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保险公司的内控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保险公司的内控建设
2012年1月7日,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项俊波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监管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保险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为目的,以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为重点,着力强化和改进保险监管,着力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改善保险行业形象,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抓服务就是要抓服务质量,促进保险服务水平提升;抓服务创新,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抓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注重服务领域的延伸、拓展和深化,积极构建普惠型保险服务体系,努力做到让党和政府满意,让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满意。严监管,就是监管工作要“严”字当头。监管制度设计要严密,执行制度要严格,违规处罚要严厉。防风险,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要健全风险预警的网线。盯紧风险源头,严查风险苗头,构建条块结合、广泛覆盖的保险安全网。二是要要筑牢风险防范的防线。始终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完善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改进风险防范的技术手段。三是要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增强对风险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促发展,不是代替市场主体作决策、搞经营,而是通过监管措施规范市场行为,净化保险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公平竞争、有序发展,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一是改革创新促发展。二是政策支持促发展。三是营造环境促发展。
在我国保险监管新形势下,为了防范和及早发现经营风险,避免或者减少可能遭受的损失,保证保险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在加强保险监管的同时,保险公司经营决策者应该认真制定和切实执行公司控制风险、加强管理、稳健经营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根据我国保险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尝试着提出几点建议。
一、以改革为动力,推进保险公司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创新。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人才技术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而不只是传统的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保险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保险公司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形成了公司各自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建立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保险公司的自我约束意识,防范和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建立公司内部相互制衡机制,确保正确反映公司的经营效益,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监督和弥补公司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使公司在市场环境变化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实现公司的市场经营目标。
新形势新经济条件下,内部控制将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控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认真加以研究。应当关注并适应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在新经济条件下,主导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已经不取决于有形资源,而更取决于企业能否拥有和控制无形资源。我们要不断的适应新经济形势,向新经济学习,向其他先进的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学习,努力实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内控制度创新,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制度,适应新经济的运行,使之更加有利于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以监管为核心,监控和指导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保险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在新的市场和法律环境下,将以往保险监管部门的部分监管责任转变为保险公司自身的管理责任。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是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投资人的正当投资回报权益不受侵害,监督保险公司合法合规经营并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以往这种监管职能是通过对保险公司现场和非现场的例行检查来实现的,但由于保险公司管理体制和业务经营复杂程度的提高,保险监管部门例行检查和抽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即时性和有效性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增大了保险有效监管的难度。在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保险监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内控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将保险公司的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强化监管的重要内容,加强事后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保险公司则应该认真检讨和审视公司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现状,增强对公司内部机构、业务、财务、投资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完善和弥补内控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内部控制按职能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前者包括涉及直接与财产保护和财务记录可靠性有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包括分支机构授权和批准制度、责任分离制度以及对财产的实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后者包括与管理层业务授权相关的组织机构的计划、决策程序、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手段、信息交流、监督管理以及各种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状况等。我们一方面,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实施严格的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建立科学、严密的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夯实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基础。重点把握好关键人(财务负责人)、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牵制制度,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共同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建立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重要环节。加强现金流转、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帐单证等业务严格的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同时采取工作轮换制,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建立科学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提高操作效率,确保现有规章制度的执行,达到综合治理的牵制效果。同时,保险监管部门必须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和监督指导。
