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1:0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农村中学日常教学过程中,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尤为重要,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也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农村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理论研究仍然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致使学生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本文从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出发,对其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关键词:自主管理;农村中学生;现状;对策

一、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

农村中小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习惯方面,还是素质基础方面,抑或自我管理能力方面,都与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差距。首先,?W生的作业没法按时完成是学习常态,他们课后经常需要帮父母分担农活,没有把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其次,农村学校没有普及普通话,给教学及师生交谈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师生很难顺利沟通与交流;再次,学生班干部对于班级与同学的管理无所适从,没有一定的准则和规划;最后,学生没有养成课前做准备、上课记笔记等良好的习惯。因此,农村中学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对策

班主任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应该从构建机制的层面出发,有了机制,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提升和发展农村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1.激活自主管理意识,使学生愿管

(1)确立地位,培养意识。要想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确立他们的管理地位,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从心理上培养学生管理班级的兴趣与欲望。要让农村中学生认识到一个事实:学生不是教师管理下的被统治者,而是班级的主人。

(2)制订目标,发展意识。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准则,因此确立地位、培养自主管理意识后,教师应该制订管理目标以及考核制度,目标和制度应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目标包括初中三年的总目标和每一阶段的小目标,制度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适时激励,强化意识。教师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强化学生的管理意识。比如,对学生表达自己的期许,进行期望激励;在学生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给予表扬激励等。

2.创设自主环境,使学生能管

(1)转变角色,使学生主动地管。转变角色,不仅要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使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还要转变学生之间的角色,定期更换学生干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退居幕后,运用学生竞争上岗和轮流执政的管理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2)尊重选择,让学生能动地管。既然让学生进行管理,就不能随便对学生的管理选择进行干预,应让学生自己确定相应的管理内容,选择合适的管理形式,实施恰当的管理措施,取得相应的管理效果。

(3)学会宽容,让学生大胆地管。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学生作为管理班级的新手,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失误。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管理错误时,不能摆架子,而应该体现出教师的宽容,调节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去实践与探索,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自主管理的模板,让学生会管

(1)导管──示范管理。在开始阶段,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去管理,而应该先给学生一个示范,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模仿,再加上教师相应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养成记班级日志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助管──扶持性管理。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仍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学生出错的时候予以调整,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指点,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3)自管──指向型管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主管理工作已经步入成熟化,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去进行独立管理,所以这个阶段教师只要做好检查工作,取得“管与不管”的平衡,保证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地开展。

农村班主任的首要责任就是帮助中学生培养完整的人格,从而推动班集体质的飞跃,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班主任应从农村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出发,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分担教师的压力,使每个初中生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角色的双重结合,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湘林.学生自治研究评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6).[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管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科技版),2010(6).作者简介:梅安文(1982―),女,江苏句容人,本科学历,职称:中学一级。

第二篇: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对策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

一、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通过调查、座谈、查找资料,发现我校学生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差。通过调查学生的语文课堂作业本、作文本、家庭作业本和课堂笔记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字迹潦草难辨,点画不到位,歪歪斜斜,不成字体,特别是家庭作业和课堂笔记又是涂,又是圈,很不整洁。真正把字写得美观工整的寥寥无几,更为糟糕的是,书写差的同学对写字不当一回事,没有引起重视,觉得字写得好坏无所谓。

2、错别字多。在调查中看到的学生作文,没有错别字的几乎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每篇都有5个以上的错别字。不仅是写作文,就连写计划、写总结、写假条、办黑板报,甚至写检讨,都要写错别字,可以说错别字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记得有一位高一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题目是《心德体会》。有一次一位学生在宣传栏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把“事”字写成“示”,如此一个大错别字,给他指出,他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错在哪里。

3、语文知识面狭窄。现在的农村中学生读得少,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文外,其他的便背不了几篇;除了课本上所提到的几位文学大师外,其他的人便陌生得很,以致于说话写文章常常闹笑话。学生的眼界十分狭窄,知识贫乏得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看过“四大名著”。语文知识的贫乏苍白,又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二者常常是恶性循环。

4、口头表达能力差。我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在表达交流方面普遍存在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羞怯,胆子小,不敢说话;第二个问题是立意不明确,内容单薄,材料不具体;第三个问题是思路混乱,结构不完整;第四个问题是语言贫乏,粗俗,口头禅比较多,方言比较普遍。

