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乡土文化 提高德育修养

时间:2019-05-13 03: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乡土文化 提高德育修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乡土文化 提高德育修养》。

第一篇:立足乡土文化 提高德育修养

立足乡土文化

提高德育修养

----初中《历史与社会》乡土文化教育的尝试

浙江省衢州市巨化中学

朱志云

(324000)

作者简介:

朱志云,男,1974年10,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衢州市巨化中学(324000),邮箱:zhuzhiyun1974@163.com

摘要:乡土文化知识是《历史与社会》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它包涵宝贵的德育资源,具有特有的德育功能。在《历史与社会》课堂内外充分发挥乡土文化的精髓,加强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培养健康的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乡土文化

人文修养

德育

在现代学校德育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历史与社会》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作用的学科优势,这门课融合了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包括民族精神、竞争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文素养,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在德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杜威)。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乡土文化,如优秀人物事迹、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浓郁朴素的民俗习惯等等,其中深蕴着革命精神、集体主义、开拓创新、勤劳淳朴、诚实勇敢等丰富的德育内涵,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培养健康的人格。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应立足乡土文化知识,发掘德育内涵

德育的途径很多,立足于乡土文化的德育则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由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主要着眼于全国而难以顾及一些重要的地方乡土文化知识,而乡土文化知识包涵宝贵的德育资源,具有特有的德育功能。因此以其作为补充,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乡土情结,引起共鸣,促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笔者所在的衢州是浙江西部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非常秀丽,令人留连忘返。例如有孔氏南宗家庙、衢州古城墙,风景秀丽的烂柯山、钱江源、湘思岛等。秀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衢州人民。衢州博物馆、府山烈士纪念碑、开化革命烈士陵园等人文景观因丰富的历史内涵而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土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表现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有各种民间故事、传说、歌谣、风俗习惯等,例如江山的仙霞古道、老虎山石柱等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和故事„„所有这些乡土文化载体中无不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为《历史与社会》的一线教师,必须努力发掘乡土文化具有的德育内涵,才能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德育渗透。

我们的教育实践已证明,厚实的乡土文化能为德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乡土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产生对家乡的认识、热爱,进而升华为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文景观,产生对先贤的崇拜、敬仰,铸就开创进取、勇不畏惧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俗习惯,产生对优良传统的喜爱、认可,逐步养成文明理智、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深境界。

二、《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联系乡土文化知识,渗透德育内涵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历史与社会》课堂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必须善于联系穿插一些带有德育意义的乡土文化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既能增加学科的吸引力,也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

1、渗透爱国爱家的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体现了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在教学中可利用家乡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感动学生。热爱家乡相对热爱祖国来说就来的亲切、亲近、实际的多了,“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在教学“多样的地形”中,穿插介绍衢州的山区、河流等地形地貌,使学生更贴近家乡、了解家乡,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的志向。在教学“郑和下西洋”时,可以穿插讲述江山仙霞古道,当年主要的交通古驿道,曾经繁华,源源不断的将来自华东的货物运往福建,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衢州开放的精神和坚强不屈、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在讲“解放战争”时,可以穿插衢州“六烈士”的事迹(其中可通过观看影视《血洒黎明》),感受历史长河里有多少仁人志士为追求光明抛头颅、洒热血,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把自己同家乡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历史与社会》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注重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介绍“母亲河”时就讲到了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的问题,教学中笔者联系衢州的母亲河(衢江),展示两组照片,一组是衢江中上游清澈见底、人们游泳比赛的情境,另一组是衢江下游河水浑浊、垃圾成堆的场面,让学生比较探寻原因,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意识到破坏环境对人类本身造成的巨大伤害,从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材中“如画的梯田”则展示了哈尼族人民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联系本地区山区生产的情况,如七里乡关停小造纸厂,依靠当地环境资源,发展以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度假经济,取得良好的成效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改造自然时,只要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存是可以实现的,这样就使教学内容中隐含的德育思想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田。

3、培养竞争诚信意识教育

竞争无处不在,诚信无所不有,学习中有,工作中也有。如从教学“叔叔把握机会的启 2 示”得出把握机会要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我校学生许多来自衢州市区及农村中家庭条件较好子女,他们的家长大多从事工商业生产和经营,经商氛围很浓,许多学生家长本身就有事业成功的经验。教学中可以大力利用这一教学优势资源,请家长到课堂上来介绍商业竞争的例子,讲述诚信在商业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成功的榜样就在身边,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树立竞争和诚信意识,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