三、以竞争为手段,建立内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合作机制。保险公司应该具备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和合作意识,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积极主动地参与业内的竞争与合作。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低成本、最佳产品、最优服务、最大份额、最高利润,是内外资保险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和利用保险资源、保险科技、保险信息,以及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合作,是国际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从管理的层面上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国内保险公司学习和借鉴。首先,内外资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国际通行的内控管理制度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增强公司管理者对加强内控管理的意识;其次,应注重公司内控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适应竞争与合作的要求;第三,应加强对业务无序竞争的管控,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竞争活动;最后,共同营造一种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协作精神和协作方式。
四、以管理为目标,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
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保证公司各部门和各机构各司其职、有序结合、分工明确和有效运作的组织保障。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可以把分散的力量聚集成为强大的集体力量;可以使保险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职权在组织管理结构中以一定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避免相互推诿,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确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实现。
风险控制和增进效益是保险公司经营中的两个重要目标,应该加强内控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日益开放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应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以此为核心,严格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其业务收益的稳定,满足被保险人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风险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有效进行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三是完善保险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风险实行严格的监控,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反馈系统,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四是完善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机构、管业务、管经营,并接受保险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五、以服务为理念,提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科技含量。
产品创新能力反映了公司管理和竞争水平。保险产品的系列结构、规格品种,特别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频度,与保险公司产品管理能力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根据竞争的客观需要,保险公司都把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和更新产品作为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国内保险市场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保险产品结构雷同、业务单
一、创新不足、粗放经营等问题。
随着新《保险法》的实施,保险监管部门放松了对保险条款费率的管制,保险公司有了更大的条款费率制定权。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险公司应该跳出传统的业务框架,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建立推进产品更新换代的产品管理制度,加速开发公司自身的产品系列,提高公司产品的国际化、多样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开拓各种市场空间。培养适应产品创新的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产品风险管理技能和方法的高素质管理队伍,这是完善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内控机制的前提。保险公司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促进办公自动化,丰富和拓展电子商务和网络保险以及由此延伸的服务手段和领域,提高保险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和运作效率,以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积极参与保险业的市场竞争。目前,保险公司间竞争的重点不再是产品的价格竞争,而是服务质量和方式的竞争。只有通过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服务竞争,才能将各种保险产品更快更好地送达顾客,才有利于扩大和稳定客户关系,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关键是靠保险公司服务意识的增强,靠保险公司服务的创新。我国容入世界大环境后,保险业的体制、机构、业务、管理、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归根结底都将落在服务的创新上,因此,提高保险服务与促进保险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保险公司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遵循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不能因人而异,降低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效益为中心,用内控制度管控公司所有经营行为。
同时,保险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必须引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应该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增强自觉遵纪守法的观念;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并在运行中不断补充完善;三是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业务数据和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加强和保证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加大公司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的检查力度;五是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六是加大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检查和完善,确保公司对分支机构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七是保险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鼓励或限制公司业务和机构发展的监管政策。
