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02:0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读书报告》。

第一篇:《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读书报告

《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读书报告

美国著名文化社会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戴安娜·克兰所著的《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一书,书中涉及到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媒体、文化产业特点。克兰结合生产和消费这类文化形式的语境,全面梳理了流行文化和艺术社会学领域的大量文献,以及传播学、文学批评、电影研究、美国文明、经济学和艺术批评等 学科有关媒体文化以及艺术的社会组织与阐释的原始材料,考察了二战以来文化生产性质的转变及其发展趋势,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和事例描述和分析了在文化研究内部构架“文化生产”观点的中心问题。同时,作者也追溯了社会划分类型影响文化消费的日益复杂的方式,概述了阐释媒体文化中主要的“意义”阐释理论,并回答了“媒体是怎样塑造和构架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这些产品的广义语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相比之下,都市环境是如何扶植或约束都市艺术文化的?”等问题。虽然距离该书的出版已经过去了20年的时间,20年来世界的媒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社会化媒体出现并大行其道,正在促使美国、欧 洲、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生产形式、逻辑和利益格局发生剧烈的变化。但仍需指出的是,《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这本书就二战以来文化生产性质的转变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把看起来光怪陆离的媒体和都市艺术还原成一个比较实际的文化生产过程,让人们清楚地了解到我们所接触到的文化是如何形构并呈现自身的。书作者戴安娜·克兰就社会划分类型、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文化消费的日趋复杂化等命题而作出的判断,站在20年后的今天来看仍然是得以成立的,并将继续指导读者、研究者开展文化和艺术社会学分析。

阅读完整本著作,对于书中提到的几个观点印象特别深刻,也有几点体会,通过读书报告的形式写下来。

一、书中这样写道:布尔迪厄认为“文化知识”和“文化资本”是强化和提高社会阶级地位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一观点我十分赞同。平时的课余时间我喜欢涉猎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不难发现,无论是古今中外文化对于广大的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只有那些处在社会顶层的统治阶级才有资格拥有文化知识和文化资本。不论是修建出世界奇迹金字塔的古埃及,还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源远流长的苏美尔,亦或是奇才爱伦笔下辉煌的希腊,恢宏的罗马,还是古老神秘的东方文明,在漫长的文明历程当中,接受文化教育一直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布尔迪的观点在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发明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个伟大的发明就是科举制。科举制度下,选拔官吏有了文化作为依据,从而能够选拔素质较高的人才。比如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大类。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俊士、进士”等五十多种。各科考试的内容、方式和录取标准都不相同,如秀才科试方略策五道,及第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明经科先帖文,后口试,经文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及第亦四等。这项制度的推行,使得那些拥有足够文化知识和文化资本的人有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进入统治阶层的一个手段。

二、文化全球性带来的文化霸权必须引起重视。该书主要在第八章探讨了文化全球化的问题,其中有一些关于文化霸权主义的论述,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其实是句句箴言。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因为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更加容易,文化之间的交流因而产生,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需要人们认同自己的文化,就像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当人们认可了美国的快餐文化后,人们才会接受美国的快餐品,所以有些老年人不喜欢美国的快餐品,而更喜欢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为经济打头阵,经济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文化全球化是经济扩张的必然,只有认同一种文化,才会消费这种文化下面的产品,才会为这个文化下的人创造利润。每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都会不遗余力的推广自身文化,文化在全球领域的传播也是大势所趋了,谁若是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先机优势,谁就能掌握未来商业战争的主动权。现在,甚至可以说,美国电影已经形成了一种“媒介暴力”。这种媒介暴力几乎已经侵犯到了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有的学者就拍摄到,在贫困的非洲的贫民区里,众多的男男女女每晚都在睁着看美国电视剧《达拉斯》的令人吃惊的热烈场面。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群穷人在耳濡目染一种“美国生活方式”从中得到一些替代性满足。然而,伴随着这种梦靥般的替代性满足所发生的,却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情景——奢华侈靡的生活想了观念,已经深深地侵淫到了每个观众的心里,并且不断蔓延,改变着人们先前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信条,是他们远离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还有一种事实也是很可怕的,稍加留意人们就不难发现,现在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孩子,已经不再愿意听妈妈给他们讲自己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传说故事了。唐老鸭,侏罗纪,奥特曼,变形金刚,电子游戏,都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本分。这已经是在买断未来了,这种文化帝国主义的隐形实力显示的是一种世界性的“塑形霸权”。这种霸权到现在,借助于国际互联网的高科技,更形成一种所谓的“电子殖民主义”。文化全球化之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应该借鉴西方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发展成为自己的东西!

第二篇:数字媒体读书报告

数字媒体读书报告

快要考试了,突然间想起了读书笔记,汇总了这学期来或认真阅读过的,或粗略浏览过的,或有深刻感悟的,或食之无味的,林林总总,有了这一份报告。正如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百卷,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总归是有积极的作用的。接下来的几篇论文,有的是老师推荐,有的是自己找的,都与自己的课程学习有关,也算是将读书报告作为近期对自己学习的检测。

1.《B to B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冯璐 孟雪梅)基本框架:文章通过分析B to B 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提出发展BtoB电子商务要素,具体包括信息标准化 用户身份认证网络交易的整合处理 受控的操作性等,明确了企业建立BtoB电子商务战略时应考虑的 细节问题,以求更好的推动和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

心得体会:

电子商务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交易的双方划分就有企业对企业(Business to business,简称BtoB),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 to Consumer,简称B to C),企业对政府机构(Business to gonvernment,简称B to G),消费者对政府机构(Consumer to gonverment,简称C to G)等等。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的类型。购买者与供应商交易是利用互联网还是电话;买者是否可以通过多种B to B电子商务渠道进行交易;购买者是通过现存的网络还是原有的系统与供应商交易;购买者与供应商交易是通过商业网络还是电子化市场进行交易。上述情况是供应商在建立B to B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购买者可能与供应商用上述的一种、一些或全部共同指导企业的运行和经营。无论企业实施什么样的电子商务战略,本质上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利用可靠的工具搭建交易平台,保证企业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

2.《从美国的电子商务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郭梅军 原梅生)基本框架: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子商务含义界定,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原因分析以及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心得体会:

目前,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有两个层次:狭义的电子商务与广义的电子商务。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包括B2B、B2C、B2G、G2C在内的通过开放的网络(主要是Internet)进行的电子交易活动。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善我国的商业信用机制;政府的有效支持和引导。这些是从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看,并结合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总结出来的应对对策。

21世纪是电子商务为主导的全新贸易时代,借鉴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必须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信用机制以及政府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等方面入手,积极主动地抢占下个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3.《从拍卖网站的运营机制看电子商务的前景》

本文章主要介绍了拍卖网站的含义及电子湾的由来以及拍卖的,文章主要是从在线拍卖、企业拍卖、以物换物等几个方面都拍卖进行了分析。

心得体会:众多的网络经营模式中,拍卖网站以它独特的商务模式拥有大量的客户群,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网络经营模式之一。它是由传统的拍卖、竞价行业的经营方式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有机结合的产物,使古老的拍卖形式加上网络的优势,对消费者而言,节约时间、节约金钱、拥有独特的效率以及提供某种 在其它地方根本不可能获得的产品和服务。这段话主要介绍了拍卖网站的优势及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这些网站共同的特点是集个人竞、集体议价、标价求购种交易模式于一体,供包括买卖信息、在交易、信用保障和物配送等全面解决方案。商品包括电脑产品、通讯严品、厉地产、汽车、书籍、音像制品、收藏品、日用品、家具、办公用品等类别,丰富的商品像一个巨大的市场,每天有上万种物品进行竟价交易。采用会员制,必须经过注册或成为会员方可交易。这段话主要介绍了雅宝(yabuy)、酷必得(coolbid)、易趣(eachent)等竞价拍卖网站的共同特点,这些网站都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在线拍卖网站,它们的交易方式主要有:个人竞价:(B to C和C to C);集体议价:(B to C);标价求购。

