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学生读书取向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学生读书取向的调查研究
2008级六班 人员介绍:
指导老师——王珍
组长——温沛雨
组员——任冠蒲、张雪涛、张春雷、张璞汝、闵胜赞、赵伟鹏、张行、王岳课题——中学生读书取向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的主导科目——语文 政治
课题研究设计的非主导项目——数学 其他
研究目的:
读书是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标中也有要求,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书的内容和种类也多种多样,高中学生读书也有不同的读书习惯和取向,我们针对高中学生读书的选择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
1、通过调查高中生读书状况,分析文化现状,进行反思总结,概括教育的得与失,为进一步提高文化修养,全面发展提供意见。
2、通过这次调查的机会,更好地锻炼社会实践能力,为校园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读好书!
研究意义:
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对书追求。作为存在上千年的传播文化的媒介,书,在现在遇到了这样的窘境,不能不令人思考,通过这次研究调查,我们就是要唤醒人们对书的重视,激起人们对书的兴趣,重建书的文化。
调查内容:
1、全面了解中学生读书现状
2、对书店的图书种类样式进行调查
3、对图书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
研究方法:
1、首先让小组全体成员明确调查的目的、内容及方法、步骤等。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研究出一套可行细致的实施方案。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具体任务。
2、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向微机老师请教上网的方法和技术,并同时搜寻好的网站资料。在网上通过QQ,BBS等对网民进行调查。
3、编拟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活动。分成三个小组,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调查活动,每组负责一个级部的调查和数据统计。
4、调查结果汇总,集体分析研究。
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完成了调查任务。在汇总了各组调查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完成了调查统计总数据表。并且要求每个同学在参与调查活动实践的基础上来分析这个数据和谈谈调查活动中的感受,写出书面材料。
人员安排:
王老师—综合指导
任冠蒲、温沛雨—组织安排、写作
张雪涛、张春雷—外联
闵胜赞—设计调查问卷
赵伟鹏—访谈、发放调查问卷
张行、王岳—统计处理调查结果
温沛雨—后勤处理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大家都对这一主题有很大的兴趣,而且有能力完成各项任务,调查的积极性很高,有很好的实践能力。
物质条件:可以利用家庭电脑、学校微机室、学校图书馆等等进行调查。
时间条件:利用每周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和课间、中午和晚饭时间。
预期效果:
①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调查问卷,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 根据调查结果,让我们对当代中学生的阅读取向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今后我们的阅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③ 老师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对同学们的阅读活动更好的知道,让同学们既能有很高的阅读兴趣,又能在阅读中获得可能多的知识。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黄冈试卷网httP://(协)
本课题2005年秋季开始实施,2005年9月向学校申请立项,2005年9月结题。2005年10月申报课题结题审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升学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致使家庭、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德化第一中学作为一所位于山区的省一级达标高级中学,学生在初级学校时都是佼佼者,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后,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老师们往往难以发现。
了解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使心理咨询工作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全面、主动、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咨询、引导和帮助;同时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提供有消极倾向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密切关注,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普查中反映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从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四方面进行分析、综述并初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2、针对调查结果,结合与学生的访谈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个案及课题组成员在一线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课题组成员定期的研讨,形成有效的教育对策,并反馈给教师和家长;
3、针对学生在调查、访谈及咨询中反映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宣传及心理辅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是初中阶段前与少年后期相接,后与青年中期相连,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成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作为少年期结束和青年期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等特点。高中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另外,学生升入高中以后,所受的各种内外压力增大,这既可能成为学习动力,也可能造成心理障碍。为此,通过此次课题研究,了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成因分析,探索解决对策,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心理学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步骤
内容:
