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机制
**镇(街道)食品安全管理日常工作机制
一、统筹协调制度
镇(街道)食安委主要通过全体会议和专题工作会议等形式履行职责。
(一)镇(街道)食安委全体会议
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必要时视情可临时召开全体会议),由镇(街道)食安委主任或副主任召集和主持,出席范围为镇(街道)食安委全体成员和各成员单位联络员。
会议议题由镇(街道)食安办根据工作情况和成员单位的相关意见,提出初步意见,报镇(街道)食安委主任审定,内容主要包括:
1.传达贯彻国家、省、市和县(市、区)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精神、重大决策、工作部署等。
2.分析研判镇(街道)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镇(街道)食品安全一个时期(如年度、半年度)的工作。
3.制定并组织实施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规划。
4.听取镇(街道)食安办和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工作汇报,检查督促食安委确定的工作事项落实情况。
5.统筹协调食品安全重点、难点工作,并明确相关责任、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6.根据上级要求和职责分工,研究食品安全事件处置等工作。7.审议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等有关情况。8.其他事项。
会议形成的纪要和需印发的文件,由镇(街道)食安委主任或主持会议的副主任审签。
(二)专题工作会议
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由镇(街道)食安委主任或副主任召集和主持,或委托镇(街道)食安办主任、常务副主任、专职副主任召集和主持,出席的范围根据食品安全工作需要确定。
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部署上级安排的阶段性工作任务。
2.研究决定涉及部分成员单位的专项整治等工作事项。3.研究突发、偶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等。
4.协调食品安全难点问题,明确监管责任,落实工作措施。5.其他事项。
会议形成的纪要和需报批的材料,由主持会议的负责人审签。
(三)镇(街道)食安办主任会议
镇(街道)食安办重要工作由主任办公会议决策部署。会议根据需要适时召开(一般可每季召开一次),由镇(街道)食安办主任、常务副主任或专职副主任召集和主持,出席范围为镇(街道)食安办主任、副主任,也可视情安排各成员单位联络员、村(社区)协管员参加或列席。
会议议题由主持人决定,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镇(街道)食安委确定的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等工作。
2.研究提出拟递交镇(街道)食安委全体会议审议的工作事项。3.研究确定镇(街道)食安办阶段性重点工作。
4.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综合检查、联合执法和案件查处等工作。5.其他事项。
会议形成的纪要和需报送的材料,由主持会议的负责人审签。
二、隐患排查制度
(一)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内容和方法。
(二)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隐患性质、产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属于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隐患信息,填写《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分析研判表》,并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分析研判表》报上级食安办和主管部门。
(三)在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本辖区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超出其管辖权的,应当立即向上级食安办报告。
(四)对辖区内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如能在短期完成治理整改的,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排除;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治理排除的,要制订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治理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责任人和期限等,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辖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根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对食品安全隐患所在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加大巡回检查的频次和力度,督促其尽快整改到位。隐患所在单位整改措施长期落实不到位的,要采取进一步的监督、查处措施。
(六)积极会同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隐患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三、信息报告制度
(一)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工作,确定信息员负责食品安全信息联络报送工作。
(二)各网格信息员负责收集、汇总、分析整理网格内食品安全信息并报各村(社区)协管员;各村(社区)协管员负责收集、汇总、分析整理属地内食品安全信息并报镇(街道)食安办;辖区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负责收集、汇总、整理报送本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信息,并及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抄送镇(街道)食安办;镇(街道)食安办负责收集、汇总、分析整理本镇(街道)食品安全信息并报上级食安办。
(三)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内容和要求
1、对属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案件查处情况,定期上报。
2、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和评估信息,及时上报。
3、有关食品安全统计报表,按规定时限报送。
4、对食物中毒、突发食品污染事件及人畜共患病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除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置外,要立即向镇(街道)食安办报告。
5、重大事项和重要信息,随时报送。
6、因瞒报、漏报、迟报、缓报信息,造成严重影响的,应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食品安全信息的报告要遵循实事求是和科学合理的原则,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客观、公正。
四、协助执法制度
(一)全面掌握镇(街道)、村(社区)涉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数及基本情况(包括种养殖、生产、定点屠宰、流通、餐饮等)。及时收集更新食品生产经营户动态信息。
(二)配合做好上级职能部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协助上级有关食品监管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三)收集辖区内群众对食品的有关情况反映和投诉,发现辖区内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的违法行为和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的现象,及时组织力量予以制止和控制,并向镇(街道)食安委领导及上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报告。
(四)收集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依照相关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处置工作。
