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08:1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

第一篇: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

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综合实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当然,国内的党群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破坏党群团结的事情时有发生,只有把党群关系理顺了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好的推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党群关系;现状分析;对策;改进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总书记的讲话再次表明了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密切联系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和优良传统,也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动力源泉。正是由于这一优势使我党从小变大、由弱到强,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的执政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外交流的密切频繁,党群关系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党群关系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和多种利益格局得以确立。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矛盾冲突集中爆发的阶段,对我国的党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下,我国党群关系主要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方针。通过国家的重点扶持及政策优惠,沿海地区和重点城市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产值都得到大幅的的提升,对内陆地区及中小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效应。但由此而带来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均,内陆和沿海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引起了广大低收入者对党执政的不满意。

2、党群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

我国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党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党员干部不知道人民群众想什么,而人民群众不知道如何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党群之间的隔阂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人民群众的利益无法被党组织洞悉和表达,长此以往,人民群众渐渐失去了对党的信任和依赖,也导致了群众对党执政兴国能力的质疑。

3、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及不正作风降低了党的威信和影响力

市场经济的繁荣也催生了享乐主义、贪污腐败思想的滋生与蔓延。众多党政干部的贪污腐化严重的败坏了党的先进性及光辉形象。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另外,部分公职人员的渎职失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当作耳旁风,办事效率低下也减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党群关系的影响因素

1、利益诉求的多元化

我国社会最基本的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发展生产力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都得到大幅的提升。然而,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也随之而来。城乡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增大等都影响着社会的平稳运转。低收入者追求更高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而高收入者则追求更多的参政议政权利及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面临着发展生产、提高收入的压力,而城市则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卫生及交通住房等情况,所有的这些都对党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党的执政水平提出更高的标准。

2、民主监督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下,我国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民主监督制度的薄弱现状急需改变。在制度上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然而权利过于集中,缺少强有力的监督措施,直接导致了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产生。党的腐败问题严重的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使党的先进性受到质疑。腐败问题不加以解决,将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根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3、不良思想的侵蚀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传到了我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文化也悄悄的进入我国市场,在不断的冲击着人民的思想。在经济建设和追逐利润的过程中,金钱至上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萌生,动摇了一批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以权谋私、追名逐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抛到脑后的违法乱纪现象时常发生,极大的削弱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三、改善党群关系的措施

强大的群众基础是我党执政兴国前提条件。只有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我党才具有执政的合法性及长久性。密切的党群关系是共产党有效执政的根本保证。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党群关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使党群关系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和谐走向密不可分。

1、党员干部的培训再教育

党员干部是党的执政理念、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其处事能力、执政水平直接关乎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印象和地位。党和政府必须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单训练他们的执政能力,更要侧重执政理念的灌输与教导,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使党员干部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腐败的惩处力度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组织的核心建设任务,要常抓不懈。同时,还要加大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处力度。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持之以恒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毫不动摇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尤其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真正的民主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是权利过分的集中到少部分人的手中。完善的民主制度必须要有监督机制相匹配。新时期下,我们要加快监督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真正实现有权利就有监督,权责统一。另外,还要拓宽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的渠道,让人民群众的意愿得到表达,让人民群众有条件、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国家社会事务的决策中,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

4、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加强民众的思想意识建设

党要成为思想意识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力量,动用执政党的便利条件,加大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使之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另外,党还要根据国内国外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自己的执政理念,使自身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只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才能永葆青春及活力。

参考文献:

[1]沈小璇.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

[2]金晓钟,杨帆.新时期党群关系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9(3)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所谓党群关系,宏观上讲,就是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微观上讲,是指政党与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公民、选民以及自治性组织的关系。党群关系是世界上所有政党都必须高度关注的内容,对于在野的选举型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获得政权的唯一通途;对于执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为了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实现途径

(一)实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强有力的发展保障。

第一,要防患于未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要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公平合理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第三,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使人民看到希望,树立信心。第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对执政党来说,抓这个工程、那个工程,大搞“形象工程”、“劳民工程”,其实重要的是要抓好“民心工程”。