1、针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2、分析普查中反映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并综述;
3、对学生反映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并以各种形式反馈给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
4、针对学生在调查、访谈及咨询中反映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宣传及心理辅导。
方法: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个案分析法和经验法为辅。(因大部分课题组成员为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老师)
步骤:
1、准备阶段(2004年9月1日-2004年9月12日)
为实施课题研究拟定具体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1)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资料;
(2)制作学生综合资料一览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心理辅导登记表及案例收集卡。
(3)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对课题研究任务进行分工。由小组成员负责数据收集工作,负责人负责统计并形成分析报告。
2、实施阶段(2004年9月13日-2005年5月)
对高中各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形成普查结果。接着依据普查结果所反映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对学生的访谈进行成因分析,根据咨询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处理和经验总结进一步形成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选用量表SCL-90,通过纸笔测验,对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形成报告。(2004年9月13日-2004年11月)将其中显示出异常的学生数据录入心海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存档。
(2)利用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选用量表SCL-90,对高二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系统可直接形成初步的学生心理档案。将系统中的数据导出,进行统计分析并完成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反馈给班主任。(2004年11月底-2004年12月底)
对2004年秋季课题工作开展的状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3)选用“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通过纸笔测验,对高三年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状况调查,搜集数据并形成调查报告。针对调查结果,学生在问卷后“自由畅谈“部分及咨询中反映出的问题,对高三年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前心理辅导。(2005年2月中旬—2005年5月)2005年5月22-23日,我校邀请福建师大教科院心理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福建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叶一舵教授到校为高三年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讲座。出版了两期题为“阳光心情,伴你高考”的辅导小报。在飞凤楼北楼楼下宣传栏还刊出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供考生参考。
3、总结阶段(2004年6月-2004年8月)
对学校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进行进一步整理,完善建档工作。对一年来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对成员的成果进行整理归档。
四、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
《德化一中2004级高中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德化一中2003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002级(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调查》
为了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咨询室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健康量表scl90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同时还要求学生填写一份涉及学生基本资料、家庭
情况,居住情况等的调查表,以做参考。调查显示,高一新生中有22.8%的人存在轻微心理问题,在测查的10个因子中,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两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分别占到39.6%和25.7%,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新的环境中,学生对环境的不熟悉或学习压力增大,使不可控制的因素增加,引起个体的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引起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不适应。针对新生的不适应问题,心理咨询室与学生广播台合作,推出了有关“从容走过心理适应期”的节目,内容涉及新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环境适应和心理调适。
在学校向北京心海软件公司购进《心海中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后,我们于11月底对高二年进行了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调查显示,高二学生在量表SCL90各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人数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如下:强迫(48.4%),人际关系(40.3%),敌对(32.4%),偏执(30.2%),其他(29.4%),抑郁(26.6%),焦虑(25.9%),恐怖(24.7%),精神病性(22.5%),躯体化(18.2%)。在除精神病性和躯体化两个因子外的其他八个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均超过总人数四分之一,其中在精神病性这一因子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也达到22.5%,接近四分之一。高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比较突出。
