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投资审计的思考
在中介机构参与工程造价审计条件下做好投资审计的思考
2010-12-29
利用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既是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项目建设管理具体实际,提出的有效解决当前投资审计任务异常繁重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审计理想目标与现实选择妥协的结果,是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转变的需要。它缓解了目前投资审计力量不足、经费不足等矛盾,但也给审计机关业务管理和工作组织带来新的难题和显著的审计风险。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效率不高。前一阶段投资审计工作情况反映出,投资审计中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2010年已完成审计25个项目(含简易16个)送审额9亿元,审减1.2亿元。结算未完成项目23项,送审额11.4亿元。正在进行的跟踪审计项目57项,投资额96亿元。
(二)审计质量控制困难。审计实施过程中把握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质量比较困难,风险控制心中没有底。
(三)审计独立性不时受到冲击。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的积极性高,实际是转移管理风险;不时提出审计介入建设管理的要求,威胁审计的独立性。
(四)审计力量与任务的矛盾尖锐。每投必审造成空前的工作压力,所有灾后重建项目无论大小,项目库完成后财政报账、发改委核销,都要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任务积压形成久拖不决,不能按时完成,审计力量与任务的矛盾存在激化风险,损害政府和社会对审计的信任。
(五)审计费用支付有违公认原则。中介机构工程造价审计服务费用支付方式受到上级审计机关和社会的质疑,建设单位执行有阻力。政府要求每投必审,又不能安排必须的审计经费,操作形式违背了谁委托谁付费的公认原则。
二、原因分析
(一)建设项目本身。一是建设项目先天不足,如地勘不详细,招标时设计深度不够,仓促开工建设,边建设、边设计、边修改,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实际施工变更内容更多,索赔签证频繁,形成的资料多,审计要熟悉消化,吃透情况需要时间;并且这类事项容易发生工程结算调整或损失,合同约定往往不清,审计要反复仔细寻求建设施工双方利益边界和平衡点,需要大量的协调时间。二是一些建设项目分阶段实施,或者修修停停,整个项目的最终审计报告要等待所有合同段工程完工,前后可能跨越2-3年的时间。
(二)建设单位。一是建设单位项目前期工作有缺陷,如用地审批手续、规划许可、开工许可不落实,导致施工单位结算安全文明措施费用等计算没有依据;二是工程款拨付比例过大造成施工单位不愿意配合审计;三是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不全,手续不齐,造成审计过程中完善审计资料延误了审计时间。
(三)施工单位。一是不重视资料整理、工程结算书提交缓慢;二是不平衡报价损伤自身利益反悔要求调整约定;三是临时确定造价人员不掌握现场情况结算缺项漏项、错误;四是造价人员对量签字无效。
(四)中介机构。一是外地中介机构由于在绵未设办事处,造成工作衔接困难、业务事务处理缓慢;二是审计业务多,人手较紧,往往派出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审计工作,或者一人承担多项审计业务,造成审计效率较低;三是部分中介机构等靠思想严重,反映问题不及时,不积极主动提出相关建议,等待审计局的指导意见。四是部分履约意识不强,接到审计任务后,不积极开展审计工作,讲条件,态度消极,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情况不汇报,脱离了审计机关的监督。五是个别中介机构人员纪律、程序执行不到位,在审计过程中不通知审计机关的情况下私自收方、审计初稿未经审计机关审核同意就擅自向施工单位透露。
(五)审计机关。一是工程审计力量薄弱,具备基本的工程建设管理知识的审计人员不多;二是审计复核专家缺乏。
(六)政策环境。一是交通、水利专业无计价规范,争议问题认定困难;二是造价信息脱离实际,审计执行难度大。如地震期间人工、材料价格信息偏离实际市场价格,有的材料价格建设方现场代表签字认可了,审计经过调查也确实是事实。选择严格执行政策还是尊重客观事实,审计处于两难之中,需要与各方沟通协调提出解决方案,事情重大还要报请有关市领导同意,这些工作需要时间进行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一)完善制度
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业务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任务分配管理办法、审计服务费用管理办法、业务质量考核方案等制度,明确中介机构工作程序要求,落实中介机构工作报告制度,加强审计复核和业务考核力度,缩短考核的时期,及时对工作不合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调整。通过业务考核、任务分配等途径,促进中介机构认真履行承诺,安排合格的审计人员承担工程造价审核任务,加强人员管理、内部复核,通过加强管理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国家建设资金。
(二)加强人才培养
内容包括财会、审计、法律、计算机、综合写作、管理、工程。方法是:通过鼓励自学基础知识,老同志工作中传、帮、带,有针对性参加造价站培训,工作实践压担子,增强审计机关工程审计力量。聘用可以拿过来马上用,招考有利于审计长远发展。
(三)改进审计工作方法
1、改进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做好三种审计力量的融合,发挥各自专业长处,通过组合提高审计组的整体力量。
2、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思路有必要由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转化。原来的审计思路是尽可能地对施工单位结算价还下砍,挤干工程结算的水份,有时建设单位有错也打在施工单位身上;实行施工招投标条件下,施工单位大幅度让利,10%普遍,高的有30%,审计方法必须调整,在挤水份同时,也要考虑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要求,否则会捆住自己手脚,让审计走进死胡同。
(三)通过比选降低重大项目的审计服务费用
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中介机构加强管理,降低重大项目的审计服务费用。
(四)做好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政策执行中遇到无法解决问题,加强与造价部门、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通过集体决策方式,妥善处理一些棘手的特殊问题。
(五)管好中介机构
管理是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的需要。共识:中介机构的审计过程必须在审计机关的有效监督下进行。审计机关如何管理中介机构。
直接管:
1、廉政教育。审计见面会、协调会议的廉政纪律教育活动。定期召开中介机构及审价人员审计纪律教育会,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同被审计单位建立正常的沟通交流机制,实时掌握中介机构的审计纪律执行情况。
2、定期培训。年度对中介机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协调会议业务指导;以会议纪要、函等形式书面集中解答工作中争议问题处理方法。
