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沥青路面不平整的成因及对策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又反映了施工队伍的水平。所谓路面平整是以几何平面为基准,表现为路面纵向和横向的凸凹程度,即实际路面表面对设计的几何平面的偏离程度。优良的平整度不仅是车辆高速、舒适、安全地通行的重要保证,更对路面养护费用和使用寿命有明显的影响。
经过对我单位所监理的几个项目的沥青路面工程所出现的不平整现象的综合分析,我发现出现坑凹、接缝台阶、波浪、碾压车辙、桥涵与路面接茬不平、跳车等不平整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已铺筑路面出现坑凹,基层不平整导致路面不平整,桥梁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严重影响着路面整体平整度,以及摊铺机械的选择、路面的碾压等路面施工时的不规范操作都会造成沥青路面的不平整。由于沥青路面平整度具有波浪形传递特性,沥青路面的不平整度首先来源于路基表面,然后层层向上传递,直到沥青路面表层,因而可以这样说,在沥青路面表层上主要反映了路基、底基层、基层的不平整度。有的施工单位认为“基层不平面层调,下层不平上层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若基层不平,即使面层摊铺平整,压实后也会因虚铺厚度不同,而产生不平整。针对路基、基层、桥涵头跳车可能引起的路面不平整,只要在路基、基层、桥涵台背回填时严格按规范施工,基本可以控制。本文笔者主要从路面施工方面探讨造成沥青路面不平整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一、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对平整度的影响
摊铺机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其本身的性能及操作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机摊铺的速度快慢不匀、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速度忽快忽慢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和波浪。
1、摊铺机械性能好坏,决定着路面面层的平整度。我单位近几年所监理的几段路面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宕昌过境段采用一台4.5m的小型沥青摊铺机铺筑,路面接缝多,在铺筑时,几乎是人工在摊铺,路面的平整度较差;江武公路江小段采用8.0m的沥青摊铺机铺筑,路面的平整度有明显提高;嘉玉段采用德国产ABG423大型沥青摊铺机铺筑,路面的平整度有了大大的改善。
2、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也影响着路面平整度。目前使用的摊铺机大都有自动找平装置,摊铺是按照预先设定的基准来控制,但施工单位往往不够重视或由于高程的操平误差,形成基准控制不好、基准线因张拉力不足或支承间距太大而产生挠度,使面层出现波浪;挂线高程测量不准,量线失误或桩位移动,都会通过架设在钢丝线上的仪表反映在相应的摊铺路段上,造成路面高低起伏。
(3)摊铺机操作不正确,最容易造成路面出现波浪、搓板。无论在施工中采用哪一种型号的摊铺机,若摊铺机操作手不熟练,导致摊铺机曲线前进、运料车在倒料时撞击摊铺机、摊铺机不连续行走或在行走过程中熨平板高低浮动等不规范作业,都会使路面形成波浪或搓板;摊铺机的熨平板未充分预热,造成混合料粘结和熨不平;运输车与摊铺机配合不好,卸料时混合料撒落在下层而未及时清除,导致履带接地标高产生变化,影响了摊铺层的横坡及平整度。在摊铺沥青混合料过程中,随意变更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也会导致面层出现粗糙不均匀,影响到摊铺后的预压密实度和平整度。此外,当摊铺机中途停顿时,因混合料温度下降会引起局部不平整,而且纵向调平系统在每次起动后,自动找平装置仍需行驶3~8m后才能恢复正常,也易造成摊铺厚度不匀。当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会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形成台阶。
二、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偏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偏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2、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会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由于料温偏低,有时也会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拌和能力过小,出现停工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
三、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
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对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都关系着路面面层的平整度,主要表现在:
1、压路机型号的选择。如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的压路机时,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而破坏路面平整度。压路机初压吨位过重也会使刚摊铺好的路面产生推挤变形。
2、碾压温度的控制。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推移大,不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小碎片飞溅,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导致沥青混合料颗粒间摩擦阻力加大,使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且易形成局部松散和发裂,影响路面平整度。
3、碾压速度的调整。压路机碾压速度过快或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等都会引起路面推拥;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压陷槽。
4、碾压路线的行走。碾压行进路线不当,不注意错轮碾压,每次在同一横断面处折返,会引起路面不平。相邻轮迹不重叠,容易造成漏压或推拥。
5、碾压次数的确定。碾压遍数不够,压实不足,通车后形成车辙;碾压遍数太多,由于短时间集中重复碾压,会造成已成型路面的推移,形成裂缝和波浪。
6、驱动轮和转向轮的前后问题。如果是从动轮在前,由于从动轮本身无驱动力,靠后轮推动,因而前进时混合料易产生推移,倒退时在轮前又易留下波浪。
二、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1、沥青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控制
(1)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摊铺机在进行自动找平时,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线)。一般当以控制高度为主时,以走钢丝为宜;当以控制厚度为主时,则采取浮动基准梁法。一般是底面层用走钢丝,中面层和表面层用浮动基准梁法。
基准钢丝绳(走钢丝)法,是在路面两侧安装基准钢丝绳,但注意:支持钢丝绳的支柱钢筋的间距不能过大,一般为5—10m;用两台精密水准仪测量控制钢筋的高程,钢筋宜较设计高程高1—2mm,并保证钢筋的高程在铺筑过程中始终准确;一般使用φ2mm-φ3mm的高强度钢绞线,用紧线器拉紧安放在支柱的调整横杆上,每两根钢支柱间钢丝绳的挠度不大于2mm,张紧钢丝绳的拉力一般在800N左右;基准线应尽量靠近熨平板,以减少厚度增量值;为保证连续作业,每侧钢丝绳至少应具备有三根200-250m长的钢绞线,在未走完本段钢丝之前,下段钢丝已经架设完成。
浮动基准梁法,浮动基准梁用于保持摊铺机前后高差相同,保证摊铺厚度和提高表面平整度,在构造物上另加挂钢丝绳配合进行控制(因构造物上沥青层的厚度与表面层厚度不同),方法是:浮动基准梁的前部由长2-3m的2-4个轮架组成,每个轮架有3-4对小轮,行走在摊铺机前面下承层。浮动基准梁的后部是约0.5m×10m的滑板(俗称滑靴),在摊铺层顶面滑移。为了减少基准误差和自动找平装置的误差,需在进行自动找平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时注意:横坡传感器安装误差应小于±0.1%;浮动基准梁的滑动基面应与摊铺基面平行,使横坡值相同;随时检查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使其处于正常状态;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和横坡值是否符合设计值。
(2)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控制,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地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因摊铺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摊铺厚度变化。为了保证厚度不变,就要调节厚度调节器以及捣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与振捣梁行程,但人工调节是凭经验调节,在速度变化处会引起摊铺后预压密实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最终压实厚度的差异,影响路面平整度。
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停机,应将每天必须停机中断摊铺点放在构造物一端预定做收缩缝的位置。在中途万一出现停机,应将摊铺机熨平板锁紧不使下沉;混合料温度在100℃以上时,停顿时间不要超过10min。停顿时间超过30 min或混合料温度低于100℃时,要按照处理冷接缝的方法重新接缝。
(3)摊铺机操作控制措施,应选用熟练的摊铺机操作手,并进行上岗前培训;在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10-30m处停住,并挂空档,依靠摊铺机推动缓慢前进,并应有专人指挥卸料车进行卸料;确保摊铺机供料系统的工作具有连续性,即保证脚轮(输送轮)内的料位高度稳定、均匀、连续,料位高度保持在中心轴以上叶片的2/3为宜。如中断摊铺时间短,仅受料斗内的混合料已经冷硬,则应先将受料斗内已冷硬的混合料铲干净,然后重新喂料;派专人负责及时清扫洒落的粒料;摊铺前,熨平板必须清理干净,调整好熨平板的高度和横坡后,预热熨平板。熨平板的预热温度应接近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一般可加热到85℃-90℃。
