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农民致富的对策及思考
新时期农民致富的对策及思考
————李晓娜、李晓玲、李晓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地位的变化,农民的观念形态开始变化。中国农民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新的一代农民正在成长。农民素质提高表现在农村劳动力队伍完成了新老更替。目前35岁以下的新农民已占劳动力的60%左右。新时期的新农村,主力军已由青年农民来承担。针对现代青年人富有理想,接受新事物快,充满激情等特点,如何在新阶段增加新时期农民收入,带动致富,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阶段农民收入缓慢的原因
(一)农民负担仍然很重。一是教育负担沉重。在绝大多数有子女读书的家庭中,教育支出已成为主要支出项目,在接触到的农产中,有87%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是一个大难题,两个劳力拼命挣来的钱,也不够一个学生花费。沉重的教育开支对于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二是农民医药费负担过重。调查结果反映,有95%的人认为看病最难,农民们普遍认为,现在看病难不是像以前那样缺医少药,而主要是医药费太高,手中没钱看病。农民在乡医院看一次小病,起码要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再加上乡医院医疗条件不好,大病治不了,小病又治不到,农民不得不到“门坎”更高的医院看病,造成许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许多农民得了小病就挺,一旦大病临头,一般是根据经济条件决定怎么治,实在治不起就在家里拖。除此之外,农民还要承担赡养老人的重任。
(二)农户生产经营粗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以来,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甚至所耗成本费用比市场价格还高。二是生产手段落后,仍然是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三是科技含量低。四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在很多地方仍旧是“种地在人,收成在天”。
(三)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是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特别是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攀高不下。调查得如:①化肥价格。尿素去年
4月份市场零售价为1600元/吨,今年涨至1890元/吨,涨幅为19.8%;湘氮碳酸氢铵去年同期出厂价为434元/吨,零售价440元/吨,今年4月份出厂价涨到490元/吨。零售价涨到500元/吨,分别上涨1—2%和13.6%。②农药价格。甲胺磷去年4月份零售价为1—8.5元/公斤,今年涨到20元/公斤,涨幅为8.1%;氧化乐果去年4月份零售价为17元/公斤,今年涨到18.6元/公斤,涨幅为9.4%。③种子价格不稳定,随市场行情变化很大。去年金优404、金优207为7元/公斤,今年分别涨至9.6元/公斤、10元/公斤,涨幅分别是37.1%、42%。④农膜价格。农膜去年4月份的零售价为5元/公斤,今年涨至6元/公斤,涨幅为20%。二是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都有所增加,相应增加了投入。三是个别农资经营者受利益驱动,或售假卖劣,或宣传误导农民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也相应地增加了投入,导致效益降低。
(四)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一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产业的弱势性,要求政 府对农业进行有力的扶持,但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是有限的,形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业科技推广滞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的局面。二是农村资金“失血”外流。由于投资农业的比较效益不高,导致资金大量流出农村,一些商业银行也逐步放弃农村市场。另外,农民手中少量的自有资金也通过教育、医疗等支出流向城市。调查中发现,不管是农民还是其他的社会投资者,都不愿意对农业进行大额、长期投资。
二.新时期农民致富的对策及途径
(一)创业是农民致富之本
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千千万万的农民,动脑、动手,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走上发展经济的主战场,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农民创业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农民创业是农村劳力快速转移的战略平台。农民创业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农民在外打工,虽然可以立竿见影有较好的收益,但是,大部分打工者迟早要回到乡村,一旦回家,就不再有收入。打工收入是即时的,没有延后性,而创业,是在不断累积,持续增值,可以说是一年投入,几年受益。不断经营,就会持续受益。
(二)加强农民素质和就业技能培训,配给农民增收“金钥匙”
无论务工还是务农的农民,最缺的都是科学技术,最期盼能有一技之长。因此我们要结合“阳光工程”和“跨培工程”,大力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强化对农民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民增收注入持久的动力。首先,农业已走出产品短缺的时代,开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农民收人增长日益依赖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科技进步的速度和产品质量将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关键。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网络,根据农时、农情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其次务工经济中单一的“苦力型”输出已无法跟上市场的需求。因此要扎实实施阳光工程和跨培工程,做好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把真正能挣得上钱的适用技术、技能教给农民,让农民的增收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三)瞄准市场抓增收
一要“发展跟着市场走”。一切都应以“市场”为风向标,该发展什么、该抓什么、规模大小、质量要求都靠市场“讲话”,以此激活农业的内在潜力。
二要抓住发展重点。要摒弃传统的发展观念,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将工业管理制度引入农业生产过程,促进农业工业化。要下大力气引进和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采用“企业+农户”的形式。集中连片开发土地,最大限度提升农业效益。
(四)开发资源推增收
一要发展好劳务产业。要继续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强化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培训能力,确保外出农民工有1—2门专业技术。要组织动员全社会关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赡养、留守子女教育培养问题,使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安心出门、放心挣钱”。二要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回乡人员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帮助返乡创业人员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创业的资金来源问题。
三、建议及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凭什么增收?政府又凭什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总体上讲,发展是硬道理,增收是归宿点,是推进生活宽裕的首要手段。
具体的讲,我县新形势下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优势思增收
