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报告 关渡宫与台湾庙宇文化探讨

时间:2019-05-14 04:5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间文学报告 关渡宫与台湾庙宇文化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间文学报告 关渡宫与台湾庙宇文化探讨》。

第一篇:民间文学报告 关渡宫与台湾庙宇文化探讨

民间文学报告 关渡宫与台湾庙宇文化探讨 目录

壹、绪论............1

一、研究动机..............1

二、研究目的..............2

三、研究限制..............2

四、研究方法..............3 贰、历史与背景沿革..................4

一、关渡宫的缘起...............4

二、传奇故事..............5

三、妈祖传奇..............5

四、主祀诸神..............6 参、庙宇建筑与美学..................7

一、庙宇的平面格局..........7

二、庙宇的空间..........8

三、庙宇建筑结构与构件...........8

四、庙宇建筑的装饰.................11

五、小结...........14 肆、庙口观光与景点................15

一、关渡地名由来.............15

二、关渡景色风光.............16

三、庙口小吃............18 伍、佛道之信仰文化................20

一、庙宇区分............20

二、关渡宫神祇.................24

三、信仰教义............25 陆、庙宇签诗文化............29

一、释义...........29

二、起源...........31

三、种类...........32

四、掷筊...........33

五、祭祀禀告............33

六、抽求签诗............34

七、掷筊确定............34

八、拿取签诗............35

九、解读签意............35 柒、台湾庙宇价值............37

一、进入庙宇共象.............37

二、庙宇建筑价值.............37

三、庙宇周边价值.............39

四、庙宇活动之价值.................40

五、庙宇性质价值.............41

捌、庙会活动...........43

一、全年之祭祀盛典活动

.........43

二、妈祖诞辰之绕境进香活动..........45

玖、结论与心得................49

拾、参考文献...........52

壹、绪论

一、研究动机

妈祖为台湾普遍之传统民间信仰之一。根据现存史料与研究文献,其约莫自明朝中叶以来,便已盛行于中国沿海各港、内陆航运和闽粤省境,尤其是福建一省,妈祖信仰更加热烈,天妃成为当地重要的信奉神祇,是著名的航海守护神(王见川、李世伟,2000)。之后,随先民于明清时期渡海来台开垦拓荒,因须经过被称为“黑水沟”的台湾海峡,前景风险艰辛难测,为祈求航程顺安,是故将妈祖神像供奉于船上,或以奉请妈祖香火袋或神符作为代替“分香”之方式,一并将妈祖信仰传至台湾。

追溯历史,可发现妈祖信仰起源与海洋习习相关,但时至今日,妈祖信仰自传入台湾后历经三、四百年之久的时光演变,信众于体现其信仰的民俗节庆活动中,尤是妈祖环台绕境时之庆典似与海洋起源有所脱节,究其原因可能是妈祖信仰因现代科技发达,航海威胁已大幅降低;且台湾民众对神佛信仰坚定,相信众神能力多元、管辖领域阔广,故妈祖已由原来航海守护神,转成为民间信仰万能女神。

北投关渡宫为台湾北部最古老的妈祖庙,与鹿港“天后宫”、北港“朝天宫”并称为台湾三大妈祖庙,为信徒进香祭祀香火鼎盛处,每年举办之圣诞祭仪与绕境活动,亦成为善男信女祈求妈祖保祐之心灵寄托;日常传统求神问卜仪式、邻近商圈聚落及新兴观光旅游,更是具有多元及独特文化意涵,为一值得深入探讨之题材。

妈祖环台绕境活动发展迄今已行之多年,从一仅是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地区节庆活动,至近年来成为媒体报导争相报导的事件,而吸引非当地村里居民─—观光游客造访,此活动的影响范围所及已扩及村落外围之游客。该活动对当地居民影响为何?台湾传统民间信仰活动面向又包括哪些?而北投关渡宫所供奉之神灵又为何佛道齐聚?该活动信仰源头─—妈祖信仰又是如何根植于台湾人民生活中?了解上述问题即本研究动机所在。有鉴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将以北投关渡宫为研究对象,对妈祖信仰活动意涵与价值进行探索性研究。

二、研究目的

基于本组上述之研究动机,为对北投关渡宫妈祖信众信仰活动作通盘探究,为此需以下列研究目的呼应相扣:

一、北投关渡宫之历史沿革

二、庙宇建筑与美学

三、庙口观光与景点

四、佛道之信仰文化

五、庙宇签诗文化

六、台湾庙宇价值

七、庙会活动

三、研究限制

正值妈祖诞辰,有许多相关文化活动的举行,因此其他时节的活动就不列入本次研究中。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探索性报告,首先搜集与分析文献资料,以探讨“关渡宫妈祖信仰”、“地理环境”与“生活文化”间彼此交相牵涉影响之情形。同时藉由文献探讨法及实地勘查法为主要研究途径,深入了解信仰对信徒生活涉入影响之广远程度,一方面厘清关渡宫信仰脉络,另一方面将精神文化与民俗活动行系统化整合,进而将其相互联结归纳,以此为主要核心,连贯本研究理论探讨与实际观察。

下为本研究方法概述:

(一)实地勘查法

实地勘查法为一种亲就现场观察或直接观察之研究方式,研究者为对一主题有所科学了解,而建立和维持多面向之关系,以利研究推展进行。采取此法原因在于本组研究对象为户外场域──北投关渡宫周遭区域及民俗信仰,故须就观察目标现场调查,藉此探究民间信仰、地理周边、民俗活动及信徒间的互动关系。

本组亲至北投关渡宫行地域性勘查,如居住聚落、生活中心分布„等,显示出当地生活重心及观光发展等资料。并分门别类整理,对于研究内容提出组员个人看法,且针对其作说明。

(二)文献探讨法

文献探讨法乃辅助本计画探讨关渡宫妈祖信仰之内涵、意义与及民俗特色活动之类型,透过相关研究主题与内容,经由网际网路等资料搜集佐以本研究之完善性,进而从不同构面去深入探讨与研析。首先,需透过“关键字”条件搜寻,找出相关的论文专题,藉此归纳现有文献与统合分析,因此,广泛定义有关下“关键字”条件搜寻:“妈祖信仰”、“关渡宫”、“民俗信仰活动”为主;“地理”、“文化”、“传统”、“小吃”、“商圈”、“观光”、“自然风景”等为辅。

贰、历史与背景沿革

一、关渡宫的缘起

关渡宫原名灵山庙,建庙的时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康熙五十一年,西元一七一二年,而另一个则是清顺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年。这两个说法都有人流传,但是关渡宫官方的说法建庙时间大致上以清顺治十八年这个说法为主。关渡宫最早是由开山石兴和尚用茅草盖的,后来由于多次重修、改建的关系,关渡宫才有今日的容貌。

关渡宫的妈祖是由福建的兴化府莆田县湄州岛的妈祖分灵来台,恭请了两尊妈祖渡海而来。那为什么要选在关渡呢?因为以前的关渡(即干豆),象鼻穴临三潮胜景之滨,山明水秀,所以便选为盖庙的地方。而灵山庙这个名称,则是在乾隆十五年(西元一七八六年)重修时,奉祀天上圣母,才改名为关渡宫。

关渡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关渡宫在早期时是个茅草屋,而关渡宫历经了许多天灾人祸,藉由多次的改建重整,逐渐形成了现在这个金碧辉煌且巍峨的建筑。而关渡宫第一次重修是在康熙五十四年(西元一六六三年)时,易茅以瓦,并改名为“灵山”。第二次重修是在康熙五十四年的时候,将之“灵山庙”移之山麓。乾隆四十七年,第三次重修关渡宫。道光四年时,关渡宫第四次重修。关渡宫在重修石碑上,除了列总理陈愿淡及董首姓名之外,也把住持僧奕修的名字刻了上去。此外,石碑上也有当时乐捐银元之人的姓名。乙末年割台后,关渡宫进行第五次重修,并由山后迁至现址。民国四十四年,第六次重修关渡宫。屋顶首次做成“歇山重檐假四垂”的形式,到了西元一九六六年,完成前殿五开间的隔局。民国八十五年,关渡宫进行改建,也增建了许多其他的寺庙,如广度寺,还建了木雕馆。关渡宫原本是内政部制定的三级古迹,但是却因民国八十五年的改建,破坏了原来纯朴的古庙风格,所以被取消。但是依然是北部历史最悠久且为最大的妈祖庙。

关渡宫有灵签百首,是由当时的台湾知府蒋元枢及有名的关渡先生-黄敬一起提的(当时台北市有两个非常聪明、有名的人。一个在北投区,也就是关渡先生黄敬;而另一个则在士林区,名叫曹敬。他们被居民们称为“双敬”)。据说,蒋元枢来台赴任时只提了九九首,而第一百首则是黄敬提的。有人说蒋元枢是为了试探关渡有无人才,才故意不提那第一百首;也有人说,蒋元枢提了九九首时,他是真的累了,所以次年再莅宫时,命黄敬提齐一百首。但后人发现:蒋元枢和黄敬一起提灵签百首之说,在时间上颇有疑点。黄敬于咸丰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榜岁贡,与蒋元枢上任相差了七十九年。那时,黄敬的祖父或者都尚未出世,蒋黄两人当然不可能碰面。

二、传奇故事

相传,在西元一八九五年时,庙口的三棵老榕树,竟然在同一个晚上枯死,居民认为可能是妈祖在警告他们日后必有灾难。果然,过了不久,日军占领了关渡,到处杀人、放火,但因居民早有准备,才侥幸逃过了这场灾难。在更久以前,还有一个传说:在建庙时,有个小山洞出榖米,以供匠人食用。但是有一些贪心的人,以为如果把洞挖大的话,榖米就能流多一点出来。于是他们就把洞挖大,但是榖米却因而从此停止。嘉庆时有五年冬十一月,也就是嘉庆的那次大地震发生的时间。那天,居民、僧众及执事,听说关渡宫前庙埕有个女孩在戏球,便纷纷到那儿观看。突然,一时天摇地动,寺庙、房厝都倒塌了,幸好无人受伤。大家才知道那女孩是妈祖的化身,显圣示警。另外,还有最特别的妈祖显灵的事迹:一天晚上,当时关渡宫的住持正熟睡中,妈祖竟托梦给他。妈祖对住持说:在不久之后,淡水河的上游将会有木材顺着河流流下来,你可以去捞起来,用来建庙。住持醒来后,虽然不怎么相信,但确实是妈祖托梦给他的,所以也就半信半疑的去淡水河看看了。到了淡水河,想不到竟真的有一大堆木材,他赶紧去叫人来搬,当作建庙之材。

三、妈祖传奇

台湾人说:‘南有北港妈,北有关渡妈。’关渡圣母有什么传奇典故?相传古早时、曾有一艘木船上面奉祀着一尊妈祖神像,以庇护海上航行平安。一日,该船航行于台湾海峡时,竟遭台风吹袭而沉没,妈祖神像漂流到淡水河内,被一位农夫发现,便召集关渡、北投、石牌、唭哩岸的四大庄民众,将神像捞起、暂时奉祀再北投镇唭哩岸慈生宫五榖先帝庙里。不料,后来经过一场大雨将小庙冲塌,妈祖神像失踪了,经四处寻找、才在关渡河边今关渡宫现址发现。据说、当时一地方民士曾梦见妈祖、要求他筹建庙宇、而且必须以某山巨木做为建筑之用。于是他领导村民募款筹建,并至指定的山中买木材。及见木材商人、才知数日前妈祖即已化身为一名年轻女孩亲自前往订货,而且还付了订金。于是村民们不花分文、便购得建庙用的材料。而正当木材要运回关渡河边之际,突然狂风大

作,将所有木材随山洪冲到庙址附近的沙滩堆积,连运费都省了。这项传说虽不可考,惟已十足地显示了信徒们对妈祖的崇敬。

四、主祀诸神

清顺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年)由时星河上恭请来台圣母神像现供奉于圣母殿,正殿并供奉观世音菩萨及文昌帝。后殿、凌宵宝殿供奉玉皇大帝、太阳星君、太阴星君、三官大地、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东华星君、瑶池金母、太岁殿供奉太岁星君、五路财神、观世音菩萨神位为善信大得点放光明灯、太岁灯。初一十五诵经团诵经祈福。一楼财神洞供奉五路财神、福德正神,并为信众点放财神灯祈求财源广进,事业亨通。

关渡宫正殿主祀妈祖,两旁奉祀观音、文昌帝君。左殿祭祀延平郡王郑成功等开台名将的三名将军;右侧为祭祀建庙诸先贤神位。

参、庙宇建筑与美学

台湾庙宇建筑是由于先民渡台时,为求保平安,多随身携带原籍寺庙之香火,做为护符。等到达台湾后,便将之挂在田寮或屋室里,朝夕膜拜,日久则集资兴建小祠,慢慢的经过多年的改建,就成了大庙。当社会结构稳定,由社会上的头人士绅发起集资,运用最好的建材,并聘请师傅专程兴建,让庙宇获得重修之机会,正式地盖起大庙。

因此台湾庙宇建筑为构成台湾文化特色,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庙,庙的年代早表示其地之开发早,庙的规模大表示其地方经济力量雄厚。庙宇建筑是闽南系建筑中最主要的典范,是信徒以最虔诚的奉献,最昂贵难得的材料,加上匠人最大的心血,全力以赴完成的艺术杰作。在清代,它是一个同籍移民地区内聚力量及意志的总表现,除了儒学书院义学对知识分子的教化外,庙宇可以说是移民精神生活的焦点,没有什么能比庙宇更重要的。就如同西方上百年才能完工的教堂一样。

在本章节中将以“庙宇的平面格局”、“庙宇的空间”、“庙宇建筑结构与构件”、“庙宇建筑的装饰”共四个部分来介绍基本的建筑特性,并以关渡宫做为主要例子。

一、庙宇的平面格局

庙宇的层级规模可由庙门数或开间数(两柱为一间)来推断,如土地公祠只开一门,将军或王爷级庙宇以开三门者居多,天后妈祖、保生大帝等帝后级的神祇则可开到五门以上。

一般而言,等级越高的神明在格局上可享用正南座的向的庙、拥有较多的庙门、配置较多的殿宇,以及较高敞的空间。

以关渡宫来看,主要祀奉的神明为妈祖,因此其开五门,且主要为多殿式之格局。关渡宫是规模极大的庙宇,祀奉的神祇种类亦多,形成左右殿并置,亦即于主轴一旁又发展出一条轴线,形成如同具多重院落的大型宅第。

二、庙宇的空间

庙宇的建筑是依照祭拜的程序而排列,以主祀神为中轴,左右呈对称配置,并使实体的殿宇与虚体的庙埕相间,以虚实明暗来塑造庙宇的神圣气氛。

其中的建筑又有:

(一)山门:又称牌楼,为寺院的外门,独立于庙宇建筑前,是内外的出入口,具有界定的作用。《图一》

(二)寺前埕:又称庙埕。为庙前的空地,常置有旗杆,具多重用途,可充当庙会活动或临时戏台的空间,也是信徒进香的集合场所。

(三)三川殿:又称前殿。为庙宇的第一殿,其门称为三川门,但关渡宫祀奉妈祖,因此其为五川门;此殿外观最为华丽,装饰最为繁复,为庙宇艺术表现的重点所在。

(四)戏台:面朝正殿,系专为酬神演戏而造的建筑。

(五)龙虎门:位于三川门两侧。所谓“入龙喉祈好运,出虎口解厄运”,因此习

惯上入庙门由龙门进、虎口出,但左龙右虎是以正殿神明面对的方向为准。

(六)中庭:为三川殿与正殿间的空地,常置香炉或设拜亭。

(七)正殿:佛寺多称为大殿或大雄宝殿,为主祀神明的殿宇,亦是最神圣高大的 重要空间。

(八)护室:又称厢房,位于庙宇的左右两侧,常为供奉陪祀神明的偏殿,或僧房

与公务处。

(九)后殿:为中轴上的最后一进殿宇,空间形式与正殿相同,但建筑尺度均小于

正殿,为供奉陪祀神明的所在。

(十)钟鼓楼:位于龙虎门后的两护室屋顶上,因位置高耸具指标功能,故外观华丽,屋顶形式讲究。左楼(龙边)悬钟,右楼(虎边)吊鼓,“暮鼓晨钟”为早晚课诵所必需。遇有重大祀典、贵宾入庙,则会钟鼓齐鸣,以示欢迎。

三、庙宇建筑结构与构件

?结构

在中国的木构建造技术可说是冠于世界。在传统建筑的观念中,梁柱是筋骨,屋顶是首冠,门、窗、墙壁为其身躯,台基为其足,再以柱子和梁架来支撑屋顶。当中重要的梁柱、斗栱、门窗登皆为木结构,重点为在梁与柱的交点只使用巧妙的榫头,砖石结构则普遍只用于承重墙。

关渡宫的建筑方式偏向搁檩式,直接将桁搁放在墙上,以墙体承重。

?构件

一栋建筑物大致可归纳成四大部分,由下而上是台基、墙身、屋架、屋顶。

(一)台基

指地面之上,柱墙之下的基座,主功能为衬托建筑物宏伟的外形,彰显建筑物地位,并防止雨水漫淹入屋内。其中的构件又包括

1.台阶:多以砖石建造。台阶数因受传统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之观念影响,常以奇数形式出现。