2、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合料中的沥青与矿粉过量会减小其承载能力,易使摊铺厚度过薄。温度过高,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温度过低,混合料变硬,会使摊铺厚度变厚,在铺筑中遇到此种情况,可根据混合料性质的变化及时改变熨平板的工作迎角予以消除,但调整无一定的规律。这样反反复复,会形成厚度不一致的面层,从而使平整度受到影响。所以加强拌和现场管理,减少车辆不必要的待机时间,控制好混合料“出场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终压温度”四个温度,可大大减少此种缺陷的产生。
3、碾压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1)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8T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的速度进行碾压2-3遍。碾压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四个等间距的宽轮胎)压路机(钢轮接近摊铺机)进行初压。前进时静压匀速碾压,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并振动碾压。
(2)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00℃-110℃,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16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时先后进行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一起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通常不少于8遍,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
(3)终压,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在施工现场,组织的好的碾压应是初压、复压和终压的压路机各在相互衔接的小段上碾压并随摊铺速度依次向前推进。当然,实际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会超过复压与初压和终压复压的分界线;为使压路机驾驶员容易辨明自己应该碾压的路段,可用彩旗或其他标记物放在初压与复压和复压与终压的分界线上,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和碾压遍数移动标记物,指挥驾驶员及时进入下一小段进行碾压。
(4)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作业应按下述规则进行:“由内到外,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即曲线段按照由内侧到外侧的顺序碾压,碾压时先用小型压路机碾压或静压,再用大型压路机或振动碾压,碾压速度应先慢速碾压几遍,待混合料稳定后再用较快的速度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初压可使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应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不应在同一断面上,而应呈阶梯形;当天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应停放一切施工设备(包括临时停放压路机),以免产生形变;压实成型的沥青面层完全冷却后才能开放交通。
通过上述对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因素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优质 的混合料,良好的施工机械,稳定的路基,良好的基层平整度,合理的施工工艺,充分的技术准备,严格科学的管理,是确保和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必要条件
本文来自:中国路桥网(
第二篇: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乌鲁木齐市市政设施养护处 管毅
【摘要】 沥青路面裂缝问题是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从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对沥青路面层间应力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裂缝出现的相应防治对策。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裂缝成因 防治对策 探讨
