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读书总结
《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读书总结
P4 换句话说,造成流行病爆发的方式不止一种。流行病爆发需要3个条件,人们传播传染物的行为、传染物本身、以及传染物发挥作用所需的环境。当一种流行病爆发时,它就失去了平衡。它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一个或两个或可能三个条件都出现了变化。我把这三条会引起变化的条件分别称为个别人物法则(The Law of the Few)、附着力因素(Stickiness Factor)和环境威力(Power of Context)法则
一、个别人物法则
P18 答案是任何一种社会流行潮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消息传播者特有的罕见的社交天赋
P22 这些把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的人,为奥马哈和沙伦搭起桥梁的人,把我们引起社交圈子的人,这些我们生活中非常依赖的人就是联系员,他们具有把全世界的人联系在一起的天赋。
P43 他也是一个内行,这一点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潮中所涉及的三类人里的第二种。P54 在社会流行潮中,内行们就是数据库。他们为大家提供信息。联系员是社会粘合剂:他们张贴信息,传播信息。但是还有一群专门人员—推销员—如果人们对传闻不信以为真,他们就有能力说服大家。
P171转变威力就是指这个意思。内行、联系员和推销员在传播思想的过程中所做的就是省掉那些细枝末节,夸张某些细节,从而使得信息本身具有了更深的意义。如果哪个人想要发起什么流行潮,不管是某一品牌的鞋还是某种行为方式或者某一软件,他必须聘用我们所说的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这样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找到某个人或某种方法,把革新者的意图转变成我们这些普通大众能够明白的语言。
二、附着力法则
P10 附着力法则告诉我们,有一些特别方式能使一条具有感染性的消息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只要在消息的措辞和传达上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修改,就能产生巨大的收效和影响力
P61 这两项研究(电视新闻主播詹宁斯的微笑为里根拉来了大量选票的和学生上下晃动头部比不晃动或左右晃动的同学更容易同意同一观点)具有重要而有效的启发作用:
一、小事情显然和大事情一样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以特殊方式传播的信息在人们毫无防备时出现,它突然会一泻千里;
二、非文字性暗示与文字性暗示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我们在讲话时,微妙的周边环境可能比谈到的内容更为重要。“如果电视广告的画面能使观众的头部反复垂直运动,这则广告就会非常见效。”简单的身体运动和观察事物同时进行能对我们的感受和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说服工作往往是通过大家不注意的方式,我们不能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富有说服力人群的口才上,更应该关注那些微妙、隐蔽以及没有付诸于语言的东西。
P102 首先借用的思想是:孩子们越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观看的故事中,对其内容就越记忆犹新。在《蓝狗线索》中,尝尝能看到脸部的特写镜头,就好像他和观众们在同一房间。问每一个问题都要停顿一下,不是普通的停顿,是学前儿童特有的停顿。最后摄影棚里那些幕后观众把答案大声喊出来,而呆在家里观看电视的孩子也有机会把自己的答案大声喊出来。思路就是,让儿童电视观众开口,让他们积极参与。
P111 任何思想要对人产生震撼作用,关键在于其内在质量。而所举的这些实例中,没有一个在叙述的内容上作出比较大的改观。相反,他们使信息得到广泛接受的方法只不过是在意思表达上做一点边缘修改。也就是说,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的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不可抗拒。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种包装方法
一个创意要被理解和记住,从而拥有持久的影响力,需要具备六条原则:简约(simple)、意外(Unexpected)、具体(Concrete)、可信(Credential)、情感(Emotional)、故事(Stories)。这六条原则的首字母合在一起,正好就成了成功(SUCCESs)。
三、环境威力法则
1、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影响力
P119 破窗理论:犯罪是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窗户被打破了,国了很久也没有人来把它修好,行人就会以此推断:这是个没人关心、没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会有 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然后无政府主义就开始从这幢楼向相邻的街道蔓延。
P127 破窗理论和环境威力法则认为犯罪根本不是出于本能行事,也不是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对于各种暗示非常警觉,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在身边事物的触动下而萌发念头。
P135 心理学家把这种倾向称作基本归因错误(Fund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指在解读别人的行为时,人们总是爱犯一种错误:高估性格因素,而低估具体情形和环境因素。我们大家似乎都有一种惯性,本能地从人的基本特征的角度去解释身边发生的事情:他是个出色的篮球运动员,那个人比我聪明。
P137性格不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甚至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它不是固定不变、容易辨别、密切相关的特征的组合,我们之所以那样认为,是因为我们大脑发生了小故障。性格其实更像是在某个时刻、某种情况和环境下流露出来的习惯、倾向和兴趣的组合体,互相联系,却不是密不可分。大多数人看起来好像性格稳定一致,那是因为我们能够很好地控制我们的环境。2、150人以下的组织对人的行为影响更明显
