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4 23:5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第一篇: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所谓党群关系,宏观上讲,就是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微观上讲,是指政党与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公民、选民以及自治性组织的关系。党群关系是世界上所有政党都必须高度关注的内容,对于在野的选举型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获得政权的唯一通途;对于执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为了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实现途径

(一)实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强有力的发展保障。

第一,要防患于未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要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公平合理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第三,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使人民看到希望,树立信心。第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对执政党来说,抓这个工程、那个工程,大搞“形象工程”、“劳民工程”,其实重要的是要抓好“民心工程”。

(二)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提供稳定基础。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需要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雁。党员干部是否心里装着群众,坚持为群众服务,是党群关系是否和谐的关键。只有党员干部发扬好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良好形象和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才能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三)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提供长久有效制度机制。

首先,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重塑党的权威。执政党应当积极促使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还权于民。随着党的权力从公共领域的退出,执政党应该积极培育新的健康力量,承担公共领域的管理责任,尤其应当鼓励各种公民组织的发展,通过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社会公平的目标。而党的权威则表现为对各种利益集团的调控和平衡,防止少数社会强势集团侵犯公共利益。其次,要完善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一要限制权力。二要监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才能使权力运作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执政党也才能获得公众长久而积极的认可

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 当前,我国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的隔阂疏远了党群关系;民生问题的处理不当影响了党群关系;贫富差距削弱了党群关系;贪污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群关系;基层民主发扬不到位制约了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着力点有: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保障民生,加强利益调控;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党群关系 制度建设 工作方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良好的党群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党群关系在总体改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之基,亟需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一)思想认识的隔阂疏远了党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血浓于水的党群关系在物欲横冲的潮流中也接受着挑战。党的政治意图与人民群众的愿望没有达成一致,党员干部不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所言所为也总是抱怀疑态度。诚信缺失,部分群众对党的信心有所动摇,甚至于仇官的社会心理较为普遍,党群之间思想隔阂问题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的首要问题。

(二)民生问题的处理不当影响了党群关系。

关注民生,坚持执政为民是党领导的根本所在,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有的地方的党委政府,某些领域的党政干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村征地补偿问题、城市居民房屋拆迁问题、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城市管理中小商贩利益受损等等,制定政策欠科学,执行政策不平衡,工作措施不得当,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群众的不满,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可以说,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党的群众基础。

(三)贫富差距削弱了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它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不公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不仅削弱了党群关系,还会引发和加重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会弱化一部分社会群体,致使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下降,生活水平下滑,这既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又影响了群众对党的感情。

(四)贪污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群关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当前,部分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经受不住物欲诱惑,滋生了贪污腐败的思想和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部分群众对党的信任危机,贪污腐败现象已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最大敌人。

(五)基层民主发扬不到位制约了党群关系。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落实“五权”(即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霸道、独断专行,集体重大事项一个人或个别人说了算;村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位,村干部以权谋私、侵占集体资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民主权利不能有效落实,致使广大群众对党产生了不满情绪。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是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总体上来说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作风腐败堕落。

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党群关系的状况。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使党的群众工作效果大大折扣。少数数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腐败问题败坏了党的形象,降低了群众的信任,党群之间思想存在隔阂,感情逐渐疏远,有时甚至会直接引发党群矛盾,严重威胁党群关系。

(二)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

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其主要原因是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民主制度不健全,诉求渠道不够畅。

如农村基层“四个民主”中,由于民主选举的制度刚性较强,落实的相对较好,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弹性较大,各地落实的情况就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不大信任。另外,解决诉求的机制不力,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反映了我们的诉求渠道不够畅通。

(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

造成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特别是现行的干部考核重虚轻实,重数字报表轻实际绩效。基层干部对此意见很大,认为现在上级更多看重的是显性政绩,那些走“正步”、踏踏实实做事的干部,却因为政绩“不显”而得不到认可;那些急功近利、摆花架子、会“作秀”的人,反而得到提拔重用。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三、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从执政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搞好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具体来说:

(一)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只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密切党群关系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才能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二)保障民生,加强利益调控。首先,要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当前特别要在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境、扶贫等重点领域,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机制,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致力于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机制,把两极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实现公共财政倾斜,更好地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和慈善事业“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确保他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 在群众还不能直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情况下,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是否充分,群众的意愿能否反映到决策机构,是关系到决策能否适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大事情。如果人民群众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益表达,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能真实体现出来,执政党的政治协调与沟通就会失效,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政党与群众之间就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必须要尊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同时,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意愿、呼声能够顺畅表达的渠道,这也正是和谐党群关系建立的重要渠道。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拥护度。

(四)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能否始终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关键取决于党是否始终保持先进性。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是我们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工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具体要求,下大力气解决党员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反腐败工作,要坚持教育为先,坚持注重预防,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改革创新,以反腐败工作的扎实推进来取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五)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继承、沿用好的做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改进方式方法,推动党的群众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一是要熟悉、用好新型交流载体。充分发挥好现代交流工具的功能作用,以网络为纽带,延伸触点,扩大与群众交流的多样性、广泛性;二是要改进交流方式。要不断探索党群之间交流的新形式,掌握与群众沟通的技巧,充分体现交流时的互动性、平等性,用新方式、新方法来进一步开创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 当前,我国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的隔阂疏远了党群关系;民生问题的处理不当影响了党群关系;贫富差距削弱了党群关系;贪污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群关系;基层民主发扬不到位制约了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着力点有: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保障民生,加强利益调控;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党群关系制度建设工作方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良好的党群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党群关系在总体改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之基,亟需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一)思想认识的隔阂疏远了党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血浓于水的党群关系在物欲横冲的潮流中也接受着挑战。党的政治意图与人民群众的愿望没有达成一致,党员干部不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所言所为也总是抱怀疑态度。诚信缺失,部分群众对党的信心有所动摇,甚至于仇官的社会心理较为普遍,党群之间思想隔阂问题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的首要问题。

(二)民生问题的处理不当影响了党群关系。

关注民生,坚持执政为民是党领导的根本所在,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有的地方的党委政府,某些领域的党政干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村征地补偿问题、城市居民房屋拆迁问题、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城市管理中小商贩利益受损等等,制定政策欠科学,执行政策不平衡,工作措施不得当,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群众的不满,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可以说,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党的群众基础。

(三)贫富差距削弱了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它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不公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不仅削弱了党群关系,还会引发和加重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会弱化一部分社会群体,致使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下降,生活水平下滑,这既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又影响了群众对党的感情。

(四)贪污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群关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当前,部分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经受不住物欲诱惑,滋生了贪污腐败的思想和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部分群众对党的信任危机,贪污腐败现象已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最大敌人。

(五)基层民主发扬不到位制约了党群关系。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落实“五权”(即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霸道、独断专行,集体重大事项一个人或个别人说了算;村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位,村干部以权谋私、侵占集体资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民主权利不能有效落实,致使广大群众对党产生了不满情绪。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是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总体上来说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作风腐败堕落。

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党群关系的状况。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使党的群众工作效果大大折扣。少数数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腐败问题败坏了党的形象,降低了群众的信任,党群之间思想存在隔阂,感情逐渐疏远,有时甚至会直接引发党群矛盾,严重威胁党群关系。

(二)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

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其主要原因是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

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民主制度不健全,诉求渠道不够畅。

如农村基层“四个民主”中,由于民主选举的制度刚性较强,落实的相对较好,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弹性较大,各地落实的情况就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不大信任。另外,解决诉求的机制不力,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反映了我们的诉求渠道不够畅通。

(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

造成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特别是现行的干部考核重虚轻实,重数字报表轻实际绩效。基层干部对此意见很大,认为现在上级更多看重的是显性政绩,那些走“正步”、踏踏实实做事的干部,却因为政绩“不显”而得不到认可;那些急功近利、摆花架子、会“作秀”的人,反而得到提拔重用。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三、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从执政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搞好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具体来说:

(一)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只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密切党群关系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才能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二)保障民生,加强利益调控。首先,要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当前特别要在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境、扶贫等重点领域,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机制,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致力于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机制,把两极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实现公共财政倾斜,更好地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和慈善事业“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确保他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 在群众还不能直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情况下,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是否充分,群众的意愿能否反映到决策机构,是关系到决策能否适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大事情。如果人民群众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益表达,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能真实体现出来,执政党的政治协调与沟通就会失效,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政党与群众之间就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必须要尊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同时,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意愿、呼声能够顺畅表达的渠道,这也正是和谐党群关系建立的重要渠道。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拥护度。