三、让《历史与社会》回归乡土生活,升华德育内涵

德育的终极目标是回归生活,社会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深化学生的认识,而学生的行动是检验德育是否成功的最好办法。《历史与社会》专门设计了综合探究课,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学校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如在教学“探究身边的历史”时,由于本课带有很强的乡土色彩,可以带领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考察调查。向一些老人询问在家乡发生过的历史,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文化古迹,使学生能通过亲身的观察,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认识到历史发展过程,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区别和联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通过考察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座谈写论文、出专刊、墙报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从而实现智育和德育等全面发展。

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鼓励从课堂走向社会,重视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社会是教育的大舞台,应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历史古迹、书籍等德育资源,创设情境、寻找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除了书本上的探究外,利用寒暑假期间,布置一些与《历史与社会》有关具有乡土气息的作业,让学生更亲密的接触社会。如“红军革命战争足迹寻访”、“衢江——衢州母亲河污染现状调查”、“衢州小吃文化漫谈”、“衢州古村落建筑考察”等有关乡土文化探讨的系列主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快乐学习,陶冶情操,使活动不仅仅是成为做学问的过程,更成为学生的是非观、责任感、鉴赏力、意志力、交往合作力、创造力等这些人格要素升华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以“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情感,从而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和独立完整的健康人格,以实现德育目标,最终实现德育的升华。

在《历史与社会》中运用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实践还刚起步,实践中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和应用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延续到今天,面临着新时代新观念的重新验证,并非所有的乡土文化都是有用的,对那些带有封建时代的烙印,并不符合现代健康人格的要求的乡土内容,如果不加辨别地实行“拿来主义”,不但达不到育人的目的,反而会破坏德育的功能。因此在运用乡土文化进行教育活动时,必须对乡土文化有所甄别,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服务于德育。

总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者应认识到它的必要性、艰巨性,努力在教学中立足乡土文化,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渗透德育内容,塑造爱家乡、爱祖国、讲诚信、负责、进取、树立环境意识、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公民,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武 文:《历史与社会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衢州旅游网(http://tour.qz.gov.cn)

第二篇:传承经典文化,提高自我修养

传承经典文化,提高自我修养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

藕塘中学 闵国清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得到中国传统诗文的熏陶,进一步提高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全面打造书香校园,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12月20日下午,藕塘中学初

一、初二部分学生聚集在录播室,开展了“迎元旦,诵经典——经典诵读比赛”。这次活动是由 “荷风社”(藕塘中学经典诵读兴趣小组)主办。

中国经典诗文是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枝奇葩。青少年学生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学习经典,感悟经典,欣赏经典,实践经典的能力,语文组的老师们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组织学生精心准备。

比赛中,参赛选手们以饱满的精神风貌,丰富的肢体语言,高涨的热烈情怀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独特魅力。你瞧!在悠扬乐曲声中,选手们一会儿凝神吟诵,一会儿激扬高呼,一会儿翩翩起舞,一会儿又引吭高歌;有的还富有创意,把不同时代的诗文串联起来,让人完全陶醉在中国经典诗文那“梦游”般的神奇幻觉中;他们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化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一曲曲悠扬的歌,一幕幕感人的景。同学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师生不断的热烈掌声。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本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了学生高雅情趣,提升了人文素养,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第三篇:乡土文化

学乡土文化 建精神家园

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 张忠先

摘 要:挖掘乡土人文故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游览乡土人文景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收集地方俗语、谚语等,丰富语言材料。有效地开发和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适时、适量、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仪之美,从而达到乡土文化育人的目的,同时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开满乡土文化之花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乡土文化 人文素质 课程改革 精神家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乡土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从根源上讲它是传统文化滋生繁衍的肥沃土壤;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它反过来又无时无刻不在滋养浸润着乡土文化,使之愈加丰实醇厚。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演变,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彼此呼应,相交相融,可以说,乡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母亲,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千百年的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 ,课堂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地开发和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适时、适量、适当地渗透乡土文化,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仪之美,从而达到乡土文化育人的目的。