3、专人检查:审计机关确定审计人员全过程跟踪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经常检查中介机构工作进展情况。主要由审计组长承担。
4、关键环节介入。审计派人参与关键环节,如资料交接、现场踏勘、工程量核对等重要环节,审计机关人员必须到场监督。由审计机关工程人员承担。
5、审计复核。审计机关建立工程结算审计复核机制,一是不断强调审计的复核等程序,让中介机构绷紧质量管理的弦;二是派工程人员跟踪审核,关键环节保持介入接触,为审计复核掌握工程一手资料;三是局工程复核人员最终审计复核严格把关,重点内容坚持详细审查核对,对工程造价审计结果进行综合复核;四是对疑点较多的项目委托中介机构交叉复核。对于中介机构审计结果误差较大、问题较多且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审计组应计入日常考核中,对问题严重的,应提交审计局予以处理,并不再委托其进行投资项目的审计。
6、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的日常管理。一是外地中介机构必须在绵设立办事处,工程人员在项目结算审计期间必须在绵;二是要求中介机构派出的主审人员必须有较长的工作时间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同时主审人员在审计期间不得再开展其他的审计业务;三是中介机构接到审计任务后,要在审计机关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审计初稿,除特殊原因外,一般对审计时限不做调整。
7、强化对中介机构审计项目的质量考核,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制订考核制度,实行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重点以日常考核为核心的动态考核制度,实行动态排名,对动态考核中不合格的,将减少其审计任务,促使中介机构遵守审计纪律和程序,服从审计机关的管理,提高审计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在审计纪律方面对中介机构实行一票否决制。
间接管:
审计机关业务管理机制作用效力延伸到中介机构内部,通过考核、任务分配等途径,促使中介机构产生加强管理的内生动力,筑高用人门槛、加强教育、认真管理。中介机构应该做到:
1、进人注意考查个人教养、道德品质。
2、经常进行思想教育。
3、内部监督检查常态化。
4、内部复核坚强有力。
(六)用好中介机构
用好:把审计项目委托给愿意做、并且有能力做好审计工作的中介机构
原则:工程造价审计项目任务分配遵循侧重专业特长、结合入库或考核排序、适当考虑审计成本和审计时间、任务总体均衡的原则。
入库中介机构分为两类:绵阳城区有固定工作场所的中介机构、外地中介机构,根据两类中介机构工作特点进行任务分配。
中介机构接受委托时,需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承诺书》,对审计纪律、投入力量、完成时间、审计质量、审计费用进行承诺。
审计项目分类管理:按项目投资额分为:一般性项目(投资额1000万至3亿)、重大项目(投资额3亿以上)、小型项目(投资额1000万以下)。
1、一般项目:循环排号法,主要考虑平衡各入库中介机构任务分配的需要。
2、重大项目: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比选方式,根据拟派出人员力量、专业特长、后勤保障、结算提交时间、费用优惠比例等因素综合评分确定,同时将该中介机构的排号调整到最后。主要考虑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节约政府审计费用的需要。
3、简易项目:小型项目就近分配给该地域、该单位正在进行审计其它项目的中介机构。主要考虑降低中介机构审计工作成本简化工作程序的需要。
(七)2011年跟踪审计抓重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多、审计成果不容易显现等。是目前的热点,从上到下:领导有要求、群众有期望、建设单位有需求。
抓重点就是少做,做大项目,数量小,但投资额大;选择桥梁(措施项目如围堰,完工后就看不到)、道路(土石方挖填等隐蔽工程项目),异形结构、功能特殊的房建,大额装修(装修材料需要认质、认价)等项目类型;但上级要求必须审计资金的项目要保证安排,如港澳援建医院、学校等项目。
抓重点的原因:
1、审计应对建设单位转移管理风险的需要。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技术力量普遍缺乏,就把加强管理寄托在审计机关,而不是自己聘请工程人员。审计项目跟踪审计,就一定程度地介入了项目建设管理,分摊管理风险,同时削弱了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把关的力量。
2、缓解审计人员疲于应付的局面。投资审计力量有限,项目单位通知到场取证频繁,交通条件不易解决,定期报送跟踪审计结果,与法定工作任务经常形成冲突,审计实施很难保证全部内容深入工地落到实处。
3、避免审计经费无法协调的尴尬。审计经费由建设项目成本列支,但无相关的收费文件依据,建设单位也不理解和支持配合,审计经费协调解决存在比较大的障碍。
(八)2011年工程结算审计,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审计力量
一是2010年未完成结算审计;二是2010年跟踪审计项目转入结算审计;三是优先保证,及时安排新增项目中审计条件成熟的工程结算审计项目。
计划外的项目,简易审计项目根据审计力量情况灵活安排。
(四)中介机构。一是外地中介机构由于在绵未设办事处,造成工作衔接困难、业务事务处理缓慢;二是审计业务多,人手较紧,往往派出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审计工作,或者一人承担多项审计业务,造成审计效率较低;三是部分中介机构等靠思想严重,反映问题不及时,不积极主动提出相关建议,等待审计局的指导意见。四是部分履约意识不强,接到审计任务后,不积极开展审计工作,讲条件,态度消极,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情况不汇报,脱离了审计机关的监督。五是个别中介机构人员纪律、程序执行不到位,在审计过程中不通知审计机关的情况下私自收方、审计初稿未经审计机关审核同意就擅自向施工单位透露。
利用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既是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项目建设管理具体实际,提出的有效解决当前投资审计任务异常繁重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审计理想目标与现实选择妥协的结果,是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转变的需要。它缓解了目前投资审计力量不足、经费不足等矛盾,但也给审计机关业务管理和工作组织带来新的难题和显著的审计风险。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效率不高。前一阶段投资审计工作情况反映出,投资审计中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2010年已完成审计25个项目(含简易16个)送审额9亿元,审减1.2亿元。结算未完成项目23项,送审额11.4亿元。正在进行的跟踪审计项目57项,投资额96亿元。
(二)审计质量控制困难。审计实施过程中把握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质量比较困难,风险控制心中没有底。
(三)审计独立性不时受到冲击。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的积极性高,实际是转移管理风险;不时提出审计介入建设管理的要求,威胁审计的独立性。
(四)审计力量与任务的矛盾尖锐。每投必审造成空前的工作压力,所有灾后重建项目无论大小,项目库完成后财政报账、发改委核销,都要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任务积压形成久拖不决,不能按时完成,审计力量与任务的矛盾存在激化风险,损害政府和社会对审计的信任。
(五)审计费用支付有违公认原则。中介机构工程造价审计服务费用支付方式受到上级审计机关和社会的质疑,建设单位执行有阻力。政府要求每投必审,又不能安排必须的审计经费,操作形式违背了谁委托谁付费的公认原则。
