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服装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服装”的调查研究
庙港中学初二(4)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组 指导老师:庄叶
1.研究背景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装最能表现一个人个性与审美观。作为新一代中学生,校服与我们是接触最密切的,我们自然十分关注。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有些人认为穿校服根本没有必要,有些人认为穿校服是学生的象征,那么,既然是象征就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和要求。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我们的思想随年龄的增长也渐趋成熟。自然希望校服能充分体现我们的个性和张力,能更好地突出高中生的自身特点。基于此,我们便萌发了研究高中生校服的念头。由于共同的爱好,我们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小的集体,更是由于研究性学习,我们彼此更加了解,体验一同研究学习的乐趣。
2.研究目标:
1.1学会对自身作为学生应当拥有的精神面貌有清晰的认识 1.2认识到校服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1.3学会利用上网、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搜集获取所需资料 1.4学会信息交流与分享,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课题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
3.1对于校服我们组对两部分人群进行了调查 3.2第一部分是对于学生们的看法进行了总结 3.3第二部分则是征求了一下老师的意见 3.3第三部分则是征求了一下家长的意见
4.活动设计:
4.1.1 准备阶段:拟定调查问卷
4.1.2 确定课题研究日程,首先从给调查群体分发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看法查找相关的图片及其文章,确定研究的方向。
4.1.3 任务和分工:
黄有祥:问卷调查筛选
江佳婧整理资料
全体成员:资料总结 撰写报告 4.2 实施阶段
4.2.1 设计并制作调查问卷 4.2.2 发配调查问卷
4.2.3 上网查找相关图片及文字 4.2.4 统计数据、整理及分析
4.2.5 进行总结,写出调查报告
4.2.6 讨论、修改调查报告,形成结题报告
4.3课题资料整理 整理所得数据、及其所有相关的数据,撰写课题结题抱抱及格人数总结,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4.4 成果展示
制作课件展示小组成员所得结论及其数据。
附:调查问卷 您的职业?
口老师 口家长 口学生 口其他 您对学校要求穿校服有何看法? 口支持 口不支持 口无所谓 您认为学生们穿校服对学校形象有影响吗? 口密切相关 口有一定影响 口无关 您认为学生在校穿校服有必要吗? 口有 口没有 口无所谓
您认为是否穿校服对学生的学习精力会有影响吗? 口影响很大 口有一定影响 口无关 您认为统一的校服是否能显现出学生的素质? 口能 口有一定关系 口不能
您认为是否穿校服对学生的素质有没有一定影响? 口密切相关 口有一定影响 口无关 请您填写您对校服的意见:
谢谢您的合作!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业有成
5..网上查阅资料:
定义:
校服,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普遍穿着。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款式:
现代中国大部分地区,普通运动式校服的基本特点:价格便宜,颜色样式式单一,春秋两季基本男女无别,通常是春秋冬三季通用一套、夏季另外一套,只有少数学校才区分春秋装和冬装。
目前的运动校服,是作为中国大陆的主校服。另一方面,对于许多热爱运动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加愿意选择方便且舒适的运动型校服,同时这类校服价格更加便宜,可以随时锻炼,因此,尽管不时能听到要求校服改革的声音,但因为不符合实际,往往就不了了之。
目前中国大陆的校服主要是运动服,只有少数学校的校服已更新为西式制服。台湾、香港的校服通常为水手服、制服或旗袍。意义 ———————————————————————————
1.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2.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趋势
二十一世纪。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校服文化已势在必行。工艺
标准的校服工艺可参考布布希校服厂:无气味、无变形、无线头。把质量问题个个落在实处,只为给孩子们的健康确保万无一失。生产:
校服生产的大概流程是:选料→版型设计→制版→裁剪→缝纫→质检→成品。生产线上重在把好每一关,面料的安全性,版型的精致性,裁剪的收缩量,缝纫的技术量等。
6.校服的起源:
最早出现校服是在日本。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很艰难。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们,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因为身上穿的衣服已经说明了他们虽然在一个学校里学习,但是他们的家庭是不一样的。
学校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感觉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于是规定每一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这就是校服的由来。
7.我国校服的发展史 【中国校服发展史】
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咯,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锵、锵~~~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必须做,学生必须穿,仅是要求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推广,但好多学校还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对于校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校服将会变得怎样也不好下结论,我们也不妨试目以待。
8.调查结果: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了如下情况:在学生卷中,绝大多数都是对校服提出了不满意见。很多学生提出校服的质量不够好,学校大概是考虑到棉校服容易变形缩水,所以采取涤棉作为材料,但是我们正处于青少年阶段,运动量很大,涤棉的校服往往不够吸汗,特别是在夏日里大量的运动以后,不透气的皮肤环境还会引发背痤疮,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烦恼。
在款式方面,学生更是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很多校服根本就不全身,偏肥偏大,可能是学校有些错误的观点,认为肥大衣服不影响发育,好运动,事实上并非如此,反而给学生带了一些不便。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校服者千篇一律,仿佛只在颜色方面做了更改而已,没有每个学校的特色。其实在学生当中,绝大部分的人还是愿意到名牌厂定制校服的,这样起码在质量和式样上就有了保证,而且成批量的生产的校服价格上也不会给学生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学校,在校服的分季节定制方面不是很合理。夏季校服采用长裤,还缩口,并强制学生在很热的天气里,还要每天穿着,显然没有从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
而且,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的人也认为规定统一穿着校服并没有对便于管理,特别是对防止攀比产生很重要影响。我们认为,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学生是否攀比,主要取决于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规定穿校服并不能杜绝学生思想上的不健康。
大简答题部分76%的答题者最喜欢港台地区中小学生校服,也并希望国内地区校服的款式能有所改变。那些数据也许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以及我们在统计中有可能造成的错误。但总的说来,还是极大程度上的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校服的改变势在必行。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被提了出来:如何改?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穿上校服,可能使学生更有纪律。穿整齐校服的学生很容易被人发现,学生便为了免受责罚而穿校服,这便可以训练学生守纪律。穿校服也能令学生明白衣着应以朴素大方为主,因为校服 是朴素的,而要求学生经常穿校服也是想学生明白穿校服的种美德。校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校服不但能让别人知道这学生就读的学校,更让学生在穿校服时记起自己的学校,学生经过这样的思想,可以令他们对学校培育出一份情。穿校服最重要的优点便是能给其它人一个有礼貌的样子,因为校服穿得整齐便能给人有一个好印象„„穿校服是中学生的责任,而穿校服能给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首先观和责任感。所以校服应为朴素、大方、明快、整洁,穿起来舒适、简单等风格要求设计出代表学校象征的服装,符合众多学生的喜欢。
9.多样的校服:
调查汇报、您对学校穿校服有何看法?