一要明晰优势。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劳动力是我县的两大资源优势,把好的做优,优的做大,大的做强还有许多文章可做,农业发展首要的是围绕这两大资源进行。明晰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当是推进农业发展的方向。二要找准重点。在强调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今天,农业也和其他产业一样,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有侧重缓急。找准一点、推动全局、突出发展当是抓好农业的拐点
(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致富项目: 农民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致富项目。1.有的资金、资源、技术、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渠道、人员素质、信息系统、市场位臵和机会等条件都具备,能结合市场未来一定时期的供求预测和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选择确定带来利润最多的一个或几个致富项目。2.有的只具备了致富所要求的一部分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应想办法创造所不具备的条件,再结合未来市场供求情况选择相应的致富项目。3.有的虽然各种主观条件、客观条件都具备,但这些条件的具备程度不同,有的较充分,有的不太充分,应该想办法加强不太充分的条件,使之与致富要求相适应,以选择相应致富项目。4.有很多农民不完全具备致富所要求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弥补、创造这些条件,选择任何致富项目都不可能成功,这就很难致富;但也可以结合自己有限的条件,寻找市场需求,增加自己的收入。例如:有的农家有一辆脚踏三轮车,又有一个身强力壮的劳动者,就可以在农闲时间或节假日到城里拉客,搞人力运输,搞城乡必需品的交流等等,这样也可增加些收入。如果这点条件也不去利用,就不会增加收入,在家庭各项必需支出不能减少的情况下,就只能处于贫困状态。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致富项目,不自量力或悲观消极,就达不到致富目的。
第二篇:农民致富(本站推荐)
工 作 总 结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去年9月,我来到宝泉岭农场分公司工作,近六个月以来,在分公司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较快的适应了工作。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 地认识到自己得不足之处:但通过自己得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自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得行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把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优良品德。
二:学习方面
坚持吧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及相关工作业务知识,并结合自己得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电脑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和电脑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工作能力。
三:工作方面
服从安排,认真负责,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在局里工作中,全面、准备滴了解和掌握农业、农机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领导汇报,向同事请教,尽快适应和熟悉新的工作。去年九月,来到农机推广中心工作。九月正式大田收获的月份。每天早上准时下地查看粮食和蔬菜的收获情况,并将收获回来的蔬菜同意装袋,放置到通风的地点存放。粮食收获回来到存储基地,统一晾晒和集中粮堆。在粮食和蔬菜都收获完成后,及时的调动机车进行秋整地,为来年的种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1月份,公司在粮食大丰收之时,农产品
第三篇:村干部带头致富对策思考
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对策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赋予了农村基层干部新的职责和使命,其主要任务已经转移到搞好服务、强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来,转移到发展农村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上来。
一、村干部带头致富路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创富能力普遍偏弱。目前,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型、创业型带头人相对缺乏。绝大部分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徘徊不前。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经济发展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二)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工作方面,工作方法简单,墨守成规,安于现状,集体经济匮乏、无钱办事,村干部面对困难,除了政府支持和项目资金外,束手无策,没有较好的办法解决。
(三)发展市场经济能力较弱。一是筹谋经济发展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不善于在吃透上级精神、了解市场行情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而是习惯于根据乡镇的指标任务和安排部署确定工作思路,无主动发展本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动意识。二是获取信息方法单一,难以有效指导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绝大多数村干部主要是通过乡镇、电视获取有限的经济信息资源,了解与专业化生产相关的专业信息受环境制约,要么是过时的,要么是道听途说,真实性、实效性较低。
(四)学习创新能力弱。一是学习自觉性差。一部分村干部认为只要把村级经济搞上去、为民办实事,学习不学习无关紧要。一部分村干部抱有应付思想,为应付检查而学习,缺乏主动性。二是创新意识差。对于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往往按部就班照抄照搬的多,装饰表面应付检查的多,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少。
(五)部分村干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村干部把村里工作当“副业”,不能一心一意工作,有的村干部在上面压任务、下面群众骂、家庭抱怨多的情况下工作,思想压力大,常有撂挑子的想法,被动应付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进取精神。
二、解决途径与思考
(一)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具体要坚持“四个面向”:一是面向现有年轻村干部,选管理型人才;二是面向经济发展的能人,选经济型人才。要特别注意把农村那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经验的“能手”、有富民强村本领的“强人”选拔到农村干部岗位上来;三是面向珠东乡有所作为的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选知识型人才;四是面向外出务工经商回村人员,选外向型人才。要更新用人观念。破除僵化衡量德才的旧观念,树立凭实绩用人的新观念;破除求全责备的旧观念,树立看本质、看本事的新观念;破除论资排辈、搞平衡照顾的旧观念,树立“无功就是过,经济上不去就是错”的新观念,真正做到“人才上来,庸才下去”,实行“先定事,后选人,以事选人,选人干事,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的办法来选拔村干部,拓展民主范围,扩大民主权利;避免村干部上任后工作的消极和随意性,用制度保障群众利益;使村民们进一步明确选村干部干什么,树立起推举村干部的理性认识,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为农村的各项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一是注重培训的科学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采取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办法,每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系统培训。