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部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西部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从总体上看,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差距非常明显。造成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教育政策中的“ 城市中心”取向和重点学校制度、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均、城乡师资力量悬殊和贫困家庭收入水平低等。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均衡发展;西部义务教育;对策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和自治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29%。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等原因,县域内义务教育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育条件等形成明显的差距。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因而社会对义务教育公平最为关注。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不加快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就不可能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面对将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
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制定的有关基础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基义务础教育法规、政策,都要体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从教育资源的配置看,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图书资料等的配置是否均衡;从教育结果(目标)看,包括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教育的功能看,是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约翰·罗尔斯对教育公平有三种理解:“①教育机会的公平;②教育过程的公平;③教育结果的公平。”[1] 还有研究提出,“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性的原则,均衡是为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不是搞“一刀切”,而是要鼓励办出特色;“均衡教育”也不是限制发展,把高水平的拉下来,而是要鼓励发展快的地区提高质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把水平不高的拉上来;“均衡发展”不是低水平、停滞不前静态的教育,而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教育。
另外教育具有平等化的功能,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平衡器和稳定器,也是社会再分配的一个调节手段,通过教育能够促使处于弱势状态的人群向上层流动,从而增进社会的平等,促进社会的稳定。
二、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和成因
(一)表现
1.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差距非常明显。县城各个学校基本配备了计算机、多
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软件等先进仪器设备,校舍、运动场等都达到标准化建设。有的还有塑胶操场、人工草坪球场等;而乡村的一些中小学却只有陈旧不堪的教学楼,在很多村点小学更有危房存在,课桌椅破旧,其余什么硬件设施都没有,成为遗忘的角落。
2.师资队伍差距大。县城各个学校集中了大批高素质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骨干、学科带头的教师特别多,不论是学科、学历、知识结构还是年龄结构,都达到了比较高水准的配置。而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地域分布、文化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缺乏,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乡村小学英语、图、音、体、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非常缺乏,学历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反差大,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3.优质生源过度集中于县城中小学(特别是中学),择校风在县城屡禁不止,择校问题越演越烈,中考升学分数排位,就近入学政策不仅没有阻止择校行为,反而是择校问题越演越烈。
4.与县城相比,乡村中小学辍学率高,贫困家庭、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薄弱。
(二)成因分析
1.教育政策中的“ 城市中心”取向和重点学校制度是导致教育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执行的是对城市中小学校进行倾斜的教育政策,这种政策直接表现为在教育财政和教师人事制度向县城学校倾斜。其结果是:县城的教育普及程度远高于广大乡村地区,县城中小学校占有的物质资源和优质教师资源比乡村学校高得多。[2]有的地方政府有钱在县城建“示范学校”、“窗口学校”,却无钱帮助农村的不合格学校达到基本标准。这种发展却是以牺牲非重点学校的发展为代价换来的,它拉大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
学校的差距,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
2.现在的乡村中小学教师中有很多是民转公的教师,他们原来大多是高中甚至有少数是初中毕业,还有相当部分是中师大专毕业生。随着近年来大规模的在职学历进修的开展,乡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大都达标。但乡村教师学非所教的现象非常突出,再加上培训质量低,造成了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虽然达标了,可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教师的地方性补贴、住房等待遇很难落实。导致了大多数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往条件和待遇较好县城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福利待遇偏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繁重,是制约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
3.在现阶段优质质量教育资源还处于稀缺状态下,乡村优秀的小学毕业生纷纷涌入县城重点中学,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有点能力的家长也都会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联系到县城重点中学就读,就近入学政策不仅没有阻止择校行为,反而是择校问题越演越烈,使得乡镇薄弱学校的生源和社会声誉越来越差,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差低。
4.一部分西部边远地区,尤其是初中辍学现象还相当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有些家长和学生对到学校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生活比较困难的一些家庭,驱使一部分学生出现长期辍学或者在西部的季节性辍学。还有因学习成绩差而造成的厌学,这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学校基于升学压力造成了一部分学校放任,甚至施加压力让学生辍学,从而减少毕业生的基数来提高升学率和平均成绩。另外在西部某些山区,由于布局调整使得学校过于集中后,增加了一些学生上学的难度。
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西部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分析当前国家的相关
