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XXX

时间:2019-05-14 04:2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XXX》,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XXX》。

第一篇: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XXX

表象的心理旋转

XXX 摘要:本次实验采用计算机及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测验了一名XX大学一名男性被试表象旋转所用的反应时。实验目的:验证库珀的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心理旋转反应时。通过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熟悉和掌握减法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应用。结果发现:说明刺激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大,所需要的心理旋转越多,用时就越多;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心理旋转的经典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表象旋转的存在。

关键词:反应时 心理旋转 引言

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己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转换能力。对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心理旋转参考框架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的表象旋转假说,假说提出心理旋转的内部过程是同外界物理旋转极其类似的表象旋转过程,被试在判断一个倾斜的刺激时,总是先在头脑中形成这个刺激物的表象,再把表象旋转到直立位置进行判断,然而内部参考框架不能转成与即将出现的字母一致的方向。有研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接受正像镜像任务和字母数字判断两个任务。在正像镜像任务中,让被试判断屏幕上出现的字母或数字是正像还是镜像,而在字母数字判断任务中,让被试判断屏幕上出现的刺激是字母还是数字。在正像镜像判断任务中出现了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心理旋转效应,但在字母数字判断任务中,被试的反应时并不随着刺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心理旋转的重要变量就是反应时,通过对被试反应时的测量我们可以借鉴减数法的研究思想判定心理旋转的存在。本实验假设心理旋转的角度对反应时有影响,倾斜180°时反应时最长。而0°(360°)时,反应时最短。同时对象旋转的度数越多,心理反应的时间就越多;在刺激呈现时,人类会自动的按照认知的规律,以尽可能小的能量消耗,获得我们所需的结果。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库柏和谢帕德的实验。研究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12届应用心理学系学生一名,24岁,男,视觉正常。2.2 仪器与材料

2.2.1仪器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学实验系统。2.2.2材料

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有0°、60°、120°、180°、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R。2.3 程序

2.3.1 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表象的心理旋转”。单机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参数),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按钮”开始

2.3.2 正式实验开始后屏幕随机呈现不同角度的正向和反向R,被试对呈现的R作出正向还是反向的判断。程序将自动记录反应时。

2.3.3 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实验结果

3.1 计算被试对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正确判断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百分比。

表1 被试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

正R反应时(毫秒)正R正确率(%)反R反应时(毫秒)反R正确率(%)

0度 639 100 661 100

60度 561 100 718 75

120度 642 100 1145 85

180度 897 80 1025 100

240度 837 100 814 100

300度 543 100 541 90 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试正R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在180度分别达到峰谷和峰顶;反R正确率在60度达到最低,平均反应时在180度达到最高。这可能与被试采取一定的策略有关。

3.2分别以R的旋转角度为横轴,反应时为纵轴,画出正R和反R的角度与反应时之间关系曲线,并作出解释。

图1 被试正R和反R的角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0度到180度的时候,心理反应时间增长;在360度至180度的时候,时间增长。说明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多,心理反应的时间就越多。

4讨论

4.1表象这一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的。心理旋转的实验恰恰证明了表象的存在,并非像行为主义心理学所断言的那样,外界刺激传入大脑,就如同进了黑箱子,人们无法知道头脑是怎样活动的。也不像机能主义心理学那样,单凭被试者的内省报告就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用实验进一步揭露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4.2证明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出会对视觉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它具有直观性。大脑对表象的加工操作类似于对真实物体进行知觉时的信息加工。事实上,心理旋转正是真实的物理旋转的一种类似物。只不过表象是这种实物旋转在头脑中的复现而已,并且复现时不受任何感觉通道的束缚。结论

5.1实验结果基本验证了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实验确实存在,表象经过旋转的角度越大所需要的反应时就越长,到达180°达到最高,然后下降。

5.2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不仅仅会增加被试的反应时,而且会减小被试的正确判断率。

参考文献

1杨治良,心理实验指导手册,XX大学心理系印制,2006年,144-145 2王甦,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13-225 附录

序号 1 2 3 4 5 6 „„ 69 70 71 72 R角度 180 60 60 300 120 240 0 240 120 120

正反 正 反 反 正 正 反

反 反 正 反

被试判断 - - - + + -

- - + -

结果 错误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反应时(毫秒)498 889 1077 490 685 627 496 1059 2255 1409

第二篇:心里旋转实验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系

《认知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表象心里旋转

实验时间:2012年12月6日

姓名

班级:

学号:

