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控规范建设方案
海宁卫生学校公文函
海宁卫生学校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精神,整合人事、财务等各方力量,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和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监督体系,强化对内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根据《海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下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海卫〔2016〕95号)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及《海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下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抓手,以制约权力运行为主线,以规范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的权力运行流程和制约监督措施为重点,通过业务风险查找、业务流程再造、内控自我评价、对照检查、整改落实等,建立健全权责对等、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我校内部管理水平和权力运行效能。
二、内控措施
(一)建立完善内控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成立海宁卫生学校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全校内部控制规范组织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内控规范贯彻实施的统筹安排和整体部署,协调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督指导内控规范建设工作的开展。
共 地址:浙江海宁市文苑南路201号
第页
页
电话:0573-87073787 87072724
海宁卫生学校公文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计划财务处,校各处室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负责督促、指导、检查各单位按计划完成内控自我评价、对照检查、业务风险查找、业务流程再造、整改落实和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工作,适时组织内控规范贯彻实施的业务培训、政策指导及评估工作,研究解决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责任分工明确,强化流程控制
明确各处室负责人内控责任,抓紧部署、落实本校规范有效内控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以教育、教学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有序推进这项工作,积极参与并配合牵头处室做好本处室涉及的经济活动流程梳理和风险评估;按《内控规范》要求,认真执行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权力制约,实行定期轮岗
根据内部控制中制约权力运行基本要求和有效措施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根据本单位各处室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管理构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结合《关于对卫生系统权力运行重点环节和部位实施监督的暂行办法》(海卫委(2015)24号)的要求,科学设置校级处室、管理层级、岗位职责权限、权力运行规程。
健全学校岗位交流和定期轮岗制度,明确除计划财务处外轮岗范围、轮岗条件、轮岗周期、交接流程、责任追溯等要求,在2016年底前进一步完善并实施定期轮岗制度。
在2016年底前,在原有计划财务处岗位设置基础上,按不相容岗位要求,做到人事与财务、会计与出纳、采购与结算等岗位相分离的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同时由局计财科、核算中心卫生分中心协调交叉监督,实现有效内控。
共 地址:浙江海宁市文苑南路201号
第页
页
电话:0573-87073787 87072724
海宁卫生学校公文函
(四)建立考核机制,强化监督检查
1.从2016年度起,内控建设工作作为各处室的年度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2.内控建设工作纳入内部审计工作重要内容。内审小组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强化对学校内部规范建设的指导,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各项管理活动和权利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通过审计,揭示各单位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整改落实。
3.强化内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风险管控,查找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改进和加强;通过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合规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工作计划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
根据《海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下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海卫〔2016〕95号)要求,成立海宁卫生学校内控规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加强业务培训。
2.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10月—11月)
拟发海宁卫生学校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工作部署会,全面启动学校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工作。认真梳理工作流程,明确工作环节,查找工作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进而修改相关工作程序,完善业务流程;要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撰写评价报告,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工作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初步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手册》。
3.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11月—12月)
共 地址:浙江海宁市文苑南路201号
第页
页
电话:0573-87073787 87072724
海宁卫生学校公文函
在前期工作风险查找、完善工作流程、内控自我评价、对照检查的基础上,总结本次单位内控规范建设工作经验,抓好本单位在内控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并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手册》,同时要抓好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完善监督机制。
四、工作要求
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对照评价,落实工作责任
1、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校长负总责、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及长期性提升完善的工作机制。
2、计划财务处、校办室、人事处等科室加强对内控规范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加强对各单位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岗位职责权限和权力运行规程设置的指导和监督,推进《内控规范》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
3、同时将贯彻落实《内控规范》纳入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单位内设各监督职能机构的作用,加大对建立健全执行《内控规范》的监督检查力度。
4、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撰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一次初评。
针对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监督措施,正式上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年度自评报告》。
5、加强内控规范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学校将加强沟通协调,深入分析执行情况,及时应对和解决出现的情况和问题。
共 地址:浙江海宁市文苑南路201号
第页
页
电话:0573-87073787 87072724
海宁卫生学校公文函
建立信息报送和情况通报机制,促进工作责任落实。对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积极反馈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
地址:浙江海宁市文苑南路201号
海宁卫生学校 2016年9月20日
第页
共
页
电话:0573-87073787 87072724
第二篇:加强内控建设 规范采购管理(doc9)
www.xiexiebang.com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 加入
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加强内控建设 规范采购管理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根据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活动、体现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原则的制度和办法,它的职能不仅包括授权进行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是贯彻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政府采购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政策制定、预算编制、购买方式决定、资金支付、监督检查等工作都由财政部门掌握,权力相对集中,如何正确使用权力,避免公共权力对政府采购各个程序的干预,成为政府采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度建设是使各项权力得到约束、制衡和监督,政府采购执行得到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保证。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政府采购法规制度的重要基础
为了规范和加强政府采购工作,国家制定发布了《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
规章,这些是进行政府采购活动的基本依据。但这些法律规章只是从全国政府采购工作总体要求出发制定的,尽管在制定过程中尽可能考虑了不同地区、部门、项目的政府采购要 www.xiexiebang.com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 加入
