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改善民生 彰显政协新作为

时间:2019-05-14 04:5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优势 改善民生 彰显政协新作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优势 改善民生 彰显政协新作为》。

第一篇:发挥优势 改善民生 彰显政协新作为

发挥优势

改善民生

彰显政协新作为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履职方式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使政协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心愿、切合人民群众的企盼,这是开展人民政协工作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要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彰显政协新作为,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挥主体优势,关注民生

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切实关心群众衣食住行等实际问题,解决群众生老病死等具体困难,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起码要求。人民政协应发挥主体优势,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善民生、顺乎民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彰显和弘扬人民政协的人民性。人民政协是由各阶层各界别组成,在组织上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委员遍布各行各业,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有着扎根于群众里、深入于实践中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特点,同时起着党密切联系群众、团结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做好群众工作的优势。1

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里、深入于实践中,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倾听群众的真话,了解群众的真意,体察群众的真情,关心民众的疾苦,顺应民众的愿望,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问题,如: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居家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和参政议政的重要任务予以关注,并将收集社情民意和实行民主监督融入于日常的每行每业每项具体工作中,积极促进民生的改善。

二、发挥地位优势,保障民生

人民政协亦官亦民,身份地位超脱,不受约束,有着敢于为民说真话,如实反映民情的特点。反映的社情民意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人民政协要鼓励和号召各界委员,充分发挥地位超脱优势,通过调查研究、考察视察、民主评议、明查暗访、专题研讨、提案督办等多种方式,保障民生、尊重民意、维护民利,敢于和善于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通过真诚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尤其是“沉默的声音”和“被淹没的声音”,真实反映基层群众的意愿,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克服和避免社会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侵害。坚持以民利为重、以民安为基、以民乐为先,努力自觉地把政治荣誉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使 2

民众的合理诉求得到保障,真正的释民疑、解民忧、帮民难、暖民心。

此外,要多办实事。政协促进民生改善,既要“会说话”,又要“办实事”。这方面,政协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有条件也有能力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一是要协力引进项目。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挥港澳侨台委员的作用,发挥专家学者的专长,通过各种渠道,搭建有效平台,帮助筹措资金,引进技术和项目,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等作出贡献。二是要帮扶困难群体。发挥党派团体、企业实体、社会组织和各级政协的积极作用,引导参与定点帮扶、结对帮扶、慈善捐助等活动,既尊重意愿又适度调配,帮助解决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城镇中生活困难群体就业、上学、医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是要加强智力扶贫。组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界委员,开展智力扶贫、送医送药、文化下乡、科技服务等公益活动。倡导和鼓励委员特别是有经济实力的委员参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力所能及为群众办实事,真心实意帮群众解难题,积极促进民生得到改善。

三、发挥智力优势,服务民生

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其人才和智力优势得天独厚。

一是要深入调研献策。委员中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有 3

长期任职的领导干部,有党派界别的有识之士,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解水平和较强的政策感应能力。在深入研究民生领域重大政策措施方面,可以也应当拿出有益的研究成果。总的要求是,设身处地为民着想、客观实在建言献策,力求系统性、相关性、可操作性的统一,防止“零星碎片”、“互相抵触”、“空泛建言”。在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政策设计上的“盲点”问题、促进全覆盖,抓住执行落实中的“梗阻”因素、提高有效性,找准体制机制上的“掣肘”环节、增强协同度。在具体研究中,要重实地考察,直接接触群众,多层面、全方位地掌握第一手资料,防止只听面上汇报、只看点上效果;重深入分析,以事实说话,用数据佐证,从表象中揭示本质,在个性中寻求共性,从细微处洞悉全局。在提出建议时,要直入主题、简明精准,务求思路清晰正确,方案详实具体,措施有理有据,实施起来可操作,落实起来有抓手。防止反映情况一般化、研究问题表面化、对策建议空泛化。

二是要推动政策落实。涉及民生的政策,既包括面向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普惠式政策,也包括指向特定群体、解决特殊困难的特惠式政策。这些惠民政策的落实,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政协促进民生改善,要注重过程的参与,既在决策前议要事谋大局,也在执行中抓监督,推动各项惠民政策举措落到实处。要把好时机。对必须干的事适度超前,深入 4