表象的心理旋转

摘要:该试验采用了不同方向和角度的R字符,研究了10名大学生在不同的方向和旋转角度下判断字符正像或镜像的反应时,结果表明:心里旋转是存在的,支持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的研究结果。不同被试完成任务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有些被试在反应的时候极可能不是完全的心理旋转。

关键词:心里旋转、表象、正像、镜像 引言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的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70年初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对心里旋转作了进一步研究以R字母所做的实验结果发现,当样本为垂直的正位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度或360度,不管是正常的正像还是镜像,判定所需要的时间较少,而当样本做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度时,反应时间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加,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以180度为界,曲线的两侧是对称的。

本实验旨在验证Cooper & Shepard的实验。实验程序

2.1、实验目的:1.重复Cooper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心理旋转反应时。2.通过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3.熟悉和掌握减法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应用。2.2、仪器和材料: 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有0度、60度、120度、180度、240度、300度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方向的R。2.3、方法:

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 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电脑实验”,打开 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表象的心理旋转”,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

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指导语是:这是一个表象心理旋转的实验。下面屏幕要呈现的是一系列不同角度的字母正R和反R(镜像),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呈现的R做出反应。如果认为是正R按“+”号键,认为是反R则按“-”号键,反应越快越好。当你明白了操作要求后,请你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3.正式实验开始后屏幕随机呈现不同角度的正向和反向R,被试对呈现的R做出正

向还是反向的判断。程序将自动记录反应时。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三、结果

1.计算被试对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正确判断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百分比。

平均反应时

正向R 反向R 0度 563.7 665.8

60度 646.5 824.1

120度 809.3 876.4

180度 1021.8 1120.0

240度 736.8 969.4

300度 629.0 764.7 注:单位毫秒

平均正确百分比

正向R 反向R 0度 98.3 100

60度 98.3 96.6

120度 86.5 88.2

180度 73.1 88.3

240度 91.5 91.6

300度 100 94.9

注:以上均为正确率

2.分别以R的旋转角度为横轴,反应时为纵轴,画出正R和反R的角度与反应时

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做出解释。

如下图1:蓝线为正向R的平均正确百分比,粉线为反向R的平均正确百分比。由图可以看出,无论是正向R还是反向R,当R的旋转角度达到180度时,他的正确百分比最低。

下图2:蓝线为正向R的平均反应时,粉线为反向R的平均反应时。由图可以看出,无论

是正向R还是反向R,当R的旋转角度达到180度时,所需的平均反应时最长。

由两图可以得出:当R旋转到180度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度或360度,不管是正常的正像还是镜像,所需要的时间较少,而当样本做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度时,反应时间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加,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以180度为界,曲线的两侧是对称的。

图1:R的旋转角度和平均正确率

图2:R的旋转角度与平均反应时

3.分别以性别和正反R为因素,对实验结果做2×2的方差分析,并对结果进行

分析与讨论。

经计算:男生的正R平均反应时是699.0毫秒;反R平均反应时是868.2毫秒。女生的正R平均反应时是739.2毫秒;反R平均反应时是854.8毫秒。

由计算得出p<0.05,所以男女生在关于R的旋转角度的反应时上差异不显著。

四、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旋转的角度为0°或300°,不管是正常的或镜像的,判定所需时间都较少,而当样本作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时,反应时为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大,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因此,实验结果支持心理旋转存在的事实。

但我们可以发现,结果和 Cooper 和Shepard(1973)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对此,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解释:镜像的时间比正像的高出不少,或许是由于正像要比镜像的熟悉度高。

五、结论:

1心理旋转是存在的,且基本支持Cooper和Shepard研究的结果。2 不同被试完成任务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有些被试在反应的时候极可能不是完全的心理旋转。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45~148 2.王甦.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13~225

第三篇:扇形旋转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

扇形旋转 二、实验要求 1、把扇形旋转固定角度,并且依标记角度旋转。

2、掌握几何画板软件的使用技巧 三、实验步骤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绘图”选项,打开一个新画板。

2)单击菜单栏中的“绘图”选中“定义坐标系”,在 y 轴上任取一点,选中该点左击工具箱中文字工具,在弹出的窗口把标签标为 O 点,选定 y 轴在“构造”菜单栏中选择“轴上的点”,把该点的标签为 P 点,单击该点和 O 点,做两点间的线段 OP,单击菜单栏中的“构造”选中“线段”(或快捷键做线段按住 Ctrl+L 键)。