(五)完成镇(街道)食安委和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宣传教育制度
(一)研究制定本辖区年度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和重大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二)定期对本辖区村(社区)协管员、信息员组织宣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监管水平。
(三)定期对食品企业法人及经营业主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引导食品从业者牢固树立法律、道德、诚信意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四)通过宣传橱窗、现场服务、发放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服务活动,提高防范意识。
(五)及时按照上级部署开展相关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负责本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
2、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建立培训档案工作。
3、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并做好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4、负责检查记录餐饮服务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并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和提出处理意见。
5、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工作,对每起投诉举报要认真记录并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6、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等,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接受和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是提供相关资料和情况。
8、完成上级交给的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9、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10、定期协助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11、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12、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5、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13、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实施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1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档案,保存各种检查记录;
15、所在单位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时,协助单位及时报告卫生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16、协助所在单位定期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上交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综合自查报告,食品安全综合自查报告样式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17、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食品安全管理员主要职责
18、负责本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
19、组织从业人员食品知识培训,建立培训档案,督促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档案。20、落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采购索证需要、进货查验,记录和食品添加贮存、使用进行管理。
21、对餐具的清洗、消毒、维护进行规范管理并做好消毒记录。
5、监督检查食品加工过程并记录。
22、对场所环境卫生和厨餐垃圾处理进行管理并进行登记。
23、发生疑似食品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时,及时报告餐饮监督部门并配合调查处理。
8、其他保证餐管食品服务安全有关的管理工作。
第三篇:物业日常管理工作
物业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1.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
(1)物业管理区的安全保卫、清洁、绿化及消防;
(2)房屋及建筑的公共部分、机电设备、公共配套设施的维修、管理;
(3)住户装修管理;(4)车辆管理;(5)客户档案管理;
2、安全保卫
(1)向当地有关部门了解物业管理区可能存在的治安问题,制定治安案件发生率控制标准;(2)制定物业管理区治安管理条例,保安员岗位职责及保安工作作业指导书;导书;
3、清洁
(1)根据物业管理区的房屋、公共场所及配套设备的特点、制定清洁保洁率;
(2)制定物业管理区清洁卫主管理条例、保洁员岗位职责及保洁工作作业书;
4、绿化
(1)根据发展商的要求参与制定绿化方案或承担绿化方案的实施;
(2)制定物业管理区绿化完好率标准及绿化管理规定;
(3)明确绿化人员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及作业指导书;
5、消防
(1)向当地有关部门了解物业管理区可能存在的消防隐患、制定消防设备、设备完善率及火灾发生控制率的标准;
(2)制定物业管理区消防管理条例及消防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人;
(3)制定消防设备、设备的管理、维护、使用规定及作业指导书、确保消防系统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6.水、电设备的管理、维护
(1)了解有关水、电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事故隐患,制定水、电设备的故障率、维修及时率和合格率控制标准;
(2)制定水、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条例及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其达到应有的性能标准;
(3)制定水、电设备维护人员的管理规定及岗位职责;
7.房屋及建筑公共部分、公共配套设施的维护、管理
(1)了解物业管理区内房屋及建筑公共部分、公共配套设施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事故隐患率,制定相应的完好率、维修及时率及验收合格率指标;
(2)制定房屋及建筑公共部分、公共配套设施的使用及管理规定;
(3)公制定房屋及公共配套设施维护人员的管理条例、岗位职责及作业指导书;
(4)的业主自行出租的房屋或公共配套设施,物业管理公司必须要求业主按照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完善相应的手续,并制定对承租人的管理规定。
8.住户装修管理
(1)制定住户装修管理规定,明确装修范围、时间、垃圾的处理及装修人员的管理,完善装修申报手续;
(2)建立装修检查监督制度,明确责任人,以确保房屋结构、小区消防、防盗安全及环境卫生不受影响;
9.车辆管理
(1)车辆管理包括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管理;
(2)制定物业管理区内车辆的进出、停放和行驶的管理规定,明确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及作业程序;
(3)制定停车场、自行车棚的完好率、维修及时率和合格率标准。
10.客户档案管理
(1)客户档案包括与客户有关的各类入住资料、申请表格、维修记录、合同、协议、收费记录;
(2)建立客户档案的管理规定,明确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及作业程序。
第四篇:工程项目日常管理工作(精选)
项目管理资料
工程项目日常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安全文明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工程例会制度等等,本文将分述有关进度计划、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相关内容。