二、原因分析
(一)建设项目本身。一是建设项目先天不足,如地勘不详细,招标时设计深度不够,仓促开工建设,边建设、边设计、边修改,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实际施工变更内容更多,索赔签证频繁,形成的资料多,审计要熟悉消化,吃透情况需要时间;并且这类事项容易发生工程结算调整或损失,合同约定往往不清,审计要反复仔细寻求建设施工双方利益边界和平衡点,需要大量的协调时间。二是一些建设项目分阶段实施,或者修修停停,整个项目的最终审计报告要等待所有合同段工程完工,前后可能跨越2-3年的时间。
(二)建设单位。一是建设单位项目前期工作有缺陷,如用地审批手续、规划许可、开工许可不落实,导致施工单位结算安全文明措施费用等计算没有依据;二是工程款拨付比例过大造成施工单位不愿意配合审计;三是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不全,手续不齐,造成审计过程中完善审计资料延误了审计时间。
(三)施工单位。一是不重视资料整理、工程结算书提交缓慢;二是不平衡报价损伤自身利益反悔要求调整约定;三是临时确定造价人员不掌握现场情况结算缺项漏项、错误;四是造价人员对量签字无效。
(四)中介机构。一是外地中介机构由于在绵未设办事处,造成工作衔接困难、业务事务处理缓慢;二是审计业务多,人手较紧,往往派出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审计工作,或者一人承担多项审计业务,造成审计效率较低;三是部分中介机构等靠思想严重,反映问题不及时,不积极主动提出相关建议,等待审计局的指导意见。四是部分履约意识不强,接到审计任务后,不积极开展审计工作,讲条件,态度消极,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情况不汇报,脱离了审计机关的监督。五是个别中介机构人员纪律、程序执行不到位,在审计过程中不通知审计机关的情况下私自收方、审计初稿未经审计机关审核同意就擅自向施工单位透露。
(五)审计机关。一是工程审计力量薄弱,具备基本的工程建设管理知识的审计人员不多;二是审计复核专家缺乏。
(六)政策环境。一是交通、水利专业无计价规范,争议问题认定困难;二是造价信息脱离实际,审计执行难度大。如地震期间人工、材料价格信息偏离实际市场价格,有的材料价格建设方现场代表签字认可了,审计经过调查也确实是事实。选择严格执行政策还是尊重客观事实,审计处于两难之中,需要与各方沟通协调提出解决方案,事情重大还要报请有关市领导同意,这些工作需要时间进行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一)完善制度
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业务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任务分配管理办法、审计服务费用管理办法、业务质量考核方案等制度,明确中介机构工作程序要求,落实中介机构工作报告制度,加强审计复核和业务考核力度,缩短考核的时期,及时对工作不合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调整。通过业务考核、任务分配等途径,促进中介机构认真履行承诺,安排合格的审计人员承担工程造价审核任务,加强人员管理、内部复核,通过加强管理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国家建设资金。
(二)加强人才培养
内容包括财会、审计、法律、计算机、综合写作、管理、工程。方法是:通过鼓励自学基础知识,老同志工作中传、帮、带,有针对性参加造价站培训,工作实践压担子,增强审计机关工程审计力量。聘用可以拿过来马上用,招考有利于审计长远发展。
(三)改进审计工作方法
1、改进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做好三种审计力量的融合,发挥各自专业长处,通过组合提高审计组的整体力量。
2、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思路有必要由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转化。原来的审计思路是尽可能地对施工单位结算价还下砍,挤干工程结算的水份,有时建设单位有错也打在施工单位身上;实行施工招投标条件下,施工单位大幅度让利,10%普遍,高的有30%,审计方法必须调整,在挤水份同时,也要考虑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要求,否则会捆住自己手脚,让审计走进死胡同。
(三)通过比选降低重大项目的审计服务费用
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中介机构加强管理,降低重大项目的审计服务费用。
(四)做好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政策执行中遇到无法解决问题,加强与造价部门、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通过集体决策方式,妥善处理一些棘手的特殊问题。
(五)管好中介机构
管理是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的需要。共识:中介机构的审计过程必须在审计机关的有效监督下进行。审计机关如何管理中介机构。
直接管:
1、廉政教育。审计见面会、协调会议的廉政纪律教育活动。定期召开中介机构及审价人员审计纪律教育会,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同被审计单位建立正常的沟通交流机制,实时掌握中介机构的审计纪律执行情况。
2、定期培训。年度对中介机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协调会议业务指导;以会议纪要、函等形式书面集中解答工作中争议问题处理方法。
3、专人检查:审计机关确定审计人员全过程跟踪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经常检查中介机构工作进展情况。主要由审计组长承担。
4、关键环节介入。审计派人参与关键环节,如资料交接、现场踏勘、工程量核对等重要环节,审计机关人员必须到场监督。由审计机关工程人员承担。
5、审计复核。审计机关建立工程结算审计复核机制,一是不断强调审计的复核等程序,让中介机构绷紧质量管理的弦;二是派工程人员跟踪审核,关键环节保持介入接触,为审计复核掌握工程一手资料;三是局工程复核人员最终审计复核严格把关,重点内容坚持详细审查核对,对工程造价审计结果进行综合复核;四是对疑点较多的项目委托中介机构交叉复核。对于中介机构审计结果误差较大、问题较多且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审计组应计入日常考核中,对问题严重的,应提交审计局予以处理,并不再委托其进行投资项目的审计。
6、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的日常管理。一是外地中介机构必须在绵设立办事处,工程人员在项目结算审计期间必须在绵;二是要求中介机构派出的主审人员必须有较长的工作时间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同时主审人员在审计期间不得再开展其他的审计业务;三是中介机构接到审计任务后,要在审计机关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审计初稿,除特殊原因外,一般对审计时限不做调整。
间接管:
审计机关业务管理机制作用效力延伸到中介机构内部,通过考核、任务分配等途径,促使中介机构产生加强管理的内生动力,筑高用人门槛、加强教育、认真管理。中介机构应该做到:
1、进人注意考查个人教养、道德品质。
2、经常进行思想教育。
3、内部监督检查常态化。
4、内部复核坚强有力。
(六)用好中介机构
用好:把审计项目委托给愿意做、并且有能力做好审计工作的中介机构
原则:工程造价审计项目任务分配遵循侧重专业特长、结合入库或考核排序、适当考虑审计成本和审计时间、任务总体均衡的原则。
入库中介机构分为两类:绵阳城区有固定工作场所的中介机构、外地中介机构,根据两类中介机构工作特点进行任务分配。
中介机构接受委托时,需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承诺书》,对审计纪律、投入力量、完成时间、审计质量、审计费用进行承诺。