调研,提出对策,以有益之言促进科学决策;对正在干的事积极参与,及时跟进,把握动态,以过程监督推动工作落实;对一时未顾及到的事及时提醒,以利及早防范;对决策的实施效果注意收集情况、反馈信息,便于准确掌握、客观评价;要讲求方式。通过提案、视察、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反映了解到的情况,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供党政参考。注重发现在政策执行时序、执行力度、执行效果等方面较好的典型,及时总结,适时宣传,引导和推动民生政策落实;要跟踪督办。从落实的关键环节和实施的制约因素上着力,主动追踪、动态督办,促进相关问题解决和相关政策落实,促成“民生工程”的有序推进和民生改善的更大成效。防止参与中“越位”、“错位”,防止“领导批示是结果,批示之后无行动”。

四、发挥渠道优势,改善民生

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具有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特征,有着联系广泛、民意渠道宽泛的独特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视野开阔、上通下达、渠道畅通的优势,多渠道地体察社情、反映民意、理顺情绪,及时向党委政府传递和反馈重要的民意信息,帮助党委政府增强决策的民意基础,充当好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一是要拓展规范渠道。政协由界别组成,一个界别就是一条规范的表达渠道。畅通这一渠道,有助于上情下达、下情上 5

达,便于党委政府充分了解民情、及时掌握民意、广泛吸纳民智。要立足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丰富界别活动、强化界别功能,健全制度机制、发挥界别作用,使不同方面、层次的意见能通过规范有序的渠道得到系统、客观的表达。

二是要及时汇集反映。为界别群众说话,是委员的职责和义务。政协委员要努力成为民众信赖的“代言者”。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沉下去”,带着呼声与建议“浮上来”,广泛汇集社情民意,及时反映不同群体、不同对象的基本需求和发展愿望,特别要注重反映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情况、一些群体存在的实际困难、少数民众提出的具体诉求等等。对普遍性的问题宜以调研视察反映,对特殊性的问题宜以专报专项反映,防止不分轻重缓急、简单“打包”处理。

三是要注重适时疏导。疏导情绪、化解民怨,既是直接关注民生,又能促进民生改善。政协委员在界别群众中有较大影响,说话有一定分量。要积极宣讲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帮助解除疑惑,适时疏导情绪。特别要注意引导民众认识国情和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社会稳定是共同利益、维护稳定是共同责任,理性反映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心系百姓、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政协工作的主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是政协履职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6

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准基调、汇聚力量,肩负使命、尽心履职,通过不断挖掘和有效发挥政协的独特优势,切实促进民生有效改善,不断提升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彰显政协新作为。

第二篇: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发挥优势,彰显特色,谱写教育新篇章

——2016年下期学校汇报材料

今年暑期,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原卧佛镇中并入卧佛中学。学校功能室布局、教学区、生活区各功能用房的布置都存在很多的困难。面对诸多困难,学校领导班子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完成了闲置用房改造、教室和功能用房布局调整以及学生寝室的维修布局,最终在开学前完成了各项工作,秋季开学工作一切正常,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一、回首过去,硕果累累

原卧佛中学建校于1958年。58年来,历届“卧中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全区初中教育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特别是1998年以来,学校每年升入潼南中学的人数居全区农村中学第一名,学校连年被评为“潼南区中考先进集体”、“潼南区质量抽测先进集体”、“年终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考评一等奖”、“潼南区书香校园示范学校”等殊荣。

原卧佛镇中-----

二、强强联手,扬帆起航

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118名,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42人。学校有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朴实、重德敬业的教师团队。有高级教师13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4人。参加各类比赛荣获国家级等级奖10人,获得市、区级等级奖80人,被区教委表彰的“先进个人”70余人次,区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10人。潼南区“名师工作室”成员3人。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区教育工委、区教委“168总体办学思路”,以“抓规范创特色,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立人” 的办学理念,以“重德敬业、和睦有序、奋发有为”为校训,坚持“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教风、“勤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学风;坚持“育人为先、质量立校、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博学、知礼、善思、感恩”的育人理念。学校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服务、一流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得到各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了全县农村初中教育的一张名片。

(一)整治校园环境,调整布局结构。从今年7月15日开始,学校先后对旧教学楼、教师办公室、原男生宿舍、原女生宿舍、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厕所、各功能室等进行维修改造。将原行政办公室全部搬至原女生楼,将原综合楼改成教室和功能室,将原乒乓训练室改成学生阅览室,对原女生楼、男生楼进行房顶及结构改造,新建美术室、音乐室、乒乓训练室。

(二)规范常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两所学校合并后教师结 构、人员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常规管理和制度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学校先后对教师绩效考核、评职晋级、评优评先、坐班考勤、公寓管理、食堂管理等相关制度作了修订和完善。对教师工作餐、学生早晚自习、早操及大课间作了调整。学校成立教代会、科技活动小组、艺体活动小组、宣传报道小组、督导工作小组等各种职能机构,使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开展。