二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强化实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对村干部进行现代农业技术、农村实用科技和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使每位农村干部多掌握几门农业实用技术。三是要注重培训的多样性。注重以农村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培训效果。定期组织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采取领导讲课、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就农业科技、涉农法律政策、农村工作方法和工作业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组织优秀村干部进行“传经送道”、致富带头人介绍经验等办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着力建立使村干部经常受教育的科学教育培训机制,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到县级党校培训,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使其增强执行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在增强为民造福,为群众服务意识上下功夫,成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头人。加大科技和市场经济教育培训力度,要针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努力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能力。
在教育培训内容上,一定要适销对路,使党员、干部群众乐于接受。尤其在致富门路上真正把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工作业务培训培到点子上,解决党员、干部脑袋空,口袋穷的问题。真正把培训与改变农业种养结构,建立产业化基地结合起来,便于党员、干部因用而学,学有所用,学有大用,使党员、干部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保证每个村的基层干部后备力量保持2—3人的常数,为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储备人才。
(三)积极引导村干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项目经济。要把党员、村干部凝聚在一起,形成凝聚力、合力。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村民群众最贴心的基层组织一定要想办法积极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升种养科技含量,坚持名、特、优品种开发,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加工业。要因地制宜、立足村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找准发展路子,要进行种养的可行性分析论证,避免产品销路不畅,增产不增收。打造自己的品牌,推进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形成产供销产业链,突现一村一品的特色。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是村级政治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实现有人理事、有钱办事的保证。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资源优势选好项目,强化经营管理,保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在村干部带头致富,引导群众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一要在打造队伍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把有活力、有激情、有能力的人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去;二要在解放干部思想上下功夫。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解放农村干部思想,拓宽农村干部带头致富思路,才有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三要在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对农村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农村干部对政策感应的敏锐度,对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洞察力,对技能应用的科学性。
第四篇:村干部带头致富对策思考
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对策措施
-----司增鹤、刘小永、张书彬
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赋予了农村基层干部新的职责和使命,其主要任务已经转移到搞好服务、强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来,转移到发展农村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上来。
一、村干部队伍现状
梁庄镇现有40个行政村,全镇156个村民小组,3.8万人,党员1213名,共有村两委班子成员194名,其中85名村干部交叉任职;村书记、主任共68名,其中“一肩挑”的村有12个。
1、干部队伍层次结构情况
村干部队伍的年龄搭配比较合理。全镇现有的19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55岁以上的25名,占12.7%,36-45岁的103名,占52.9%,35岁以下的66名,占34.4%,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为29岁,平均年龄为41.2岁。
2、干部队伍文化素质情况
我镇村两委班子成员中,高中以上学历的有103名,占53.1%,初中学历的有78名,占40.4%,小学学历的有16名,占6.5%。
3、干部队伍的致富能力情况
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一技之长的有56名,占28.8%,其中种养技术的34人,实用技术的22人。在村书记、主任的68人中,19人有一技之长。
二、村干部带头致富路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创富能力普遍偏弱。目前,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型、创业型带头人相对缺乏。绝大部分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徘徊不前。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经济发展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我镇194名村干部
中,有产业的25人,比例仅为12.8%。
(二)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村主职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工作方面,工作方法简单,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全镇从事村干部工作10年以上的主职干部为8人。集体经济匮乏、无钱办事,村干部面对困难,除了政府支持和项目资金外,束手无策,没有较好的办法解决。
(三)发展市场经济能力较弱。一是筹谋经济发展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不善于在吃透上级精神、了解市场行情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而是习惯于根据乡镇的指标任务和安排部署确定工作思路,无主动发展本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动意识。二是获取信息方法单一,难以有效指导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绝大多数村干部主要是通过乡镇、电视获取有限的经济信息资源,了解与专业化生产相关的专业信息受环境制约,要么是过时的,要么是道听途说,真实性、实效性较低。
(四)学习创新能力弱。一是学习自觉性差。一部分村干部认为只要把村级经济搞上去、为民办实事,学习不学习无关紧要。一部分村干部抱有应付思想,为应付检查而学习,缺乏主动性。二是创新意识差。对于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往往按部就班照抄照搬的多,装饰表面应付检查的多,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少。
