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状及提高对策 2
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状及提高对策
皋兰县黑石川中学 肖延军 皋兰县 第一中学 杨道东
内容摘要:
近几年来对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上报数据分析统计发现,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与近年来参加兰州市中学生运动会的数据相比,各项身体素质的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耐力素质下降明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必要的,因为如果任其发展,会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质,培养和锻炼他们,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身体素质 下降现状 对策
近几年来对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上报数据分析统计发现,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与近年来参加兰州市中学生运动会的数据相比,各项身体素质的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耐力素质下降明显。这样影响了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降低了学习效率。任其发展下去,会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孩子从早到晚只是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然而,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必须靠学校体育,因为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调查结果及其说明对身体素质的认识
(一)身体素质的涵义认识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主要指速度、灵敏、力量、柔韧、耐力、等人体机能能力的表现,它们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发展身体素质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与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初中生对什么是身体素质的概念认识模糊或知之甚少。
(二)家庭教育中对身体素质的认识
现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留守儿童已成为普遍现象,在家庭中孩子目无尊长,唯我独尊;在校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但怕挫折,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以至于体育课不爱动,装病或以各种理由请假。老师耐心劝导都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
(三)学校教育中对身体素质的认识
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对体育工作不重视。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速度下降,学生怕苦怕累没有兴趣。这反映了中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志力极差,对参加力量耐力等项目锻炼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力量耐力基本素质明显下降,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足够的耐力素质锻炼。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锻炼时,学校担心学生课堂受伤,也取消了一些负荷强度的耐力、力量、柔韧项目的器械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足够的身体素质锻炼。
(四)学生对体育浅认识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他们只是浅显的认为身体素质就是指长得高、长得胖或长得强壮; 2.认为身体素质好坏跟锻炼身体没多大关系;
3.作业多没时间,放学后没条件,运动少,学校组织活动少;
4.学校不重视,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质量不高; 5.追求贪图享受,无感恩意识,怕苦怕累怕挫折。
二、原因分析
(一)办学思想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办学指导思想上出现了“重智育、轻体育”的严重倾向。
(二)课程设置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教学课时不足,仍存在挤占课时现象。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
(三)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的体育场匮乏及浪费,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三、对策及建议
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政策的规约、制度的保障、学校的把握、老师的执行和家长的配合。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足够的器械保障,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而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1.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1)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农村中学,有许多教师思想松散,无奉献精神,上课时随随便便不负责的思想;还有些教师平时生活作风随随便便,不严格要求自己,不仅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负面影响。(2)教师的业务水平。农村很多体育教师不求上进,思想落后,平时又不学习、钻研体育知识,同时他们也很少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因此他们的业务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2.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一线队伍,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才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做到实处,切实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用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各运动项目的兴趣培训活动小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不仅锻炼了强健体魄又增进了友谊,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我们的教师要积极探索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创造符 3
合学校实际的器械,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对于我们体育教学,有的因为注重了“快乐体育、情感体验”,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能发展。所以我们的体育课在尊重学生个体兴趣的基础上,想办法、花心思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科学的锻炼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的体能发展。
(二)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农村的学生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体育课不是一门升学必考的课程,学好学坏都是一个样。由于学生在思想上认识不够,上课时服装极不规范,穿西服、牛仔裤、皮鞋、凉鞋和休闲鞋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这对练习动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组织活动的竞技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这样,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才能养成,锻炼的效果也才能有成效。
(三)定期组织活动
学校要定期组织活动,就一些篮足排球、跳高、跳远、短跑、拔河、踢毽子、跳绳、空竹等普通的项目进行比赛,也可以选择一些如爬山、野炊、越野赛、保龄球等“土项目”,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能给特长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派代表参加一些县市级甚至省级的中学生运动会,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对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也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对于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要用足用好
加强宣传教育,营建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学校应充分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五)完善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制度
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将体育课的成绩、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两操以及课外活动的出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体育教师的考核,主要从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三方面进行。
(六)领导与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实施已几年了,学生的体质则一降再降,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值得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深思。课程的目标是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增强体质,兴趣和体质的增强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体育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运用必要的措施来锻炼学生的体能,既要“引”,又要“管”,不能由学生的性子,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规则和纪律的;方式手段上要有创新,“老方法去套新学生”是行不通的,要在不断实践中变式自己的方法,要让学生在意外中、潜意识中、热情中得到锻炼;观念上要有所转变,“健康第一”的思想不只是口头和条文上的,而是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的,健康理论知识的补充是迫切的、也是急需的!只有教师不再是大腹便便,学生才会意识到健美的身段对于他们有多重要!