P148认知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通路容量”,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接受某些信息时具有的记忆空间。我们人类一次只能加工这么多信息,一次最多“7”个信息,超过了就无能为力了。我在这里描述的是智力容量——我们加工信息的能力。但是,还有一个情感容量“12”和你有感情联系人的名单最多也就12个人。
P150如果我们想要群体成为思想传播的孵化器,就像前面提到过的《年轻姐妹的绝世奥秘》和卫理教会,我们必须把群体的人数控制在 150 下,这是一个引爆点。如果超过了,群体统一思想、一致行动的能力就会出现结构上的障碍。如果我们打算在贫穷的社区创建学校以成功地反击周围街区的道德败坏,150 数字法则告诉我们,最好先多建几个小一
点的学校,而不是一个或两个大规模学校。l50 数字法则还告诉我们,教堂的召集人,或者社交俱乐部的成员,或者任何一个团体活动的组织者,如果指望大众与你怀有共同的理想,必须特别认识到追求大规模的危险性。跨越 150 这个数字似乎只意味着一个小小的变化,而实际上它产生的后果却会有天壤之别。
P161在戈尔公司工作“是另一种体验”时,他指的是戈尔具有高效的组织性相互作用记忆。例如,一个员工这样描述小工厂里“彼此认识”的含义:“不仅仅是你知道某人,而是你熟悉他,因而了解他的技术、能力和为人,也就是了解他喜欢什么,做什么,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而不是说他是不是个好人。”这个员工说的就是相互作用记忆的心理前提:熟知某人,了解他的知识范围,相信他在自己的专业里的能力。这是一种在组织层面上的信任和亲密关系的再创造,与家庭中的完全一样。像戈尔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这种整体记忆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为它靠的是创新能力和对市场需求及种种顾客要求快速作出回应的能力来保持市场优势的。具有了这样的整体记忆系统,公司就能高效运转:任务可以很快完成,问题能得到迅速解决,一个部门的员工得以接触其他部门的员工并借助他们的专门技能以完成自己的职责。
四、与高科技产品生命周期的衔接
P166如果我们把这一过程用图形表示出来,恰好就是一个流行潮的曲线图——缓慢地开始,慢慢地爬升(“先期采纳者”们开始试用种子),然后是骤然上升(大多数农民开始跟着效仿),最后渐缓下去(那些“落后者”稀落地加入)。
P167 杰弗里.穆尔,一位商业顾问,曾经援引高科技的例子来说明,在首创时尚和思潮的那些人和最终接受别人首创的大多数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两群人可能在口头信息传播的连续体上彼此相连,但是他们之间沟通得并不特别好。革新者与先期采纳者,这两群人是空想家,他们想要革命性的改变,以使自己同竞争者们从素质上区别开来。他们会购买全新的技术,即使技术还有待完善、质量有待证明或未来价格有可能下降也毫不犹豫。他们拥有自己的小公司。他们刚刚起步,敢于冒较大的风险。相反,“早期大多数”们拥有大公司。他们必须考虑如何使各种变化适应他们公司原有的复杂格局和与供应商和批发商的关系。“如果说空想家们的目标是寻求大的突破,那么实干家的目标则是能有部分改进——一种渐进的、可测量的、可预见和有把握的过程。”穆尔这样写道,“如果他们要安装一个新产
品,他们就想知道别人尝试的结果怎样。在他们的词汇里,冒险是个贬义词,完全不意味着机会和兴奋,只是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如果需要,他们也会冒险,但是,他们会首先布置好安全网,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去避过那个险滩。”穆尔认为,先期采纳者与早期大多数们的态度是毫不相容的。任何改革创新都不会毫不费力地从一群人传播到另一群人,他们中间有距离、有空隙。高科技产品常常只到先期采纳者为止,是因为公司没有找到一个方法使那些先期采纳者理解和接纳了的思想也成为早期大多数们可以理解和接纳的东西。
P168我认为,正是在这里,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的角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关于个别人物法则那一章里,我已经探讨过他们能够使得流行潮真正盛行的特殊才能。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可以具体地考察一下他们的作用。是他们使改革创新得以克服距离和空隙上的问题。他们是中继转换员:把高度专门化的思想和信息转换成普通大众能够明白的语言。
P169 年轻人当中不时兴起的时尚潮流经历的过程也是相同的。革新者尝试新事物,然后,相当于内行或者中间人或者推销员的某青少年注意并且效仿之,然后事物变得容易被主流社会的人们所接受。
P171转变威力就是指这个意思。内行、联系员和推销员在传播思想的过程中所做的就是省掉那些细枝末节,夸张某些细节,从而使得信息本身具有了更深的意义。如果哪个人想要发起什么流行潮,不管是某一品牌的鞋还是某种行为方式或者某一软件,他必须聘用我们所说的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这样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找到某个人或某种方法,把革新者的意图转变成我们这些普通大众能够明白的语言。
P178这一策略如此成功,有两种解释。第一个非常明显。兰姆西斯公司在各种不同的、具有感染力的时尚还未成势的时候就抓住了它们。待到他们新设计的广告和产品准备就绪,那个时尚恰好就开始在普通大众中间流行起来。换句话说,兰姆西斯公司顺路搭车,趁着社会上流行时尚的势头,让空中行牌运动鞋打人年轻人文化。“关键就在把握时机,”戈登说,“你追随开创新风的人们,关注他们的言行。生产那些鞋子需要一年的时间,一年过去了,如果你的预测正确,在恰当的时候普通大众就会完全接受这个时尚。所以,如果你看好未来的技术,如果你看到一定数目的城市里那些开创新风的人们都在购买在设计上讲究能最大程度发挥工作者效能的产品,或者鞋底好像安了千斤顶装置的鞋子,而且当你问他们想发明点什么,他们回答说,未来能飞的汽车,你就应该相信,半年到一年内,每个人包括他的祖母都会喜欢上那玩意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兰姆西斯公司并不仅仅是被动的看客。他们的广告事实上也促成了他们在革新者身上发现的那些思想的推广。比如,戈登说,如果一件事没能超越开创新风的人群而进入主流社会,那往往是因为那件事本身并没有深深地植根于 文化中。"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提示,就无法从音乐、电影、艺术或时装里看出来。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东西能火起来,你会在各处都见到蛛丝马迹,从人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上,从人们想要的发明上,从人们喜欢的音乐里,甚至从人们喜欢穿的衣料里,真是无处不在。但是,如果一样东西流行不起来,你只需要在其中一个地方就能察觉到。