(五)部分村干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村干部把村里工作当“副业”,不能一心一意工作,有的村干部在上面压任务、下面群众骂、家庭抱怨多的情况下工作,思想压力大,常有撂挑子的想法,被动应付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进取精神。
三、解决途径与思考
(一)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具体要坚持“四个面向”:一是面向现有年轻村干部,选管理型人才;二是面向经济发展的能人,选经济型人才。要特别注意把农村那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经验的“能手”、有富民强村本领的“强人”
选拔到农村干部岗位上来;三是面向镇有所作为的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选知识型人才;四是面向外出务工经商回村人员,选外向型人才。要更新用人观念。破除僵化衡量德才的旧观念,树立凭实绩用人的新观念;破除求全责备的旧观念,树立看本质、看本事的新观念;破除论资排辈、搞平衡照顾的旧观念,树立“无功就是过,经济上不去就是错”的新观念,真正做到“人才上来,庸才下去”,实行“先定事,后选人,以事选人,选人干事,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的办法来选拔村干部,拓展民主范围,扩大民主权利;避免村干部上任后工作的消极和随意性,用制度保障群众利益;使村民们进一步明确选村干部干什么,树立起推举村干部的理性认识,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为农村的各项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一是注重培训的科学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采取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办法,每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系统培训。二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强化实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对村干部进行现代农业技术、农村实用科技和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使每位农村干部多掌握几门农业实用技术。三是要注重培训的多样性。注重以农村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培训效果。定期组织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采取领导讲课、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就农业科技、涉农法律政策、农村工作方法和工作业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组织优秀村干部进行“传经送道”、致富带头人介绍经验等办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着力建立使村干部经常受教育的科学教育培训机制,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到县级党校培训,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使其增强执行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在增强为民造福,为群众服务意识上下功夫,成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头人。加大科技和市场经济教育培训力度,要针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努力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能力。
在教育培训内容上,一定要适销对路,使党员、干部群众乐
于接受。尤其在致富门路上真正把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工作业务培训培到点子上,解决党员、干部脑袋空,口袋穷的问题。真正把培训与改变农业种养结构,建立产业化基地结合起来,便于党员、干部因用而学,学有所用,学有大用,使党员、干部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保证每个村的基层干部后备力量保持2—3人的常数,为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储备人才。
(三)积极引导村干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项目经济。要把党员、村干部凝聚在一起,形成凝聚力、合力。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村民群众最贴心的基层组织一定要想办法积极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升种养科技含量,坚持名、特、优品种开发,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加工业。要因地制宜、立足村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找准发展路子,要进行种养的可行性分析论证,避免产品销路不畅,增产不增收。打造自己的品牌,推进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形成产供销产业链,突现一村一品的特色。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是村级政治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实现有人理事、有钱办事的保证。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资源优势选好项目,强化经营管理,保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在村干部带头致富,引导群众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一要在打造队伍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把有活力、有激情、有能力的人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去;二要在解放干部思想上下功夫。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解放农村干部思想,拓宽农村干部带头致富思路,才有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三要在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对农村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农村干部对政策感应的敏锐度,对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洞察力,对技能应用的科学性。
第五篇: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中国共产党有着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党在不同时期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迈入21世纪的新时期以后,随着国内外各方面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研究这些新特点,继续加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我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保证。
[关键词]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新变化思考