审计项目分类管理:按项目投资额分为:一般性项目(投资额1000万至3亿)、重大项目(投资额3亿以上)、小型项目(投资额1000万以下)。
1、一般项目:循环排号法,主要考虑平衡各入库中介机构任务分配的需要。
2、重大项目: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比选方式,根据拟派出人员力量、专业特长、后勤保障、结算提交时间、费用优惠比例等因素综合评分确定,同时将该中介机构的排号调整到最后。主要考虑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节约政府审计费用的需要。
3、简易项目:小型项目就近分配给该地域、该单位正在进行审计其它项目的中介机构。主要考虑降低中介机构审计工作成本简化工作程序的需要。
(七)2011年跟踪审计抓重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多、审计成果不容易显现等。是目前的热点,从上到下:领导有要求、群众有期望、建设单位有需求。
抓重点就是少做,做大项目,数量小,但投资额大;选择桥梁(措施项目如围堰,完工后就看不到)、道路(土石方挖填等隐蔽工程项目),异形结构、功能特殊的房建,大额装修(装修材料需要认质、认价)等项目类型;但上级要求必须审计资金的项目要保证安排,如港澳援建医院、学校等项目。
抓重点的原因:
1、审计应对建设单位转移管理风险的需要。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技术力量普遍缺乏,就把加强管理寄托在审计机关,而不是自己聘请工程人员。审计项目跟踪审计,就一定程度地介入了项目建设管理,分摊管理风险,同时削弱了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把关的力量。
2、缓解审计人员疲于应付的局面。投资审计力量有限,项目单位通知到场取证频繁,交通条件不易解决,定期报送跟踪审计结果,与法定工作任务经常形成冲突,审计实施很难保证全部内容深入工地落到实处。
3、避免审计经费无法协调的尴尬。审计经费由建设项目成本列支,但无相关的收费文件依据,建设单位也不理解和支持配合,审计经费协调解决存在比较大的障碍。
(八)2011年工程结算审计,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审计力量
一是2010年未完成结算审计;二是2010年跟踪审计项目转入结算审计;三是优先保证,及时安排新增项目中审计条件成熟的工程结算审计项目。
计划外的项目,简易审计项目根据审计力量情况灵活安排。
第二篇:做好审计保密工作的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审计机关作为政府重要的综合性监督部门,审计职能也在不断完善,审计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审计职能作用日益显现。审计工作涉及到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很多审计事项会涉及到国家秘密、行业秘密、商业秘密和公民个人信息,工作中稍有不慎一旦泄露,都可能损害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利益,给审计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各级审计机关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保密工作,**审计长在近期召开的审计保密工作会议上指出,保密工作是关乎全局的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要从人民利益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的相关工作规矩、纪律和要求。但在工作中个别审计人员仍存在保密意识淡薄、观念模糊,保密措施不力、制度执行不严等现象和问题,不仅会引发泄密的潜在风险,而且会形成很大的审计风险。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就如何做好审计保密工作谈以下几点建议。
一、牢固树立严谨的职业态度,增强保密意识 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审计工作、保密先行”的思想,做到保密工作无小事,时刻保持警惕性。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深入学习《保密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规中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以及案例警示教育,将保密意识渗透感染到每位审计人员思想中,改变“重业务、轻保密”的观念,切实提高保密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当保持严谨的职业态度,保守其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在执行业务中取得的相关资料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保密工作不仅是法律的规定,更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建立健全保密工作机制,完善保密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好保密工作同样需要一个科学、系统、可行的保密制度来保障。审计机关要切实建立健全保密工作制度和领导体制,对工作中形成的涉密文档以及采集的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财务数据要依法确定密级及保密期限,实行专人专柜保存管理,对计算机、移动存储等审计办公设备的操作、软硬件的管理、网络安全的维护等方面要制定具体的规定,对涉密文件的制作、传递、借阅、复印、销毁等各个环节都要明确工作程序和管理责任。同时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认真开展保密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完善保密措施,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将保密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按照保密工作制度和保密承诺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真正形成保密工作管理长效机制。
三、提高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技能,增强防范能力
随着审计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涉密电子信息的传递与储存的保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人员在做好常规性保密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要认真及时学习电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提高防范能力。首先要做好现场审计保密措施,采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务等电子数据要使用专用的移动储存设备,明确保密等级,指定专人管理,加强审计现场涉密载体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等环节的防护措施,采取涉密网络和非涉密网络实行物理隔绝、ip地址和机器物理地址绑定、身份识别技术、加密技术等手段,严格执行内、外网物理隔离,坚决杜绝非法互联,移动储存设备内、外网互用,公私混用等问题。其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切实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安全防范技能。
第三篇:对政府投资审计的思考
政府投资工程的结算还能以“审计”为准吗?