4.《电子商务成功运作的条件》

基本框架:本文章主要是对电子商务及其成功运作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还在开头段落介绍了电子商务的概述,又在结尾对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进行了展望。心得体会: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网络主要指包括因特网、内联网、外联网、EDI网络在内的一切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主要包括询价、报价、洽谈、签约、支付结算、商业贸易、国内贸易等经济活动,整个交易都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既扩展了交易空间,提高了交易速度,又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频率。电子商务由网络、商家、消费者、认证中心、配送中心及网上银行等相关要素组成。这段话主要是对电子商务进行了一个概述,又简要介绍了电子商务的优点。

电子商务的保障有:技术保障、安全保障、法律保障、信用保障、上网保障。电子商务的成功运作,需要技术、安全、法律、信誉等方面的保障,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企业和消费者上网。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认识电子商务阶段/广泛关注电子商务阶段/应用发展阶段。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与技术基础薄弱;网上购物者太少;电子支付体系不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不健全;电子商务专门人才不多;信用障碍与观念障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重视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与鼓励更多企业与消费者网上交易;坚持与国际标准接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5.《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现代民商法的影响》 ——以 E-commerce 中的电子合同为视角

基本框架:本文以电子商务的狭义界定为基础,对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及我国现行电子商务律规范作出了简要的概括,并以此为基础就电子合同中主体及意思表示问题对现行合同法的挑战做出了一定阐释。主要是电子商务的概述、我国现行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概述、电子合同发展对现行民商事法律的挑战。

心得体会: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广义而言指E-Business,是包含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 web 进行的全部商

业活动的统称;狭义而言指电子交易E-commerce,即利用web所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交易。根据书本,总的来说,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可用于调整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于《合同法》、《电子签名法》等法律,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这主要是对我国线性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概述。电子合同,即“当事人之间通过应用电子管理和数据交换系统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交易协议”,简称“以数据电讯形式所订立的合同”。这主要是对电子合同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它的特点是:存在形式具有特殊性,其是以电磁记录的方式存在,非经显示器显示或者打印,不具可读性;订立过程具有特殊性,合同双方以网络为介质,通过输入预设的信息指令做出意思表示从而形成合意;成立具有特殊性,合同双方通过系统验证电子签名,即“密码”“密钥”后,合同即宣告成立。

最后,还有一本课外书:

认真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很想写段读书笔记。许是书写的太精彩了,忍不住想写几句。一段几百年的明史,却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

第一部里记忆犹新的是那段八股科举考试,最佩服的是那几百年间就出现的寥寥无几的三甲状元;张居正也着实厉害,不愧为治世能臣;庆幸的是当年黄观投河自尽,否则以他的气节岂不比那方孝孺等人下场更惨;最想解开的迷便是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难不能被火化成了灰?最狠的人非朱元璋和他的四儿子朱棣莫属,为了保全皇帝位,杀了身边所有的人;宁我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负我,格外觉得朱棣爱记仇。最现实的人非李景隆是也,墙头草,两边倒;做不成军事奇才也罢,却成了内奸。

最喜欢书里写的金戈铁马的场面,不算宏大,称不上写的精致,却颇有戏剧化。无论是对战陈友谅火烧那些铁索战舰,还是对战那些前朝元人在那个漫无边界的沙漠里寻找敌人,或是盛庸在追杀北军时突然帅旗刮倒,都觉得充满了戏剧化。正是因为如此,战争才能写得如此精彩。第一次发现即使没有爱情的小说故事里,也能让人看得如此投入。无论是从哪位强大的将军身上,都隐藏着这样一句话。即使日后身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有人说这些事儿,不够真实,其实在我看来,假假真真也好,这段历史能够在轻松的氛围里写的如此深刻,已觉得不易,何必要做到绝对真实呢,本来历史就没有绝对的真实,即便是正式记载,也不能说明绝对可靠。历史可以写的如此好看,像书里所说,生涩的道理用最普通的语言来描述,岂不更易理解。为什么非要钻牛角尖呢。我想把这部书完全读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第三篇: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范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读书时间: 读 书 报 告

《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

一、书名:《数学与文化》

二、著者:齐民友 著

三、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四、页数:302页

五、目录

绪言

一 理性的觉醒 1.1 希腊的几何学

1.2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1.3 数学与第一次科学革命 1.4 欧几里得与理性时代

1.5 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

二 数学反思呼唤着暴风雨

2.1 绝对几何学与欧几里得几何 2.2 非欧几何的发现

2.3 罗巴契夫斯基几何内容的简单介绍 2.4 数学——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 2.5 罗氏几何的相容性 2.6 关于数学基础 2.7 数学的“失乐园”

——哥德尔定理意味着什么? 三 “我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一个新宇宙” 3.1 弯曲的宇宙

3.2 相对论——牛顿的时空的终结 3.3 无尽的探索

结束语

(一)、该书作者简介

(二)、全书的概括

(三)、我对数学的新认识

1、抛开狭义化的“数学”,它的重要程度我以前无法想象

通过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十多年来我心中的数学是被我狭义化的,甚至潜意识里还有“数学”就只是“研究数字的一门学问”这种想法。数学的地位被贬低,我认为原因在于,数学在基础教育中一直与其他学科并列,这使得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实际她是凌驾于许多学科以上的。也许我也知道数学几乎是所有其他科学的工具,离开数学其他科学就无法表述和发展,但是我从未意识到在历史的进程中数学一直对文化和人的思维方式起着如此重要的推动作用。或许与其他学科并列也没有什么错,但我终于明白,现在是意识到数学地位之真正高度的时候了。

“18世纪末算起。那时,数学化的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但是有一点很明显,数学的重要性已经不如前一个阶段。”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18世纪以前,数学几乎独自指引着人类向理性方向前进,与此同时,数学就像一个“母亲”,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孩子”(其他学科),18世纪开始以后,她的孩子都开始长大了,各自发挥着多样性的作用,于是“母亲”的重要性仿佛不如以前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纵使孩子们形态迥异,本领不同,他们都是“母亲”的孩子,他们的基因是从母亲那里传下来的,数学的作用从来没有减弱过。原文中其实也给出了这种现象的解释:“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现代科学之所以成为现代可续,第一个决定性的步骤是使自己数学化,原因就在于数学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深深的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更直接的例证就是,非欧几何的出现催生了相对论,而相对论毋庸置疑地轰动了整个世界;数学体系的日益完善,也使得计算机的假想成为了现实,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计算机对于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

数学是重要的,就如齐老所说:“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注定要衰落的。”

2、数学是理性的探索精神

我本以为在人类文明史的开端,数学就一直以一种工具的形式存在,然而我不知道在古希腊,数学实际是以一种哲学的存在,主导着学者的精神世界。数学

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当时学者认识宇宙和上帝的表现。“数统治宇宙。”“宇宙的本质是自然数。”这是他们坚信的宇宙的真理。