学生体制的下降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发展的,所以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抓学生的体质是个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我们全体体育老师能忠于自己的职业,勇于负担起这样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聪莉.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2)[2]中教网-论文.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Z].2010-10-14 [3]中教网-教育论文.对乡村学校体育现状的思索[Z].2010-10-14 [4]论文网.让体育课堂“活”起来[Z].2010-9-08 5
第二篇: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从个人意义上讲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从国家意义上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科学意义上讲,它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性和协调性、柔韧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农村学生也越来越缺乏体育锻炼,体育课安排的也越来越少,甚至常常被取消。因此学生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其身体素质也在快速下滑,这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祖国未来的国民素质。因此,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要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第一位。下面,我围绕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结合农村体育教学的具体实际,就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谈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
速度分为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位移速度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动作速度是是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慢,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
(一)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
练习短跑是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如加速跑,将学生分组,由慢到快逐渐加速,反复练习不同的距离,速度会逐渐提高。在平时体育课中,经常采用接力跑,在班级进行小组接力赛。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喜欢你追我赶,这样,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发展他们的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 力。从而为他们以后七彩的人生打下一个美好的伏笔。
(二)发展动作速度的基本方法
发展动作速度主要是快速重复练习,例如:让学生在保持正确动作情况下,如快速原地高抬腿跑,并且拍手给上节奏,学生的练习兴趣会更浓,气氛会更活跃,效果会更好。还可采用快速立卧撑练习,将学生分排练习,第一些排先做,第二排慢半拍在做,第三、四排分别依次慢半拍再跟,这样,就有“波浪起伏”的感觉了,学生们会在这种“波浪的感觉中,高兴地起伏”着,继续他们的练习,我相信这样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展反应速度的基本方法
发展反应速度通常采用听信号起跑练习,在运动中听信号或视标记迅速改变动作方向和方式的练习等。例如做游戏练习,在蹲踞式起跑中,后排紧站在前一排身后,听到哨声,前排起跑,后排拍前排的肩膀,如被拍着罚做练习,然后交换,这样,学生的反应速度练习得会更认真,更快捷。还有原地背向高抬腿接快速跑,当学生听到第一次哨音时,进行原地的快速高抬腿,第二次哨音时,背向转身快速跑,直到跑到指定终点,输的同学罚做其他练习,还有游戏“黄河”“长江”,将同学分为“黄河”与“长江”,喊“黄河”则“长江”追,“黄河”跑,被抓住的罚做练习,反之亦然,同学们会在愉快地练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发展速度的方法还有:听信号加速跑,小步跑,高抬腿跑接加速跑,俯撑起跑,转身起跑,抢接球练习,听口令、击掌,或听节拍器摆臂,原地快速高抬腿,快速小步跑接高抬腿跑,50米跑等等。第二,发展学生的耐力。
在运动中,耐力是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耐力有助于对抗疲劳,延缓疲劳的出现,当肌肉工作引起疲劳时,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灵敏性都会降低,耐力好能减少其降低的程度,较充分的发挥各种素质的作用。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练习耐力的有效方法就是长跑,这在每天的晨练中就可完成。让学生每天早晨慢跑1000米——3000米,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的增加负荷,使学生耐力负荷逐渐超过以前的耐力水平。当然,发展耐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球类活动、越野跑、韵律活动及舞蹈等。耐力的发展,不仅能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克服困难的离志品质,还能提高他们各个运动器官的功能,使他们有一个更强壮的身体,去迎接更新的挑战。第三,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
力量是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发展力量主要是发展肌肉的力量,肌肉的力量又可分为肌肉爆发力和肌肉力量耐力。
(一)发展学生的肌肉爆发力。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我们农村学校受场地、器材、身体 体质等多方面的限制,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最简便、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肌肉爆发力。如跳跃练习有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单足跳、跨步跳。
立定跳和立定三级跳,可给出得分标准,采用先练习后测试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又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