——对政府投资工程结算审计的思考
刘润升
目前,在政府投资审计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说《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中,审计的目的不是工程结算,而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审计结果不能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针对此问题,我觉得应理顺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理顺政府投资项目中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与项目投资中的工程结算审计之间的关系
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从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理解,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资金应该是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财政预算中的资金。
《预算法》第五十三条“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负责”。这理“预算执行”中的“预算”包括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财政预算中的政府投资预算-工程预算。“执行结果”在政府投资的预算中应是工程结算。也就是说,工程结算就是通过预算资金的安排,对完成政府投资的工程产品支付的最终价款,体现的是工程预算的支出。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工程结算就是工程预算执行的结果,预算执行的过程就是工程预结算的过程。因此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工程的预结算的审计。政府投资项目中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包括工程结算的审计,工程结算是工程项目预算执行的结果。政府投资项目中,工程结算与政府投资项目中预算执行情况的执行结果在概念上应是一致的,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
二、如何正确理解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 《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这是政府投资审计的法律依据。政府投资项目的计价过程是:1.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2.设计阶段概算造价;3.施工阶段预算造价;4.招投标阶段合同价;5.合同实施阶段的结算价及竣工阶段的决算价。其中前四个阶段是项目预算的形成阶段。审计必要时应前移,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合同实施阶段阶段就是预算的执行过程,工程结算价是预算执行的结果。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过程中,重点应是预算执行的结果,既工程结算的审计。审查工程结算是否超过工程预算,是否按合同规定完成投资,工程结算是否真实、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虚报工程价款、是否按合同约定进行了施工结算,保证工程结算的真实性。竣工阶段的决算就是在工程结算的基础上的竣工财务决算,从筹集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费用,是确定项目的总投资的依据。
三、如何理解工程结算与决算
前面说过,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工程结算就预算执行的结果。工程的预算、结算及决算的过程,就是预算执行及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工程结算与决算,必须了解工程财务,仅从工程的方面考虑是片面的,还应从财务方面考虑。那种把工程结算与决算隔离开的做法是错误的。在政府投资的审计过程中,工程结算与决算的审计是政府投资审计的两个重要内容,是确定工程造价、项目投资及结转固定资产的重要依据。那么工程结算与决算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
1.工程结算。(1)工程结算是指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按合同调价范围和调价方法,对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增减、设备和材料价差等进行调整后计算和确定的价格,反映的是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是最终工程价款结算。工程结算分为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项工程竣工结算和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工程结算工程价款等于合同价款加上施工过程中合同价款调整数额。(2)工程结算一般由工程承包单位编制,由工程发包方也就是建设单位审查,政府投资的项目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应由政府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是预算执行审计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政府审计部门不审计,最后的工程决算数审计是无法确定的,审计不承担因工程结算不实造成决算失真的风险。因此工程结算审计是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必经程序。这也就是为什么政府投资要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的理由,是《审计法》赋予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的必然。当然,如不是政府投资的,发包方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查。
2.工程决算。(1)工程决算是工程竣工决算阶段,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考核分析投资效果,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是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工程决算一般由工程建设单位编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查。(2)工程决算包括从筹集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费用,即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及预备费和投资方向调节税等费用。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工程决算是由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工程竣工图和工程竣工造价对比分析四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又称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竣工决算的核心内容。
3.两者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一是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两者都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重点内容;二是项目建设单位是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共同的主体;三是工程结算是工程决算的组成部分,工程结算是决算的基础,工程结算应按照决算的要求,在相关内容上与决算保持一致。(2)区别。一是范围不同:工程结算确定的是工程建设阶段的工程价款,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等;竣工决算包括从筹集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费用,即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及预备费以及监理费、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费用。二是主体不同:工程结算是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进行,有两个平等的主体;工程决算是由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分配、汇总编制,只有一个主体。三是时间不同:工程结算发生在工程决算之前,只有工程结算完成后,才能进行工程决算。四是作用不同:工程结算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索取工程报酬的依据,反映的是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成果;工程决算是正确核算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考核分析投资效果,反映的是综合、全面、完整的项目建设的最终成果。五是依据法规不同:目前,工程结算的编制主要依据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工程决算的编制主要依据财政部发布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六是审计侧重点不同:工程结算审计主要侧重于工程造价审计;工程决算审计包含了对工程及财务等全部建设费用的审计。
总之,工程竣工结算与决算是建设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五算”中的最后两个环节,是最终反映建设项目实际工程造价和建设情况的综合体现,工程结算、决算涉及诸多主体、环节与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确理解、认识结算、决算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高质量、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评价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