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求和特点,但相对于具体的政府采购活动而言,国家发布的法律规章的各项规定仍需结合具体政府采购项目、方式和管理特点,要求进行具体化,并作必要补充,以使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能渗透到政府采购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这种对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具体化的办法和措施,就是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所需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是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秩序的客观要求
政府采购工作涉及使用财政性资金政府各部门、供应商、招标投标机构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因此政府采购工作必须依法进行。从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来看,在采购过程中走后门、送回扣、假招标、扩大预算、高价围标低价抢标等腐败行为屡有发生,一些单位或人员为了小团体或个人利益,不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推行和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的要求
我国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通常由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四个层次构成。显然,内部控制制度是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原则、基本方法和程序作了规定,为政府采购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只是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要实现目标还需要根据规定并结合管理要求进行充实和细化,才能使政府采购法律规定落到实处,进而保证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www.xiexiebang.com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 加入
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四)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供应商与国内供应商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可以平等地参与我国政府采购招标活动(江泽民同志在2001 年上海APEC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开放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因此,必须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能避免在政府采购中行政干预过多,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才能使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渗透到政府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才能不仅有利于政府采购的公平竞争,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树立政府形象。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即应当符合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规定。依法办事是政府采购工作的首要准则,也是制定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首要原则。因此,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当符合《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规定,以避免扰乱政府采购市场经济秩序。
(二)适应性原则
即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体现我国政府采购的特点和要求,不能因追求先进而脱离我国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才能使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适应政府采购管理要求并发挥作用。
(三)规范性原则 www.xiexiebang.com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 加入
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即应当全面规范政府采购的各项工作,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有序进行。规范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要体现控制的全面性。从控制范围看,内部控制应涵盖政府采购的每个过程、部门、环节和每个人,包括单位内部相互牵制和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相互牵制;从控制内容看,不仅要对具体业务活动进行控制,还要把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纳入政府采购范畴;从时间上看,不仅要事中控制,还要实施事前和事后控制;从纵向层级看,要从一般员工控制逐步扩大到决策层甚至最高决策者,形成人人、事事、时时都能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要体现方法的科学规范性。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要符合并体现政府采购方法的科学性,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要符合并体现政府采购活动中诸如采购方式、评标方法等的科学性,不能与一些与政府采购活动相关的会计、统计、管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相违背。
(四)科学性原则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政府采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应有明确的程序,在各控制关键点或风险区域时段,要明确与该控制点相关的操作步骤、各步骤涉及的部门或岗位所应履行的职责权限。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便于操作和执行,缺乏和科学性和不易操作的管理制度,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二是利于控制的相互牵制性。即一项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分别完成。在横向关系上,一项工作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受另一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从纵向关系上,一项工作至少要经过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严禁一个部门既管审批又管执行,支付款项所需印章全部由一个人保管等行为。www.xiexiebang.com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 加入
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三是便于检查的标准性,即制定一套可以参照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的内部控制标准和指标体系。每个流程,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针对各个环节的标准。当一个采购项目完成后,由监督检查部门对每个环节进行评价和打分,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清责任。
四是内外结合,定期完善。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表现为: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可能因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为了保证政府采购健康运行,在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弱化或无法发挥作用的环节,运用外部控制手段进行监督,同时还应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求。
三、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适应政府采购特点的内部控制环境
任何政府采购活动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所谓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以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要建立健全适应政府采购特点的内部控制环境,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建立供应商诚信制度。供应商,是政府采购当事人之一,供应商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积极参与,不仅给政府采购带来无限生机,也给政府采购带来了竞争和活力,政府采购活动离不开供应商的参与,因此,加强供应商管理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来说,建立供应商诚信制度,一方面要实行注册登记制度,规定供应商准入政府采购市场的资 www.xiexiebang.com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 加入
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格和条件,制定供应商资格申报、审查、认定管理办法,对供应商准入资格进行审批、备案、年检;另一方面要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做好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记录,建立健全其经营业绩考核资料,并定期将记录及考核资料汇总报送管理机构,以便对其进行全面监督。
加强对采购机关采购人才的管理和建设。随着政府采购规模、范围和领域的延伸,政府采购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机电、建筑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方面,要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实行准入制度,加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专业素质,保证政府采购的质量,坚决把一些不符合代理资质的中介机构摒除在政府采购市场之外;另一方面,要建立专家信息库,加强对行业专家的管理,不仅要建立定期联络制度,为专家寄发学习资料,让专家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采购相关知识和工作动态,而且要建立对专家能力的考核制度,包括对专家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分析表达能力,综合水平和有无违纪违规行为的考核,保证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质量。