(三)“高效课堂”课改工作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30余名教师深入綦江古南中学、遂宁安居中学、大足龙水实验中学等课改经验丰富的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同时,邀请区教委名师工作室成员来 校献课,他们精彩的讲演、精湛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育理念受到师生们的高度赞扬。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三段六步”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去年,学校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课改工作,开展了“高效课堂”赛课活动,并邀请区教研室名师工作室专家、教研员担任评委,将获得一等奖的7位教师派往全国课改前沿学校山东昌乐二中学习。今年12月学校将承办潼南区高效课堂现场会,这将是对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一次检测,也是提升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一次机遇,到时全区的教育名师、学科教师将莅临我校,给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众志成城,谱写新篇

(一)充分发挥文体艺术优势,将学校打造为潼南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每年召开一次田径运动会,召开一次初

二、初三学生篮球运动会、初一乒乓球比赛,每年开展一次排球联赛活动。去年我校被潼南区乒协授予“潼南区乒乓球培训基地”,学校正式成立了乒乓球训练队,并指定专人(李小平老师)进行常规训练,一年来成绩显著。上期,我校在潼南区2016年中小学乒乓比赛中团体、个人均获第一名。学校成立校合唱队、排球队,指派专人训练,成绩显著。在潼南区首届艺术体育节合唱比赛比赛中荣获“初中组第一名”,排球队参加“潼南区首届体育艺术节”排球比赛,男队、女队均获初中组第一名。

(二)努力将学校打造为潼南区农村初中教育的名片。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班工作。毕业班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毕业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是早出晚归。早上6点起床,6:40 与学生一起跑步,晚上第三节晚自习还要到班上守自习,任课教师要到办公室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在寒冷的冬天,当人们已经熟睡的时候,毕业班的教师们还在辛勤地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2016届中考再创辉煌——上潼中86人,再次名列潼南区农村初中第一名。本届初三在王海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更是抓得早抓得实在。学生目前发展势头非常的好,我想明年六月我们一定会再创卧佛中学的辉煌。

第三篇:立足新常态彰显新作为

立足新常态 彰显新作为

王 学 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呈现出许多新常态。机关是党执政的主要阵地和渠道,“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是机关党建的核心任务,做好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要充分认识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各项工作呈现出的新常态,理性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跟进新常态。新常态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区直机关党组织要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顺应各项工作发展的新常态,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团结带领机关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确定新目标,服务新发展,开创新征程,在推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从严治党中彰显表率作用。

坚持思想引领,彰显凝聚机关共识的表率作用。机关党组织要做好新常态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机关凝聚起更广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共识。要把不断深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最现实最重要的任务,自觉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净化灵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学习讲话精神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自治区各类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组织引领,彰显建设党员干部队伍的表率作用。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是机关党建工作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要把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转变党员干部的传统理念,促进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开动新思维、适应新常态、推进新跨越,发挥党员干部在落实改革发展等重点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党员干部立足单位职能职责和岗位实际,增强驾驭新常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从容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困难和矛盾,回应时代问题,把握发展脉搏,解决机关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要按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的要求,研究探索机关党组织发挥监督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强化机关党内监督。

坚持作风引领,彰显营造优良政务环境的表率作用。区直机关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部、指挥部和具体组织者,能否履行好职能职责直接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治区在适应新常态中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机关党组织应以服务大局为切入点,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依托,积极营造机关高效政务环境。要把作风养成、纪律约束、监督查处

紧密结合,突出加强纪律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适应新常态带来对机关的新要求,解决新常态带来的新问题。要围绕推进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建设、便民快捷的服务环境建设、高效清廉的行政环境建设、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建设等开动脑筋,研究问题,组织学习教育,提出目标要求,强化监督检查,使广大党员干部在适应新常态的各项工作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坚持制度引领,彰显保障工作推进的表率作用。突出机关党建融入和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主题,推动机关党建在健全和完善制度机制中发展,在适应新常态中主动构建机关党建创新态势,构筑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新高地。坚持从强化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努力把机关党组织建成组织健全、作用突显、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战斗堡垒,把机关党员队伍建成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观念新、敢担当的队伍。进一步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在纵向上强化区直各级党组织、群团组织多层面多层次的主动融合;在横向上强化多部门多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在立体上强化多方面多主体力量的有机结合,构建精细化、动态化的党建工作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融合党建信息系统、党建网站、手机党建报等党建信息载体,实现对各项党建信息数据的完全链接,创新机关党建工作平台。认真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组织的制度规

