度和尺度之内的信息量, 才是最适合受众感信息吸收量, 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我的建议:这则广告我认为比较失败,没有人因为电影中的人用了某银行的银行卡。就
把自己的银行卡换成这个银行的,也就是这则广告不会起到多大作用。其实
还不如模仿《王贵与安娜》中,王贵看电视上人寿保险的广告,直接让工商
银行在电视中播放,然后让方登的养父孤独地一个人看着电视上的广告发呆。
2故事植入 集中体现产品/商店/公司/服务或以其为故事线的主要元素示例: 徐帆叫杨立新帮忙检查电话,只见杨立新拿起电话机,对着镜头,翻过来,然
后打开电池匣子,从兜里取出两截蓝色包装的白象电池装进去。
分析:。这个画面让不少70后、80后十分感动,连连感慨小时候都是用这个电池的。有的观众甚至还为此泛起泪光。
我的建议:盲目花大价钱植入大片,不一定能达到效果,观众在观看大片时,希望得到视觉
和精神享受,如果大片充斥着明显带有商业广告味道的广告,影响了他们的性质,效果适得其反
3人物性格植入 产品、服务连接角色特征、性格、日常事物等
在杭州读大学的张静初跑去永福寺烧香,穿着一件蓝色的KAPPA运动衣,但镜头里只出现了一个产品LOGO。
分析:到了电影后半段,李晨带着媳妇回唐山,巨大的品牌LOGO直接印在了李晨的米
色羽绒衣背面。李晨刚一出镜,就有N多观众喊出了品牌的名称,相信赞助商看到可是要乐歪了。
我的建议:企业文化植入。如果KAPPA非要植入的话,就应该在自己的产品上下功夫,就
如同《大长今》里的服饰一样,要做到让自己的产品本身来吸引观众,而不是靠大大的LOGO来吸引观众,如果服饰做的足够好,LOGO隐蔽一点,也会让观众情不自禁地去寻找。
综合植入
中国人寿和剑南春在影片中出现的频率虽然明显高过其他产品,却始终是不情节无关的“细节植入”,过多的“细节植入”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产生喧非但能不情节本身珠联璧合,相反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使观众对其好感度下降。
我的建议:1以幽默方式或感人方式去削减受众的抵触情绪,撇开电影幕后商人与创作者的利益协商,如果剑南春非要“跨时代”出现那么多次的话,导演不妨将其幽默化或感人化。植入广告没有必要清一色大家穿的全是KAPPA,用的全是苹果手机,大街上跑的全是宝马,与其他品牌配合在剧中出现,但突出了自己品牌的诉求效果,反而更能得到好的宣传。
第五篇:区域规划与分析论文
乌苏市区域分析
摘要: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辽阔富饶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巍然矗立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被誉为边塞新“西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县(市), 区位优势突出, 水土、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乌苏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首先,介绍乌苏的总体情况;其次,对该市进行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再者,总结区域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对策等;最后,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乌苏市 资源 优势 问题 产业 1.基本情况
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门户,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国道312线、欧亚第二大陆桥(铁路)横贯东西,奎—赛高等级公路从境内穿过,国道217线、奎北铁路贯通南北,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60公里。乌苏市东西宽约148公里,南北长约199公里,介于北纬43 °29′-45°16′,东经83°15′-85°08′之间。乌苏市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7万余人,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国人开放城市之
一、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的县(市)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优质棉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之
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石化、煤炭、电力、水泥、纺织、啤酒、淀粉、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2.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1自然条件分析
(1)气候水文
乌苏市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北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7.6℃,年均降水量165.8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7天,年均积温3707.4℃。境内气温由南向北形成明显垂直分带,具体分为:山地气候区、山麓气候区、平原气候区、荒漠气候区。乌苏市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奎屯河(工业园区紧邻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年径流量共12.53亿
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34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为16.87亿立方米。
(2)地形地貌
整个地形受天山山脉影响,乌苏可分为南部高山区、南部中山区、南部低山丘陵区及冲积平原区四大地貌单元。海拔1500-2200米左右的地带为南部低山区及山前倾斜洪积地带,地形以沟谷地和坡地为主,分布有山地草原草场和荒漠草场。海拔50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及沙漠,冲积平原区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河水灌溉便利,地下水位高,是乌苏市主要的农业区。西北部分有沙丘、沙漠,其生长的沙生植物作为冬季放牧草场被利用。
(3)土壤、土地资源
乌苏市域内的土壤呈较明显的带状分布规律,农区土质较好,盐碱较轻,土壤中富含铁、铜、锰、硼等微量元素,但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磷。土地资源总面积为2145.63万亩,土地的后备资源情况为:尚未利用的土地为668.12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宜农地为65万亩,宜林地为12万亩,宜牧地为190万亩。全市天然草地总面积1456万亩。
(4)矿产资源
乌苏市辖区辽阔,跨重要的西天山成矿区,即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点区域之一,以其显著的板缘活动带位置,显示出良好的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具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突出的资源开发优势。已发现矿产种类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建材原料、地热等七类二十五种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矿种有煤、金、石灰岩、陶粒泥页岩和膨润土等。
