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的农民文化
梅州市梅江区广播电视大学 2009(秋季)本科毕业社会调查
题目:新时期的农民文化
姓名: 李忠华 专业: 行政管理
二0一一年三月
新时期的农民文化
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区文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情况,近期,区文广局组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农村,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农民自办文化调研活动。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农民自办文化的现状
农民自办文化属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当前**区的农村文化活动基本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援助和扶持下开展的,有一定的成绩但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氛围。各乡镇文化站充分利用有限的设施,积极开展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室不定期对农民群众开放,适时举行读书、象棋比赛等活动,另有一部分文艺爱好者也常在文化活动室互相交流。但大部分乡镇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未开展起来,缺乏浓郁的文化氛围、农民自身的素质和审美观亟待提高。部分村委会的农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情况不太乐观,大部分仅有场所,没有书籍和娱乐器材,有些村委会甚至农民活动场所都没有,使得有些农民活动难以开展。这与各乡镇文化站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乡镇文化站基本上是“空壳”,有些乡镇文化站没有办公场所,没有设施等,有些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不务正业”,被分配做其他部门的事情。从调研中了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还是非常渴望的,随着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目前文化活动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文化需求的情况下,农民自办文化活动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农民自办文化存在的问题
1.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视还不够。一些干部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有偏差,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造成农村文化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村一级干部对文化建设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这种思想观念直接导致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极大影响了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发展。
2.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场所阵地。**区大部分村缺乏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部分行政村办公地点小,要挤出一部分专门搞文化场所,实属不易。演艺队平时训练主要在简易的晒谷场上,雨雪天则挤在队员的客厅中,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同时,在文化设施上,设备陈旧,同时由于缺少经费投入,日常管理问题较大,存在设备散失或损坏的情况。2009年上级部门在我区设立农家书屋共有21个点,将对缓解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起到一定的作用。
3.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开展农民自办文化的资金主要靠村级经济挤点投入和农民自筹,可谓杯水车薪,仅够维持开展简单的文化活动所需,无法满足扩大规模和更新内容的资金需求。如:西村村委会一农民自办演艺队,表演用的“狮”“龙”“蚌”等道具损坏多年,因村级经济薄弱,无法修复器材,导致几十号人的演艺队在家“休业”。从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所以,农民普遍反映:“文化我们很需要,就是没有钱去享受,希望政府在文化服务时,尽量使农民少花钱,最好是不花钱。”
4.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和儿童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而这些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在家看看电视,农民剧团缺少新鲜血液,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不高。
四、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出发,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开展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
2.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进一步落实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并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各种捐资,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引导,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骨干的带动作用,培养农村文化骨干,每年开设一到二次农村文化培训班,特别是针对农民剧团,有重点的进行培训。着力帮助解决农村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他们稳定思想,安心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
4.积极开展活动,繁荣农村文化。结合各地实际,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创新自办活动,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快板、自编歌曲、舞蹈等文艺形式,创作具有乡土气息和时代特征的节目。组织群众迫切需要,积极性高,参与面大,影响面广,效果显著的节庆活动,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要以文化站、农民自办文化户为基地,不断巩固、充实、提高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积极开展季节性和阶段性的文艺活动,以普遍性、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促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更大规模与更高档次。
第二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来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大洼镇政府的西部,学校建于2000年9月,占地面积333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多年来,学校在上级的关心重视下,坚持转变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职教办学特点,明确办学目标,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办学规模、办学设施、学校管理、就业质量、社会效益均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内拥有标准远程教育网和多媒体微机教室,有现代化的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一支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深入贯彻魏书生教育思想,秉承“立足镇郊哦,办出特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办学宗旨。体现相信学生人人成才,培养学生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传播知识的圣殿,塑造人才的摇篮。
一、办学理念清晰,办学思路明确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坚持“面向本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业,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面向沿海城市,为推进大洼镇农民工就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走外向型、开放式办学之路,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于2005年8月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至今先后开设有五个教学班。班级专业的选择由学员意向和社会需求而定。目前05级计算机专业已毕业21人,06级计算机专业38人,07级高效蔬菜专业90人,08届二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09级高效蔬菜专业两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的高效蔬菜生产专业。
二、科学设置专业
