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文化修养报告(模版)
艺术文化修养课程报告(选修)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4、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5、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6、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注意艺术修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一部优秀艺术作品进步的思想倾向,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7、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注重艺术修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第二篇:体育-报告-修养-乒乓球-文化
论乒乓球文化及发展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 摘要:作为国球运动的乒乓球运动,有其独到的人文魅力,正是这种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乒乓球运动精神才促使乒乓球运动在走上发展升华的伟大道路。本文分析了乒乓球的人文内涵,同时也探讨了促进乒乓球文化和谐发展的构想。关键词:乒乓球,人文内涵,和谐发展
1乒乓球的人文内涵
乒乓球的人文内涵[1]有着非常广阔和丰富的内容,这些内涵不仅蕴含在乒乓球的运动历史中,而且被乒乓球的人文历史所发扬光大。1.1以人为本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的。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是社会发展进程最重要的资源,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本身获得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提高生存机会的过程,从总体上说,健康、长寿、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幸福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
乒乓球作为当代竞技运动的项目之一,乒乓球运动运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待的文化体系,并成为世界上比较有影响体育文化运动。而这种影响以中国为甚。其“以人为本”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一种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主义程式。奥林匹克运动作为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解放人,全面发展人的一种人文追求,大大推动了社会对人和人体的研究、发展,并最终孕育了现代体育人文精神。以发展人身和人体为己任的现代体育,最终形成并获得发展。乒乓球作为经典的奥林匹克运动,正是充分体现了这种人文精神。而这种人文精神也正是以发展人的精神和身体为核心,认为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塑造完美和谐发展的人格,表现为人类自身发展意义上的人文关怀。1.2奋斗不息
从桌上网球,到奥运会的项目,再到中国成为国球,乒乓球发展的历史证明[2],乒乓球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奋斗不息的运动。而在乒乓球运动中一件件的训练、比赛事件也彰显了乒乓球运动员们奋斗不息的精神。从容国团喊出“拼搏”的时代强音,到邓亚萍成为乒乓球坛的巨人,中国人用实践证明了一个奋斗不息的民族和一个奋斗不息的运动。作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的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不仅是弘扬的是一种体育精神,同时弘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1.3发展创新
纵观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创新自始至终贯穿其中。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创新大致包括击球工具(球拍)的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战术与打法的创新和竞赛规则、规程的修改创新三个方面。乒乓球运动诞生之初,采用的球是裹有丝织物的橡胶实心球,而球拍则是类似于网球拍的长柄椭圆形羊皮球拍,后来又发展成木板拍。1890 年,英国詹姆斯.吉布首次将赛璐珞空心球用于乒乓球比赛,1902 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颗粒胶皮拍。其后,以奥地利人为首的欧洲人,创造了削球和削攻结合打法。1951 年,奥地利大学生瓦尔德玛。
福里奇将黑海绵贴于球拍参赛,1952 年,日本选手佐藤博治,采用远台抽打法击败了欧洲的削球。20 世纪60 年代初,日本大学生中西义治创造了弧圈球。其后,欧洲人创造了反手弧圈球技术。中国乒乓球队在50 年的乒乓球战斗中,创造了21 项打法与技术创新。创新与发展是乒乓球文化的核心,它所揭示的社会文化意义在于为参与者的思维和灵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运动员在实践中可以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新的技术和打法,乒乓球器材厂商亦可以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创造出新的球拍。乒乓球的文化就是一种发展创新的文化,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理解乒乓球文化的灵魂,才能将乒乓球文化贯穿到生活中去。1.4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性格特征[3],在文化生活上表现为善于学习,兼容并蓄,胜不骄、败不馁。乒乓球发展的历史上,中国的乒乓球就是在不断引进、吸纳域外乒乓球技术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战绩。同时,在长期领先的基础上,仍然虚怀若谷,对自身严格要求,不骄不躁,给世界人民一个全新的、进步的乒乓球文化。“以我为主,百花齐放,采众家之长,走自己的路。”这种方针的确立正是体现了乒乓球文化宽容博大,而又不断进步的特征。1.5友谊开放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让大量的乒乓球运动员走出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水平,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通过“乒乓外交”与美国和平建交,乒乓球运动奠定了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友谊的基础,建立了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4]。“小球转动地球”是乒乓球发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价值的经典表征。1.6刻苦耐劳
刻苦耐劳是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国乒乓球界得到充分体现。中国乒乓球队在训练上历来强调“高标准、严要求”,而更可贵的是运动员自觉地刻苦训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促进中国乒乓球文化和谐发展的构想