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有几何学,古希腊也有,不同的是,前三个文明发源地是为实用目的研究几何学的,古希腊却几乎是纯理论。希腊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几乎不涉及数学的具体应用。这是因为当时希腊处于奴隶制社会,社会生产是奴隶们的事情,所以奴隶主是不考虑具体应用问题的。希腊的奴隶主认为自己的高贵在于他们应该去思考和研究宇宙的事情,即真理,而那时的数学,或者说几何学就是这样诞生的。所以,在奴隶主兼大学问家柏拉图那里,几何学竟然是洗净心灵,磨练和拯救灵魂的良方;所以,在希腊,数学家时常也是哲学家。当毕达哥拉斯定理使无理数出现在希腊人的面前的时候,面对着生活实际中不可能遇到的数字,希腊人并不是选择躲避,而是勇于探寻事物的本质。希腊能在两千年前研究无理数,却完全不为任何实用目的,只为了探究事物的根底,令我们佩服不已。数学的永恒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自己。书中用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的例子,并以“用理性的手指去触摸天上的星辰”诗意的句子,来说明:理性的探索其实是一种人生的意义,是理性生活的需要。

理性,体现在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理性,还体现在数学对解放人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数学在理性地研究宇宙本性,同时使人类的思维逐渐脱离宗教的束缚,带领人类走向理性的时代。当理性时代来临了,数学为人类的精神层面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了。这时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开始用公理化的思维和演绎推理的方法去探寻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和设计新的社会制度。“社会契约”维系的国家形态就是这样诞生的。

3、数学——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

什么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呢?简而言之,就是说数学是抽象的。数学曾经也是形象的,但随着数学的发展,她由形象逐渐变得抽象,这也是人类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进步。书中描述得很到位:“数学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没错,是超出人类感官的,现代数学正是这样,“数学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这件事引发了多少人对数学的误解和指责,实际上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似乎在这句中我明白了人们对数学的误解和狭义化的原因,也明白了大学里学习高等数学一定要改变的某种认识:即大多知识是抽象的,只能去抽象地理解,同时要锻炼自己抽象思考的能力。而我在中学已经习惯了把数学知识形象化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微积分时,我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从形象到抽象的进步可以找到有力的例子。《几何原本》使几何学有了体系,定理多达数百个,但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几何原本》中过多的依赖直观,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其中容易理解的是,如果对不合理的作图演绎证明,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书中就写出了一个“著名”的可以证明“任意三角形都是等腰”的例子;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容易理解的是,当突破了直观的束缚,就导致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两千年后非欧几何的诞生。

4、有趣的关系:数学与上帝

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文明史的开始,数学与上帝是一体的。然而现在,对于牛顿晚年专注神学研究这件事,我不觉得那么奇怪了,因为那个时代、特别是再往前的时代里,所谓科学家并不是唯物的、无神论者,他们同样信仰上帝,只是与宗教的上帝有些不同,宇宙是上帝按数学设计的,他们研究数学,其实是在研究 宇宙,想推算出上帝的设计图。他们还认为,上帝设计的世界是和谐而简洁的。于是,正是为了和谐而简洁,哥白尼才拒绝认同多达77个圆的托勒密地心说,简化至43个圆从而得到日心说;正是为了和谐而简洁,牛顿用一个万有引力方程就几乎给出了当时世界的统一图景。

上帝的确活在所有人包括数学家的心里,但他的地位一直在改变,在下降:最初宗教那里的上帝是万能的,他既创造了世界,又时刻主宰着所有人的命运;而数学家们的上帝可不是随心所欲就创造了世界,上帝需要按照数学设计世界;随着数学的发展,不久上帝失去了向世界的发展插手的能力;而后到牛顿那里,身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上帝在设计了世界之后,只能给一个第一推动力,然后便永远成为了人间的旁观者,上帝的处境已经够艰难的了;最后到了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那里,可怜的上帝就消失了(无神论出现)。齐老引用了恩格斯说的话:“上帝在信仰他的自然科学家那里所得到的待遇,比在任何地方得到的都坏。”“上帝”真是尴尬了,看到这里我都要为上帝叹息了。

(四)、读书之后我对数学文化的感性想法

《数学与文化》这本书,我还没有读足够长时间,更别提是重复的研读了,实际上我觉得要写一本书的读书报告,这本书起码应该读上3遍,那样理性的认识会更有条理更清晰,我现在这样写,无异于草草地读了一本小说,然后写了读后感似的。所以现在写的只能叫感性的想法。

即使是读小说,也会有想法,别说是数学家齐民友前辈写的数学科普类读物了。我的想法最强烈的是:读之恨晚啊!读之前我是没有认识到数学文化的迷人的和重要。篇二:《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

《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

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 ××× ××× 一:作者简介

齐民友,安徽芜湖人。中国数学家,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历任武汉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1988年4月--1992年10月任武汉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组成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数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

齐老认为,数学只有一个水平,即国际水平,要超越前人,正如奥运会比赛,须有平日练就的实力。但数学远离经济,“乐道”必须“安贫”。他反复论证了一个民族和它的文化的兴衰与其数学兴衰的对应关系,说明了“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的道理,这是本书中一个重要的结论。二:本书概括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是理性的觉醒、数学反思呼唤着暴风雨、“我从一无所有中创造了一个新宇宙”。第一篇“理性的觉醒”着重的介绍了从希腊时代到现代两千多年的数学的发展历程。使理性的思维充斥着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支撑起现代社会的自然科学这棵参天大树。第二部分“数学反思呼唤着暴风雨” 讲述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次次思想大解放。对非欧几何的探索引出了对宇宙空间的本性的疑问和对数学基础是否健全的质疑。对于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辩论促进了哥德尔定理的发现。第三篇“我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一个新宇宙”则讲述了数学家们对宇宙的本性的无尽探索,以及无尽地发现,爱因斯坦证明了宇宙的弯曲,相对论终结了牛顿的时空论。在无尽的探索中极大的加深了人们对宇宙和自身的认识。

三:心得与体会

(一):新的数学观

以前我总以为数学只是一门为算数而服务的学科,它的出现是为了简化人们在实际生产过程遇到问题时的计算过程中大量的计算步骤和提供简便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存在只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然而通过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十多年来我心中的数学是被我狭义化了的,数学的地位被贬低,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完全处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等同的地位上。他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他完全是一门独立的文化,指引着人类向理