***00支持不支持无所谓学生老师家长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同学不是很支持在学校穿校服,校服对于我们的约束太多,学校在要求着装统一的同时,也抑制了我们追求自己的个性方面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身为在校的老师们,他们是基本支持在校穿校服的,一方面是可以维护学校的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同学们之间的攀比求荣现象;而大多数家长则各持己见。
穿校服对学校有无影响
从我们对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论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都觉得穿校服对 学6050403020100密切相关一定影响无关学生老师家长校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一个有着整齐划一的校服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彰显出这个学校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影响还是有的。
***00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学生老师家长在校穿校服有无必要
还是大部分的老师们比较的赞同在校穿着校服,而家长们有的认为穿校服有必要,有的认为穿校服没有必要;学校不就是学习的吗,要求那么多干什么;还有大约30%的家长们选择了中立,认为穿不穿无所谓。当然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没有必要,认为校服其实不用穿的。
你认为是否穿校服对学生的学习精力有影响吗
***影响很大一定影响无关学生老师家长 你认为是否穿校服对学生的学习精力有影响吗?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没有关系的,穿校服与不穿校服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关系?穿上校服就能够学习好 就能够精力充沛?我看不见的吧。你认为是否穿校服对学生的素质有一定影响吗
***影响很大一定影响无关学生老师家长 你认为是否穿校服对学生的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吗?这里我们又谈到了关于学生的素质问题,学生的素质并不是可以通过是否穿校服就能够体现出来的,正如调查结果中所体现的那样,基本上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穿与不穿校服与学生的素质是没有一丁点的关系的。10穿校服的好坏处 正方
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江苏省、南京市的有关部门也曾下发过类似通知,省里有关部门在几年前还专门成立了办公室,请来浙江等地的服装设计专业人员,参与校服的设计。南京某小学朱校长认为,穿校服可消除当前越来越突出的学生讲穿着、讲排场、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对一些低收入的学生家庭来说,并无坏处,所以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必须做,学生必须穿,仅是要求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推广,但好多学校还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长还认为,现在学生与几年、十几年前的学生相比,更强调个性,追 求与众不同,自我意识较浓,爱“酷”,而统一着校服自然压抑了这种追求,有违学生的天性,这恐怕才是学生讨厌穿校服的深层次原因靓了自己更亮校园
有很多中学生认为穿校服很不方便,觉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较好看,所以,他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中学生不应穿校服上学。但我却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中学生是应该穿校服上学的。
校服对於中学生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徵,情况跟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样。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员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样地,学生自然便要穿著他们的制服——校服了。这样,我们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阶级的人,还有他们的职业;当然,我们穿校服时,便更容易辩认出我们是学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除了说穿著校服整体上看来较为整齐外,还可时刻提醒学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不断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此,学生的纪律亦大大的加强了。
除此之外,学生穿著校服,对於学校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穿著校服上学,除了看上来整齐,学生的纪律性提高,那所学校对外便得到一个良好的声誉了。所以中学生穿著校服上学,不是没有其好处的啊!
也许,有人会认为,中学生穿著校服,无疑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而学校亦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声誉,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学生有拘束的感觉,而且这要是一种身份象徵,一张学生证,不是可以代替吗?但我们可试想,我们会否经常拿著学生证给别人看吗?就像我们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员帮助及求救时,我们看到他们所穿著的制服,即时的反应便是告诉我们,这便是我们需要找的人一样。要是我们穿校服,别人一看便知道我们是学生了,这就是人的即时反应。这不是更为方便吗?#所以,我们总不能认为中学生穿著校服没有好处,抹杀其好的一面呢!
面对中学生应否穿校服上学的问题,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学生一定应该穿校服上学。」
我认为「一定应该」,并不是想奉承学校。而是因为学生穿校服是一种「美」的表现,亦同时代表了你是该校的学生。
当有来宾进入学校时,看见学生们都穿上整齐的校服,便会产生一份好感。而且一班穿上整齐校服的学生在操场上集队,那不是很美吗?
有人认为自己的校服不好看,老想穿便服回校。但我觉得买便服是浪费金钱的,同时亦浪费精神和时间,因为大部分人往往只喜欢穿名牌衣服,而这些衣服的价钱都是十分昂贵的;他们都是为了在同学和朋友面前表现自己,而这种行为是十分惹人讨厌的;我并不是叫人不要买衣服,但挑衣服也要花大量精神和时间,不如用这些时间来温习和学习,不是更好吗?