(二)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提供稳定基础。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需要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雁。党员干部是否心里装着群众,坚持为群众服务,是党群关系是否和谐的关键。只有党员干部发扬好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良好形象和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才能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三)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提供长久有效制度机制。

首先,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重塑党的权威。执政党应当积极促使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还权于民。随着党的权力从公共领域的退出,执政党应该积极培育新的健康力量,承担公共领域的管理责任,尤其应当鼓励各种公民组织的发展,通过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社会公平的目标。而党的权威则表现为对各种利益集团的调控和平衡,防止少数社会强势集团侵犯公共利益。其次,要完善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一要限制权力。二要监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才能使权力运作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执政党也才能获得公众长久而积极的认可

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 当前,我国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的隔阂疏远了党群关系;民生问题的处理不当影响了党群关系;贫富差距削弱了党群关系;贪污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群关系;基层民主发扬不到位制约了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着力点有: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保障民生,加强利益调控;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党群关系 制度建设 工作方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良好的党群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党群关系在总体改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之基,亟需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一)思想认识的隔阂疏远了党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血浓于水的党群关系在物欲横冲的潮流中也接受着挑战。党的政治意图与人民群众的愿望没有达成一致,党员干部不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所言所为也总是抱怀疑态度。诚信缺失,部分群众对党的信心有所动摇,甚至于仇官的社会心理较为普遍,党群之间思想隔阂问题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的首要问题。

(二)民生问题的处理不当影响了党群关系。

关注民生,坚持执政为民是党领导的根本所在,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有的地方的党委政府,某些领域的党政干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村征地补偿问题、城市居民房屋拆迁问题、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城市管理中小商贩利益受损等等,制定政策欠科学,执行政策不平衡,工作措施不得当,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群众的不满,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可以说,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党的群众基础。

(三)贫富差距削弱了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它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不公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不仅削弱了党群关系,还会引发和加重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会弱化一部分社会群体,致使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下降,生活水平下滑,这既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又影响了群众对党的感情。

(四)贪污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群关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当前,部分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经受不住物欲诱惑,滋生了贪污腐败的思想和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部分群众对党的信任危机,贪污腐败现象已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最大敌人。

(五)基层民主发扬不到位制约了党群关系。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落实“五权”(即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霸道、独断专行,集体重大事项一个人或个别人说了算;村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位,村干部以权谋私、侵占集体资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民主权利不能有效落实,致使广大群众对党产生了不满情绪。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是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总体上来说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作风腐败堕落。

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党群关系的状况。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使党的群众工作效果大大折扣。少数数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腐败问题败坏了党的形象,降低了群众的信任,党群之间思想存在隔阂,感情逐渐疏远,有时甚至会直接引发党群矛盾,严重威胁党群关系。

(二)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

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其主要原因是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民主制度不健全,诉求渠道不够畅。

如农村基层“四个民主”中,由于民主选举的制度刚性较强,落实的相对较好,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弹性较大,各地落实的情况就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不大信任。另外,解决诉求的机制不力,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反映了我们的诉求渠道不够畅通。

(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

造成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特别是现行的干部考核重虚轻实,重数字报表轻实际绩效。基层干部对此意见很大,认为现在上级更多看重的是显性政绩,那些走“正步”、踏踏实实做事的干部,却因为政绩“不显”而得不到认可;那些急功近利、摆花架子、会“作秀”的人,反而得到提拔重用。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三、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从执政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搞好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具体来说:

(一)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只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密切党群关系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才能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二)保障民生,加强利益调控。首先,要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当前特别要在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境、扶贫等重点领域,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机制,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致力于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机制,把两极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实现公共财政倾斜,更好地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和慈善事业“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确保他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 在群众还不能直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情况下,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是否充分,群众的意愿能否反映到决策机构,是关系到决策能否适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大事情。如果人民群众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益表达,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能真实体现出来,执政党的政治协调与沟通就会失效,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政党与群众之间就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必须要尊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同时,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意愿、呼声能够顺畅表达的渠道,这也正是和谐党群关系建立的重要渠道。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拥护度。