性方向前进。

(二):数学的发展

数学的历史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样充满了曲折,但他还是以坚定不移的步伐走到了今天。从两千年前的希腊,数学几何只是贵族的哲学,高贵的思想,是重理论轻应用的一种东西,并且它与神学交互在一起,认为它与上帝统一,上帝用数学创造了宇宙。然而,随着数学家们对数学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上帝的地位在不断下降,逐渐从数学中分离出来,以致在牛顿之后上帝完全在数学中消失。齐老引用了恩格斯说的话:“上帝在信仰他的自然科学家那里所得到的待遇,比在任何地方得到的都坏。”“上帝”真是尴尬了,看到这里我都要为上帝叹息了。数学的发展由简入繁,从有记载开始它起源于埃及对几何的实际需要,后繁荣于希腊。希腊数学大体上可分两个时期即古典时期(约公元前600-300,相当于中国的周)以及亚历山大里亚时期(300bc—600bc)(相当于中国的战国至隋), 古典时期的学术中心几经迁移。最早是在小亚细亚的是奥尼亚(ionia)的米利都(m i1etus)城,出现了艾奥尼亚学派,其最著名的代表是泰利斯(thales.约610—547bc)相传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585―500bc)曾受业于他。其后学术中心迁至意大利南部的伊利亚(elea,故称伊利亚学派,其著称者有芝诺(zenv,公元前5世纪人)。以后则移到雅典,其最著名的学派是柏拉图(plato,127 –347bc)学派。他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院(academy).故亦称为学院派。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是他的学生。欧几里德编写了《几何原本》,希尔伯特有进一步总结出《几何基础》,数学创造了柏拉图的理想国,逻辑、直觉、形式的辩论与罗素发现悖论,哥德尔归纳“哥德尔定理”,以至现在爱因斯坦建立相对理论等等。数学的曲折发展就是“从一无所有中创造了一个宇宙”。

(三)语言与思想

齐老在本书前言中谈到写这本书的目的时说道:“力图让更大范围的读者能够读懂,并且能够从中得到新的启发。换句或说,我们希望本书的论述是通俗的,但思想又是深刻的。”我从这本书中完全看到了齐老所说的要求,通而不俗,他用亲切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或数学的发展历程,而且对于一些有难度的词都加以括号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并且他还用一些精妙优美和一些诙谐幽默的语句向我们阐述一个个数学思想。齐老写道“用你的手指触摸天上的星辰”,他照亮了居里夫人充满火一样激情的眼睛。齐老在介绍论证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凡人都要死(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所以:苏格拉底必死(结论)。正是这些优美的语句和诙谐幽默例子,让我充满兴趣的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在这被书中齐老就像一个和蔼可亲的的老者细心地给我们讲述一个个奇妙的故事。齐老在这本书中着重的介绍了数学中所蕴涵的真善美,数学带给我们的精神洗礼。对于数学的研究,让我们深刻的了解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性。通过对数学的认识,对于我们养成理性与严谨的思考模式。同时齐老也在本书中表达了他对世人的期望“如果人们懂得我们的生活有更崇高的目标.不仅仅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胃,而追求真理、追求至善以及追求美,又应该是统一的,这样的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学上的巨人好比太阳,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太阳,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沐浴在阳光之下。人类社会越进步,人就越需要这样的阳光。追求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也就是追求人类的进步。”

(四)认同的思想

证明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提高人的精神世界,求善求美

数学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

数学是理性的探索精神。

数学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认识自己。

对于数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

参考文献:

1、《数学与文化》扫描版,齐民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百度百科,齐民友简介篇三: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全书概括: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是理性的觉醒、数学反思呼唤着暴风雨、“我从一无所有中创造了一个新宇宙”。第一篇“理性的觉醒”着重的介绍了从希腊时代到现代两千多年的数学的发展历程。使理性的思维充斥着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支撑起现代社会的自然科学这棵参天大树。第二部分“数学反思呼唤着暴风雨”讲述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次次思想大解放。对非欧几何的探索引出了对宇宙空间的本性的疑问和对数学基础是否健全的质疑。对于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辩论促进了哥德尔定理的发现。第三篇“我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一个新宇宙”则讲述了数学家们对宇宙的本性的无尽探索,以及无尽地发现,爱因斯坦证明了宇宙的弯曲,相对论终结了牛顿的时空论。在无尽的探索中极大的加深了人们对宇宙和自身的认识。

齐民友谈数学文化:

本文论述了在各门科学数学化的趋势下,数学作为科学语言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数学能够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个特点,即它的确定性、简单性、深刻性、抽象性和自我完善性,高度评价了数学在促进人类思想解放、使人类摆脱宗教迷信、不断创新的历史功绩,把数学提到文化兴亡、民族盛衰的高度来认识。这些观点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数学和任何其他学科不同,它几乎是任何科学所不可缺少的。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恩泽广布,被遍及天下。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这一点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怀疑了。它的思想是许多物理学说的核心,并为它们的出现开辟了道路,了解这一点的人就比较少了。它曾经是科学革命的旗帜,现代科学之所以成为现代科学,第一个决定性的步骤是使自己数学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数学在人类理性思维活动中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各个时代的总的文化背景,同时又是数学影响人类文化最突出之点。

首先,它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并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通过纯粹的思维竟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人们自然会要求在一切领域中都这样去做。正是因为这样,而且也仅仅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 个典范,也成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的一个标准。就数学本身而言,达到数学真理的途径既有逻辑的方面也有直觉的方面,但就其与其他科学比较而言,就其影响人类文化的其他部门而言,它的逻辑方法是最突出的。迄今为止,人类知识还没有哪一个部门应用公理方法得到如数学那样大的成功。但是,如果到今天某个知识部门还是只有论断而没有论据,只是一堆相互没有逻辑联系的命题,前后又无一贯性,恐怕是不会有人接受的了。每个论点都必须有根据,都必须持之有理。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最深处宇宙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

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且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它不断致力于分析自己的概念,分析自己的逻辑结构。总之,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它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或者再加上“之一”二字更好一些)。数学深刻地影响人类精神生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它大大地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使人成为更完全、更丰富、更有力量的人。爱因斯坦说的“得到解放”,其实正是这个意思。心得体会: 1.数学的重要性和高度性

数学的地位被贬低,我认为原因在于,数学在基础教育中一直与其他学科并列,这使得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实际她是凌驾于许多学科以上的。也许我也知道数学几乎是所有其他科学的工具,离开数学其他科学就无法表述和发展,但是我从未意识到在历史的进程中数学一直对文化和人的思维方式起着如此重要的推动作用。或许与其他学科并列也没有什么错,但我终于明白,现在是意识到数学地位之真正高度的时候了。数学是重要的,就如齐老所说:“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注定要衰落的。” 2.数学的理性探索精神

数学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当时学者认识宇宙和上帝的表现。数学的永恒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自己。书中用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的例子,并以“用理性的手指去触摸天上的星辰”诗意的句子,来说明:理性的探索其实是一种人生的意义,是理性生活的需要。理性,体现在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理性,还体现在数学对解放人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数学在理性地研究宇宙本性,同时使人类的思维逐渐脱离宗教的束缚,带领人类走向理性的时代。3.语言与思想 齐老在本书前言中谈到写这本书的目的时说道:“力图让更大范围的读者能够读懂,并且能够从中得到新的启发。换句或说,我们希望本书的论述是通俗的,但思想又是深刻的。”我从这本书中完全看到了齐老所说的要求,通而不俗,他用亲切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或数学的发展历程,而且对于一些有难度的词都加以括号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并且他还用一些精妙优美和一些诙谐幽默的语句向我们阐述一个个数学思想。齐老写道“用你的手指触摸天上的星辰”,他照亮了居里夫人充满火一样激情的眼睛。齐老在介绍论证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凡人都要死(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苏格拉底必死(结论)。正是这些优美的语句和诙谐幽默例子,让我充满兴趣的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在这被书中齐老就像一个和蔼可亲的的老者细心地给我们讲述一个个奇妙的故事。齐老在这本书中着重的介绍了数学中所蕴涵的真善美,数学带给我们的精神洗礼。对于数学的研究,让我们深刻的了解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性。

