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10418

时间:2019-05-14 04:1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1041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10418》。

第一篇:《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10418

《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房安祥 店子集镇中心初中 2010年10月20日

《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初级中学,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很大。对此现状,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学校申报的国家级课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小组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成立了《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县级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研究的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是指:初中学生结合教材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发挥创造性,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数学活动课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内和课外活动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协作地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向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达到创设教与学的最佳共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世纪是知识的社会、信息的社会,是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知识问题迅速增长,要求人们能对急剧膨胀的信息予以独立判断,进行有效的筛选与整合。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大纲》指出了,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探究活动。

“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必学内容中增加的实习作业和探究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些机会,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数学》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各个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开发课程资源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用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并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引导学生去接触自然、了解社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常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故打破常规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数学探究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性探究”、“合作性”地学习,变“无味”尝试为“有趣”试验,变“后进”为“先进”,变“题海”为“减负”的有效举措,充分展示探究活动的特点:主体性、趣味性、运用性、综合性、开放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向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达到创设教与学的最佳共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材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个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还存在着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全球的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呈现出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特征的认识,世界变成了一个不确定的探索世界,单一为多元所取代,多极的世界不容质疑地呈现出来,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知识迅速更新、创新思维十分活跃的时代。但是,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前人经验的传承;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对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不够公正也不够公平的评价;科目过多,且繁、难、偏、旧,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不够,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形式单一,学习气氛紧张,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内容以知识线索贯穿,缺乏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只能“学会”而不能“会学”,使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能力。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数学的不接受性越来越强烈,说明我们现实的教学方法手段、教材内容必须更新,才能适应当前变化的学生,一个明显的表现在于:当前的学生追求学习氛围的宽松,自由发展。因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在教师引导下,创设自主探索、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处在一种“知识权威”、“真理代表”的位置上,多年形成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周而复始的在使用,显得呆滞和麻木,教学形式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一厢情愿”,使学生对学习的可接受性逐步下降,教师也因此渐成“教书匠”,知识落伍,特别对于诸如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以及现实社会生活等方面知之有限,甚至不接受和抵触。数学教学方式及内容不适应学生,教学情感和学习体验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通过我校数学组的探究活动,使教师的观念和教法受到挑战,从而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

3、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的追求,但多年以来,学校数学教学质量似乎有一条难以逾越的线,几经努力,费尽周折,收效甚微。当前以至今后给“教育教学质量”已赋予了新的涵义和内容: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个性特征的最优化发展。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合格的新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众望所归之路。在这方面有激烈竞争力,获得成功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性能力和具有丰富知识能力的学生,培养这样的学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开拓。

4、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借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国内,一些学校“让所有的金子都在这里发光”的办学宗旨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做法等,虽然已走在前面,但由于地区差异,仅可作为参考。因此,我校于2000年秋开设初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实践,并加以较为全面、广泛、具体的研究,希望能对今后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以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目标的达成,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根本目标,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焕发出炫目的光彩。

三、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正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而获取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原理等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因此,进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寻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势在必行。

实施自主探究合作互助教与学,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为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助,改变过去传统的机械呆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依据学案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益,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目标、任务和方法:

(一)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一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二是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探究中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让学生在拓展创新的联想中体会知识的应用过程。

(二)任务:

1.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顺利合作达到合作的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意识。

2.培养互助互学的习惯:共同目标与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合作的两大基本要素,是合作得以实现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3.培养尊敬人的意识:良好的合作态度对于顺利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教师要教学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4.提倡互助协助的精神:如何发言、交流,如何讨论、归纳,如何相互评价,如何处理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

5.培养快乐健康的情感:情绪、情感可以提高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6.加强反思与倾听的习惯培养。

(三)方法:

操作形式是四步八环节。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质疑——问题交流、展示提升——拓展训练、反馈矫正。

五、课题研究价值:

充分自主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集体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主要工作成效:

(1)召开课题小组会,制定实验总体方案和实验计划;

(2)确定课题组成员,确定课题组人员职责;

(3)进行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

2、初步探索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7月 主要工作成效:

(1)制定实验具体方案和实验计划;

(2)调查研究学生,召开师生座谈会;初步按照方案开展实验;

(3)备好实验教案,做好实验记录;

(4)对学生进行阶段测评;

(5)收集实验有关资料、教师优秀论文、案例,第一阶段小结。

3、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10年7月

主要工作成效:

(1)深入开展实验; 集体备好典型实验教案,作好实验记录;

(2)对实验记录及测评记录进行分析、归纳;

(3)收集实验有关资料、教师优秀论文、案例,第二阶段小结。

4.分析与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月 主要工作成效:

(1)对重点性问题研究结果的分析;

(2)对实验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汇总;

(3)收集实验有关资料、教师优秀论文、案例,第三阶段小结。

5、总结评估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绩效

1、通过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研究数学交流数学提升到新的高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我们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最多的思考、动手、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起到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这样,促进了在数学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尤其给教师作出了更为科学的定位。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同时,我们致力于突出师生关系的四个特征:教育性、相互性、平等性、发展性。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进一步得以体现,既促进教者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提高,也使得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更趋于和谐、和谐。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终身思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大素质教育在初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力度。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校数学教学中强调的重点,在课题研究的这两年中,老师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明确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自主探索新知,合作交流学习”为主要模式,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逐渐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也更坚定了教师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

(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改变教学中合作与交流的误区,探索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合作与交流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适用,这种教学形式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在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进行小组合作;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才有效。(五)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1.培养了学生友好相处的习惯。使小组成员意识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小组内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帮助别人都是不可取的。

2.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六)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明显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助,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八、问题探讨

1、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不够。在研究过程中,虽然课题组成员有针对性的学习了大量的理论书籍,但总感觉理论知识很不够。这也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曾经一度茫然失措。经过县教研室专家的点拨指导和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受到许多的启发。在新一轮的研究中,全组成员仍迫切需要更多地理论学习,以更有效地开展研究。

2、探究的问题设置的层次、域限不足。探究性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建构知识意义,并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操作中,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空间。但从课堂反馈来看,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一部分学习基础差、参与意识弱的学生发展得不太理想。如何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的需求,但同时又能避免课时的限制。对于我们来说是困惑,又是在下一阶段研究中努力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资源难以整合:由于开展课题研究,额外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负担,课题组核心成员都上两个班的数学课和班级管理及其他工作,从时间和精力上影响课题研究的深入探讨。课题研究需要教师更迅速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知识型的教师,更需要智慧型的导师。由于经费、图书、音像设备等资源不足,在开展探究活动中,显得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直接影响研究效率和效果。

4、实验教师工作量核算和评价不建全。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数学组骨干力量,学校仅把科研工作作为优秀教研组评比的一项特色加分,真正能对实验教师工作量核算以及晋级考核等评价体系就没有了。如何对实验教师进行有效评价,充分调动积极性,目前尚未找到,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2010年10月20日

第二篇: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题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题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一、课题背景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验是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来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实验假说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行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合作和互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合作意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

A、实验对象:所任学科

B、实验时间:2003年9月至今

C、实验目标

(1)教师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共同成长。

(2)学生目标:

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

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性。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三是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即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

四、研究原则及策略:

要遵循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五、实验的具体做法

(一)抓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精神,把握新的教育动向,在课堂教学中融进课题研究,研教结合,使课堂教学不仅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创设各种途径让每位教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课堂教学也成为体现教师教学理念的第一阵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在工作中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2、在组织活动中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3、在骨干教师引领中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4、在校本培训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5、在外出培训学习中,提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6、在大阅读平台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二)转变教师备课方式: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先改变以往的“备课方式”。以往教师的备课仅仅将教材、教学参考书或者现成的教案复制到自己的备课本上,然后在课堂上将它们搬运和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拿着这样的教案去讲课,就不可能有深度、宽度和广度,也不可能调控好课堂,处理临时性问题,只能凭借经验。这样的备课显然无法落实新课标理念:写个性教案、创新教案,即从写教案的备课形式转到写教学设计。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2、引导探索