跨步跳可采用游戏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两两对抗,看哪一组最后跨得最远,给予奖励与表扬,使得不论女生还是男生在课后时间依然是兴趣地在继续。
负重练习,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还可根据体重相仿的原则,进行托人深蹲练习,或者让同学们“互背奔走”练习,从而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二)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
持哑铃跑,将学生分组,持哑铃反复跑30米——80米,这样,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互相比拼,高兴地跑下来,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投掷实心球,可采用前抛、后抛两种方式,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比较两种抛球的效果。并体会用力的部位和顺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力量的方法很多:如俯卧撑、双杠臂屈伸、哑铃练习、屈臂悬垂、仰卧起坐、收腹举腿、左右转体、抱腰角力、两头起等。当然,力量素质不够稳定,需要经常锻炼,学生的力量才能逐渐增大。
第四,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灵敏性是人体在某种情况下快速、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性是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互相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
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跳绳,可采用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看谁跳得多,跳得好,跳得别具风格。还有“踢键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对踢的形式出现,看哪一组踢得棒,踢得花样多,踢得扣人心弦,让学生兴高采烈的去踢,这既煅炼了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又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当然还有更意外的收获。另外,还可将男女生分开,男生做球类运动,女生跳“健美操”,打篮球要求既要快速,又要灵活,准确,这就把男孩们一个个练得活泼生动,灵活机敏。健美操要求动作舒展大方,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把女孩子的形象气质练出来。
发展灵敏性,协调性的方法还有采用体操技巧,武术、游戏、全能运动等。第五,发展学生的柔韧性。
柔韧性是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体关系活 动范围大小,肌肉韧带的伸长和弹性,紧张和放松的协调能力决定的。
如果学生的柔韧性差,在学习动作时,就不易掌握,易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受伤。
学生练习柔韧性最好时间是早晨。在热身之后,采用髋、腰扭转,如正压腿,测压腿,要求直腿单脚站立、上体前屈、劈腿、摆腿、踢腿、摆臂做“桥”和垫上运动等。效果最好的是劈腿与“桥”。不需任何器材,只需一小块场地。在做劈腿时,可做纵劈与横劈,如果两人一组,一人可缓缓下压正在做动作同学的肩,让劈的力度逐渐加大,但切忌使猛劲,否则会使韧带拉伤。在做桥时,也可两人一组,一人托着另一人的背,使他缓缓下撑,直到不能再支撑,由两人完成到独立完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锻炼效果也会逐渐稳步。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们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善于总结,敢于探索,发现并创新提高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把它拓展到校外,城区、社区,家庭,使每个学生随时随地都有简单易行的健身方法。同时增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活动意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
第三篇:如何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
如何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从个人意义上讲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从国家意义上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科学意义上讲,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柔韧性。今天,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昔日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学生身体素质却下降如此快速,确实令人担忧,这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国民素质。所以,我们作为体育老师,责无旁贷地应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第一位。接下来,我就围绕身体素质的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一,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力量是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发展力量主要是发展肌肉的力量。肌肉的力量又可分为肌肉爆发力和肌肉力量耐力。
(一)发展学生的肌肉爆发力。在日常教学中,最简便为实施的有跳跃练习和负重练习。跳跃练习有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单足跳、跨步跳。立定跳和立定三级跳,给出得分标准,可采用先练习后测试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又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跨步跳可采用**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两两对抗,看哪一组最后跨得最远,给予奖励与表扬,使得不论女生还是男生在课后时间依然是兴趣地在继续。负重练习,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可采用负杠铃下蹲的方法。还可根据体重相仿的原则,让同学“互背奔走”练习,从而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二)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持哑铃跑,将学生分组,持哑铃反复跑100米——300米,这样,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互相比拼着,高兴地跑下来,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投掷实心球,可采用前抛、后抛两种方式,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比较两种抛球的效果。并体会用力的部位和顺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力量的方法很多:俯卧撑、双杠臂屈伸、哑铃练习、屈臂悬垂、仰卧起坐、收腹举腿、左右转体、抱腰角力等等。当