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提高透明度。政府采购的公开和透明,是政府采购的生命线,没有全方位公开和透明作为保障,政府采购就不可能真正符合社会公众的要求,也不可能实现科学化采购。要提高“透明度”,首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必须透明;其次,政府采购需求信息应该透明,这是实现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第三,供应商资格审查的方法与标准透明,可以避免对不同供应商采取不同方式造成供应商之间不能平等取得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第四,政府采购的过程透明,人们才能对采购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第五,政府采购评标的方法与标准透明,供应商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投标,评委才能有明确的评标尺度,社会各方面才能更好地监督评标的公正性;第六,政府采购的结果透明,能使投标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对照自身情况,衡量采购结果是否存在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监督;第七,政府采购的记录透明,既可以作为查询政府采购行为是否公正的依据,又可作为总结采购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采购行为的宝贵资料;第八,政府采购纠纷处理结果透明,以便投诉方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和社会公众了解仲裁结果,了解是非对错,同时,也是对仲裁是否公正进行有效监督。www.xiexiebang.com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 加入
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加快政府法律体系建设,特别是与《政府采购法》配套的政府采购具体程序管理、政府采购活动文件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管理、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政府采购人员专业岗位任职要求、集中采购机构考核等方面的单行办法或具体规定的建设,同时,做好《政府采购法》与相关法规的衔接,做到相互协调,彼此补充,为政府采购市场的繁荣和规范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控制环境的重要方面,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政府采购人员代表政府采购从事采购活动,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求,包括::应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树立政府采购良好形象;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忠实维护采购人的利益;应当保守国家机密和供应商的商业秘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珍视和维护政府采购人员职业声誉,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应当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职业水平;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因此,要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形成一种诚信、公正、公平的环境,通过道德的力量约束每个人,使每个人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思想。
(二)完善政府采购会计系统
政府采购会计系统,它是指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政府采购交易活动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一个有效的政府采购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采购交易活动。
(二)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
(三)准确计量交易的价值。
(四)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并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五)在报表中适当表达交易相关事项。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会计制度,全面反映政府采购的价值运动和实物运动,反映采购效率,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政府采购会计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验收清查制度、采购活动审批制度、绩效分析 www.xiexiebang.com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 加入
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制度等,以避免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规范政府采购会计活动。
其次,要加快预算会计的改革步伐。(1)预算会计应逐步由现金制向权责发生制政府采购会计过渡。将预算内外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债权、债务关系和应收款、应付款、形成资产的分布等情况通过会计制度反映出来。(2)在增加采购预算科目的同时,重新设计政府采购预算科目,不仅要按功能设置会计科目,还要按具体单位和基础上设计会计科目。(3)应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会计责任。如在出纳环节,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本人或其授权人保管,严禁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的全部印章。
第三,建立政府采购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文件资料真实完整、安全保密,为政府采购的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接受监督检查、处理纠纷、制定相关政策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管理制度应包括档案要有专职人员或部门负责,要建立档案审核、立卷、归档、贮存和管理制度;要建立借阅制度;要明确保管期限;要建立归档、保存和销毁的规范程序等。
(三)规范政府采购控制程序
政府采购控制程序,它是由为合理保证政府采购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组成。它既可应用于政府采购的某项交易活动中,也可以融合应用于控制环境或会计系统的特定组成部分。一般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使用、独立稽核五个方面内容。笔者以为政府采购控制程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流程,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应有交易授权,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适当分离,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www.xiexiebang.com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 加入
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二)划清政府采购的政策制定、预算编制、执行采购计划、监督、验收等职能的界线,形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即:(1)财政部门负责采购计划的审批、监督检查和政府采购市场准入,但不直接参与具体采购事务,其中监督检查包括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管理、受理供应商投诉、审查供应商准入资格等。(2)政府采购机关负责管理和组织采购工作,但无权支付货款。(3)采购单位负责验收货物。(4)财政部门国库支付采购资金。
(三)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做好“源头控制”,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在财政预算和采购单位之间建立复核制度。每一财政终了时,财政部门总预算、国库支付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商业银行、预算单位之间定期对帐。
第三篇:工程项目----内控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所称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工程。
(一)工程项目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2)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3)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4)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实施不规范)
(5)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二)内部控制要求与规范
1.工程立项
(1)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
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专业机构不得再从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3)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
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批准。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项目决策。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4)企业应当在工程项目立项后、正式施工前,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许可。
2.工程招标
(1)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
在选择承包单位时,企业可以将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项目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但不得违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招标设计计划,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为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
在确定中标人前,企业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2)企业应当依法组织工程招标的开标、评标和定标,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3)企业应当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
(4)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5)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从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及时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在规定的期限内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企业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3.工程造价