2.1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长期以来,国人已经将包揽乒乓球比赛的所有金牌看作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一边强调包揽对项目的发展不利,没有悬念就没有看点;一边又强调国球不能输,过于重视金牌。金牌至上的观点容易使教练员、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背负沉重的心理包袱,保持竞技乒乓球长盛不衰成为第一要务,无暇顾及乒乓球运动普及、乒乓球市场开发。中国雄厚的人才力量加上特有的训练体制让原本开展就不好的国家更看不到希望,它们不是从下大力气培养本国的后备人才这一思路出发,而是纷纷采用直接引进中国球员代替该国比赛这一速成策略。于是,在众多的国际比赛中经常看到代表着不同国籍的中国运动员之间的对话,而本国的乒乓球运动依旧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如果说乒乓球运动曾经在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政治外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在某一时期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载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坚挺态势,无不是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国人已经可以从许多方面都能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应逐渐还乒乓球运动以其本来面目。
大气是一种智慧。有远见的中国乒乓球人士已经在呼吁全球化的思路。不能否认,中国在乒乓球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乒乓球扶贫也早已有体系成规模,但是对于乒乓球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所能做到的不仅仅是硬件及软件的帮助,更需要首先从态度上放开胸怀。更何况竞技乒乓球只能作为乒乓球文化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而乒乓球运动在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同样需要我们去借鉴[5]。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如NBA是美国的,而从国际篮球体育文化的高度来看,NBA又是世界的一样,中国必须放眼世界,要积极融入到国际乒乓球体育文化中去,一方面要昌明国粹,东学反哺,为全球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还要继续融化新知,推动中国乒乓球文化本土化的不断发展[6]。2.2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以人为本
探讨乒乓球文化和谐发展,首先需要考虑人的因素[7]。因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不同时期的对乒乓球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解直接决定了运动员培养规格的不同。我国现行的体育制度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专业运动队归各地体育局主管,运动员主要从各少年体校中发掘,列入编制后即获得相应待遇,领取薪资,计算工龄,并从此专心于训练、比赛。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这种安排使运动员较少受到外界干扰,得以在一个相对单纯环境中专注于本职,不失为人性化的制度。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在现有的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明显暴露出弊端:高淘汰率造成的资源浪费;金牌中心造成的运动员能力培养与价值认同问题;半军事化管理造成的人身依附问题;片面发展造成的运动员素质不高。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8],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对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上,就是要着手改变当前专业运动旧有的培养模式,改变运动员培养片面化、对运动员的价值认同绝对化、工具化,忽略运动员全面发展和非竞技价值的现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西方竞技体育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上与中国不同。以美国为例,首先,在训练体制方面,一直在走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其中社区和学校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素质教育培养方面,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这些青少年运动员与普通的学生没有任何区别,即其基本属性是学生,而非专业运动员。即使凭借出色的竞技能力进入大学,也必须通过学校规定的最基本的文化课要求。第三,在人才培养路径方面,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如果这些运动员在大学运动队中表现出色,通常也会在毕业之后进入到职业队。该模式可以有效防止运动员早期专业化现象的产生,不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尊重运动员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拓宽了运动员就业选择范围。
2.3突出乒乓球文化的产业属性,走乒乓球文化和谐发展之路
中国乒乓球文化本土化特征的形成更多是依靠举国体制强有力的支持,乒乓球运动自身还缺乏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乒乓球运动走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成为一种趋势,乒乓球运动的产业属性也应成为乒乓球文化的内涵。而在这个方面,作为运动项目全球化发展的典范,NBA 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给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乒乓球运动也应与市场紧密结合,利用本国乒乓球人才密集的优势,努力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乒乓球职业联赛,为世界优秀的运动提供一个展示技能的平台。与此同时,应通过宣传竞技乒乓球运动本身的竞赛产品来吸引更多的球迷来观看比赛。有大量观众观看的比赛会吸引赞助商的眼球,俱乐部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资金,进而会不断努力提高比赛质量。高水平的比赛同时也会吸引媒体的关注,从而形成球迷、赞助商、体育界和媒体四个方面循环链,通过开发乒乓球文化的产业属性,提高乒乓球运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造血机能。
3结束语
乒乓球运动是西体东渐的结果,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乒乓球文化本土化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乒乓球文化发展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后奥运时期,需正确看待乒乓球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发乒乓球文化产业因素,促进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 谢诚.对乒乓球运动文化内涵的阐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6–14.[2] 唐建军.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技术文化分析[J].体育科学.2005,(7):29–32.[3] 谢诚.论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文化意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45–48.[4] 欧阳柳青.21世纪初中国体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J].体育学刊, 2004(1): 19-22.[5] 唐建军.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技术文化分析[J].体育科学,2005(7): 79-84.[6] 肖天.中国乒乓球队技术进步的哲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7): 1-6.[7] 兰彤.中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探索与研究[D].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07.[8] 熊晓正, 邹月辉.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8): 5-9.