3、自主探究

4、拓展延伸。重点考虑教师的教如何为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便尽情地张扬教学个性,并为教师表现课堂教学机智留足空间。扎实抓好“一人一课”的校性公开课,课前教师们除了能做到积极上网查找课件或自制课件,还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能力、思维,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灵活地采用教学策略。

(三)引发主动参与

1、以“趣”激活,让学乐于参与

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识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而参与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的参与的积极性。

兴趣的诱发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在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唤起心理效应,激发求知欲。如:徐峥平老师在教学“时间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生动的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学生带进这样的故事场面:小狗和小猪是好朋友,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两人不同的表现,小狗爱学习懂得珍惜时间,而小猪很懒惰,当出现不同的情境时,问学生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这样一下把学生带到了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殷莉莉教师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时将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串成一个大的情景,并把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引入课堂,同时也让学生以游园者身份置身于数学广角这个游乐园,把一道道题目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乐活动,从游园前做准备,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日常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进入数学广角,将每个内容都设置成为一个小障碍,使课堂有起有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学有所用,不知不觉中又巩固了组合的方法,游完数字乐园,学生思考了较多问题,思维活跃程度和情绪都稍有减弱,安排了领大家帮小丸子安排数学王国中足球比赛这一环节,整个环节将动画人物引入课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到的排列组合思想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实践证明,愉快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而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放” 让学生全心参与

在课程改革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主渠道也是课堂教学。坚持“六个凡是”,即: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例如二年级的马金和老师教学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在认识角的特征时还有比较角的大小时,教师都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做到少讲精讲,充分让学生动手获得新知。

3、合作学习的方法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①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使学习懂得按照教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高度努力。

②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的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四)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应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校教师殷莉莉在引导学生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时,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排列组合知识的同抽象性,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在活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交流、补充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合同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排列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徐峥平老师在教学“时间的认识”让学生动手拨时间,来巩固时间的知识。二年级的马金和老师教学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在认识角的特征时还有比较角的大小时,教师都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且让学生同桌合作比一比来寻找比较的方法等等。

(五)、周周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一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六)、完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初步构建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育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七、课题实验成果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初步探索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途径,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这项实验与研究更加完善和深化。

1、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体会到:合作互动要做好前期准备:(1)分组要科学。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其次,要让学习上属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使之有利于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2)时机要讲究。

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的全部,这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3)任务要求要明确。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在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时,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以保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活而不乱,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①时间要留足。

教师要真正确立“以学习为主”的意识,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习充分的讨论、研究的时间。

②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同学之间的互学、互补、互带、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课题的实施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①面向了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②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对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的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度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④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⑤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要在教学中合理实施合作学习,首先应明确合作的意义,如果只是把小组合作作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点缀,或是把引进小组合作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象征呈现给听课者,显然失去它的意义。

2、自主、探究学习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老师在课前就能基本安排好课堂教学的程序、节奏,预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疑惑;课堂是在老师的控制下有秩序地进行的,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是“老师围着学生转”,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的提问。

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探究活动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捕捉这样的问题,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相互交流想法和意见。并且要求学生用规范和科学的语言,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由于探究学习需要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资料。

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学探求精神。探究学习是一个严谨、系统的过程,要求学生具有踏实、认真的态度,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来审视和处理问题。

④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该课题的实施,需要教师精心创设学生的探究问题,并根据学生自主探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有效的、随机的开放引导,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去钻研教材,捕捉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教师自身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自2003年以来,我校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的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有15篇论文获昌吉州二、三等奖,有5篇论文案例获自治区的二、三等奖。在县级课题成果汇报活动中,有6节课分获一、二、三等奖。有2人被评为县级教科研先进个人。