参考文献: 1.《数学与文化》,齐民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百度百科,齐民友简介篇四: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一)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什么?正如科学是什么、系统是什么、精神是什么、文化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等问题一样,都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知道一些,但就是说不清楚,不仅是我们这种学了十几年数学的新手说不上来,就连那学了几十年的老学者也不一定能说得明白,数学的高深可见一斑。

①有人说,从工作领域来看,数学是技术,数学是逻辑,数学是科学,数学是艺术,数学是文化;有人说,从数学的对象来看,数学研究计算,数学研究数和量,数学研究模型,数学研究无穷;还有人说,从社会价值看,数学是语言,数学是工具,数学是框架,数学是符号游戏?? 这些看法都有其道理,但没有一个观点可以充分说明现代数学研究的全部特点。②数学源自于古希腊,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③按照大卫·希尔伯特的观点:1.数学是研究抽象形式与关系的领域;2.数学对象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应该来自我们经验的现实世界,然而,从一开始,抽象及推广两种有效的方法就一直在起作用,因此,大部分数学概念是由一些比较基本的概念衍生出来的;3.数学同时是“在”(being)的科学也是“为”(doing)的科学;4.数学的不朽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数学本身的特质是唯一的,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

(二)数学之美

“数学,如果正确的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罗素说。数学—人类进化过程中创造的学问,它是智慧的积累、知识的升华、技巧的创新,其中也自然不乏美。因为数学正是在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中发展的。诚然,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正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结晶。

数学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④数学的和谐之美。高尔泰说,“所谓‘数学的和谐’不仅是宇宙的特点,原子的特点,也是生命的特点、人的特点。”数学的严谨自然流露出它的和谐,为了追求严谨、追求和谐,数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消除其中不和谐的东西。比如悖论,它是指一个自相矛盾或与广泛认同的见解相反的命题或结论(一个反例),一种误解,或看似正确的错误命题及看似错误的正确结论。在很大程度上讲,悖论对数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史上被称作“数学危机”的现象,正是由于某些数学理论不和谐所致。对消除这些不和谐问题的研究,反过来却导致数学本身的和谐而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正如数学家贝尔和戴维斯指出的那样:数学过去的错误和未解决的困难为它未来的发展提供契机。

数学的形式美。艺术家追求的美中,形式是特别重要的,比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黄河的蜿蜒、长江的浩瀚??常常是艺术家们渲染它们美的不同的形式与角度。数学家也十分注重数学的形式美,尽管有时它们的含义更加深邃,比如整齐简练的数学方程、匀称规则的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一种形式美,这是与自然规律的外在表述有关的一种美。寻求最适合表现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是对科学理论形式美的一种追求。比如杨辉三角、运用割圆术所得的图形、矩阵、级数、还有黄金分割等都具有令人震撼的形式美,尤其是我们人体的许多部位的比例、埃及著名的金字塔的设计比例等都符合黄金分割的规律的这一事实,更加印证了,数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拥有了耐人寻味的、源源不断的形式之美。

⑤数学的奇异之美。英国哲人培根说过,“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匀称中有着某种奇特”,他又说,“美在于奇特而令人惊异。数学处处充满着令人惊叹的奇异之美”。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不定方程3x*x-y*y=2有无数组有理数解,但方程x*x-3y*y=2却没有有理数解;任给一个自然数,若它为偶数则将它除以2,若它为奇数,则将它乘以3后再加1,??,如此下去经有限步骤后其结果必为1。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与其说数学的奇异性是偶然产生的,不如说是数学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自身产生奇异性的必然性。

数学的简洁之美。上小学时,碰到说明性的题目,我们会老老实实长篇大论

地写“因为??所以??”;到了中学,老师教我们在证明题中“因为”可以用倒三角的三个顶点来表示,“所以”可以用正三角的三个顶点来表示;到了大学,又学会了数理逻辑中“任意”、“存在”的表示方法,记住了多个数字求和可以用求和符号e,多个数连乘可以用π等符号,还有集合的交、并、绝对补、对称差、求幂集等符号,微积分的积分、求导、极限符号,命题中的合取、析取、蕴含、等价符号,二元关系中的定义域、值域、等价关系、偏序集等符号,代数系统中的群、格等。不难发现很多用汉字表述起来很复杂的概念,数学都可以用其特定的简洁明了的数学符号组合直接表示出来。

数学之美是现实的、具体的,以致于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然而,数学之美又是浩瀚的、朦胧的,以致于我们耗尽毕生心血也无法完全看清它、把握它。这就是数学的独具魅力之处,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畏艰辛与困苦,为了数学事业的发展不懈奋斗。

(三)数学推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

⑥不管怎么说,数学最大的社会功能是推动科学发展,而科学发展则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在理论思维中,数学思维占有重要地位,它使物理概念精密化、定量化,它以自己特有的思想—不变性、对称性、极大或极小(变分原理)得出新物理量以及守恒律等数学规律。而在实验观测中,使用先进的方法推算结果以及数据处理和揭示经验规律也都是重要的数学手段,数学就这样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维以及科学对社会进步造成的巨大冲击,反过来也发展了数学。数学与物理科学。众所周知,在行程问题中,v=△s/△t,但是这个v是物体在△t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即它只能反映物体在△t时间内物体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平均快慢程度。若要求该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我们必须考察在△t趋近于无穷小的时候,相应的△s与△t的比值,即求△t—>0时,△s/△t的极限值。为了解决这个物理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微积分的思想,可见,物理高度发展的前提是作为其发展工具的数学必须有高度的发展,就像高中物理老师说过的话,“数学学得好的同学,物理不一定好,但是物理学得好的人,数学一定好。”

数学与生物科学。对于生物内在的或外表的,个体的或群体的,器官的或细胞的,直到分子水平的各种表现性状,人的肉眼只能观测到一个大概的状态,如果要精确反映出生物的各种特性,我们必须依据性状本身的生物学意义,用适当的数值予以描述,这也就是所谓的量化。比如反映一个培养皿中的细菌的繁殖状况,我们会应用坐标系讲培养皿的温度分布状况、营养分布状况、细菌生成状况等描绘出来,进而找到影响细菌繁殖的各种外界因素,以便快速培养、快速繁殖,这跟人体组织、器官的培养是相似的。又比如,高中生物学里遗传问题,我们需要用概率的知识计算出小孩患病与否的概率,长出的豌豆是褶皱的还是圆滑的概率等等,这些研究离开数学也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数学与社会科学。对于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经常会遇到求最优方案问题,于是便要用到线性规划相关的数学方法求最大、最小值;对于社会学,人口统计问题、城市规划问题、交通问题、医疗问题等,还是要大量用到数理统计的内容,并用数学的眼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量的分析,进而对质做出判断。

⑦数学与人文学。音乐方面,自古以来数学就已经渗入到艺术家的精神之中。从毕达哥拉斯时代起,乐理已经是数学的一部分。他把音乐解释为宇宙的普遍和谐,这种和谐同样适用于数学及天文学。开普勒从音乐与行星之间找到对应关系,莱布尼茨首先从心理学来分析音乐,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无意识的数学运算”,这更是直接把音乐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在绘画与雕塑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创造。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绘画与数学平行发展,许多艺术家也对数学感兴趣,他们深入探索透视法的数学原理等等。这些强有力的事实,再次印证了数学自身的强大魅力及巨大推动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高低从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而数学又是推动理论革新、科技发展的有力工具,可以说数学发展决定社会进步。