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决好农民的人心向背问题,是事关大局、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建成、建好的大问题。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当中,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除其中一些不良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宣传部门或者宣传工作人员的事情,缺乏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宣传”理念,不能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把对农民的宣传、思想教育视为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是十分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在基层,许多地方乡镇干部、村干部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以至使许多农村由于缺少正确的思想宣传、引导,使得农村的思想建设在许多方面,跟不上中央领导的步伐。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致使农村思想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在这方面,我国执政党一直有着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新时期,在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新变化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变化的特点,研究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原则和途径,为更好地进一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一、我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优良的传统
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里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自从党成立的那天起,就非常重视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史为鉴,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认识不同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新时期进一步发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开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挫折阶段、继续探索阶段等。这些阶段的理论和特点、经验和教训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为我们在新时期的复杂环境下,继续进行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新时期农民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新变化
1、新时期的时间定义
新时期,本文所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的进入到21世纪后的时间段。本文侧重对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是因为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面对得到不断改善的生活条件,农民的心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基于此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发生与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不同。
2、新时期的农民思想呈现出的新特点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到了21世纪,农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主面:
(1)由单一的物质追求,转向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多样性需求
得益于改革开放,农民的口袋渐渐地鼓了起来。首先,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从此过了吃饱饭的日子,甚至许多农民还有了余钱,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都没有过的事情。其次,随着中国建设工业化国家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批的农民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城里来务工,农民手里便有了可自由支配的闲钱。许多农民,在农村里盖起了楼房,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正由单一求富向求富、求美、求知、求乐、求和谐的多样性需求转变。
(2)农民群众对中央政策的敏感性明显增强
首先,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有较大幅度提高。随着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取消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综合改革措施的出台,使得政府的信任度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当前农村政策对农民切身利益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导致他们对涉及政策的敏感性空前增强。
(3)部分农民染上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务工,许多城市的不良习气也在农村里滋长起来,使得本来纯朴的民风受到极大的破坏。赌博、盗窃、打架事件日益多起来。以笔者所在的村为分例,据村里人反映,如果那一户人家里面的人都外出的话,房屋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一些能够直接食用的农作物,成熟时节如果没人看管或是看管不严的,被盗现象也十分严重,这些不良风气现象得到了村干部的证实。另外,攀比、炫富、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等与建设和谐新农村不符的现象也有加重的趋势。
(4)伦理观念和是非观念趋于复杂
80%的农民认为,日子越过越好,人情越来越淡,重幼轻老,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如果听任这种不良风气任意泛滥,将会导致整个农村社会的伦理、是非、荣辱观念混淆不清,造成人们价值迷乱和道德困惑。部分农民漠视长远利益和他人、集体、国家利益,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互相拆台,大打出手,反目成仇。需要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利益观教育,发挥利益驱动对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消除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负面影响。
(5)生存压力不容忽视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进入到了一个各种矛盾突显期和建设困难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民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首先,生产和生活成本增大,让部分农民的生活压力徒增。现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和各种家电十分普及,使用自来水、电和煤气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但是随之而来新增加的生活成本,也让很多的农村家庭倍感吃力。同是,进行农业生产所用的农具、农药等成本不断的增高,使许多农民放弃了务农选择进城打工。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各项支出不断上长,是农民压力增大的主要源因。其次,就业压力日渐增大。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城市下岗工人逐渐多起来,对于没有技术优势的农民来说,在城里找工作更加不容易了。
生产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农民长期处于心理压抑和焦虑状态。这是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因素,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急需通过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予以缓解。上述的思想和心态变化,构成了当前农民群众的思想主流