然,力量素质不够稳定,要经常锻炼,我们的力量才能逐渐增大。
第二,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速度分为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位移速度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动作速度是是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慢,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
(一)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练习短跑是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如加速跑,将学生分组,由慢到快逐渐加速,反复练习不同的距离,速度会逐渐提高。还有接力跑,可经常举行班级接力赛。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都是你追我赶,这样,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发展他们的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为他们以后七彩的人生打下一个美好的伏笔。
(二)发展动作速度的基本方法发展动作速度主要是快速重复练习,例如:让学生在保持正确动作情况下,快速原地高抬腿跑,并且拍手给上节奏,学生的练习兴趣会更浓,气氛会更活跃,效果会更好。还可采用快速立卧撑练习,将学生分排练习,第一些排先做,第二排慢半拍在做,第三、四排分别依次慢半拍再跟,这样,就有“波浪起伏”的感觉了,学生们会在这种“波浪的感觉中,高兴地起伏”着,继续他们的练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展反应速度的基本方法发展反应速度通常采用听信号起跑练习,在运动中听信号或视标记迅速改变动作方向和方式的练习等。例如做**练习,在蹲踞式起
跑中,后排紧站在前一排身后,听到哨声,前排起跑,后排拍前排的肩膀,如被拍着罚做练习,然后交换,这样,学生的反应速度练习得会更认真,更快捷。还有**“黄河”“长江”,将同学分为“黄河”与“长江”,喊“黄河”则“长江”追,“黄河”跑,被抓住的罚做练习,反之亦然,同学们会在愉快地练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发展速度的方法还有:听信号加速跑,小步跑,高抬腿跑接加速跑,俯撑起跑,转身起跑,抢接球练习,听口令、击掌,或听节拍器摆臂,原地快速高抬腿,快速小步跑接高抬腿跑,50米跑等等。第三,发展学生的耐力。在运动中,耐力是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耐力有助于对抗疲劳,延缓疲劳的出现,当肌肉工作引起疲劳时,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灵敏性都会降低,耐力好能减少其降低的程度,较充分的发挥各种素质的作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练习耐力的有效方法就是长跑,这在每天的晨练中就可完成。让学生每天早晨慢跑1000米——3000
米,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的增加负
荷,使学生耐力负荷逐渐超过以前的耐力水平。当然,发展耐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越野跑、滑冰、游泳、球类活动、循环练习、韵律活动及舞蹈等。耐力的发展,不仅能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克服困难的离志品质,还能提高他们各个运动器官的功能,使他们有一个更强壮的身体,去迎接更新的挑战。第四,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灵敏性是人体在某种情况下快速、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性是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互相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跳绳,可采用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看谁跳得多,跳得好,跳得别具风格。还有的同学喜欢“踢键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对踢的形式出现,看哪一组踢得棒,踢得花样多,踢得扣人心弦,让学生兴高采烈的去踢,这既煅炼了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又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当然还有更意外的收获。另外,还可将男女生分开,男生做球类运动,女生跳“健美操”,打篮球要求既要快速,又要灵活,准确,这就把男孩们一个个练得活泼生动,灵活机敏。健美操要求舒展大方,刚劲有力,这就把姑娘们练得一个个体态优美,婀娜多姿。发展灵敏性,协调性的方法还有采用体操技巧,武术、**、全能运动等。第五,发展学生的柔韧性。柔韧性是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体关系活动范围大小,肌肉韧带的伸长和弹性,紧张和放松的协调能力决定的。如果学生的柔韧性差,在学习动作时,就不易掌握,易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受伤。学生练习柔韧性最好时间是早晨。在热身之后,采用髋、腰扭转,直腿站立、前后屈体、劈腿、压腿、摆腿、摆臂做“桥”和垫上运动。效果最好的是劈腿与“桥”。不需任何器材,只需一小块场地。在做劈腿时,可做纵劈与横劈,如果两人一组,一人可缓缓下压正在做动作同学的肩,让劈的力度逐渐加大,切忌使猛劲,否则会使韧带拉伤。在做桥时,也可两人一组,一人托着另一人的背,使他缓缓下撑,直到不能再支撑,由两人完成到独立完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锻炼效果也会逐渐稳步。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从我国人才培养和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对青少年学生提出的基本希望和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善于总结,敢
于探索,发现并创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把它拓展到校外,社区,家庭,使每个学生随时随地都有简单易行的健身方法。同时增