教育政策,笔者认为,要促进西部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的早日实现,亟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牢固树立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等方面体现均衡发展的要求,即政府的投入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平等的,具体说来,就是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等应大致相当,而不应当是相差悬殊。当然,投入均衡并不是搞平均主义、整齐划一,而是更要向薄弱学校、弱势群体、落后地区倾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强化政府投入责任。“要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落实好“三个增长”要求,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投入。对省、市、县三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投入责任要划分明确,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尤其是省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3]
(二)扶持薄弱学校,实现校际间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
扶持基础薄弱的学校是缩小校际间差距的重要手段。薄弱学校是由于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而对非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而形成的。教师队伍素质决定教育质量,要改变薄弱学校的状况,从根本上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在经费和教师资源配置上倾斜。在资源配置上,取消长期以来教育资源优先向重点学校配置的倾斜政策,不再把有限的资金、教学设施和优秀教师主要流向重点学校,而是向乡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教育经费调配优先保证薄弱学校;设立专项特困
扶助经费,补助簿弱学校;对薄弱学校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无偿划拨或增大补助;为鼓励教师稳定于贫困地区工作,地方财政在实行教师工资统发的基础上,对贫困地区教师增发补贴。
2.师资培训政策倾斜。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薄弱学校教师素质低的现状,制定相关政策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①通过定向培养、优先安排在职教师参加各种脱产或在职教学业务进修、分配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定期支教等多种途径,充实薄弱学校的教师力量;②通过与重点师范院校结对、与重点师范院校的骨干教师结对的方式,由重点师范院校帮助薄弱学校培养、培训骨干教师;③加大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多媒体等应用技能培训,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缩小城乡教师的 “数字鸿沟”。
(三)突出弱势群体补偿,切实解决好农村儿童、流动儿童和县城家庭经济困难子女等弱势群体的义务教育问题
对于弱势群体,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帮困助学,使均衡教育得到有效提升。弱势补偿主要通过公共财政资源对社会低收入阶层、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农村和边远地区人口接受义务教育进行补偿,教育投入坚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特别要解决农村困难学生入学难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必须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充分保证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困难学生,流动人口子女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免费就读,地区财政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要保证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享有同样的教育,要减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失学率,政府必须担当起主角。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56
[2]杨东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目标[J].教育研究,2004(7)[3] 李明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选择与制度设计[J] .中国教育学刊,2008,(9)[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作者简介:1.莫永生(1978-),男(壮族),广西东兰县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
2.莫忠纯(1974-),男(壮族),广西东兰县人,广西东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工作实施方案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根据《宜宾市南溪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府办函[2013]46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2013年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局职能职责,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学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教育、药监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全面提高各中小学校食品安全质量,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组
长:周元玲
局长
副组长:易遵凤
副局长
杨
刚
副局长
陈忠彬
纪检组长
成员:范德军、李洪林、周仕华、周永贵、林希、张兰、刘言、陈浩、陈英、吴伟、陈润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食品保化品股,办公室主任范德军。
三、实施步骤
根据区上迎评工作方案要求,我局主要职能为开展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协助学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强化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为保证我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督导顺利通过,我局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一)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阶段(2013年3月)安排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开展均衡发展情况食品安全自查,并根据自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并将自查表及自查总结以书面形式报我局。
(二)开展全面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阶段(2013年3月至5月)
1.开展开学前学校食品安全培训及对食堂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检查。
2.对开学前食品安全检查存在问题要求整治改的学校进行复查。
3.开展中高考学校及周边食堂食品安全大检查。4.开展夏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
(三)完善迎检档案资料阶段(2013年6月至迎检)
全面准备迎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资料,重新整理相关数据、修改自评报告;做好各类文件、计划、方案、总结、图片资料等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根据区上安排,本次我区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在全省形象。本次评估时间紧、任务大、担子重、要求严。各股室负责人、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完成迎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精心实施自评工作。开展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工作,向区委、区政府上报自评结果;并按照领导要求整改存在的问题,弥补存在的差距,确保达到“规定的要求”。