(四)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能否始终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关键取决于党是否始终保持先进性。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是我们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工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具体要求,下大力气解决党员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反腐败工作,要坚持教育为先,坚持注重预防,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改革创新,以反腐败工作的扎实推进来取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五)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继承、沿用好的做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改进方式方法,推动党的群众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一是要熟悉、用好新型交流载体。充分发挥好现代交流工具的功能作用,以网络为纽带,延伸触点,扩大与群众交流的多样性、广泛性;二是要改进交流方式。要不断探索党群之间交流的新形式,掌握与群众沟通的技巧,充分体现交流时的互动性、平等性,用新方式、新方法来进一步开创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特点》

(430079)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闫聪慧

电话:***

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特点

闫聪慧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攻艰时期,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总结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经验、分析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新的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党群关系;经验;挑战;对策

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攻艰时期,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总结新时期党群关系的经验、分析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党群关系进而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新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经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与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密的血肉联系。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新时期建立和谐党群关系的物质基础。

新时期,各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都把经济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将经济发展摆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促发展,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总之,党实施一系列关于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使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广大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支持和拥护党,为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让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政治基础。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1982年颁布了新时期的第一部根本大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经过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中国的民主法制不断发展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奠定法律基础。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使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到实处。

(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干部的实践基础。

新时期党之所以能够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牢记党的指示,身负全党重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始终保持着群众本色。“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孔繁森不畏青藏高原恶劣的气候,默默地做着援藏事业,最终将自己年轻的生命贡献给国家和人民;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不畏风雨人生、利蔽得失,领导草原人民走上幸福之路,等等。这些先进的共产党员深入群众,为群众谋实实在在的幸福,与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他们是新时期党的先峰。

(四)大力发展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基础。

新时期为了改变我国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面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发展教育事业。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重点。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把发展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系列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行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为密切党群关系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新时期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

密切的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之所在,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然而,新时期是我国社会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新时期的党群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使社会利益群体的矛盾复杂化,给新时期党群关系带来严重的影响。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变化也给党群关系带来了一些冲击。一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利益差异使这些群体、阶层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利益矛盾,从而影响党群关系的和谐。二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怀疑和不满,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从而破坏党群关系。

(二)民主政治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不能得到切实的落实,这也是党群关系面临的一个挑战。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们对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大政方针等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然而,由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相对不完善、不健全,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实现。在制度方面,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并未真正落实,“权大于法”的现象时

有发生,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在体制方面,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党员干部滋生腐败情绪,破坏党风,伤害人民的感情;在民主机制方面,共产党要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民群众并没有充分享受到这些民主权利。

(三)党自身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党员存在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对党群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一些党员干部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抵挡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贪图享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败现象多发。还有部分官员无视党的纪律,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独断专行、组织涣散等现象蔓延,严重破坏党风、政风,降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损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引发党群利益冲突。

(四)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群关系带来挑战。

新时期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给党群关系带来极大的冲击。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我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安全受到严重挑战。二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大肆攻击我们党,极力破坏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此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使有些群众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信心不足,逐渐疏远了与党的关系。

三、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对策

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期,也是我们党攻艰克难的关键时期。因此,党必须采取措施,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有效应对前进中的挑战与挫折,使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越走越远。

(一)坚持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要。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必须始终把发展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同时兼顾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发展。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增强群众利益协调能力,减少党群关系利益冲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与之有效的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利益表达的制度和机制,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到实处。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必须扩大人民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这是密切党群关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新时期,广大人民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此,党建立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制度、决策议题提出制度、决策信息反馈制度、人民意志表达制度、决策论证和评估制度等,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有条件、有可能通过正常渠道、健全的制度有序参与到决策中来,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三)加强党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工作,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取信于民。

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党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影响群众、感召群众,增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不断带领人民群众完成新的历史任务,以更好地代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毫不动摇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在反腐败斗争中,一方面积极探索扩大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反腐败的民主机制,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民主含量,保障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增强反腐败工作的透明度,把反腐败工作的任务目标、方针政策、党纪法规、对策措施等公之于众,让群众监督反腐败工作的进程及其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党的形象,取信于民。