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活动意识。这样,才能
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
第四篇:高中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对象是湛江市第二中学的高中学生,有效问卷为101份,其中男生为61个,女生则有40个。从专业方向了解到,受调查学生中文科专业为27个,理科专业为74个。
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总体乐观。从问卷反馈出,65%的人觉得自己体重适中,38%的人认为自己的灵敏性很好,只有2%的学生身体较差并经常生病,也仅有2%的学生会在集会或升旗时有过头晕、腿软等症状。但有一个情况是令人担扰的,那就是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从我们调查结果显示,患有100度到300度近视的学生占40%,而患有300度到700度近视的学生约占30%,而没有患近视的仅仅只有不到25%,情况相当严峻。]我们还发现,13%的学生会因为网络而放弃体育锻炼,24%的学生甚至会为电脑娱乐而通宵熬夜。可见,这一现象与电脑的不适当使用不无关系。
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和次数都偏少。从我们收回的调查问卷统计得出,65%的学生平均每个星期运动的次数只有1-3次,而达到6次以上的仅占16%。从体育锻炼时间来看,运动3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45%,平均每次运动的30-60分钟的学生占38%,而运动60分钟以上的仅占19%。这与中学生每天最佳体育运动时间:一小时,明显有差距。在当前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 一切为了文化成绩, 过多的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另外,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较高, 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十分慷慨, 对子女体力投资的观念却非常淡薄。把双休日作为学习的第二战场, 督促他们参加家教、补习班的大有人在。喜爱体育活动应是学生的天性, 对于长年累月奋战
在学业上的高中生来说, 难得的节假日和寒暑假, 是他们开展体育活动的好时机, 然而, 沉重的学业加之家长的压力, 迫使他们不能进行体育运动, 造成了青少年朝气不足、体力差的现状。[1]
学校的体育课落实的情况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在对于“你觉得学校体育课的落实得怎样”这一问题,学生的反映是体育老师上课认真负责的仅占39%,而有超过60%的学生反映体育课的上课质量较差,其中体育老师上课时做完准备后就自由活动的情况较为突出,这样就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会坐着等下课或者使学生的运动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之后我们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受调查的学生当中,40%的体育成绩为良好,23%的更是优秀。如此大的反差,说明了学校为了准备高考,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惜放松了对体育课的要求。
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调查发现, 57%的受调查学生表示身边的同学的锻炼意识一般,更有22%表示有待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比较模糊, 往往会忽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对进不进行体育运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另外, 学校领导和老师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宣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有的老师甚至表示体育运动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体育运动会消耗体力, 影响文化科的学习。这是学生身体素质, 下降的又一个原因。
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中集中于篮球和羽毛球。从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进行的体育运动主要集中于较为传统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羽毛球、跑步。学生的体育运动过于单一,乏味。这
样会导致一部分问题的产生,例如,导致该运动项目的教学资源相对紧张,而另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资源被闲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且会导致学生的体育水平发展不均衡。
学习繁重和体育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热情的主要因素。根据对受访对象的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反映学习任务繁重挤占他们的运动时间,这一比例高达73%。这一结果与上面讨论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也有莫大的关联。另外学校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运动热情。这一结果与大部分学生过度集中于某些体育项目是一致的。
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通宵熬夜的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也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在问及“是否有通宵熬夜的习惯”这一问题,超过60%的学生表示有熬夜的习惯,其中主要原因是学习与玩电脑游戏。这个问题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次日的上课状态。
当询问到学校为加强学生体质应作出的措施时,61%的学生表达了增加体育课和活动时间的希望,次之是适当减少作业和增加体育设施。在自身方面,受调查学生提出要有充足的睡眠和均衡饮食,以及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的时间。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部分高中生的体质下降或者孱弱,主要原因是当代高中生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求与前人有所变化和不同,种变化有利有弊。