(三)建立健全评估资料。按照“准确、统一、齐全、规范”的要求,建好迎检评估材料。材料包括:区上各类文件、局计划、方案、总结、图片资料等。
第三篇:基层中医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2014
基层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农工党宁波市委会中医药工委会
2014-09-18
长期以来,基层中医药以“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我市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广大农村地区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中原先占比就高,农村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用中药草药治疗的本来就很多。在各村(生产大队)办合作医疗时期,通过赤脚医生培训,中医药(包括草药、针灸等)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改革开放后,我市建立县级中医院并强化对中医院管理,提高中治率,基层中医药工作进入黄金十年的发展期。其后通过振兴中医工作,农村中医工作重点建设县建设等措施,保持基层中医药工作一定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近十多年来,基层中医药工作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医药在卫生事业中的地位日渐式微,中医药人才日益短缺,农村中选择中医药治疗的群众逐渐减少,民间以草药或针灸治疗的人几乎绝迹,甚至有人再次提出废除中医药,在网络上发动“取消中医”的签名。所以,正确地认识分析基层中医药面临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发展对策已是当今中医药工作十分迫切的任务。本调研以宁波市余姚市基层中医药工作为例,提出初步报告。
一、余姚市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基本成绩 余姚市历来是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先进县市。近年来,余姚市的基层中医药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市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工作。2011年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余政发〔2011〕86号),2012年下发了《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余姚市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余政发〔2012〕82号)。在这二个文件中都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明确了政府的职责,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011年起,增加中医医疗机构经常性费用补助,由市级财政对每中医住院床日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中医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建设。
中医药服务网络比较健全。目前,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8家,其中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市内市级医院均设置中医科、中西结合科、中药房。到2013年底,10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88.33%)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市中医医院龙头作用明显。余姚市中医院去年通过国家中管局的二甲复评,2012年,实施市中医院的迁建工程,设计占地50亩,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480张,总投资7亿元,按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的标准进行建设。市中医医院联合丈亭、三七市、河姆渡、大隐、鹿亭5家基层卫生院,组建了中医医疗联合体,促进基层中医药工作发展。
中医药人才队伍有所巩固。全市共有执业医师2786人,其中中医类执业医师250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16人,中西医结合类执业医师52人;中西医结合类执业助理医师7人。共有主任中医师9人,副主任中医师40人,主治中医师33人。
二、基层中医药工作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
1、中医药法律政策落实出现偏差
我国的法律和政策都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国家《宪法》第二十一条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国务院《中医药条例》第三条提出“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第六条提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将发展中医事业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逐步健全和完善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可见,中西医并重是作为一项法律和政策在我国实施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是中西医并重,而是中医已沦为西医陪衬。在制定各项卫生政策措施时,卫生行政部门很难做到中西医并重,只是在西医不能解决问题时候,才会想起“祖国医学”;在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的时候,中医科室总是作为一种“点缀”而设置。80年代初期,余姚市中医院是全省的四个先进县级中医院之一,如今30多年过去,等到西医医院都建设得差不多了,才记起中医院的迁建,如此迁建又由于经费困难而暂缓,这哪里体现出一点“中西医并重”。今天,我们能看到是,在“中西医并重”的口号下,余姚市内中医院的传统中医制剂正在消失,医药公司的中药饮片加工早已消亡,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比例大幅度减少,村卫生室会用会草药、针灸的村医几乎绝迹。
2、中医药特色优势难以发挥
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是中医药历尽几千年而经久不衰的根本。例如,它注重整体观念,它倡导治未病,它包含大量的非药物疗法,例如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点穴等等,利用人人可以掌握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防治疾病。即使在治疗急性病和防治外感热病时中医药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我国历史上的名医都是治疗急症的能手。
但是,在现实的非正常的医疗氛围下,这些中医药特色与优势难以发挥作用。例如,现在去医院治病,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均过度地依赖大输液,很多病人以为只有输液才是最好最快的治疗,来到医院没有输液似乎没有得到医生的重视。即使是自愿来到中医院就诊和住院的病人,也都选择大输液。2013年余姚市中医院门诊就诊总人数58万多,门诊处方近63万张,其中中药处方仅20多万张,可见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服中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原来的“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中医伤科治疗原则和优势,也被手术治疗,解剖复位所替代。一些较复杂骨折,如前臂双骨折,小腿双骨折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均被放弃,其实手法加外固定疗效优势非常明显,不但病程短,费用省,而且皮肤未留任何疤痕。过去有移位的前臂双骨折,骨伤科医生总是想方设法采用手法复位,而且每每取得成功,现在的医生均采用了手术治疗,个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医生和病人均追求骨折解剖复位,孰不知手法治疗的功能复位其疗效不减,优势更大。
如果说中医药特色与优势难以发挥作用的大量原因是医生(包括中医生和西医生)和病人的偏面,那么,还有部分原因是如今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余姚市中医院的针灸和推拿一直是该院的特色和优势,但近年来,该两科的业务量急剧下降,建院初期推拿科住院病人也不少,如今住院病人早已绝迹。2013年全年门诊人次针灸科为9264,推拿科仅为4021,其中重要原因是针灸和推拿治疗时病人花费时间较长,而且还要多次来院。