定,逐步推开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完善各级党组织每年向上级党组织述职制度,合力打造引领机关党建服务的新“引擎”。

第四篇:《如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展现新作为》

《如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展现新作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同志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指示中,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就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对于孩子未来的期待,也是社会对于下一代的期许。

作为一名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能为改善和保障民生所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好每一堂课,做到课前预备、课后总结,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博学识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们必须明白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我们身处校园,便是榜样,整个校园的学生都会不自禁地将目光注视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进而影响三个家庭,甚至更多。所以,身处教育殿堂,身上所肩负的便是百年大计,便是整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努力教导学生爱国爱党爱父母,引导他们正确、健康地成长,为未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做好知识储备、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同时,我们教师也是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那么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与形形色色的学生家长的交集中必然也会带给家长们一些理念、思想上的碰撞。所以,实际上,不仅仅是在校园里,我们的职业属性决定了我们哪怕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起到榜样的作用。细微之处听惊雷,无声之处方有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声无息之间影响着身边的人们,影响着一个个孩子以及社会的未来。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我们必须要有这个自觉性,才对得起一代代学生在最纯粹最纯净的年纪里叫的那一声“老师”。改善民生,说到底,实则需要我们全民全党共同奋斗。党为我们树立前进的方向,而我们人民群众就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自己也为他人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共赢、共同奋斗、同心同德的美好环境。

第五篇: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民生建设上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民生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从人权角度看,民生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执政施政的最高准则。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洞庭湖区18岁渔家女孩周丽在全家从渔船搬到岸上定居后,用这两句朴素而又深情的话语,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解决好洞庭湖区渔民上岸定居问题,是湖南民生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不仅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进入新时期后,江泽民同志说:“要把关注民生作为党长期执政的基石。”迈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近年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党更是将保民生提升到了与保增长、促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一直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早在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就明确提出,要将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守的“四条底线”之一,认真贯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真正做到对事关民生的工作决不松懈,对涉及民生的问题决不推诿,对落实民生的政策措施决不敷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后老百姓收入增长减缓的新情况,省委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要与人均GDP增幅基本保持同步,让老百姓的钱包跟着GDP一起鼓起来。在年前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将“惠民生”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提出在加快转方式中转变出更多百姓笑脸。为了筑牢守住民生“底线”的防护堤,省委响亮地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并形成了落实这一最大责任的新思路。

——要把改善民生这个最大责任落实到转变发展理念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最大责任,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此,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要用转观念来实现保民生,特别是在发展内涵上,要从“以物为本”向“人本发展”转变,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内涵,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在发展要求上,要从“全民共创”向“全民共创共享”转变,更加注重实现共享式增长,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在发展目标上,要从“速度至上”向“民生至上”转变,更加注重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生存性民生、安全性民生和发展性民生问题。

——要把改善民生这个最大责任落实到调整发展重点上。古语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省委、省政府看来,“发展是硬道理”,其中就有民生改善的重要内涵。如果发展不能改善民生,那就不是“硬道理”,而是“没道理”。为了使改善民生这个“硬道理”硬起来,省委、省政府强调,在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盘子”时,要把保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盯紧老百姓关注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让更多的民生建设项目进“笼子”。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财政紧张,但湖南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环保等民生方面的支出近1213亿元,同比增长22%以上,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56%。由于在发展中实行了向民生建设的“重点转移”,为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赶重要阶段的湖南凝聚了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动力。

——要把改善民生这个最大责任落实到强化政绩考核上。政绩考核始终是一根指挥棒,如果考核指标只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生的位置,那么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GDP不再作为各级干部的考核指标,而重点考核社保、扶贫、饮水、医疗、环保和法律援助等21项“民生指标”。许多部门也有各自的“民生指标”。比如:2010年年底,在启动36个县市区的基础上,新增37个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区,确保在全省6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该项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要稳定在90%以上;全面实现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享受待遇人数要分别达到500万、100万以上,等等。随着“民生”作为考核指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民生这个最大责任也就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要把改善民生这个最大责任落实到转变工作作风上。省委强调,解决民生问题既有赖于经济发展,更要以强有力的干部作风建设作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责任和真挚感情,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和最大政绩。尤其要做到三个注重:注重真抓实干,进一步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构筑改善民生的工作载体,切实解决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重大民生难题。注重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抓落实、重执行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行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确保兑现承诺。注重督查奖惩,对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工作走过场的,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违法违纪使用民生资金和侵害群众利益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由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最大责任落到了实处,一批重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老百姓的钱包也跟着鼓了起来。2009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大关,位居中部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4975元,同比增长11%,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最快的一年。