第二篇:保险公司内控培训总结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培训班学习总结
一、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通过内部监督、信息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内部环境五要素,实现公司行为合规、资产安全、信息真实、经营有效和战略保障五大内控目标的过程。
(一)内控在企业中的定位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调整所有者和经营者矛盾的体系,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风险管理的范畴大于内部控制,其是管理层应对内部和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时采取的较为系统的方法和过程,而内部控制是针对企业内部可控风险的有效防范体系。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不可或缺。风险管理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并为内部控制指明了方向。而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控制手段,公司的固有风险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得到降低,使得风险敞口在公司可接受范围内。按照偿付监管规则,风险可分为量化风险(包括保险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和难以量化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风险管理是挖掘潜在机会,同时管理负面影响的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应对、信息沟通等各种活动,使得企业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根据风险矩阵,公司应更加关注频率低而损失大以及多个风险累加的事件(如巨灾风险),设计恰当的情景并定期进行压力测试,防止此类事件对公司经营造成巨大的冲击。
(三)内控关键环节—防范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不可避免并难以量化,但确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确立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搭建相应的制度并使用相应的工具可以有效科学地防范操作风险,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1.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通过内控测试、控制、自我评估等工作,形成各项控制措施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综合结论。此外,结合定量与定性工具,评估操作风险暴露并决定是否采取风险缓释措施。
2.关键风险指标(KRI):分析现有操作风险的特征,筛选合适数量的关键指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各个指标合理的区间,最后对指标进行日常监控与预警。3.损失数据收集(LDC):对操作风险事件损失数据进行搜集,做好数据积累工作,从而能完善现有的关键风险指标。
二、内部审计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是指保险公司内部机构或者人员,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业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经营管理人员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等开展的监察、评价和咨询等活动,以促进保险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内部审计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侧重于经营管理事后监督,并根据需要可以扩展到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
(二)保险公司内部审计
公司根据保监会2012年颁布的《保险稽查审计指引》,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并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区域及业务设置独立的内审团队,由内审部门到达审计现场开展审计工作,最终向公司监事长等独立于管理层的高管人员汇报。随着保监会审计指引的逐步实施,保险公司内审工作标准不断提高,内审也将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提升内审价值的方法
1.制定内审计划:首先与高级管理层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公司领导关注的主要风险,保持内审与公司战略的一致性。其次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估风险,同时联合风险管理部门,合理利用第二道防线中已有的工作覆盖,进行独立评估。2.关注数据分析: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形态要求内审对业务有深刻的理解。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降低成本而对业务和风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覆盖更多的样本量,并实现实时监控。
3.完善审计报告:现阶段内审报告主要是向管理层报告“例外情况”,报告还应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远程审计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越来越成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手段,远程审计提供了更为高效和精细化的审计手段,其通过步骤设计、规则执行、现场审计验证以及审计结果分析,形成远程审计报告,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审计对象实施经常性、即时性审计。
三、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一)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大多金融机构的倒闭源于资金流的断裂,正如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倒闭,由于其流动性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偿还相应的负债而最终破产。因此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应该注重公司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简而言之,流动性风险即资产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转化为现金而履行给付的义务。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尤为重要,一旦市场发生大幅波动导致挤兑现象的发生,这时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若处理不当,会对给银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借鉴银行流动性的管理方法,而对于再保险公司,应把流动性管理作为巨灾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1.建立公司现金余额模型
在银行,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其资金主要来源为客户存款,因此银行会对客户行为进行研究,从而建立适合自身的资金余额模型(时间序列模型,Logistic模型等)来拟合公司未来现金流的变化,预计未来一定时间内(短期与长期)公司现金的流入与流出。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将使用LCR(流动性覆盖比率,预测未来30天内的现金流)与NSFR(净稳定资金比率,预测未来一年内的现金流)作为新的监管指标,这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公司可以将这些监管指标与资产负债表的不同科目相关联,找出不同科目的变动对指标的影响,发现其内在联系,从而在监管指标接近禁戒线时,可以清晰的知道公司应采取何种手段改善指标,从而使得风险管理更具时效性。2.应急计划的制定
为使公司在市场出现巨大波动或自身管理出现问题时能有效地解决流动性问题,公司应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管理办法。在此办法中,应设立应急计划触发指标,由风险管理部监控并发布指标被触发。一旦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公司领导层如何对外进行信息披露、IT部和中后台部门如何保证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公司业务部门应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等,办法中应呈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流程。同时每年进行应急计划的演练,并递交相应的书面交付品,以保证公司在真正遇到流动性风险时能够沉着高效应对,使得公司顺利度过难关。