第三篇: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之我见
摘要: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深厚;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审美尺度、价值取向等,就会缺少深沉的内涵,缺少美学意义上的品位,缺乏灵性和悟性,缺少成熟的机智和敏锐,而这个人也就像破旧的船搁浅在肤浅的岸边,无法将自己的本质力量最大限度的、完美的对象化。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一、声乐的属性,(词)
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的要象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就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
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现已知的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田汉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第四篇:大学生艺术与修养
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是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大学生只有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成才,把自己造就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要求。
第二,能够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快地发展。第三,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贵在自觉。如果没有修养的自觉要求,那就根本不可能进行真正的自我修养。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首先必须有这种自觉的要求,即要有自觉性。
自觉性,在修养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它既表现为把自我修养看成是一种强烈的需要,又表现为自我修养中的主动性,还表现为自我修养的彻底性。一个人要是有了这样的自觉性,就能使自己的自我修养更富于成效。
大学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自我修养的强烈动机。
第二,要学会自律。
第二,有自尊自信的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文化素养高,且价值取向、气质修养、个性心理以及专业知识都过硬地方综合性人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十分必要。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思路.开设文学艺术课程
这种课可以称为“文学经典鉴赏”课,以经典的文学作品鉴赏为主,选取古今中外最经典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上进行介绍、鉴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文学经典将人类文明中的卓越的精神追求、崇高的思想情操用生动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此类课程在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其思想、精神与审美的开掘上,重在鉴赏,重在感受,重在精神与审美的传达。这类课程也可以开成讲座,整个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掌握,都可以有较强的自由性,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与自己的学问特长进行自由设定,注重教学效果是最终目的。.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
我们强调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并不是要在他们中培养文学家、艺术家,而是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从而陶冶情操,启迪思维,开发智慧,完善智能结构,加强文理工渗透。根据这种需要,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知识结构特点,编写出既能使他们受到教益,又能使他们深感兴趣的人文素质类教材。.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
大学校园里应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人文讲座、沙龙活动、人文艺术节,建设学生文艺社团等,以吸引学生主动而广泛地参与,努力营造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可以举办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讲座,及时对学生的欣赏倾向加以分析引导;
也可以成立文艺社团、创办刊物,开展书法、绘画、舞蹈、艺术体操和歌咏比赛等多方面的活动;还可以利用广播、校刊、专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开展书评、影评。此外,学校还可以搞一些有艺术气息的雕塑,比如建造一些有诗情画意的小桥、亭子、楼阁,有浓厚文学底蕴的校训、标语口号、提示牌等等,处处制造一些浪漫情怀,让学生感觉到被包围在浓浓的文学艺术氛围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努力将文学艺术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文学艺术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人文知识,关键是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文学艺术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形成良好的习惯,要让他们从自己的言行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感悟并使之内化,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生命之中。
文学艺术修养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强的建设者。
本论文网专业从事经济学硕士论文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mba论文 参考文献:
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将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建设如何。所以,现在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文理融合,有较高的、较全面的素质。可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人只注重专业素质,而忽视了人文素质,尤其是文学艺术修养十分缺乏,这必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目前的现状,教育必须
要重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将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建设如何。所以,现在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文理融合,有较高的、较全面的素质。可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人只注重专业素质,而忽视了人文素质,尤其是文学艺术修养十分缺乏,这必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目前的现状,教育必须要重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现在有的大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是根本,文学艺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文学艺术真的不重要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都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如果缺乏基本的文学艺术修养,应该不是全面发展的人,缺乏听、说、读、写的能力,会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价值理性来看,文学艺术修养可以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发展人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而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形成大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见,文学艺术并不是一种点缀,提高文学艺术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和水平,比如一个艺术家、一名艺术工作者等,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他们的艺术修养。