2005年春季,课题组对高三年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状况调查。我们从引起学生考试焦虑的四个主要来源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给学生带来焦虑程度最高的是“担心前途”,有63.11%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前途成为引起他们焦虑的最主要原因;处在第二位的是“担心考糟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其焦虑程度的平均百分数为61.30%;“担心对考试准备不足”处在第三位,其焦虑程度平均百分数为52.62%;“担心自我形象受损”处于第四位,其焦虑程度平均百分数为28.39%。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主要是在考试时出现思维阻抑,反映在身体上的不适较少。
依据调查结果,我们完成了调查报告及对策分析,为毕业班学生缓解考试焦虑“出谋划策”,并通过高三年学生家长会将一些建议告知家长。同时,课题组与心理咨询室合作,为毕业班学生发放了学习技能自我检查表,并附上小建议,帮助毕业班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改善。其他成果
探索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方法许玉萍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张生德
谈中学生人际交往中不良心理及克服技巧郭坚墙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陈明斌
人际交往心理咨询个案郑晓玲
讲座稿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当前中学生常见障碍表现及形成原因 苏煌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德化一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连维琛 课题组成员论文获奖
陈明斌老师 浅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获省心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评审二等奖
郭坚墙老师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获省心理学会第十二届
学术年会论文评审二等奖
郑晓玲老师 德化一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调查 获省心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评审优秀奖
课题时长:2004年9月-2005年9月
课题负责人:郑晓玲(德化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课题组成员:苏煌品 连维琛 陈明斌 郭坚墙 许玉萍 张生德
第三篇:中学生志向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志向的调查分析
王道阳,姚本先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芜湖 241000)
摘要: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中学的200名初、高中学生的志向及其形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立志从事的主要职业依次是医生、教师、公务员和解放军等。其中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的职业为科学家、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的为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2)在志向形成的动机上,近一半的中学生都是对立志从事的事业或具体职业充满向往或憧憬,只有近1/4的中学生把自己的志向与祖国、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还有近1/4的中学生把志向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相结合。(3)在志向形成的影响因素上,社会影响和兴趣原因占主导地位,家庭影响在其中也发挥相当的作用,但学校影响发挥的作用却很小。
关键词:中学生;志向;志向形成 引言
志向是个性中的一个动力因素。志向是主体选择与未来职业活动有关的目标和企图达到[1][2]这种抱负的意向。志向指向未来,对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对于指向形成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社会的影响和学习兴趣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3]而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于志向的研究,都是早期的研究,如P.S.Sears(1940)、R.Lewin(1944)和 S.F.Klugman(1948)等探讨了“志向水平及其与成败的关系”问题;R.M.Rust&F.J.Ryan(1955)研究了“职业志向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问题;H.J.M.Hermas(1972)等提出:“儿童的最终学业成就和成绩在很大程度
[4]上体现了家庭志向的实现”。而关于当代学生的志向研究则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民族的崛起,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中学生作为社会化的接受群体,他们的志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了解和研究中学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志向的发展的新特点、新内容,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更有利于针对性做好中学
[5]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中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了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芜湖市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5份,其中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88.5%,样本的详细构成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构成比例表(n=177)
性别/年级 高 中 初 中 总 计
男/% 39/51.3% 56/55.4% 95/53.7%
女/% 37/48.7% 45/44.6% 82/46.3%
总 计(%)76/42.9% 101/57.1%
177
2.2研究方法
随机访谈了20名中学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你长大想干什么,你的想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以及你为什么会立志于此,通过访谈,确定一下当前中学生志向的大致方向。根据访 本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BZX064)。谈的结果,编制出《中学生志向的调查问卷》。
2.3实施过程
调查时间为2009年4月至2009年6月,在调查过程中,采用同时答卷,统一收回的措施,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结果与分析
3.1志向内容
3.1志向的形成时期差异