2.柱珠:也称石球、柱础,多立于木柱之下,以防水渗入木柱。也有用于石柱之下者,为石柱与地面的中介,多变的造形亦可美化柱身。

3.御路:位于庙宇三川殿、正殿台基前的中轴位置,为神明座轿专用的斜坡道,通常雕有云龙图案。

4.抱鼓石:为稳固门柱的构件,位于入口中门的两侧,上部形状如鼓,鼓面常有螺旋纹装饰,下部设有台座。

5.门枕石:亦称石枕,功能同抱鼓石,常雕成箱形或枕形,上刻各种吉祥纹样。

《图二》

6.石狮:位于入口中门两侧,功能与抱鼓石相同,并具避邪作用。石狮作左雄右 雌两狮相望;雄狮通常作戏彩球或拨弄双钱状,雌狮则作抚逗小狮状。《图三、四》

(二)墙身

墙体大多由砖、石或土墼砌成,为构成屋身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传统建筑艺术表现的重点所在。其构件又包括:

1.廊墙:前后檐廊两侧与山墙衔接的墙。

2.檐墙:为于建筑物的前后檐处,由底到顶都以砖、石或土墼砌成的墙。

3.石堵:即檐口下的墙堵,呈水平连续带状,上常置泥塑或交趾陶。将屋身的正立墙面切割成数个区域,每一区称为堵。各堵名称由下而上依序为柜台脚、裙堵、腰堵、身堵、顶堵及水车堵。而关渡则宫外墙上的麒麟堵,建于道光三年,已具百年历史。《图之五、六》

4.龙柱:又称蟠龙柱,有雕龙盘绕于柱上,通常头下尾上。早期龙柱径较小,雕工朴拙,愈到近代龙柱愈粗大,雕饰亦趋于繁丽。在关渡宫的正殿殿内方,有四根古色古香的龙柱,其建于乾隆44年,其华丽且壮观。《图七》

5.四点金柱:为庙宇建筑内部中央最重要的四根大柱,造形多为圆形。

(三)屋架

1.瓜筒:形如瓜状,为通梁上所立之短柱,可将屋顶重量传递到梁上。

2.斗座:又称斗抱,为梁枋上稳定斗的构件,常雕成狮、象、花草等造型。

3.栋架:梁柱所构成的屋架。

4.桁木:一根称一架,架数越多,表示屋顶越大,房屋亦大。《图八》

5.束随:具有填补梁架空隙与固定梁架的作用,是一种面积较小的“枋”,常成弧形,并于其上施雕。

6.托木:又称插角。乃三角形的巩固构材,位于梁与柱的交会处,常雕成凤凰、鳌鱼、花鸟、人物等。

7.斗栱:斗是一立方体的构材,栱是承接斗的小枋材,多分布在柱头及梁枋上,可承接屋顶重量并将之传至梁柱上。

8.藻井:即屋顶里由斗与栱组合成的屋架,主要为通风用,其外形绚丽夺目,装饰性强过结构性,是匠师展现高超手艺之处,因结构交错繁复,故又称“蜘蛛结网”。关渡宫的藻井皆有不同风格,其中以财神殿前的藻井最为繁复且华丽,其不仅有仙女散花图外,也有八仙过海等神祇雕塑在上面。《图九、十》

9.通梁:前后连通的梁材,由下而上称大通、二通、三通。

10.弯枋:在排楼上呈数到湾曲的枋木,有稳定屋架的作用,视大小称为五弯枋、三弯枋。

11.吊筒:悬在屋檐下,不落地的小柱,具有承接檐口重量的作用,末端常雕成莲花或花篮,因此又称垂花、吊篮,台湾习称花筒。《图十一》

(四)屋顶

庙宇屋顶造形通常极尽华丽,除遮风挡雨外,还兼具等级地位之象征。

1.庑殿:即四面皆为斜屋顶,是屋顶形式最尊贵的一种。

2.歇山:四波式屋顶,作法复杂,前后有完整斜坡,但左右只有部份斜坡,会出现高达九条的屋脊。

3.断檐升箭口:及三开间或五开间的屋顶中间升起,形成高低错开的檐口线,造形丰富。

4.攒尖顶:状似雨伞,有多条屋脊交会于屋顶的最高点,常出现于亭台、钟鼓楼、魁星阁或塔顶。

5.三川脊:常出现于三川殿屋顶,通常分三段,中间高两旁低,四个燕尾使屋顶更显华丽。

6.燕尾脊:又称燕尾仔,多用在弯曲的屋脊上,两端翘起如燕尾。《图十二》

7.西施脊:主脊上再加一层屋脊,使之更显得高耸华丽。

8.中脊:又称正脊,为屋顶中央最高的屋脊。寺庙常在此置“双龙抢珠”、“福禄寿三星”的装饰。

9.筒瓦:半圆形的瓦,常用黄色琉璃瓦,脊端置仙人。《图十三》

10.规带:又称垂脊,即屋顶上面前后随瓦垂下的脊。

11.滴水:又称雨帘,为两个瓦当间的尖形物。

12.牌头:位于规带下的末端,常放置剪黏、交趾人物或亭台楼阁。

四、庙宇建筑的装饰

基于对神明的礼敬,庙宇建筑在雕琢、彩塑上无不极尽讲究之事,可谓是台湾庙宇建筑之精华。其又可区分出下列:

(一)雕刻

匠师运用木、石、砖等材料,雕制出各类实用与象征意义兼具的艺术作品。

1.石雕:常出现于庙宇入口,如台基、台阶与栏杆、御路、门枕石、抱鼓石、石狮、石柱、柱础、石窗等。在关渡宫中的石墙上也雕有一则又一则的妈祖故事,或是名间故事、寓言等。《图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2.木雕:凡是木构件上都可能出现,但亦视结构上的功能而有其雕饰准则,例如结构性强者仅能浅雕,辅助性构材才施透雕。通常藻井、斗栱、吊筒等皆为木雕作品。关渡宫在庙门之门神上采木雕方式,将门神与侍奉妈祖之仙女等图像皆雕塑在门上,其雕工精细。

《图十八》

3.砖雕:作品多表现于墙面或墙堵、门额等处。多以动植物、人物或器物为主。

(二)塑造

塑造的材料以磁土、石灰或黏土为主,经手工捏塑成形后上釉,再烧制成泥偶、陶偶或图案。

1.交趾陶:低温陶的一种,以陶土为原料,捏成中空模型,先上釉再以低温烧制。多用于水车堵、墙堵或脊堵上。

2.泥塑:内以铁丝做骨架定出雏形,再以黏土、石灰渗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成泥后捏制成形,最后再上粉底、漆色彩即可,作品多出现于建筑物的屋脊或水车堵上。

(三)镶嵌

镶嵌是以不同质感或颜色的材料从事镶砌的装饰艺术,大多运用于小木构件上,如神案的镶具、木纹镶嵌等的木作花雕镶嵌。

1.剪黏:一种融合交趾陶与泥塑的作法。先以铁丝为骨架,再以灰泥塑成立体图案并漆以颜色,最后用铁剪刀剪下的碗片或陶片黏贴于表面。主要出现于

屋脊规带、水车堵上等。在关渡宫中的剪黏主题琳琅满目,不管是“双龙抢珠”、“仙女骑凤”,或是“三国演义”、“五兽”及“八仙”,每件作品都唯妙唯肖,令人目不暇给。《图十九、二十、二十一》

2.洗石子:大多在泥塑作品快完成时加入小细石粒,使作品较不易龟裂,然后又在泥未全干时以水清洗,使小石粒凸显出来,其质感极似石雕作品。

3.镶木或镶贝:多表现于家俱上。镶贝时,将不同色泽的木料相互镶嵌;镶木时,则多以深色的红桧、茄冬木、乌心石等木料嵌入浅色的黄杨木、石榴木中。

(四)组砌

利用建材原有的造形,以相同材料重覆排列或排成图案,使之产生丰富多便的效果。材料有石、砖、瓦、花砖、瓶、瓮、彩面磁砖等。常见的有用瓦组砌成瓦花墙、用砖排出“喜”、“寿”、“卍”等吉祥图案的窗或墙。

(五)彩绘

用各种色彩的油漆对梁枋、斗栱、柱、墙、天花板等可见部位进行刷饰,绘制出花纹、图案、鸟兽及人物故事等,既能增添美观,对木构件又可防腐、防虫等保护作用。依工法及型态又可区分出平面彩绘、披麻彩绘、浮雕彩绘等;依施作部位又可分为门神彩绘、梁枋彩绘、壁堵彩绘等。

(六)附属文物

1.碑:以石碑最常见,亦有木质碑。它多嵌于墙上,内容多数以阐释建庙经过与捐款记录为主,也有说明庙宇规模的建筑图碑。

2.联对:对联多刻写在门框及柱子上,字体有篆书、隶书、楷书或行书等,其内文与落款年代可为研究庙宇历史变革提供印证。关渡宫正殿上的对联如:“天褒救溺放光明嘉许水火兼双德”对“后导航行袪朔气镇平风涛化众忧”。

3.匾额:匾上除主文外,左右并有捐赠人、其头衔落款与年代,最为珍贵的是皇帝御赐的匾额,有时正上方还刻有皇帝印玺。庙宇常因所存在的古匾而得以确定其创建年代与创庙历史。而关渡宫的正殿中正有清光绪御书“翌天昭佑”匾额。《图二十二》

4.神像:来自不同地区的早期移民,会带着家乡的守护神渡海来台奉祀。除了佛、道教神祇外,不同行业、年龄、性别也都有各自的守护神,如海神妈祖、商业神关公等。因此从庙宇奉祀的神祇,也可推知当地移民的族裔与当时的开发情形。而在关渡宫的佛道教合一,除了主要供奉的妈祖与其它不同神祇

(如:文昌帝君等)之外,其古佛洞中具有许多佛教中的神祇的神像,实属特别。《图二十三》

五、小结

藉由此部分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台湾庙宇在建筑上之复杂与精细的程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每一部分都是匠师与信徒们对于庙宇间的信仰精神与对神祇的敬意。

肆、庙口观光与景点

一、关渡地名由来

关渡的地名是从凯达格兰族地名“Kantou”而来的,西班牙文献则写作“Casidor”。关渡有多个谐音的地名,由下表4-1可得知,乾隆二十五年续修《台湾府志》时称“关渡”,日据时代改称“江头”,取江边隘头之意,光复后则恢复使用“关渡”一名。

表4-1关渡地名来源与别称

地名 出处 时间 作者 备注

Casidor 西班牙人说法 明崇祯二年 无 西班牙人称“淡水港”为Casidor,先转为番人读音,再转为汉人读音,后音译为“甘答”。

干豆 澎湖台湾纪略 康熙二十三年 杜臻

甘答 裨海纪游 康熙三十六年 郁永河

干脰 垦荒文书 康熙四十六年 陈赖章禀帖

干豆 淡水纪行诗 康熙五十二年 阮蔡文

干豆 淡水各社纪程 康熙五十六年 陈瑸

干豆 纪游诗 康熙五十八年 周钟瑄 “干豆门”,在康熙时为通行,干豆也是西班牙音译而来。

肩脰 台海使槎录 康熙六十一年 黄叔璥

干豆 垦荒文书 雍正五年 杨道弘禀帖

墘窦 社簝杂诗 雍正十年 吴廷华

关渡 续修台湾府志 乾隆二十五年 余文仪 关渡地名最早出现于此书

关渡 淡北八景诗 咸丰十年 林逢源

江头 日治时期惯称 民国九年 无 最早的写法是“甘答”

资料来源:自行整理

台北盆地原为平埔族群聚居之地,所谓平埔族系指居住于平地的原住民,但因他们最早与外人接触,汉化最深,现在已无法辨别。故关渡地区早期的先住民是凯达格兰族,他们以部落形式过着渔猎、放耕的生活。

二、关渡景色风光

关渡宫的宫后灵山设有公园视野极佳,由公园远眺关渡大桥、淡水河出海口,前有观音山、红树林,天然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夕阳西下之时,景色更是优美《图二十四》;关渡另设有水鸟保护区,可供休闲赏鸟,秋冬时节,有许多观光客会在此处观赏候鸟1。关渡宫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台湾北部年代最悠久的庙宇之一。

(一)关渡分潮

关渡的开发主要拜地理位置所赐,位于基隆河和淡水河的汇流处,成为出入台北盆地的隘口,古称“关渡门”,一般又称为“关渡峡口”;就地质而言,它是因大屯火山群的活动,其熔岩向南流至关渡后,和对岸观音山的熔岩汇合,两股熔岩流本来相接,后因海水侵蚀,海水沿着基隆及关渡附近侵入台北盆地所造成的峡口(李鹿苹,1984)。等湖水退出盆地后,动植物开始出现其中,之后的台北盆地又历经上升、下降及海水的流入流出等现象,造成史前人类选择适宜的居住空间,故有不同的遗址出现(林朝棨,1957),于是关渡为台北盆地的门户及海水的主要出入口2。

在康熙雍正时代,施琅尚未设立台北府,关渡属于竹堑掌管,那里除了火山熔岩的地质外,最大的特色是位于淡水河、基隆河汇流处,涨潮时海水流入与两

河相遇,造成“关渡三潮分流”奇景,分别是基隆河(多泥沙,偏黄);淡水河(土肥沃,偏黑);海潮(是碱水,偏蓝),水成三色深浅分明汇聚在一起,蔚为奇观,因此被称为北台湾八大景之一。但在1964年时,因实施淡水河防洪计划3,凿宽关渡门,加上河床淤浅,使得分潮的胜景不再。

(二)关渡自然公园(水鸟保护区)

关渡自然公园是有名的水鸟观赏及沼泽生物观察区,在南侧堤外是一大片水笔仔红树林沼泽地。公园总面积共有57公顷,由于地势过低,多处积水形成浅水地、泥滩地,而逐渐演变成为草泽湿地,加上部份农田废耕,及弃土堆置改变部份地貌,致使园区内的植物演替成水生、湿生与旱生等各种不同群落,提供多样化的生物生存空间。每年春、秋季节,成千上万的水鸟以此为南迁北返的重要补给站或度冬地。1981年,随着赏鸟活动的推展,人们逐渐体认自然的价值,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环境已遭破坏,许多保育人士于是催生关渡自然公园。在历经了七任市长后,关渡自然公园于2001年正式开园。

关渡沼泽区的植物相当丰富。堤防外自然保留区为十分壮观的红树林。关渡地区的植被可分成六大类,这些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组成了各类生物所需要的栖息环境。由于位在感潮河段,每天受潮水涨落的影响,水位变动颇大;同时水中盐分也会跟随着潮水涨退而改变。除了一些对于盐分改变有较强适应力的鱼种可长久在这里栖息之外,大部份的鱼类会因为潮水的改变而去来。在这里最有名的莫过于弹涂鱼了,它的一双眼睛长在头顶上,可以注意四周的捕食者,一有动静即钻入泥洞中。它的一对腹鳍愈合成吸盘状,可以用来爬树及岩石;另一对胸鳍突出,支持前进,能在泥地上迅速滑行。

(三)关渡大桥

关渡大桥位于台北县淡水镇与八里乡之间,在以前的聚落观念里,淡水镇的福德里、竹围里大部份都属于“关渡”的一部份,台北、淡水间的往来也以关渡

为出入口,因此命名为“关渡大桥”。关渡大桥自1978年开始兴建,1983年完工通车,全桥长达809公尺,这座拱形铁桥横跨淡水河两岸,桥上设有观景步道,游客可在桥上欣赏淡水河景观。

(四)关渡水岸公园

关渡水岸公园占地辽阔不仅提供自行车道供喜爱单车休闲运动的游客使用,也设置行人步道供来往民众、情侣们游憩、散步、观赏沿岸景色。园内中央广场也经常是旅客停留的景点之ㄧ,每到假日,聚集人潮的时刻便会看见成群结伴的鸽群逗留觅食,充分享受了与大自然的亲切互动。《图二十五》

(五)关渡码头

为推展河岸观光,台北市政府于淡水河沿畔河岸建置了一条海上‘蓝色公路’的观光景点,在河畔旁的关渡码头便可搭乘,分别行使台北大稻埕、淡水老街、八里左岸公园以及淡水渔人码头四个河岸观光景点的路线。此外,午后、黄昏以及夜晚的关渡码头也是有着丰富景致的河岸夜景观赏处,不仅可以欣赏淡水河沿岸的风光美景,夕阳西下时瞭望八里观音山的山水景色也是观赏重点,入夜时,深邃的关渡码头,搭配着炫丽的景观灯,更是情侣间游历倾吐的热门景点。

三、庙口小吃

民国五十年以前,关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落,对外交通主要靠淡水支线火车与公车。当地居民都从事农耕、海上捕捞或养蛋鸭为生。平时街道行人稀少,但每逢年节,则挤满了外来旅客,到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关渡宫参拜妈祖。民国五十五年后,较大的工厂一一林立,道路也拓宽成六线交通大动脉。民国七十七年淡水线火车停驶,附近的新生地盖起许多新房子,外来人口大量迁入,现今的样貌大致成形。