众所周知,中医疗法的最大优势是简便廉验,这些优势在群众当中也在部分地丧失。“简”是指中医药化繁为简,只需望闻部切即可确定病情,证论治,但现在病人要求必须有详尽的理化检查,诊断必须明确无误,诊断简不了;“便”是可以就地取材以及所施手法方便,可是,一把草药一根银针的时代已经被遗亡而且已不被认可;“廉”是中医治疗费用少,中药价廉物美,可现在多数病人有医保和新农合,医疗费用高低跟自己关系不大,而且这几年中药涨价很多;“验”则是中医有确实的疗效,可是,群众对疗效评判仅仅是临床症状,自我感觉,这使以对症处理见长的西医,被人觉得更“验”。
3、中医药人才结构性短缺
一是近年来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员相对于西医执业资格的人员,其比例逐渐减少。余姚市共有执业医师2786人,其中中医类执业医师250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也为9.50%。
二是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员“西化”现象非常突出,在市中医院住院部,多数中医执业医师大都从事西医工作,除了书写中医病历以外,开医嘱多用西药,骨伤科手术完全同西医骨科。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师多数也是开一些西药,即使开一些中成药,也不是在中医的辨证论治指导下用药。村卫生室中会用草药和针灸治疗的乡村医生几乎消失,相反的是所有的村卫生室都有输液室。
三是中医的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真正精通中医的理法方药,掌握辨证论治,具有独特临床经验的人才屈指可数,名中医培养出现巨大断层现象,国家级名中医随着老一代中医的过世,目前仍然空缺。
四是民间中医的继承发生断裂,许多民间中医人员丧失了祖辈的行医资格,许多珍贵的秘方随着持有人的离世已经失传,还有的正处在失传的边缘。如余姚市历史有名的镆剑山妇科至今尚未发掘提高,引起重视。
4、中医药自身发展滞后
一是中医理论发展滞后。“理论”是学科的核心,任何一门学科的重大突破,最终都要取决于它的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突破。中医发展史上,秦汉、金元、明末清初的三次大飞跃,都表现在理论上的较大突破后才形成。这正表明了中医理论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而近几百年来,中医学及理论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很少渗入其他学科的新内容。中医被人认为是“经验医学”,中医重经验、轻理论,重归纳、轻分析的思维方式,是导致中医缓慢发展的重大因素。
二是中药剂型发展的滞后。中药剂型落后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今患者治病总是希望方法简单,疗效较快,服药方便。可是中药仍是口味苦涩,煎煮繁琐、携带不便,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中药煎剂是中医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却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脱离了患者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三是中医教育发展的滞后。学校中医教育中对学生的中医思想培养并不注重,学习西医知识不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医,而是严重地冲击了热爱中医,学习中医的热情。毕业到医院后,继续教育未注重中医的师徒带教式的教育。在中医还不具备象现代科学那样通透性的情况下,中医临床医师如果没有个体自身的用功,“悟性”和大量的经验积累,就不可能成为一代名医。这正是新一代中医的水平远不如老一辈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事业。国务院在《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所以,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坚持统筹协调,积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相协调,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与卫生工作同步推进,积极优化现有的中医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1、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一是进一步加强市中医院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医院在中医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带动基层中医事业的发展。二是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中医药工作,做好适宜的中医医疗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三是建立并充分利用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有效发挥其在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2、加强中医专科建设,提高群众对中医药认知度。要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努力建设好一批重点中医专科,进一步加大中医名牌战略的实施力度,扶持和创建一批中医“名科”、“名医”、“名技术”。继续做好名中医师承带徒工作。抓好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配合抓好农村中医骨干培养项目管理。加大宣传弘扬中医药历史文化,提高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文化修养,让群众更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
3、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大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强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加强中医药科技工作管理,积极开发和引进中医中药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积极引进现代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科研方法和管理理念,促进中西结合,并加强横向协作,提高诊疗技术、科研和科学管理水平。
4、加快适宜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服务技术的应用能力。针对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服务能力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群众对中医药适宜技术需求的实际,我们要依靠中医三级网络,实现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中医药人才、技术的互联、互帮、互动,加强中医药适宜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真正让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真正让群众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5、加大事业建设投入,落实中医药工作经费保障。坚持和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调整内部支出结构,实施好中医药事业的财政倾斜政策,确保中医药事业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重逐年提高。进一步完善对中医药事业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和支持政策,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项目在医保中的支付比例。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建设教育强县的必然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现状 对策
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到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的高度,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比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学点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那么怎样才能破解这些难点问题?以下是本人的分析。
一、当前我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情况