(四)以中国特色这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思想,引领全党的行动。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全党,在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等宣传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见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中有群众、凡事想群众、工作为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实践中,有先天的群众优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保持党的优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有效应对前进中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不断领导人民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赵士红:《当前困扰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州学刊》,2005年7月,第4期

[2]周浩集:《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关系的再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3]孙鲁冀:《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J],企业导报,2012年第10期

闫聪慧(1987.09——),女,河南省南阳市,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四篇: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法宝,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从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好,党的事业就发展壮大,反之则受到挫折或失败。历史告诉我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当前党群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模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南平市直机关的作风情况,实事求是地讲,广大党员干部随着机关党建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自觉努力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但不能否认,一些地区的一些部门,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贪图虚名,不求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不去抓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个别领导“善于”出点子、善于“部署”新,“黑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这种作风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

二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对官僚主义作风,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有着很深的影响,以至于一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有的机关干部摆衙门作风,高高在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具体多,负担重,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深入基层不够,与群众感情不够密切,因而,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处理不够积极,缺少了互相信任感。有的嫌贫爱富,只联系“大款”、“大腕”那样的富裕群众;有的也到群众中去,但主要是为了上报纸、出镜头,作“官秀”。

三是享乐主义。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所淡化。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少了,贪图享受的欲望多了。有的领导干部大吃大喝习以为常,公款旅游、娱乐、消费,公物私用已见怪不怪。极少数领导干部生活奢糜,吃穿住用行讲究高档名牌,住宅、办公室富丽堂皇,奢侈豪华。

四是实用主义。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拜权力、金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更有甚者,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与民争利,无情地盘剥、侵占、坑害群众利益,堕落成腐败分子。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极大地伤害了广大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充分认识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党群关系的现实基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真正使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创立者们之所以要创立共产党,80多年来千百万共产党员之所以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完全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绝无私利可图。如果脱离群众,就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所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集中民智,充分依靠民力,执政才能有力量,执政才有科学性。为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联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在市直机关的党员,八小时以内,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创业竞赛目标,建设服务型机关,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活动。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机关效能的提高上,达到思想提神、办事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素质提高、形象提升的目的。八小时以外,要深入社区,真正沉到群众中去,访贫问苦、访贤问能、访谈问计,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让群众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增进与群众的联系,融洽党群关系,赢得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3、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告诫全党,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昨天的辉煌不是今天的‘护身符’,打了天下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地永久坐天下,我们权力真正合法的基础仍然来自于人民的支持。”这表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权力异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始终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掌权、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之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力的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因此,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提高做好群众的能力。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只有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群众的意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协调;才能使我们党和政府取信于民,使党群关系不至于成为“油水关系”,而成为“鱼水关系”。

三、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对策和途径

群众的实质,说到底就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人民谋利益。要使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久化、制度化,关键是要做到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构建服务平台。

1、加强教育,增强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意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受住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考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建立通畅而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员只有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那么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有可能不复存在,甚至变成最大的危险。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要充分尊重群众表达意愿、反映意见、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应当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反映民声、尊重民意、维护民权的渠道,让群众随时都知道我们的决策、参与我们的决策、监督我们的决策,以便让我们在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2、创新载体,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平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有阶段性的,但党员保持先进性是终身的,永恒的。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对党员先进性要求不同,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扎实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活动,强化落实“党员示范点”、“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责任机制,把“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当前,市直机关就是要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爱心捐助”等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党心、民心,不断改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切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3、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结果要反馈给各级党组织和党政机关,而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赖于各级党政机关。因此,构建服务型机关,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有重要作用。党的群众路线和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把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变成党的组织和领导者的决策,再把这种决策变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团结和联系群众的关键在于做好服务群众的,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基层党组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站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我们应该结合市委发起开展“百千万党员帮扶困难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内涵,充实内容,把活动引向深入,务求实效。