5、作文能力比较弱。最突出的问题是审题能力差,选材不得当,内容空洞。很多学生不能运用记叙、说明、议论等方法,写出比较通顺的文章;有些学生有亲身感受,却就是扣不住中心、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层次,不是过于简略,就是废话连篇。在命题作文中,主要问题是内容单薄,语言刻板,尤其在议论或说明事理时,多数学生的作文论据不足,论证角度单一,作文空洞无物。

二、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

1、造成中学生书写差的原因。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偏向。教学中过多的架空分析和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五花八门的练习挤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并且一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求不严,强调不够,个别语文教师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自己的字都写得很潦草,致使学生也跟着学。

2、学生错别字多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本身不注重语文的修养,写字马虎,没有意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缺乏踏实认真的态度,有些字把握不准,只凭感觉,却懒得去翻字典。另一方面学生写了错别字,我们的老师有时没有及时纠正,或者纠正了但没有从学习态度与为人这个高度去教育学生,所以往往是老师这次给学生纠正了错别字,下次学生又犯错。还有新闻媒体、商业广告等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对学生产生误导,诸如随处可见的商店招牌上的“批发另售”、“烟氿糖茶”等字样,电视、报刊上的“一明惊人”、“天尝地酒”、“咳不容缓”之类的广告词,不仅危害了学生,而且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

3、造成中学生语文知识面狭窄的原因。①学生被动学习,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主动性。特别是一听到要求记忆、背诵的内容,就感到头疼,连课本上的一些名家名篇都被冷落在一旁,更不用说利用课余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背诵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的诗词名篇了。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朗读和背诵上。或要求了背诵,但缺乏监督和检测手段,其最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③应试教育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忙得晕头转向。学生抽不出多少时间去阅读课本、去阅读课外书。

4、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学生对一些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意识淡薄,并且不愿意下苦功夫去积累。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实际教学中侧重于搞题海战术,只重视学生的笔杆子功夫,而忽视了他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语言组织较差的现象。

5、学生作文能力比较弱的原因。一方面农村中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社交能力低,眼界狭窄,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不高,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热情。还有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

三、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对策与实践

1、优化语文教学环境。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①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②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不仅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2、加强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①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属对、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③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④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 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①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②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成立“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③加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学生个人博客网页。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在宽带网络上建设自己的免费博客网页,每周选择自己的至少2篇习作或感言上传,实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登录辅导教师博客网页获取对相应指导。当然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络获取语文学习资源。④开展其他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例如可以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可以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探索出适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既符合农村中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农村中学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实验方案

主研单位:平昌县云台小学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第一、懂得如何教学生阅读,即阅读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生如何阅读,即培养学生阅读方法。长期以来,人们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在科学研究中重视阅读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譬如,二十世纪末,西方国家从‚接受美学‛、‚阐释学‛等美学理论出发,研究阅读对象,认为阅读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后来教育心理学领域兴起构建主体心理学,人们进一步接受了阅读的主体原则,认为阅读是对材料的主观建构,是个人经验基础之上的重新建构过程。在中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以来,阅读研究也三直颇受重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重视的是教师对阅读教材的理解并把结果告诉学生,以及交给学生一些应试阅读的技巧,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在对以往的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基本途径。阅读是适应生活的需要,是个本心理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进步的需要。阅读关系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人生存和成功的基本特质,已经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而我国目前农村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十分落后,这与现代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矛盾突出。我们认为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阅读能力、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论证

语文教学大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语言训练,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文本解读的教学活动。懂得如何教学生阅读——阅读教学方法、教学生如何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必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

1、研究目的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师生所处地位(阅读教学方法)入手,审视阅读主体、阅读文本系列关系,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唤起学生内在的力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让学生动起来,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开拓学生的知识和文化视野,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基本内容

(1)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本体)的研究

(2)阅读教学中学生地位(客体)的研究

(3)阅读教学中环境(客体)的研究

(4)阅读教学研究

3、重点和难点

(1)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本体)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地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应答。在大力推广新课改的今天,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被摒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方式成了课堂教学的新宠,但仔细一听课,虽然不再‚满堂灌‛、‚填鸭‛了,但似乎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好像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旁观者,没什么自己的语言,生怕一多说就违备了新课改的理念。老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怎样才算是‚主导‛。那么,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呢?这一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阅读教学中学生地位(客体)的研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通过课前活动,师生互动,感知课文,研读赏析,延伸阅读,课外实践等途径,达到激发兴趣,畅谈体验,感悟深意,拓展视野,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它试图创造这样一种境界: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是让每个学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阶段的快乐,而绝不是‘劳役’,更不是‘苦役’。‛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这既是新课程的理念,又是每一位从教者孜孜以求的教学理想。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被学生所认可,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保中小学生主动地去读书,独立地去思考,个性化地去感悟,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它关系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3)、调查式研究模式