一、进度计划管理
工程总计划产生的方法:一般是由工程项目管理总负责组织编制,一般需经过自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过程。自上而下的过程,即由总负责起草总体计划初稿下发,提出工程项目总体完成计划的总要求;自下而上的过程,即由各基层根据总负责提出的工程项目总计划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改良方案上报。最后由总负责根据各基层提出的改良完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工程总计划的最终文件。
工程总计划的实施:工程总计划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文件,一定要按正规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和负责工程项目实施的各工程公司,并由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检查落实。
日常进度计划管理工作:日常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将工程总计划落到实处。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工程总计划编制月度、旬或周工作计划,将总计划进行细化,便以总计划的实施和实现。编制月度、旬、周等阶段工作计划时可采用滚动计划的原理进行编制。对于在实施总计划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克服和解决,确保工作总计划的实现。计划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工程计划中关键路线的控制。
二、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通过对影响质量“5M”因素的控制保证人的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总体质量。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下列十大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目标责任制;
2)图纸会审制度;
3)现场放线、验线制度;
4)材料审批检验制度;
5)工序流程交接制度;
6)工艺标准制度;
7)工序样板制度;
8)工人考核上岗制度;
9)成品保护制度;
10)质量检查验收奖罚制度。
质量目标责任制:明确从领导开始到全体员工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图纸会审制度:明确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图纸组织会审。
现场放线、验线制度:规定重要的标高、坐标、水平基准线、放线后需由设计师一起参加验线的制度。
材料审批制度: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使用前,必须按材料审批制度办理材料的审批手续。工序流程交接制度:中心要点是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下道工序要对上道工序的成品保护负责。上道工序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的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工艺标准制度: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工艺标准施工。
工序样板制度:用选定的材料样板和工艺施工标准进行每道工序的样板工序施工的规定。
工人考核上岗制度:施工人员未经专业培训、考核不得上岗。
成品保护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成品、半成品保护的措施和办法。
质量检查验收奖罚制度:根据工程项目各阶段情况有如下相关的制度:项目开竣工检查制;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质量检查评定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三、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内容:
1)建立一个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形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网络;做到有领导、有组织,管理构架健全,安全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总结评比;
2)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领导安全值班制度;定期安全工作检查制;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巡检制;对于重点部位如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地重点巡视制度;对于施工过程
中安全设施检查制度;对于施工临时用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制度;施工用临时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随着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管理已纳入工程管理的范围,文明施工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等项目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一个工程的文明管理状态,反映了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者管理水平和管理文化;如果一个工程项目连文明施工都管不好,那么其工程项目肯定是搞不好的。
现场文明管理包括的内容:施工现场施工用料堆符合材料管理要求;废弃物分类堆放符合环境管理要求;施工现场清整洁工作做到落手清,当天的垃圾当天清;临时电无私拉乱接现象;临时消防设施处于正常状态;施工用临时消防通道保持畅通无阻。
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合同的订立和合同档案管理两个方面。
合同的订立:工程合同的订立必须时合法的、规范的。合同的订立必须执行企业内部制订的合同订立程序进行。
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要实行的合同的终身管理。即从合同订立一开始到合同失效为止的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合同档案中既要有合同的主体部分,又要有合同的附件;合同档案中既要有合同的形成过程文件,又要有合同招执行过程文件。把施工过程中所有与经济有关的文件全部归顺到合同管理的范围。
五、工程项目材料管理
工程项目材料管理的核心:工程项目材料管理的核心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材料耗用成本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
降低材料成本的办法:有效降低工程材料成本的办法是: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用材进行性能价格比,尽可能采用性能价格比比值高的建筑材料。材料采购前采用前章介绍过的“材料采购方案”理论和传统的“货比三家”方法,选定材料供应商,从而取得最理想的材料供应方案。
六、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工程项目档案的分类:工程项目档案一般分为下列两种:技术管理文件和经济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包括项目的各种批文、项目实施过程中会议记要、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通知等行政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包括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设计技术交底、设计变更与洽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验收资料、竣工资料等等;经济文件包括合同、合同形成过程文件、合同实施过程文件、协议、工程项目奖罚单、工程进度月报表、工程付款记录以及与经济有关其他文件。
七、工程例会制度