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乡土文化资源,大胆尝试,灵活渗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挖掘乡土人文故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内容和悠久的历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乡土文化。如我们家乡处于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又是曾子故里,宗圣曾子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课堂上可以寻找有关材料,让学生与古代对话,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嘉祥《麒麟的传说》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现在已由传说衍化为一种文化。《麒麟的传说》是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劳动人民朴实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和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学生亲身经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是吉祥、团圆的象征;寒食节(清明节)、十月一俗称鬼节,是对已故家人的怀念;七月七是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期盼等等,在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里面不乏许多封建迷信的东西,却都负载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同时也是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教学中,不断地把乡土间的人文故事贯穿于课堂,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游览乡土人文景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学生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嘉祥地处孔孟之乡,是孔、孟、颜、曾四大古代圣人之一的曾子的诞生地。让学生游览曾子故里,能体验与感受到曾子把学业与自身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的崇高情操。曾子以孝著称,特别是在行动上注重实践孝道,曾子行孝主要体现在:奉养父母、尊敬父母、取悦父母、思念父母四个方面。结合嘉祥县打造中国孝城这一主题,深深挖掘曾子的孝道文化。让学生在一些具体的曾子的行孝故事中去体会孝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把我们的“百事孝为先”的理念贯彻的更彻底、更完善。嘉祥是远近著名的唢呐之乡,嘉祥唢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唢呐演奏风格独特,质朴豪放,高亢激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4年,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上,千人唢呐合奏《麒麟呈祥》,音量宏大有力,音色高亢明亮,给人力量,令人振奋,创造了群体唢呐合奏的新纪录,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08年2月,嘉祥唢呐入选文化部公布的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祥是石雕之乡,自古嘉祥“家家闻锤响,户户操钎忙”。千年以来,嘉祥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嘉祥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得以一直屹立在中国石雕文化的巅峰。2008年6月,嘉祥石雕登上了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祥是鲁锦之乡,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农村妇女采用传统的纺织工具和天然颜料与娴熟的技艺所组成图样花色品种繁多逾越千种,而布局设计、纹路构图严密,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展示这些传统文化内涵,倾心倾力,让学生感同身受,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收集地方俗语、谚语等,丰富语言材料

新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所传递的情感,所表达的观念,无不源于自然、生活和社会,将其放到乡土文化的背景下去解读,往往能够触类旁通,回味无穷。

比如“不怕天旱,就怕人懒”,“地不翻不长,苗缺水不旺”,“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桃”,“春种一颗籽,秋收万颗粮”,“光犁不耙,枉把力下”,“麦熟八成收十成,麦熟十成收八成”,“随收随犁有三好,肥田灭虫又除草”,“人靠米养,田靠水养”,“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等,这些农事谚语是老百姓祖祖辈辈经验的沉淀,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着实际的指导作用,是知识,更是文化。又如“身正不怕影子斜”,“人怕伤心,树怕伤根”,“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人心要实,火心要空”,“能在人前作揖,不在人后磕头”,“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怕人老,就怕心老”等这些思想品德谚语既是学生做人的标准,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和影响,比一篇课文要深远得多。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收集乡间流传的谚语、俗语并适当引用这些谚语、俗语,既活跃了课堂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增加了学生语言材料。

乡土文化是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从古流到今,并奔向未来。教师应努力开发与教学有关的乡土资源作为拓展,把民俗文化教育由小课堂带入大社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亲近家乡,培养深厚的乡土情结。

总之,乡土文化走进课堂是大势所趋,弘扬乡土文化是时代的强烈呼唤,也是课堂教学的迫切需要。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将乡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辛勤培育,使其尽快萌发,迅速成长,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开满乡土文化之花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郭瑞林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2007年3月

江心悦 《心灵的启迪》 2007年3月 江新民等《亲近传统文化》 2007年8月

第四篇:乡土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孩子拥有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但是农村小孩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他们的美术课不被受重视,从而导致他们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农村虽然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他们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农村拥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都是历史的见证,它能为农村美术教育者提供丰富而有形象的史料。因此,作为21世界新型的农村美术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乡土文化,优化农村美术的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美术课堂,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表现美,从而创作美。研究乡土文化到研究乡土美术,让同学们知道农村也有宝贵的资源和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保护自然资源和自己的家园,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历史中的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各个地区仍存有大量的名族个性、区域风格、乡土气息的美术资源。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流传着灿烂的乡土文化。丰富的乡土文化为当地乡土美术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地群众创作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与作品是构成乡土美术的主要内容,这些在美术教育中都发挥着很大作用,作为美术教育者在课堂中可以利用自身所处的良好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等。美术教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对当地学生审美认识、家乡情感和思维活动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与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1)、乡土美术能为现代设计教学、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东西方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乡土美术中的一系列绘画观念、艺术形式能给美术教育以借鉴──造型上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和谐饱满的构图形式;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不受拘束的自由的心态、丰富的联想──这些都将给我们广开思路,寻找创作的灵感。