(四)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能否始终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关键取决于党是否始终保持先进性。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是我们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工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具体要求,下大力气解决党员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反腐败工作,要坚持教育为先,坚持注重预防,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改革创新,以反腐败工作的扎实推进来取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五)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继承、沿用好的做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改进方式方法,推动党的群众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一是要熟悉、用好新型交流载体。充分发挥好现代交流工具的功能作用,以网络为纽带,延伸触点,扩大与群众交流的多样性、广泛性;二是要改进交流方式。要不断探索党群之间交流的新形式,掌握与群众沟通的技巧,充分体现交流时的互动性、平等性,用新方式、新方法来进一步开创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党的生命力之所在□黄苇町(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表明,如何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党成败的关键。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党员深入工人区做教育发动工人群众的工作。从1922年2月至1923年3月,从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大罢工、香港海员罢工到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党领导的工潮便达100多次,参加者超过30万人。无论对当时只有100多名党员的共产党来说,还是对总数仅有200万人的中国产业工人队伍来说,这种动员群众的能力和规模都是世所罕见的。党的组织也在群众工作中不断成长壮大。1924年末,共产党发展到900名党员,安源的工人党员就占了1/3。另外,从土地革命到农村抗日游击战争,中共始终与广大贫苦农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抗战胜利后,10万干部战士出关,3年后百万大军入关,一个重要原因是适时地开展了土地改革。在“保田参军”的口号下,仅东北解放区就有160多万人穿上军装。淮海战役表面上是60万我军与80万蒋军的对决,实际上各地踊跃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平均每名战士背后就有9个民工。

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解放后,我们也不需要像苏俄那样搞余粮征集制,而是通过各级党组织,组织农民赶大车、拉小车、挑担子向城里送粮送菜送肉,击败了某些不法粮商囤积居奇、制造粮荒的阴谋。因此,群众工作不但是中共的“起家资本”、“看家本领”,还是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发家途径”——不过这不是指每个党员干部的小家,而是指要让13亿人跨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家”。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也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群众工作的科学化。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立场的根本体现。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现在社会上有什么成分,党内就有什么成分。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共产党员党性的基本要求。我们还要正确把握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不能以为了群众长远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也不能以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在某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也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协商,尽量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否则少数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证,党的群众工作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一切依靠群众”的基础是坚持群众观点。一要相信群众,二要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三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我们党90年的历史证明,凡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发展得比较好的时期,群众工作就开展得有声有色,事业发展就顺利;如果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受到破坏,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更要坚持群众观点。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民生投入,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各级党和政府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有居高临下的“恩赐”思想,更不能进行脱离监督的不规范操作。必须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家的事大家议”,才能兼顾最多人的利益,坚持社会公正,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实现民生工程惠民、利民的初衷。那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耗资巨大的形象工程,多是少数人甚至 “个人说了算”的产物。

因此,一个堪当大任的领导者,首先要是个善于调动最多人的积极性,善于集中大家智慧的有凝聚力的领导者。与那些靠个人拍脑袋搞发展的人相比,前者才是“大聪明”、“大智慧”。他所领导的发展,必然是人们争议较少、群众获益最大、社会支持率高,因而也是较为平稳、上级也放心的发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面对群众,发现原来想法脱离实际的,要学会妥协让步;发现过去做错的,要勇于改过道歉。这样才能取得群众谅解,获得群众工作的主动权。有人看到个别干部面对媒体“祸从口出”,得出应“谨言慎行”的教训,这没有错,但治本之策还是真正树立公仆意识。那些说话“走火”的干部,无不和他们在骨子里就没有摆正自己与群众、与舆论监督的位置有关。只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而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正是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群众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等都已发生很大变化。例如,过去职工个人和家庭的很多需求都靠所在单位解决,“一切听组织的” 是与“事事依靠组织”、“有困难找组织”相联系的。现在国有单位对职工不再大包大揽,民营经济更多是雇佣关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人们对家庭、亲戚、朋友、同学等私人生活圈的依赖度增高,对单位和基层组织的归属感减少。而每年600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很多都成为社会人,再见他们,多是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网络上。随着公民意识的增长,人们既关心衣食住行,也关注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在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农村征地等过程中矛盾尤为突出,而且触点多、燃点低,演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增大。这些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而有的地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旦离开行政权力,就不知怎么与群众打交道;有的地方党组织,在流动人员已超过户籍人口的情况下,还在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划分“分内”和“分外”工作 ;还有的做群众工作只会给钱给物,缺乏对群众真实需求的洞察和与群众的感情交流,更不善于通过协商对话消解社会关系的紧张与断裂。