四、正确理解《审计法》与《合同法》的“矛盾” 首先从立法的角度来说,《审计法》和《合同法》是调整不同关系的法律,不存在矛盾。审计机关依据《审计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属于行政监督,监督对象是使用政府资金的建设单位。是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审计要求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及工程结算时,不得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签订施工合同应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审计法》要求审计人员依法办事就是要求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合同法》的规定,损害合同双方的利益审计要承担责任。因此,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法》的过程中也是维护《合同法》的有效执行的过程。
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合同效力。
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的过程是按照法定的审计程序进行的,审计程序是完全符合《合同法》中的平等、自愿原则的。审计程序中对审计结果除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外,为了维护《合同法》的平等自愿原则,还要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
《合同法》规范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合同双方,原则上是政府与施工单位。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合同中的建设方就是政府委托的代建方。其他监督机关如财政、审计等对建设单位资金的使用等进行内部检查与外部监督,这些监督单位原则上也构成了合同关系中建设单位的一方。审计作为建设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方,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造价进行审计,没有改变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民事法律关系,审计对建设单位出具的审计结果没有限制施工单位的民事诉求。下面通过审计程序来分析一下政府投资工程结算的过程,进而说明《审计法》与《合同法》之间的关系。
政府投资的项目审计的程序是:
(一)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建设单位上报工程结算书;
(二)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结算书的资料进行检查,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报审计单位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这个过程审计是按《审计法》、《预算法》的规定,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代表建设单位对上报的工程结算书进行审计,确保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合规性。这一过程,符合施工单位上报,建设单位对其进行审核的程序。在此过程中,审计不是第三方,而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结算的审计,是合同中的一方,审计没有用行政行为去干涉民事行为。
(三)审计对工程结算书审计完成后先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在此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结果不服,可以进行反馈意见。
(四)由审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就审计结算书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这一审计程序,是履行《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施工单位如对审计结果不服,按规定反馈意见。这一过程中审计没有影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合同效力及履行,没有限制施工单位的民事诉求,而是按照合同法中平等自愿的原则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力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达成共同的意见。
(五)审计结算书经双方同意后应在审计结算书上签字盖章,签字盖章的审计结算书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双方当事人签订结算协议并实际履行的行为,亦可视为对合同约定的原结算方式的变更,该变更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这一审计程序,符合《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或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经发、承包人签字盖章后有效”的规定。
(六)审计依据经双方签字的审计结算书出具审计结果。既按照双方签字的审计结算书给建设单位出具审计决定、审计报告。在这一审计程中,如果建设单位对审计结果不服,按照规定可以进行行政诉讼或复议。如果施工单位对审计结果不服,可以按合同约定进行仲裁或民事诉讼。这一过程中审计结果没有限制施工单位的民事诉求。
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民事诉讼中,审计结算书上如有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签字盖章,审计结算书应作为民事诉讼中建设单位一方的有力的证据应为法院所采用,因为双方签字的工程结算书对双方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他符合《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及依据《合同法》制定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或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经发、承包人签字盖章后有效”的规定。
如果审计结果没有依据经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签字盖章的审计结算书而出具。既审计结算书上没有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签字盖章,法院对审计结果不予采纳是完全正确的,一是因为,此时的审计结果仅代表建设单位一方,是审计的一种行政监督,是民事合同中的一方的意见,审计和建设单位在此民事诉讼中应为共同的被告(或原告)。法院不可能依据未经另一方认可证据(审计结算书)进行判决。二是因为审计程序是违法的,违反《合同法》中平等、自愿的原则。既审计结果没有按照《合同法》中平等的原则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在民事诉讼中审计结果是建设单位一方提出的,没有经施工单位认可,违反了《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及依据《合同法》制定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或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经发、承包人签字盖章后有效”的规定。因此法院不会把没有经双方确认审计结果作为判决的依据。
这里我们要明白,法院不把审计结果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判决依据并不是法院判决“审计结果不能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最高院及地方法院相关指导意见认为: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合同约定及依合同约定进行的工程结算,除非合同双方明确约定结算以政府审计为准,否则发包人不得以审计或财政评审的金额作为合同结算依据。因此审计结果能否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在民事诉讼中是有条件的。一是在民事合同中双方约定,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那么审计是作为第三方参与的,审计决定会作为法院定案的依据。二是如在民事合同中不约定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此时,审计应作为建设单位的监督方与建设单位共同构成了民事主体的一方,那么形成审计结果的工程结算书应作为建设单位一方的证据,法院应对建设单位的举证的合理性进行审判,而这时我们应向法院出示的是工程结算书的证据材料,而不是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此时对施工单位没有约束力,法院当然也不会采用。只要证明举证的事实情处,证据真实可靠,不违反合同中的有关约定,即使法院进行司法造价鉴定,鉴定的结果与审计结算书应基本一致,建设单位当然会胜诉的,这样会进一步证明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审计结果必然成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
因此法院并没有否定《审计法》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的规定。《审计法》与《合同法》在政府投资工程结算审计中并不矛盾。
我们不能因为法院没有把审计结果作为民事诉讼判决的依据,就说《审计法》与《合同法》存在矛盾,也不能就此说审计结果不能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这些认识是片面的,是形而上学的。而应该认识到《审计法》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单位,在政府投资合同关系中是代表建设单位的一方,而《合同法》就是调整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民事法律关系。合同一方中的建设单位无论以谁的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不是《合同法》规定的内容,《合同法》不决定工程竣工结算由谁审定。在合同中未约定的情况下,即使建设单位的竣工结算是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定的,法院也不会以社会中介机构为建设单位出具的审核结果作为判决的依据。只要建设单位的最终审计结果不损害施工方的利益,不损害国家利益,不违反合同的约定,保证合同中平等的原则,由谁审计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审计机关作为政府法定的审计监督者,正确的审计结果理应成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即使工程结算书经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签字认可,审计结果如能证明双方签字认可的工程结算书损害了国家利益,存在虚报工程价款,致使合同无效的情形,审计应给予无情的揭露,追回违规拔付的资金,对违法线索还应及时移送。