外国的学生大都是穿便服回校的,但这样会很容易被不良份子混进校内捣乱,严重的还可能会杀害老师或同学。为了保障老师和同学的生命安全,穿校服回校便可加强校园内的保安。
穿校服亦可以加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是件很庄严的事。
此外,如果有学生在校外捣乱和犯错,而被师长见到时,也会得到应有的惩罸,11 避免破坏学校的形象及风气。
我觉得穿校服回校有很多好处,所以我会继续赞成及支持学生穿校服回校的优良传统。
代的中学生,大部分都不喜欢穿校服上学,他们觉得穿便服比较好看,而且又方便。
虽然穿便服有好处,好像很自由,一点束缚也没有,那多好啊!但我觉得中学生应该穿校服上学,如果中学生不穿校服,感觉上就不像是学生。很多人都议论这个问题。有人认为穿校服很死板,跟不上潮流,在这个21世纪的时代,也要穿校服上学,那实在大老套了!又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穿校服上学,因为校服是代表了自己的学校,那学生不穿校服而穿便服上学,谁会知道你是一位中学生呢?其实穿校服使人感到一种团结的精神。
这种种的问题,令有些人喜欢穿,有些人又不喜欢穿。其实穿校服是好还是坏呢?好处是:令人感觉很整齐,有一份学生的亲切感,有感情和温暖的感觉。穿校服又可以分辨出你是哪间中学的学生,不会和别人混在一起。这样不好吗?
我觉得穿校服没有坏处。其实穿校服是好的,中学生是应该穿校服上学的。反方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穿校服没温度,至于风度——唉,只能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穿校服将使个人所有衣服闲置,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现有很多同学认为,穿上校服,简直分不出男女,穿的都一样。
11.进一步分析:
我们之所以讲究各式各样的服饰,是因此那些服饰更能体现我们新一代中学生的个性、喜好、风格与精神风貌。但是根据调查发现现阶段的校服已经不能体现学生特有的青春个性与张扬。青春期由于心理发育,同学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关注,但现在的校服平庸简陋,以致青春的活泼被淹没几分,显得过于呆板,已不能满足同学们的切身需求。
由于经济全球化,中国文化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同时过去的封建保守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国民思想日益开放,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由于台剧、韩剧在国内大陆的风靡,里面的服装备受追捧。当然,学生都追求那些迷人的流行校服,所以,现在的流行学生装占有流行服装不小的比例,台湾的校服,流行元素较多,而各国的校服亦是各具特色。
当然,校服的改革是多方面的。现在的校服过于宽大,不能很好的表现中学生的个性。而校服应适当的具备一些时尚元素,以便更好的表现学生的个性。校服的颜色应多样化、鲜艳,不要过于单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青春的多姿多彩。还应多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避免因定制校服而加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当然,改革校服还要注重学生的普遍爱好,因为学生才是校服改革的直接获利者,校服改革应以学 12 生为中心,为他们设计出符合普遍学生满意的校服,即充满青春活力,又不失现阶段校服的典雅、庄重和方便。
正像我们小组的指导老师所说,我们的校服,不应学习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校服设计,由于各国间的审美眼光不同,我国的校服不应盲目翻版国外校服。近日有报道称,杭州某职中,将美国的校服设计原原本本的抄袭下来,制作与本校学生使用,招到了全国上下的一片哗然,社会各界都斥责该校做法的不妥。而由于中西方体型差异,新校服也没给该校学生带来多大的,反倒是别扭不堪。由此看来,我们中学生所需要的校服,并非单纯国外服款式的精致华丽,而是别具我国特色的校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校服。照抄照搬,也许只会让我们更加厌倦校服。叙述了许多校服款式方面的问题,而校服的质量问题亦是不容忽视。本次我们的研究课师题中,也有对校服质量方面的问题探讨。从中我们知道,真正完美、深受学生校服,除了款式方面令人满意外,还应是环保的校服、无污染的校服、健康的校服。
【部分学生认为:中国校服存在着四大问题】
1、校服款式单一,结构松垮
目前多数校服款式陈旧,运动服几乎成为校服的代名词,“千人一面”现象严重。校服这种单一面孔严重抑制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校服结构大多极为松垮,穿在身上显出慵懒之态,无法体现出学生应有的活泼好动、生气勃勃的特性。
2、没能体现出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纵观国内各中小学校服,各年龄段在款式结构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异,不能体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特别是进入中学阶段,与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已开始具备明确的性别意识。而现在的校服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点,使得中学生在性别意识启蒙时期,没有因日常所穿着的服装而起到良好的美育作用。
3、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校服是陪伴学生多年的服装,但一些质地粗糙、不吸汗、起静电的服装面料,让穿着者有明显的不适感,对学生身体健康—卜分不利。此外,还有穿着不久就开线、破损等问题,甚至有被校服中的断针扎伤的案例。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FZ/T7302l—2004针织学生服”,希望能对校服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4、购买方式单一且不透明
国内学生校服的购买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由学校指定款式和价格,统一为学生量体定制。但这种收费不透明、带有半强制性的校服购买方式已逐渐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强烈不满。作为消费者,家长和学生应该有权参与选择所购买校服的款式和价位,也应该知道校服的来源和价格构成。而事实是,家长只能按照学校的要求交钱,这显然不合理。因而,许多家长质疑,学生购买校服的钱是否真正被用于校服的面料和制作上。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我行我秀”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 13 气质。
12.组员总结:
周殊成: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是多么重要。我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担任了一名统计员,为我们小组成员分配了一些任务。工作不辛苦,因为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团结的力量是我们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我始终相信一句“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有信心。勇于实践,一切皆有可能。
高静: 通过这次的小组活动希望校服问题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样我们的种种努力也就得到了肯定。总的来说各个高中的校服在颜色,式样等方面都和众多学校的大同小异,缺乏一些明亮的色调,再加上有些校服的不合身,使人感觉穿上去不够精神。在质量方面,夏季校服稍显缺乏。
周殊成: 学生对制订的校服都不是很满意,大多学生订校服并非出于自己想法,而是学校要求,大多数学生希望在订校服这一方面都和学校协商,不是由学校单方面决定。希望日后学校能更多的尊重学生的意愿。但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各个成员都非常认真,大家都积极配合,对于分工合作这个想法也是一拍既合,在这次活动中,我受益浅,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团结力量大。
周帅: 研究性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也给我们机会学习与他人相处,合作的,是我们在中学时代的必须要学习的技巧之一。无论是从我们的设想,或是我们得到的情况看来这都是一个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关注的问题。
高静: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感到很快乐,也很忧心。快乐是因为和组员在一起讨论,努力而快乐。经过这次的调查后,才发现原来现在的中学生都对校服很多的不满,谁叫如今的校服款式来,颜色单调。一点都不像是我们这些花季般该穿的。在此,我们希望学校有所改进。
周帅: 为了塑造一种精神,我想校服肯定是占一方面的问题,我们期待着校服的革新。
13结题总评:
确实,校服的改革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困难。但是,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将我们的校服改变,让穿戴校服成为我们的乐事。
相信拥有一身理想校服不是梦,我们一定可以得到那身我们一直期盼着的青春校服!!