(二)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指公司运用所收集的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过程。保险公司利用客户的保费进行投资时,是基于投资资产的预期回报用于对客户的给付,特别是面临当前承保利润下滑现状,保险公司的盈利更大程度的依赖投资收益,一旦预期的投资收益无法满足,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影响。
1.加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 由于银行的主要资产是贷款,当贷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时,银行将无法按时给付存款人的利息,因此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对公司所投资的资产进行信用等级的分类,考虑投资资产的集中度,在权衡投资与收益后,构建符合公司业务特点的投资组合。同时关注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以及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定期监控公司不同信用等级交易对手的应收款项,防范信用风险。2.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股票价格、利率、汇率等变动而导致公司遭受潜在损失的风险。做好债券MTM和VaR值的监控,同时关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对市场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如掉期)对冲公司现有资产组合的利率及汇率风险。
四、建设公司一体化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首先,明确公司风险内控管理目标、了解风险内控管理现状,从而制定中长期风险管理框架体系规划;其次,梳理风险内控管理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最后,整理主要内控管理流程的风险点和控制活动,编制内控管理手册。使得公司内部形成统一的风险、内控、审计管理文化,并贯穿于公司经营决策、绩效考核、日常操作等各环节。
(一)设定关键风险指标
关键风险指标作为监控风险敞口的量化工具,在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偏好以及资本分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设定KRI,首先需要在理解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数据的研究,分析发展趋势,依靠科学的统计方法预测未来事件。主要有以下步骤:
1.找出现有指标:设定关键风险指标始于风险评估,通过访谈各业务线的负责人,为潜在的高风险事件找出现有的风险指标。
2.评估指标差距:从监控频率、触发水平、上报标准、、历史数据的可用性以及数据来源的准确性等维度进行评分,并设计风险事件驱动与潜在KRI间的矩阵,找出差距。3.改善现有指标:删去与风险事件驱动无关的指标,精简现有风险指标。
4.验证并确定触发水平:对风险事件与指标进行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当历史数据不可用时,采用风险事件驱动代替,通过对业务部门的访谈,了解其对风险事件驱动的目标和触发水平。
5.设计关键指标的控制板报告:通过图表展现简洁而全面的风险画面,突出高于触发水平的关键指标。
6.制定控制计划:当关键风险指标被触发,显示与此KRI相关的具体缓释措施。
(二)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监管及公司自身治理的需求,建立风险管理、内控管理、合规管理及内审管理一体 化的风险内控管理平台,确保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落地实施,建立长效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与风险管理机制。信息系统可以形成针对不同用户的报表形式,便于管理层实时了解公司风险状况并可以及时采取风险缓释措施。风险管理模块支持风险的全流程管理,包括风险管理事前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事中的关键风险指标监控、事后的损失数据收集管理工作,全面支持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同时,内嵌风险量化模型,支持全面风险的计量与分析,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及时预警。内控管理模块包括工作计划、内控评估、内控缺陷的定义与整改。合规管理模块支持法规制度的查阅与管理,支持多类型的合规检查、考核与法务管理工作,并通过报表的方式多维度地展示结果。内审管理模块以审计计划和审计任务的执行情况为纽带形成日常审计工作流程,并可以与现有数据库对接,实现远程审计。
五、保监会对内部控制的监管
(一)内控监管的基本思路 1.监管制度
《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中指出,监管机构要求保险公司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包括有效的风险管理、合规、精算和内部审计制度,成为公司治理总框架的组成部分。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国际上有著名的科索报告、萨班斯法案、巴塞尔协议等,我国国资委于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随后财政部等5部委也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18项具体指引,2010年,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2.监管原则
保监会坚持以公众公司标准、风险监管视角、创新实践理念三大原则对保险公司实施内控监管。首先保险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其经营结果影响着广大普通保单持有人的切身利益,因此监管机构要求保险公司程序严格合规,信息充分披露;其次,更加重视保险资产安全的监管,严格监控公司关联交易,防止非法利益输送;同时,保监会也将以合规性监管为核心,在原则性问题上,强制公司遵守,在具体技术操作问题上,灵活对待,允许特色和创新。3.监管定位
保监会确立了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的监管三支柱。其中市场行为客观性强,偿付能力可以量化监管,而隶属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观性强,监管难度较大,具体问题需要一司一策甚至一事一策对待。
(二)保监会开展的主要工作
为指导保险公司完善自身风险管理体系,保监会颁布了各项监管制度,包括《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保险公司合规 管理指引》等。关于内部控制,最具影响力的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基本准则确立了管什么、怎么管、如何监管的内容框架。管保险公司前台控制、后台控制、基础控制及资金运用控制的所有内控活动;通过公司治理、职能管理、具体执行和监督问责四个层面,管理公司内部控制组织体系;最后保监会在保险公司内控自评及外部审计机构独立鉴证后,对部分环节和企业进行抽查,组织内控全面评价检查。
(三)未来工作计划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期,保险市场既存在管理粗放、内控管理水平低的现象,也具有发展快,空间大的新兴市场特征,在未来5到10年,保险行业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面对现时保险公司内控存在的股东行为不规范、内控相关制度得不到具体落地实施、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保监会在未来的内控监管中,将完善内控监管体系,加强督导落实。在内控体系方面,保监会会将相关内控制度纳入保险法,编制适合所有保险公司的内控管理办法并制定内控各环节的操作指引,同时做好内控报告分析工作,加强保险公司内控检查的频率和范围。在督导落实方面,不断加强内部监督、高管问责和培训教育,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保险业健康稳健发展。
第三篇:保险公司内控自评报告
保险公司内控自评报告
县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首先是召开了专题会议,在会议上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并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会议结束后,对我行的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行接到通知后,县行党支部立即召开了行务会对文件要求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行长亲自披挂上阵,成立了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自查领导小组,行长亲自担任组长,两位副行长为副组长,二部一室主任为成员。为顺利开展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自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为切实做好自查工作,县行结合正在开展的“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展开了更细、更深入的自查工作,实行“双管齐下”工作方针,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确保了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自查工作落到实处。