只要审计站位正确,明确审计对象,不越位,也不缺位,严格执行《审计法》,严格按审计程序进行政府投资审计,严格维护并遵守《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在政府投资审计中规避审计风险。才能使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算的有力依据,维护审计的权威。
在政府投资过程中审计机关人员必须定好位。审计的对象是建设单位,而不是施工单位,审计结果规范的是政府投资的建设单位,是一种行政监督行为。没有对施工单位做出强制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执行。审计结果是按《合同法》中的平等自愿原则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施工单位可以对自己已完工程的结算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核对并审核,对审计机关为建设单位出具的审计结果提出异议。因此审计结果并没有限制施工单位的民事权利。施工单位对审计结果不服,可以按《合同法》的规定进行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委托的工程造价进行司法鉴定。只要审计结果及审计程序正确并符合合同及相关规定,审计完全可以预防这种诉讼风险。
第四篇: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几点思考
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未知请联系更改编辑:studa1211-
近年来,审计机关加大了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规范建设资金使用,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投资审计领域的相关配套法规还不够健全,审计方法还不够成熟,审计内容还不够完善,使得投资审计尚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项目审计相关法规不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颁布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相关准则和法规,如审计署下发了《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笔者所在地武汉市颁布了《武汉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条例》,这些准则和法规的颁布,规定了审计机关应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资金使用、招标投标、合同管理、材料采购、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工程质量、单位资质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但其中规定的比较原则、抽象,不能指导审计实践。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确定审计的范围与内容仍然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对发现大量的建设管理问题如何界定的法律依据还比较模糊。
2、建设项目审计的力量薄弱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公共财政投资的国家建设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对投资审计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法律、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懂得从审计的角度敏锐捕捉问题,运用综合知识,掌握从宏观上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目前,审计部门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员少之又少,工程专业人员也严重不足。
3、建设项目审计的手段落后限于目前审计机关的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无法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因而审计所依赖的工程实施过程的检测资料主要以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为主。但在实际审计中发现,监理单位可能没有尽职尽责,其提供的资料可能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或填写不规范,或当时编造虚假记录,或事后补做虚假记录,或找不具监理资质的人员编造等等。所有这些,说明工程监理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监理验收,监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因此,对工程隐蔽签证不实、虚签、多签工程量的鉴证问题,基本上只能靠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经验判断,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审计的几点思路
1、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以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和财政性建设资金为主要审计和审计调查对象,检查和揭示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和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规范管理,保证资金运行安全,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围绕着这一思路,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重点体现地方政府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一些群众密切关心的建设项目和问题。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分阶段抓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反映严重违规违纪、重大损失浪费、管理不善和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反映建设经营管理体制、投资法制建设和政策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配套问题。
2、微观着手 宏观着眼审计署投资司领导提出:跳出圈子,抓住点子,脱开利益,体现
效益。也就是说,从微观着手、宏观着眼,找出关键性问题,脱开自身利益,揭露原因,提高审计层次,体现审计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及时发现建设领域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程度,提出积极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体现建设项目审计在监督深度、广度上的突破,提高审计的层次,发挥审计服务经济建设的作用。
3、全程跟踪 抓住环节随着工程量清单结算方式的执行和建设项目设计、监理逐步市场化,迫切需要改进审计方法,堵塞市场化运作中资金使用的漏洞,因此,应在审计方式、方法上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把审计工作贯穿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决算等整个过程,尽可能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监管“关口”前移,突出抓住以下五个重要环节,争取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一是投资规模控制环节,主要分析建设工程项目是否按批准的概算执行,有无擅自改变项目的投资额、增大和更改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有无计划外工程,是否存在批复概算的项目未开工的现象,测算投资是否超规模,从总体控制投资。
二是工程计量和变更环节,主要检查工程变更的现场会议纪要、经济技术论证、现场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的程序;对有怀疑和检举的工程量,运用抽芯或测量手段,加强现场核实;仔细复核工程计量和支付的资料、审批程序和签名手续,按工程进度计量的准确性;分析工程变更是否存在因设计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损失浪费。
三是建设资金使用环节,主要检查建设单位有无制订和实施严格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有无截留、挤占、挪用资金情况;建设单位是否按合同、按计划、按预算、按基建程序及按工程进度计划拨款给项目相关的实施单位,拨款程序是否合规。
四是征地拆迁环节,主要检查有否签订征地拆迁承包合同和协议书、征地拆迁的范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征地拆迁范围;补偿标准是否按市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抽查征地拆迁费用是否按合同或协议规定拨付,有无如实、及时拨付被征拆单位,征地拆迁费用有无经过审核。
五是招投标和合同环节,主要检查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有无按规定程序实行招投标,有无收取投标保证金,有无将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单位拒之门外;是否以招标文件、中标文件为基础签订合同,严格执行招投标和合同约定条款。
4、改进方法 强化手段根据不同的审计要求和审计目的,对不同项目、不同规模分别选择与此相适应的审计方法。
(1)、对工程内容简单,普通单一的投资项目,如:道路摊铺工程、装修装饰工程、维修改造工程、单体建筑工程、社区长效管理建设等,应进行工程结算审计。这些工程的主要成本是工程建筑成本,只要把工程结算审计了等于将整个工程审计了。通过工程结算审计,揭示项目管理上的存在问题,纠正施工企业结算中的高估冒算现象,客观公正地审定工程造价,就能有效地控制造价,达到节省投资的审计目的。
(2)、对一些投资涉及面广,项目完整的投资事项,如:新建学校、新建医院、新建道路等,进行竣工决算审计。这类工程不仅审其工程结算,还要审其资金管理,要对整个项目所有收支进行审计,包括征地拆迁支出、勘察设计支出、施工监理支出、建筑管理支出和基建收入等。通过竣工决算审计,纠正虚报投资、侵占国家权益的行为,核准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并以此作为资产交接和确定新增资产的价值依据。