统计得出的志向形成时期人数及差异检验数据见表2。从表2中可以发现,高中生形成这个志向很少是从小学开始的,从小学就立志至今未改变的仅占高中总样本数的14.47%。大部分约3/5的高中生都是在初中形成他们的志向的。而初中生在小学时期形成至今的占初中样本数的一半,与高中生有显著性的差异。从总体上来看,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初中形成的。此外,经过统计分析,中学生认为自己的志向稳定的占总人数的86.44%,不稳定的只占13.56%。绝不大数中学生在一个阶段志向都是稳定的,只有极少数学生经常改变自己的2志向。通过χ检验,得出稳定性与性别、年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232﹥0.05,P=0.698﹥0.05)。所以,不论男女、高中还是初中,志向都是相对稳定的。
表2 志向的形成时期表(n=177)
小学时期 初中时期 高中时期 总 计 初中 人数 50 51 0 101
% 49.5 50.5 0 100
人数 11 56 9 76
高中
% 14.47 73.68 11.85 100
人数 61 107 9 177
总计
% 34.46 60.45 5.09 100
χ
24.93 0.23 / /
**
2注:﹡﹡P<0.01
3.1.2志向内容的性别差异
通过统计得出中学生志向的主要内容的组成情况,并对每个志向内容作男女差异显著性检验,得出结果如表3。
表3 志向内容的性别差异表(n=177)
性别 志向 科学家 教 师 文体工作者 医 生 解放军 公务员 工 人 其 他 总 计 人数 12 8 2 16 19 13 4 21 95 男
% 12.63 8.24 2.10 16.84 20.00 13.68 4.20 22.11 100
人数 0 17 11 19 2 8 0 25 82
女
% 0 20.73 13.41 23.17 2.44 9.76 0 30.49 100
人数 12 25 13 35 21 21 4 46 177
总 计
% 6.78 14.12 7.34 19.77 11.86 11.86 2.26 25.99 100
χ
12.00 3.24 6.2
3**
20.26 13.76
**
1.19 2.25 0.35 / 注:﹡﹡P<0.01 从总体上来看,中学生选择的主要职业依次为医生、教师、公务员、解放军等。其中志向为医生占总人数的19.77%,教师占14.12%,公务员和解放军各占11.86%。从性别上来看,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主要是三个职业,科学家、文 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对于科学家,男生选择的人数占男生总数的12.63%,女生志向为科学家的没有一个人;男生选择文体工作者只占男生总数的2.10%,女生有13.41%的人选择此项职业;立志为解放军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20.00%,女生选择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2.44%。对于其他的一些职业,在男女性别中无显著性差异。
3.1.3志向内容的年级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有明显差异的是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其中都是初中生显著的多于高中学生。而在其它职业的选择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4 志向内容的年级差异表(n=177)
年 级 志 向 科学家 教 师 文体工作者 医 生 解放军 公务员 工 人 其 他 总 计 人数 7 17 11 20 15 11 3 17 101
初 中
% 6.93 16.83 10.89 19.80 14.85 10.89 2.97 16.83 100
人数 5 8 2 15 6 10 1 29 76
高 中
% 6.58 10.53 2.63 19.74 7.89 13.16 1.32 38.16 100
χ 0.33 3.24 6.2
3**
20.71 3.86
*
0.05 0.25 3.13 / 注: ﹡P<0.05;﹡﹡P<0.01 3.2志向选择的动机水平
对前人的一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可将志向的动机大致划分为五个水平,也就是五个等级:(1)把志向与为祖国、为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联系起来。如,“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2)对立志从事的事业或具体职业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比如:“我要当一名医生,做一个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3)把志向和个人的爱好、特长或需要联系起来。如,“我喜欢画画,我想当画家。”(4)一时的兴起。如,“我突然觉得以后当医生好。”(5)其它的一些错误的糊涂的动机。如,“我想当工人,再也不用干农村的体力活。”依据这五类,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二级动机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2.37%。其次是一级动机和三级动机,各占24.86%。四级动机和五级动机的人数都较少。从年级来看,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一级动机的人数上有着显著性差异,其中有37.89%的初中学生是一级动机,而高中生只占7.89%。在其它动机人数的统计中,发现都无显著性差异。
表5 志向选择的动机水平差异表(n=177)
人数
一级动机 二级动机 三级动机 四级动机 五级动机 总 计 38 31 24 5 3 101 初中
% 37.62 30.69 23.76 4.95 2.97 100
人数 6 44 20 2 4 76
高中
% 7.89 57.89 26.32 2.63 5.26 100
人数 44 75 44 7 7 177
总计
% 24.86 42.37 24.86 3.95 3.95 100
χ
23.26 2.25 0.364 0.571 0.000
**
2注:﹡﹡P<0.01 3 3.3志向形成的影响因素
将影响志向形成的外部因素分为五类,依据这五类,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6)。
表6 志向形成影响因素的分类(n=177)
人数
社会影响 家庭影响 学校影响 主体因素 其 它 总 计
21 8 35 2 101
初中
% 34.65 20.79 7.92 34.65 1.98 100
人数 23 18 5 29 1 76
高中
% 26.32 23.68 4.95 38.16 1.32 100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在初中学生中,社会影响因素和兴趣原因因素占主导地位,次之是家庭因素;在高中学生中,也主要是兴趣原因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次之是家庭因素。经过差异检验,得出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是兴趣原因和社会影响因素在起作用。讨论
4.1志向的内容
中学生立志从事的具体职业很多,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职业,主要职业依次是医生、教师、公务员、解放军等。医生和教师成为中学生的第一志向,可能与从事这两个职业的人社会地位比较高并有提高的趋势有关。在男女差异比较中发现,男女生在立志从事的具体职业上有显著性差异的是科学家、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三类职业。在年级差异比较中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立志从事的具体职业上有显著性差异的是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在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职业志向上,初中生显著的多于高中生表明,初中生对志向的追求相比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非现实性,并可能带有幻想的色彩。而高中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也表明中学生志向的形成过程中是由非现实性向现实性发展。