第五篇:铁路文化与修养
中国高铁的“四纵”客运专线 “四纵”客运专线:
1、北京—上海
简称“京沪高速铁路”
全长约1318km,预计4个小时,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2、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
简称“京港高速铁路”
全长2260km,预计7个小时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
3、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
全长约1700km,预计5个小时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其中: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404公里已于2003年建成。
4、杭州—宁波—福州—深圳
简称“东南沿海铁路”全长约1600km,预计5个小时,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预留跨越台湾海峡,连接台湾的设计条件
“四横”客运专线:
1、徐州—郑州—兰州
全长约1400km,预计5个小时,设计时速为350km/h,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并延伸至乌鲁木齐
2、杭州—南昌—长沙—昆明 简称“沪昆”
全长2000km,预计7个小时,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
3、青岛—石家庄—太原
全长约770km,预计3个小时。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其中,其延长线太原—中卫—银川也已经开工
4、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
简称沪汉蓉高速铁路
全长约全长2078km,预计7个小时,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
二、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应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内涵极其丰富,爱岗敬业便是每一个企业职工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精神。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由多种要素构成,在现代企业里,应包含服从大局、尽职尽责、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勤奋学习等这些要素。
1、服从大局
服从是一种纪律。“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就是我们党的组织纪律。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小到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岗位,都必须强调服从。一个高效的企业必须有服从的观念,一个优秀的职工也必须有服从的意识。服从大局、听从指挥,是每个企业职工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精神,也是爱岗敬业的重要精神内涵。
铁路是一架大联动机。铁路运输生产是车、机、工、电、辆等多部门、多工种的联合劳动,要求每一个部门、工种、岗位,都必须树立大局观念,装车想着卸车,发站想到到站,中间站、矿区站想到编组站和到达站,线路大修想到行车运输,物资供应、生活后勤想到生产第一线„„总之,局部要想到全局,一切服从大局需要,听从集中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又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一个铁路职工都应该在这个大局下统一行动,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认清铁路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顾大局,识整体,爱岗敬业,多作贡献。
2、尽职尽责
尽职尽责是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尽职,就是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尽责,就是不遗余力地承担自己的岗位应负的责任。尽职尽责就是我们常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并出色地完成任务。
尽职尽责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就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就是讲奉献不讲条件,找办法不找借口;就是在做好份内工作的同时,对其他人的工作主动给予支持;就是善始善终,不遗余力,并敢于承担责任。这一切,正是一个优秀职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尽职尽责表现了职工对企业的高度责任感的主人翁精神。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个人的发展和利益,都与企业整体的发展和利益联系在一起。每一个职工都对企业的兴衰成败承负着不可推卸的的责任。职工责任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因此,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不仅是职工应达到的最佳职务状态,也是企业对每一个职工的最基本的要求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加格达奇车站运转二班,在长期的运输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 “在岗一分钟,负责60秒”的班组精神,要求班组全员在作业过程中,分分秒秒都要负责,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化作业在岗位上真正得到落实,充分体现了铁路职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
3、遵章守纪
遵章守纪包括遵章和守纪两层意思。遵章,就是要严格遵守铁路运输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守纪,就是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严守各项作业纪律和劳动纪律。遵章守纪是运输生产安全高效的最可靠的保证,也是对铁路职工是否真正爱岗敬业的试金石。遵守铁路各项规章制度,实质上就是尊重铁路运输生产的客观规律。因为铁路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铁路运输生产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既是铁路运输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历次重大事故教训的总结。规章制度采用简明实用的形式,提出铁路各工种、岗位作业的基本规则,要求每个职工必须严格遵守。为了保证职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又制订了相应的作业纪律和劳动纪律。纪律具有一定的行政强制特色,在要求职工严格自律的同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执行纪律,以确保令行禁止。
职工遵章守纪,有的是非自愿的,迫于行政命令而消极地遵守,属于非道德范畴;有的出于对工作的责任心,自愿地遵守,属于道德范畴。而不遵章守纪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对遵章守纪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考虑到其行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可怕的后果,这种不属于道德范畴;二是知道不遵章守纪可能带来的后果,却仍然采取不负责任的放任态度,这种属于道德范畴。目前,除了极少数新上岗的职工,大多数职工是知道违章违纪后果的严重性的。因而,遵章守纪是一种道德行为,违章违纪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要在铁路职工中,深入开展遵章守纪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道德风尚,为实现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有序、可控提供重要保证。
4、团结协作