越是困难越要关注民生

湖南在民生建设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2008年年底以来,湖南和全国一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仅经济出现很多困难,而且民生建设也出现了很多难题。省委、省政府认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民生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发展。在困难的时候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稳定的要求,也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引领全省人民克服困难、提振信心的力量之源。

为了解决困难时期的民生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特别是在妥善安置返乡农民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集中安置洞庭湖渔民上岸定居等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保障民生撑起了坚强后盾,为百姓筑起了抵御“寒风”的防护堤。

全力“造饭碗”,妥善安置返乡农民工。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工不足,使得280多万湖南农民工被迫返乡。省委在国际金融危机初现端倪的时候,就专题对农民

工“返乡潮”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把再就业的位子留出来,把干事业的台子搭起来,把谋长远的路子铺起来。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一次常委会上曾动情地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湖南不可能“独善其身”,应对农民工返乡潮带来的就业压力,要从创造就业机会和鼓励投资创业两方面着手,一些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和公益性岗位,要尽量安排返乡农民工。为了把对农民工的关心关爱体现在实处,省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出台八项措施。全省开展了大规模“春风行动”,集中举办520多场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提供66万多个就业岗位,并启动重点工程带动、承接产业转移、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四大计划。由于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湖南280多万返乡农民工中有230万人实现了重新就业和自主创业。

打好“组合拳”,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湖南和全国一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严峻形势。2009年,湖南普通高校省内应届毕业生达28.5万人,比上年增长8%,加上外省回湘就业、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达36万人。到2009年1月,湖南省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不到20%,比2008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为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寒冬”,省委、省政府提出“鼓励、提升、扶持、服务、托底”的思路,实施选派大学生任“村官”、选聘“选调生”、鼓励“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三大政策。为了帮助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湖南实施岗位拓展计划,拓宽重点产业、各类企业、基层岗位以及应征入伍等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对愿意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政府为他们提供创业扶持基金;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强化毕业生离校前后的就业服务,为他们搭建就业平台。政府这套帮扶的“组合拳”,让莘莘学子圆了就业和创业的梦想。据统计,2009年,湖南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好“温暖的家”,让洞庭湖渔民上岸定居。在洞庭湖区,专业捕捞渔民长年以船为家,捕鱼为生。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水上人家”成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天吊户”,居无定所,转业无门。这些“水上人家”深深牵动着省领导的心。为解决这个突出的民生问题,省委、省政府8个月内召开4次专门会议,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6个月内3次亲自探访,要求抱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带着感情解决好渔民上岸定居问题。随即9100多万元资金迅速下拨,省市地方政府渔政部门通力合作,洞庭湖区1.3万多户近4.5万名专业捕捞渔民走下“漂泊的船”,登上“温暖的岸”,从此告别“白天一张网,晚上七尺板”的漂泊生活,开始了崭新的幸福人生。

湖南在全球出现“经济寒冬”的形势下,集中财力,加快办成几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和实事,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极大地提振了人们的信心,使湖南在发展的“弯道”上成功“超车”。

打好民生建设这个总体仗

民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落实改善民生这个最大责任,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政策导向,把民生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一个系统工程、一项长远建设来抓,打了一场民生建设总体仗。

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不仅事关一个人的生计和尊严,而且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努力为人民造“饭碗”。基于这一认识,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接连出台了近40个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配套文件,启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比如,对困难企业职工等特殊人群实施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计划”、“未就业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应届大学毕业生托底援助计划”等,大力帮扶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就业促进法实施办法》,并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夯实教育这个民生之基。教育不仅关系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也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一个既是“国事”,也是“家事”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四管齐下,努力推进教育的发展:健全教育投入保障监督这个机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确保“十一五”期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2个百分点;拉长农村教育这条短腿,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学校校舍更新改造;解决贫困学生上学这个难点,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个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学,采取资助和贷款的办法,为贫困大学生设立“绿色通道”;化解教育不公平这个热点,把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实行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民生之急。如何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真正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热点问题。为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湖南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2009年,全省医疗卫生支出146.2亿元,增长61%,重点用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努力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经费、人才、技术难题。2009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全省投入资金7.8亿元,专门用于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投入2000万元,免费培训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县级卫生管理人员、乡村医生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并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技术工程”,进行对口帮扶工作。