第二篇: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康跃明 王建辉 杨林
(黑石小学体育组 湖南 长沙410111)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各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情况、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是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运动场地和器材的严重不足、学生在校学习负担太重仍然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督导力度,督促各学校认真贯彻中共7号(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把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实到位。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 体育活动 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做出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各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的教育专著、资料汇编、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等,为分析比较提供理论依据。
2.2 访问法和观察法 在研究中笔者走访14所城乡小学,实地观察并记录了每所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面访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教师等137人,丰富比较分析的依据。
2.3 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活动,首先根据“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并将初稿呈2名湖南一师范体育系的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得到认可后,再根据专家审核评价的反馈意见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3.1 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 教育部要求大力推广的大课间活动是近10年来被实践证明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也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时间保证的较好方法,有效保证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根本前提。
表1 大课课间活动开展情况
学 校 纳入课表并实施 未纳入课表并实施 纳入课表百分比 60.14% 小学 100 0
对所走访学校的观察记录和面访情况统计表明,将大课间活动纳入课表并实施,且保证每次活动时间达到30分钟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57.14%,此类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较深,能领悟阳光体育的精神,知道阳光体育的锻炼作用。但有42.86%的学校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大课间活动。见表1。
表2 学生每周参加课间活动次数统计
0-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学生人数 332 494 699 277 107 百 分 比 17.39 25.87 36.66 14.51 5.6 调查表明90.76%的小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但还有很多学生与这一要求相差很远。见表2。
3.2 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与组织形式
表3 你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统计情况
排 位 男生项目 人数 百分比(%)女生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第一位 篮 球 405 41.6 羽毛球 218 26.2 第二位 足 球 300 26.3 乒乓球 154 18.5 第三位 排 球 144 13.4 跳 绳 119 14.3 第四位 乒乓球 78 7.2 排 球 118 14.2 第五位 羽毛球 67 6.2 健美操 103 12.4 第六位 武 术 42 3.9 篮 球 89 10.7 第七位 其 它 15 1.4 其 它 31 3.7 表3表明调查问卷中所列举的多个(类)体育活动项目中,男生最喜欢参加的项目是篮球和足球;女生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是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选择上,男女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男生喜欢富有挑战性、活动量大、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多以轻松、愉快、活动量较小、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最佳选择,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表4 你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形 式 人 数 百分比(%)
自由组织竞赛 998 60 个人单独活动 389 21 参加体育活动小组 271 14.7 参与社会活动等 90 4.3 从表4可以看出,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与同学们一起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竞赛,说明了小学生有较强自我参与活动的能力和较强竞争意识,喜欢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水平相近的同学一起活动。参加校内各种锻炼活动小组和俱乐部的人数较少只占14.7%,说明有组织有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需要加强,另外,在面访中有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体育教师的指导。
3.3 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调查
表5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
赞 成 反 对 说不清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有课外体育活动 1476 77.32 160 8.36 273 14.31 课时心情很好
2、课外体育活动比在教室 1588 83.17 148 7.74 173 9.09 学习更容易感到身心自由
3、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1286 67.36 255 13.34 178 9.30 后感到身心愉快
4、对挤占体育活动课 1556 81.49 185 9.67 168 8.84 的行为非常反感
5、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833 43.62 551 28.84 545 28.54 的开展形式很满意
从表5中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了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益处,81.49%的学生非常反感挤占课外体育活动课的行为,同时对各学校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单一的课外体育活动,满意率仅为43.62%。
3.4 班主任老师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情况
表6 班主任老师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赞 成 反 对 说不清楚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426 22.4% 87 63.2% 1237 64.8% 16 11.7% 246 12.9% 34 25.1% 对“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体育活动”这一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从师生的调查情况来看,结果存在很大的反差。有63.2%的班主任老师的观点是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老师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只得到22.3%的学生认同;仅有11.7%的班主任老师因各种原因反对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给学生的印象却有64.8%的学生认为班主任老师持反对意见。其实,这种师生之间平时缺少沟通造成的反差,已经影响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的错位,更影响到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种负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见表7。
3.5 影响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前面调查可知,小学生是非常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但是还是有部分学校和学生选择不上课外体育活动课,究其原因,学生问卷表明影响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中,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见表7。
表7 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可选多项)