4、立足实际,发挥党员先模作用。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党员的思想、学习、、生活、作风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最主要是体现在其岗位上。岗位是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阵地,广大群众观察党员形象也主要是看其在岗位的表现。这就要求在岗位上发挥先进性。具体来说,就是基层党组织能否通过有效的服务引导、支持和保障经济、行政和社会组织落实好公共政策,做好公共服务,诚心诚意地使基层群众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使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才能使基层党组织不论是在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当中,还是在平常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中都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5、明确责任,完善联系和服务制度。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都要亲历亲为,身体力行,但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确保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加强有关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确保有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指导、解决问题,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理解,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二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各窗口服务部门和街镇普遍建立“领导干部接待日”、“民情调查日”等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实行赶集日集中接待群众、日专人接待群众、节假日轮流接待群众,确保民情反映渠道畅通。三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扶助生活困难群众制度。可以是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户生活困难群众,结成长期帮带对子,也可以是单位党组织联系1户困难户。四是要建立定期向群众通报制度。凡是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决定,党的建设、党的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及时向群众通报。对通报的内容,要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采取个别访问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五是要建立联系群众、联系基层责任制。联系人要经常向联系对象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党委汇报联系情况。要坚决克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真正沉下心去,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科学判断形势、正确做出决策的依据

6、抓好落实,建立考评机制。把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落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一是建立健全群众评议机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让群众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状况做出评议。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联系群众各项的有效进行。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联系群众好、群众公认的干部,在提拔重用上给予优先考虑;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几年受到批评的人员,给予降职、免职处理。通过奖优罚劣,调动广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并不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单方面的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而是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和实际步骤。必须十分明白和时刻牢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战争年代,危险的客观形势和夺取政权的紧迫任务逼迫得我们不得不采取一切形式,最大限度地联系和服务群众,用自己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和平时期,由于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紧迫性不像战争年代那么强烈了,一些党的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逐渐凸显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党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除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外,需要6900万党员真心实意地去实践。如果说前者是“大惠”,那么后者就是“小惠”,而“大惠”是由无数“小惠”构成或累积成的,是通过无数“小惠”来实现的。没有千百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第五篇: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法宝,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从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好,党的事业就发展壮大,反之则受到挫折或失败。历史告诉我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当前党群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模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目前我们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南平市直机关的工作作风情况,实事求是地讲,广大党员干部随着机关党建工作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自觉努力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但不能否认,一些地区的一些部门,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贪图虚名,不求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工作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不去抓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个别领导“善于”出点子、善于“部署”新工作,“黑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这种工作作风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

二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对官僚主义作风,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有着很深的影响,以至于一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有的机关干部摆衙门作风,高高在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具体工作多,工作负担重,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深入基层不够,与群众感情不够密切,因而,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处理不够积极,缺少了互相信任感。有的嫌贫爱富,只联系“大款”、“大腕”那样的富裕群众;有的也到群众中去,但主要是为了上报纸、出镜头,作“官秀”。

三是享乐主义。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所淡化。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少了,贪图享受的欲望多了。有的领导干部大吃大喝习以为常,公款旅游、娱乐、消费,公物私用已见怪不怪。极少数领导干部生活奢糜,吃穿住用行讲究高档名牌,住宅、办公室富丽堂皇,奢侈豪华。

四是实用主义。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拜权力、金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更有甚者,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与民争利,无情地盘剥、侵占、坑害群众利益,堕落成腐败分子。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极大地伤害了广大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充分认识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党群关系的现实基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真正使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创立者们之所以要创立共产党,80多年来千百万共产党员之所以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完全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绝无私利可图。如果脱离群众,就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所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集中民智,充分依靠民力,执政才能有力量,执政才有科学性。为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下载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团组织基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新时期团组织基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阿拉同道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共青团组织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理顺思路,找准对策,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已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

    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在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的同时,不忘自己的政治基础,每一个党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不忘记人民群众,是当前党建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个突出问......

    新时期工会工作问题和对策(精选五篇)

    新时代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新思路 摘要: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开展,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好企业的公会工作成为各级工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国......

    发展新时期文化馆问题对策

    论文提要 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机构之一,新时期文化馆的功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文化馆要突出重围,大有所为,必须以大文化馆的姿态融入......

    新时期加强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时期加强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高效开展老干部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可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然而在......

    对新时期农村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

    探讨农村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伟大事业成功的法宝。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

    新时期建筑工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时期建筑工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更加明显。在新的......

    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

    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摘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综合实力也得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