4.2志向选择的动机水平
从总体上来看,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二级动机,极少数同学是一时冲动或其他,一级动机和三级动机约各占1/4,这说明在中学生中树立的志向基本都是积极的,很少有一些错误的、糊涂的动机。但其动机的水平仍基本停留在对具体从事的职业的向往和憧憬中,不能上升到将志向与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人民服务联系起来。这表明中学生志向的现实性与功利性和个体主体性。从年级上来看,在一级动机的选择上,初中学生明显的多于高中学生,年级间有着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初中生在志向的选择过程中更加的理想化,在志向的形成过程中仍具有很大的他律性。而高中生志向的现实性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更多关心自己现实的未来,从而可能把远大地志向与自己的需要进行结合,从而确定自己的志向。
4.3志向形成的影响因素
志向是在内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就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主体因素等。中学生所选择的志向以及家庭、学校希望学生产生的志向,实际上都是社会生活及其发展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与家庭、学校相比,其内容更加的丰富,其范围也更加广阔,其时间更加久远,其影响也就更为深刻。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给学生提供榜样,暗示自己的要求与期望,它使学生产生各种鲜明的印象,强烈的情绪体验与兴趣、仿效与努力实现的趋力,因而它必然要成为学生志向形成的主要来源。家庭是学生最初和最多接近的并带有情感色彩社会现实,因而,它对中学生志向形成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就主体因素来说,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 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一个人的兴趣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品质如何,直接的关系到志向的形成水平和表现形式,而志向的确立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改造。结论
(1)中学生立志从事的主要职业依次是医生、教师、公务员和解放军等。其中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的职业为科学家、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的为文体工作者和解放军。
(2)在志向形成的动机上,近一半的中学生都是对立志从事的事业或具体职业充满向往或憧憬,只有近1/4的中学生把自己的志向与祖国、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还有近1/4的中学生把志向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相结合。
(3)在志向形成的影响因素上,社会影响和兴趣原因占主导地位,家庭影响在其中也发挥相当的作用,但学校影响发挥的作用却很小。
参考文献:
[1] 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发展的研究.心理学报,1982(2):300-305 [2] 俞瑞康.小学生志向的调查研究.心理科学,1994,17(5):291-296 [3] 韩进之等.青少年理想形成和发展.教育研究,1981(1):56-59
[4] 许政援,吕静.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690-692 [5] 王春燕,王爱芬.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志向的调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5):47-49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Aspiration at Middle School
Wang Daoyang,Yao Benxia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bstract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200 students studying at two middle schools in Wuhu in the aspiration and it’s forming.The results showed:(1)the careers that to students aspired to become were doctors, teachers, servicemen and so 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following careers, such as servicemen.(2)As to the motive for their aspiration, near to 1/2 students chose the careers because they worshipped these careers, near to 1/4 students for set up their aspiration basing on the need of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near to 1/4 students set up their aspiration basing on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hobbies.(3)As to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social influe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hobbies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then family’s influence.School has little influence and effect on the forming of the students’ aspiration.Key Words: Students at Middle School;Aspiration;The Forming of Aspiration
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41000 联系方式:0553-3937012(办)
***(移动)E-mail:daoyangwang@126.com
中学生志向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安徽师范大学心理系的研究人员。为对处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当代中学生志向及其形成状况进行具体的研究,我们设计了该问卷。问卷所涉及的内容仅作研究资料使用,在填写问卷上,我们采取匿名的方式,因此,不会影响到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完成这份问卷可能会耽误您一点宝贵的时间,在此,我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请选出符合您自己的选项或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除注明的为多选外,其余均为单选)
性别:_____
年级:_____
1.长大以后你准备从事什么职业?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2.你的这个志向是什么时候确定的?