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要诀之一,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不可能发展,没有团队意识的职工也不可能受到企业的欢迎。爱岗敬业的职工一定是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团结协作的职工。每一个职工都应该有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1+1>2的效果。
铁路是一架大联动机。运输生产是由多部门、多层次、多工种分工协作的联合劳动,龙其需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比如在列车运行中,需要调度、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客运等部门通力合作,车上车下密切配合,其中任何一个部门、一个岗位、一名职工的工作疏漏,都会影响列车的安全正点。
因此,要保证铁路大联动机安全、准确、协调、高效地运转,每一个铁路职工既要按照严密的分工和严格的要求,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统一指挥下,互相帮助,主动配合,密切协作,才能共同完成任务。首先,要搞好班组内部工种之间、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班次之间,以及班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每个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为相关的工种、岗位和下道工序的工作创造条件。其次,要搞好运输结合部,即生产过程的结合部、空间结合部、设备结合部、职能结合部、环境结合部等的团结协作,做到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发扬风格。第三,要搞好铁路与厂矿企业等运输服务对象的团结协作。搞好路矿、路港等单位之间的协作,是做好铁路运输工作的必然要求。为货主着想,相互配合,提高运输效率,才能实现双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精益求精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格上格”,把一项工作、一件产品,做到精益求精,是爱岗敬业的应有之意。“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这句广告语,表达的正是这种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精神。
“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经典格言。精益求精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透,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变粗制滥造为精工细作,并且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
精益求精是一种工作态度。只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人,才能对工作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作为一名职工,精益求精的精神源于对企业的忠诚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源于对企业和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能把事业当作生命,工作起来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因而贡献更大。这样的职工才是企业的真正“脊梁”。
工作上做到精益求精并不难。只要再多一点敬业精神,再多一点责任心,工作再努力一点,就行了。这个“再”字正是精益求精的关键。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对自己工作的要求可以越来越高。这样就能超越平庸,选择卓越。
6、勤奋学习
当今中国铁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特别是在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以大量开行时速200至250公里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为重要标志,我国铁路拉开了向高速时代迈进的序幕。高速铁路是以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支撑的,没有过硬的技能本领,必然会被铁路的高速时代所淘汰。因此,勤奋学习对于我们铁路职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必要、这样紧迫。
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爱岗敬业的基础。没有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就难以做好本职工作,甚至不能履行起码的职业责任,还哪里谈得上爱岗敬业?作为一名铁路职工,要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达到让人民放心满意的标准,就必须通过勤奋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提倡终身学习。“未来唯一持久的优秀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企业竞争说到底是学习的竞争”。“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一次学习,终身受用”也已经落伍于时代要求。学习不仅是职工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还是适应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你不想被时代所淘汰,如果你想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就要努力培育、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所谓学习能力,就是能积极主动地、有计划地学习,调整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存量,提升专业技能,并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创造良好业绩的能力。学习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没有学习能力就没有竞争力。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的积累依靠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应变的能力源自学习。学到的东西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欠缺很多。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游到学海的尽头,必须不断勤奋学习,才能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一、中国铁路的地位和作用 1.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铁路是大能力、长运距的运输干线,是人与货物位移的大通道,是中长途客货运输的主导方式,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交通保障。目前,我国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把铁路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主要是指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辐射全国,运量大、运距长、辐射广等特点,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骨干和主导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动脉大在运量大。铁路是大能力的陆上交通工具。从客货运量来看,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目前有8.6万公里,虽然只是二级以上公路里程的1/6,但铁路完成的换算周转量是公路的1.4倍。
和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双线铁路年最大运输能力是四车道一级公路的16倍,是四车道高速公路的2—4倍。内河水运除受河道宽度、水深等天然条件限制外,还受到船闸等人为因素的限制,通常运能不及铁路。航空运输只能承担少量轻浮货物和旅客的长途运输,运输能力,特别是货物运输能力非常有限。铁路不仅在客货运输方面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且对于大宗货物、大规模人流,更具有大批量、规模化的运输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和重载运输的兴起,铁路运输能力大的优势愈发明显。