沥青路面在使用期间产生裂缝,是各个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路面裂缝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渗出的雨水,使基层裂缝承载力下降,从而产生翻浆、网裂等病害,从而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类型及原因 l.l沥青路面裂缝的主要类型
1)横向裂缝。主要表现为温缩裂缝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性裂缝两种形式:
①温缩裂缝。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气温突然下降造成面层温度收缩,在有约束力的沥青层内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抗拉强度时造成的开裂。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沥青混凝土应力松弛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高的温度应力,当气温突然下降时,由于沥青混凝土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的增长,超过混凝士的极限拉伸应变,便产生开裂。此类裂缝多从路面表面产生,向下发展。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气温的反复升降导致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疲劳,以及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减少,应力松弛性能降低,最后导致在并不大的温度应力下即可开裂,因而温缩裂缝是随着使用年限不断增加的。这种温缩裂缝的形成在新疆冬季寒冷地区尤为普遍存在,原因是冬季寒冷期漫长,夏季炎热、干旱,易加速沥青老化;
②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性裂缝。半刚性路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路面承载能力,有利于荷载的分布,极大地降低了路基土的垂直压应力和其上沥青层层底的弯曲应力。但是半刚性基层较高的强度会产生很大的干缩性,加上昼夜温差变化产生裂缝,从而导致面层产生反射裂缝。同时雨水会从裂缝中渗入,并积聚在面层与基层中间,因毛细作用出现积泥现象,降低了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层间的连接状态,从而加速了路面结构的破坏。
2)纵向裂缝及网裂。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表面裂缝和自下而上的疲劳裂缝两种形式:
①自上而下的表面裂缝。随着近年来对沥青面层的钻孔研究发现,许多裂缝是从路表面开始,逐渐向下发展,一般发生在施工离析的部位和两幅摊铺的交接处。产生表面裂缝的原因,通过这些年对城市道路的施工和管理的总结、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这种裂缝的形成大部分是由于施工时的层间污染导致沥青表面层或中面层与下面的沥青层脱开所造成的;
②自上而上的疲劳裂缝(网裂、龟裂)。自下而上的疲劳裂缝通常以沥青层的层底拉应变、土基表面压应变、表面的剪应力作为设计评价指标。当沥青层的层底拉应变大于极限拉伸应变时,路面将发生损坏。这是典型的结构性破坏。这种情况在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上是常见的。通过对这些路面的开挖研究,发现基层可能是强度太高,在尚未铺筑沥青层之前已经严重开裂,在使用过程中,半刚性基层开裂的反射性裂缝严重,进水使基层很快损坏,成为碎块,从而失去强度,并导致面层网裂。因此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上产生的自下而上的网裂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基层根本没做好.还有一种是基层强度太大,施工前已严重开裂造成。
3)沉降或沉陷裂缝。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在路面上引起的开裂,在半填半挖的路段、高填方路段、碾压比较困难而且不容易做到均匀碾压的路段经常可以见到;
4)构筑物接头裂缝。桥涵构造物端部开裂是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的一种常见病,其原因也很简单,都是台背填土压实不足造成。因为路堤和桥涵构筑物是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桥梁包括桥台一般不会沉降,而路堤是免不了要沉降的。
2影响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
(1)沥青及沥青混凝土的性质。沥青和沥青结合料的性质是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开裂的最主要原因.沥青混凝土的低温劲度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开裂的最根本因素,沥青劲度又是决定沥青混凝土劲度的关键。在沥青性能指标中,影响更大的是温度敏感性,温度敏感性大的沥青更容易开裂:
(2)路面结构的几何尺寸。沥青路面的几何尺寸与温缩裂缝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对乌鲁木齐城市道路的调查研究,窄路面比宽路面的温度裂缝更近,沥青层厚度大的比薄的裂缝率小:(3)基层材料的性质。基层材料的种类对沥青面层的裂缝率有明显影响,同样的沥青混凝土层,铺筑在不同的基层上,由于层间连接与摩擦系数不同,温缩裂缝的数量也不一样。基层材料的收缩性愈小,面层裂缝愈少。反之,面层裂缝就越多。另外基层上的透层油可以加强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对抵抗沥青路面的开裂也是有好处的;(4)气候条件。极端最低温度、降温速率、低温持续时间、升降温循环次数是气候条件影响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四大要素;
(5)交通量和车辆类型。半刚性基层中的最大拉应力,通常是由最重的车轮荷载产生的;并且对于半刚性路面,不同轴载对路面的破坏作用远不是4次方的关系,而是11~13次方的关系,即使是通过次数较少的重荷载也对路面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施工因素。主要指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碾压含水量、水泥青量,半刚性基层完成后的暴晒时间、透层油的渗透以及与沥青面层的联结情况等因素。
3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3.l设计方面
(1)表层沥青混凝土选用改性沥青,采用热塑性橡胶类SBS做为改性剂。改性沥青可选用掺加0.1%的腈纶纤维和0.3%~0.5%的木制纤维素增加抗拉性和抗疲劳性,或者使用特立尼达湖沥青和重交通沥青按照l:3比例进行配比使用;
(2)适当增加沥青面层厚度,在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中间增加沥青碎石层,不仅能防止温缩裂缝,而且能防止半刚性基层开裂的反射裂缝;
(3)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首先应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做基层。.2施工方面
(1)调整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的矿料级配,增加粗集料用量,减少细粉含量,使集料混凝土尽量形成嵌挤结构;
(2)采用合理的水泥品种和水泥剂量,减小水泥稳定集料的强度和刚性。因为一般而言,强度和刚度越大的混凝土,收缩性能也越大,材料的极限拉伸应变越小,越容易开裂;
(3)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防止施工过程中失水过多,收缩太快,形成开裂;
(4)加强对碾压成型的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养生,成型以后立即喷洒透层油;
(5)透层或粘层完成后.应当尽快铺筑沥青层,连续施工,确保连续的界面条件,提高沥青层与基层的粘结性,使之成为一个摊体;(6)改善沥青路面压实度检验方法,尽量减少取样钻孔的频度。钻孔处必须仔细回填,因为此处经常是温缩裂缝的发源地;
(7)做好接缝,避免冷接缝。同时做好与排水井等人工构造物的接头;
(8)最大限度地减少沥青混凝土的离析。3.3养管方面
(1)做好预防性养护,发现表面有裂缝,立即用热沥青灌缝处理。表面有网状细微裂缝,及时用沥青砂进行表面处理;
(2)路表面出现局部损坏,迅速进行挖补。基层有损坏,应当清理至基层一井处理;
(3)道路使用到一定年限,可进行表面铣刨或罩面加铺,就地再生处理;
(4)严格治理超载,保护道路结构免遭破坏。
4结束语
总的来说,防止道路裂缝是很困难的,不出现裂缝可以说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对出现裂缝的态度。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处臵裂缝。如何做好预防性养护,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发现。
专家评语:作者从多方面 入手,对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阐述,客观合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专家简介:罗新军,高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市政设施养护处
第三篇:顶棚不平整维修方案
顶棚平整度误差
编制:审批:整
改、方
案
*****段项目部
顶棚平整度误差整改方案
****户业主反映客厅顶棚平整度超偏差的问题,2016年11月17日*******组织建设单位、物业公司、1804业主代表及我公司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了首次勘查,首次勘查后质监站及建设单位要求我单位编制维修整改方案提交业主认可后及时进行维修。我公司于11月18日通过建设单位提交整改方案的电子版给业主审查,11月24日提交加盖项目印章的整改方案的给业主,让业主对提交的方案签字认可后我单位尽快按照该方案维修,如果不同意提交的方案可提出不接受的理由或方案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业主拒绝我公司提出的要求。为尽快解决问题应业主要求我公司又于11月26日(周六)邀请质监站、建设单位、1804业主代表等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了二次勘查,在各方的共同见证下使用激光测距仪在房间四周及中间部位随机选取8个点测量房间净高,数据分别为2733 mm、2744 mm、2748 mm、2756 mm、2757 mm,2744 mm、2741 mm、2762 mm。