八、课题实验带来的思考

1、学校管理方面:(1)课题研究需时间做保证,而学校工作的繁杂往往冲淡了教师的研究,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听上级课题组的安排”去做的习惯不能根除。(2)学校在课题管理中,对于不同课题之间的整合不够,“各走各的阳关道”现象比较明显,使课题失去了相互间的补充。

2、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3、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5、学生学习方面:班额过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实验中,教师不嫩很好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个别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不宜操作。

九、今后努力方向:

1、扎实开展好课题试验工作,使课题试验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为促进课堂教学服务。

2、在工作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真正做到为教师的发展服务。

4、继续加强管理,使课题试验为学校发展服务。

第三篇: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余跃利

摘要:自主探究性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的策略和模式,有效地转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与促进,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更为活跃、更有数学味,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自主探究性教学不仅传授了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提高。

关键词:营造探究氛围;重视研讨;及时反思;注重过程评价。

2005年3月我参加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现已3年有余了,在这些年的学习和研究中,使我学到了很多,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下面把我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汇报。

此课题实验周期为2005年3月-------2008年10月。

第一阶段:2005年3月„„2005年5月,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组治理论学习;确定课题;成立中心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选派实验教师参加课题开题培训会。

第二阶段:2005年5月„„2007年1月,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进一步学习课题实验方案;召开阶段性课题实验研讨活动;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搞好阶段性的交流研讨活动;收集资料和数据并进行整理归档。

第三阶段:2007年3月„2008年11月,为课题研究深入、总结、评价阶段。

主要任务:组织教学研讨,立足课堂教学,探究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收集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反思等;全面总结,进行经验交流和研讨;收集整理资料和相关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自课题方案确立后,我在课题组的领导下进行了培训,储备必要的理论资料,深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耗时多,效率低。课堂教学常常处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算”的状态。许多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中转变过来,教师主宰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塑造学习者健全的人格,这才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师生将面临教学中的许多困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寻求新的教学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有效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的要求。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迫在眉睫。

课题的界定:“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有效性教学研究: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性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

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特别要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课题实验应遵循的原则:实效性原则: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实际出发,不讲究课堂教学的“花架子”,不追求课堂教学的“花形式”切实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研究,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伙伴、学有所得。

互动性原则: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平等相处,师生互教互学,达到共同发展、提高的目的。

整体性原则: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实验假设:以上述“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基本原则为指导,把握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生理、心理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组织形式逐步整和优化,积极创设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教学情景,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积极思考、提问、讨论、主

动参与,按照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数学学习获得成功。

1、通过课题研究组的合作学习与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课题实验能力,使教师向“研究型”发展,向专业化发展。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能力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通过科学、有效的多元评价,激发教师参与课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

4、通过“校本研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工作,提高学校自身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最终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5、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研究方法:本次着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等和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从我的班级情况看,学生素质有了提高,在教改实验的过程中,我采取的策略和模式,有效地转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与促进,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得以加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更为活跃、更有数学味,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的。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强化练习的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失去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魁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1)以趣引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

(2)以趣诱奇。好奇心,是对新异事情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和欲。

(3)以趣促思。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压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

2、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的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把现行教材中的封闭练习通过改良转达化为开放性练习。从而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习惯。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习惯。在练习中,我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就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综上所述,练习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练习的开放性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假如学生在课堂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学习时获得愉快的情绪,而且可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体验,越来越喜欢学习。研究表明,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此外,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样使小组成员更易于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2、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选择的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如果对于一些简单和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去讨论研究,那是毫无意义和极不科学的。合作学习的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总之,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使学生形成相互鼓励和尊重、合作与相互承认自身价值、积极互补、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研究成效:我于2005年开始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四年来,在各级领导、专家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扎实工作,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开展课题研究以来,主要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果。