A 小学时期
B 初中时期
C 高中时期 3.你觉得在你大学毕业以后就业形势如何?
A 形势严峻,就业难
B 形势大好,前景广阔
C 不太清楚 4.自幼至今,你是否改变过你的志向?
A 没有,我一直坚持这个志向
B 偶尔改变一下
C 经常换人生目标 5.你觉得以后你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A有钱的人
B 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C有名的人
D深受大家欢迎的人 6.你认为自己的志向稳定吗?
A 很稳定,基本没有改变过
B 一般,偶尔会变动
C 不稳定,我常会改变目标 7.你的家庭中从事什么职业的人最多?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8.你在选择职业时会以什么作为标准?
A 社会地位
B 薪水
C 兴趣
D 能力 9.你认为选择职业应该
A 听父母的 B 考虑所选职业的自身因素
C 听老师的 D 根据自己的兴趣 10.你的家人希望你从事什么行业?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11.如果现在有一份待遇很好的工作摆在你面前,但是你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你会选择吗?
A 会
B不会 12.在班级中或与伙伴讨论志向时,你们中选择最多的是?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13.你觉得自己适合什么行业? 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14.如果你的朋友比较喜欢职业X,而他(她)的家人却想让他(她)从事职业Y,那么你认为他(她)应该怎么做?
A 根据自己的意愿
B 听父母的意见
C 征求同学或老师的意见 15.你觉得近年来社会评价较高的职业是什么?(可以多选)A 科学家
B 教师
C 文体工作者
D 医生 E 解放军
F 公务员
G 工人
H 其他 16.你认为谁对你的志向形成的影响最大?
A 自己
B 父母
C 同学或老师
D 社会舆论 17.你确定现在这个志向的理由是什么?
A 因为国家人民和实现现代化的事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B 因为我十分向往这个行业
C 因为我觉得我比较适合从事这个职业
D 一时兴起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这份问卷耽误了您一些宝贵的时间,我们诚挚地再次感谢您极富耐心的解答,谢谢!
第四篇: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康跃明 王建辉 杨林
(黑石小学体育组 湖南 长沙410111)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各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情况、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是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运动场地和器材的严重不足、学生在校学习负担太重仍然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督导力度,督促各学校认真贯彻中共7号(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把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实到位。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 体育活动 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做出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各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的教育专著、资料汇编、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等,为分析比较提供理论依据。
2.2 访问法和观察法 在研究中笔者走访14所城乡小学,实地观察并记录了每所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面访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教师等137人,丰富比较分析的依据。
2.3 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活动,首先根据“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并将初稿呈2名湖南一师范体育系的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得到认可后,再根据专家审核评价的反馈意见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3.1 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 教育部要求大力推广的大课间活动是近10年来被实践证明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也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时间保证的较好方法,有效保证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根本前提。
表1 大课课间活动开展情况
学 校 纳入课表并实施 未纳入课表并实施 纳入课表百分比 60.14% 小学 100 0
对所走访学校的观察记录和面访情况统计表明,将大课间活动纳入课表并实施,且保证每次活动时间达到30分钟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57.14%,此类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较深,能领悟阳光体育的精神,知道阳光体育的锻炼作用。但有42.86%的学校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大课间活动。见表1。
表2 学生每周参加课间活动次数统计
0-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学生人数 332 494 699 277 107 百 分 比 17.39 25.87 36.66 14.51 5.6 调查表明90.76%的小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但还有很多学生与这一要求相差很远。见表2。
3.2 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与组织形式
表3 你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统计情况
排 位 男生项目 人数 百分比(%)女生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第一位 篮 球 405 41.6 羽毛球 218 26.2 第二位 足 球 300 26.3 乒乓球 154 18.5 第三位 排 球 144 13.4 跳 绳 119 14.3 第四位 乒乓球 78 7.2 排 球 118 14.2 第五位 羽毛球 67 6.2 健美操 103 12.4 第六位 武 术 42 3.9 篮 球 89 10.7 第七位 其 它 15 1.4 其 它 31 3.7 表3表明调查问卷中所列举的多个(类)体育活动项目中,男生最喜欢参加的项目是篮球和足球;女生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是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选择上,男女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男生喜欢富有挑战性、活动量大、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多以轻松、愉快、活动量较小、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最佳选择,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表4 你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形 式 人 数 百分比(%)