3)双击 O 点做标记中心,选中该线段,单击菜单栏中的“变换”选中“旋转”,在弹出的窗口按照固定角度顺时针旋转 22.5 度,得到线段 OP1,然后以逆时针方向分别点击 O、P1、P,点击“构造”选中“圆上的弧”,再双击 O 点,选中扇形 OPP1,点击“变换”中的“旋转”按钮,依次作四个相同的小扇形,交点分别为 P1、P2、P3,得到 1/4 圆。

4)选取作出的 1/4 个圆,点击编辑中的显示隐藏按钮,标签改为 1/4 圆。

5)选中 y 轴,点击“构造”中的“轴上的点”把该点标签为 H,选定该点以及 y 轴,作垂线,在垂线上取点 B,以点 H 为圆心,B 为圆上一点作圆 H,隐藏垂线。

6)选中圆 H,点击“构造”中的“圆上的点”,选中该点左击工具箱中文字工具,在弹出的窗口把标签标为 L 点,以点 H 为中心,将点 L依次旋转 11.25 度,22.5 度,33.75 度,45 度,得到点 L1,L2,L3, L4。

7)在 L3L4 弧上任取点 M, 点击“变换”中的“标记角度”,取∠L3HM为标记角度;双击点 P 将 1/4 圆依标记角度旋转;如图,点击“编辑”中的“显示隐藏“按钮,标签改为显示对象 1。

8)在弧 L2L4 上任选点 R, 取∠L2HR 为标记角度;选中右边二个扇形,不包括左边扇形的半径,点击编辑中的显示隐藏按钮,标签改为显示对象 2。双击点 P1 将为标记中心,选中右边三个扇形,包括左边扇形的半径,依标记角度旋转。

9)在弧 L1L3 上任选点 S, 取∠L1HS 为标记角度;选中右边一个扇形,包括扇形的半径,点击“编辑”中的“显示隐藏”按钮,标签改为显示对象 3;双击点 P2 为标记中心,选中右边二个扇形,包括左边扇形的半径如图,依标记角度旋转。

10)在弧 LL2 上任选点 U, 取∠LHU 为标记角度;双击点 P3 为标记中心,选中扇形,包括扇形左边半径,依标记角度旋转。最后,得到旋转后的四个扇形。

四、实验反思 通过这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真理来自于不断地实践。同时,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师范类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与修养,教师懂得使用多种数学操作软件,会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P 4 P 2 P 1P

有趣,课堂时间使用的更有效率。几何画板软件作为数学几何中的基本软件,我应该努力的学会它和使用它。

第四篇:表象训练法2010

高职足球教学中对表象训练的适用性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分组实验法,在高职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实验结果显示在足球教学中正确运用表象训练法,有利于学生通过心理训练,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活动有机结合,以达到强化和加快足球各项技能的准确形成,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表象训练;高职;足球教学

1.前言

表象训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训练方法,它充分注意到了表象对技能形成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了心理功能对技能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因而是促进技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使学生加速和完善技术动作,并能使其注意力集中,增强了本体与客体的方位知觉和运动时间的节奏感,促进其足球技术的掌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动表象的建立是在对运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对自身感知到的运动形象及情景的再现。对运动动作及运动情景的再现包括视觉、听觉、动感甚至情绪方面的信息。一般说来,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是运动表象的主要部分。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对象

2.1.1在等组对比实验前进行预实验,采用单组实验。预实验对象用随机抽取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09级一个自然班的男生,运用“表象训练”教学,以验证“表象训练”教学方法在足球教学中的可行性。预实验时间为两周。由实验结果可知,研究对象学习足球技能情况良好,对所学习的动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平均值为8.42±0.73,教学效果良好。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看,该教学方法适用于足球普修课教学。

2.1.2主体实验对象随机抽取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09级男生共60人。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个教学班——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足球教学;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进行足球教学。两组均控制在规定的教学内容、时数的同一水平上以及其它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实验。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得到相关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设计实验方法。2.2.2教学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组间对比的教学实验,实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

2.2.2.1实验目的、时间、地点及内容

实验目的:在前人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严谨的实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因此设计了足球教学实验,通过教学实际检验其教学效果,为促进足球教学改革,丰富足球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同时验证既有研究中所证明的“表象训练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方法”的结论。

实验时间:2009年9月—2009年12月,授课14周,每周2学时,共28学时。实验内容:高职足球教学大纲规定的足球普修课内容。2.2.2.2实验处理模式(见表1)

表1实验处理模式 组别 预实验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处理模式

诊断性评价 前测 前测 前测

实验因素 表象训练教学 表象训练教学 传统教学

终结性评价 末测 末测 末测

2.2.2.3其实验步骤

(1)学习足球各项技术动作前先观看完整技术动作的示范,结合技术图解,重点讲解动作要领、规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学生闭眼回忆之前示范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进行模仿动作练习,有意识的感知整个足球动作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动作细节。