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1)通讯:乌苏市具备国内光缆通讯、宽带网络等各种先进通讯设施,乌苏市政府网站已接入国际互联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已建成新疆第一家数字电视无线传输系统。
(2)金融:金融保险体系健全,信誉优良,实力雄厚。金融产品功能齐全,业务范围广泛,可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安全、便捷、通畅的存贷、结算、理财、融资等服务。
(3)基础设施:乌苏市有水电、热电,总装机容量7.24万千瓦,并可使用新疆大电网电源,电力充足。水资源可满足全市需求,全年总供水1168万立方米;污水厂日处理污水3万立方米;实现了天然气入户工程,市区集中供热128万平方米。
(4)交通:乌苏市交通便利,乌奎高速公路和奎赛高等级公路、国道312、217线、欧亚第二大陆桥、奎北铁路等交通主干线横贯境内,是连接北疆西北部塔额盆地和阿勒泰地区,北疆西部地区伊犁州、博尔塔拉州以及兵团农四师、农五师各团场与天山北坡经济带发达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从欧亚大陆桥通往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国的必经之地。
3.区域优势
3.1交通发达,地缘优势明显。
市内有312、320、217三条国道在境内纵横交错,北疆铁路横贯东西,向东可达首府乌鲁木齐市直通内地,向西通过阿拉山口口岸可达哈萨克斯坦、欧洲。境内过境铁路98公里,设有6个车站;即将开通的乌奎高速公路,距乌苏仅20余公里;规划中的奎屯至赛里木湖高等级公路,将穿过乌苏;境内乡村道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过境公路和市、乡道路及县区公路共1633.6公里。这都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
3.2自然资源丰富。
乌苏土地辽阔,耕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22种,现已开发利用的主要为煤炭、石灰岩等少数几种;煤田分布在四棵树河中游,已探明1.43亿吨,远景储量4亿吨。此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
3.3区位优势突出,具备发展融合经济的良好条件。
市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所属的6个农牧团场,且石化基地克拉玛依市和独山子工业区及奎屯市,同乌苏市相互辐射、吸纳,优势互补。
3.4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
长途通讯传输实现数字化,方便快捷,市直各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全部接通电话、传真,部分单位已实现计算机上网,大大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水电供应设施完善,自治区电网可通达各乡场镇,完全能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5具有大开发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
建国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我市各族人民的努力,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农业连年丰产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工业初步形成了啤酒、煤炭、电力、棉纺、蕃茄酱、乳制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趋向合理的工业体系,具有大开发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和综合经济实力。
4.目前乌苏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乌苏市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小, 城乡发展不协调, 多年来都是第一产业占据重要位置,工业化水平低。
4.2 城镇化率低。
一是城镇化率低, 特别是中心城区, 缺乏产业支撑, 没有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 同时, 也缺少具有辐射和带动力的大市场。二是城镇基础设施薄弱, 服务功能欠缺, 城镇化质量不高。三是城镇面貌单一, 文化品位不高, 城镇特色缺乏。四是非农产业拉力偏小, 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缺少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导致城镇的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不高,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明显不足。
4.3 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业结构单一, 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7.4% , 畜牧业仅占19.3%;基础设施薄弱,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农业科技含量低, 高新节水26.88 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24.69%;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 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有限;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公共服务能力滞后。
4.4 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较低。
一是工业联动机制不够协调。2010年, 全市乡及乡以上重工业完成值20.27 亿元, 轻工业完成值5.97 亿元, 这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相对较低;联动机制不够协调, 工业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结合度偏低, 工业的辐射拉动作用得不到发挥。二是人才匮乏。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3.73%, 较全国平均人才密度5.3% 低1.57 个百分点, 与东部发达地区18% 的人才密度差距较大。