净高极差为29 mm,根据国家标准GB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8.3.2 条现浇结构尺寸偏差的规定,超过了平整度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存在外观质量缺陷,同时又根据该规范第八章第一节之规定,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划分为九种情况,该情况属于第八种情况的外形缺陷的混凝土翘曲不平。由于该顶棚不属于清水混凝土构件,根据规范规定的该缺陷性质属于一般缺陷的范畴。经我公司认真研究确定以下维修方案:
一、客厅顶棚平整度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该客厅面积相对较大,在顶板支模过程中因现浇板底模板起拱过小及角部模板上翘而造成的顶棚中间部位局部下挠角部上翘,平整度误差超过规范规定,实际测定最大误差值为:29mm。
二、客厅顶棚平整度误差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效果:处理后处理层与现浇板底应粘结牢固,不空鼓且保证不脱落,并满足观感要求。
三、具体整改措施:
1、重新复核水准线引至板底,按设计净高弹出顶棚阴角线 ;
2、按顶棚阴角线拉线检查板底高低不平的部位,对局部模板起拱不足导致下挠板底的超厚砼保护层进行凿除,对局部因模板上翘的部位需要进行修补;
3、修补方法 : ①首先根所弹的阴角线拉线确定记录不同部位的误差情况,误差在超过9mm的采用在顶棚上固定的方式石膏板预找平。
②预找平的石膏板固定方式采用塑料锚栓固定,锚栓间距小于等于400×400并保证每平方米石膏板不小于8个锚固点。
③预找平后使用石膏找平,使用石膏找平后放置开裂如果厚度超过5mm,压入网格布。
4、为保证客厅的装修效果,我们也根据业主的客厅的装修方案完成客厅顶板基础装修工作。
******段项目部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探讨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迅速增加,路面养护备受关注。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延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和节约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东莞市某高速公路为例, 详细地分析和叙述预养护对策选择的方法和过程。分析过程和结果可供具体工程应用参考。
关键词: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路面预养护适用性判断
根据预养护的技术理念, 即“在最佳的时间对合适的路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必须在进行预养护对策选择之前, 判断原路面状况是否适合预养护。东莞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养护宏观路况标准如表1所示。其微观路况标准(即适合预养护的路面损坏类型和严重程度)分为: 轻微的横向裂缝或纵向裂缝、轻微的不规则裂缝、轻微的龟裂、麻面、轻微松散、轻微车辙、泛油和磨光8 种。根据2005 年12 月路况调查和检测结果, 东莞某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见表2。
路面预养护适用性可根据以下两点进行判断: 根据表1 中的85
91.58<95、SSI = 2.05>0.83 和8.50 由表2 可知, 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麻面、轻微松散、少量细小不规则裂缝和5-15 mm 深的车辙。 从上述分析可知, 东莞某高速公路原路面状况符合预养护路况标准, 适合预养护。预养护对策选择的实施 2.1 技术因素分析 考虑路面的主导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这一主要技术因素, 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对策集中初步遴选出所有在技术方面适用的预养护措施。根据表2的路况, 从东莞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对策集(表3)中可以得出东莞某高速公路原路面状况和预养护措施之间的匹配性。经详细核对对策集中的各个项目, 可初步选择出适合于该高速公路的预养护措施有微表处(A)、薄层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B)、灌缝或封缝(C)和沥青再生处治(D)措施4种,见表3。 初选出的预养护措施是否具有费用效益, 需要进行分析。费用效益比较一般以等效费用作为基础,计算公式可按式(1): 单位成本 等效费用(EAC)=(1) 期望寿命 通过计算,东莞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用预养护措施的当量费用见表4。 和沥青再生处治3 种预养护措施分别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进一步选择出费用效益良好的预养护措施。由表4可知, 按照EAC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微表处、沥青再生处治和薄层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 微表处具有最低的费用, 因此微表处具有最佳的费用效益。 2.3 项目级综合评判 考虑到沥青再生处治和微表处的费用效益均比较好, 在实际的工程中都可 以接受, 须进一步采用项目级综合评判法, 综合考虑工程因素对沥青再生处治和微表处进行选择。