(3)、对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重大建设项目,如行政中心建设、大型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等,可根据条件建立审计员派驻制度,对项目建设的重要节点或者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通过跟踪,将审计延伸到项目决策、组织、管理、实施、评估、验收的各个环节,由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从而了解整个工程的管理情况、财务情况、质量情况,及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确保公共资金真实、合法、有效地使用。
(4)、对一些具有全局性、影响广泛、群众关注、投资规模大的建设项目,如:标志工程、实事工程、社会公益工程等,可有选择地展开效益审计。效益审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审计,在对项目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投资效果情况审计的基础上,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评价投资项目的效益,重点揭露影响投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主要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为政府科学决策、改善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莉.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新模式[J].企业经济, 2008,(05)http://.cn/.[2] 罗贤华.谈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管理的深层影响[J].商业时代, 2009,(10)http:///.[3] 王彤.论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J].价值工程, 2010,(30)http://
第五篇:投资审计归纳
审计准备阶段工作: 1. 确定审计项目 2. 成立审计小组 3. 编制审计方案
4. 初步收集审计资料
5. 下达审计通知书(或签订审计委托书)
※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审计的内容:
1. 审计前期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完整,前后呼应,符合建设要求,与建设程序一致)2. 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单位的资质和级别的合规性(审批合法营业执照和资
格证书,甲级:全国范围内大中型,乙级:地方或行业范围内中小型)
3. 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的到位程度(技术、经济、生产布局可行)4. 审计投资决策文件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财务评价是否可行(财务赢利能力,清偿能 力,财务外汇平衡能力)设计工作审计的内容:
1. 审计设计单位的资质和级别(甲:全国,大中小;乙:中小;丙:小)2. 审计设计依据 3. 审计设计方案 4. 审计审计图纸 5. 审计设计收费
6. 审计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程序: 1. 建设单位项目报建 2. 招标管理机构审查 3. 招标申请
4. 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与送审 5. 编制标底 6. 发出招标邀请函 7. 资格审查
8. 发出或发售招标文件 9. 勘察现场
10.投标预备会议
11.投标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2.工程标底价格的报审 13.开标 14.评标 15.中标
16.签订合同
基本程序
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合同
招投标审计的要点:
1. 审计招标投标条件是否具备
2. 审计招标文件内容是否完整,有关要求是否合理 3. 审计标底与投标报价是否真是、准确 4. 审计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5. 审计招标投标的管理工作是否规范
※ 案例:平台国债项目审计(招投标),合同审计,建设项目(财务审计)合同 ※《招投标法》P359
合同审计的内容:
1.审计合同是否合法有效 2.审计合同内容是否完整 3.审计合同条款是否矛盾
4.审计合同条款表达是否清楚 5.审计合同签定条件是否具备
※ 判断:独立法人单位的合同不需要审批 签订合同本身内容外,价格也要补充
语句禁止含糊不清(如:基本竣工,设计图纸之外的设计变更)
设计概算的费用构成: 1. 建筑工程费用
2. 设备安装工程费用
3. 设备购置费
4.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用 5. 其他工程费用 6. 预备费
7. 建设期贷款利息
※ 计算:进口设备——货价,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费=(货价+国际运费)/(1-保
险费费率)×保险费费率,银行财务费用=货价×银行财务费率(0.4%-0.5%),外贸手续费=(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外贸手续费率(1.5%),关税=(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关税税率,增值税=(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关税)×增值税税率,国内运杂费 ※ 计算: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建筑工程费+设备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器具购置费+其他工程费)×固定费率
价差预备费=PF=∑It【(1+f)t-1】(t=0-n)
※ 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Qt=(Pt-1+1/2At)i Q=∑(Pt-1+1/2At)i
竣工决算审计的程序与内容: 1. 审计施工合同 2. 审计单位造价
3. 审计工程量及各项费用的计算
4. 审计设计变更
5. 审计材料价差=材料预算用量×(材料的实际价-材料的预算价)6. 审计独立费用
审计主要审计哪些资料:
施工合同,图纸,财务资料(计算凭证),签证有关资料,实体变更通知单等
资金运动流程: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结算资金-在建资金-建成资金-交付使用资产
财务核算规定
绩效审计重点、难点、发展:
1.绩效审计内容体系: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评审体系 2.围绕三要素: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
经济性—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获得或使用资源的成本(少支出)
效率性-一定的投人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支出合理)效益性-商品、服务或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支出得当、支出有价值,而且是高价值)
三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区分。因此,绩效审计的绩效检查,必须综合一起进行查察、考虑。3. 绩效审计理论依据:财务效果理论、外部效果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
4.美国“绩效审计”,加拿大“综合审计”,英国“物有所值审计”
5.我国发展晚,面临问题(审计观念比较落后,政府体制不够顺,公共财政不健全,审计范围较窄,审计标准缺乏,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加强解决(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深化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处理好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做好政府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审计要点:
1. 审查施工单位工程活动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应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 原则
2.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是否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3.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 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招标 4. 审查施工单位工程项目是否是按规定实行建立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委托具有相应 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5. 审查施工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6. 审查施工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7. 审查施工单位在涉及建筑主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施工前,是否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8. 审查施工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是否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 行竣工验收
9.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格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
程 10.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有无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有无偷工减料 11.审查施工单位有无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
12.审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总有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
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与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