(四)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从社会角度看,18世纪以来,先后有美国、法国、德国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了国内生产力,使得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事业迅速繁荣,与工业革命之前相比取得了质 的飞跃。在推动英、美、法、德迅速成为世界强国的同时,也推进了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进程,为世界、科技、经济、政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数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便有更多的数学工作者投入到数学研究之中,与此同时,发展了的数学理论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进而促进社会更加发展,如此循环下去,数学愈加发展,社会愈加进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数学发展,就没有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数学无论是对于社会的进步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数学学习是极其必要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学、科技水平已经领先我们好几十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数学来推动我国的进步,我国与他们的差距将会日益增大,中华民族大伟大复兴也就遥遥无期了。

时代在召唤,我们的使命空前沉重。不要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业而懒懒散散地搞学习、搞数学,不要再因为数学严谨的证明、深奥的过程而对数学畏畏缩缩、蜷缩不前。少一分浮躁,多一分踏实,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份淡薄名利,踏实做人,低调做事,从自己的数学修养做起,从自己的个人素养做起。让我们共同播种承载中华儿女复兴梦想的希望之种,辛勤耕耘,翘首以盼,我们终将共同见证,它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傲然撑起中华民族的广阔天空!篇五:数学与文化 读后感

《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

数学之光 辉映历史星空

穿越浩瀚的历史天空,一路上到处可见数学之光造就的辉煌。在埃及的尼罗河畔,数学将金字塔“打造”成了横扫欧洲的拿破仑皇帝的铁炮狂轰滥炸亦不能损之分毫的人类建筑奇迹;在肥沃的两河流域,数学将人类领进了时间的范畴里,摆脱了“今夕不知是何年”的懵懂,跃入了历法的新纪元中;在静谧的爱情海岸边,数学中的天之娇女——黄金分割比“创造”了科学与艺术达到至善至美结合境界的巴特农神庙······数学,一路播撒的文化的种子已绽放出姹紫嫣红的花朵,惊艳绝伦!

数学,这一科学中的皇后,是如何登上科学的殿堂呢?答案自然是无数前赴后继的数学家的呕心沥血的付出。因此,在我看来,数学创造出的辉煌的文化诚然有埃及金字塔、巴特农神庙之类的令人亘古慨叹的世界奇迹,但最精华的部分应属于数学家为求真理而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那才是造就数学文化源远流长、璀璨辉煌、永葆活力的原动力!下面让我们在数学家史话中领略一下那最朴实无华的数学文化。

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 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 祖冲之,出身官宦人家,少年好学,学问高深,年轻时便已名噪京师,但因在宴会上预告月食的降临而得罪权臣戴法兴,毁了仕途。祖冲之闲赋在家,心里郁愤难平。但他不甘于青春年华就此蹉跎,便研究数学——为《九章算术》作注。《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四五十年间,集我国数学之大成,历代均有人为它作注,但都碰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圆周率。祖冲之一接触到圆周率问题,便被困扰得坐卧不安。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利用刘徽的隔圆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道理很简单,但算起来相当费劲,于是他请来了年仅十三岁但天资聪颖的儿子——祖暅的帮助。

因为那个时代既没有阿拉伯数字可以笔算,又没有算盘可以珠算,预算只能靠一种叫算筹的原始工具。于是祖冲之搬来几个大竹子,操刀破成细条,又一一折成短截,堆起来一座竹棍的小山。一切准备妥当后,祖冲之在当地画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大圆,将圆割成六等份,然后再依次内接12边形、24边形、48边形······他都按勾股定理用算筹摆出乘方、开方等式,一一求出多边形的边长和周长。为了计算简单,他把直径的长定位长度单位这样每个多边形周长的量数即是圆周率一个近似值。儿子祖暅在大圆圈里跳进跳出帮他拿算筹,记数字。这样直算的月落乌啼,直算得鸡鸣日升,那竹棍摆成的算式从桌上延到地下,又满地转着圈子,一屋上下全是竹棍。这批算筹都是些新破的竹子,还没来得及打磨,祖冲之用手捏着,想着,摆着,不消几日,渐渐指头都被磨破,那绿白相间的新竹竟染上了红红的血印。他们父子这样不分昼夜的割着算着。这天,他们割到第四次,圆周被分为九十六份,真是如等险峰,俞登愈难。当年刘徽就是到此为止,而将得到的3.14定为最佳数据。此时,祖暅早已疲惫不堪,祖冲之便打发他去睡觉。他推开窗户,深吸了几口甜甜的空气,看了一回星空,又转过身来看着地上那个大圆。那内接的96边形,与那圆快接近于重合了。按说能算到这一步已经实在不易,用这个数字再去为《九章算术》作注,也就完全可以了。他用拳头捶了捶酸困的后腰,又摸摸缠着布条的手指,向墙边的书架踱去,忽然背后唰啦啦一阵响声。他一猛回头,哎呀!原来刚才忘关窗户,一阵夜风吹起窗幔,把竹筹摆起的许多算式扫得七

零八落,抛洒一地。这式子刚摆完还没有来得及验算,也未抄下得数。而每算一次就要进行十一次加减乘除和开方,多么繁重的劳动啊!祖冲之一下扑在地上,用还渗着血的十指捧着一掬算筹,对着沉寂的夜空,低声喊道:“老天啊!你也和戴法兴一样,如此欺人。”他一甩衣袖,索性将桌上的残式全部拂去,又重新摆布起来。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天,直至花开花落,月缺月圆,父子俩把地上的大圆直割到24576份,这时的圆周率已经精确到了3.14159261.祖冲之知道这样割下去,内多边形的周长还会增加,更接近于满周,再增加也不会超过0.00000001丈,所以圆周率必然是3.1415926<π<3.1415927,当时祖冲之就把圆周率定在这“上下二限” 之间。这上下限的提法却是祖冲之所创,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值在当时世界上遥遥领先,直到一千年后才有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的计算超过他。

祖冲之父子经过无数日夜奋战,图形遍地,算筹成堆,终于算出新的圆周率。这种执着、不怕苦累、知难而上、追求完美的精神确实数学中的瑰宝,是数学中的人文文化,是数学文化的载体、本质。

这种文化从未消亡,始终以蓬勃的生命里存活着。站着古希腊文明的巅峰的巨人——大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便是为了维护画在沙盘上的几何图形而与侵入他家中的罗马士兵发生争执而被后者一剑穿胸死去。临死前,他还念念不忘的是那个数学难题仍未解决。他对数学的执着是刀剑与鲜血也无法撼动的。大数学家欧拉在其失明之后继续数学的研究,并在生命消逝之前以口述的方式将400篇长达数十万字的数学论文出版。一字一字的复述,不是为留名青史,而是为了后人能够继承这笔遗产,将数学的车轮推得更远。非欧几何创始人罗巴切夫斯基在尝试解决欧氏第五公设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几何世界,但当他在一次数学会议上发表相关方面著作时却无人理解。不仅如此,他的非欧几何论文也遭到了封杀,本人也遭到了当时许多数学家的谩骂与攻击。他在国家、同行反对的情况下,孤军奋战了30年,孜孜不倦于非欧几何的理论发展,最后在孤独中死去。我不由想起《史记》中的一段话: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些数学家哪一位不是具有如此的在困厄中坚守奋斗的执着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数学文化的存在,数学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出如此繁华的文化。

第四篇:读书报告 数学与文化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读书时间:

读 书 报 告

《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

一、书名:《数学与文化》

二、著者:齐民友 著

三、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四、页数:302页

五、目录

绪言

一 理性的觉醒 1.1 希腊的几何学

1.2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1.3 数学与第一次科学革命 1.4 欧几里得与理性时代 1.5 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

二 数学反思呼唤着暴风雨

2.1 绝对几何学与欧几里得几何 2.2 非欧几何的发现

2.3 罗巴契夫斯基几何内容的简单介绍 2.4 数学——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 2.5 罗氏几何的相容性 2.6 关于数学基础 2.7 数学的“失乐园”

——哥德尔定理意味着什么?