五、总结
P219第一条经验:要想发起流行潮,就必须做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到关键方面。个别人物法则认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应该充当口头信息传播潮的发起者,也就是说,如果你对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潮感兴趣的话,你的有限资源应当集中用于这 3 类人身上,其他人都无关紧要。
P221第二条经验:世界并非是我们直觉印象中的世界。那些成功地发起社会流行潮的人们,并非只做一些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们会有意测试自己的直觉。
P221第三条经验:发起成功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要具备一个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定动力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这也有悖于大家关于自己和人们相互之间最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家总觉得自己是自主的并且是受内心支配的人,同时也觉得自己的性格、行事方式已经被自己的基因和性情永远固定下来了。
P222 如果说在引爆点世界里存在困难和多变,也可以说在这个世界里同时存在很大希望。仅仅通过控制一个小组的规模,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通过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微小调整,就有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其传播难度;仅仅找到和接触那些有着极强社交能力的人,就有可能形成一种社会流行潮的基本发展方向。引爆点最终再次证实了存在改变一切的潜力和采取智慧行为的巨大力量。看看周围的世界吧,也许它看上去似乎是个雷打不动、无法替代的地方,其实不然。只要你找准位置,轻轻一触,它就可能倾斜。
PX 当人们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淹没,他们就对这些形式的交流产生了免疫力。作为提点,他们向生活中自己尊敬的人、仰慕的人和信任的人征询意见,从他们哪里获取信息
六、百度文库:引爆流行的三大法则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dmNl4qytvJeYK19K6MCaz1_ivpWUbVdgSkA3NXFUN_yxyNZRgH_wRi7HhJrlmRB1t9kFdSDFyiVUpW-bL5Ch7ALjA_Tm7y4IeKZuwHa-1CG
第二篇:西递镇儿童暑期流行读书潮
黄山市黟县西递镇儿童暑期流行读书潮
炎炎七月,酷暑难耐,却丝毫未减退学生读书热情。近日,笔者走访西递镇文化图书室和各村农家书屋都能看到学生读书、借书的身影。据该镇图书借阅室工作人员统计,放暑假以来,到镇图书室借书和阅读的读者倍增,特别是中小学学生。
在叶村小学六年级就读的吴杨斌小朋友在采访时说,暑假后他每天都会抽空带着借书卡来农家书屋,找书、读书、借书让他的暑期生活更加充实和快乐。在暑期来临之前,西递镇文化站人员积极备书,在6个村的农家书屋设立流动图书室,购买了儿童普遍喜欢的漫画书、文学书、历史故事等书籍共200余册,增添五子棋、象棋、羽毛球等10余种体育器材。
据悉,为帮助更多留守儿童享有一个快乐、健康、充满意义的暑期生活,镇妇联、综治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讲座”、“法律培训”、“少儿兴趣班”以及多种文体活动,深得孩子们的欢迎。
(西递镇:罗越、汪红媚)
第三篇:读书总结
1、举行名著阅读演讲比赛。
2013年3月25日,星期一,下午2:00—4:30分,我校八年级共21名学生在办公室四楼展览室举行了以“我爱名著”为主题的第四届名著阅读演讲比赛活动。
此次比赛是在八年级各班进行初赛的基础上,各班选出两名学生参加的复赛。复赛实行百分制,其评分标准是:
1、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文字优美(40分);
2、感情丰富,声情并茂(20分);
3、声音洪亮,表述清楚,普通话标准流利(20分);
4、服装整洁,仪表端庄,肢体语言恰到好处(10分);
5、脱稿演讲,时间限定为4—8分钟(10分)。
此次比赛是在语文教研组长李淑珍老师的组织和主持下举行的,邀请了盛梅、李霞、姜红英、王成柱、杨华、李俊阳、李守凤、张萍八位评委老师,他们当场打分,李淑珍老师和谷文江主任当场算分,共评出一等奖四名,二等奖七名和三等奖十名,并且当场为获奖同学颁发了奖状和奖品(见照片)。其中,第一名获得者八年级二班的陈立智同学和第二名获得者五班的杨爱静同学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的“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的演讲比赛活动,并获得了全县一等奖的好成绩。
2、举行“诗化心灵,美诗诵读”比赛
我校自2月份开学以来,语文老师每天利用早读时间向学生推荐古诗,让学生背诵。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4月初每个班级举行了美诗诵读比赛,并选出两名选手学校的“诗化心灵,美诗诵读”比赛。此次比赛总分为100分,分诵读和默写两种形式。
(1)、诵读: 每位选手根据随机抽签题目有感情地诵读4首诗(有感情的正确诵读一首得10分。每首背诵正确得8分,错一处扣4分,扣完8分为止。用普通话,声音洪亮有感情得2分)共40分。
(2)、.默写:每位同学抽签默写其中的六首诗,默写一首一字不错为正确,得分10分,错一字,扣5分,错两个字不得分。共60分。
经过一番较量,四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等六名同学获得了二等奖,等十名同学获得了三等奖。(见照片)
3、为《少年文萃》投稿