(一)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轮岗及强制休假。我行始终坚持认真执行重要岗位及敏感环节轮岗制度,每三年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为有效推动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全面提高了重要岗位及敏感环节工作的安全性。在强制休假方面,我行按照上级行文件的规定,要求休假人员休假时间必须达到5-10个工作日,休假期间并安排代指管理人员代替休假人员的岗位,确保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年以来,我行休假人员为2人。
(二)县行领导班子成员情况。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干部交流暂行规定文件精神,我行正副行长属于异地交流任职,县行行长任行长在我行任职未满三年,年龄不足50周岁。县行两位副行长年龄不足45岁,我行行长在本地任职未达到5年。
(三)换户管理及客户管理工作情况。我行在贷款客户的管理中,坚持两个以上客户经理工作制度并实行客户经理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换户管理。今年以来,我行客户经理应换户管理人数三,换户管理人数三次。确保了换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打下了坚持的基础。农发行封丘县支行在此“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落实”自查工作中能够从严、从谨,并且坚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督促了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的落实,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自查相结合,在检查信贷、财务、会计等重点业务领域的同时,全面了解了“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落实”工作进展情况,经过自查我行在“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落实不存在问题。
根据市社保局《关于转发省社保中心〈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的通知》(赣市社险字23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检查评估小组,认真自查评估,现就自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工作,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本质要求,也是规范经办机构各种行为,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局从社会保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出发,形成了一套事事有复核、人人有监督,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社保工作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对社保基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不相容岗位不能一人兼任的原则,设置了财务、业务、稽核和待遇审批等部门。在各部门内部再进行岗位细分,财务部门要求会计与出纳分设,业务部门要求设立业务受理、复核、系统管理员等岗位,待遇审批部门要求设立受理、复核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形成责任明确,相互制约的内部制衡机制。
突出加强对资金结算过程的监督。一是靠财务部门内部的监督,出纳经手的每一笔资金收付业务必须经另一财务人员复核,每天下班前,另一财务人员对出纳当天收缴的社会保险费存入开户银行的情况要再次进行复核;二是靠对账制度来约束,每天、每月、全年都要进行对账,业务部门每天开出的票据与财务部门实际收到的资金核对一致,不一致的查明原因及时解决,月份、终了,财务和业务部门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核对月份和发生额,确保月发生额与当期日发生额累计数核对一致;三是靠内部稽核来监督,充分发挥稽核部门职能作用,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社保基金的运行进行稽核,提出稽核意见和改进建议,促进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对社保基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按照既高效、便捷又安全、严密的原则,建立涵盖社保基金从进口到出口,涉及财务、业务、待遇、稽核等各部门的。要求加大复核、审核、稽核作用,强化内部控制功能,最终达到一个人不能办理社保业务的要求。
参保单位到业务部门办理缴费基数调整、社保待遇调整等业务,受理人审核后,必须经复核人复核,并经稽核部门稽核后,方能办理;业务经办人每月都要对社会保险待遇本月发放情况与上月发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经复核人、业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复核,稽核部门稽核,局领导审核后转财务部门办理支付。
财务部门出纳收取社会保险费、拨付社保待遇必须经另一财务人员复核;财务专用章和个人名章由两人分开管理;安排专人从源头抓好社会保险费专用收款票据的管理;每月与开户银行和财政部门对账,财务负责人对对账情况进行复核。待遇审批部门应建立档案联合审查制度,审批社保待遇必须经四人审核小组共同审查档案,经稽核部门稽核后,报局领导召开办公会审批。
内控制度自查报告四篇内控制度自查报告四篇有了好的规范和流程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但把规范和流程贯彻落实好则是关键所在。根据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对照《内部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和流程》,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法,对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待遇审批部门执行社保政策和工作流程情况进行稽核。稽核完毕后,向单位领导汇报、分析稽核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向被稽核部门反馈稽核情况,促进社会保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保险工作政策性强,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必须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我局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在已有的业务规范、工作流程基础上,应建立工作流程运行分析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抓。定期召开会议,财务、业务、稽核、信息网络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参加,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分工,对当期工作流程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逐条梳理,对发现的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流程,及时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了工作流程的严密性和适用性。
社会保险干部队伍是社保基金的直接管理者,其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保基金管理的质量。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进行适当的岗位交流,熟悉社保基金从入口到出口的业务流程,加深对社保政策的理解。平时要注重利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分析经济案件犯罪心理、犯罪过程,加深对经济犯罪危害性的认识,保持警钟长鸣,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一专多能、廉洁勤政”的工作能手。
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 段,对于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部分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内部控制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思维定势必然会有冲突,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内部控制建设需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