自由组织竞赛 998 60 个人单独活动 389 21 参加体育活动小组 271 14.7 参与社会活动等 90 4.3 从表4可以看出,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与同学们一起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竞赛,说明了小学生有较强自我参与活动的能力和较强竞争意识,喜欢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水平相近的同学一起活动。参加校内各种锻炼活动小组和俱乐部的人数较少只占14.7%,说明有组织有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需要加强,另外,在面访中有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体育教师的指导。
3.3 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调查
表5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
赞 成 反 对 说不清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有课外体育活动 1476 77.32 160 8.36 273 14.31 课时心情很好
2、课外体育活动比在教室 1588 83.17 148 7.74 173 9.09 学习更容易感到身心自由
3、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1286 67.36 255 13.34 178 9.30 后感到身心愉快
4、对挤占体育活动课 1556 81.49 185 9.67 168 8.84 的行为非常反感
5、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833 43.62 551 28.84 545 28.54 的开展形式很满意
从表5中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了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益处,81.49%的学生非常反感挤占课外体育活动课的行为,同时对各学校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单一的课外体育活动,满意率仅为43.62%。
3.4 班主任老师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情况
表6 班主任老师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赞 成 反 对 说不清楚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426 22.4% 87 63.2% 1237 64.8% 16 11.7% 246 12.9% 34 25.1% 对“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体育活动”这一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从师生的调查情况来看,结果存在很大的反差。有63.2%的班主任老师的观点是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老师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只得到22.3%的学生认同;仅有11.7%的班主任老师因各种原因反对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给学生的印象却有64.8%的学生认为班主任老师持反对意见。其实,这种师生之间平时缺少沟通造成的反差,已经影响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的错位,更影响到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种负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见表7。
3.5 影响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前面调查可知,小学生是非常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但是还是有部分学校和学生选择不上课外体育活动课,究其原因,学生问卷表明影响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中,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见表7。
表7 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可选多项)
排 位 影 响 因 素 人 数 百分比% 第一位 场地器材不足 1283 67.2 第二位 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 930 48.7 第三位 班主任和家长是否支持 714 37.4 第四位 组织形式内容单一 712 37.3 第五位 担心安全问题 180 9.4 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过长以及家长和班主任的是否支持的态度也是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以及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不可忽识的因素。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活动场地不足,除“先天”不足外,挤占体育活动场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按照《湖南省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能达到I类标准,但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场地、器材就相对减少,根本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调查还发现,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多以篮球、排球、羽毛球为主,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小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正确,动机明确,两者的共同指向都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且大部分小学生都喜爱并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使课外体育活动落到实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是以与同学一起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竞赛活动为主。由于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表现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普通缺乏有效的管理。
4.2 建议:
4.2.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引起各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用行政手段督促各学校增加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营造学校校园运动氛围,形成崇尚运动的校园体育文化,加大学校对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4.2.2 通过有计划地宣传、教育,提高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4.2.3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希望班主任老师和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增加师生互动渠道,帮助学生释放过重的心理压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