人类早期的文明大多是顺着河流发展而成的,台北盆地主要有三大水系,分别是新店溪、基隆河、大汉溪,三者最后汇流成淡水河,而这最后的汇聚点,便在“关渡”。淡水河系不但供给人们丰沛的水源,除饮用、捕捉鱼虾贝类、灌溉农作之外,甚至可供河运往来之便,使得沿着河边的市集迅速繁荣,而“关渡”

正是其中之一,早期小吃店是沿路排,有点像水上人家,不过那是违建的,他们将店面架在水上,船就在店面后面,有时还会在船上捕东西。

早期定居在关渡的居民多以农耕、捕鱼或养鸭维生,在养鸭最兴盛的时期,鸭子数目还曾达到三万只的纪录。当时关渡河口未建堤防的时候,由于当地接近淡水河出海口,又是基隆河交会处,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关渡低盐份的特殊水域生态,它的盐份浓度约1%,比一般的3.5%比例低许多,海水半淡半咸,蛤的产量非常大4,因此农人也养了许多鸭子。加上关渡溪、基隆河一带在涨潮时会涌进大量的沙虾、小鱼、小螃蟹、苦螺等,那些都是鸭子的天然食物,极富蛋白质,因此当时关渡所生产的鸭蛋品质非常好,加上用红土跟独特技术,腌制成咸蛋更好吃,因而成为当地近年来的名产。

关渡宫前有多家卖红仁咸蛋、皮蛋的摊子。咸蛋的蛋黄若要红,鸭子要吃荤腥,唯有“放港”式的养鸭法,才能有如此自然的颜色。在挑选鸭蛋时,若看到颜色过于艳丽的蛋黄可能是添加人工饲料染色而成。位在庙口第一家的“生发号咸蛋”是一家老字号的鸭蛋专卖店。《图二十六》

在关渡水岸公园旁有个“关渡古早街坊”,结合关渡宫的特色,设计共食区,贩卖传统小吃具有台湾特色《图二十七、二十八、二九》,有蚵仔煎、柳叶鱼、蚵嗲、臭豆腐、糯米肠、萝卜糕„等,藉以改善关渡宫附近地区之环境,并结合水岸景观,休憩观光景点再造,更增添关渡地区赏日落潮汐间的自然生态变化之美和品尝当地最有特色之铁蛋、咸鸭蛋及新鲜海产小吃,以创造北投关渡地区活泼的生命力。

伍、佛道之信仰文化

一、庙宇区分

台湾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地方,无论崇尚传统的信仰,外来的宗教思想,在台湾都开花结果,即使在一般家庭里,也允许包容了不同的信仰。在传统宗教方面,主要有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但目前除了少数是纯粹的佛教寺院外,大部分都具有道教色彩。道教是本土宗教,中国人因尊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所以常把他们神格化,供奉在寺庙里祭拜,如关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道教于十七世纪传入台湾,光复后,由于宗教观念宽大包容,佛教、道教台湾合流,在一个神殿中,可同时供奉不同的神,而形成了台湾本土的特色。因此兹将庙宇区分为三大类,分为以佛教为主的寺庙、道教为主的庙宇、道佛合并的庙宇探讨。

(一)佛教

1.定义

大体以佛,菩萨为本尊来御祀,有的是僧侣自建,有些是民众与建,僧侣自建的是纯佛寺,为修养的道场;民众兴建的大都与僧侣无关,只是参拜之用,甚至有道教化的寺庙,例如佛祖庙、祖师庙、弥陀寺、观音堂等。

(1)西汉末年从西域传入中国

(2)佛教创立者为释迦尼牟(菩萨等),注重因果轮回

(3)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为善

(4)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喝酒,不邪淫,不妄语等(不吃牛肉)

(5)活动有祈安法会,孟兰盆会,朝山等

(6)神职人员:佛教为比丘&比丘尼(也就是和尚和尼姑)

(7)发源地印度

2.神明区分:

当走进寺庙中看到此表列出的的神明皆为佛教神祇。

表 5-1佛教神祇名称

佛教神祇名称

教主 释迦牟尼佛

佛 阿弥陀佛、弥勒佛、药师佛、济公**

菩萨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文珠菩萨、地藏王菩萨

尊者 布袋、济公、长眉、进香、达摩、弥勒、进果、进灯、戏狮、降龙、悟道、目莲、力风、飞钹、莲花、伏虎、进书、梁武帝

四大金刚 东方持国天多罗吒、南方增长天毗琉璃、西方广目天毗留博叉、北方多闻天毗沙门

迦篮神 美音、天鼓、巧妙、叹美、广妙、雷音、师子音、妙美、梵响、人音、佛奴、叹德、广目、妙眼、彻德、彻视、遍观、关羽、梵音

祖师 惭愧祖师、普庵祖师、清水祖师、三坪祖师、显应祖师、玄奘大师

资料来源:自行整理

3.庙宇区分:

以下列出部份台北地区的寺庙,一般来说xx寺、xx堂、xx山为佛教的寺庙。但由于现今庙宇多为佛道合并,例如:龙山寺,但在此将已登记的教别及主祀神佛像做此区分。

表5-2 台北地区佛教寺庙区分

分类 佛教寺庙

善导寺、东和禅寺、圣灵寺、光华寺、普济寺、临济护国禅寺、金刚寺、圆山药师寺、法光寺、白云禅寺、法云寺、龙山寺、岩清寺、莲池寺、灵隐寺、净光寺、圆明寺、竹月寺、金山寺、祥光寺、真修寺

社 华严莲社、玄学社、台北佛教莲社、九龙莲社、大慈佛社

岩 宝藏岩、圆通岩、石泉岩

苑 莲云禅苑、圆通学苑

堂 至善堂菩提讲堂、真圣堂、慧日讲堂、天德堂总堂、圣国山保安堂

院 妙道院、观音禅院、观音禅院、金龙院

庵 地藏庵

精舍 妙觉精舍、鹤鸣精舍

资料来源:自行整理

(二)道教

1.定义

此种寺庙占本岛寺庙中的大多数,前殿祭祀道教神,后殿则祭祀佛、菩萨为其惯例。

(1)中国本土的宗教,在唐代即颇为兴盛

(2)道教创立者道教创立者为张道陵

(3)以道家老子的道德经为本

(4)注重阴阳调和,主张顺应自然

(5)活动有消灾祈福法会,春祭秋祭,为民众收惊,建醮普渡等

(6)神职人员:道教为道士分红头与黑头(红头渡生黑头渡死)

(7)发源地中国道家

2.神明区分:

当走进庙宇中看到此表列出的神明皆为佛教神祇。在明代以前,道佛其实分野很清楚,但是由于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的出现,道教的神明与佛教的神明,才有共融的现象。因此在一间庙宇同时可以看到妈祖也可以看到观世音菩萨。

表5-3 道教神祇名称

道教神祇名称

创史 盘古

圣母 天上圣母(妈祖)、顺天圣母

三清道祖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太上道君 宝灵天尊

四极 北极真武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东极清华大帝、西极神王昭化大帝

帝 玉皇大帝、山官大帝、玄天上帝、五岳大帝、神农大帝、伏羲仙帝、轩辕大帝、敌天大帝、感天大帝、保生大帝、光耀大帝、五福大帝、九天三圣帝

五文昌 文昌帝君、朱衣天子、吕洞宾、关羽、魁星

自然神祇 太阳星君、太阴星君、水德星君、火德星君、雷公、电母、雨师风神爷、南斗星君、魁斗星君

八仙 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篮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王 四海龙王、水仙尊王、托塔天王、保仪尊王、药王、开漳圣王、广泽尊王、山三国王、灵安尊王、开台圣王、宁靖王、鸭母王、古光三王

师 开山祖师(太上老君)、制字仙师、至圣仙师、鬼古仙师、孙矉祖师、巧圣仙师、孔明仙师、华陀仙师、荷叶先师、炉公先师、葛仙翁、王灵官、张天师

帅 中坛元帅、玄坛元帅、岳飞、子龙元帅、田都元帅、谢元帅、杨元帅

侯爷 开山圣侯、屈原、韩文公、西秦王爷、三忠公、彭祖、月下老人、麻姑娘娘、财神、福德正神、灶神、门神、厕神、刘公圣君、法主公、瞿公真人、伏魔公、茶仙

将军 飞天大将、周仓将军、雷虎大将、抚顺将军、助顺将军、乌面将军、陈府将军、黑虎将军

娘娘 地母娘娘、注生娘娘、七星娘娘、九天玄女(九天娘娘)、遥池金母(王母娘娘)

冥界 城隍爷、艳都大帝

资料来源:自行整理

3.庙宇区分:

以下列出台北地区的庙宇,一般来说xx宫、xx关、xx庙为道教的庙宇。但由于现今庙宇多为佛道合并,例如:关渡宫,但在此将已登记的教别及主祀神佛像做此区分。

表 5-4台北地区道教庙宇区分

分类 佛教庙宇

关渡宫、万和宫、觉修宫、保安宫、协天宫、行天宫、天师宫、圆明宫、慈祐宫、中仑福成宫、北安宫、奉天宫、惠济宫、慈后宫、玉女宫、福德宫、天恩宫、福兴宫

庙 城隍庙、长庆庙、福德庙、法主公庙、霞海城隍庙

坛 台疆乐善坛

堂 智仁堂、普惠堂、慈惠堂、太阳堂、慈善总堂

祠 和德祠、福德祠

殿 中岳殿、真武殿

府 代天府

资料来源:自行整理

二、关渡宫神祇

由于宗教观念宽大包容,佛、道合流,不但佛道不分,而且神佛同时供奉,在很多的妈祖庙都供有观世音菩萨;一般家庭,尤其是经商的店家,也往往把弥勒佛当财神爷供奉。而关渡宫教别登记是登记道教,其主祀神佛像为天上圣母,但关渡宫亦属于佛道合并的庙宇,以下兹说明为何关渡宫是佛道合并的庙宇。

图 5-1关渡宫神祇位置

以上的地图可清楚的得知,关渡宫一楼正殿妈祖的的右边是文昌帝君,左边则是观世音菩萨,后殿,凌霄宝殿供奉玉皇大帝、太阳星君、太阴星君、三官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东华星君、瑶池金母、太岁殿供奉太岁星君、五路财神、观世音菩萨神。古佛洞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四大金刚、二八天王。广渡寺二楼供奉地藏王菩萨,三楼供奉药师佛祖。

以下此表将说明神祇属于佛教或道教。由此可知关渡宫是属于道佛合并的庙宇。

表 5-5神祇教别

教别 神明

佛教 观世音菩萨、千手观音菩萨、、四大金刚、二八天王、地藏王菩萨、药师佛祖

道教 妈祖、文昌帝君、玉皇大帝、太阳星君、太阴星君、三官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东华星君、瑶池金母、太岁星君、五路财神

资料来源:自行整理

三、信仰教义

(一)佛教信仰教义

佛教的教义可分成三类:

1.六道轮回

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 有情 众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 和 地狱 这 六道

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同时,在六道之外,已经解脱的众生在四圣界,这里的众生已经不再有生死流转、处于不生不灭的状态。而处于六道的众生、通过修行,可以进入到四圣界(如西方极乐世界)、摆脱生死轮回之苦。

2.四谛

根据佛教,佛陀一生所教的内容主要就是知 苦 与 灭苦。四谛 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1)

苦谛:佛教认为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等诸多苦难。这些苦难不会因为人的死亡而结束,因为人死之后并不是彻底的消失,仍然会在六道中轮回不息,不论在天堂、地狱还是人间,苦总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佛教还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变化不定的,没有永恒,这叫做 无常。对众生来说,这种永无止歇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苦。

(2)集谛:集谛是讲苦产生的原因。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皆是由于在无尽的轮回过程中,在贪、嗔、痴这 三毒

的驱使下做下很多的 业,这些业积累起来成为未来的苦因。

(3)灭谛:佛教认为只要是在六道中轮回,就无法避免会受苦。有情众生要想从苦中真正的、彻底的解脱出来,只有脱离轮回这一个办法。

(4)道谛:为了脱离轮回,必须进行修行。佛陀给出的方法主要为戒、定、慧 三学。经过从四念处到八正道,一共 三十七道品 的次第修习,便可以达到 涅槃

,永远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证得阿罗汉。

3.十二因缘

佛教认为,世间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依因缘而存在。世上没有不依靠其它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成;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受其

它事物的影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影响任何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前因,也有后果,而这种因果关系构成了一个无始无终的链条。

(二)道教信仰教义

道教的教义大致可分成七类:

1.敬天:物本乎天,道教自黄帝以来,即以敬天垂范,一般道观及教士在祈祷和供奉时,都以三清代表天。所谓三清,就是玉清、上清、太清。

2.祀祖:人本乎祖,所以道教主张祀祖,要超度祖先,祖先若能修持得道,能做到圣人,做到真人,做到仙人,就能以三清为归宿,所谓“圣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如不经过修持,亦可用超度的仪式,使祖先得到精神的归宿,这亦是教人要崇功报德,不忘根本。

3.修道:修道可分内功与外行两途,内功是指修养心性,培育品德而言,同时又指守生养气,炼丹服食,这是以精神修养及体内潜能发挥为主。外行是指积极行善,实践伦理道德为主。内功圆满,可以修合天人,返本归真。成圣、成真、成仙;外行圆满,亦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4.行教:凡在敬天祀神,超度祖先时,用一定的科仪,修斋建醮,上通神明,可以使祖先上登三清之门。在祈福消灾时,讼经拜忏,悔悟罪咎,亦可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5.救人:如吾祖张道陵天师和历代天师以及道教有道之士,用符箓神水治疗疾病,解除痛苦,其功效出神入化,可以制服妖魔,可以扶持正气,使人精神振作,起死回生,这是救人。

6.利物:“道德经”有云:“生之畜之,生而不持,为而不有。”又云:“任万物之性而代生,因万物之性而长养。”这就是天道,要本天地好生之德,爱护动物,培育生物,戒杀放生,这就是利物。

7.济世:主张以道立国,以教化民,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之旨,做到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济世。

(三)佛、道信仰合并

人们会信仰宗教到庙里参拜,无疑是人们想藉由宗教给于人类心灵的寄托。佛教强调一般善男信女会把佛菩萨当成神祇来膜拜,这是基于对未知世界的不安,不过只要正式皈依佛法的信众,都知道佛与众生平等的道理,佛教强调如果能发心修行发掘自性,有朝一日也能成佛成菩萨。而道教强调的是相信有因果报应的循环,;只要今世多行善积德,认真修炼,来世便可以多享寿诞。道教的精神主要是想令人知道生活不应该执著于名利,应该享受分享,不应私有,与人分享,自己亦都会感到满足。学习忘掉世间善恶,明白有无相生的事理,不可自骄,才能保存真我。

但由于现今道教及佛教似乎很难分辨,以下列点说明:

1.佛教寺庙有道教的神祇或道教庙宇有佛教的神祇。

2.以往开光、安太岁、点光明灯、收惊、看风水、卜卦、算命等都是道教仪式或是五术的项目,但在佛教的庙宇也可看得到佛教庙宇有安太岁、点光明灯。

3.以往佛教寺庙内不可烧香,所有寺院有香炉的都必须移除,烧香拜神是道教的仪式。

4.佛教是讲六道轮回,且古印度佛教也没有普渡鬼界众生的仪式,中元普渡跟佛教没有关系,请佛教人士不得从事任何中元普渡法会。

也因此现今佛教及道教寺庙、庙宇已经很难分辨其纯属佛教或道教,几乎两者已合并成佛、道合并的寺庙、庙宇。其实可不必细分其教别,只要心中有诚意、饮水思源,尊重这些先人的精神就有正确的观念。

陆、庙宇签诗文化

台湾民间庙宇中常设有签筒,内置签条,多为竹、木片所制成,信众可由其随机抽取签条,依其上所载之辞句,判断吉凶,体会神意。然,经历史演进与诸多考量,现今庙宇中签条多已一分为二,签筒中之签片仅载数码,抽选而得后,据其号取得相对应之纸质签诗。抽取形式,则为当事人持签筒,于神前祷告,后晃摇签筒,直至有一从其跳落,即为神赐之签;或经杯筊得神灵应允进行抽选,再由杯筊悉获神意确认,得取相应之签诗。求签为台湾传统信徒民俗信仰之占问吉凶祸福行为之一。

一、释义

“签”,在汉朝时被当成占验的文字解释,依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注》,卷九第五篇上的解释:

签,验也。一曰锐也。贯也。人人竹签声。5

清朝段玉裁注云:

验当作譣,占譣然不也。

又梁朝顾野王《玉篇》云:

签,竹签,以卜者。6

由此可知,早在东汉之前,签已被视为一种占卜的工具,并可解释为占验之文字,但并未提及与神意的关联,签在此时,应是类似蓍草,以蓍占法推演卦象、占卜吉凶的工具。

至清代,关于“签”的解释更接近现代定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

签,又为谶,今俗谓神示占譣之文曰签。7

以上指出“签”“谶”同音转注的关系。签本为占卜工具,因多为竹制材料故从竹;谶指占验吉凶之言论,故从言,皆与预示吉凶祸福有关,竹策之所以称

“签”,亦因功能与“谶”相同而命名。这段文字并指出签文的来源为“神示”,明确将签与神意连结,为神的指示。

“签”字被解释为占卜文字由来已久,但关于“签诗”一词的解释、叙述,却较晚出现。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九记载:

签诗:今神庙,皆有签诗。占者以决休咎,其来久矣。8

由此可见,早在清代以前,签诗一词已被广泛运用,且各庙皆有签诗,可看出签诗为民间十分普遍的占卜法。

清?徐珂《清稗类钞.方伎类》则有更详细的定义:

神庙有削竹为签者,编列号数,贮于筒。祈祷时,持筒簸之,则签落,验其 号数,以纸印成之诗语决休咎,谓之签诗,并有解释,又或印有药方。9

徐珂对签诗的定义更为具体,描述求签工具、过程、签诗形式,与现今求签 方式极为相似,且已有药签的记载。

以上古代学者,对签诗的定义多仅限于字义、用途,近代对签诗有研究的学者,亦为签诗下了完整明确的定义。

学者 定义

谢金良 所谓签诗,就是一种以古代韵律诗为形式并仅供求鑯占卜之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和术数形式,是一种兼有哲学和文学色彩的卜辞。10

朱介凡 神签以其具中国传统诗的型式、韵味,俗皆称诗签。也谓圣签、灵签。看作为神签、诗签,则因其属于寺庙文化,与占卜、打卦有紧密的关联。11

丁煌 运签俗称灵签、圣签或签诗,通常是以五言或七言四句的形式呈现。12

王文亮 签诗又名神签、灵签、圣签,属于庙宇文化,流传甚久,以竹签、签

筒来占卜,并以模仿古体诗的题裁和语句形式来显现神的启示,让人明了神示、断吉凶,具有浓厚的文学、神学、人生哲学色彩,表现俗雅皆通晓的民间诗体。13

资料来源:薛皓文撰/台湾艋舺龙山寺签诗及其文学性研究

二、起源

关于签诗出现的确切时间,尚无定论,因古代无专论签诗源流之文章,仅能从历代著作偶然提及之只字片语,作为推测其出现年代及流变的依据。目前最早关于签诗的纪录,为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三所述:

卢多逊,生曹南,方幼,其父携就云阳道观小学,时与群儿诵书废坛上,有古签一筒,竞往抽取为戏。时多逊尚未识字,得一签归示其父,词曰:“身出中书堂,须因天水白,登仙五十二,终为蓬海客。”父见颇喜,以为吉签,留签于家。迨后作相,及其败也,始因遣堂吏赵白,阴与秦王廷美连谋,事暴,遂南窜。是年五十二,卒于朱崖,签中之语,一字不差。14

卢多逊,五代宋初人,为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曾担任后周官职,入宋后,累官至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宋太宗继位后,与另一位副宰相赵普不合,又涉入赵廷美谋异案,一家亲属被发配至崖州(今海南省),不久病卒,年五十二岁。

从这则纪录可看出,卢多逊儿时抽签是在五代中期,而当时已有“废坛”上的“古签筒”,由此可知签诗最晚出现在五代之前。明代顾仲恭在《竹签传》中也指出:“然则神前设签起于唐世也。”15唐代为诗的巅峰成熟期,故签诗在此时出现的可能性极高。(薛皓文,2008)

明?陶宗仪《说郛》卷四十五引宋?张唐英《蜀梼杌》云:

(王)衍亲祷张恶子庙,抽签,得“逆天者殃”四字,不悦。16

王衍为五代十国前蜀王王建第十一字,后被立为君王。由一国之尊仍亲至庙中抽

签,可见五代时期求签风气已相当盛行。

宋?苏轼《东坡志林》有以下记载:

东坡居士,迁于海南,忧患之余,戊寅九月晦,游天庆观,谒北极真圣,探灵签以决余生之祸福吉凶,其辞曰:“道以信为合,法以智为先,二者不离析,寿命乃得延。”延览之竦然,若有所得,谨书藏之。

又:

冲妙先生季君思聪所制观妙法象,居士以忧患之余,稽首洗心,归命真寂,自惟尘缘深重,恐此志未遂,敢以签卜,得吴真君第三签,云:“平生常无患,见善其何乐。执心既坚固,见善勤修学。”敬再拜受教,书《庄子?养生》一篇,致自厉之意,不敢废坠,真圣验之。绍圣元年八月二十一日,东坡居士南迁过虔,与王岩翁同谒祥符宫,拜九天使者堂下,观之妙象,实同此言。

由以上记载可知当时求签的情形十分普及,连偏远的海南岛庙宇都有签诗,且各寺庙有不同签谱。且苏轼拜“九天使者”,却得“吴真君”签,亦可看出当时已有不同神祇之间签诗通用的情形。(薛皓文,2008)

三、种类

签诗大多为造签者借神名义的创作,也有利用前人诗词与四书中的句子构成,以传统绝句为主,每类签都以神的名号命名,例如:观音灵签、关帝灵签、妈祖灵签、城隍灵签、保生大帝灵签、注生娘娘灵签、保生大帝药签。概述如下:

(一)运签:

信徒请示运势、事业、姻缘„等。签诗印于纸条,编以和签枝符合的号,放置在特制的签师橱或庙壁木框。各地民间庙宇常见签诗形式有:

1.六十甲子签诗:依天干地支组合编号而成 例如:甲子、乙丑、丙寅,计六十支。

2.百首诗签:应用八卦中之六十四卦和六筊总数演变而来

八八六十四总合六六三十六,共百首。

3.二十八星宿:以二十八星宿象为代表,分别为

东方青龙七宿:角宿、亢宿、氏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北方玄武七宿: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西方白虎七宿:奎宿、娄宿、胃宿、昂宿、毕宿、觜宿、参宿

南方朱雀七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其余首数尚有三十四、五十、五十六、六十四、六十六、七十五、九十、一百二十等不同,新竹县关西镇的昆仑神圣殿,搜集其他庙宇的签诗成为自己的签诗,因而有全台最多签数的签诗三百六十六首;至于南投日月潭附近寺庙的签诗,为了配合发展观光,在传统签诗上加注英文和日文,让外国观光客也能看懂签诗内容。

(二)药签:

祈求指示有关健康方面等疑难,可求药签,而药签的签筒分为男科、妇科、眼科、小儿科,信徒们依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签筒,若抽得签枝并获得三个圣筊,就可以凭签枝取得药签,再根据求得之药签迳行至中药房抓药。

(三)四季签:

跋签分春、夏、秋、冬四季四签,多为庙宇住持或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值年之炉主,于神前掷杯求签所得。四季签亦称“公签”,预测国家、社会今年四季时序之运转流连,并以为因应,择于“春节”筊杯乃其为天腊之辰、万福之际,国人祈福纳喜之节。所跋之签一方面象征国事机宜,随机自化,一方面有助于士、农、工、商各行业,掌握一年中运道兴旺之情况,兼具祈福求运与传承乡土文化之意义。

四、掷筊

求取签诗过程不脱掷筊,其主要目的在于请求神明圣裁指点迷津,让信众走上人生正确道路,同时启迪内在智慧,沉淀错综复杂之思绪与安抚彷徨不安之心灵。其流程如下:

五、祭祀禀告

替神佛点烛上香,行三拜九叩礼仪。叩拜后,求签信徒必须与神佛说明求签目的。通常求签目的可分为求财、婚姻、六甲(怀孕)、占病、批信、,花喜、问事、功名、月令(本月或下个月的运势),灶君,阳居(住宅),隐穴,寻人,出外,失物,求雨等。

待说明目的后,信徒紧接要附加一些说明,而这些说明于20世纪后,通常参杂了儒教扶鸾的利益回馈。例如:“倘能获得关帝君的垂爱,而指示弟子一条明确之路,并保佑平安无事顺利成功,弟子将用三牲大祭答谢神恩。(铃木清一郎《台弯旧惯冠婚葬祭与年中行事》,1934年)此说明目的与神明商谈条件回馈的过程,部分学者认定是求签诗的必要咒语。

六、抽求签诗

叩拜完毕后,从圣签签筒抽取一支圣签。抽圣签前,通常抽签者会晃动签筒,部分人甚至会故意抽取掉出或签头排列位置比较高的一支。而抽出圣签后,圣签上所刻或写的干支号码即为签诗之首别号码。

七、掷筊确定

由签筒中择选出签支后,祈福问事者必须确定此圣签为“神佛钦定”。确定方式即为掷筊。

筊为正一反的半月型巴掌大的木制“神器”。信徒将筊掷向地上,若经认定此签为神佛认定当可接续求签;若非,则必须将此圣签放置签筒,重新再抽。判定方式有三:

(一)“圣筊”

呈现一凸、一平,表示神明圣裁“对、好、可以”。

(二)“阴筊”

呈现凸、凸,表示神明圣裁“不对、不好、不可以”。依传统,凡是重大事情获阴筊时,不宜于短期内再请筊。

(三)“笑筊”

呈现平、平,表示陈述不清楚无法裁示。另外,若信众明知机缘不具足,仍然抱持请示看看的心态;或信众自有主张、已有定数,实在是多此一问的情况下,都会获得笑筊。

此过程,也有部分信徒将其实施于抽取圣签前,也有信徒随意取消此步骤。除此,亦有相当多的道教信徒相当重视此过程,不仅郑重其事,常常需要三次,六次,九次甚至更多次的“圣筊”确定。

若多次掷筊后仍无法获得圣签号次,信徒最多的做法是将此抽签诗仪式从头开始。也就是重新叩拜,重新与神佛对谈。甚至必须在与神佛言明的条件中,“改换牲礼种类并增加供品数量”。(铃木清一郎《台弯旧惯冠婚葬祭与年中行事》,1934年)

八、拿取签诗

信徒于获悉圣签上干支号码后,前往抽取与签诗相对应之签诗纸片,签诗通常会被庙宇置放于木柜,放置于不同位置的抽屉中。如百首签诗放置于百个小抽屉中,并在抽屉小拉门上面书写首数名称。信徒于抽签完,对应首数号码即可以获得签诗。

九、解读签意

信徒看完签诗的绝句后,只能了解大意而已。以往,信徒会掷此签诗请寺庙的庙公或执事解签人员代为解释签诗的涵义。而现代签诗多已有载加注解,注解一边记载信徒求签的目的,一边则用较小字体来记载该签诗所代表的神明回答。

据台北霞海城隍庙百首签诗心解所载,每首诗都标示吉凶等第,最吉签为“上上签”“签王”“签头”“头签”,依序为“上上”、“大吉”“上吉”“中吉”“中平”“中下”“下下”。

经统计,以100首签诗为例,其上上签8首、大吉3首、上吉18首、中吉26首、中平25首、中下1首、下下19首。显示8成签诗都是中上的好签,只有较差,显示造签者能透过神明之名,鼓励信徒向上,不放弃希望。亦有人云,抽至下下签,表否极泰来之意──是故“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且签诗仅为人生迷惘时之参考依据,切莫过于执着在意!古有云:天助自助者,于困境中坚毅自身心志、奋勇直前,终拥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日。

柒、台湾庙宇价值

台湾庙宇存于大大小小的乡镇当中,对于台湾传统信仰而言,不能忽略的就是庙宇的存在,庙宇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是一个心灵的寄托之处,许多问题的发生不知如何解决的绝佳场所,对于各大庙宇供奉的神祇成为人民前往的最大动力。不仅仅是基本面的象征,对于因为庙宇而带动的周边生意,甚至是人民以及族群的聚落,都成了一项特殊的景观所在;庙宇本身所传达出来的基本面,包括建筑、安全防御、奥妙的风水等等,都是现代台湾庙宇许多共通的特点。而因庙宇而衍生出来的周边活动以及庙会活动更成为人民前往的另一个主要动机所在。此部分内容将提出台湾庙宇共通的特色以及庙宇存在的价值。

一、进入庙宇共象

(一)如意与平安

进入庙宇祭拜的人民,希望能够祈求人生路途中能够事事顺心、如意,对于身体之病痛也能够免除,祈求平平安安能够过的顺遂。

(二)富贵与功名

铜钱象征财富,竹子代表节节高升也就是功名之求得,进入祭祀希望能够求得一生富贵以及能够高中中榜,对于求得录取之资格也是许多人前往祭祀的原因。

(三)信仰中心

各种性质之庙宇对于人民的需求面来说也是不同,虽然进入庙宇不外乎就是希望求得平安、健康、财富、功名等等,但由于信仰的不同分为佛家、道家、儒家等等,因此会因为信仰的中心不一,而选择进入不同之庙宇祭祀。

二、庙宇建筑价值17

盖庙宇要先请地理师选方位,定出前金、后金。以主神的眼神焦点和前金连

成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对称。习俗左边是尊,是为龙边,右边居次,是为虎边。庙宇三川殿的对看墙常雕有龙、虎的图样标示之。而且传说中“龙怕臭、虎怕吵”所以庙宇的厕所大多建在虎边,免得把龙赶走,而民间也因此而有“入龙门出虎门”的说法。而庙宇建筑有最简单的一门四壁,到尊贵的五朝门。这些建筑格局受当地信徒的财力与神明的阶级的限制,一般如帝、后可建五门,称五朝门。分别是龙门、三川门(中港门和小港门)、虎门。将军、王爷建三门。土地公仅可建单门。

(一)建筑的装饰

一般庙宇的建筑装饰手法包括雕刻

18、黏塑

19、洗石20等等。这些装饰当中,根据该庙宇所传承的信仰以及信念予以建造,使得整个庙宇在这些巧工之下拥有传统庙宇与古人传承智慧的结晶。

避邪图案方面包括:举例-石狮(左为雄,右为雌);祈福图案:举例-鹿(禄)、鱼(年年有余)、葡萄、南瓜、松鼠(多子多孙)、牡丹(富贵)、八仙(祝寿)、天官(赐福)等;历史故事:举例-水浒传(武松打虎、宋江智取无为军);山水:举例-临摹古画、描写日常生活情境等。这些图案背后寓意很深,对于民间的传统来说都别有一番用意,人们也会因为这些图案的传达而形成一股蔚为风潮想讨个好兆头的想法。

(二)建筑之剪黏

在庙宇的屋脊上,常布满着五彩缤纷的人物、座骑、花鸟、虫鱼、山峦、树林等装饰品,这些装饰品我们称之为剪黏。

剪黏是为增加庙宇华丽绚烂光彩下的产物。随着先民步履而带入台湾,在“一村一主庙”的定律下,乡下的庙宇或土地公庙,处处都有它的存在。

剪黏融合雕塑、镶嵌、彩绘等技巧,是庙宇建筑中一项特殊的创作;依据林

会承先生“传统建筑手册21”记载,剪黏素材大概分为陶、磁片、碗片,玻璃片及塑胶片等四种;这四种材料的使用时间上,依其顺序而有年代的差异,较早期的大部分用陶、磁片、碗片,模仿广东较早时期的作品,日治时代则流行用彩色玻璃来替代;近年来则多用塑胶材料。所以,从材料的使用上,我们可以粗略推估建筑物兴建的年代来。

(三)奥妙的风水

中国建筑重视人与景的融合,所以愈后殿的建筑愈高,除了可一目了然之外,也给人感觉宽广与气派。若后方有山脉烘托,则更佳,让它与大自然融合著。

传说镇澜宫从创庙至今没迁移过,而庙则越翻修越大,信徒越来越盛。因她坐拥“金交椅”的风水地理,左有美人山、右有铁砧山,背后有后里台地拱托,两侧又有大安溪、大甲溪环绕,形成一旺盛的地理位置,还有一种传说,镇澜宫地为烘炉穴,地下三、四十丈挖不到地下水,因此香火越烧越盛。

(四)安全防御

安全防御示的建筑:民间以抬高地基,可防淹水,可显现地位,各殿的阶梯以奇数为主,因习惯上奇数是阳数。另用石壁、石窗等防御盗贼,增加安全感。庙宇就是仿照皇宫巨贾的宅第建筑,又因无家丁侍卫的保护,于是在建筑的上下四方安置天神、天兽镇守,以盯住庙宇的每一寸土地,防止天地间的邪灵、恶徒等。

入侵而破坏殿堂的庄严。因此只要一踏入庙庭,便会受到各种灵兽、天兵、天将的监视。

三、庙宇周边价值

(一)观光胜地

因为庙宇的存在,带动周遭的许多商机,对于庙宇本身是一种建筑之美的呈

现,庙宇内有各种神祇可供人民供奉,祈求平安、健康、富贵、功名等等,因为庙宇本身对于人们有许多价值的贡献,人民会以庙宇为中心,在周边形成许多大小的店家(小吃、卖鸭蛋商家、其他商家),进而成为人民前往的观光胜地。