三、乡土文化在农村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

(一)、乡土文化在农村美术教育的开发

乡土文化对发展、传承自身名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例如,安徽凤阳的民间剪纸、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等等传统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同时在挖掘乡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开拓、探索。

动手又动脑,是美术课的一大特点,也区其他学科优势所在。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的同时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给学生自我发挥想象的自由空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的个性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创作自己的作品。

作为美术教育者,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范画,说尽作画的要求何创作思路。在这种方法下,虽然学生作业整齐划一,也体现了一种水平,但是这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水品,极大的压制学生自身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挥。美术教学过程,不应该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的扩展,而更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是否有利于知识的扩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21世纪的现代农村美术教育应该结合所处的地理优势,灵活运用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来的劳动成果,积极的运用到美术课堂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使农村美术课堂也能统一起来,能够使乡土文化特色能够更贴近现在美术教育课程。例如:作为安徽凤阳农村的美术教育者,应该分析该地所拥有的地理优势,把这些特有的文化特色带入课堂,引导学生们主动去学习。美术课堂上,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的民间剪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性。

(2)、乡土美术能丰富课内外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结合乡土美术资源,各地学校的美术教育能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如将乡土美术中的文物古迹用于欣赏教学中,也可将欣赏课带到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环境之中,与写生课和创作课相结合。乡土美术中的许多品类如剪纸、泥塑、面塑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能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3)、乡土美术是审美教育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材。农村学生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从这种意义上说,乡土美术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丰富的“情境”。

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中,由于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加上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在教学方法上多由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学生听了反应漠然,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在欣赏课中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而把乡土文化与美术欣赏的内容直接联系起来,并创设美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五篇: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在职高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乡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同时针对乡土文化在职高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予以分析,为其实际操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乡土文化、职高政治、教学

乡土文化是带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的总和的一种意识形态。乡土文化中不仅民族智慧和民族情感,又兼又人文性、知识性和伦理性。新大纲中指出“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人文性教育的要求,通过教学中的乡土文化熏染,培养学生对家乡上虞和的热爱,唤起国家的政治自豪感。乡土文化实际也是职高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

一、乡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1)上虞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国拥有悠久历史的农耕文明的国家,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支柱之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虞是中华孝德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孝贤辈出。乡土文化与职高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实际是对上虞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继承,对上虞传统的语言文化、乡土的亲和感,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和价值。

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同时,接触自然、历史、艺术等等方面,有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政治素养。发扬乡土文化中优秀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实现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传承发扬传统乡土文化的双赢。

(2)职高教育现状的需要 现阶段,大多数职高学生是由中学毕业后上职高。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双差生,成绩和品行较差。政治课堂教学往往单一地依赖于教材,忽略乡土文化,偏离实际,学生久而久之会有厌学、叛逆情绪。政治科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将上虞乡土文化中孝德文化渗透到教育中,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让学生带有家乡文化中灵气与“地气”,对家乡产生的热爱之情和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3)塑造学生世界观、提高实践能力的契机

学生生活在“德孝“的文化之乡,通过乡土文化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利用乡土对学生“近、熟、亲”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自身周围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生通过政治课堂教学对家乡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培养关注家乡、周围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进一步政治教学目标中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和采访,加强学校、学生和社会环境的接触,开拓了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在调查、采访中,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这些实践经验都是书本、教材中的理论获取不到的。

二、在职高政治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1)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 乡土文化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在平时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家乡文化引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课堂将更富有亲切感和趣味性。在传授政治知识和素养的同时,有意识地、有目的和乡土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中。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和好奇心往往是求知欲的开始。在课堂教学前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如古迹来历或古老歌谣讲起,能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政治和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展课堂小活动,如讲述上虞的的轶事、古迹,或者让学生唱一首上虞民歌等等。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在快乐中了解的乡土文化,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2)开展乡土文化课外活动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也慢慢认识到课外活动实际也是文化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教师引领学生去探究、发现乡土文化的精华,既是新课改的精神,又对构建开放性政治课堂教学和开放式课堂的探索。职高学生精力充沛,对外界的一事一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这类走出校园的课外活动。在快乐中开阔视野,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自然和谐,激发对家乡的热爱,继承和弘扬家乡文化。

“中国孝德文化之乡”落户上虞,教师可以以自身行动影响学生用自身行动行孝,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和父母长辈谈心,崇尚孝德,践行孝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上虞历史名胜古迹,了解“孝德”的历史传说,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课堂和书本外的生活知识或采访调查乡土自然生态环境,或研究上虞的饮食文化等等。让同学们亲身感悟和体验乡土文化的灿烂辉煌,写出心得体会。此外,在课外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手抄报、歌舞表演、调查结论分析、演讲等方式来分享和交流自己对家乡历史、政治的认识。