当代高中生在精神上的需求的变化使体质发生了变化。当代高中生的生活习惯已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用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电子产品、服饰、食品等等,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深远。当代电子技术突飞猛进,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都为各个阶层所追求,特别是在校学生,在各种心理的驱使下追求这些科技产品。所调查高中生中,学习任务繁重,课程紧张,活动时间少。在调查过程中,通过简短的对话可知道,多数学生都有一部或者两部以上电子产品作为课余娱乐使用,这使得本来体育锻炼时间很少的学生又要把其中的一部分时间花在电子产品娱乐上,视力、体重等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但是也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当代高中生在精神上的需求的变化使体质发生了变化。
当代高中生在物质上的需求的变化也使体质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食品、服饰等种类繁多,可供选择。却是忽略了使用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根据调查数据,发现大多数高中生对饮食很不了解,通常只是对某些食物有兴趣或者是盲目地食用一些垃圾零食。当营养没有被及时吸收时,日积月累,就变成了身体的负担,体质也就加速下降。也有的高中生利用科技给医学带来的进步,适时补充营养,调节身体,使学习身体状况两不误。所以,当代高中生在物质上的需求的变化也使体质发生了变化。
俗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毛主席曾向全国人民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在今天这物
欲横流,人们极度缺乏运动的时代看来仍然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鉴于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越发低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1、应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运动兴趣是学生运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锻炼过程与运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应重视用体育运动来缓解和消除身心的疲劳,在学习之余下丰富充实生活,提高身体素质。而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不总是从意识到需要才开始产生的,而往往是由于某些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在情绪上产生吸引力而自发的产生的。因此,高校体育应该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只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2、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需物质,但是饮食不当则又会成为疾病发生,使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饮食不当招致疾病.饮食过饱过饥或不定时,容易得胃病.大量吃油腻食物,容易患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长期偏食会缺乏某种营养素,导致营养不良水肿、肝硬化、缺铁性贫血、坏血病、脚气病、夜盲症等。注意饮食调理,做好疾病防治饮食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防治,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因素,日常必须特别加以注意,并加以调理。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现在学生的电脑,手机普及率十分高,因此学生经常不分日夜的上网,生活作息越来越不规律。生活作息不规律会使身体的正常节律性发生紊乱,对视力、肠胃及睡眠都造成影响,使人精神萎缩,食欲不佳,产生焦虑等,使人的身体素质大大下降。因此,合理的生活作息对身体素质有巨大的影响。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运动和休息拟出一个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参考文献:
[1]:《南平市城关高中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林明华。
第五篇: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对策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
一、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通过调查、座谈、查找资料,发现我校学生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差。通过调查学生的语文课堂作业本、作文本、家庭作业本和课堂笔记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字迹潦草难辨,点画不到位,歪歪斜斜,不成字体,特别是家庭作业和课堂笔记又是涂,又是圈,很不整洁。真正把字写得美观工整的寥寥无几,更为糟糕的是,书写差的同学对写字不当一回事,没有引起重视,觉得字写得好坏无所谓。
2、错别字多。在调查中看到的学生作文,没有错别字的几乎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每篇都有5个以上的错别字。不仅是写作文,就连写计划、写总结、写假条、办黑板报,甚至写检讨,都要写错别字,可以说错别字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记得有一位高一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题目是《心德体会》。有一次一位学生在宣传栏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把“事”字写成“示”,如此一个大错别字,给他指出,他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错在哪里。
3、语文知识面狭窄。现在的农村中学生读得少,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文外,其他的便背不了几篇;除了课本上所提到的几位文学大师外,其他的人便陌生得很,以致于说话写文章常常闹笑话。学生的眼界十分狭窄,知识贫乏得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看过“四大名著”。语文知识的贫乏苍白,又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二者常常是恶性循环。
