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柏城小学开展名师送课活动
柏城小学
开展名师下乡送课活动
9月24日,柏城小学三名教师到镇育才小学开展了名师送课教研活动。活动得到了教育共同体受课学校的积极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挥了名师的带头辐射作用,收到满意的研讨效果。
(柏城小学李玉娟、柏城育才小学王素云供稿 曹砚亮校长审核)
第二篇:名师工作室送课活动总结
名师工作室送课活动总结
名师工作室到XX轮值学校XX中学送课活动已经圆满地结束了,这要感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所有工作室成员的积极参与。县教研室教研员张XX老师给活动做了具体指导,协作区另两所学校的校长亲自带队并带头参加听评课。很多老师能克服困难参加活动,例如彭XX老师感冒,赵XX老师喉咙不舒服,廖XX老师身怀有孕,但都照常参加活动。所有这些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准备,精心设计,确实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本次活动分名师讲示范课和协作区老师达标验磨课。名师们过硬的基本功,流利的口语,丰富的个人情感,清晰的教学流程,规范的板书设计,激励的评价语言,无一不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参加磨课的老师们饱满的热情,虚心的态度,“5P”与“5G”模式的运用,“三学小组”模式的探讨,无一不体现了生本课堂改革在有序有效开展。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参加活动的老师要么讲课,要么评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活动结束后人人都有反思和体会。
本次送课活动显现的主要优点是
1、老师们都能将“5P”和“5G”教学模式与三学小组模式有机结合。经过反复实践,“5P”和“5G”教学模式适合英语课堂教学,老师们任坚持实践“5P”和“5G”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杨XX老师,“5P”模式运用的恰倒好处,尤其是practice环节展现的淋漓尽致。老师们在使用“5P”和“5G”的同时,运用“三学小组”模式,渗透生本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框架已在本协作区基本形成。
2、老师们都能做到课堂结构完整,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能以任务、活动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学习、巩固和运用语言,做到了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能做到听说领先,由听到说,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进而进行听和写,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操练的形式丰富多样,有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有全班问答,有男女生互问互答,两人小组互问互答,有链锁式问答等,从不同的操练形式中去学习运用语言。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操练,学生始终处于新鲜愉悦的状态,没有了枯燥和厌倦。
3、所有老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加形象直观。部分老师运用幻灯片增加训练密度,加大语言实践量,部分老师的质量高,时效性强。高XX老师在中运用微课技术,这是个大胆尝试,媒体的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在活动中也纰漏出了一些问题。
1、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不够高,使用不够合理,有的课型需要把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但没有发,没有起到导学的作用。
2、有部分老师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导致什么时候该老师上场什么时候该学生表演不够准确到位。
3、三学小组模式的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预学和互学环节落实很到位,评学环节往往都是草草收场,不够厚实。评学环节是对知识的拓展和运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次都是因为时间不够而在此环节上落实不到位。
最后,教研员张XX老师站在全县英语教学的角度,对活动进行了具体指导,提出了值得发扬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传达了明年中考的一些精神,要求老师们注重听力和阅读训练。整个活动的成功要归功于大家,谢谢。
XX.11.20
第三篇: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体会
“恩施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体会
李 芳 美
11月18日,我们芭蕉中学的英语老师及数学等老师一行到黄泥中学参加
了“恩施名师”送课下乡活动。我们听取了由舞阳中学的向芬老师的一节英语课。我深深感触到这次送课下乡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呈现。向老师及其他几位教师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本次活动,对于我们许多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学方面收获的很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几位名师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教学活动的呈现,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从这些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以及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向芬老师重视学生的口语过程,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为一名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资教教师,从这几堂课中我受益匪浅:
一、巧妙地使用磁带及课本上的英文歌曲。在预备铃响以后,向老师用录音
磁带带领大家一起唱英文歌曲《Apple round, apple red》,并用不
同的节奏和大家一起唱,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
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设语言情景教学。每位老师总是在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
理解知识和内容,在情景中轻松地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操练,也顺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二、精彩的预热导入,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向
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且向老师都在课前、课文处理、巩固和拓展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活动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情。
三、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关
键。老师们准确深刻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赏心悦目,更值得我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真正把课堂上的主导位置交还给学生,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其中,其乐融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建立起一种学习互为学伴、学习互助的关系。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中主导者和组织者,由被动接受进而转变成课堂的主人,使他们不仅具有和老师一起组织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还使他们应该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同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挖掘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营造课堂上学习的最佳学习方法。在这次活