4.2.4 完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度和比赛制度。可以根据学生要求组建各种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和俱乐部,并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开展小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除了开展以“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等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外,还要充分挖掘体育资源、推广一些在场地、器材等方面花费小而组织简易的体育项目,同时还多开展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能发挥学生团队精神的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真正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编委会·《体育》(中学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56-730 [2]蒋海龙·苏州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9;(01):12-15 [3]刘海元·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中央7号文件的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教学; 2009;(01):5-6
第五篇: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今,社会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些商家利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低,将大量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推入市场,鱼目混杂。怎样才能选择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的书籍呢?为此,我们开展了研究活动。
二、研究目的为了了解现代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状况,发现不良倾向,寻找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课外书的影响,让他们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
三、研究成员:田鑫 蒋诗文 于艳玲等 组长:蒋诗文
四、研究过程
1、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
2、查阅资料: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3、问卷调查:对本市的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总结资料,撰写成文。
五、研究成果
我们在加积镇上的一些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中学生,并在网络上查找了有关资料,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1、在开学的一段时间,中学生主要是以购买教辅书为主;
2、中学生喜欢看的书类所占率为小说40%,文学10%,科幻10%。散文7%,武侠20%,漫画4%,杂志9%。
3、中学生对课余时间看书的态度,赞成85%,不赞成15%。
以下是我们的部分采访笔录:
问题:
一、请问你一般会在什么时间段看课外书?回答:一睡觉前
二、上课时
问题二:你选择在这个时间段看书的原因是什么?回答:
一、习惯性
三、老师上课内容太乏味,不敢在家看。
问题三:你一天内看课外书的时间为多少?回答:
一、一个半小时二、一般为一两个小时左右
问题四:你一年中对课外书的消费是多少?回答:
一、几十元左右二、一般都会在书店看或跟同学看,买书太浪费了。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大都以购买教辅书为主,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们是否真的喜欢看此类书呢?其实并不尽然,我们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虽然现在正实行教学改革,但应试教育始终主导着当今中学的教育,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一所学校升学率高低来评价这所学校的好坏,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便指定学生买某种能够提高应试能力的课外书,虽然学校指定的书本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都是优质的,但这也使学生难以抽出时间去读其他课外书,从而造成了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在课外考题中束手无策。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大部分中学生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看课外书,但我们必须去看一些有益身心的课外书,这不仅能扩大知识面,对我们的学习也会的很大的帮助。
有些中学由于上课内容太乏味或者不敢在家看课外书,而把课外书拿到课堂上看,这样不但不能很好的促进我们的学习,反而容易使我们荒废了学业。因此,老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中学生无任何经济来源,一般都会向图书馆或同学借书阅读,而不把钱花费在购买课外书上(教辅书除外)。
综上所述,我们就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一)阅读面窄。不少中学生只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孰不知,考试中的内容有些和课外阅读读本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阅读方式不当。有的学生在上课时间看课外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此外,有些学生不太注意知识的积累,没有把阅读过程中遇到到的精华内容摘抄、概括,在写作时又感叹自己的词藻不够优美,语言不够生动。
(三)没有正确地选择阅读的内容。很多同学对自己应该看什么类型的书感到迷惘,自己喜欢看的书不一定会适合中学生,适合中学生的又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中学生的课外读本五花八门。
(四)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觉得孩子课堂学习最重要,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我们的建议
(一)学校和图书管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学生读物的管理,以确保作品的健康有益,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图馆应大量购进中外名著等书刊,并开设简捷方便的借书手续,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活动,有效地发挥素质教育的阵地作用。
三)我们学生善于选择阅读的内容,并学会做读书笔记。
(四)在极其重视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今天,应以学校为主,不管哪一科老师都有职责鼓励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结合家长和有关传媒共同为我们中学生营造一种有益的读书氛围。
(五)作为学生,我们应权衡学习和消遣,哪一个更为重要。学校如何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序地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看外书,对学风文风的净化,一定能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