(二)慈善事业

庙宇的兴建,除了让人民有了一个心灵寄托的场所,人民因此有了信仰的中心。许多庙宇都会配合神明生日或者是本身的善心出发来举办一些奖学金的活动以及慈善捐款的部分,举例-关渡宫-妈祖娘娘生日而创办的奖学金。

(三)聚落中心

因为庙宇的形成,周边有许多住家以此为地标,在其周围容易形成拥有共同信奉对象者的聚落,人民也会因为庙宇的存在,希望求得庇护而选择庙宇邻近之处来当作住宅地点。

(四)庙宇空间互动性22

庙宇空间发展的扩散化与地缘化,意涵着移民历史与地方发展的双重意义。庙宇文化空间演化与社群互动关系已随着社经情况而转变,其主要可归因于“历史事件偶然性”及“文化发展必然性”两者交互影响的结果。社群互动主要基于共同时空、处理共同事物等条件下而产生,型态可分成“节庆性的社群互动”、“日常性的社群互动”及“城乡性的社群互动”三种。检视社群、活动特性与庙宇功能,举例-祖师庙则具有“祭祀与文化展演”、“原乡空间象征”、“宗族或社群整合”、“日常生活社交”、“城乡文化连结”等庙宇文化空间内涵。因为庙宇的存在,产生了许多的互动,让人与人之间更贴近,情感更加升温。

四、庙宇活动之价值

(一)神明生日

神明生日称为圣诞或千秋,例如:二月十九日是观音佛袓的圣诞,大三阄慈惠寺、外员山普照寺为代表。八月十五日是土地公生日,十月十五日是三官大帝

圣诞,内城村三元宫有庆祝活动。其他各地区的庙宇也有不同的神明生日。一般的庆祝活动有拜神祝寿,神明、神尪绕境,过火、演野台戏、布袋戏、北管乐排场等,十分热闹。

(二)中元普度

中元普度就是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当天下午,家家户户准备丰富的供品在自家门口祭拜“好兄弟”。晚上,担任炉主、头家的人则准备更多的供品和猪公到各庙口去普度,祈求平安。举例-中元普度活动,以大三阄慈惠寺为最盛大,其次是湖西村西山庙、逸仙村普恩庙及内城村三元宫、三阄路慈惠寺等庙宇。

(三)寺庙落成

寺庙新建或改建完成,都要举行入庙的仪式,并且搓红圆免费供人取食保平安。当天演戏,神明游境,热烈庆祝。规模最大的是枕山村庆安庙和逸仙村普恩庙的落成大典,其次为二湖慈元寺惠好村正阳宫,这些都是近几年才兴建完成的庙宇。

(四)庆成建醮

庆成建醮都以祭拜“好兄弟”为主,祭拜方式比中元普渡更隆重。有的地方还搭醮坛、布置电动花灯庆祝。家家户户吃素三天或五天,表示虔诚。

五、庙宇性质价值

台湾寺庙包括民间信仰、道教、儒家及佛寺等,它们的建筑格局与装饰各特色,尤其是年代较早的寺庙表现出儒、释、道的差异,近代寺庙则互相融合。各信仰拥有不同的文化传承,可根据个人信仰前往不同性质庙宇祈求顺利平安。

(一)佛家

佛寺建筑没有燕尾脊和雕塑,比较纯朴。以大湖明光寺、内城普照寺、粗坑中华寺、枕山增慧仪精舍为代表。

(二)道家

道教寺庙建筑的屋顶都是采双龙拜塔或拜塔或拜珠、燕尾脊、人物泥塑、盖琉璃瓦、剪花,殿内及走廊有龙柱,墙杆有石雕,围墙有壁画,神桌及匾额有精美的木雕,不但外观宏伟,而且都是传统艺术的结晶。最具代表性的是大三阄慈惠寺、枕山村庆安庙、逸仙村普恩庙。

道教的活动:抬神轿、过火、建醮、庆成、游境、神明会、酬神、中元普渡、路祭、刈阄、补运、收惊。

(三)儒家

儒家思想庙宇以孔庙为主,自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藉以宣传 儒家 思想的庙宇,作为礼制庙宇的孔庙多与地方 官学

结合,亦即所谓“庙学制”,布局主要可以分为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右庙左学等形式。主要建筑一般都有 万仞宫墙、泮池、礼门、义路、大成门、棂星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 几部分,有些孔庙并设有 乡贤祠、名宦祠、节孝祠、孝子祠

等。一般都是三进院落(曲阜孔庙是九进),也有许多有两进。

参加儒学活动之时要熟悉一下“三合”“五成”等知识。这是民间儒家信仰的精神财富,被称为儒学的“珍宝”。即“三合”:“圣贤合德”

23、“庙宇合情”

24、“学理合志”25。儒学是生命之学,学儒学就是学做人,人人可以成圣贤,人人必须学圣贤。“五成”是五种保证信仰在生活中确立的条件。即《圣言礼心福》26。

捌、庙会活动

一、全年之祭祀盛典活动:

表8-1 关渡宫庆典活动

关渡宫举办全年系列庆典活动及法会活动详列如下

时间 内容

一、农历春节过年期间 供民众点禄平安灯、光明灯、财神灯、文昌灯、药师佛灯及安奉太岁灯。

二、农历正月十一日下午二点~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前后一个月)庆祝观光(元宵)节,特举办花灯大展供众观赏。

三、农历三月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五日 恭祝天上圣母圣诞佳节,举行护国佑民礼斗大法会(春斗)。

四、农历七月初一日~初三日 本宫附设广渡寺护灵超度盂兰盆法会。

五、农历七月十五日 每年举办轮值角头中元普渡。

六、农历九月初九日~农历九月十七日 恭祝天上圣母飞升佳节,举行护国佑民礼斗大法会(秋斗)。

七、本宫为应信众需求,特约雇有专职道士全年驻宫办理祭解。

资料来源:关渡宫

1.农历春节过年期间:

关渡宫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三天庙门不闭,信徒、香客可终日参拜不息,祈求新的一年能诸事顺利、心想事成。“拔头香”的信众,除夕日更漏夜在庙门鹄候等待,希望抢到关渡妈祖的第一道福祐。而春节期间的圣母杯舞狮大赛,邀请全国各地狮团竞艺,锣鼓喧天、鞭炮铺地的场地烘托出春节期间的热闹气氛,包含有刀、枪、拳、棍的传统工夫表演,还有难得一见的金龙跳火圈等民俗技艺穿插其中。

另外,在农历正月初十至二十二,关渡妈祖应信徒敦请出巡,期间除了“镇殿妈”端坐庙中,“大妈”(开庙妈)、“二妈”、“副二妈”都会依照信仰区所请示核准的时间出巡。信徒们相信,妈祖出巡绕境可以安靖地方,驱逐恶魔邪灵。古籍记载,妈祖出巡还有消灭虫害、瘟疫的神迹,使信徒们受其庇护,阖府平安顺利。

2.农历正月十一日至二月二十三日

关渡花灯展期自农历正月十二起,元宵节前后一连展出三十天,届时万头钻动,熙来攘往,非常热闹。开灯仪式时,中央大员、地方政要,不分党派均应邀前来观礼,是北部地方一大典。配合庆祝元宵节(观光节),关渡宫内外都会悬挂起各式的传统灯笼,内容如禽鱼鸟兽与花卉等,更有人物花灯如二十四孝、八仙过海、三藏取经等以传统故事为主题的大型花灯,其中多为电动。

3.农历三月十七日至三月二十五日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圣诞,与九月初九妈祖成道飞升纪念,这两个祭期,庙中都会举办启建祈安植福礼斗法会,安奉在内殿的妈祖分身均要请驾奉坐在正殿中。每次法会均历时九天,法会期间香火鼎盛相当热闹(尤其是诞辰法会),关渡宫的诵经团在这段期间均在大殿诵经祈福。信众们则登记家庭资料,点灯立斗,藉由法师们诵经祈福,让妈祖接受善男信女的馨香膜拜。

4.农历七月初一日至初三日

关渡宫附设广渡寺护灵超度盂兰盆法会。农历七月民间传说为“鬼月”,佛教称“孝道月”或称“孟兰盆节”,起源于“目连救母”的因缘。佛教界遂于每年农历七月举办“盂兰盆法会”,法会中以香、花、灯、果等兰盆盛供,百味饮食,供养三宝,为现生之父母植福,为过去七世父母超度。盂兰盆法会经数千年流转变迁,形成所谓:“中元普渡”的民俗。

5.农历七月十五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渡,是台湾民间重要祭典。关渡宫举行盂兰盆会,由五大角头27当值赞普,大家拼场面,当值的角头执事们,都会尽力邀请里内民众,准备牲品至关渡宫广场参赞,谁的场面越大,代表该角头越富裕。当天还要赛猪公,如能打破纪录,更可留名“庙史”,但因农业日渐式微,市内养猪不易,近年已不甚重视猪公的斤两。

6.农历九月初九日至九月十七日

关渡宫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至十七日,都会举行“天上圣母飞升祈安植福礼斗法会”,每年都有数千名各地信徒参加拜斗登记。历时九天的法会,由关渡宫及北投区内各大寺庙的诵经团,为信众宣经礼忏。法会期间每天上午七时起,由诵经

团开始诵念。在法师的带领下,随即开斗。大殿的供桌上也供奉着由各地(北投之外,也有基隆、瑞芳、桃园等地)信徒携来的妈祖神像。

7.农历六月初六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开天门祭典”则是别处比较看不到的仪式活动。“开天门”是祈福息灾以“补运”的一种民间祭典。一般庙寺都在每月初一、十五日进行,但关渡宫则订在六月初六。

二、妈祖诞辰之绕境进香活动

所谓“绕境”是指神明每年定期巡视其辖区,以安定人心、驱逐邪煞,是神明的“例行性任务”。“进香”则是信徒迎请神明前往外地庙宇的拜会、联谊活动,藉此巩固双方情谊,因此进香不只是神与神之间的联谊,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神明绕境、进香是台湾民间最常见的宗教活动,是信徒的自发性行为,绕境进香队伍来自社会各阶层,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沿途相互扶持、关怀。

参与的动机大多是为还愿、赎罪、或祈求平安,藉由长途跋涉以答谢神恩、祈福消灾或洗涤罪业。进香组织通常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他们没有能力再为家庭奉献,因此以进香苦行方式,来祈求神明保佑亲人。绕境进香活动不仅是一项

单纯的宗教活动,也是信徒联谊活动,更承载着无数信徒的苦难,藉由宗教的力量安抚心灵、净化人心。

妈祖崇拜反映“唐山过台湾”的历史背景,也是海洋文化的表征。妈祖原为航海之神,主要任务在保护渔民、庇祐航行安全,随着移民的播迁来台,妈祖的职务开始转变,举凡健康、事业、农事、感情等皆成为妈祖的业务范围。在人心彷徨无助的时候,妈祖成为台湾人民最重要的心灵依靠,俨然是为台湾人的守护神,而每年元宵之后到三月廿三之间,各地妈祖的绕境进香活动更是台湾民间最重要的宗教活动,故有“三月疯妈祖”之说。目前台湾地区的妈祖进香活动,以通霄拱天宫白沙屯妈祖进香徒步路程最远;大甲镇澜宫妈祖规模最大。

今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国历四月十八日)为妈祖诞辰之庆典,如往常在出发当日上午七点在庙内即举行诵经、读疏文,向天上圣母禀明今年绕境各项事宜,祈求妈祖庇佑全体参加之人员,平安顺利。此后在下午一点即开始在附近之邻里进行妈祖绕境进香活动,最后整个队伍回到庙前再进行一系列之表演活动,并由“钻轿脚”活动做结尾,持续到七点左右结束。

游行队伍神明之排列,以报马仔在前、接续土地公、其他众神明和外地之神明,妈祖则为最后压轴,表示为最为神圣之神明。今年三月妈祖诞辰之游行团队庞大,参与绕境的神明与民众众多,除了关渡宫之众神明外,另包含报马仔、进香旗、八家将、游行花车等,还有附近之小庙神明也来逗阵,如济公,盛为热闹。

以下为三月妈祖诞辰之游行队伍与民俗介绍,以及相关禁忌之介绍:

表8-2游行团对主要阵头

游行团队主要阵头介绍

报马仔

报马仔是妈祖驾前先锋,源自古代专门骑马报佳音的使者,在妈祖出巡期间,报马仔沿途敲锣通知信众收拾晾晒衣物,告诉信众绕境队伍即将抵达,准备香案迎接妈祖。“报马仔”装扮滑稽,穿着草鞋、裤管一长一短,身上带着旱烟斗,手里发着大饼给信众。尽管

如此“报马仔”一身传统打扮,各自具有特殊的含义,诸如:挂猪脚表示劝人要知足、带锡壶表示劝人要惜福、旱烟斗表示要感恩(闽南语“烟”与“恩”谐音)、铜锣则是要大家劳心劳力(闽南语“锣”与“劳”同音)、长伞则是要长久行善的意思、脚贴五彩圆纸因脚生疮表示人生难免不全。

大轿

一、“吃炮”:在进香队伍中压阵的是妈祖神轿,神轿所到之处炮声隆隆不绝于耳,最大的特色在于炸轿,又称为“吃炮”。当绕境的妈祖神轿通过,两旁的商家信徒就会把鞭炮放在轿子底下点燃,民众相信鞭炮炸得越旺盛,就会带来越多财富,故商家为了求好彩头,把一捆捆大量堆积如山的鞭炮放在妈祖神轿下,然后轰的一声,顿时火光四射,炮声隆隆,烟雾弥漫,此为人们欢迎妈祖出巡的重要仪式,与盐水蜂炮、炸寒单爷齐名,全台湾三个以鞭炮闻名的活动之一。

二、“钻轿脚”:“钻轿脚”庙会活动分成趴式与跪爬式两种,信众可以在妈祖神轿前祈福后钻轿脚,以获得庇佑。

进香旗

进香旗是代表个人的旗帜,它并不是神的法器,传统的老香客并不会将它供于神桌上,只置于厅堂中的清净处。这三角小旗上面系有二枚小铃,小铃是夜间行走视线不明时,香客藉铃声相互结伴行走之意,上系符咒以求保佑个人家庭的平安。在进香前夕香客会携入宫内参拜,并将去年的符咒卸下焚烧交还妈祖,并取新符结上,过炉净旗祈求平安。进香去程旗子打开参拜,回程则旗子包起来改持香回来,即引香火回来之意。

千里眼&

顺风耳 千里眼、顺风耳原为湄洲西北方两怪,被妈祖收服封为金将军、柳将军。千里眼原为金精将军,属火,故赤面红身;顺风耳为水精将军,属水,故绿面绿身。

八家将

八家将原为阴间的差役,手持拘押的刑具以捉拿扰乱阳世的孤魂野鬼,因此脸部化装比较阴森恐怖,此一化装游行经常出现在神明巡境或暗访中,一般游行几乎不存在。

附注:官将首与八家将常容易让人分辨不清,基本上八家将与官将首都是“属阴”的阵头,也都具有捉捕恶鬼的责任,但动作上,却有很大差异。八家将的动作阴柔,但官将首却偏向阳刚;官将首是嘴露尖牙、并贴有鬓毛,其脸谱并没特定;八家将没有獠牙、须毛,但脸谱却都是有特定的样式。另外手执武器也不同,八家将拿羽扇、戒棍、令牌„等;官将首所拿则是三叉尖枪、虎牌、手铐与火签„等。所以八家将与官将首虽都被归类为家将,但却是不同的阵头

资料来源:自行整理

表8-3神明绕境进香之禁忌

神明绕境进香之禁忌

一、参加的人员须是洁净之人,既不是守孝之人(丧家),也不能是做月子的妇女。

二、进香前须以香末焚烧“净身”,随着身物品、车辆必须净过。

三、“起马”以后立即不茹“荤食”开始吃“素”,而且不得进入丧家,也不能走进“月内房”,随身衣物杂项亦不得被这两种人触摸。

四、第一次参加进香,必须穿着全套新衣进香,表示对各地神明虔诚的礼敬。

五、为妈祖服务身穿“号褂”的人员,不能擅自将其他衣服加在“号褂”之上,也不能穿“号褂”如厕。沿途戒赌、戒色,吃素期间不得饮酒,也不能乱说不该说的话,务必以最虔诚的心意,随妈祖去进香。

PS.以上并非为严苛之禁忌,非强制要求

资料来源:自行整理

玖、结论与心得

古芷谖 9634013:

庙寺为东方传统文化之一。信众藉此表达对上苍、神灵之崇敬,并于亭阁建筑上刻饰以图腾象征,相传后代“敬天、重德、善念”等社会规范与个人修养;祈求上苍庇佑时,亦以众神之慈悲贵伟反思自身之堕劣鄙渺,学习谦逊和礼、反求诸己进而推己及人之理。

事实上,中华文化奠基于人伦孝悌,忠孝节义„等思想,而庙寺宗祠可谓其形体实现!不仅担负维系社会民心、薪传道德历千年不灭,更流传民族精神价值于万世。

涂雅芳 9634018:

藉由此份报告及亲自前往参观关渡宫,听了老师介绍关渡宫的建筑、参拜步骤、求签等等,及藉由体验当地小吃,更融入其中。关渡宫是一间历史悠久的庙宇,也是极为灵验的庙宇,因此参拜的人数也颇为众多,而人们前往参拜,是想要得到神明的保佑及实现愿望,希望藉此带给人类的心灵寄托。

而做完这份报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藉由庙宇建筑及庙宇神明划分,让我可以了解到这间庙宇是属于佛教寺庙或道教庙宇或者是佛道合并的庙宇,只是我以前从未注意的事,如果下次参拜庙宇的话,我会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李岱盈 9634019:

这次民间文学报告主题为关渡宫,此为北部有名庙宇之ㄧ。随着老师、同学来到了关渡宫,虽然参观当天天空飘起细雨,但老师仍细心的一一为我们讲解寺庙建筑、求签步骤、参拜顺序、周边景点、特色小吃„等,让我对于寺庙的认识更进一大步。

我负责的部份为庙口观光与景点,在参访时老师特地介绍到关渡特有的分潮奇景,虽然因天候不佳未能欣赏到,但日落时的夕阳仍深深吸引我们,另外也品尝过关渡水岸公园旁的庙口小吃,我也终于了解关渡的咸鸭蛋有名的原因。以往

从未到过关渡附近游玩过,大多是坐车路过而已,现在不但多认识一个游玩的好去处,也欣赏到台湾特有宗教信仰迷人之处。

简妤纮 9634023:

当日与老师前往参观时,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参观古佛洞。一进入此地沿途中两旁设有神祇和经文解说,从蜿蜒的小路慢慢走出口后,竟发现出口正面对着辽阔的淡水河,而观音就这样静静的端坐在旁;此时刚好停雨,天空微微透着日光,看着此时的景色竟让我的心灵感到一阵祥和宁静;猜想着设计此庙的原意是让来到此地祈愿的人,感受到像是经过漫漫长路后,有着希望的光芒在前头等着,而神明就静静着陪伴在身旁,一种给予人民在心灵上的寄托就显现在环游关渡宫的路上。

邱琬婷 9634024 :

关渡宫,北部第一大妈祖庙。在尚未去参观之前我印象中的妈祖庙就只有鹿港的天后宫,但是去了关渡宫参观之后发现,虽然都是祭拜妈祖,但是南北的建筑却是大大的不同,而且南北之间所流传的妈祖传奇也大不相同,也因如此让我更想亦深入了解关渡宫。

王承捷9634036:

这次藉由报告有机会能到关渡去,机会很难得,此外藉由报告来了解台湾的相关文化,是很令人感动的。宗教信仰在台湾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妈祖的信仰上,更是一大精神的寄托。在此份报告中负责探讨庙宇建筑的部分,在发现到原来一庙宇建筑是很繁复且华丽的,其中的雕工精细,让人佩服不已。了解自己的文化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郁珊 9634041:

这一次的民间文学接触的是关渡宫,整个庙宇的文化以及建筑方面甚至是信仰之处都让我感到很奥妙,在老师的仔细解说以及带领之下,我发现了很多台湾传统的信仰以及建筑物之美,对于周边景色还有生态的部分也都觉得庙宇的力量很大带动很多相关的兴起。

然而,这一份报告让我着实体会到庙宇不仅仅是百姓心中信仰之处,它还是许多文化的传承,这对台湾的庙宇特色还有许多共通之处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关渡宫在神祇方面也是一个特点,佛教、道教、儒家大合并,可谓是个民间信仰下的产物。这一次我不仅了解到关渡宫建筑之美,更了解到整个信仰的珍贵传承,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体验。

拾、参考文献

书籍及硕博士论文部分:

1.丁煌:〈台南旧庙运签的初步研究〉,《台湾南部寺庙调查暨研究报告》(1997 年),页2。

2.王文亮:〈南瀛寺庙签诗文化初探〉,《南瀛文献》,第一期(2002)年,页253。

3.朱介凡:〈神签探索起步〉,《中华民族学通讯》第三十期(1993 年),页1。

4.朱骏声撰:《说文通训定声》(台北:艺文印书馆,1975 年),页493。

5.徐珂编纂:《清稗类钞.方伎类》(台北:中华书局,1982 年),第十册“求签”,页4664。

6.许慎撰,段玉裁注,鲁实先生正补,《说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74),页198。

7.陶宗仪:《说郛》(台北:商务印书馆,1972 年),卷四十五,页2970。

8.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152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页3。

9.钱大昕撰:《十驾斋养新录》(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66 年),卷十九,页15。

10.薛皓文,《台湾艋舺龙山寺签诗及其文学性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8年)

11.谢金良:〈周易与签诗的关系初探〉,《世界宗教研究》第四期(1997 年),页153。

12.释文莹:《玉壶清话》,《笔记小说大观》(新兴书局,1981 年),二十九编第三册,页1631。

13.顾野王撰:《玉篇》(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页215。

14.陈允芳,2002年,《北投传统人文景点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页71, 73。

15.台湾庙宇图鉴 康锘锡 猫头鹰出版

第二篇:台湾历史与文化练习

台湾历史与文化相关练习及答案

一.康熙统一台湾的时间是哪一年?

    A.1684年

B.1685年

C.1662年

D.1683年

参考答案:D.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病逝,继承他的人是谁?

    A.施琅

B.郑芝龙

C.郑克塽

D.郑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封建政府第一次在台湾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   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府

C.琉球巡检司

D.台湾省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在朝廷的公文中较早明确出现“台湾”字样是?

    A.明万历年间

B.南宋

C.清代

D.三国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矮灵祭是台湾哪一个少数民族的祭典?

    A.泰雅族

B.赛夏族

C.鲁凯族

D.布农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打败明郑政权收复台湾的清朝将领是谁?

    A.戚继光

B.俞大猷

C.万正色

D.施琅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1930年,在台湾嘉义发生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起义,历史上称为什么起义?

    A.朱一贵起义

B.雾社起义

C.林爽文起义

D.反割台起义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清朝光绪年间台湾建省,第一任台湾巡抚是谁?

    A.丁日昌

B.刘铭传

C.唐景崧

D.刘永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在台湾诸多的戏曲中,唯一在台湾产生的剧种是哪一种?

    A.梨园戏

B.高甲戏

C.歌仔戏

D.南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促使清廷深感台湾地位重要而建省的历史事件是

    A.牡丹社事件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英法联军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一.1 1.台湾左镇人化石是在台湾何地发现的?

    A.台东

B.台北

C.台南

D.高雄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清代被称为“水沙连番”的是哪个台湾少数民族?

    A.雅美族

B.布农族

C.邵族

D.阿美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    A.台北

B.台南

C.南投

D.台东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矮灵祭是哪个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    A.阿美族

B.布农族

C.赛夏族

D.雅美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台湾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多少年?     A.8500年

B.6500年

C.2000年

D.7000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

    A.狩猎

B.渔业

C.农耕

D.畜牧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

    A.印欧语系

B.汉藏语系

C.南岛语系

D.闪米语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

    A.天目山脉

B.戴云山脉

C.中央山脉

D.怀玉山脉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

   A.采集

B.狩猎

C.渔捞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新石器的人类已有那些社会生活现象?     A.制打石器,使用陶器

B.喜用玉器作为装饰

C.饲养家畜,农耕生活

D.已知炼铁,使用铁器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些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    A.大坌坑文化

B.长滨文化

C.圆山文化

D.卑南文化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

    A.台原

B.台老人

C.岱原人

D.山地人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

    A.海岸山脉

B.玉山山脉

C.中央山脉

D.雪山山脉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岛屿哪些属于台湾的附属岛屿?

    A.澎湖列岛

B.绿岛

C.彭佳屿

D.钓鱼岛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1.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东汉称夷洲,隋时改称流求,明代又称东宁。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早在唐朝,中国就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矮灵祭是布农族的最突出的文化遗产之一。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远古时期,在福建与澎湖列岛间有一“东山陆桥”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岛屹立在我国东南海上,其西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距福建平潭只有50多公里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大坌坑文化是台湾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二.1665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

    A.冯锡范

B.黄安

C.陈永华

D.萧拱辰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安平古堡在何地

    A.台南

B.台北

C.台中

D.台东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郭怀一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    A.1651 B.1652 C.1653 D.1654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    A.普罗文查

B.热兰遮

C.赤嵌

D.巴达维亚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

    A.1642 B.1660 C.1661 D.1662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

    A.东莞郡王

B.多罗郡王

C.宝平郡王

D.延平郡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

    A.郑芝龙

B.郑克塽

C.郑和

D.郑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在投降书上签字的荷兰殖民者是

    A.揆一

B.克伦克

C.雅克布

D.义律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1.郑成功的别号是

    A.郑大木

B.平国公

C.郑森

D.国姓爷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荷兰因占领台湾曾与以下哪些国家交恶

    A.英国

B.日本

C.西班牙

D.葡萄牙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 暂无.荷兰人占据台湾后,掠夺的主要物品是

    A.鹿皮

B.樟脑

C.槟榔

D.砂糖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文人学士入台者有

   A.沈光文

B.辜朝荐

C.郭贞一  D.王忠孝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的继位者设立的安抚司有

    A.南路安抚司

B.澎湖安抚司

C.西路安抚司

D.北路安抚司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荷兰人经台输往中国大陆的主要货物是

    A.金属

B.香料

C.玻璃

D.药材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收复台湾后,郑氏政权允许文武官员和各路官兵圈地占地,开垦耕种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郑氏政权统治时期,开垦的区域主要在台湾中南部地区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定都鸡笼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隆武政权覆灭后郑芝龙归顺清朝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荷兰人对台湾汉人和少数民族采取同一套统治政策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1623 年 1 月,福建巡抚商周祚同雷约兹在福州正式会谈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三1.什么官是台湾最高行政长官

    A.台湾道

B.知府

C.知县

D.参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清朝时期,台湾的文官、武官任期都是几年

  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设府后隶属与什么省?

    A.台湾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广东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哪一年设府?

    A.康熙二十一年

B.康熙二十二年

C.康熙二十三年

D.康熙二十四年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哪一年台湾行政机构形成一府四县三厅的局面

   A.嘉庆十五年

B.嘉庆十六年

C.嘉庆十七年  D.嘉庆十八年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在得知施琅要攻打台湾后,郑克爽派谁驻守澎湖?

    A.郑聪

B.郑明

C.郑智

D.刘国轩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施琅的那篇奏折使康熙下定决心要留住台湾

    A.《舟师抵台湾疏》

B.《恭陈台湾弃留疏》

C.《安抚输诚示》

D.《谕台湾安民生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关于投降问题,郑氏集团最难接受的是?

    A.台湾设省

B.迁往大陆

C.“削发易服” D.清军入驻台湾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清朝在台湾地区设立的行政机构,分为哪两个系统?

    A.中央系统

B.地方系统

C.文官系统

D.武官系统

参考答案: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府下辖哪些县?

 A.凤山县    B.诸罗县

C.台湾县

D.基隆县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清政府在收复台湾后对台湾采取了哪些限制措施

    A.不准台湾人入伍当兵

B.不准在台湾随意修建城堡不准铁器流入台湾

C.日本料理

D.不准台湾人出海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康熙皇帝实施“海禁”时哪些物品不能运往台湾

    A.粮食

B.铁

C.油

D.麻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三降三不降”是什么?

    A.官降吏不降

B.男降女不降

C.生降死不降

D.汉降番不降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施琅到台湾后,颁布了哪些告示?

    A.《安民生事示》

B.《严禁犒师示》

C.《约法三章》

D.安抚输诚文武官员兵民示》

参考答案:AB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清朝时期,台湾的文官、武官任期都是四年,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削发易服也成为两岸以前四次七轮议和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施琅在对台湾军事打击胜利后颁发《优抚战俘五条》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康熙对台湾的战略是,顺而抚之,逆而剿之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施琅向康熙题呈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篇奏疏——《恭陈台湾弃留疏》。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在遭受军事打击后,台湾郑氏集团一致同意投降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四1.于哪一年日本侵台使得中日交恶? A.1875年

B.1872年

C.1874年

D.1885年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杀人者皆生番,故且置化外。„„皆不服王化。”这句话源自于谁? A.柳原前光

B.董恂

C.毛昶熙

D.李鸿章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最早将日本侵台消息告诉清廷的驻华公使威妥玛是哪国人?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荷兰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沈葆桢对台湾海防建设的第二项措施? A.军建

B.吏治

C.海防

D.开山抚番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从谁开始的? A.郑成功

B.沈葆桢

C.郑克爽

D.刘铭传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亿载金城”却标志着谁为中国海防建设的丰功伟绩与世永存? A.李鸿章

B.刘铭传

C.沈葆桢

D.董恂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牡丹社”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A.1870年

B.1871年年

C.1879年年

D.1876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1874年的日本侵台,最终却以中日的什么条约签订而告终 A.《辽南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专条》

D.《江宁条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沈葆桢认为抚番必须做的事有? A.选土目 B.查番户

C.定番业

D.设邮驿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沈葆桢为了加强台湾海防建设,先后在台湾的哪些地方修筑炮台? A.旗后海口

B.东港

C.沪尾

D.基隆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北建一府三县,即在台北府的管辖下,新设置了哪三县? A.淡水

B.新竹

C.宜兰

D.高雄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二鲲鯓炮台还可以称为? A.万流砥柱

B.国定古迹

C.亿载金城

D.固若金汤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 暂无.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中,日军与台湾抗日派原住民有小规模接触,日军分三路扫荡抗日派的? A.牡丹社

B.高士佛社

C.女奶社

D.抗日社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安抚军主要招募的主要人员有? A.台湾渔人

B.乡勇

C.生番

D.学士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1.沈葆桢对台湾海防建设的第二项措施是“开山抚番”。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亿载金城”却标志着沈葆桢为中国海防建设的丰功伟绩与世永存。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1609年,日本萨摩番岛津氏曾侵占琉球,逼迫琉球向其进贡,从此琉球处于一仆二主的地位。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中国与琉球的宗藩关系有五百多年之久。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1875年的日本侵台,最终却以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而告终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十八日,李鸿章向清廷上“台北拟建一府三县折”。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五1.1887年,刘铭传设立煤务局,以何种形式开采煤矿?

    A.官府包办

B.商家自营

C.官商合办

D.小作坊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关于台湾建省一事,早在哪年日本出兵侵占中国台湾琅峤后就提出来了?

    A.1850年

B.1874年

C.1936年

D.1809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1875年11月谁提出,在闽浙总督名下设立“福建巡抚”?

    A.慈禧

B.李鸿章

C.丁日昌

D.沈葆桢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天津条约签定后,福建之何处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潮水般地涌入台湾?

    A.福州

B.厦门

C.台湾

D.漳州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1860年,谁出任英国首任驻台领事?

    A.利玛窦

B.郇和

C.马雅各

D.李庥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刘铭传还组织商家在哪里投资建设商业街,装设电灯,建公共引水工程?

    A.台南

B.高雄

C.台北

D.沪尾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北部种茶之发源甚早。如嘉庆年间即自哪里引入茶的种植?

    A.安徽

B.河南

C.广东

D.福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1882年落成的淡水理学堂大书院是哪位传教士募资创建的?

    A.杜嘉得

B.马雅各

C.马偕

D.李庥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丁日昌先后在台湾铺设安平至台湾府的电线,设立了那几个电报所?

    A.台南

B.安平

C.旗后

D.台北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1858年,在英法联军的逼迫下,清廷先后与哪些国家签定了《天津条约》?

    A.英

B.法

C.美

D.德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创立了西学堂,聘请西人教习哪些课程?

    A.英语

B.法语

C.数学

D.地理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建省后,对内则开始哪些近代工业化过程?

    A.开矿业

B.通邮政

C.重交通

D.劝垦荒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当法军进犯台湾时,台湾防务有哪几种弱点?

    A.兵力不足

B.武器陈旧

C.防务废弛

D.饷糈匮乏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刘铭传在台湾的改革涉及的面很广,涉及到哪些领域?

    A.军事

B.行政

C.经济

D.文化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刘铭传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发展经济是人才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英国传教士安彼德于1878年来华到台南,1903年到高雄主持医院工作。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丁日昌以彰化为省会,定为台湾府。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慈禧太后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60年代以凤山为中心的反洋教斗争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刘铭传就提出:台湾可另设一省,以固夷夏之防,以收自然之利。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六.“公车上书”事件中由康梁二人起草的折子全称是什么?

    A.上皇帝书

B.公车上书

C.上今皇帝书

D.上今上皇帝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光复后国民党军队在哪里登陆接收台湾?

    A.基隆

B.新竹

C.高雄

D.台北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规定台湾总督有权“在其辖区内得颁布与法律有同等效力的命令,称为律令”是哪部日本法令?

    A.“六一法” B.“六二法” C.“六三法” D.“**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马关条约第几条第几款规定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与日本?

    A.第一条第一款

B.第二条第二款

C.第一条第二款

D.第二条第一款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从40年代初期起,日本殖民当局开始推行的一项重要皇民化运动是什么?

 A.去汉字运动    B.改姓名运动

C.穿和服运动

D.废祭祀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针对台湾问题,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0年发表了白皮书全称?