(1)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明确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企业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工程造价咨询工作。
(2)企业应当向招标确定的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设计要求和基础资料,进行有效的技术、经济交流。
(3)企业应当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4)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
工程项目概预算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执行。
4.工程建设
(1)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
(2)按照合同约定,企业自行采购工程物资的,应当按照《企
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等相关指引的规定,组织工程物资采购、验收和付款;由承包单位采购工程物资的,企业应当加强监督,确保工程物资采购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严禁不合格工程物资投入工程项目建设。重大设备和大宗材料的采购应当根据有关招标采购的规定执行。
(3)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委托经过招标确定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未经工程监理人员签字,工程物资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得拨付工程价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4)企业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承包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合同约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不得无故拖欠。
(5)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重大的项目变更应当按照项目决策和概预算控制的有关程序和要求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因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的,应当提供完整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对工程变更价款的支付进行严格审核。
5.工程验收
(1)企业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2)企业应当组织审核竣工决算。企业应当加强竣工决算审计,未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3)企业应当及时组织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4)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档案。
(5)企业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工程质量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重大工程项目往往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提高企业再生产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中更是举足轻重。同时应当看到,由于工程项目投入资源多、占用资金大、建设工期长、涉及环节多、多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构成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的“高危区”。现实中,工程资金高估冒算,招投标环节的暗箱操作,曝光的“豆腐渣”工程,以及相关经济犯罪和腐败案例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各界对工程领域的批评和关注。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全面梳理了立项、设计、招标、建设和竣工验收等主要流程(见图1),找出各流程环节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
一、工程立项
工程立项属于项目决策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立项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成败。
(一)工程立项流程
工程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决策,具体流程见图2。
(二)工程立项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1.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企业(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投资意向、综合考虑产业政策、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提出的建设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总体设想。对于非重大项目,也可以不编制项目建议书,但仍需开展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1)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设想;(4)项目的进度安排;(5)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6)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等。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应报企业决策机构审议批准,并视法规要求和具体情况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或备案。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投资意向与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项目建议书内容不合规、不完整,项目性质、用途模糊,拟建规模、标准不明确,项目投资估算和进度安排不协调。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明确投资分析、编制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的职责分工。第二,企业应当全面了解所处行业和地区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和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客观分析投资机会,确定工程投资意向。第三,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规定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格式,明确编制要求;在编制过程中,要对工程质量标准、投资规模和进度计划等进行分析论证,做到协调平衡。第四,对于专业性较强和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工程投资分析,编制项目建议书。第五,企业决策机构应当对项目建议书进行集体审议,必要时,可以成立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承担评审任务的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第六,根据国家规定应当报批的项目建议书必须及时报批并取得有效批文。
2.可行性研究
企业应当根据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概况;(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市场预测;(3)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4)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5)项目外部配套建设;(6)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8)经济、社会效益;(9)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10)招投标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等。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项目投资经济效
果的重要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投资估算就是具体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其误差一般应控制在10%以内。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导致决策不当,难以实现预期效益,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达不到质量标准和实际要求,无法为项目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以及本企业实际,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明确编制要求。第二,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应当制定专业机构的选择标准,确保可行性研究科学、准确、公正。在选择专业机构时,应当重点关注其专业资质、业绩和声誉、专业人员素质、相关业务经验等。第三,切实做到投资、质量和进度控制的有机统一,即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可行性要有机结合。建设标准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技术要先进适用,对于拟采用的工艺,既要考虑其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又要考虑企业营销状况和走势,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先进而造成投资损失浪费。
3.项目评审与决策
可行性研究报告形成后,企业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项目评审流于形式,误导项目决策;权限配置不合理,或者决策程序不规范,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组建项目评审组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组成员不得参与可行性研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的,该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组成员应当熟悉工程业务,并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评审组的决策机制不能简单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而要充分兼顾项目投资、质量、进度各方面的不同意见;项目评审应实行问责制,评审组成员要对其出具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第二,在项目评审中,要重点关注项目投资方案、投资规模、资金筹措、生产规模、布局选址、技术、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情况,核实相关资料的来源和取得途径是否真实、可靠,特别要对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论证。第三,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必须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并实行