排 位 影 响 因 素 人 数 百分比% 第一位 场地器材不足 1283 67.2 第二位 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 930 48.7 第三位 班主任和家长是否支持 714 37.4 第四位 组织形式内容单一 712 37.3 第五位 担心安全问题 180 9.4 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过长以及家长和班主任的是否支持的态度也是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以及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不可忽识的因素。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活动场地不足,除“先天”不足外,挤占体育活动场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按照《湖南省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能达到I类标准,但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场地、器材就相对减少,根本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调查还发现,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多以篮球、排球、羽毛球为主,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小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正确,动机明确,两者的共同指向都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且大部分小学生都喜爱并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使课外体育活动落到实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是以与同学一起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竞赛活动为主。由于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表现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普通缺乏有效的管理。
4.2 建议:
4.2.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引起各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用行政手段督促各学校增加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营造学校校园运动氛围,形成崇尚运动的校园体育文化,加大学校对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4.2.2 通过有计划地宣传、教育,提高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4.2.3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希望班主任老师和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增加师生互动渠道,帮助学生释放过重的心理压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
4.2.4 完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度和比赛制度。可以根据学生要求组建各种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和俱乐部,并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开展小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除了开展以“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等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外,还要充分挖掘体育资源、推广一些在场地、器材等方面花费小而组织简易的体育项目,同时还多开展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能发挥学生团队精神的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真正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编委会·《体育》(中学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56-730 [2]蒋海龙·苏州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9;(01):12-15 [3]刘海元·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中央7号文件的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教学; 2009;(01):5-6
第三篇: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今,社会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些商家利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低,将大量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推入市场,鱼目混杂。怎样才能选择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的书籍呢?为此,我们开展了研究活动。
二、研究目的为了了解现代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状况,发现不良倾向,寻找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课外书的影响,让他们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
三、研究成员:田鑫 蒋诗文 于艳玲等 组长:蒋诗文
四、研究过程
1、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
2、查阅资料: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3、问卷调查:对本市的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总结资料,撰写成文。
五、研究成果
我们在加积镇上的一些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中学生,并在网络上查找了有关资料,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1、在开学的一段时间,中学生主要是以购买教辅书为主;
2、中学生喜欢看的书类所占率为小说40%,文学10%,科幻10%。散文7%,武侠20%,漫画4%,杂志9%。
3、中学生对课余时间看书的态度,赞成85%,不赞成15%。
以下是我们的部分采访笔录:
问题:
一、请问你一般会在什么时间段看课外书?回答:一睡觉前
二、上课时
问题二:你选择在这个时间段看书的原因是什么?回答:
一、习惯性
三、老师上课内容太乏味,不敢在家看。
问题三:你一天内看课外书的时间为多少?回答:
一、一个半小时二、一般为一两个小时左右
问题四:你一年中对课外书的消费是多少?回答:
一、几十元左右二、一般都会在书店看或跟同学看,买书太浪费了。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大都以购买教辅书为主,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们是否真的喜欢看此类书呢?其实并不尽然,我们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虽然现在正实行教学改革,但应试教育始终主导着当今中学的教育,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一所学校升学率高低来评价这所学校的好坏,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便指定学生买某种能够提高应试能力的课外书,虽然学校指定的书本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都是优质的,但这也使学生难以抽出时间去读其他课外书,从而造成了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在课外考题中束手无策。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大部分中学生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看课外书,但我们必须去看一些有益身心的课外书,这不仅能扩大知识面,对我们的学习也会的很大的帮助。
有些中学由于上课内容太乏味或者不敢在家看课外书,而把课外书拿到课堂上看,这样不但不能很好的促进我们的学习,反而容易使我们荒废了学业。因此,老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中学生无任何经济来源,一般都会向图书馆或同学借书阅读,而不把钱花费在购买课外书上(教辅书除外)。
综上所述,我们就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一)阅读面窄。不少中学生只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孰不知,考试中的内容有些和课外阅读读本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阅读方式不当。有的学生在上课时间看课外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此外,有些学生不太注意知识的积累,没有把阅读过程中遇到到的精华内容摘抄、概括,在写作时又感叹自己的词藻不够优美,语言不够生动。
(三)没有正确地选择阅读的内容。很多同学对自己应该看什么类型的书感到迷惘,自己喜欢看的书不一定会适合中学生,适合中学生的又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中学生的课外读本五花八门。
(四)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觉得孩子课堂学习最重要,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我们的建议
(一)学校和图书管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学生读物的管理,以确保作品的健康有益,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图馆应大量购进中外名著等书刊,并开设简捷方便的借书手续,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活动,有效地发挥素质教育的阵地作用。
三)我们学生善于选择阅读的内容,并学会做读书笔记。
(四)在极其重视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今天,应以学校为主,不管哪一科老师都有职责鼓励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结合家长和有关传媒共同为我们中学生营造一种有益的读书氛围。
(五)作为学生,我们应权衡学习和消遣,哪一个更为重要。学校如何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序地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看外书,对学风文风的净化,一定能有所成效。
第四篇: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终稿)
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调查背景:“我很孤独,找不到可以交朋友的人。”“班上的同学都很幼稚,跟他们没什么可聊的。”“我还是喜欢原来的班级,现在的没劲。”“班里有一位女生对我表示好感,我也挺喜欢她的,我现在能跟她交往吗?”“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觉得很孤独”当孩子发出这样的抱怨时,您是否意识到,孩子的人际交往状况可能出现了问题?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每天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学生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或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或自视清高、孤独离群;或是非淡漠,交友不慎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多与长者相处,缺少伙伴,受到的迁就溺爱多些;二是因为家庭、学校对培养这方面能力重视不够,学校现行教材中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内容。