大动脉大在辐射广。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东西跨度5400公里,南北纵贯5200公里,属典型的大陆性国家;四大直辖市、各省会城市之间直线平均距离1400公里。铁路运输以其独有的技术经济优势,可以突破地域辽阔形成的空间阻隔,实现物资、人员的大范围快速流动;可以在我国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错位的经济地理条件下,将资源、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与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有机地联结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得到有效强化。另外,由于历史和自然因素,在我国存在许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共性之一是交通不便,缺乏与外部经济的沟通联系,使这些地区的资源和产品无法在全国范围内与其他地区形成正常的交换和交流。这些地区一旦被铁路网覆盖或辐射,将使其在更大空间范围上融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拉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一条铁路就是一条经济增长带”,“修一条铁路,送一方幸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动脉大在运距长。我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大运量、长行程的客运需求将长期稳定增长。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使铁路在中长途运输中具有突出优势。从客运方面来看,在我国主要城市直达客流中,铁路所占份额为63.56%,航空为19.26%,公路为17.18%。其中运距在400公里—1200公里范围内,铁路所占份额最大,高达72.6%,1200公里—2400公里铁路占59.2%,长于2400公里铁路占50.2%。从货运方面来看,煤炭、矿产、涉农物资等大宗货物运输是铁路的传统优势领域。大量重质长途货流,对铁路的依赖性很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品和生产要素大规模转移与交换将越来越多,铁路所承担的长距离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北油南运、北粮南调、西油东运等货运任务,也将越来越重。
2.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
铁路是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国家发展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设施。
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突出。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的自然情况,以及区域社会经济不平衡的显著特征和发展环境,形成了对铁路运输的巨大需求,使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证作用十分突出。
从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来看,铁路作为连接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大动脉,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形成快捷可靠的运输通道,从而形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从加快工业化进程来看,工业化程度越高,对资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越大。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与工业化布局不对称,工业化进程中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大规模转移与交换,使大宗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需求更加旺盛,迫切需要大运量的交通工具。这就意味着对铁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优势明显。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增长、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矛盾。加快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一规划安排交通基础设施,必然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铁路和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在土地占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绿色”比较优势。
铁路在军事运输中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近年来,虽然航空和远洋运输发展迅速,但在军事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仍然是陆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战争要求军队具有快速的机动能力和集结能力。目前我国短距离行军靠的是摩托化机动,远距离行军主要靠铁路机动。因此,我国一直重视铁路运输在国防中的重要作用。
3.铁路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铁路是经济便利的交通方式,是中长途旅客出行和大众在大城市城际间旅行的首选工具。铁路客货运价明显低于公路、民航,安全性好,舒适度较高,全天候运行。与其他交通方式比较,铁路的综合效果能让更多的老百姓认可和接受。经济适用性好。铁路运营成本小,票价低。铁路的运输成本高于水运,但远低于公路、民航。
安全系数高。由于铁路运行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运行于固定轨道上,并根据信号组织列车运行,因此铁路运输相对安全可靠。铁路的安全性大大高于公路。
可全天候运营。铁路对气候的适应程度明显优于其他运输方式,受恶劣气候影响最小,除地震、洪水、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外,可全天候运营。特别是高速铁路,由于采用全封闭线路,车内信号控车以及先进的通信工具,在大雾、大雪、沙尘等恶劣自然环境中依然能够正常运营。
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根据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铁路推出了更加丰富的运输产品,以满足多层次旅客货主的不同需求。客运产品有动车组列车、直达列车、特快列车、快速列车、普通快速列车等等。货运产品增加了快运、集装箱、双层集装箱等新产品。尤其是大量开行的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动车组列车,缩短了主要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热爱岗位 1.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2.爱岗敬业是对铁路职工的基本要求
3.爱岗敬业是铁路职工的光荣传统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运输生产实践中,铁路职工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形成了爱岗敬业的光荣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中国铁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新中国成立后,接收的是旧中国铁路留下的烂摊子。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铁路职工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主力军和“先行官”作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建成了覆盖全国、联结城乡、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运输能力,确保了运输安全和大动脉的畅通无阻,使中国铁路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的运输支持。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推动铁路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运输效率、多数运输指标跃居世界前列,铁路建设具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但与和谐铁路建设的奋斗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为缩小这种差距,既需要我们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又需要为这种精神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既要勇于拼搏,又要讲求科学;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强调效率、效益观念;既要忠于职守,又要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铁路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严字当头,铁的纪律