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重大工程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者类似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防止出现“一言堂”、“一支笔”。
工程项目立项后、正式施工前,建设单位(为同后文中出现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区分,下文中将一律以“建设单位”替代“企业”)还应当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许可。例如: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向人防主管部门报批人防规划设计,向园林主管部门报批绿化规划方案,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等。
二、工程设计
(一)工程设计流程
项目立项后,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节省工程投资,设计工作十分重要。根据国家规定,一般工业项目设计可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对于技术上复杂、在设计时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可以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对于大型建设项目,如大型矿区、油田等的设计除按上述规定分为三个阶段外,还应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或总体设计;对于小型工程项目,也可以简化为施工图设计一个阶段。本文主要介绍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二)工程设计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1.初步设计
建设单位可以自行完成初步设计或委托其他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整个设计构思基本形成的阶段。通过初步设计可以明确拟建工程在指定地点和规定期限内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确定主要技术方案、工程总造价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初步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的图纸及说明,利用国家或地区发布的概算指标、概算定额或综合指标预算定额、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等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和确定建筑安装工程全部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设计概算是编制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也是签订施工合同的基础
依据。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设计单位不符合项目资质要求;初步设计未进行多方案比选;设计人员对相关资料研究不透彻,初步设计出现较大疏漏;设计深度不足,造成施工组织不周密、工程质量存隐患、投资失控以及投产后运行成本过高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尽量采用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设计单位。第二,在工程设计合同中,要细化设计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一个项目由几个单位共同设计时,要指定一个设计单位为主体设计单位,主体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整体性负责。第三,建设单位应当向设计单位提供开展设计所需的详细的基础资料,并进行有效的技术经济交流,避免因资料不完整造成设计保守、投资失控等问题。第四,建立严格的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准制度,通过严格的复核、专家评议等制度,层层把关,确保评审工作质量。在初步设计审查中,技术方案是审查的核心和重点,重大技术方案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多方案比选。此外,还应关注初步设计规模是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一致,有无夹带项目、超规模、超面积和超标准的问题。
2.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主要是通过图纸,把设计者的意图和全部设计结果表达出来,作为施工建造的依据。与施工图设计直接关联的是施工图预算。施工图预算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工程开工前,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纸、现行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所在地区人工、材料、设备与机械台班等资源价格,按照规定的计算程序确定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对建设单位而言,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招标控制价的依据,也是拨付工程款及办理工程结算的依据。对施工单位而言,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参考依据,也是安排调配施工力量,组织材料供应的依据。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概预算严重脱离实际,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工程设计与后续施工未有效衔接或过早衔接,导致技术方案未得到有效落实,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工程变更,发生重大经济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严格的概预算编制与审核制度。概预算的编制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建设和造价管理的各项规定和标准,完整、准确地反映设计内容和当时当地的价格水平。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编制的概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如发现施工图预算如超过初步设计批复的投资概算规模,应对项目概算进行修正,并经审批。第二,建立严格的施工图设计管理制度和交底制度。在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时,应重点关注施工图设计深度能否满足全面施工及各类设备安装要求,施工图设计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各专业工种之间是否做到了有效配合等。施工图设计基本完成后,应召开施工图会审会议,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审阅施工图文件,设计单位应进行技术交底,介绍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及时沟通问题,修改不符合实际和有错误的图纸,会议应形成书面纪要。第三,制定严格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设计单位应当提供全面、及时的现场服务,避免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的现象发生,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对确需进行的变更,应尽量控制在设计阶段,采用层层审批等方法,以使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因设计单位的过失造成设计变更的,应由设计单位承担相应责任。第四,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管理要求执行各项设计报批要求,上一环节尚未批准的,不得进入下一环节,杜绝出现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现象。第五,可以引入设计监理,提高设计质量。
三、工程招标
工程招标是指建设单位在立项之后、项目发包之前,依照法定程序,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等方式,鼓励潜在的投标人依据招标文件参与竞争,通过评标择优选定中标人的一种经济活动。实行招投标是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的重要制度安排,是防范和遏制工程领域商业贿赂的有效举措。
(一)工程招标流程
工程招标一般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五个主要环节(见图3)。
(二)工程招标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1.招标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招标前期准备和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的编制与发布。在招标前期准备阶段,应确定招标组织方式(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和招标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可以由招标人自行编制,也可以委托专业招标机构编制。投标资格的审查可以在投标前审查(资格预审),也可以在开标后审查(资格后审)。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招标人肢解建设项目,致使招标项目不完整,或逃避公开招标;投标资格条件因人而设,未做到公平、合理,可能导致中标人并非最优选择;相关人员违法违纪泄露标底,存在舞弊行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本着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制度,明确应当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程序,以及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第二,工程立项后,对于是否采用招标,以及招标方式、标段划分等,应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牵头提出方案,报经建设单位招标决策机构集体审议通过后执行。第三,建设单位确需划分标段组织招标的,应当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提出专业意见;划分标段时,应当考虑项目的专业要求、管理要求、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以及各项工作的衔接,不得违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招标设计方案,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项目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第四,招标公告的编制要公开、透明,严格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投标人的资格要求,不得根据“意向中标人”的实际情况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建设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代理招标。第五,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需要编制标底的,标底编制过程和标底应当严格保密。
2.投标