工程例会:工程例会就是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展按规定好的一个周期时间内必须召开的工程会议。工程例会的时间间隔视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而定,一般周期一星期不少于一次。工程例会能解决的问题检查上次例会布置的工程施工任务;布置本期施工工程任务。使工程进度处于受控状态;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文明施工、成品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对于需相关方协调处理的问题在例会上进行协调解决。对于每一次工程例会都要以工程会议记要的形式形成文件,并由参加会议的人员在会议记要的签字。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此文件对甲乙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如能有效的利用工程例会,开好工程例会,整个工程的进展就会非常顺利。召开工程例会应注意问题 工程例会会议纪律一定要严肃并形成会议制度。
会议制度:
1)会议召开一定要准时;
2)与会人员一律不能迟到、早退,无故缺席。确保会议中需解决的问题能在会议上当场就能得到响应和落实。如有发现会议纪要中就将对会议迟到早退无故缺席者进行处罚,如系施工单位人员违反会议纪律的,其罚款当即在当工程款中予以扣除。
3)工程例会不能留予形式,做过场,会议做出的决定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执行不力的施工单位同样要予以经济处罚并在当期工程款支付时扣除。
4)会议提到的有关提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不能拖泥带水。
5)会议时间不能太长,力求开短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当需要相关人员作会议准备时,需会前通知相关人员做准备,以便能取得更好的会议效果。
第五篇:创新食品安全机制
一、创新食品安全机制,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局、分局(县、市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合理调配人员力量,努力建设一支胜任准入把关、日常监管和执法办案工作的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为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各内设机构的职能分工,建立健全定期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努力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合力。
(二)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根据形势任务、季节特点、节日市场和上级部署,认真开展对重点食品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一是认真开展对重点食品的专项执法检查。以消费者申诉举报多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品种为重点,突出抓好奶制品、肉制品、米面制品、禽蛋制品、儿童食品、老年食品、食用油、酒类、冷冻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品种的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过期霉变食品、“三无”食品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认真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的专项执法检查。以城乡结合部、农村市场、学校周边以及其他高危场所为重点,严厉打击无照经营、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三是认真开
展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以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十一”等为重点,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重点整治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者等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严肃查处。
(三)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诚信意识。一是继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按照“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分步推进、奖惩挂钩”的思路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信息化系统的推进落实力度,力争通过全年的努力,实现对所有批发商、代理商和大中型食品经营企业和所有预包装食品信息的全覆盖。二是督促食品经营者完善企业自律制度,履行法定责任义务。进一步督促商场、超市等食品经营企业和食品店,履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义务,落实企业内部食品质量管理责任,规范食品质量市场准入行为,切实把好食品进货关。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管理、食品退市、应急处置、消费纠纷解决、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临近保质期管理等制度,切实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三是全面推进食品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在广泛动员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典型示范、学习交流等形式,结合企管部门开展的企业分类监管活动,全面推进食品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各基层单位要如实记录巡查中发现、制止和查处食品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情况,并将巡查记录纳入经营者
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和信用分类管理体系,并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对所有食品经营者作出诚信等级评定。力争年内在全市所有食品经营者中全面实施。
(四)完善监管制度,细化网格化管理。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属地监管领导责任制、职能机构指导监督检查责任制和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岗位责任制及其责任追究制。结合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的实际情况,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上下功夫,特别要抓好各项监管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切实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工作,完善机制,严格责任制度,切实做到超前防范,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要进一步细化辖区网格化监管的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监管到位。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中发生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五)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技术支撑。要进一步构筑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食品安全监管载体作用,加强各基层工商所对辖区市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高发现食品质量问题的能力,提供食品案件线索,加大查处力度。要进一步协调市政府财政部门,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依法开展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
验工作。充分发挥食品抽样检验结果的运用,加强综合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促进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和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