一是自己转变了角色,改变了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更深的理解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转变了教学行为,从自身特点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教学;三是转变了工作关系,课题实验促使我和教师之间积极合作与协商,学会沟通与分享,尝试整合教学资源,更加紧密地团结合作,使教育资源得到扩大,加快了自身素质提高的速度;四是促进了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推广。五是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学习中,他们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材、超越教师。六是给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变化。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并能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开始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常被学生的潜力与能力所感动。数学课学生完全没有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学生非常喜欢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游戏,很有信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查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家长提出这样那样的数学问题,非常喜欢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而且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丝毫不感到学习的疲累与厌倦。课题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潜能的机会,教师开始欣赏学生、尊重学生、接近学生,师生间没有代沟,互相尊重、共同提高,课堂中形成平等、和谐、民主、合作学习气氛。学生的朝气、个性和鲜活、独特的思维常常让教师们激动不已,教师也常常成为学生学习队伍中的一员,师生们从合作

中分享到喜悦和快乐。

实验表明:自主探究性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的策略和模式,有效地转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与促进,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得以加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更为活跃、更有数学味,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符合时代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自主探究性教学不仅传授了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会并掌握了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提高。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发展动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区域,都起来越注重合作探究精神,过去那种个人式的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起来越成有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体系,并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学习品质为宗旨,以学生认识、情感、技能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的构建与运用; 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 3)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4)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 5)合作技能的形成、熟练;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持

(一)课题界定

1、关键词;

1)小组;一般是4~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成员应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这样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品质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突出每个全体的作用,各人承担明确的职责,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任务,相互信任促进,相互扶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责任,促进所有学生有效沟通,同时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艺术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界定

1)研究对象,小学三~五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讨论意识,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的开展。2)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数学教材及日常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过程,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活动,使学习者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3)广泛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每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二)理论支持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儿童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小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合作学习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在农村小学班级学生数足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小组,避免形式主义小组合作。(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4)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五、实施过程及一些成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如何在远离城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中心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取得成果,得到广泛推广运用。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目标统一,内容细化

我们这个课题在区级课题研究基础上申报了市级课题,并作为市级“十五”立项课题。05年五月份区级课题结后,经过专家评定论证发现我们在课题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再研究。因此我们重新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请专家给予指导,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研究计划。

经过讨论和研究,我们制定出详细子课题研究目标、完成任务、达到什么效果等,由专人负责,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细化、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二)实施研究,不断总结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观摩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杂志上和网上查阅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研究的重点,主要抓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合作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编排、小组合作时教师角色的扮演等几个方面研究看对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有什么影响,我们注意到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小组合作中小组的编排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成为学生无结论的口头交流,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反复思考,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尝试。

通过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重点在:“小组编排、方法训练、意识培养、合作时机、教师角色”方面进行尝试。小组编排,通过研究我们在小组编排上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合理搭配划分小组,同时也要注意到组间之间学生学习成绩大体差不多,即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编排原则,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之间合理、公平竞争。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小组间出现差异,我们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作适当调整,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方法训练,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方法上除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有意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测量、郊游、野炊等主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倾听别人意见、如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如何与他人配合等。

意识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各环节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合作学习教育,让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合作,尊重别人发表的意见。

合作时机,即选择恰当时机和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恰到好处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的情况下,选择一定知识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合作学习质量高、效果好,又能照顾到一些参与性差、接受知识不太灵活的学生。

教师角色,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候,教师:

(一)、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经;

(二)、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

(三)、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四)、要参与其中,发挥好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五)、要即时的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为引导交流总结打好基础;

(六)、要善于小结,要注意:1)积极引导小组间的意见交流;2)指导好小组内的发言补充;3)把握好讨论过程的度,调控好时间分配;4)及时评价学生学习及合作情况;5)引导好总结。

六、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生生间的网状立体交流,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