一.调查目的:随着学生的交际面越来越广,应该如何帮助中学生处理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日益密切、复杂的关系。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 调查对象:湛江初级实验中学学生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学生们的想法进行多方汇集
(2)访问:访问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
(3)网络查询: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拓展资源
(4)对所有资料汇总、分折调查结果、编写报告
四.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63份,实际回收率88%
五.调查结果
首先,根据调查报告,可以看出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同时,在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1、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在人际交往中,特别对于学生这一交往主体而言,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中学主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一是理想化。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与实现不符。则交往产主障碍。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二是自我中心,即以理 1
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2、情感障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而萌发,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变化快,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和不重客观,重一时不重全面而使行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主各种障碍。
(1)恐惧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学主有交往的欲望。但无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
(2)嫉妒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产主的情感。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轻则蔑视,重则仇视,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
(3)自卑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4)孤僻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3、人格障碍
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的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学主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他们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主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主不快。
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
4、能力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当前,不少中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会给他们的学习、主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因此,我们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首先,提高交往认识。交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源于交往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动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学主对交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放在首位。
其次,学习交往艺术。
交往是一门艺术,这个“艺术”,实际上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我们应学会与各种人交往。具体说,①学会同心胸狭窄的人交往。心胸狭窄的人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得事,对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对不如自己的人看不起。同这种人相处、一要’大度”,做到能谅解,能忘怀的忘怀;二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高,但这里所说的忍让,不是要放弃原则,迁就
其错误。
②会同生性多疑的人交往。当对方有了疑心,要冷静分析产主猜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对方的猜疑;当一时不能消除对方的猜疑,可暂不理论,仍但然相处。③学会同性格孤僻的人交往。有些性格内向的人,性情孤僻,不爱多说话,不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往往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微未节,进行联想,胡乱猜疑,同这种人交往,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注意选择适当的话题,一般说来,应选择容易切人他们兴奋点的话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你交流。二要善于捕捉对方的情感变化,认真考虑措词、词语、筛去那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以防引起他们不正确的联想。
④学会同任性的人交往。同这种人相处,首先要体谅对方,求大同存小异,谦让一下,不固执己见,遇到彼此的设想不一致时,体谅对方,把自己的想法放进括号里,作出迁就,其次,要帮助任性者克服自以为是的不良作风,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勇于放弃自己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看法,虚心地接受别的正确意见。
⑤学会同犯过错误的和后进的人交往,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关怀、帮助他们,使他们认识之所以后进或犯错误的原因,奋起直追,改正错误。二是在以朋友的真诚去取得他们信任的基础上,设想点燃其自尊心的火种。
第三,加强心理调适。
在人际交往中,至始至终存在着矛盾。当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需求或就会产主交往冲突。为解决交往冲突,必须加强心理调适。如,当朋友误解自己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考虑对方为什么对你会产千万不可认为自己没有错,意气用事,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甚至责怪对方,要站在对方立场上去领会对方的动机,弄清误解的前因后果,主动与朋友言归于好;当得不到朋友谅解时,要寻找机会,设法疏通。交往中,有时自己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如果你的这位朋友不能谅解你,对你耿耿于怀,你切不可回避事实。如果真正希望朋友谅解自己的过失,必须真心真意地向对方认错、道歉,把话说明,把心灵敞开,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愧疚,更主要的是要用行动去弥补过失,取得朋友的谅解;当说话过于直爽而伤害他时,事后要主动向对方表示歉意,表明自己的原意,以沟通思想;消除隔阂。中学生一般都具有说话直爽、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的特点。说话直爽是优点,但若不考虑时间、场合,不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过于直爽或生硬、有时难免“无意伤人”。第四,培养交往能力。
首先,培养语言能力。人们传达思想、交换意见与表达感情、需要等,使用得最多的交往工具就是语言,语言是一把双刃的剑,它既能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亦能破坏人际关系,因此,要想顺利进行人际交往,必须十分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一要明确说话目标;二是接着听者的感情脉搏说话;三要学会听话;四要敢于说话,克服恐惧情绪。
其次,培养非语言“能力,非语言主要指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动作等。如在听对方说话时,不要把视线一直死盯着对方,也不要一直把视线移离对方。更不可听甲说话时,却把视线集中在乙身上;当坐着与对方交谈时,坐姿要端正、自然、大方。落坐时动作要轻,落坐后目要平视,注意与你交谈者或发育者,不要东张西望,或打量人家室内的陈设而忽视对方。不要仰靠在坐椅或沙发上,腿不要抖动,更不要当着对方伸懒腰,挖鼻孔,剔牙齿等。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有利于感情的交流,都要得体,都能意识到其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人际关系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真诚。要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得怎样待人”,憧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第五篇:中学生志向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志向的调查分析
王道阳,姚本先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芜湖 241000)