当然,开展课外文化探究活动不仅讲究活动的开放性,也要以当地的环境条件为参考,以实际的客观现实为前提,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从物质文化条件出发,在活动中突出乡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3)研究上虞的特色文化

北大教授钱理群呼吁“认识你的脚下的土地”,正是认识家乡、爱家乡的情感中升华对一个国家的热爱,爱家、爱家乡、爱祖国这是政治教学的目的。上虞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孝德”文化,自虞舜以来,孝德文化代代相传,孝贤人物群星璀璨。上虞有文献史料记载的孝贤名人就有50多位。民间流传“一帝三娥”故事在海内外美誉度都很高。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探究心,引导学生研究家乡历史和文化。上虞的历史名人身上有着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这些伟人贤圣的优秀品质对他们的教育影响也很大。

引导研究上虞的特色文化,用乡土文化培植和熏陶学生的情感,不仅拓宽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注重能激发学生对乡土人文的热爱,了解家乡的大自然和历史,还使学生在研究的上虞文化的同时培养乡土的亲近感和自豪感,联系当今政治经济感受时代变迁,从而能领悟到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无形中加强自我的道德政治素养。

(4)多手段多角度展现乡土文化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信息无疑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方式。乡土文化也不是单一的历史,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家乡的地理地形、风俗节日、生产生活经验。教育学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我们就生活在乡土

文化中,学生最为熟悉的也是家乡,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环境谈政治理论知识,学生更为容易接受,学到的知识很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现阶段,上虞地区的教学设备水平普遍有多媒体平台,特别是电子教材和多媒体影像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平台采用音、影、画全方位的展现,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为乡土文化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很多便利。多媒体平台可以带学生感受远古上虞文化的发源,拉进时空的距离,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会更大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在利用这一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和资源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展现多元的上虞乡土文化风情,打破政治课堂教学沉闷、死板的理论的课堂气氛,创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来,了解家乡、国家的政治文化动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媒体的课堂展现多彩的乡土文化,分享家乡、社会、国家的最新讯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有自己正确的政治信仰。

所谓“文史不分家”,其实每个学科都是紧密相连的,乡土文化与政治课堂教学也是同理。源远流长并一直变化的“乡土大世界”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新鲜和活力。因此,作为职高的教师更应长远地立足乡土文化的政治教学实践中,是德育的形象化,克服空洞的理论传授,带领学生走出教材、校园,走进家乡、社会大课堂,探索新型适合学生的课堂模式和理念。

参考文献

[1] 康喜明.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教育实效[J].甘肃教育,2014(9).[2] 徐水群.融入乡土文化 激活课堂教学[J].福建教学研究,2013(7).[3] 郭子龙.积极运用乡土文化服务高中思想政治教育[J].师道:教研,2011(10).

下载立足乡土文化 提高德育修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乡土文化 提高德育修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土文化

    创特色校园 亮校园特色 ——浅谈如何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 乡土文化,是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与财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是养育人的精神......

    如何提高修养

    如何提高修养 认识到你还需要学习准备好向其他人学习,包括向你的团队学习。 对自己耐心 发展优秀的管理技巧需要时间,特别是当你迈入新岗位的时候,你需要向你的同事、同级经理......

    绍兴乡土文化

    绍兴乡土文化 一.跟着课本游绍兴 镜湖嵇山我家园,禹陵兰亭耀江南。青史刻进石板路,烟云吹满乌蓬船。 解读鲁迅 走进《故乡》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活动举例: 访草园 探三味 参观鲁......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课堂实效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教学实效文综组靳琪【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单靠校内的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目标的需要。所以日常教学中应......

    提高修养 迎接挑战

    提高修养 迎接挑战 ——副书记培训班参训体会 副书记培训班的课程其实早在2011年的9月22日开学典礼那天就开始了,我是10月8日才知晓自己忝列副书记队伍。虽然只是听了五次讲......

    如何提高会计修养

    如何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一、 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资金流量、公司的应收应付、供应商和客户源,除了公司的 管理层以及税务政府官员等,其他人无权知道,所以不能告知。 二、......

    如何提高自身修养

    修养,简单说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现实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竞争发展的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有修养的人往往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有自尊心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很有修养的......

    提高自我修养

    提高自我修养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 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