根据研究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基本方法是:通过调查研究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本课题研究思路

采用‚调查研究——整理资料——结果分析——原因探讨——研究策略‛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严格遵循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程序,对研究内容细致分解,明确研究变量,从而使研究目标集中、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程序清晰。同时,根据研究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研究实施方案。

5、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守雄,从事教育工作26年,曾任教小学语文教学10年,任教初中语文教学9年,任片区教研员7年,对语文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先后多次在全县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获奖的论文10篇。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该同志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主研人杨琼,从事教育工作18年,现任学校教导主任,18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该同志热心教育教学事业,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曾先后在县级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现发表的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10余篇。该同志有精力和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主研人刘华平,从事教育工作12年,该同志热心教育教学事业,现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负责学校科技工作,语文教学成绩显著,参加市县赛课多次获奖,现发表语文类、科技类论文15篇,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课题组成员:杜心满、孙宇、夏宏达、杨希斌、刘晓梅、张映琴、张国、向贤福、孙雪梅、刘军也曾多次参加过区、县级的教学优质课竞赛、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均获优异成绩,而且他们都比较年轻、精力旺盛,是语文教改的积极分子。通过多年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备了承担具体课题研究任务的能力。

课题组人员分工:王守雄全面组织协调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及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杨琼负责实验课题的理论构建和研究方案的制定;刘华平负责实验研究的实施和研究论文的撰写;杜心满、孙宇、夏宏达、杨希斌、刘晓梅、张映琴、张国、向贤福、孙雪梅、刘军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提供案例和撰写论文。杨希斌负责经费保障。

三、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2月)

(1)成立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3)统一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认识

(4)制定实验研究的各项管理制度

(5)布置好学生阅览室,准备好各种阅读资料,确定一批必读和选读书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3年3月)

(1)收集资料。

(2):整理资料。

(3)结果分析、原因探讨,形成工作报告。

(4)研究策略,不断检验和修正研究方案、实施计划。

(5)不断撰写各种阶段性总结和理论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中期评估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初步评估研究成交效。

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1)进一步收集、完善研究的各种资料和素材。

(2)对研究进行全面的终结性评估,并撰写研究报告。

(3)组织课题成果鉴定。

(4)逐步做好该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四、预期研究成果

1、文字成果:各类调查报告、研究成果报告、教师论文集、学生作品集。

2、音像成果:示范课辑,学生体验阅读活动集,其他音像资料专辑。

3、学校阅读环境营造策略成果。

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06农村区域发展1班060102013谢翔

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旨在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发展农民养老保险事业对保护广大农民特别是老人的权益,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与满足感,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并借鉴一些其他国家的经验,提出一些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世界各国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的发展方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因此如何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的改变,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日益突出,农民权利受到侵害,急待解决。

一、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定义及意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为了解除农民养老之忧而建立的保障全体农村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它以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为手段,强制缴费,强制参加,对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或退出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进行基本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为目的 ,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政府的职能行为。它根据农民自愿原则,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保险资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根据积累的资金总数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领取标准,交纳标准和支付标准实行多档次。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现阶段,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我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1.国家根本大法的要求

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这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赋予广大劳动者以获得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事实上,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安全制度,只有尽可能地扩大保险范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我国目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来看,其范围是很有限的。如养老保险主要在城镇职工中实行,农村实行的比例还很小;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范围则更窄。因此,遵循社会保险立法的普遍性原则,把所有劳动者都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是发展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一个基本方向。属于社会保险一个重要分支的养老保险理所当然也应遵循普遍性原则,让同享公民资格的广大农民也实际享受到养老保险的权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国根本大法——宪法还有规定,全国所有公民,不论民族、性别、职业、年龄、宗教信仰等,平等的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利。那么,我们从公平的立脚点来说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公平体现在机会上、结果上。养老保险制度原则上规定其适用范围为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工、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灵活就业人 1

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度上的缺失造成这两类人员在参保机会上的不均等。截至至2001年低,包括个体户在内的1.7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仅有535万人,覆盖率仅为3%。其中农民是领会就业人员的大多数。造成了大量农民的养老保险的不公平待遇。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机会上的不均等,已经或者将造成结果上的不均等,大量的农村老人没有养老金。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贫富差距没有在这个制度上得到改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全国人民以及各项规章法律制度都应该遵守,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待于得到改善,才能很好的和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相适应,和宪法的基本精神相适应。