5.加快乌苏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立足资源优势,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中电投资热电联产项目, 认真抓好以煤、电等高载能及石化项目的研究和引进,着力发展高载能及化工产业,尽快形成高载能、化工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围绕独山子、克拉玛依石油化工产业,中电投煤电基地及延展产业,北疆机械、交通运输业及中亚市场的需求,认真研究和引进机械加工项目,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围绕丰富的农业资源, 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尽快形成以棉花、玉米、番茄、粮食、蔬菜、油脂、饲料及肉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 培育知名品牌。围绕区位优势, 着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产业, 努力把乌苏建成东联西出的物流中心和区域农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5.2 全方位经营城市, 形成城市(镇)建设管理新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新疆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严格按照乌苏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整合城市资源。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经营权转让,加快资金积聚,促进县城建设滚动发展。建立土地收购储备机构,通过土地整理和综合开发,以涵养土地级差收益,营造土地卖方市场,并通过依法管理城市土地,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招标、投标、拍卖或挂牌出让, 使土地获得最大增值,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大力发展旅游业。要按照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突出文化、塑造特色 的思路, 以乌苏啤酒节为载体,突出城市休闲游、生态观光游和民俗风情游,认真研究200 公里的旅游半径和目标群体,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5.3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
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要始终坚持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 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做大做强玉米、番茄、瓜果蔬菜特色产业。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要创新金融担保机制,加大信贷资金的扶持, 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外来资本投资畜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强化科技支撑,依托奥良科技,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畜牧良种化进程。
5.4 统筹兼顾, 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要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农牧区为重点, 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加强乡(场)镇卫生院的改造和建设力度, 强化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提升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
5.乌苏市经济发展的战略走向及其产业定位
5.1关于工业化
乌苏市未来工业发展走向是:挥区位优势,聚合要素资源,突出产业特点,按照做大做强的要求,重点发展高载能和化工、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药品制造、建筑材料生产和加工等四大产业板块,以此为支撑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一是,重点在于矿产金属冶炼、电石及下游产品开发,紧紧依托独山子大石化、大炼油和克拉玛依大油田千亿元规模的经济背景,秉承“服务大油田,牵手大石化”的理念,积极介入其上、下游产业,努力发展地方炼化及相关产业。
二是,推进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重点是按照“高科技含量、高
科技装备、高附加值”的原则,大力开拓疆内外和中亚两个市场。
三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药品制造产业。未来发展:延伸玉米加工产业链,稳定番茄加工能力,扩大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及范围,优化啤酒产品的结构,并按照“突出民族特色、发掘中药资源、开拓制药产业”的思路,探索制药业的发展。
四是,建筑材料生产和加工产业。深入研究中央即将开展的大援疆工作带来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由此而形成的建设热潮,以及中亚及俄罗斯未来发展的巨大需求,按照“前沿技术、节能环保、优质美观”的要求,做好建材产业。项目定位:水泥、型材、管业、装饰材料、保温节能、容器等产品。
5.2关于现代农业的问题
乌苏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市,未来应大力推广应用高新节水技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强力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乌苏市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大农业城市,发展以农区畜牧业为主、草原畜牧业为辅的大农业的条件已然具备,时机已然成熟。未来应努力实现草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最终实现以种植业为主的大农业向以现代畜牧业为主的大农业转变。
5.3关于三产服务业的问题
三产服务业的高度发达,是城市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阶段乌苏经济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极其需要三产服务业的有力支持。在发展三产服务业方面,未来思想是:发挥区域优势,围绕发展需要,按照做大做活的要求,努力提高三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为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可靠而优质的保证。
6.结尾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吹响了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大发展的号角,全国上下情寄边陲,天山南北激情涌动,乌苏市人民一定会为把乌苏建设成富裕,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而不懈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乌苏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以实现“工业优先、富民强市”为目标,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全力打造更加优良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创造乌苏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