要改变这些状况,首先要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实现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个基本事实,决定了我们的党和政府总体上是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的。但也要看到,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对群众感情淡薄的现象,有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就是老百姓找上门来反映问题,也官气十足。人前表态含糊,人一走就把事情扔在脑后。个别的甚至作风粗暴,造成干群矛盾激化。一些干部认为“眼睛向上才能上去,眼睛向下只能下来”、“领导喜欢的会进入领导层,群众喜欢的会留在群众中”。因此只怕上级批评,不怕群众反对,以作秀来代替做事,势必凉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对群众态度冷漠,群众也会对他离心离德。不会尊重群众的人,也不可能得到群众的尊重和信任,提高群众工作效果也无从谈起。

做好群众工作,要不断提高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一致。因为群众不仅会用耳朵听党员怎么说,更会用眼睛看党员怎么做,用心体会这位党员值不值得信任。

9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共产党人榜样的力量。中共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几位领导者,大多出身于地主富农家庭。广州农讲所第一任所长彭湃家的佃户超过1500人,他留学回来已当到县教育局局长,却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荣华富贵,发动农民起来革命,甚至亲自带人分自家的土地,把父亲气个半死,却被农民呼为“彭菩萨”、“农民王”。当时的中国农村,文盲占90%以上,且绝大多数祖祖辈辈生活在闭塞的乡村,除了逃荒要饭外,很少有人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无论对他们讲马克思主义还是劳工权利,他们都很难听懂,更不要说理解和接受了,真正吸引他们的是共产党人极其“另类”的表现:他们家境优裕却无纨绔作风,身为富家子弟却为穷人谋解放,甚至不惜散尽家财、变卖祖产,直至为贫苦农民的翻身解放献出年轻的生命。是什么使他们变成如此与众不同的人?人们开始认真听他们讲道理,开始琢磨他们的“主义”为何有这么大的力量?如果说,在中国的城市,是先有马克思主义后有共产党人;那么在中国乡村,更大程度上是先有共产党人后有马克思主义。亿万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的群众,正是从这些共产党员身上,从他们的所作所为中,第一次认识到共产党人是为他们的利益奋斗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穷人的真理”。这也是大革命失败后,尽管到处都是白色恐怖,但彭湃振臂一呼,就有成千上万农民响应的根本原因。也是广州起义失败后,海陆丰能够成为共产党人的栖身地和新的出发点的重要原因。

在建党9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些往事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心里想的、口里说的、手中做的不一致,效果就会完全相反。原苏联高级外交官舍普琴科曾这样描述苏共一些领导干部:“他想把某些东西攫取到手,却企图把自己描绘成正在向这些东西斗争;他批判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自己却一心一意地追求这种生活方式;他谴责消费主义是庸俗思想的反映,是西方影响毒害的结果,但享有特权者对于西方的消费品和物质享受却视为珍宝。”显然,这种言行的高度脱节,是人民抛弃苏共领导集团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党能开创中华民族和国际共运历史的新辉煌,是同绝大多数共产党人为民族、为人民牺牲奋斗、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分不开的,是与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分不开的。但也不能否认确有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其特长就是用最冠冕堂皇的话来维护自身利益。明明是个人意见,却弄得仿佛是大家意见;明明为自己,偏说是为国家、为群众。他们对党的群众工作的破坏,是带有颠覆性的。因此,完善干部民主选拔和监督制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和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未来10年即建党100周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党群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新形势下我们党把营造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群关系认识的深化,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战略把握。新的形势下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期待;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尤其是党风不正、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执政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滞后,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等民主权利发挥的期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人民群众无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了群众对党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执政理念的认同;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公共需要,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大肆造谣中伤离间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影响了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等。营造和谐党群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营造”从技术层面上讲,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政治层面上讲,强调的是一种态度和责任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营造和谐党群关系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即党要在“营造”过程中明确主体责任,强化“营造”的意识,端正“营造”的科学态度,创建“营造”的载体,提高“营造”的综合能力,发挥“营造”的主导作用。新形势下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的主要战略对策:一是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包括以下内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各级党员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塑造和树立亲民爱民务实的形象;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始终成为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桥梁和纽带。二是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是:一要着力提高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要着力提高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加强责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过程中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五是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在组织、宣传、教育群众的互动中,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等。