2.农民老龄化趋势的要求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12.37亿,其中农业人口9.14亿。占总人口的73.92%,农村65岁以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7.35%。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有老龄化的趋势,这一特征在农村人口中表现的尤其明显。预计到2020年后,农村老年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将比城是14.0%-17.7%。在农村,老年人与其子女一起居住的比例虽然高达88.7%,但收入来源和生活料理依靠老年人自己的比例高达50.7%和82.2%。

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村的养老问忒是一个涉及多半个中国的大事件,但现实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10余年,收效并不理想,各级政府特别是民政部花了很大力气,但就全国而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是参保率低、覆盖面宰,管理也出现一些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的重任是保证全国老年人生活有保障,而农村老年人的比重还有现实告诉我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很大空缺,要解决突发起来的“银色浪潮”,迫切要求完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只有这样才可以减轻、化解养老压力,从更深的意义来说,只有得到完善,才可能有全国的安定与幸福。

3.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由于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2%以上,农民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村现实情况表明,由于被生病和养老问题所困扰,农民不愿也不敢将积蓄用于消费。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为广大农民提供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生产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以家庭和土地为中心的养老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原因是:其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规模缩小,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其二,农村人口跨地区或跨城乡迁移的速度和规模在不断提高,而迁移者大多为青壮年,这也使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使得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减缓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就是逐步建立农村小康社会的过程。

4.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备

社会养老保险是指个人和家庭以外的国家、集体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公民养老或其他方面的保障。现代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强调要增强个人参与的自我保障

意识,但仍以国家、集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为主体。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不然。《方案》明文规定,在保险资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不少地方在实施中还进一步把“个人交纳为主”改为“由个人全部交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的这一模式表明,其主体是个人,而不是个人和家庭以外的国家、集体及社会各方面。养老保险或其他保险的性质决定于资金来源的主体。既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以个人交纳为主”,自然就不具有“社会”的性质。故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具有社会养老保险所共有的根本点,是名不符实的。

5.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有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实行了近30年,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的经费投入是巨大的。目前城市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但在农村多数地方生育二胎属于合法,三胎以上也大有人在。造成农村高生育意愿是多方面的,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和农村家庭养老的现实是重要的诱因之一。农民为降低老年生活的风险要多生儿子,为遵守生育政策而选择性别 胎或抛弃女婴。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民的生育意愿贴近生育政策,降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使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真正得到落实。

6.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些实地调查显示,农村老人最羡慕的就是可以领取退休金的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农民拥有基本生活来源大保证,有利于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可以极大得增加农民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现状及其问题

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近九亿,约占全国人口70%和全球人口30%以上。但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的保险覆盖率仅为30%,特别在养老方面。由于农民收的低水平,使得养老保险投保率低,即使现有近千万农民投保,但是保障效果较差,仍有三分之一的五保户得不到供养。农村的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1.制度覆盖面小,共济性差。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一般是以区县为单位。但这种以区县为主要统筹单位的办法存在着较大缺陷。一般而言,保险覆盖的范围越大,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而在一个区县的范围内,很多情况都相同,这就使养老保险的共济性很差。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所必需的不变成本(机构设置,管理系统装备)较为明显地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特征。

2.商业保险不愿进入农村。由于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小,商业保险作用便至关重要。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寿险公司缺乏开发农村市场的积极性。除农村人寿的少数在农村具有网点优势和先发优势的公司之外,大部分寿险公司对农村市场持观望态度。原因在于:第一,城市市场依然有利可图,在对农村市场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大部分寿险公司不愿意将有限资源分散到农村;第二,大部分寿险公司在县域城市没有网点。开发县域城市需要重新铺设机构,发展队伍,培育市场,前期投入较大,而实现利润的周期较城市长。

3.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仍在。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仍比较落后,人们的观念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仍在,导致对于养老保险的排斥心理,阻碍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

4.保富不保贫。因为目前推行老年计划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储蓄养老式的社会保险计划,它的收益者必须首先是缴费者。而在农村地区,能够长年负担固定费用的人口必须要有稳定的相当的经济收入来源,这对大多数贫困人口,特别是老年贫困人口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此,大多数贫困老年人实际上不可能成为这一计划的受益者。因此,对于当前正处于老年阶段的老年人来说,很难从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计划中获益。