铁路运输生产大联动机和全路“一盘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强调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这种组织纪律性,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职业纪律、劳动纪律、作业纪律等多方面的要求。
“严字当头,铁的纪律”,是铁路管理的一大特色,也是运输生产安全有序的重要保证。严字当头,就是发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工作作风,用严明的纪律规范职工的职业行为;铁的纪律,就是极其严格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铁路企业和职工必须无条件服从和遵守的行为准则。
长期以来,广大铁路职工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和调度计划,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按标准化作业,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各部门从运输全局出发,坚决服从集中统一指挥,相互支持,统一行动,密切合作;每名职工坚守岗位,遵章守纪,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形成了“严字当头,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
为维护正常的铁路运输秩序,铁路部门制定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行车组织规则》、《段管理工作细则》、《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等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使铁路各工种的作业过程都做到有章可循,各岗位职工的作业行为也都有了制度规范。铁路部门正是依靠健全的、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不断增强职工的组织纪律性,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严字当头、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得到巩固和发扬。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铁路运输生产点多线长,流动分散,全天候露天作业,工作苦累脏险,许多职工还要风餐露宿,独立作业。特别是客货列车365天周而复始、昼夜不停地运行,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安全责任和精神压力巨大,对职工的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长期以来,铁路职工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牢记使命,履行职责,像钢轨和砟石一样,甘于寂寞,默默奉献,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在推进和谐铁路建设这一充满挑战的开创性事业中,铁路职工顾全大局,攻坚克难,乐于奉献,锤炼出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这一精神,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具有鲜明的铁路特色,饱含着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彰显了科学求实、追求卓越的创新理念。过去,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突破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创造了—个又一个世界第一。今天,在中国铁路改革发展新的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弘扬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激发创造热情和工作干劲,全力以赴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4.爱岗敬业是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的根本保证
企业的发展源于职工爱岗敬业的创造性劳动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全体职工爱岗敬业的创造性劳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当前,哈局管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非常迅速,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多数区段,过去铁路“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所打破。虽然运能运量的矛盾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区域性差异仍然存在,有些地区不时出现客流、货流不足的情况。面对这种形势,必须增强哈局整体竞争能力:一方面要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改善客货运输“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提高广大职工业务素质,发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确保运输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为哈局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软件”支持。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发展代表了职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企业和职工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企业的发展代表了职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企业发展了,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职工的薪酬收入才能增加,福利待遇才能改善,才能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当前,中国铁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企业深化改革稳步推进。为了全面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规划》,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充分发挥铁路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铁道部党组确定并实施以“运能充足、装备先进、安全可靠、管理科学、节能环保、服务优质、内部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和谐铁路建设战略蓝图。可以预计,铁路运输生产力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随着客货运输效率、效益的大幅提升,铁路职工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都是可以预期的。
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宏伟的蓝图催生美好的未来。中国铁路辉煌的发展前景给了我们朝着既定目标奋进的信心,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蓝图到现实,既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方针,更需要广大铁路职工精诚团结,爱岗敬业,不畏艰难,努力奋斗。面对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这样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代铁路人的夙愿,每一个有使命感的铁路职工都应该奋发图强,以推进铁路事业的发展为己任;每一个有责任心的铁路职工都应该全力以赴,在运输生产和铁路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蓝图变成现实。同时,每一个铁路职工,都要立足岗位,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为企业的发展,为和谐铁路建设,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