(3)想象技术动作,并在教师的提示下体会在冰上足球的感觉。

(4)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对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办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2.3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率为100%。

2.2.4数理统计法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足球各项技术动作进行考核,并运用SPSS10.0社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来检验该实验差别是否有显著意义。

2.2.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方法在整体和宏观上对研究结果进行演绎、归纳、分析、综合,以保证本文思维的缜密。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3.1.1实验前

为了检验实验效果的有效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由考核组成员(具有较高轮滑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教师组成)在教学实验前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轮滑基本技术的测试,测试结果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水平基本相同,样本是合理有效的。3.1.2实验后结果

通过表象训练教学实验后之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颠球、运球过杆、头顶球、踢准等技术动作的技术评定进行测试与考核,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后对照组、实验组5项考核成绩平均数(M)、标准差(SD)及T值检验 项目 颠球(个)运球过杆射门(s)头顶球(m)GRO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N 30 30 30 30 30

Mean 23.8846 28.2400 10.5808 9.7120 9.8231

Std.Deviation Std.Error.Mean 标准差 7.0218 6.8330 1.4792 1.3163 1.6371

平均数标准误

1.3771 1.3666.2901.2633.3211

人数平均数

T值-2.244* 2.213*-2.769** 实验组

踢准(分)对照组 实验组 30 30

11.2560 1.0769 1.4720

2.0433.5202.6380

.4087.1020.1276

-2.428* *P<0.05;**P<0.01;***P<0.001 表2统计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都比对照组成绩高,颠球、运球过杆射门和踢准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头顶球的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769**,P<0.01)。说明表象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能加快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更能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掌握运动技术、战术。

3.1.3学生对进行表象训练的喜好程度

从表3可以看出,在高职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深受同学们的喜爱。究其原因,足球教学中实施表象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足球技术动作的积极性、自觉性,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运用表象法,自觉地建立、巩固和回忆动作表象,用表象指导练习。此外,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性的知识传授形式——学生对教师示范、讲解的被动接受,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使其直观感和思维分析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表3学生对教学方法欢迎程度统计(%)组别 实验班 对照班 3.2实验结果分析

3.2.1运用表象训练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学生足球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规律,要求学生对所学足球技术动作的要领和动作的结构进行思考、分析、理解、消化和进行一定的练习次数,最后才能达到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运用表象训练可以促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充分发挥学生足球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动作具有很强的主动性。运用表象训练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当学生明确了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则在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相互帮助的过程,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3.2.2运用表象训练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是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注意开发和重视学生“学”的因素,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通过表象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表象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学习动机和兴趣积极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兴趣是提高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十分欢迎 55.8 23.7

比较欢迎 36.6 31.3

不欢迎 7.6 45 3.2.4运用表象训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的迅捷学生从各方面接受着新的知识和理论,思维普遍比较活跃,体现出思维结构和独立认识能力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运用表象训练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状况,并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发挥其潜在能力。

表象训练是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新的经验,用表象指导练习,也就是有意识地运用表象活动促进技能的形成。这样可以避免和防止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巩固和完善技术动作达到运用自如。

4.结论

(一)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无论从考核成绩、技评还是达标成绩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教学效果更显著,表象训练法运用到足球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法。

(二)在高职足球教学中正确运用表象训练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思维分析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和好奇心,有助于提高足球动作技能,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表象训练法教学,能够突破原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以声像并茂的形式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尝试与积极“想”“练”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和技术水平三者得到同步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四)足球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变革,同时也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它在教学中心、教学目标、教学观念等方面都有变化,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时代在发展,学生的观念在不断变化,高职冬季体育安排冰上足球课的教学时,其教学方法、手段都就本着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方面进行设计和完善。参考文献:

[1]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季浏.当代运动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李年红,章建成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4] 袁玉涛,周卫忠.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2).