考虑工程因素, 项目级综合评判法要综合考虑当地或附近可获得的材料、施工质量、耐久性、气候、交通影响、行驶舒适性、抗滑性、环保和美观等9项工程因素, 分别对具有较佳费用效益的预养护措施作进一步的分析, 以确保最终选择出的预养护措施具有工程可实施性。综合评判法以综合评判系数k 最大为标准, 选择出最合适的预养护措施。计算可按式(2)进行: (2) 式中: Cij 为第i 种待选预养护措施针对第j 种影响因素的特征属性值;Wj 为第j 种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n 为影响因素的数目。 东莞市高速公路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见表5,常用预养护措施对于各影响 因素的特征属性分值范围以及推荐值见表6。对于该高速公路实例, 通过表5 和表6, 可获得微表处和沥青再生处治对于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和特征属性值, 再根据式(2)即可计算得到k 值。权重系数和属性分值应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在推荐范围内取值。 在本实例中, 取表5中的代表值和表6中的推荐值(括号中的值), 计算得到微表处的k值为4.40,沥青再生处治的k值为4.00。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微表处具有较高的得分。因此, 微表处即为最合适的预养护措施。 容易, 1=很难);b: 施工单位的熟练度和经验(5=质量很好, 1=质量很差);c: 预养护措施的使用寿命(5=最长, 1=最短);d: 气候对施工质量的影响(5=几乎没有影响, 1=影响很大);e: 对交通影响的程度(5=几乎没有干扰, 1=干扰很大);f: 对路面平整度的改善(5=改善很大, 1=没有改善);g: 对路面抗滑性的改善(5=改善很大, 1=没有改善);h: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5=明显减小, 1=明显增加);i: 对路面外观的改善(5=改善很大, 1=没有改善)。结语 预养护对策选择之前必须进行路面预养护适用性判断,以保证预养护的效果。判断的标准包括预养护的宏观路况标准和微观路况标准。预养护对策的选择 过程分为三步,分别考虑技术、经济和工程因素。技术方面主要考虑路面的主导损坏类型及程度,经济方面主要考虑当量费用,工程方面主要考虑当地或附近可获得的材料、施工质量、耐久性、气候、交通影响、行驶舒适性、抗滑性、环保和美观等9 项因素。实际应用时工程因素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的探讨 沥青路面病害的出现,不仅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更制约了车辆通畅、快速、安全、经济地运行。病害的及时防治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道路大修和改造周期,节约成本,充分发挥道路的社会效益。正确认识病害,合理处治病害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更是一种科学的养护方式。 1.沥青路面病害的分类、成因 虽然沥青路面的损坏现象形态各异,错综复杂,却都是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作用的效果,根据损坏现象的原因、危害性及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可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他类4大类。 1.1裂缝类 道路由于进入使用阶段后,在车辆荷载长期反复作用下,沥青结构层底面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强度,底面便发生开裂,并逐渐扩展到表面而形成。裂缝类病害根据开裂的程度及类型分为横缝、纵缝、网裂和龟裂等。横缝、纵缝当缝壁无散落或轻微散落,且无支缝的为轻度裂缝,当缝壁散落多,支缝多的为重度裂缝。网裂是路表面裂块不太明显,缝细、无散落,裂区无变形。龟裂是路表面裂块明显,缝宽、散落重,裂区变形明显。 1.2松散类 当面层材料配合比不当,沥青自然老化或施工质量差,结合料含量少或粘结力不足易造成路面松散,按其类型可分为坑槽、麻面、啃边等。坑槽是路表面松散材料散失后形成的凹坑。麻面是沥青面层嵌缝料散失、路面不密,出现粗表麻面现象。沥青路面施工时油石比偏小,拌和、摊铺不均匀,局部粗骨料偏多,骨料空隙中无中细料填充以及沥青自然老化剥落等原因均易形成麻面现象。养护工程啃边是路面边缘破碎脱落,一般宽度在lOcm以上均可称为啃边。一般道路在施工阶段,路面边缘处压实不够,长期车辆轮胎碾压而产生断裂形成啃边。 1.3变形类 道路进入使用阶段后,尤其是进入设计年限的中后期,路面结构层已不具备足够强度来抵抗轮载的压应力,从而是路面在轮载作用下产生变形。常见的有沉陷、车辙、拥包等。沉陷是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其表面产生的较大的凹陷变形,有时凹陷两侧伴有隆起现象。其成因主要是道路在使用阶段由于路基水文条件差而湿软,不能承受通过路面传给路基的轮载应力,于是会产生较大的竖直变形,最终导致路面沉陷。 