控制执行人即社保经办机构的稽核部门及稽核人员,控制对象是社保经办机构业务经办人员(包括负有审批职责的人员)、参保单位等。这方面的矛盾表现在:当社保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员以习惯思维处理业务分工和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处理和办理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时,由于稽核人员按工作职责进行纠正、要求整改而产生的对立和冲突。如缴费基数核定,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员仍然沿袭参保单位申报多少即核定多少。因此而产生错核、漏核,产生少报、瞒报,这种核定方式违反了《经办业务规程》的规定和上级文件的要求。
又如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环节的审核,内部控制要求严格覆行审核职责,不仅要核查待遇审批表、养老金发放名册,还必须核查相关的支付依据和计算过程,以控制经办环节的舞弊和失误。但现实中审核、复核、签批流于形式,经办环节出现的失误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参保单位瞒报缴费基数、人数,少缴社会保险费,或是恶意欠费,也属于控制执行人与控制对象的矛盾。解决这类矛盾需要刚性的法律支持,但是社保经办机构仅有稽核检查权,没有行政处罚权,纠正的难度大,这又形成了矛盾的另一方面。
内部控制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部分岗位专职、不得兼任和包办风险控制岗位的工作;要求岗位与岗位之间要形成必要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是社会保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社保经办机构需要足够的人员编制,能够合理地设置岗位,配置人员,才能满足内部控制基本的条件。而目前我县专业人员不足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因此,内部控制建设还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
1、加大执法力度。根据劳动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的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稽核的责任人,所以我们社保机构必须运用该《办法》赋予的权力,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职工来监督企业申报缴费基数,让他们知道企业少报、瞒报的后果。加大执法力度,真正有效遏制瞒报、冒领等违规行为。
2、加快制度规范。建议尽快建立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规范,从制度上、程序上、处罚上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稽核行为,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稽核行为规范化,切实做到依法稽核、依法处罚。同时,建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授权社保机构对稽核中发现的问题行使行政处罚。
3、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改完善,以保持其时效性。就我州目前的情况来说,除了按实际情况的变化修改、补充现有的内控制度外,还应增加部分内控制度。一是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明确规定哪些岗位是不相容岗位,要严格分离。哪些岗位要专职,不得兼职。哪些职位不得兼任和包办其他职位的工作。二是建立审批制度,规定哪部分业务必须经过审批,哪些职位的人员承担审核、复核、审批的职责。
经办人员必须提供哪些资料给审核、复核、审批人,审核、复核、审批人必须核查哪些资料后才能签字。三是建立执行内控奖惩制度,规定部门和个人定期对执行内控制度情况进行自查和自评,稽核部门定期开展内控执行情况检查,并综合自查自评和检查情况作出评价。执行内控制度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执行内控制度差,或是业务操作违反内控制度规定,造成社保基金损失的,视情节给予戒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追回损失、赔偿、警告、记过等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建议组织异地交叉稽核。在稽核工作中,大多数能够客观公正核定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但是有时侯,“人情基数”也可能发生,另外碰到“钉子户”拒绝或阻碍稽核工作也有可能发生。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异地交叉稽核。
5、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和充实专业化的稽核工作人员队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联社营业部根据舞信联88号文《关于开展经营成果真实性与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要求,于20xx年7月4日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并成立了有邢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XX、陈X、张X、王XX为成员的检查领导小组,组长邢XX全面负责,卞XX、张X、陈X分别负责经营真实性及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情况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止6月底,营业部各项存款余额5737万元,较上年底上升786万元。各项贷款9818万元,较上年净投放2845万元。其中,逾期贷款余额3万元,较上年底下降2万元,呆滞贷款余额851万元,较上年下降223万元,不良贷款占比9%,存贷比例154%,贴现余额1355万元,较上年底增1275万元,股金余额1559万元,较上年净增119万元。总收入898万元,总支出836万元,实现利润62万元。
1、信贷管理方面:上半年新发放的贷款274笔,均坚持集体审批并严格执行了“贷前公开”制度,建立了新增贷款台帐。但存在有以下问题:①5万元以上的贷款存在有没坚持按月清息现象;②贷款有超诉讼时效现象。
2、盘活资金方面,截止6月底,不良贷款余额854万元,较上年底下降225万元。经查实有129万元贷款应调未调入不良贷款科目。但于7月3日已调入不良贷款科目。
3、股金方面:止6月底股金余额1559万元,较上年底净增119万元。存在提前退股金现象。
4、盈亏方面:止6月底,总收入898万元,总支出836万元,盈余62万元。各项费用的开支合理、合规、无擅自提高费用开支标准,无费用挂帐,越权列支现象,各项费用列支均执行了财务公开。存在的问题:①业务招待费超比例多列支元;②呆帐准备金多提566,元;③应收利息未按照规定计提,少提184,元,经查实5—6月份,计提的收贷手续费、贴现手续费均采取分笔计提,有逃避市办审批现象。
5、重要空白凭证,经核实帐、实物相符。但作废的重要空白凭证没按规定剪贴冠字号粘贴。
6、电脑业务操作方面。故障恢复操作没有及时进行登记,冲帐补帐业务没进行登记,打印的资料缺动户余额表和分户明细帐。
7、登记簿有内容登记不全现象。
内控制度自查报告四篇各类报告贷款形态不实的原因:①信贷会计执行制度不力,没及时按规调整贷款形态;②内部领导为完成上半年任务,从主观上纵容指示信贷会计违规操作。提前退股的原因:①前期对股民的分红承诺与现实不符,致使个别股民提前退股;②个别股民对入股政策领会不到位,滥用了过去的入退股习惯。业务招待费超比例支开的原因是联社的招待费在营业部列支所致。呆帐准备金多提元原因是应计提的呆帐准备金基数合计错所致。少打印的动户余额、分户明细资料是原来没有要求。
经过自查6月底贷款形态应调未调不良贷款科目129万元。多提呆帐准备金566086.32元,少提应收利息元,贴现手续费少提元,超列业务招待费元,6月底应盈余元,比帐面少盈余元。
以上是营业部20xx年上半年的经营成果真实性暨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情况的自查,对查出的问题已及时进行了整改纠正,在今后的经营工作中,我部将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以规经营,严格经营管理,圆满完成联社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四篇:论新形势下保险公司工会工作的创新
论新形势下保险公司工会工作的创新
【摘要】保险行业属于是经营风险的一种特殊行业,在越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险企业内部的员工不仅工作辛苦,还要承担巨大的思想压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保险公司的工会工作要不断创新,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保险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新形势下 保险公司 工会工作 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保险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各个保险企业的规模及员工队伍都在不断扩大,这就对保险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会组织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会工作,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及作用。