三 “我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一个新宇宙” 3.1 弯曲的宇宙

3.2 相对论——牛顿的时空的终结 3.3 无尽的探索 结束语

(一)、该书作者简介

齐民有,1930年出生,安徽人,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一直在武汉大学数学系工作,历任数学系教师,博士生导师,曾获1987年自然科学奖四等奖,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组成员,中国数字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数学会理事长,1993-1997年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二)、全书的概括

全书分三章写了数学的发展对人类文化产生的持续影响,用诸多的事例说明了数学不仅在科学技术上推动社会的发展,更大的影响在于数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探索精神影响至文化的各个角落。书中说数学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自己。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广博的知识面论证得到结论:一个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数目三章分别是理性的觉醒、数学反思呼唤着暴风雨、“我从一无所有中创造了一个新宇宙”。第一章“理性的觉醒”主要写了由希腊的几何学开始,前赴后继的数学家们经过两千多年地努力探索,使理性思维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第二章“数学反思呼唤着暴风雨”主要写了两场数学的暴风雨引起的科学革命:第一个是对平行公理的探索导致了非欧几何的诞生,第二个是哥德尔定理的出现。第三章“‘我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一个新宇宙’”主要写了数学家们不断对宇宙本性进行探索,直到最后爱因斯坦发现了弯曲的宇宙,在过程中数学也使人类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

(三)、我对数学的新认识

1、抛开狭义化的“数学”,它的重要程度我以前无法想象

通过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十多年来我心中的数学是被我狭义化的,甚至潜意识里还有“数学”就只是“研究数字的一门学问”这种想法。数学的地位被贬低,我认为原因在于,数学在基础教育中一直与其他学科并列,这使得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实际她是凌驾于许多学科以上的。也许我也知道数学几乎是所有其他科学的工具,离开数学其他科学就无法表述和发展,但是我从未意识到在历史的进程中数学一直对文化和人的思维方式起着如此重要的推动作用。或许与其他学科并列也没有什么错,但我终于明白,现在是意识到数学地位之真正高度的时候了。

“18世纪末算起。那时,数学化的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但是有一点很明显,数学的重要性已经不如前一个阶段。”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18世纪以前,数学几乎独自指引着人类向理性方向前进,与此同时,数学就像一个“母亲”,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孩子”(其他学科),18世纪开始以后,她的孩子都开始长大了,各自发挥着多样性的作用,于是“母亲”的重要性仿佛不如以前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纵使孩子们形态迥异,本领不同,他们都是“母亲”的孩子,他们的基因是从母亲那里传下来的,数学的作用从来没有减弱过。原文中其实也给出了这种现象的解释:“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现代科学之所以成为现代可续,第一个决定性的步骤是使自己数学化,原因就在于数学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深深的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更直接的例证就是,非欧几何的出现催生了相对论,而相对论毋庸置疑地轰动了整个世界;数学体系的日益完善,也使得计算机的假想成为了现实,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计算机对于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

数学是重要的,就如齐老所说:“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注定要衰落的。”

2、数学是理性的探索精神

我本以为在人类文明史的开端,数学就一直以一种工具的形式存在,然而我不知道在古希腊,数学实际是以一种哲学的存在,主导着学者的精神世界。数学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当时学者认识宇宙和上帝的表现。“数统治宇宙。”“宇宙的本质是自然数。”这是他们坚信的宇宙的真理。

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有几何学,古希腊也有,不同的是,前三个文明发源地是为实用目的研究几何学的,古希腊却几乎是纯理论。希腊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几乎不涉及数学的具体应用。这是因为当时希腊处于奴隶制社会,社会生产是奴隶们的事情,所以奴隶主是不考虑具体应用问题的。希腊的奴隶主认为自己的高贵在于他们应该去思考和研究宇宙的事情,即真理,而那时的数学,或者说几何学就是这样诞生的。所以,在奴隶主兼大学问家柏拉图那里,几何学竟然是洗净心灵,磨练和拯救灵魂的良方;所以,在希腊,数学家时常也是哲学家。当毕达哥拉斯定理使无理数出现在希腊人的面前的时候,面对着生活实际中不可能遇到的数字,希腊人并不是选择躲避,而是勇于探寻事物的本质。希腊能在两千年前研究无理数,却完全不为任何实用目的,只为了探究事物的根底,令我们佩服不已。

数学的永恒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自己。书中用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的例子,并以“用理性的手指去触摸天上的星辰”诗意的句子,来说明:理性的探索其实是一种人生的意义,是理性生活的需要。

理性,体现在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理性,还体现在数学对解放人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数学在理性地研究宇宙本性,同时使人类的思维逐渐脱离宗教的束缚,带领人类走向理性的时代。当理性时代来临了,数学为人类的精神层面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了。这时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开始用公理化的思维和演绎推理的方法去探寻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和设计新的社会制度。“社会契约”维系的国家形态就是这样诞生的。

3、数学——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

什么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呢?简而言之,就是说数学是抽象的。数学曾经也是形象的,但随着数学的发展,她由形象逐渐变得抽象,这也是人类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进步。书中描述得很到位:“数学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没错,是超出人类感官的,现代数学正是这样,“数学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这件事引发了多少人对数学的误解和指责,实际上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似乎在这句中我明白了人们对数学的误解和狭义化的原因,也明白了大学里学习高等数学一定要改变的某种认识:即大多知识是抽象的,只能去抽象地理解,同时要锻炼自己抽象思考的能力。而我在中学已经习惯了把数学知识形象化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微积分时,我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从形象到抽象的进步可以找到有力的例子。《几何原本》使几何学有了体系,定理多达数百个,但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几何原本》中过多的依赖直观,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其中容易理解的是,如果对不合理的作图演绎证明,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书中就写出了一个“著名”的可以证明“任意三角形都是等腰”的例子;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容易理解的是,当突破了直观的束缚,就导致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两千年后非欧几何的诞生。

4、有趣的关系:数学与上帝

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文明史的开始,数学与上帝是一体的。然而现在,对于牛顿晚年专注神学研究这件事,我不觉得那么奇怪了,因为那个时代、特别是再往前的时代里,所谓科学家并不是唯物的、无神论者,他们同样信仰上帝,只是与宗教的上帝有些不同,宇宙是上帝按数学设计的,他们研究数学,其实是在研究宇宙,想推算出上帝的设计图。他们还认为,上帝设计的世界是和谐而简洁的。于是,正是为了和谐而简洁,哥白尼才拒绝认同多达77个圆的托勒密地心说,简化至43个圆从而得到日心说;正是为了和谐而简洁,牛顿用一个万有引力方程就几乎给出了当时世界的统一图景。