(一)办学条件比以前得到较大改善
全乡8所完全小学均改建为楼房,基本完成了学校硬件建设。
(二)全乡各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教学设施重新整合
采取撤、并、联等形式,撤并了5个教学点,改变了原来村级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状态,解决了农村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大部分完小和教学点硬件设施未能实现标准化,即使有了硬件但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三)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任务仍然艰巨
目前,全乡共有8所完小和8个教学点。其中有14个班级不到7人,最少的一个教学点仅有1名学生。由于有些村落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办学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要完成农村小学的科学布局,压力很大。
(四)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的缺乏,面临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三是教师地域分布不合理,偏远山区优秀教师又相对缺乏。
(五)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虽然几年来我县加大了特岗教师的招聘力度,但这些年轻教师不愿到村小去任教,而且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条件好的城市学校。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有向上的流动性。
(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七)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们五山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使我乡教育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严重影响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进程。
二、对策建议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加大投入
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必须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加大利用国家,省、市投入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力度,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适度调整小学布局,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农村学校。学校撤并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听取民情,反映民意,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努力解决学校规模过小,班额、学生过小问题,实现我乡义务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学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
(二)促进交流
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发挥县内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名校带弱校,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我乡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县城学校与我乡学校一一结对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县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这两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薄弱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加大培训力度
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推行师德诚信卡制度、家访制度,?⒔淌Φ氖Φ卤硐肿魑?聘用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支(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农村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
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学校为龙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按照“整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基本运用、整合利用、拓展利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的实施。逐步实现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具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中小学校园网,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通过宽带接入实现“校校通”,使远教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推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摘 要] 教育公平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区域性教育公平是可以做到的:确立统一的学生水平考核制度,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依据;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公平;实行骨干教师定期校际轮岗、流动的制度,实现师资水平公平;切实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都能够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权利公平。
[关键词] 教育公平薄弱学校 合并轮岗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按照义务教育的本义和世界各国的惯例,由国家主办的义务教育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同等机会和同样优质的教育。教育公平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不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即使在同一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也不均衡,校与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尽管全面实现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但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区域性教育公平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本文试对此作一论述。
一、建立统一的学生水平考核制度,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依据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差别表面上体现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的差距上,而实质上是体现在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从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到受教育者成就机会的均等(即:每个人都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这个演变的序列代表着“教育公平”的不同尺度,标志着“教育公平”的不同程度。