摘要: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中学的200名初、高中学生的志向及其形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立志从事的主要职业依次是医生、教师、公务员和解放军等。其中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的职业为科学家、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的为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2)在志向形成的动机上,近一半的中学生都是对立志从事的事业或具体职业充满向往或憧憬,只有近1/4的中学生把自己的志向与祖国、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还有近1/4的中学生把志向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相结合。(3)在志向形成的影响因素上,社会影响和兴趣原因占主导地位,家庭影响在其中也发挥相当的作用,但学校影响发挥的作用却很小。
关键词:中学生;志向;志向形成 引言
志向是个性中的一个动力因素。志向是主体选择与未来职业活动有关的目标和企图达到[1][2]这种抱负的意向。志向指向未来,对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对于指向形成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社会的影响和学习兴趣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3]而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于志向的研究,都是早期的研究,如P.S.Sears(1940)、R.Lewin(1944)和 S.F.Klugman(1948)等探讨了“志向水平及其与成败的关系”问题;R.M.Rust&F.J.Ryan(1955)研究了“职业志向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问题;H.J.M.Hermas(1972)等提出:“儿童的最终学业成就和成绩在很大程度
[4]上体现了家庭志向的实现”。而关于当代学生的志向研究则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民族的崛起,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中学生作为社会化的接受群体,他们的志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了解和研究中学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志向的发展的新特点、新内容,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更有利于针对性做好中学
[5]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中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了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芜湖市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5份,其中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88.5%,样本的详细构成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构成比例表(n=177)
性别/年级 高 中 初 中 总 计
男/% 39/51.3% 56/55.4% 95/53.7%
女/% 37/48.7% 45/44.6% 82/46.3%
总 计(%)76/42.9% 101/57.1%
177
2.2研究方法
随机访谈了20名中学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你长大想干什么,你的想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以及你为什么会立志于此,通过访谈,确定一下当前中学生志向的大致方向。根据访 本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BZX064)。谈的结果,编制出《中学生志向的调查问卷》。
2.3实施过程
调查时间为2009年4月至2009年6月,在调查过程中,采用同时答卷,统一收回的措施,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结果与分析
3.1志向内容
3.1志向的形成时期差异
统计得出的志向形成时期人数及差异检验数据见表2。从表2中可以发现,高中生形成这个志向很少是从小学开始的,从小学就立志至今未改变的仅占高中总样本数的14.47%。大部分约3/5的高中生都是在初中形成他们的志向的。而初中生在小学时期形成至今的占初中样本数的一半,与高中生有显著性的差异。从总体上来看,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初中形成的。此外,经过统计分析,中学生认为自己的志向稳定的占总人数的86.44%,不稳定的只占13.56%。绝不大数中学生在一个阶段志向都是稳定的,只有极少数学生经常改变自己的2志向。通过χ检验,得出稳定性与性别、年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232﹥0.05,P=0.698﹥0.05)。所以,不论男女、高中还是初中,志向都是相对稳定的。
表2 志向的形成时期表(n=177)
小学时期 初中时期 高中时期 总 计 初中 人数 50 51 0 101
% 49.5 50.5 0 100
人数 11 56 9 76
高中
% 14.47 73.68 11.85 100
人数 61 107 9 177
总计
% 34.46 60.45 5.09 100
χ
24.93 0.23 / /
**
2注:﹡﹡P<0.01
3.1.2志向内容的性别差异
通过统计得出中学生志向的主要内容的组成情况,并对每个志向内容作男女差异显著性检验,得出结果如表3。
表3 志向内容的性别差异表(n=177)
性别 志向 科学家 教 师 文体工作者 医 生 解放军 公务员 工 人 其 他 总 计 人数 12 8 2 16 19 13 4 21 95 男
% 12.63 8.24 2.10 16.84 20.00 13.68 4.20 22.11 100
人数 0 17 11 19 2 8 0 25 82
女
% 0 20.73 13.41 23.17 2.44 9.76 0 30.49 100
人数 12 25 13 35 21 21 4 46 177
总 计
% 6.78 14.12 7.34 19.77 11.86 11.86 2.26 25.99 100
χ
12.00 3.24 6.2
3**
20.26 13.76
**
1.19 2.25 0.35 / 注:﹡﹡P<0.01 从总体上来看,中学生选择的主要职业依次为医生、教师、公务员、解放军等。其中志向为医生占总人数的19.77%,教师占14.12%,公务员和解放军各占11.86%。从性别上来看,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主要是三个职业,科学家、文 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对于科学家,男生选择的人数占男生总数的12.63%,女生志向为科学家的没有一个人;男生选择文体工作者只占男生总数的2.10%,女生有13.41%的人选择此项职业;立志为解放军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20.00%,女生选择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2.44%。对于其他的一些职业,在男女性别中无显著性差异。
3.1.3志向内容的年级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有明显差异的是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其中都是初中生显著的多于高中学生。而在其它职业的选择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4 志向内容的年级差异表(n=177)
年 级 志 向 科学家 教 师 文体工作者 医 生 解放军 公务员 工 人 其 他 总 计 人数 7 17 11 20 15 11 3 17 101
初 中
% 6.93 16.83 10.89 19.80 14.85 10.89 2.97 16.83 100
人数 5 8 2 15 6 10 1 29 76
高 中
% 6.58 10.53 2.63 19.74 7.89 13.16 1.32 38.16 100
χ 0.33 3.24 6.2
3**
20.71 3.86
*
0.05 0.25 3.13 / 注: ﹡P<0.05;﹡﹡P<0.01 3.2志向选择的动机水平
对前人的一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可将志向的动机大致划分为五个水平,也就是五个等级:(1)把志向与为祖国、为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联系起来。如,“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2)对立志从事的事业或具体职业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比如:“我要当一名医生,做一个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3)把志向和个人的爱好、特长或需要联系起来。如,“我喜欢画画,我想当画家。”(4)一时的兴起。如,“我突然觉得以后当医生好。”(5)其它的一些错误的糊涂的动机。如,“我想当工人,再也不用干农村的体力活。”依据这五类,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二级动机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2.37%。其次是一级动机和三级动机,各占24.86%。四级动机和五级动机的人数都较少。从年级来看,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一级动机的人数上有着显著性差异,其中有37.89%的初中学生是一级动机,而高中生只占7.89%。在其它动机人数的统计中,发现都无显著性差异。
表5 志向选择的动机水平差异表(n=177)
人数
一级动机 二级动机 三级动机 四级动机 五级动机 总 计 38 31 24 5 3 101 初中
% 37.62 30.69 23.76 4.95 2.97 100
人数 6 44 20 2 4 76
高中
% 7.89 57.89 26.32 2.63 5.26 100
人数 44 75 44 7 7 177
总计
% 24.86 42.37 24.86 3.95 3.95 100
χ
23.26 2.25 0.364 0.571 0.000
**
2注:﹡﹡P<0.01 3 3.3志向形成的影响因素
将影响志向形成的外部因素分为五类,依据这五类,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6)。
表6 志向形成影响因素的分类(n=177)
人数
社会影响 家庭影响 学校影响 主体因素 其 它 总 计
21 8 35 2 101
初中
% 34.65 20.79 7.92 34.65 1.98 100
人数 23 18 5 29 1 76
高中
% 26.32 23.68 4.95 38.16 1.32 100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在初中学生中,社会影响因素和兴趣原因因素占主导地位,次之是家庭因素;在高中学生中,也主要是兴趣原因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次之是家庭因素。经过差异检验,得出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是兴趣原因和社会影响因素在起作用。讨论
4.1志向的内容