读书的目的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校积极响应各种征稿活动,4月初圆满地完成了2012年春季的《少年文萃》征稿活动。并获得了2011年秋季《少年文萃》的获奖证书和奖品,我校九年级的赵美莲同学和八年级的刘敬文同学的文章入选《少年文萃》。同时我校八年级的夏凌同学和孙志秀同学的作文在第七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山东赛区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2012年我校
第四篇:读书总结
读书总结
(2016—2017下)韩立芳
本学期,生物组根据教培研中心和学校的安排,适时排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的读书活动。旨在使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精心挑选必读书目:《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解读》。推荐阅读书目:教育理论书籍、学科专业书籍、现代科技书籍等。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 “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召开教师会议,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商讨制定行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初步选定阅读的书籍名称和活动的场所地点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做到了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便于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三、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活动,使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
五、学以致用,提高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随着读书要求的提高,教师们已经自觉把读书和教学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熟读、精思,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第五篇:读书总结
读书活动总结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为进一步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活跃校园文化,树立正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精心设计积极可行的读书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营造清风缕缕满校园的书香氛围。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本学期开展读书活动,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按照活动方案,我们迅速在部门开展了读书月的一系列活动。全体教职工开展读书活动,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节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响应要求,规范管理
1.完善了读书活动交流平台
本次的读书活动,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比先前更加完善,更注重过程性的体现与读书成效的宣传。同时以工作室为单位,以园部为单位、以级部为单位进行不同层面的多元读书活动。
2.健全了读书活动运作机制
总结以往组织开展读书活动的经验与不足,在本次读书活动中进行调整,以保证读书活动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首先活动量化,其次是规范活动流程,将
读书活动的基本方式固定下来,帮助教师形成一定的研讨习惯,比如制作电子小报、进行优秀读书心得推荐。三是质量监控,我们特别强调教师的参与度。
3.拓展读书活动内容形式
在本次读书活动中,我们根据书目内容的特点,量身设计读书活动的研修内容,旨在让读书活动能更有力地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产生1+1》2的同城效应。因此我们结合书籍开展教学实践与读书相结合的研讨活动,利用园内优秀教师资源,通过形式多元的活动,我们努力将书中较为高深、难懂的理念与现实教学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对书的理解,彼此产生对书、对教学、对幼儿的认同感。
三、活动效果
培养了教师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如果一个人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读书节活动,使每个教师“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待人教,自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这些就是我们读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教师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今后,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在全班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今后,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
成才的新风尚。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让我们的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让我们的学校在书香的浸润中不断提升,成为一处真正培养人才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