三、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跨入了新世纪,农民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近三十年的改革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农民思想和党的建设步伐保持高度一致,对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在我国经济向着更纵深发展的今天,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不能松懈。
矛盾的暴露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一个事物只有它的矛盾充分暴露了,我们 才能有机会完全了解这个矛盾发展的规律,也只有在充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时候,我们才能把握这个事物发展的方向。跨入了新世纪后,随着国内各方面环境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已经变化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是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党在长期的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和原则。根据新时期、新情况和分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符合时代性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1)通俗易懂
新世纪农民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是和城镇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理解各种方针、政策和党的思想主流时,会存在一定困难。在对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时,要注意考虑到农民的理解能力,尽量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法、语言,使农民接受起来没有障碍。
(2)贴近原则
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农民宣传思想工作,比如优生优育、少生快富,科学种植各种农作物,尊老爱幼等各种积极向上的有利农村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农民、农村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是重点宣传部分。而对于国家的一些大政方针政策,由于缺少亲和力,农民认为离他
们大远了,不愿意接受。因此,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注意贴近原则,有利于农村、农民发展的思想,农民乐意接受并转化为行动,而一些太大太空的思想,农民就会认为这些形式的东西离他们的世界太远了。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指要根据时势发展的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农村进行一些思想工作。比如,在某一时期、某地,针对六合彩赌博成风,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可以针对这一事件,重点对农民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帮助农民脱离这种恶习。针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问题,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好处。
四、新时期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作为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所要通过的基本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1]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依据应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农民已经变化了的新思想,积极研究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几个方面,是新时期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考虑的:
1.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搞好各种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思路:首先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要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实现农民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农民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的,而是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就必需承认农民的主体地位,走群众路线,避免行政化、命令化等僵硬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群众当作简单被动的“接受器”,要着眼于挖掘群众的内在动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让他们在交流中接受信息,在讨论中接受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2]其次,搞好各种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人口素质是搞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2、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同时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首先,科学技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突出科学知识的教育。邓小平说过:“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3]其次,注重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用精神的、科技的、文化的力量去武装、造就现代化的新农民。最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相结合,引导农民树立科技兴农意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建立新型高效的现代农业。
3.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所有的党员和干部都要做。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支业务精、政治性强、作风正派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级党组织必须要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其次,要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将那些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的骨干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最后,为了充实队伍的力量,注意吸收一部分返回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打工返乡者,复退军人等,他们从外面带来了较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新的信息,思想活跃,有开拓进取精神,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这支力量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注释:
[1]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8.[2]张艳莉.新农村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论析[D].曲埠师范大学,2008:23.[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3.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郭春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述[D].江西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