投标主要包括项目现场考察、投标预备会、投标文件的编制和递交。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投标人考察项目现场,以便投标人更为深入地了解项目情况。招标人可以召开投标预备会,解答投标人对工程项目提出的具体问题。之后,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必须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存在舞弊行为;投标人的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或挂靠、冒用他人名义投标,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对投标人的信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投标人之间串通舞弊。第二,科学编制招标公告,合理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尽量扩大潜在投标人的范围,增强市场竞争性。第三,严格按照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文件中确定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对投标人进行实质审查,通过查验资质原件、实地考察,或到工商和税务机关调查核实等方式,确定投标人的实际资质,预防假资质中标。第四,建设单位应当履行完备的标书签收、登记和保管手续。签收人要记录投标文件签收日期、地点和密封状况,签收标书后应将投标文件存放在安全保密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
3.开标、评标和定标
投标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开标、评标和定标。开标时间和地点应当在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从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开标、评标和定标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开标不公开、不透明,损害投标人利益;评标委员会
成员缺乏专业水平,或者建设单位向评标委员会施加影响,致使评标流于形式;评标委员会成员与投标人串通作弊,损害招标人利益。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开标过程应邀请所有投标人或其代表出席,并委托公证机构进行检查和公证。第二,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确保其成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具备招标项目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严格保密。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第三,建设单位应当为保证评标委员会独立、客观地进行评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得向评标委员会成员施加影响,干扰其客观评判。第四,评标委员会应当在评标报告中详细说明每位成员的评价意见以及集体评审结果,对于中标候选人和落标人要分别陈述具体理由。每位成员应对其出具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第五,中标候选人是1个以上时,招标人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由决策机构审议决定中标人。
4.签订合同
中标人确定后,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同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双方不得另行订立背离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在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方面,除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统一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制定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在工程合同管理和履行中的职责,严格按照合同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第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各类分包合同、工程项目施工内部承包合同应当按照国家或本建设单位制定的示范文本的内容填写,清楚列明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等各项具体标准,有施工图纸的,施工图纸是合同的重要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三,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执行情况台账,记录合同的实际履约情况,并随时督促对方当事人及时履行其义务,建设单位的履约情况也应及时做好记录并经对方确认。
四、工程建设
本指引中的工程建设指的是工程建设实施,即施工阶段。建设成本、进度和质量的具体控制主要就在这一阶段。基本流程见图4。
在工程建设阶段,有几项重要工作穿插在施工过程中,包括工程监理、工程物资采购和工程价款结算等。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关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代替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工程建设实施监控的一种专业化服务活动。监理单位接受委任后应组建现场监理机构,并在发布开工通知前进驻工地,及时开展监理工作。工程监理本身就
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监控措施,它与建设期间的其他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关风险及管控措施结合其他环节一并说明,不再单列。
下面将侧重介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控制,物资采购控制,以及工程价款结算控制和工程变更控制等。
(一)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主要管控措施
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和开工前签订的合同所确定的工期、进度计划等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并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有:盲目赶进度,牺牲质量、费用目标,导致质量低劣,费用超支;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存在质量隐患。主要管控措施如下。
在工程进度管控方面:第一,监理单位应当建立监理进度控制体系,明确相关程序、要求和责任。第二,承包单位应按合同规定的工程进度编制详细的分阶段或分项进度计划,报送监理机构审批后,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开展工作。制定的进度计划应当适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条件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与承包单位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的供应计划协调一致。确需调整进度的,必须优先保证质量,并同建设单位、监理机构达成一致意见。第三,承包单位至少应按月对完成投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工程的实际进度与批准的合同进度计划不符时,承包单位应提交修订合同进度计划的申请报告,并附原因分析和相关措施,报监理机构审批。
在工程质量管控方面:第一,承包单位应当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建设,并在施工前列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报经监理机构同意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质量控制点中的重点控制对象包括:人的行为,关键过程、关键操作,施工设备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施工技术参数,某些工序之间的作业顺序,有些作业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法等。第二,承包单位应按合同约定对材料、工程设备以及工程的所有部位及其施工工艺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和检验,定期编制工程质量报表,报送监理机构审查。关键工序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第三,监理机构有权对工程的所有部位及其施工工艺进行检查验收,发现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要求承包单位立即返工修改,直至符合验收标准为止。对于主要工序作业,只有监理机构审验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在安全建设管控方面: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检查,并授权监理机构按合同约定的安全工作内容监督、检查承包单位安全工作的实施。此外,建设单位不得对承包单位、监理机构等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第二,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第三,承包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细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承包单位应当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款结算方面,可参见“工程价款结算”部分。
(二)工程物资采购的主要管控措施
工程物资包括材料和设备。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需要按照施工进度需要,及时购置材料和设备。材料和设备采购一般占到工程总造价的60%以上,对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等具有重大影响。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工程物资采购过程控制不力,材料和设备质次价高,不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在工程物资采购管理方面,除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的统一要求外,还应当特别关注以下方面:第一,重大设备和大宗材料的采购应当采用招标方式。第二,对于由承包单位购买的工程物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工程物资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首先,在施工合同中,建设单位应具体说明建筑材料和设备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明确责任追究方式。其次,对于承包单位提供的重要材料和工程设备,应由监理机构进行检验,查验材料合格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书,一般材料要进行抽检。未经监理人员签字,工程物资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再次,运入
施工场地的材料、工程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安装专用工器具等,必须专用于合同工程,未经监理人员同意,承包单位不得运出施工场地或挪作他用。
(三)工程价款结算的主要管控措施