4、口头表达能力差。我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在表达交流方面普遍存在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羞怯,胆子小,不敢说话;第二个问题是立意不明确,内容单薄,材料不具体;第三个问题是思路混乱,结构不完整;第四个问题是语言贫乏,粗俗,口头禅比较多,方言比较普遍。
5、作文能力比较弱。最突出的问题是审题能力差,选材不得当,内容空洞。很多学生不能运用记叙、说明、议论等方法,写出比较通顺的文章;有些学生有亲身感受,却就是扣不住中心、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层次,不是过于简略,就是废话连篇。在命题作文中,主要问题是内容单薄,语言刻板,尤其在议论或说明事理时,多数学生的作文论据不足,论证角度单一,作文空洞无物。
二、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
1、造成中学生书写差的原因。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偏向。教学中过多的架空分析和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五花八门的练习挤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并且一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求不严,强调不够,个别语文教师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自己的字都写得很潦草,致使学生也跟着学。
2、学生错别字多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本身不注重语文的修养,写字马虎,没有意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缺乏踏实认真的态度,有些字把握不准,只凭感觉,却懒得去翻字典。另一方面学生写了错别字,我们的老师有时没有及时纠正,或者纠正了但没有从学习态度与为人这个高度去教育学生,所以往往是老师这次给学生纠正了错别字,下次学生又犯错。还有新闻媒体、商业广告等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对学生产生误导,诸如随处可见的商店招牌上的“批发另售”、“烟氿糖茶”等字样,电视、报刊上的“一明惊人”、“天尝地酒”、“咳不容缓”之类的广告词,不仅危害了学生,而且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
3、造成中学生语文知识面狭窄的原因。①学生被动学习,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主动性。特别是一听到要求记忆、背诵的内容,就感到头疼,连课本上的一些名家名篇都被冷落在一旁,更不用说利用课余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背诵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的诗词名篇了。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朗读和背诵上。或要求了背诵,但缺乏监督和检测手段,其最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③应试教育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忙得晕头转向。学生抽不出多少时间去阅读课本、去阅读课外书。
4、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学生对一些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意识淡薄,并且不愿意下苦功夫去积累。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实际教学中侧重于搞题海战术,只重视学生的笔杆子功夫,而忽视了他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语言组织较差的现象。
5、学生作文能力比较弱的原因。一方面农村中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社交能力低,眼界狭窄,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不高,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热情。还有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
三、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对策与实践
1、优化语文教学环境。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①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②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不仅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2、加强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①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属对、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③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④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 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①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②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成立“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③加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学生个人博客网页。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在宽带网络上建设自己的免费博客网页,每周选择自己的至少2篇习作或感言上传,实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登录辅导教师博客网页获取对相应指导。当然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络获取语文学习资源。④开展其他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例如可以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可以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探索出适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既符合农村中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农村中学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