由于义务教育免试升学,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育行政部门淡化了考试。结果,社会丧失公开的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而往往以学校的竞赛获奖率多少、小学考入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有几个、升重点高中的学生比例如何等等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这样,学校起着“筛子”的作用,从小学开始,为挑选“杰出人才”而不断进行筛选,这就意味着只关注少数人,即使学生人数增加,也只会导致选才标准更严,不会改变培养少数人的事实。这样学生不能得到公平对待的状况与社会缺失统一的反映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的评价机制不无关系。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学生水平考核制度。这样,一方面,便于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客观而科学地评价学校,另一方面,也是鞭策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权利的实现。
1.统一考核学生水平,能够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化。测试结果反映不同学校的办学状况,主管部门可以据此发现学校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优势,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对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提高。而且,测试结果还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合理调配师资的依据。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化。
2.统一考核学生水平,能够帮助校长提高办学质量,确保教育公平。确立统一的学生水平考核制度,可以对校长把握工作重心起一个导航作用。虽然,考核结果不能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但它毕竟是反映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测试,校长可以发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策略,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有的学校本身存在着教学薄弱的现实问题,为了使学校在社会上能有一席之地,校长轻视教学,另辟蹊径。结果,教师无法保证将主要精力用在教学上,教学质量下降。试想: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生,怎能拥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的未来的权利”?
3.统一考核学生水平,能够切实发挥家庭对孩子实现成就机会均等的作用。学生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不能随意透露。但学校的总体情况应该向社会公开。家长将子女送入学校,他们有权知道学校教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效果如何,他们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这是家长的义务。了解学校存在的不足,家长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孩子提高。确保家长行使知情权,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学校,才能真正发挥家庭对孩子实现成就机会均等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担心,建立统一的学生水平考核制度会出现学校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死读书的现象。其实,这个担心并不是对考核制度的质疑,而是提醒我们对考什么、怎么考一定要慎重。事实上,学生离不开考试,只要将学生水平测试与学期考核相结合,并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特别是初中,应该将一次次的统一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升高中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扭转一次中考定乾坤的不合理局面。
二、实现区域性教育公平的举措
1.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公平。地方政府应该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校建设的标准,作为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依据,确保每所学校都能按照标准拥有大致均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政府首先应该积极帮助薄弱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达标,同时,对原来办学条件很好的学校要避免“锦上添花”式的过量投入,以遏制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之间互相攀比、追求“豪华”的不良风气。
改造薄弱学校,还可以采取“两校合并”的调整模式,而且以“一强一弱”合并为好,这对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能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否则,“强强合并”则会出现新的“优质小学”、“优质初中”;“弱弱合并”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宜搞“两校合并”,如果是薄弱初中与一所基础较好的小学合并,那么学生读到四、五年级时,家长便会想方设法要求转学;如果是一所基础较好的初中与一所薄弱小学合并,那别的小学的学生到了五、六年级时便会想办法纷纷转学进来,因此便会产生新的“择校”问题。
2.实行骨干教师定期校际轮岗、流动的制度,实现师资水平公平。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薄弱学校,硬件建设达标了,就应下大力气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这需要上下结合、内外结合。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名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二是通过体制改革,建立同一区域内各校骨干教师的轮岗、交流制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年限将基础较好的小学、初中的名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指导、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教师培训机构要帮助薄弱学校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教研机构应加强薄弱学校搞好校本培训等课题研究的指导,采取科学的方法逐步培养出科研型的骨干教师。
3.切实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都能够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权利公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同一区域内各个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而且也包括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这里主要讨论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大致包含五种情况:一是外来民工子女;二是贫困家庭子女;三是单亲家庭子女和孤儿;四是残疾儿童少年;五是品德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些学生都能够顺利而愉快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比如:(1)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好民工子女学校,进一步挖掘公办学校的潜力,吸收更多的民工子女入学。(2)建立贫困家庭子女助学机构。(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校教师对品德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倍加关心,引导他们逐步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等等。总之,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社区、学校、家庭形成合力,为弱势群体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地生活、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