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大洼镇是三所中学所在地,每年新增待业青年和劳动力100—200人,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临这种情况,我校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多家职业技能学校联合办学,开办了“9+1”职业技能教育。2005年至今先后由李敏、鞠玉洁。姚丽娟、晏强、荣丽娟等一批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组成大洼镇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执着的事业心和对学生父母般的爱心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学分制考核,“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早、中、晚和节假日由政教处、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为立足点,积极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努力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沉得下、蹲得住、能吃苦、讲奉献、专业技能过硬的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现代合格人才。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我们的目标是:以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树一流校风创一流职校。
五、狠抓技能训练
学校始终把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抓训练。严要求,切实提高职中生操作技能。学校坚持积极开展技能活动,不断规范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和考核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四证”考核制度。促进了职校生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畅通就业渠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就业安置工作是职教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大洼镇地域经济特点,安排学生到蔬菜大棚、园区、电脑公司等单位就业,学生及家长对职校安置路子普通较满意。至今为止,我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来
第三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大洼镇政府的西部,学校建于2000年9月,占地面积333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多年来,学校在上级的关心重视下,坚持转变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职教办学特点,明确办学目标,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办学规模、办学设施、学校管理、就业质量、社会效益均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内拥有标准远程教育网和多媒体微机教室,有现代化的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一支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深入贯彻魏书生教育思想,秉承“立足镇郊哦,办出特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办学宗旨。体现相信学生人人成才,培养学生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传播知识的圣殿,塑造人才的摇篮。
一、办学理念清晰,办学思路明确
二、科学设置专业
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大洼镇是三所中学所在地,每年新增待业青年和劳动力100—200人,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临这种情况,我校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多家职业技能学校联合办学,开办了“9+1”职业技能教育。
2005年至今先后由李敏、鞠玉洁。姚丽娟、晏强、荣丽娟等一批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组成大洼镇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执着的事业心和对学生父母般的爱心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学分制考核,“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早、中、晚和节假日由政教处、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为立足点,积极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努力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沉得下、蹲得住、能吃苦、讲奉献、专业技能过硬的现代合格人才。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我们的目标是:以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树一流校风创一流职校。
五、狠抓技能训练
学校始终把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抓训练。严要求,切实提高职中生操作技能。学校坚持积极开展技能活动,不断规范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和考核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四证”考核制度。促进了职校生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畅通就业渠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就业安置工作是职教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大洼镇地域经济特点,安排学生到蔬菜大棚、园区、电脑公司等单位就业,学生及家长对职校安置路子普通较满意。至今为止,我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第四篇:农民文化广场管理制度
光明社区文化广场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我社区文化广场综合管理,维护广场的正常秩序、环境卫生、公共绿地及公共设施的完好,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经社区两委会议讨论,特制定《光明社区文化广场管理制度》,望广大居民认真执行。
一、《文化广场管理制度》是全体居民的行为规范,无论党员、干部群众,在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严格遵守。
二、进入广场的人员自觉遵守广场的管理制度,爱护公共设施,维护环境清洁,保护绿化、美化,服从广场管理人员的管理。
三、要自觉遵守公共环境卫生,不得随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塑料袋等废弃物,不允许在房屋建筑墙面上乱写、乱抹。花园、围墙、路牙、公开栏等场所不允许运动践踏。
四、禁止进入广场草地、花坛、花带。禁止攀爬,毁坏广场各种绿化植物及健身器材。
五、禁止堆放一切杂物,包括夏收、秋收。
六、儿童健身器材及活动场所由监护人员负责安全。出现任何事故,责任自负。
宜城街道光明社区居委会
第五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双塔乡福泉村农民文化技术第二学校简介
双塔乡位于瓜州县东60公里处,有500左右人口,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地处沿线地段。
一、办学方向、师资队伍
办学以来,以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大纲为指南,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以“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高农民文化、政治素质,扫除青壮年文盲,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长短结合。采取技术讲座、印发资料、示范指导、放录相等形式进行教学。请进来走出去、课堂教学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我校有教师4人,其中党员2人,有大专以上学历和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多年来,教师均能积极工作,勤奋教学,学员能遵纪守法、努力学习。
二、校舍、经费
在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镇农校工作取得了飞跃发展。现窝农校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教室3间,办公室、校舍布局合理,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三、办学计划,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管理制度,每年制订有德育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教学内容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方法灵活多样,长短结合,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行政、教师财务档案,图书、仪器等各项管理制度能按章执行。教学档案保管完备,还不断开展跟踪调查和市场预测。
四、教育培训效益
在办好农校的同时,对脱盲学员,抓住种养实际,组织他们学技术、学文化、学政策,我乡普教工作多年来各率合格,控制了新文盲的产生。农校每年开展各项培训活动10多次,培训学员2000多人,90%以上学员能全年坚持参加各项培训。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决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完善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为发展山区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