通过对比发现,没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往往把难题抛给老师,他们一般会单独去找教师,寻求帮助,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中,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是同伴,他们常常会找好朋友一起讨论、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会找来班级里的“小数学家”们一起商量,再解决不了才向老师救助,他们往往是三五个人一起找老师。课余,你会经常看到实验班的几个学生围在一起,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而赤。这就告诉我们合作学习,不能只限于课堂上那种比较狭小的教学空间中,而应该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中遇到问题都能想到利用与他们的合作进行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的见解,学习优秀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性格内向学生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习困难有时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又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有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学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实验班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常说:“人多干劲足,柴多火焰高”,起初我不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实验班的学生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表现出良好团队精神,取得了可许的成绩,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

4、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他可以活跃传统教学模式下比较沉闷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完全被动的状态向积极主动地方面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5、发展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性。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同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学生容易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初步培养社交技能。

6、转换了师生关系。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索能够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平等或角色互换,既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又提高了学生

参与度与责任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有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相的新形式,师生之间能平等学习、平等交流,真正体现教学中民主。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他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只有形式上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

1、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2、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有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想一想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3、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9~10组。从我们了解到情况,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到55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几乎所有学校都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以上内容,我们学校全体数学课题组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进行一点研究尝试,成绩谈不上多少,只是一点点想法和一些做法,离课题研究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们课题研究结束,但我们研究数学教学过程没有结束,我们要继续沿着这一条路走下去。

第五篇: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 调查报告

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屈北龙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开拓性学习的能力。而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题海战术”,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扼杀了孩子们个性,“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状况使学生成为盲目接受知识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数学组今年11月份对“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 发现“自主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

学校数学组分别对初

一、初二年级4班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式

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小组如何组建。

2、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

3、通过什么方式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5、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例会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 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把学生编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兼顾学科,男女混编”的六人学习小组,这一编排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围坐一桌,既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

2、自主与合作的时机

(1)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全面时

李秀新老师在学完正负数及相反数后的一节复习课上,设计了一个问题:-a表示什么数?生1:负数。生2:也可以正数。生3:也可以表示0。生4:-a表示有理数。王教师让各组讨论2分钟,然后以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意见,结果问题得到有效化解。(2)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时

例如,若|a-2|+|b+3|=0,则a=();b=()。这道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没有解题思路,这时老师让各组讨论解决,并阐述理由。教师要深入小组倾听,在适当时候再给予点拨、引导。有的小组先是试数,有的小组说绝对值都是大于等于零的数,相加不可能为零,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推理、探讨中,相互启发了思路,当时一个学生突然兴奋地大声说:只有零加零得零。接着便有理有据地给本组成员讲了起来,大家听得认真,从学生的点头和脸上的微笑可以看出,学生懂了。这道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老师讲学生也不一定都能理解,而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3)学生解题思路有争议时。

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出现错误是不可能的,教师绝不要躲避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要悦纳错误、关注错误、研究错误,耀眼的教学亮点很多时候就蕴含在这样的错误里。

在听课时,我们发现两位同学计算:-1÷1/3×3=?一个结果得-1,一个结果得-9。出现了两种答案,老师说,你俩答案不一样,解题一定有问题,把你们的解答思路,说给对方,相互校对,查找错误。一个同学刚说:这是同级运算,逐一运算。另一个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说:自己的错了。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少见,学生合作学习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能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多角度思考,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在王密园老师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展示解决课上,学生对一道数学题的解法产生了分歧,针对这一问题,牛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到台前为全班同学展示本组讨论的结果,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居然展示了三种解题方法,有的解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5)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 如分组实验、调查、测量及其他操作实验等。例如,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五节活动课——“测量物体的高度”,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有测倾斜角的,有测距离的,有做记录的,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的意义。

3、方式

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流于形式,我们既要关注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要注重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习惯。

能自主解决,就不用同伴解决,能同伴解决,就不用小组解决,能小组内解决,就不用组间解决,能组建内解决,就不用全班集中解决。有了这种理念,用哪种方式,自然在课堂中就生成了,合作多长时间教师也自然把握了。