    A.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B.关于台湾问题的公报

C.九二共识

D.一个中国的声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雾社起义的台湾泰雅人属哪个族?

    A.赛德克族

B.福佬族

C.鲁凯族

D.阿美族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雾社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    A.达拉奥

B.巴沙奥

C.吉村

D.莫那鲁道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日本人对雾社的统治有以下哪3个方面?

    A.警察社会的高压统治

B.强迫从事各种劳役

C.和婚化解抗日意识

D.建立学校等机构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2.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针对台湾在哪些地方设置了党务机构?

    A.重庆

B.香港

C.漳州

D.成都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民布告”中请求总理衙门商情哪几个国家并阻割台?

   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俄国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日本统治台湾期间向台湾倾销什么产品?

    A.糖

B.木材

C.纺织品

D.化肥

参考答案: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些日本举行投降仪式的地点?

    A.关岛

B.“密苏里号”军舰

C.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礼堂

D.台北公会堂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暂无.国民政府为迎接台湾光复设置了哪些预备机构?

    A.台湾调查委员会

B.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

C.台湾前进指挥所

D.台湾光复委员会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1.参与雾社起义共有六个社。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总督府每年的收入有一半来自向老百姓征收的土地税、房屋税、商品税、印花税、关税等。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作为清政府代表签署了马关条约。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1930年10月27日台湾高山族人以运动会升旗唱国歌为信号,向日本人发动总攻击。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1945年10月25日,被日寇侵占50年又152天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中国政府于1941年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发布《宣战布告》。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七.记载台湾原住民民歌的史籍是

    A.《星槎胜览》

B.《台海使槎录》

C.《东槎纪略》

D.《台湾志略》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

   A.战斗文艺

B.军旅文学

C.怀乡文学  D.“战斗文艺”和怀乡文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高山族关于洪水的神话属于

    A.人类来源和风俗习惯的传说

B.动物和植物的传说

C.生产劳动和自然现象的传说

D.对敌斗争的传说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被称为台湾文学的开创者是

    A.沈光文

B.黄叔璥

C.朱仕玠

D.陈远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最能代表白先勇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集,“根本就是一部民国史”

    A.《纽约客》

B.《家变》

C.《台北人》

D.《孽子》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个有组织的文人诗社是

    A.复社

B.东吟社

C.牡丹诗社

D.应社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的标志是

   A.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

B.声应会的成立

C.新民会的成立  D.台湾文联的成立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20世纪八九十年代横空出世的怪才,被司马中原称为“野鬼托生的文学怪胎”的作家是

    A.白先勇

B.张大春

C.钟肇政

D.七等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台湾新女性主义小说主要有

    A.李昂的《杀夫》

B.郭良恿的《心锁》

C.廖辉英的《盲点》

D.朱秀娟的《女强人》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20世纪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代表人物有

    A.罗青

B.陈映真

C.黄春明

D.王祯和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暂无.乾隆年间出现的台湾本土文士有

    A.王克捷

B.蔡廷兰

C.章甫

D.蓝鼎元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第一代台湾文人的代表的有     A.陈梦林

B.沈佺期

C.郑用锡

D.沈光文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家的有

    A.白先勇

B.纪弦

C.陈若曦

D.陈映真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原住民神话传说的类型有

    A.人类来源和风俗习惯的传说

B.对敌斗争、生产劳动和自然现象的传说

C.动物和植物的传说

D.关于台澎等岛及矿藏、山川的形成的传说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神话传说产生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原始社会阶段。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现代主义浪潮首先是在小说领域掀起。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新文学运动高潮集中表现为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20世纪70年代,乡土文学成为台湾文学的主流。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文学自主”论属于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部分 对

错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鸦片战争至割让台湾时期,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 和解除民生疾苦的变革思想,较多地出现在此时期的作品中。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八.1.南投何时开始制造带釉陶器

    A.16世纪末

B.17世纪末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会饮和歌舞是哪个民族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    A.阿美族

B.平埔族

C.高山族

D.排湾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景德镇”是指以下哪个地方

    A.桃源

B.新竹

C.宜兰

D.莺歌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明清台湾画家水墨写意画以什么体裁最常见

    A.花鸟

B.兰竹

C.人物

D.山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日据时代前,台湾陶器以哪个民族的传统瓷器发展为主

    A.高山族

B.阿美族

C.排湾族

D.汉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以下哪个县是台湾栽种竹林面积最广的县

    A.南投

B.桃源

C.新竹

D.云林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文人画从何时开始兴起的

 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最早赴日本学习美术的留学生始于哪一年

   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以下属于“保守的文人画时代”的画家有哪几位

    A.蔡雪溪

B.郑江立

C.陈心授

D.张金柱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以下哪些是台湾原住民的代表性乐器

    A.口簧琴

B.弓琴

C.鼻笛

D.锣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高山族的歌谣有几种歌唱形式

    A.单音唱法

B.复音唱法

C.和声唱法

D.异音唱法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明末清初,以下哪个地区的陶瓷产品技术被大量引入台湾

    A.福建

B.江西

C.广西

D.广东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 暂无.以下哪种属于台湾最初的漆器用途

    A.生活器具

B.宗教神像

C.建筑

D.观赏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南投陶三绝是指哪三绝

    A.陶棺

B.金鱼缸

C.陶碗

D.习字砖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台湾陶瓷工艺中,交趾陶源于江西景德镇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歌唱时台湾原住民主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水彩画会成立于1925年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史前陶器主要来自于祖国大陆沿海地区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最早的绘画团体是七星画坛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明清时期台湾艺术有“闽习”之称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九1.产生于台湾本土的戏种是什么?

    A.高甲戏

B.歌仔戏

C.采茶戏

D.布袋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什么戏种又称为“掌中戏”?

 A.傀儡戏    B.皮影戏

C.布袋戏

D.采茶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下面哪部影片是1963年上映的?

    A.彩云飞

B.大醉侠

C.婉君表妹

D.金燕子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什么戏种又称为宋江戏?

    A.高甲戏

B.四平戏

C.皮影戏

D.芗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在台湾电影业的第二次新浪潮中,代表导演是?

    A.侯孝贤

B.陈坤厚

C.李安

D.林清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1922年,日本在台湾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什么?

    A.预防霍乱

B.台湾实况绍介

C.大佛的瞳孔

D.桃花江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1963年开创了写实主义先河的影片是什么?

 A.养鸭人家    B.街头巷尾

C.家在台北

D.路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闽南语最古老的剧种,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是什么?

    A.高甲戏

B.南管戏

C.采茶戏

D.梨园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属于导演李安的电影作品的有?

    A.饮食男女

B.卧虎藏龙

C.最好的时光

D.双瞳

参考答案:AB

答案解析: 暂无.属于琼瑶电影代表作的有?

    A.烟雨濛濛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月满西楼

D.学生之爱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属于台湾著名表演艺术家的有?

    A.李行

B.归亚蕾

C.甄珍

D.秦汉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剧种中属于北管戏的有哪些?     A.乱弹戏

B.闽剧

C.四平戏

D.京剧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皮影戏又称什么?

    A.潮词

B.掌中戏

C.宋江戏

D.师公调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剧种中属于南管戏的有哪些?

    A.歌仔戏

B.梨园戏

C.高甲戏

D.采茶戏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1.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本人高松丰次郎的《大佛的瞳孔》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因为表演用的所有木偶都用在一个布袋的帷幕下表演,这就是“布袋戏”名称的由来。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南管戏以南音为主要唱腔,包括梨园戏、高甲戏、黄梅戏、四平戏等等。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1967年,琼瑶组建火鸟公司,拍摄由自己小说改编的《婉君表妹》、《心有千千结》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5.1963年《养鸭人家》一片问世,开创了写实主义先河。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采茶戏属于客家大戏的一种。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十.1.什么是台湾现代人外出就餐的首选?

    A.粥

B.西餐

C.便当

D.烧烤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人过春节时用什么祭祀祖神?

    A.鸡肉

B.鱼肉

C.米糕

D.鱼丸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人在清明节扫墓后,通常会干嘛

    A.唱歌

B.吃饭

C.互送礼物

D.跳舞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农家一般用什么来代替茶?

    A.白开水

B.酒

C.较浓的汤

D.饮料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什么是台湾所有教徒中的最大宗?

    A.佛教

B.民间信仰

C.道教

D.基督教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开漳圣王属于哪个教派的神灵?

    A.佛教

B.基督教

C.民间信仰

D.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台湾少数民族的岁时节俗与什么有关

    A.农耕渔猎

B.政府规定

C.族长规定

D.四季变化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人在三月三祭祖后,通常会干嘛?

    A.唱歌

B.吃饭

C.互送礼物

D.跳舞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下列哪些节日属于台湾现代节日?

  A.儿童节

B.情人节   C.圣诞节

D.妇女节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些是台湾人们常吃的粥?

    A.清粥

B.咸粥

C.半甜半咸粥

D.不咸不甜粥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些食材可能出现在咸粥中?

    A.砂糖

B.猪肉

C.鱼

D.香菇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少数民族的丰收祭又叫什么?

    A.丰年祭

B.丰收节

C.粟祭

D.收获祭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的宗教主要有哪些?

  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民间信仰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经历哪些阶段?

  A.自然崇拜

B.图腾崇拜   C.神灵崇拜

D.一神崇拜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台湾九月九重阳节的风俗与大陆一样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陆民间称其为“灶王爷上天”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各地的送王船习俗与其信奉的妈祖有关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道教同佛教一样,最初也是随大陆移民到台开发而从闽粤一带传入的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形式已经发展到至上神和一神的崇拜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在今日台湾,高雄饮食最具代表性,可以认为是全台吃的缩影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第三篇:浅谈福建与台湾的文化情缘

浅谈福建与台湾的文化情缘

大陆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水相望,可谓地缘近;80%的台胞祖籍在福建,两岸交流频繁,寻找族谱,可谓血缘亲;自古以来台湾和福建就保持经济往来,改革开放后两岸经济更是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联系紧密,可谓商缘广;台湾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都和福建相近,可谓文缘厚。但是, 虽然两岸同文同种,但是由于地理,教育,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种种因素,导致了文化的一些差异。

一、两岸文明礼貌上的差异

从总体上说,台湾社会的整体文明素养要高于大陆,因为他们普遍接受的教育程度要高于大陆。在日常行为中,台湾民众给人的印象是彬彬有礼,举止得当而有分寸,在平时的交谈中给人的印象是很有修养,行为举止乖张不多见。而在大陆,文明程度可以说参差不齐。虽然我们经常在自认为是文明大邦,但不得不承认,社会上存在不少的行为苟病与语言垃圾。

二、两岸在社会风气上的差异

在大陆,我们想要办一件事情,可能首先想的是能不能有个熟人或关系,要么就要想方设法地从经济上经营要办的目标。我们如果某人的车子被扣留了,就想能不能通过熟人来“通融”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了,马上要到社会上就业时,家长想到的是如何权衡自己的关系网。只要有一定的关系网,就会不遗余力地跑关系——走路子、进馆子、塞票子……孩子要上学,家长就要想到如何能通过关系进个好学校,进了好学校,还要靠关系进个好班级,层层关系,步步艰辛。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甚至已经成为行走于社会的潜规则。这些想象在台湾并非没有,但是相比之下,大陆的一些丑恶现象要略为多些。究其根源,是政府的服务职能没得到完全贯彻与落实,或者说是对权利的监督机制、服务意识还不够到位。我们能发现,在大陆,很多人进政府部门或机关办事都倍感头疼。原因是“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很多本来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变成了求与被求的关系,很多公务员早把以前的“公仆”忘在脑后,而当起了人民的“公爹”了。在台湾,相对来说,是 “熟人”的确可能办的比较快,但是,公务人员并不会因为你不是 “熟人”而刁难你。在台湾和香港的职能部门,感觉上是真正的服务部门,工作态度和语气都是像在为你做服务的,去办事就好像是去消费一样。

三、两岸在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 在大陆,尤其在大陆的城市,很多传统观念被淡化。在婚姻上,随着毛泽东的“女人就是半边天”口号的的广为宣扬以及政策上的倾斜,妇女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政方面,我们很多地方规定了女性在政府或村干部的硬性比例,这给她们的参政代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此相同开放的是它们的地位。现在甚至有女强男弱之感。现在基本有85%的家庭的经济大权由女人把持着,因此“妻管严”是一件幸福和常见的事情。因此大陆的女人活得滋润而精彩、活得阳光而自信,这在台湾不可想象。在台湾,不论女人在外面的地位多么显赫,回家依然是男人的老婆,出得了厅堂,更要进得了厨房。台湾家庭观念是很传统的,女人结婚了就是要相夫教子,大男人主义很常见。男人不论在事业上成就如何,在在家庭的地位却很少能被撼动的。在大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女子出嫁时父母也往往陪上很丰厚的嫁装,一为显示女子家庭的地位,二是为女儿撑腰,免的日后被男方嫌弃。在大陆如果男方或者女方的家境特别好,或比另一方好很多的,一般或多或少地帮助和救助另一方的家境,使双方的家境悬殊没有那么大,这个在大陆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愿意去做的。在台湾,嫁出去的姑娘就是泼出去的水,父母亲不会给女儿带上很丰厚的嫁妆的。女子成家后逢年过节,城市里的很多家庭往往要以女方父母家为核心进行聚会,女方的父母当自己神圣不可怠慢的高堂来孝顺,对男方的父母的责任反而成了礼节性的问候。性别差异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台湾的男性因为必须服役的缘故,所以看起来比大陆男生会相对成熟和稳重,面对困难的解决能力和吃苦能力也比较强,相对比较大男人主义,不过有时候是很懂得照顾和疼爱女生的。大陆男生对女生比较平等,比较能重视和理解女性,在很多场合和事情上都是男女平等甚至以女性为主。在大陆结婚后还可以有自己的圈子、朋友,在台湾一般女生结婚后都是要以家庭丈夫为主,这并不是说大陆女生就不贤淑不顾家,只是台湾男尊女卑的现象比大陆严重。

在节日的气氛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在大陆,很多节日已经淡化,人们不在拘泥于节日的传统生活和家庭气氛,在“端午”里,很多人早已经不知粽子味如何,在“中秋”也不知月饼还有方型的了。在一年的大节“春节”里,很多年轻人也不在认为回家与父母团聚是天经地义的了,他们或成群结队地结伴旅游,或携着情人异地度日。可以说,台湾在这几十年发展的同时,还保留着很多的传统习俗。总而言之,台湾比大陆更传统。

三、两岸在舆论监督上的差异

在大陆,言论自由已经得到空前的保证,但是媒体对一些负面的报道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揭露性的报道还要“过五关斩六将”才有可能见诸于报端一隅。还有一些不良记者居然还敢拿了“封口费”后“去真存伪”地做起鼓吹手。在台湾,群众的参政意识要强于大陆,监督意识强于大陆,政府的行政透明度也要高于大陆,这与他们的法制健全程度不无关系。

两岸的情缘不断,文化相同,随着人员往来、经济交流和政治气氛的日益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多文化、习俗和政治色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因为是兄弟,所以有异同。

第四篇:台湾节日文化变迁与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节日是相对于平常之日而言的,台湾传统节日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由于主政者的更迭和社会力量的推动,台湾节日文化的内容有一些改变,但在两岸和谐共处的大前提下,从有利于两岸沟通交流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努力建构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节日公共领域,在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感、增强节日的娱乐休闲功能及开发节日的经济社会效能三个方面注意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台湾;节日文化变迁;未来趋势。

节日“是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节日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历日,就在于这期间饱含着特定的风俗、习惯„„节日的组成要素可以划分为下列三项:(1)特定的日期;(2)祭祀或纪念的对象,包括相关的神话、传说、俗信、禁忌等观念性要素;(3)人们相沿成习的仪式性的、社交性以及娱乐性的活动。”[1]202由此可见,节日这种特殊的日子因为有了文化的内涵而被传承、解构与重建。当代的节日大体可分为传统岁时节日和现代纪念节日两大类,“根据台湾‘行政院内政部’公布的‘2007年纪念日及节日表’,台湾登记在案的节日,大约七八十个。”[2]93其中属于传统岁时节日的主要有民族性节日,如除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宗教性节日,如妈祖诞辰日、保生大帝诞辰等;属于现代纪念节日的主要有政治性节日,如二二八和平纪念日、台湾光复节、行宪纪念日等;行业性节日,如教师节、记者节、护士节等;人物纪念性节日,如孔子诞辰纪念、国父诞辰纪念、蒋介石诞辰纪念等;国际性节日,如妇女节、儿童节、劳动节等。

一、台湾节日文化内容的变迁。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岛历史上曾与祖国大陆连为一体,原住民其实是最早的一批从大陆东南沿海直接进入台湾的人。„„台湾人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的移民,人口中的78%祖籍来自闽。„„此外,台湾还有大陆其地区的移民,大多是在1949年前后去台湾的,他们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到了台湾后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使之深植于台湾。”[3]97这说明,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极深的渊源,因此,台湾传统节日文化必定带有不可磨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当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主政者的更迭和社会力量的推动,台湾节日文化的内容也有一些改变。主要表现在:

1.政治性节日的“强化”与“弱化”。在台湾,国民党执政时期,非常重视国父诞辰纪念、蒋介石诞辰纪念这样的节日,每到类似节日全台湾都要遵照一定的仪式和程序进行纪念,随着国民党在台湾政治力量的式微,这些纪念日逐渐遭到弱化,民进党上台后,更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去权威”乃至“去中国化”,2007年,台湾“内政部”废除了与蒋介石有关的节日。对于和“中华民国”相关的节日,如“国父诞辰纪念”同时又是中华文化复兴节和医师节,国民党执政时通过几节联过的方式来达到强化的目的,在节日当天既有肯定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活动,也有庆祝中华文化复兴和医师节的活动,到陈水扁当政时基本忽略前二节而只庆祝医师节了。二二八和平纪念日则是民进党试图通过新设这样的一个节日,以此来提醒台湾民众对那段历史的回顾,强化台湾民众与祖国大陆的冲突;“民进党和台联等独派政党将3月14日定为‘反侵略日’;2007年,将7月15日定为解严纪念日,这两个节日的制定,是为彰显‘台湾主体’而特意创生,主事官员曾指出:这两个纪念日一是凸显中国(大陆)对台政治军事威胁打压,一是象征台湾从威权走向民主自由,足以形成强烈的对比。”[2]95由此可见,台湾节日文化的政治性因素极为浓厚,节日成为执政者手中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

2.节俗的独特性及内涵迁移。台湾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节日,由于大陆也有这样的节日,两岸许多节俗是一致的,但台湾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春节,从农历腊月十六到正月十五,台湾民间称为“年兜时节”。腊月十六,台湾人要做“尾牙”,这一天一般公司会宴请员工,以慰劳其一年的辛苦劳作,家庭“则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全家人聚在一起‘食尾牙’,往往少不了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4]台湾的宗教信仰浓厚,民众有到庙宇上香膜拜的习俗。“有些庙宇会在除夕夜先将庙门关闭,并将神明的主炉以红纸封起来,直到事先向神明请示的子时吉刻届临,才将庙门打开,早就持香挤在门外的虔诚信众,蜂拥向前争着插上第一炷香,此称”抢头香“。据说抢到头香的信众会受到神明的特别庇佑,获得好运。”[4]节俗的变化体现了地域的特色,但有些节日内涵的迁移,则明显含有政治的目的。如光复节本是纪念台湾结束日本殖民统治的节日,“蒋介石时期,光复节的庆祝内涵中,多用来昭示‘新生’和‘反共复国’的象征符号与行动;蒋经国执政时期,光复节意义衍生为‘爱国精神’的表现;李登辉及陈水扁执政时期的光复节,渐次加入了‘台湾经验’与‘台湾主体精神’乃至‘台湾独立’的意涵。”[2]963.节日文化的时代性变迁。台湾春节时也吃“年夜饭”,称为“围炉”,“以前是在桌子底下放炭炉,现在则以火锅或电磁炉取代。一家人热乎乎地围坐一桌共餐,和乐团圆,兴旺隆盛。„„过去台湾民众严守传统,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必然带着孩子回家,近年礼俗之事大幅简略,尤其父家和娘家两地相隔越来越远,舟车劳顿,初二就不一定回娘家,而是另觅他日再补便是。”[4]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将传统的节日习俗适度地改变,而且经济社会中的消费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单一化了节日文化的内涵,在消费主义的冲击下节日文化表现出节日体系中西方节日的增加、传统节日方式的变化,节日重心发生转移等现象。如台湾的七夕节,主要习俗是乞巧、祭拜七娘妈(织女的化身)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因为台湾社会形态的转变,大多数与七夕有关的习俗都已经逐渐消失,最后仅仅在台南地区仍然比较明显地持续保持着。但是近20年来的商业炒作,将2月14日西洋情人节的做法完全移植,包括赠送情人首饰、礼物、巧克力、鲜花、卡片等。”[5]11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的演进、文化的交流及理念的传播中,节日文化出现时代性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二、台湾节日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台湾的节日文化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两岸和平共同发展的目标下,台湾节日文化无疑是打造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石之一,因此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大体应在以下三方面加以注意:

1.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感。在当前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形态转变,西化思潮等影响下,台湾的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都知之甚少,更遑论对传统节日的感觉了,西方节日盛行而传统节日式微就是一个明证,尤其让人担忧的是台湾一些民俗学者对具有中华传统色彩的节日文化的改写,如刘还月认为台湾端午节“龙舟赛其实与屈原无关,主要是习自平埔族人。”[6]但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如果不能平衡而一味抛弃传统,那么台湾人民将面临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因为全面西化而成为西方人,又因为抛弃传统而丧失存在的特征,尤其要警惕和提防所谓“文化台独”,它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要坚决反对。台湾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抛却母体的做法只能是让台湾失去存在的根基。

台湾和祖国大陆文化源流相同,因此,利用传统节日来提升民族文化自觉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是可行之路。“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7]这意味着台湾节日文化必须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政治势力的渗透消解下坚守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倘若我们希望保护产生它们的信念,我们就要始终重视各种程式、象征、习俗,以及必须被不断重演和再现的仪式。”[8]台湾法定节假日中规定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是大陆也有的,并且两岸的节俗仪式也大体相似,这种相似就是两岸同根生的最好注释,也是造就两岸共同的集体记忆的根源。

2.增强节日的娱乐休闲功能。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平日人们的精神压力比较大,因此节日期间有必要通过各种轻松娱乐的节俗来释放压力。中国传统节日历来体现了欢乐祥和的特点,在众多的节日中也有许多流传至今为人所喜的娱乐活动,例如元宵佳节,舞龙耍狮,赏灯猜谜。据有关资料介绍2009年元宵夜,台湾由北到南沉浸在五光十色的花灯和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在台北,夜幕刚刚降临,台北灯会的主灯“哞哞牛”就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点亮。在高雄,灯塔、烟火、水幕电影秀、花灯竞赛、冰灯展、祈福灯廊等精彩活动一一上演;码头上,聚集了灯会最具特色的宵摇火车、观光船;灯车游行则包括了学校的旗鼓乐队联合表演。台北县平溪放天灯祈福是台湾元宵夜的传统节目,今年元宵夜的主题是“让天灯照亮两岸”。台南的“盐水蜂炮”很出名,蜂炮像蜂窝,可以高达十几米,装填成千上万的炮仗。放炮时参与的民众需要身着防弹背心和戴头盔,可在轰鸣飞蹿的蜂炮中穿梭体验“万炮穿心”的感觉,对喜欢冒险刺激的年轻人有很强的吸引力。“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扣人心弦,在台湾,划龙舟活动已成为锻炼体力及团队精神的运动,观赏龙舟赛也成为合家参与的休闲活动。2007年,祖国大陆宣布中华民族传统民俗节日也予以放假,两岸同庆中华佳节,在这些节日中常有连线两岸时空的文娱节目播出,让两岸人民在放松的心态下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共度佳节。

3.开发节日的经济社会效能。台湾地区的法定民俗节日都有一至三天不等的假期,节日体系的制定表现出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与重视程度,这一点对于保护传统民俗尤为重要,另外假期的自由时间及人们可以自由出行也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实际上”台湾这四个重要民俗节日(除夕与春节实际上是合并的)成为台湾地区民俗活动最活跃的时间点。“[5]11台湾在与祖国大陆的交流中,从2005年开始首先利用节假日实现了两岸包机及至2008年的直航”三通“,在两岸共有的传统节日中,大陆与台湾人民也共同举办参加了一些文化活动,如2007年厦门就在端午节前夕举行”嘉庚杯“和”敬贤杯“龙舟赛,台湾的6支代表队也参加,在此期间还举行首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和舞龙、舞狮、秧歌、腰鼓等民俗表演。因此,利用节日文化加强两岸沟通,实现社会效能不仅可能而且确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高丙中。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2.[2]张羽,张彩霞。近十年台湾节日变迁与文化认同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8(5)。

[3]孙小贞。浅析传统文化在台湾地区的发展[j].船山学刊,2007(2)。

[4]宋淑玉。台湾春节习俗记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1-23:

(03)。

[5]钟宗宪。民俗节日氛围营造与文化空间存续———以台湾民俗节日与商业性文化游乐园区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07(4)。

[6]刘还月。台湾人的节时与岁俗[m].台北:常民文化,2000:114.[7]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266.[8]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

第五篇:郑成功与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郑成功与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林华东 苏黎明

2013-5-9 5:53:18 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9日 11 版)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创造的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古老的闽越文化和外来文化而形成的。闽南文化内容丰富,色彩斑斓,不仅深深影响着一代代闽南人,并且随着历史上闽南人成批外迁而辐射到他乡异域。

我们知道,文化的传播,人口迁徙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大陆汉族移民向台湾迁移,唐宋即已开始。不过,直至元代,人数均不多。明代,移居者日渐增多。这些移民,绝大多数为闽南人,闽南文化亦随之被带入台湾。不过明末以前直至荷兰据台时期,闽南人徙居台湾数量仍十分有限。根据施琅《靖海纪事·尽陈所见疏》和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等有关资料统计,这一时期的台湾人口不到14万,而以闽南为主的汉族人仅为五分之一。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情况才发生根本性改变。按施琅《尽陈所见疏》所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就带去军队及眷属3万余人。随后清廷实行沿海迁界,不愿内迁的闽南人大量入台开垦。据连横《台湾通史·户役志》统计,明郑政权治台20多年,台湾汉族人口迅速增至20万人,逐步演化为以闽南人为主体的社会,汉族移民以闽南文化为主体逐渐取代原住民文化居主导地位。究其缘由,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年)发挥了极其关键的推动作用。

郑成功是泉州南安人,虽然生于日本,但自7岁回家乡泉州后,毕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南度过,深受闽南文化的熏染陶冶。收复台湾后,他依照明朝制度在台湾建立完整的行政机构,获得民众倾力支持,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闽南文化也获得广泛的认同。郑成功病逝后,其子郑经继承父志,积极鼓励和推动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这一时期,闽南人大规模地将闽南方言、闽南民俗、闽南民间信仰、闽南戏曲艺术和典型的家族文化等带到这里,在全面开发和建设宝岛的过程中,彰显了闽南文化的先进性和影响力。

闽南方言是中原移民带入闽南的中原汉语融合闽南土著语言的若干成分逐渐形成的,是闽南地区的通行语言。闽南方言既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闽南文化的创造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闽南人向台湾迁徙,闽南话亦被带到台湾。荷据时期,闽南话已成为台湾的常用语言,与荷兰人力图推行的荷兰语相互并存。明郑时期,闽南人在台湾人口中渐居多数,闽南话在社会生活中已居主导地位。连横《台湾语典》称:“夫台湾之语,传自漳、泉,而漳、泉之语,传自中国。”现在台湾汉族的通行语言,所谓“台湾话”,正是闽南方言的变称;闽南方言为闽南文化在台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内容繁多的闽南民俗,是闽南文化亮丽的地方特色。随着闽南人陆续渡台,闽南民俗亦被带往台湾。江日升《台湾外记》载,何斌逃离台湾,恰在“元夕”之夜。当时台南热兰遮城一带,十分热闹,“大张花灯、烟火、竹马、戏彩、歌妓”。这种节日景观与闽南地区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不过,荷据时期,闽南不少习俗在台湾还是受到压制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闽南民间各种习俗,包括人生礼俗、婚丧喜庆、年节习俗、民间禁忌等,开始全面风行于台湾;从名称、形式以至内容,基本上与闽南如出一辙。例如,闽南农历七月做“普度”,这种习俗同样流行于台湾。《安平县杂记》载,“台沿漳泉遗俗,作普度盂阑会”。春节换桃符,元宵闹花灯,清明祀祖墓,端午竞龙舟,冬至搓丸子等等,闽南各种习俗在台湾获得长期沿袭。所以,高拱乾《台湾府志》“风土志”称:“凡此岁时所载,多漳泉之人流寓于台者,故所尚亦大概相似云。”

闽南地区宗教文化发达,泉州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闽南的民间信仰纷繁复杂,俗神杂糅。渡台的闽南人,为寻求生存保障和精神寄托,不忘携带家乡神灵。荷据时期,闽南移民已在台南建了多座庙宇。郑成功抗清时,曾争取佛教支持,亦崇信闽南俗神,在收复台湾时,便曾奉祀妈祖、保生大帝等护航。因此,明郑政权推崇佛教,郑经建弥陀寺,时人陈永华建龙湖寺,台湾佛教由此兴盛。与此同时,闽南俗神纷纷入台,建起各式神庙,如供奉保生大帝的台湾慈济宫开基祖庙台南慈济宫,供奉妈祖的台南天妃宫及鹿港天妃宫,供奉关帝的台南关帝庙等。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台湾府志》载,当时已有宫庙32座,主要分布于台南、凤山、诸罗,大多为闽南人所建。由闽南人带到台湾的众多神灵至今仍为台湾民众广为信奉。

闽南人“好戏”,民间戏曲艺术丰富多彩,戏种很多,主要包括梨园戏、歌仔戏、木偶戏、高甲戏等,还有委婉动人的南音。荷据时期,泉州人何斌,曾从闽南请戏班赴台在私宅演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闽南戏曲纷纷跟进台湾。闽南最古老剧种之一的梨园戏,就是因为随郑成功渡台的沈光文招聘泉州梨园戏班赴台演出,从此根植台湾,成为当地最早流行的剧种之一。梨园戏以南音为曲调,随着梨园戏入台,南音也开始传入台湾。连横《台湾通史》载:“台湾之戏„„七子班,则古梨园之制,唱词道白,皆用泉音。”台湾的歌仔戏,其前身是漳州的锦歌。随郑成功入台的漳州人把锦歌带到台湾,逐渐演变发展成为普及性很广的歌仔戏。《台湾府志》载:“二月二日或十六日,各街社里逐户敛钱,宰牲演戏,赛当境土神,名曰合福。”“合福”,正是闽南的民间传统之一。它表明,当时台湾的闽南社区不仅演戏颇为盛行,并且同福建闽南一样与酬神紧密结合起来了。

闽南曾是福建乃至中国家族制度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色彩斑斓的家族文化,同样随着渡台闽南人很早就传播到台湾。不过,郑成功收复台湾前,闽南家族文化在台湾的传播,主要体现在浓厚的家族观念及家庭祭祖、扫墓等行为;而作为家族文化最重要构成部分的家族组织与制度,以及各种有组织的家族活动,由于诸多原因仍然受到限制。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许多家族渡台人数大量增加,人口的迅速繁衍,以及获取生存资源的现实需要,为家族文化的全面传播创造了重要条件,闽南家族文化在台湾蔓延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渡台的闽南家族宗亲,开始依照家族祖地的传统聚族而居,沿用祖地的郡望与堂号,因地制宜构建某种形式的家族组织,制定相应的家族制度,开展各种家族活动,如设置族田族产,创办族塾,编纂家族支派族谱,建造家族支派祠堂,祭祀家族祖先及家族保护神,举办各种家族公益事业等。例如,陈永华家族在台南的宗祠“陈氏家庙德聚堂”,就创建于明郑时期,亦是台湾最早的宗祠。

郑成功为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所开辟的广阔道路,影响非常深远。闽台两地共同构建的法缘、文缘、神缘和血缘关系,彰显了中华文化在宝岛的传承,打造了两岸一体的闽南文化,加深了渡台闽南人及其后裔与闽南祖地的关系。闽南文化成为海峡两岸一条无形的永远无法割断的精神纽带。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本文系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闽南文化的传承和海西社会发展”〔B053〕阶段性成果)

下载民间文学报告 关渡宫与台湾庙宇文化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间文学报告 关渡宫与台湾庙宇文化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众传媒与文化 报告

    传媒与文化 姚雨林„„„„„0901500247老师„„„„„胡正强本学期学习了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这门课。其中主要有大众传媒与服装、饮食、歌曲、文学、偶像崇拜等方面。下面......

    福师大台湾历史与文化公选课考试材料5篇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期末考试材料 台湾历史与文化公选课考试材料 一、 选择题 1.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A.台北 B.台南C.南投 D.台东 正确答案:D 2.在朝廷的公......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合集五篇)

    中国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数字创新基地 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总论 项目背景 项目基本情......

    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范文]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读书时间: 读 书 报 告《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一、书名:《数学与文化》二、著者:齐民友 著 三、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四、页数:302页五、目录绪言 一 理......

    读书报告 数学与文化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读书时间: 读 书 报 告 《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 一、书名:《数学与文化》 二、著者:齐民友 著 三、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四、页数:302页 五、目录 绪......

    旅游文化与美学课程见习报告(范文)

    旅游文化与美学课程见习报告 地理系096班 李佩卿2090823105 见习时间:2010年11月19日 见习单位: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度假区、万绿湖风景区 指导老师:李海山、杨雅莹、邓琼芬......

    文化人类学读书报告《菊与刀》

    浅谈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 浅谈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 ——评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而对日本,美......

    形势与政策报告(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报告以辛亥革命纪念为例谈文化建设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