动中,我意识到课堂上各个小组成员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学生们展示成果过程的重要性。每一组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小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任务明确,展示精彩。在自己的教学中自始至终关注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不失时机地予以指导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了对学生探究、动手、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参加名师送课活动心得
《年月日》教学反思
金凤二小 马瑞鑫
2014年四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几位骨干教师在盈南小学的送课活动。共听课三节。分别是马德虎老师执教的《最大公因数》、李艳老师执教的《年月日的认识》以及老教师张燕老师的《三角形的特性》。因为此前刚刚上过《年、月、日》一课,所以感受颇深。
《年、月、日》 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相关的知识。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李艳老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有以下几点做法很值得借鉴::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以谜语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说出所知道的的年月日的知识,打开学生思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说出最开心的日子或者节日,学生回答了很多,引出了课题。而我是引导学生去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范围。
2、李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让教会学生观察年历,哪一年?什么年?你能了解些什么?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而且简化了知识,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观察书上的年历,解决问题。在学生汇报时顺势板书,以学定教,显得水到渠成。
3、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李老师在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4.语言和蔼可亲,更贴近学生心理,教学环节详略得当。把教材开始的图片作为后面练习时的资源。让学生尝试计算一年的天数,搜集不同的儿歌,练习设置综合性强,看似简单却渗透了所有知识点,在教材的处理上更胜我一筹。
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相关的知识。如:大月、小月等。闰年及平年的认识应在下节课时进行学习,备课时以为大月、小月的判断这些知识挺简单的,就把平年、闰年的知识一起放在一节课内教学,以至于后面在教学过程只是蜻蜓点水,对知识的巩固做的不是很到位。
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功夫,保证教学过程每一步都是落到实处。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五篇:名师送课 传经送宝
名师送课 传经送宝
11月21日上午,济宁市中区小学数学送课活动在东阁小学进行。明珠小学的张婷老师和东门小学的朱虹老师分别执教了《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以后,我收获很大,下面简要的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这节课中,张老师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探索发现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张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目标明确,整堂课能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指导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精心设计各环节之间衔接紧密,教学安排恰当。学生能主动自学,认真交流汇报和总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交流汇报,以生为本。让学生分析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张老师在引导对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 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这一结论时十分到位。“两道题目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为什么方法不一样?“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系与区别。然后水到渠成的得出:同样的单位“1”,同样的关系式,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而不是单纯的通过分类让学生记住这个结论。学生自己总结出的结论,印象会更加深刻。
课堂练习简洁、精练也富有针对性,避免了大量习题重复操练的情况,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整堂课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教师解题方法的指导细致到位,身边的数学信息为教学素材也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第二节课《稍复杂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来解答一些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朱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看男女生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里朱老师并没有照搬教科书的信息,而是根据东门小学合唱团的男女生人数创设的情景提供了信息引出问题。再根据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再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让学生找到关键句子,重点理解在理解中让他们动手操作,画图,再理解。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发现有的问题是以前学过的有的问题没有学过,从而引出新知,这样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学习了新知。在教学时朱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在充分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不强求学生用指定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来体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
合自己的能理解的算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利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对前两种解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了另外一种解法。再经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中体会出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拓宽了思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不是题海大战后的厌倦,而是探索、发现之余的喜悦。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总之,这是两节实实在在的数学课,体现了高段数学课平实的特点,在安安静静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给予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感受纯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这两节课老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