4、教师注意

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都是一位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激发者。教师走进小组,走进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在说什么,看他们在做什么,及时疏通思路,安排任务,指导方法,进行评价,调解情绪,疏通关系等,同时教师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共性信息,准备集中指导。真正落实分层施教,40位学生进行n个层次指导。这就是面向全体的具体体现。绝不是向老百姓所说的那样,教师教还不会,学生自己学就更不会了。这种“教”是“有针对性地指导”,效果自然是理想的了。以“导”为主,就是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时间与空间。学生要做到 “五用”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得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概括地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做到“五让”即,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5、提高自主与合作学习效益的五点行动策略(1)坚持“一个面向” “一个面向”是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反馈、汇报和展示要在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和汇报的是小组的意见,展示的是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绝不能顾此失彼,忽略了全体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评价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各自的学习感悟。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情感发展。(2)确保“两个基础” “两个基础”,即“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交流”是全班汇报交流(展示)的基础。也就是说,小组交流(讨论)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讨论)要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交流的准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作交流的质量,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自主预习,通读教材,理解定理、定义,完成预习检测”,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阅读感受,生成了新的问题,为小组交流打下了基础。“小组交流”,即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这里有对话,有倾听,有追问,有比较,有分析,有疑惑??在交流中质疑、补充、修正,彼此分享学习成果,在交流分享中形成结论,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交流后,每个人都有了较为成熟的问题思考、问题结论,为展示汇报打下了基础。在汇报展示时,每个展示者都能在展示中获得不同的新收获。(3)采用“三种形式” “三种形式”,即同伴交流形式、小组交流讨论形式、全班交流讨论形式。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是说,教育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对话交流情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问题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破解。

有困惑便有交流产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确定交流形式。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要自主完成;能同伴解决的,要同伴交流解决;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采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即,同伴交往、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如何选择交流的方式呢?一般情况下,概念性、原理性的问题适合自主学习或同伴交流,如理科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文科中的阅读、字词理解、单词记

忆等。而拓展性、探究性、开放性问题,一般适合小组交流讨论,如理科中的观察思考、需要多人协作的动手操作、制定方案、综合归纳等,文科中的阅读理解、词句品悟、评价归纳等。

(4)采取“四个措施” “四个措施”,即“一个声音措施”、“两分钟措施”、“互不干扰措施”、“学科长轮流坐庄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一个声音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发言时一个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修正、补充、质疑。避免乱嚷嚷、走形式,确保合作的有效性。“两分钟措施”,在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时,学生要提前组织语言,发言时简明、有条理,尽量不要超过两分钟。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用语精炼,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互不干扰措施”,在组内交流时,学生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标准,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一般要求是合作学习畅所欲言,展示学习简洁凝炼。“学科长轮流坐庄“学科长坐庄措施措施”。在每个小组内设置学科长在每个小组内安排学科长,每节课中都有各学科长来组织学习每节课中都由学科长主持本组的学习工作,主持本学科的学习工作,包括预习、讨论、展示、评价等环节。这样做意在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展示和成长的机会,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发展差异,促进小组学生的全面发展。(5)落实“五点明确”

一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对象。这里的“对象”是指“小组”,不是个人,每个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学习任务要在小组内分配和完成,小组成员要做到人人完成。

二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这里的“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并且每节课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学习目标是: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能利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3.体验判定定理的推理过程。

三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这里的“内容”是指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在明确具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四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这里的“方式”是交流分享、讨论生疑、问题评价和拓展训练等方式。交流分享要有一定的次序,交流讨论要聚焦;问题评价要规范;拓展训练要层次。

五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完成规定任务的时间。有条件的小组,可以设置“组表”,在学科长的督促和评价下,确保每位成员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措施充分保障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效营造出一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氛围,真正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进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篇三: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法课题报告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法”教改实验报告

致远中学 巩靖赟

一、实验的背景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方 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劝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探究式学习即是主动学习,在此更注重的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是一种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和实现多元目标的,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特征,同时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目前,探究式学习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现在课堂上,已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其效果可以说利弊兼备,优点在于:

1、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2、通过探究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当然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任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2、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

3、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他们就在探究吗?