一、重视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干部素质
(一)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乐于无私奉献
工会干部必须具备相当水平的政治素养,要在行动上、政治上、思想上与我党保持高度一致,还要明确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工会工作的开展与企业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密不可分。工会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的方针,牢记服务群众的宗旨,在群众中树立博学多能的服务者形象,赢得企业职工的信任和尊敬。
(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勤于钻研学习
工会干部必须要善于学习而且不断的持续学习、保证自身理论水平得到稳固提升,在更新的理论基础上促进工会方面的创新。工会有关领导干部必须要了解工会的动态水平,精通业务,履行工会职能,将工会工作与保险企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素养及业务能力,在各项活动中身先士卒,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
(三)不断更新工作方法,擅于交流沟通
工会领导干部在组织具体工作时要对相关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研究与总结,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与职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质量。工会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既要支持企业的决策,又要维护工厂员工的正常利益;既要做好普通职工的代言人又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总之,工会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要兼顾好职工与企业的利益。
(四)依法维权,提高法律意识
工会干部的法律意识一定要强,要具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工会权益和职工权益的能力。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组织企业职工学法、知法、用法、护法,因此,工会干部的不断加强必要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储备,用来更好的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创新民主管理工作,还原职工的主体地位
确保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关键是强化民主管理。
首先要促使企业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以及参政议政的能力不断提高。高素质且参会议事能力强的企业职工代表能够发表不同意见。当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工会职工代表要能从企业角度看待客观问题,引导广大职工群体能够以大局为重,同时对于损害职工权益的决策也要提出建议并上报至职代会进行审议通过。
其次,强化职代会提案工作。企业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及职工的意愿都要充分体现在职代会提案中。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应在听取职工的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议题,然后再经审议。提案通过后要务必落实。
第三,创新职代会表决形式。取消传统的举手表决方式,积极推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不仅能够消除职工代表的各种顾虑,还能更将职工的心声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
第四,做好职代会的民主评议,监督领导干部职权的落实。职工要具备从企业视角对领导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做好职代会的民主评议工作。及时将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结果反馈至主管部门,落实职工对领导干部考核知情权与监督权。
三、工会维权工作要创新,维护职工的切身权益
(一)维权理念创新
工会干部在工作中要时刻想着职工,明确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为群众服务。工会不仅要为职工解决困难,更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的满意度与认可度是判断工会维权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只有将职工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的工作,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二)维权内容要不断拓展
工会要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最受职工关注的便是职工自身的经济权益,工会的最基本工作是要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确保职工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会在维护职工经济权益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维护工作,促进职工文化素质水平及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加快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同时,维护企业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职工自身的民主权利的行使提供保障。
(三)维权机制创新
工会要不断完善、创新自身工作制度和程序,??建制度化、体系化的运行保障机制。工会借助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让职工对工会的工作范围、联系方式等进行及时、深入的了解。此外还要在职工发展上、职工帮扶上不断创新,将工会的维权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增强保险企业工会的维权能力。
四、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增强企业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
(一)求真务实、集思广益
工会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求真务实,坚持讲实话、办实事、反对形式主义,将工作的中心放在基层,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让职工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达到“众人捧柴火焰高”的效果。
(二)创新求变,善于借鉴
工会工作在创新求变的同时要注意将传统的优良的思想和理念继承下来,对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进行选择,寻找适合自身的东西,并充分利用。也可以借鉴其他的成功经验,要在结合自身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借鉴。将社会难点、党政重点、职工群众热点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工会工作重心,生成新的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先进的工作思路,使工会的工作更富成效。
(三)开拓思维,融会贯通
工会干部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工会的工作进行思考与反思。所以,工会要在关注主体的同时,善于对其关联部分进行研究,寻找具有价值的信息。创新工会工作,要善于总结和剖析,梳理、分析各种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其中的契合点,融会贯通,达到创新工作的目的。
五、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创新保险公司工会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使其充分发挥出内在价值,最终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嘉梓.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J].山东工会论坛,2016(2).[2]张益梅.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无限互联科技,2013(11).[3]陆明.谈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条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6).[4]诸笑宇.新时期加强保险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10).