车辙是路面在车轮荷载重复作用下,沿纵向产生的带状凹陷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够,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出 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二是在高温条件下,车轮反复碾压作用,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极限,使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 拥包是沥青路面材料沿行车方向发生剪切或拉裂破坏而出现的拥起现象。拥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沥青路面受到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时,车辆荷载引起的竖直力和水平力的综合作用使结构层内的剪应力或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剪或抗拉强度,而出现拥起现象。二是半刚性基层中的石灰未消解充分,导致道路在使用阶段,半刚性基层中的石灰遇水分膨胀,使路面局部向上隆起形成。 1.4其他类 常见的路面病害除了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外还有泛油、翻浆等病害。泛油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含油量偏高,在高温季节,路面呈现发亮镜面现象。泛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多,空隙率小,在高温季节稳定性差,极易造成泛油。翻浆是因路基湿软,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组成面层的材料级配或压实等原因造成的成型不好,雨水下渗引起基层表面轻度发软或低温冻胀而出现冒浆。 2.维修处理技术 2.1裂缝类维修处理技术 2.1.1纵横缝的处理技术 纵、横缝在路面病害中所占比重较大,如不及时处治将会演变成网裂等更严重的病害。一般纵、横缝的处理主要采用灌缝,首先对原缝进行扩缝,将缝宽扩致lcm左右,然后用吹风机清除缝中灰尘等杂物,再用具有流动性的热沥青依靠灌缝机缓慢依次地向缝中灌注,直至缝中饱满为止,最后待沥青冷却后清除缝表面多余沥青即可。 2.1.2龟网裂的处理技术 龟网裂在裂缝类病害中属于严重情形,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将造成道路的彻底崩溃。此类病害的处理方法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处理:第一阶段即龟、网裂出现的初期(网裂阶段),由于病害量少、较轻,一般进行薄层罩面处理,即对病害部位清扫干净后喷洒乳化沥青,待破乳后撒铺米砂,这样的处理既经济又安全,对行车影响不大。第二阶段路面病害由网裂演变为龟裂,则应对原路面病害部位的结构层进行铣刨,然后再按原路面相应结构层次进行恢复。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路基松软的也应一并进行换填处理。 2.2松散类维修处理技术 2.2.1坑槽的处理技术 路面坑槽一般直接影响到道路行车安全,对坑槽的修补应及时,一般有以下2种修补方法:一是冷补料修补,只需 将坑槽清理干净,放入冷补料,冲击夯实即可开放交通。二是沥青混凝土修补,修补的质量和美观度较好。 2.2.2麻面的处理技术 麻面的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是当麻面面积较小时一般做一层薄层罩面;二是当麻面面积较大时通常是铣掉面层,喷洒粘层油后重新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2.2.3啃边的处理技术 采用切割原啃边部位,通过挖深加厚原路面边缘的方法予以修补。 2.3变形类维修处理技术 2.3.1沉陷的处理技术 对于路面沉陷往往采取挖补维修,开挖后用水稳碎石恢复基层后再铺筑面层。 2.3.2车辙的处理技术 车辙的处理方法往往是铣刨至路面基层,铺筑一层与原路面基层等厚的水稳碎石,最后铺上沥青面层,周围接茬处要烙平密合、碾压密实。 2.3.3拥包的处理技术 当由于沥青面层原因而引起时,可采用铣刨掉原面层后直接重铺面层。当病害由基层原因引起时应挖除原面层和基层,清除不稳定层,喷洒粘层油后重做与原结构层等厚的结构层。 2.3.4泛油的处理技术 泛油按面积的大小和成因的不同,其处理方法常有以下3种:一种为大面积泛油,处理方法是在泛油地方撒料(米砂),再用轻型压路机静压,待泛油完全稳定后,清扫回收多余料。第二种现象为小块泛油而且拥起,俗称油包,其处理一般采用挖补法处理。第三种现象出现的小油斑,采用撒料处理,待严重时再采用挖补法处理。 2.3.5翻浆的处理技术 翻浆属于一种严重的路面病害,处理应当及时,一般处理时将翻浆处挖除直到挖到坚硬基础处为止,然后另换新料修补基层和重铺面层,修补时应采取短期封闭交通,待养生期到后再开放交通。 3.结语 本文列出了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成因,并按病害的类别、病害的程度,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处理措施。沥青路面的破坏形式很多,原因也很复杂,破坏以后对道路使用效果有直接影响,我们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加强路面预防性养护,改进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把沥青路面的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节约养护资金。 2019年8月30日第五篇: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