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的工程价款结算是建设期间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财政部、建设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包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施工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一般先向承包单位支付一笔预付款,之后,按周期或项目目标拨付工程进度款。实际工作中,工程进度款大部分按月结算。年终或工程竣工后进行清算(工程进度款结算程序见图5)。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混乱,项目资金不落实,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权限划分,并切实遵照执行。财会部门应当安排专职的工程财会人员,认真开展工程项目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第二,资金筹集和使用应与工程进度协调一致,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组成(分部、分项工程)结合时间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作为资产管控和工程价款结算的重要依据。这方面的管控措施同时可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有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第三,建设单位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承包单位和监理机构的沟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确保财务报表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资产价值,并根据施工合同约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建设单位财会部门应认真审核相关凭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付款,既不应违规预支,也不得无故拖欠。第四,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的实际成本突破了工程项目预算,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分析原因,按照规
定的程序予以处理。
(四)工程变更的主要管控措施
工程建设周期通常较长。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某些情况发生变化,如建设单位对工程提出新要求、出现设计错误、外部环境条件产生变化等,有时需要对工程进行必要变更。工程变更包括工程量变更、项目内容的变更、进度计划的变更、施工条件的变更等,但最终往往表现为设计变更(以设计变更为例,基本流程见图6)。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现场控制不当,工程变更频繁,导致费用超支、工期延误。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确需变更的,要按照规定程序尽快办理变更手续,减少经济损失。对于重大的变更事项,必须经建设单位、监理机构和承包单位集体商议,同时严加审核文件,提高审批层级,依法需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的,必须取得同意变更的批复文件。第二,工程变更获得批准后,应尽快落实变更设计和施工,承包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全面落实变更指令。第三,如因人为原因引发工程变更,如设计失误、施工缺陷等,应当追究当事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第四,对工程变更价款的支付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变更文件必须齐备,变更工程量的计算必须经过监理机构复核并签字确认,防止承包单位虚列工程费用。
五、工程验收
(一)竣工验收流程
竣工验收指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等,对该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验的过程。竣工验收一般建立在分阶段验收的基础之上,前一阶段已经完成验收的工程项目在全部工程验收时原则上不再重新验收。竣工验收是全面检验建设项目质量和投资使用情况的重要环节,其基本流程见图7。
(二)竣工验收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在竣工验收环节,除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还有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两项重要工作。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承包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与建设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
算。竣工结算由承包单位编制,建设单位可直接进行审查,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查。竣工结算办理完毕,建设单位应根据确认的竣工结算书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竣工决算是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财务情况和投资效果的总结性文件。建设单位应在收到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及时编制竣工决算。竣工决算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竣工验收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竣工验收不规范,质量检验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存在重大质量隐患;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竣工决算失真;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未及时进行估价、结转。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健全竣工验收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竣工验收的条件、标准、程序、组织管理和责任追究等。第二,竣工验收必须履行规定的程序,至少应经过承包单位初检、监理机构审核、正式竣工验收三个程序。正式竣工验收前,根据合同规定应当进行试运行的,应当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包单位共同参与试运行。试运行符合要求的,才能进行正式验收。正式验收时,应当组成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组成的验收组,共同审验。重大项目的验收,可吸收相关方面专家组进行评审。第三,初检后,确定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承包单位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会同监理单位初验后应及时对项目价值进行暂估,转入固定资产核算。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应定期根据所掌握的工程项目进度核对项目固定资产暂估记录。第四,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工程竣工决算的审核,应先自行审核,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实施审计;未经审计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第五,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完工后剩余物资的管理。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对各种节约的材料、设备、施工机械工具等,要清理核实,妥善处理。第六,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工程项目档案。需报政府有关部门备案的,应当及时备案。
工程项目后评估是指在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项目后评估通常安排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6个月或1年后,多为
效益后评价和过程后评价。工程项目后评估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管控措施,建设单位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用好。首先,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工项目的后评估制度,对完工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项目的决策和提高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其次,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项目后评估的公开、客观和公正。原则上,凡是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立项决策、设计、监理、施工等业务的机构不得从事该项目的后评估工作,以保证后评估的独立性。最后,要严格落实工程项目决策及执行相关环节责任追究制度,项目后评估结果应当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第四篇:XX联社内控管理规范方案
XX联社内控管理规范方案
(讨论稿)
为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降低操作和管理风险,提升业务管理质量,防范案件风险,增强信用社内部监督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内控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由市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赵雁鸿任组长,联社副主任田平云和监事长潘玲玲任副组长的内控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工作组,由XX组成,主要负责制订内控实施方案,办公室设在稽核监察部。
在领导小组之下,各信用社各网点负责人、内勤主任、主管会计负责抓好本单位的会计操作和风险防范的具体实施。
二、制定岗位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1、严明岗位职责。建立内勤主任、主管会计、事后监督以及柜员明确分工、相互制约制度,这项工作主要由XX负责,XX负责补充和修改,三月底之前完成这项工作。
2、制度的修订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即坚持审批、操作和监督三权分离,人员分离和职能分离;二是程序牵制原则。主要为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实行岗位牵制,按业务流程顺序操作,不能漏和逆程序操作,更不能无程序单人独自操作。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强调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强调岗位联保,责任连带,防止出现人情代替信任制度现象。
三、制订柜面各项操作流程
新系统上线之后,随着各项业务的发展,各网点的柜员在业务操作上没有统一的规范流程,新老员工几乎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办理业务,在办理现金存取和支付结算等业务时常有差错出现,加大了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为了防控日始日终关键时点关键部位风险,力求柜面操作规范统一,需要制订全社统一的柜面操作流程。
这项工作由XX负责,XX负责修改和补充,这项工作在三月底之前完成。
四、筑牢依法合规经营五道防线