三、世界各国的经验

日本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中日两国人口在出生率、死亡率下降的速度上,在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幅度上都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中国人口老龄化比日本整整晚了三十年,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大,发展快,各地发展不平衡,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比日本难得多。因此,在研究老龄化政策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各地不同需求,各地区差别以及高龄老人老年妇女的特殊需求。日本在解决农村养老保险时采取的分类指导原则和政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应学会因时因地制宜,从不同层次,从不同人群的角度分析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

美国养老保险政策推行了社会保障税制度,通过税收征收来缓解赤字缺口,解决农村养老保险中的资金投入问题。

西方国家最早开始养老保险制度,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依靠立法手段,逐步将养老保障覆盖面普及全社会成员。美国在1935年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典《社会保障法》。英国于1946年和1948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如《国民保险法》等,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养老保险事业。

四、对策建议

针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现状及问题,借鉴各国发展经验,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选择好的乡村,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以扩展农村保险业务。从国内保险市场分析,城市市场竞争激烈,农村市场相对冷清,因此,选择好的乡村,以点代面开拓农村市场,利用有线广播等工具开展养老保险的反复宣传,逐步改善人们的养老观。根据情况,不定期派出水平较高的讲师,召开形式多样的养老保险说明会,提升宣传成功率,迅速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市场。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保险业因确立正确的营销思路,采取恰当的营销策略,开发适合农民的险种,拓展商业养老保险。

2.加强基金的运用,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然而,仅仅凭借存入银行、购买国债、交存财政专户取得利息等手段,根本保证不了兑付要求。为了达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建立较高层次的基金管理中心,组建一支懂金融、会运营的基金管理队伍,通过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运作,达到基金最大程度的增值。二是建议国家发行农保基金保值债券。三是加工基金参与股市的力度,或尝试探索银行有偿使用农保基金的途径。

3.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中国是一个75%人口在农村的国家,农村人口的急剧老化不仅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将严

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势在必行,因此,让更多的农村人民意识到保险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宣传,逐渐消除养儿防老的观念,使保险也可以进入农民的意识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逐渐缩小与城镇人民的差距,使中国保险业与农村找到相互的契合点,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

4.农村养老保险还应坚持几点原则:(1)因地制宜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既应立足于我国国情,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地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缴费能力的不同适时、适当地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只有当地区经济的总体实力能够提供剩余积累,而且从积累中提取的资金用于社会养老保险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当前的生活消费没有影响时,建立社会保险才具有可能性,在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时就谈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是不现实的。所以,农村经济发展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是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条件,我们只能根据各地经济的发展水平,适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而不能不顾经济发展。(2)区别对待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管理。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应灵活对待,能够纳入到城镇中参加养老保险的应尽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提前与城镇养老保险体系衔接。(3)循序渐进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逐渐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第二,资金的筹积,在现阶段因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今后,随着农民收的不断增加,集体和国家支持的份额逐渐减少。第三,逐渐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衔接,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第四,现阶段应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与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相结合,慢慢过渡到完全的以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养老问题。

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是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农民养老保险事业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我们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面对并积极解决相关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农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秦庆武,许锦英.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M].山东人民出版社,[2]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中国农村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孔祥智.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4]廖星成,吴治平.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新华出版社,[5]朱启臻.农村社会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第五篇:农村中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及对策研究方案

农村中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及对策研究方案

王小红

胡树林

王天辉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对于写字教学的研究,可以说一直在进行,因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一项基本技能,但现在国人的这种能力正处在下降局势,很多年轻人不注重汉字的书写,他们的理由是:社会进入21世纪,电脑成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用手写字还有什么用呢?写好字谁又看得见呢?这种认识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一连串问题的发生。纵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书写能力每况愈下,字迹潦草,姿势错误。有位作家就曾感叹大学生的字不堪入目,甚至不及小学生写的字,学校的写字教育也处于无人问津、不被重视的尴尬局面。这些严重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学的写字教学,并且希望通过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中学生写字能力的有效策略。社会在发展,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否则将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桎梏。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且在每一个学段对写字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就将写字教学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明确了中学生在语文课上要写好汉字的要求。国家的有关部门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在2002年5月,已经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对于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写字教学的要求,并提出“中小学各课程都应该重视写字教学”,“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能力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县具体情况,课题组对我县各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问卷,并通过分析当前至少有三种潮流在危机中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1)学校对写字教育的重视不够。(2)各学科教师没有形成合力。(3)电脑的普及对写字教学的冲击。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把“中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定为我们研究课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写字审美心理,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树立起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信念。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课题的界定:

1.“硬笔字”泛指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所书写的字,此处不涵盖毛笔字的指导。

2.“书写能力”包括学会正确书写、整洁端正、结构合理、笔画有力、行款整齐、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本课题旨在通过指导学生硬笔书写训练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探索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找到指导的基本思路,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转变角色,摆正位置,让学 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突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让学生写得一手好字,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

(二).理论依据与基础:

1.理论依据: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写字教学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现代教育理论依据: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从素质教育的研究来说,写字训练的开展不再把知识技能放到突出地位,而是以人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弘扬传统文化理论: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书法的美是无限的,并且其美是因为有深度。作为炎黄子孙,提高书写能力写好汉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4).实用主义理论:通过写字训练,不但能克服学生的毛躁,养成坚强品格,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2.国内研究:

中国当代硬笔书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滥觞后,经过二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在此期间涌现了一大批为之跋涉不息的硬笔书法探索者,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硬笔书法文化现象。自然,硬笔书法也不可避免地进入校园,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许多学校也把硬笔书法培训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近几年来,我们似乎在应试教育的道上越走越远,许多学校把写字教学给疏忽了,遗忘了 3.国外研究:

日本文字是由汉字演化而来的。在日本,书法相较于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更受欢迎,这可以从一种说法得到应证:棒球是日本一亿多国民的体育,而书法则是一亿多国民的艺术。日本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书法课,民间也有很多书法组织包括硬笔组织。许多人都认为,当前日本人对书法的重视程度比汉字的发源地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写字训练,在学习中发挥个人潜能发展个性特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其硬笔书写能力,并使各科成绩水涨船高。

1.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硬笔书写水平,积累教师指导学生硬笔书写训练的经验。

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3.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探索出适合目前中学写字教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4.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学生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气定神闲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6.通过训练,使人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人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四、研究内容、范围:

农村中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及对策

五、研究方向和角度:

本课题在遵循新课标中提出的“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基础上,从渗透写字方法、培养写字兴趣和习惯入手,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坚强品格的目的。我们主要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的纠正与培养;

2、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纠正与培养;

3、提高学生钢笔字书写水平的研究;

4、提高学生毛笔字书写水平的研究;

5、写字过程中学生毅力的培养;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1)设计了《农村中学生汉字书写现状》调查问卷表,对我校七、八年级各40名,共计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5(2)设计了《家长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认识和关注》调查问卷表,对

我校40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问卷。

(3)设计了《教师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认识和关注》调查问卷表,对我校4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

2、现场调查法

在我校七、八年级中,随机各抽取1个班进行调查:在学生写字的自然状态下,为了便于比较,给学生设置了同样的抄写内容,七年级抄写《化石吟》八年级抄写《石壕吏》,同时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进行了仔细观察,并对学生各种错误的执笔姿势加以统计、归纳和分类,收交了学生自然状态下按时完成的80份作业,较为全面地收集了学生执笔姿势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主要从加强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找寻写好字的方法等方面去研究。以《语文课程标准》,现代教育学为理论指导,以前期语文教学为实践基础,制定研究计划,注重研究轨迹的总结及资料的积累,使研究工作有计划,有过程,有效果。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12-2015.04)问卷调查,了解学情。课题申报;明确成员及人员分工,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保证课题研究过程扎实进行。分析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情,做好前测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5.04-2015.10)分析成因,因势定策。6 明确新课标要求,明确差距,分析成因,研究解决方法对策。定期开展专题性研讨,互相交流实施经验。积累资料,撰写论文。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5.10-2015.12)总结整理,形成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有关论文。收集资料,健全资料。申请验收。

下载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神峪中心小学马向军 如今绘本阅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地开展。小学绘本教学可以把绘本的功能和优势作为一种教学媒介,通过教师创造性......

    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文章以山东省东平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实地调研......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 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

    文献综述-农村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 献 综 述题目 灵石县农村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院名称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 年级 08级学生姓名 李慧 学号200......

    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拥有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而当前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未来20年到30年,老龄化高峰即将来临。在老龄化和独生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报告)、案例评选 类别:论文市州报送编号: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姓名:高士标 单位: 白银 市 会宁县(区) 党家岘乡初级中学......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虽然说农村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

    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其实自主管理能力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教育的一种能力。苏联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