第五篇:内控机制建设报告
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推行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实现反腐败工作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融入地税各项领域之中,使其正确行使税务职权,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廉政风险的有效手段,时刻提醒地税干部筑牢防线、不闯红灯和保护干部,确保系统上下“零发案”的迫切需要。
一、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的情况
将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权责的正确行使,要做到“收好税、带好队”,就必须通过建立岗位风险内控机制,为干部职工干事创造一个安全廉政的环境,做到权力行使规范、高效和廉洁。因此分局开展内控机制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全面梳理岗责和权力事项
结合当前的地税机构改革和税源专业化管理,分局对各岗位职责和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完整的岗位目录和“权力清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内部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界定部门职能,细化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使全体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权力行使的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岗、到人。
(二)深入排查找准弄清风险点 风险排查是推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在明晰岗位职责的基础上,需要着力做好的工作事项。风险找不到、找不准、找不全,建立内控机制建设就缺乏针对性,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分局每名干部职工都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将所在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找全、找准,通过风险排查,使干部职工清楚自己应履行的工作职责,清楚行使权力时的风险所在,从而达到自我防范、自我纠错的目的。
查找风险点通过自己找、群众帮、领导点、民主评、组织审等多种形式,找准各岗位每一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易发生风险的事项,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点列出可能发生的违法、违纪、违规情形和涉及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办法等情况逐一登记,提出防控措施意见和建议,根据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自我界定岗位风险等级,填写《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表》,并层层审定。
(三)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流程
在排查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优化运行程序,建立内控措施,制定作业标准,实现权力运行的过程制约、程序控制。一是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二是根据现行税收征管和行政管理的规定要求,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做到可视可控。
二、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对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警觉性。在组织收入任务压头,征管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时间和精力太多的情况下,认为只要税收任务完成了,征管基础搞上去了,就能“一俊遮百丑”,再搞风险防范是多余,没有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是对内控机制建设特殊性和重要性宣传不到位,全员参与内控机制建设意识差,未形成廉政风险“大家谈”、人人参与、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少数干部职工对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造成了一些干部职工有抵触情绪,表现在廉政风险点的查找上敷衍应付,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是少数人员缺乏廉政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以及客观上缺乏风险防控机制。主要表现为部分人员不思进取,得到且过,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偏差,执法不严谨、不规范;工作漂浮、懒散、漏征漏管。
三、推进内控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防范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全员参与意识。惩治腐败是成绩,预防腐败也是成绩。按照“预防为主,防教结合”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把预防摆到前面来,突出教育预防的首要作用,真正做到“教育在前、打招呼在前、防范在前”。一方面,要组织干部职工对涉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使其掌握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 实质内容和执法程序,避免过错执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强化法制和警示教育,树立执法与风险长期并存的理念,促使地税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使个人的执法行为不偏离法律的轨迹运行。并教育税务干部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重执法行为的规范,在纳税人各种不合理的投诉和反映中有足够的证据来保护自己。
(二)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内控机制建设合力。
加强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宣传动员,强化岗位廉政风险教育,使干部职工了解内控机制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培育内部控制理念,增强干部职工参与内控机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更多的干部职工对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献计献策。
(三)梳理完善制度,建立权力制衡工作机制。
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是内控机制建设要解决的重点,把内控机制建设与贯彻《廉政准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税源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分局建设、“两权”监督和干部队伍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好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好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的各项规定。对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廉政风险点,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坚持制权与增效相结合,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建立起职权清晰、责任明确,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