上帝的确活在所有人包括数学家的心里,但他的地位一直在改变,在下降:最初宗教那里的上帝是万能的,他既创造了世界,又时刻主宰着所有人的命运;而数学家们的上帝可不是随心所欲就创造了世界,上帝需要按照数学设计世界;随着数学的发展,不久上帝失去了向世界的发展插手的能力;而后到牛顿那里,身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上帝在设计了世界之后,只能给一个第一推动力,然后便永远成为了人间的旁观者,上帝的处境已经够艰难的了;最后到了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那里,可怜的上帝就消失了(无神论出现)。齐老引用了恩格斯说的话:“上帝在信仰他的自然科学家那里所得到的待遇,比在任何地方得到的都坏。”“上帝”真是尴尬了,看到这里我都要为上帝叹息了。

(四)、读书之后我对数学文化的感性想法

《数学与文化》这本书,我还没有读足够长时间,更别提是重复的研读了,实际上我觉得要写一本书的读书报告,这本书起码应该读上3遍,那样理性的认识会更有条理更清晰,我现在这样写,无异于草草地读了一本小说,然后写了读后感似的。

所以现在写的只能叫感性的想法。

即使是读小说,也会有想法,别说是数学家齐民友前辈写的数学科普类读物了。我的想法最强烈的是:读之恨晚啊!读之前我是没有认识到数学文化的迷人的和重要。

第五篇:当代都市文化与现代性问题初探

文章标题:当代都市文化与现代性问题初探

(纽约大学)托马斯·班德尔

翻译:何翔

对都市文化和政治的研究由来已久,有一个很长的谱系。从我自己受教育的经历来看,它始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将都市的特殊性质作为一个政治领域进行研究,此后,在有关都市的写作里都有它穿越世纪的回声,并极大地影响着当代主要的都

市和政治评论者,包括刘易斯·曼弗德,汉娜·阿伦特和理查德·塞内特。这里,我并不打算把对都市研究的讨论延伸到那么远,而是集中在现代都市文化研究以及从事这一研究的方法上。对我而言,就是用一种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二十世纪的现代都市研究。

在关于都市和都市文化的研究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创新性,我们的目的地始终是在前方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回望那些现代都市文化研究的先驱者是有益的,至少,对一个经受史学训练的人来说是这样,因为是这些先驱者把我们带入了今天的都市文化研究。我们仍然站在这些经典的都市研究者的肩上,那是巨人的肩膀。然而,回归他们的目的部分地是为了越过他们,得出我们自己的范式。因此,我先把本世纪以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一个简略的划分,所包括的类型有:

1,都市生活的心理学,我尤其认同乔治·西美尔。

2,都市的和在都市中的表现实践,这一点我与瓦特·本雅明和罗兰·巴尔特是同党,虽然他们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3,都市文化的物质基础,包括经济、空间和形式的生产、社会关系等。大卫·哈维尤擅此道,可以参见他的近作《巴黎:现代性之都》。

4,文化生产的模式和都市文化产品的特殊形式,特别是当其关涉现代主义时,我认同雷蒙德·威廉斯。

5,大都会文化和国家文化的关系,有许多学者关注到这一问题,但只有简·雅各布在她的名著《城市和国家财富》中脱颖而出。

关于最后一点,我会在发言中介绍大都会和大都会主义。出现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大都市(grosstadt)和世界都市(weldtstadt)都常常被称为大都会。实际上,大都会和大都会主义的理念总是暗含在我对其它范畴的理论探讨中。因为在我们讨论的例子里,大都会和大都会主义都显示出了其重要性。

我希望对大都市一词的简要历史描述能为接下来的讨论明确一些概念。英文的大都会“metropolis”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它的意思是“母城”,即有殖民者去建立新城邦的那个原来的城市或者“城邦”(polis)。古希腊的自然资源相当有限,难以支撑大都市。而殖民则有利于限制城市的无限扩大。理论上来说,新城市和“母城”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有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即,每一个希腊城邦都是自治的,这就是城邦的全部含义,也是今天政治(politics)一词源于城邦(polis)生活的由来。同样,源于希腊语的英文“白痴”(idiot)一词即指那种不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人。但实际上,在母城和它的殖民地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继承关系,它们分享神祀,形成军事同盟。随着罗马帝国的出现,母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等级关系进一步明晰。罗马处在由其附庸城市构成的网络中心。随着罗马的衰落和基督教的上升,这种等级制度被削弱了。中世纪欧洲的省级城市成了主教们的席位,但除了罗马天主教的教会控制之外,它们仍然还有相当程度的城邦自治权。

此时,罗马仍然是中心。但是,当历史学家詹姆斯·布赖斯在1864年描述作为一个中世纪大都会的罗马的特点时,大都会和它的附属地之间的复杂关系就显露了出来。“对于一半的基督教国家来说,罗马是一个宗教的大都会,也是一个艺术的大都会。”对此我有五点要谈。

首先,它表明了,大都会在受制于某一特定政治权力的同时,它也可以超越这样的权力或者国家。这意味着,它能超越自己。这就带出了我的第二个论点。当绝对权力统治着帝国的时候,另一个历史事实是,在一定环境下,人们自己可以和大都市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由联系。第三,对人、事物、知识甚至金钱来说,大都市都是一个十字路口。它和其它地方密切相关,其本身是一个非匀质的环境。第四,只有在人类经验而非其它领域内,一个城市才可能被公认为一个大都市。纽约被称作世界的文化之都,但它应该还有更多特殊性。这一称谓在视觉艺术和音乐方面可以站住脚,但对戏剧而言则并非如此。最后,大都市的身份还是它自身历史的产物,它之所以存在,部分原因是文化的分层。它是一个历史的沉淀物,揭示了历史上重要事件的演变痕迹,有时是自然的,有时不是。因此,对于城市来说,历史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资本的形式。所有这些都加入了一个独特的大都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属于都市和在都市中的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表达的在场。

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可以说始于西美尔1903年写于柏林的论文。他的论文《大都会和心灵生活》捕捉到了由现代都市带来的新颖性、奇异性以及新的自由和约束。当

下载《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文化修养报告(模版)

    艺术文化修养课程报告(选修)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

    政治与媒体背叛的艺术

    政治与媒体背叛的艺术 默多克遭遇到重大危机,这也是英国政治和媒体关系的危机。记得BBC前政治主编安德鲁?马尔(Andrew Marr)曾经在回忆录《我的买卖》(My Trade)中说,作为记者,要学......

    艺术与文化上课感想

    艺术与文化 我们熟悉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社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艺术,在每个艺术的背后又都蕴含着浓厚的文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艺术以含蓄为主要特征,于是当郎世宁将西......

    文化自觉与艺术自信

    文化自觉与艺术自信饶曙光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周恩来万隆之行》等影片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周恩来的艺术形象......

    海洋文化读书报告

    传承海洋文化 呵护蓝色家园——读书报告 黑沿子地处渤海之滨,自古以来靠海为生,海洋赋予了我们独特的性格和心理:不依不赖、富于竞争、敢于冒险、追求成功。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

    读书报告——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中国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份:2006 今天本不打算上网的,但今天看完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有点感受。本书是余秋雨教授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全......

    中西方文化比较 读书报告

    《希腊神话》读后感---我爱那些神话故事马克思说:“神话是人民的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许多人谈到神话都必引用这句话,我也不能免俗,因为......

    文化苦旅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文化苦旅》有感 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余秋雨 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