中学生立志从事的具体职业很多,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职业,主要职业依次是医生、教师、公务员、解放军等。医生和教师成为中学生的第一志向,可能与从事这两个职业的人社会地位比较高并有提高的趋势有关。在男女差异比较中发现,男女生在立志从事的具体职业上有显著性差异的是科学家、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三类职业。在年级差异比较中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立志从事的具体职业上有显著性差异的是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在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职业志向上,初中生显著的多于高中生表明,初中生对志向的追求相比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非现实性,并可能带有幻想的色彩。而高中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也表明中学生志向的形成过程中是由非现实性向现实性发展。
4.2志向选择的动机水平
从总体上来看,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二级动机,极少数同学是一时冲动或其他,一级动机和三级动机约各占1/4,这说明在中学生中树立的志向基本都是积极的,很少有一些错误的、糊涂的动机。但其动机的水平仍基本停留在对具体从事的职业的向往和憧憬中,不能上升到将志向与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人民服务联系起来。这表明中学生志向的现实性与功利性和个体主体性。从年级上来看,在一级动机的选择上,初中学生明显的多于高中学生,年级间有着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初中生在志向的选择过程中更加的理想化,在志向的形成过程中仍具有很大的他律性。而高中生志向的现实性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更多关心自己现实的未来,从而可能把远大地志向与自己的需要进行结合,从而确定自己的志向。
4.3志向形成的影响因素
志向是在内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就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主体因素等。中学生所选择的志向以及家庭、学校希望学生产生的志向,实际上都是社会生活及其发展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与家庭、学校相比,其内容更加的丰富,其范围也更加广阔,其时间更加久远,其影响也就更为深刻。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给学生提供榜样,暗示自己的要求与期望,它使学生产生各种鲜明的印象,强烈的情绪体验与兴趣、仿效与努力实现的趋力,因而它必然要成为学生志向形成的主要来源。家庭是学生最初和最多接近的并带有情感色彩社会现实,因而,它对中学生志向形成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就主体因素来说,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 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一个人的兴趣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品质如何,直接的关系到志向的形成水平和表现形式,而志向的确立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改造。结论
(1)中学生立志从事的主要职业依次是医生、教师、公务员和解放军等。其中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的职业为科学家、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的为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
(2)在志向形成的动机上,近一半的中学生都是对立志从事的事业或具体职业充满向往或憧憬,只有近1/4的中学生把自己的志向与祖国、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还有近1/4的中学生把志向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相结合。
(3)在志向形成的影响因素上,社会影响和兴趣原因占主导地位,家庭影响在其中也发挥相当的作用,但学校影响发挥的作用却很小。
参考文献:
[1] 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发展的研究.心理学报,1982(2):300-305 [2] 俞瑞康.小学生志向的调查研究.心理科学,1994,17(5):291-296 [3] 韩进之等.青少年理想形成和发展.教育研究,1981(1):56-59
[4] 许政援,吕静.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690-692 [5] 王春燕,王爱芬.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志向的调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5):47-49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Aspiration at Middle School
Wang Daoyang,Yao Benxia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bstract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200 students studying at two middle schools in Wuhu in the aspiration and it’s forming.The results showed:(1)the careers that to students aspired to become were doctors, teachers, servicemen and so 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following careers, such as servicemen.(2)As to the motive for their aspiration, near to 1/2 students chose the careers because they worshipped these careers, near to 1/4 students for set up their aspiration basing on the need of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near to 1/4 students set up their aspiration basing on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hobbies.(3)As to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social influe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hobbies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then family’s influence.School has little influence and effect on the forming of the students’ aspiration.Key Words: Students at Middle School;Aspiration;The Forming of Aspiration
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41000 联系方式:0553-3937012(办)
***(移动)E-mail:daoyangwang@126.com
中学生志向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安徽师范大学心理系的研究人员。为对处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当代中学生志向及其形成状况进行具体的研究,我们设计了该问卷。问卷所涉及的内容仅作研究资料使用,在填写问卷上,我们采取匿名的方式,因此,不会影响到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完成这份问卷可能会耽误您一点宝贵的时间,在此,我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请选出符合您自己的选项或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除注明的为多选外,其余均为单选)
性别:_____
年级:_____
1.长大以后你准备从事什么职业?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2.你的这个志向是什么时候确定的?
A 小学时期
B 初中时期
C 高中时期 3.你觉得在你大学毕业以后就业形势如何?
A 形势严峻,就业难
B 形势大好,前景广阔
C 不太清楚 4.自幼至今,你是否改变过你的志向?
A 没有,我一直坚持这个志向
B 偶尔改变一下
C 经常换人生目标 5.你觉得以后你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A有钱的人
B 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C有名的人
D深受大家欢迎的人 6.你认为自己的志向稳定吗?
A 很稳定,基本没有改变过
B 一般,偶尔会变动
C 不稳定,我常会改变目标 7.你的家庭中从事什么职业的人最多?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8.你在选择职业时会以什么作为标准?
A 社会地位
B 薪水
C 兴趣
D 能力 9.你认为选择职业应该
A 听父母的 B 考虑所选职业的自身因素
C 听老师的 D 根据自己的兴趣 10.你的家人希望你从事什么行业?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11.如果现在有一份待遇很好的工作摆在你面前,但是你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你会选择吗?
A 会
B不会 12.在班级中或与伙伴讨论志向时,你们中选择最多的是?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13.你觉得自己适合什么行业?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14.如果你的朋友比较喜欢职业X,而他(她)的家人却想让他(她)从事职业Y,那么你认为他(她)应该怎么做?
A 根据自己的意愿
B 听父母的意见
C 征求同学或老师的意见 15.你觉得近年来社会评价较高的职业是什么?(可以多选)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16.你认为谁对你的志向形成的影响最大?
A 自己
B 父母
C 同学或老师
D 社会舆论 17.你确定现在这个志向的理由是什么?
A 因为国家人民和实现现代化的事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B 因为我十分向往这个行业
C 因为我觉得我比较适合从事这个职业
D 一时兴起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这份问卷耽误了您一些宝贵的时间,我们诚挚地再次感谢您极富耐心的解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