1、柜员自控。主要注重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基”、“三新”教育,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和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培训。在教育内容上,以“荣辱观”教育立其志,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固其本,以“三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教育引其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增强全体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这项工作由人事部做好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员工培训。
2、岗位互控。主要是构筑各个岗位之间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内勤主任、主管会计与柜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在各项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形成约束力量。对重要岗位人员,通过实行轮岗、换岗、任期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强化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
3、建立事后监督体系。对实行综合柜员制的营业网点设置事后监督员,事后监督员按照国家金融法规和信用社各项规章制度,监督信用社各种帐务的处理、资金收付及划转的真实、正确、合法性。履行
监督职责,严把帐务、凭证质量关,杜绝、堵塞一切差错和漏洞,防范各类经济案件发生。事后监督员必须在当天勾对好流水才能完工下班。
岗位互控和事后监督体系的建立由许书福和林玲负责,蔡传坤负责修改和补充。
4、业务条线:人事、财务、信贷、清算和资产部门等根据本部门的业务制订相关的内控制度。
(1)、人事部主要做好任职履职管理,对高管人员实行动态监管,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员工职业操守教育,制订岗位轮换、干部交流、强制休假和近亲属回避制度。(四月底之前完成制度的制订,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
(2)、财务部主要做好会计操作风险防控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收支手续,制定各项营业费用的管理规定,强化费用开支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各项财务、费用指标增长。(五月底之前完成,由稽核监察部督促落实)
(3)、信贷部负责各信用社的信贷业务的指导、组织和管理,完善并组织实施内控管理制度和信贷操作流程。(五月底之前完成,由稽核监察部督促落实)
(4)、清算中心主要负责各营业网点的库存现金限额、残损币的上缴工作,制定好清算业务的操作流程并组织实施。这项工作在三月底完成,由财务部督促落实。
(5)、资产运作部主要负责全社不良资产、抵债资产、自有资产
等特殊资产的经营处置,负责组织全联社呆帐核销的审核工作,负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风险内控制度并组织实施。这项工作在五月中旬之前完成,由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
(6)、银行卡部主要负责全社ATM机的管理,加强ATM机日常管理的工作,制订关于规范管理人员操作的制度,要求网点ATM机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密钥管理制度,双人操作ATM机的清机、续钞,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随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7)、保卫部负责安防、押运、库款的安全管理,抓好枪支、弹药、装备、器材管理使用,抓好安防设施更新改造和技防设备的安装维护。统一领导、协调本社安全保卫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和公安部门的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研究安全保卫工作任务,制定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8)、基建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的管理,制订本社基建维修的报建-招标-建设-验收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办公室配合做好建设维修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9)办公室负责制订会议制度和公文制度,掌握全联社执行上级部门各项方针政策的情况和市联社各部门工作动态;负责社务信息工作,编辑简报等内部信息资料;负责办公用品采购的管理,完善采购办法,制订详细的采购操作流程。
以上工作由稽核监察部负总责督促各职能部门制订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五月底之前各部门完成各项相关内控管理制度的制订工作。
5、成立法律合规部门,由人事部门抽选2-3名法律专业人员成立
法规部,根据本联社实际情况制订合规制度。负责做好日常合规咨询工作,通过电话咨询、出具法律意见书等形式,积极为业务部门、操作人员提供合规和法律指导与帮助,规避法律风险,为信用社业务创新提供必要的合规评估和支持。
五、加大检查力度和频率,加大处罚力度。
1、对会计、出纳、信贷、联行结算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业务办理情况进行常规稽核。
2、加强对现金有价证券、印章、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领用、使用销号、交接情况的检查频率,必要时进行突击检查,尽量一至两个月检查一次。
3、对网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稽核(重要岗位人员配置、现金、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开销户、业务公章管理、银企对账、大额取现或转账授权管理、印鉴卡管理、开户资料、反洗钱,)协助安全保卫部门做好监控录像抽查。
4、对社内人员调动、离任进行稽核,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专项性的检查工作。
六、各项内控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好一块试行一块,在试行的过程中进行修订和补充,逐步完善,最后汇编成册,人手一册,印发到各个网点。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重点摘录(范文)
第四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重要性原则。
(三)制衡性原则。
(四)适应性原则。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八条 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 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第九条 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条 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三)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执行是否有效。
(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五)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一条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二)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四)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六)合同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第十二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
(五)财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
第十四条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 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条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节 收入业务控制
第二十六条 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第二十八条 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第三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三)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第三十一条 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第三节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第三十三条 单位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三十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应当加强内部审核,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十六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出具验收证明。第三十七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的管理。第三十八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内部进行通报。
第四节 资产控制
第四十一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一)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二)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三)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第四十二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
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
第四十四条
(三)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五条
(一)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二)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对外投资的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情况。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五节 建设项目控制 第四十六条 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 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四十七条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第五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
第六节 合同控制
第五十四条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第五十七条 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财会部门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五章 评价与监督
第六十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第六十一条 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第六十三条 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