4、学生的探究过程如何评价?为响应新课程的精神,带着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在我校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方式学习,很有必要进行探究和实践。

二、实验现状

实行《新课标》以来,我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每人已形成各自 的教学风格,特别是这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市区级骨干教师,有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是一只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善于学习的师资队伍。学校自主探索法课题的开设,正好可以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学生整体素质看,我们招收的大多是县城内的学生,这些学校课改较早,学生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对象

实验班:七年级(5、6)班

对比班:七年级(1、2、3、4、7、8)班

四、实验目标

1、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在把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实践能力。

五、实验准备(后面附:课堂教学法设计)

1、成立小探索者课外活动小组。

2、成立自主探究法实验的组织机构。

3、拟定实验的实施方案。

4、按制定的步骤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

六、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课题确定后提交教研室审核,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编写《分组式全程评价学生教学策略》,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细化、互助协作、共同研究”。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底)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七年级(5)班和(6)班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实验对象。研究期间学习有关案例,有关理论,以指导教学实践。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观摩课,公开教学课,并随时总结,改进存在的问题,补充完善方案。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6月)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召开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交流会,收集有关研究与实验资料,举行研究实验成果汇报会,并撰写《紧密结合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报告。

七、实验操作结果

1、通过小探索者课外活动,激发探究是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兴趣和 欲望。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初步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通过自主探究,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初步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

八、实验的结果分析

实验总结阶段,我们做了多项调查,结果如下: 1.问卷调查:

2、测试(卷面测试:县教研室试卷):

2、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经过课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扩大了,活动的机会更多了,交流表达的能力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次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九、实验的思考与体会

经过半年的实验,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我们的实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实践环视初步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重点实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应该更深入、细致的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主要的思考和体会有:

(一)本教学法得到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并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意识。从中学生得到了多种方法解题,同时既巩固了旧的知识,又提高了解题的灵活性,对难题有所突破。

3优生得到了拨高,差生得到了转化,可以说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进步,从而迈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进了课改教学的新模式。

4在原来听说写的基础上,又培养了学生讲、合作、探索、书写粉笔字的能力,真正起到了全面发展的作用。一题多解共享,同题异法展示,自主选题讲题达到了解题方法、多种思维、小黑板等资源的共享。教师很好的把三分之二的时间、学习空间、讲台交给了学生,达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教学模式。7 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不服管理得到了改进。8合理的综合评价从整体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效率。9 课后反思和作业真正了解了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10 由学生原来的直觉感知认识问题逐步发展到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全程管理和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2 体会到教数学的最高境界在于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教学法中,真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即把与学习无关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上,节省了很多教育学生改变不良习惯的时间,真的是达到了两全其美。14 感受到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学习的学生和不合理的 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尽最大努力的探索学习,就是成功的教学 方法。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思维呈现出了多样 化,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错题拾贝本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进步掌握了得分的规范性,提升了考试成绩,很好的起到了遗漏补缺的作用。教学法受到了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欢迎,并初步引起 了某些家长的关注。

(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学生的口才还有待进一步进行锻炼,学习不同知识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指导、归纳、整理等。2 个别不好管理的学生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管理、家长的配合。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度的掌握,在以后的教研中还需不断的探索总结,使教学效果逐步得到升华。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思维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上不断的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从理论上学习,还要在实践中锻炼;不仅要从周边教育基地学习,还要敢于走出去,去师范学校学习、实践、培训、锻炼,打造品牌学校的一流名师。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上要到位、有创新、有特色,敢于改革,组建一支专业性的课改研究性小组,不断充电,

下载《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10418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1041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