第五篇:反应速度心理实验报告

反应速度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XXXX 年 XX 月 XX 日星期 X 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楼 XXX 教室 学生姓名:

XXX(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普通心理学 XXX 老师

一、引言

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即应激性是生物体的 7 个基本特征之一,不论是简单反应还是复杂反应都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回应。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我们无时无刻都暴露在各种外界的刺激下,针对个体反应速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发现寓于特殊性中的普遍性,而且能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外界刺激,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实验目的(一)了解自身的简单反应能力和复杂反应能力,以自身为个例深入学习反应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探讨更多反应速度的规律性。

(二)以计算机为平台学好相关心里测量数据的整合和总结,强化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步骤 和方法(一)步骤 1.打开实验室里的计算机中的测试软件,点击“反应测试”,出现“简单模式”和“复杂模式”。

2.每组测试开始前会有 3 次练习,而后进入 10 次真正的训练。以反应速度为最优成绩,电脑会提示训练者是否打破自己的最高纪录,并予以相应的鼓励或是表扬。

3.“简单模式”和“复杂模式”两个实验测试各测试 20 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二)方法 1.“简单模式”:实验者要求在电脑屏幕中看到“红色方块”时以最快速度按下“L”键。

2.“复杂模式”:实验者要求在电脑屏幕中看到“黑色方块”以最快速度按下“A”键;在看到“白色方块”按下“L”键。

四、实验结果 及处理

反应速度测试报告(单位:秒)次数 简单反应速度测试成绩 次数 复杂反应速度测试成绩 1 0.332 1 0.359 2 0.378 2 0.335 3 0.359 3 0.382 4 0.293 4 0.352 5 0.295 5 0.381 6 0.287 6 0.387 7 0.298 7 0.398 8 0.304 8 0.404 9 0.274 9 0.374 10 0.304 10 0.439 11 0.284 11 0.387 12 0.278 12 0.467 13 0.281 13 0.442 14 0.282 14 0.428 15 0.293 15 0.436 16 0.315 16 0.379 17 0.309 17 0.395 18 0.293 18 0.412 19 0.340 19 0.397 20 0.295 20 0.417 最大值 0.378 最大值 0.442 最小值 0.274 最小值 0.335平均成绩 0.305平均成绩 0.399

五、讨论

(一)简单反应速度测试 1.认为在这次的测试中,前三次测试未能正常发挥,未能正常发挥的原因如下:

(1)由于刚开始未能知晓并解决闪退,导致反应速度不佳

(2)右手晃动鼠标分散了注意力,导致反应速度降低 2.在第四次测试时已解决了问题,问题解决之后,测试正常进行。认为在后半段的测试中,自身是属于正常发挥的,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自身真实情况。

(二)复杂反应速度测试 1.认为本次实验效果不显著,与想象中的存在偏差。其中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未能正常发挥。具体原因如下:

(1)主观因素 A.实验次数过多且时间紧迫,刚做完简单反应速度测试实验后,态度松懈,具有倦怠性。

B.周围环境过于嘈杂,和同学交谈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

C.多次试验后产生视觉疲劳,身体机能不太能够跟上。

(2)客观因素 A.左手右手同时进行测试,由于左手曾在实验前受伤脱力,导致左手反应不如右手敏捷。

B.电脑设备时不时会卡机,测试软件偶尔闪退。

结论:

1.人类简单反应速度与复杂反应速度差距较大,反应测验越简单,人类反应速度越快;反应测验越难,人类反应速度会相应的变慢。

2.在正常发挥水平中,反应次数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不大,具体反应速度会保持在一定的区间内。

反思:

1.尽量让自己更加专注的做实验,排除外界干扰去做实验,让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科学。

2.实验中多注重劳逸结合,不要一味求成,适当的休息,但也要注重保持测量时的一定手感。

3.测试时要保证实验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以提高实验数据的精确度,减小误差。

4.下次实验应当提前了解实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清晰地知道实验目的,方便之后撰写实验报告。

下载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XXX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XXX.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实验报告例文(五篇)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心理实验报告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是心理学发展的必要前提。那么心......

    管理不到位有关表象

    管理不到位有关表象 管理不到位: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各级干部因故意或过失,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安全规章和制度,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导致安全风险失控发生严重安全问题,......

    《心理学》:记忆与表象(精选合集)

    记忆与表象 在记忆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表象。表象是我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映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的。 表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形象性......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心理实验报告[最终定稿]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心理实验报告(一)题目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二)引言 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职业,将来能做什么。霍兰德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

    心理实验报告的写法[五篇范例]

    一、心理实验报告的基本形式和要求 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或附录。每一部分都有重要的作用,必......

    浅谈色彩的表象与色彩的内涵

    兰州交通大学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兰州交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学 院 艺术设计学院 所属教学站点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动画 学 制 两年半 准 考 证......

    关于扫黄打非透过表象看本质

    色情产业在全国各地都有,我敢说一二三线大城市的色情业比东莞更发达,因为中国男女失衡的客观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色情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中国几千万的剩男一辈子娶不上老婆难道......

    旋转教案专题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83--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2、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