打造好社会保障这个民生之盾。完善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体现着集体救助、个人参与、风险共担的互助精神。近些年来,湖南以实现覆盖城乡、人人享有适度保障为目标,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大力推进惠及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医疗保险上,着力构筑“三张网”,即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保险网络,覆盖了全省94%以上的城乡人口。在养老保险上,努力实现“全覆盖”,从2009年起,凡属湖南城镇户籍人员,均可补缴养老保险费,补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逐步实现可跨省转移,同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14个市州全面启动试点。在城乡低保上,逐步提高“水平线”,目前,全省城市低保月保障145.3万人,农村低保基本实现了对因病、因残、因年老体弱等农村重点特困家庭的应保尽保,月保障262万人。

确保改善住房这个民生之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解决好住房问题显得更为迫切。省委、省政府把住房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抓住三个重点,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一是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至2011年,湖南将新增廉租住房28.4万套,可解决35.5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同时,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扩大保障性住房政策覆盖面。2010年,全省将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万套,面向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保障。二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省里已选择了20多个县开展了试点,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帮助2.18万户农村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和因灾倒房重建任务。三是加大城市、矿区棚户改造力度。省政府把这一工作列为重点工程,尽最大努力将困难群众从棚户中“解放”出来。这些办法的实施,使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切实改善。2009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0.20平方米,比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增加26.3平方米,让老百姓感觉到居住更加宽敞,居家更加舒适。

抓好保护环境这个民生之需。保护环境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个既长远又现实的民生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保持湖南的青山绿水,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科学发展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省委领导曾深情地说,如果为了搞工业,水是臭的,空气是污浊的,患病的人增多了,那么,连子孙后代都会骂我们的啊!正是站在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近年来,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刮起了一场江湖治污的“绿色风暴”,开展洞庭湖、湘江流域等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可喜成效。如今,“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清洁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正由省委、省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转化为现实,一个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地更净、空气更新鲜的宜居美景正在潇湘大地呈现。

“为民担当,风雨可度。”湖南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筑牢守住民生“底线”的防护堤,践行的是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带来的是群众满意的笑脸。筑牢了这条“防护堤”,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就有了更强大的动力和更可靠的保障,全省人民将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本版组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本报理论部

相关链接

>>>>高层声音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湖南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民生

一、认真解决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1)妥善安排农村特困群众生活;(2)帮助解决农村特困群众住房难问题;(3)落实城市困难群体救助工作;(4)严格控制物价上涨;(5)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6)继续加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平等就业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等。

三、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摘自《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定》

>>>>网友感言

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是一种难得的清醒。这种清醒缘自于领导者的成熟和理性,缘自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工作的浓厚激情,可谓意味深长,拉近了领导干部与老百姓的距离。

——harvest

腰包再鼓一点,房价再降一点,好学校再多一点,安全隐患再少一点,这是老百姓基于2009年的生活体验进而对新一年寄予的现实期待。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各级政府一定会更好地履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的承诺。

——栗色男孩

>>>>专家点评

保障和改善民生决不是党和政府单方面的给予,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民生工程必须由民作主,从哪些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样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得怎么样,都应该是老百姓说了算。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 青连斌

领导干部要肩负起改善民生的重任,切实增强民本民生意识。要牢记和守住民生这条底线,真正做到对事关民生的工作不松懈,对涉及民生的问题不推诿,对落实民生的政策措施不敷衍。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覃正爱

>>>>知识便笺

春风行动

春风行动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起、专门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的大型活动。主要内容是强化就业服务;组织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

>>>>深度阅读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

2.周强:《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25日

3.《从近五年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变化看湖南民生改善》,湖南调查信息网,2010年2月24日

4.《2008湖南民生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下载发挥优势 改善民生 彰显政协新作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优势 改善民生 彰显政协新作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善民生

    申论十大热点:改善民生现象:(一)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

    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迫切的问题。请谈谈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以人为本必须具体化,最终就是落实在改善民......

    改善民生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看我国加强民生建设的现实意义 王彬吉 2008081128 电气084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

    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证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

    政协民生论文

    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着力点 霍州市文化局 关志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

    政协调研: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 为民服务改善民生

    精 政协调研: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为民服务改善民生近几年来,围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各级政府都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落实。加强小区物业管理......

    保障改善民生

    底庙中学2013思想品德中考热点专题保障改善民生热点材料1.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保障改善民生

    名言佳句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2011政府工作报告》 理论表述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