第四篇: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浅谈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 当前,我国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的隔阂疏远了党群关系;民生问题的处理不当影响了党群关系;贫富差距削弱了党群关系;贪污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群关系;基层民主发扬不到位制约了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着力点有: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保障民生,加强利益调控;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党群关系制度建设工作方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良好的党群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党群关系在总体改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之基,亟需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一)思想认识的隔阂疏远了党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血浓于水的党群关系在物欲横冲的潮流中也接受着挑战。党的政治意图与人民群众的愿望没有达成一致,党员干部不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所言所为也总是抱怀疑态度。诚信缺失,部分群众对党的信心有所动摇,甚至于仇官的社会心理较为普遍,党群之间思想隔阂问题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的首要问题。

(二)民生问题的处理不当影响了党群关系。

关注民生,坚持执政为民是党领导的根本所在,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有的地方的党委政府,某些领域的党政干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村征地补偿问题、城市居民房屋拆迁问题、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城市管理中小商贩利益受损等等,制定政策欠科学,执行政策不平衡,工作措施不得当,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群众的不满,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可以说,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党的群众基础。

(三)贫富差距削弱了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它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不公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不仅削弱了党群关系,还会引发和加重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会弱化一部分社会群体,致使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下降,生活水平下滑,这既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又影响了群众对党的感情。

(四)贪污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群关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当前,部分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经受不住物欲诱惑,滋生了贪污腐败的思想和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部分群众对党的信任危机,贪污腐败现象已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最大敌人。

(五)基层民主发扬不到位制约了党群关系。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落实“五权”(即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霸道、独断专行,集体重大事项一个人或个别人说了算;村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位,村干部以权谋私、侵占集体资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民主权利不能有效落实,致使广大群众对党产生了不满情绪。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是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总体上来说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作风腐败堕落。

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党群关系的状况。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使党的群众工作效果大大折扣。少数数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腐败问题败坏了党的形象,降低了群众的信任,党群之间思想存在隔阂,感情逐渐疏远,有时甚至会直接引发党群矛盾,严重威胁党群关系。

(二)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

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其主要原因是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

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民主制度不健全,诉求渠道不够畅。

如农村基层“四个民主”中,由于民主选举的制度刚性较强,落实的相对较好,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弹性较大,各地落实的情况就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不大信任。另外,解决诉求的机制不力,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反映了我们的诉求渠道不够畅通。

(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

造成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特别是现行的干部考核重虚轻实,重数字报表轻实际绩效。基层干部对此意见很大,认为现在上级更多看重的是显性政绩,那些走“正步”、踏踏实实做事的干部,却因为政绩“不显”而得不到认可;那些急功近利、摆花架子、会“作秀”的人,反而得到提拔重用。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三、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从执政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搞好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具体来说:

(一)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只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密切党群关系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才能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二)保障民生,加强利益调控。首先,要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当前特别要在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境、扶贫等重点领域,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机制,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致力于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机制,把两极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实现公共财政倾斜,更好地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和慈善事业“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确保他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 在群众还不能直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情况下,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是否充分,群众的意愿能否反映到决策机构,是关系到决策能否适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大事情。如果人民群众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益表达,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能真实体现出来,执政党的政治协调与沟通就会失效,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政党与群众之间就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必须要尊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同时,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意愿、呼声能够顺畅表达的渠道,这也正是和谐党群关系建立的重要渠道。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拥护度。

(四)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能否始终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关键取决于党是否始终保持先进性。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是我们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工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具体要求,下大力气解决党员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反腐败工作,要坚持教育为先,坚持注重预防,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改革创新,以反腐败工作的扎实推进来取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五)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继承、沿用好的做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改进方式方法,推动党的群众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一是要熟悉、用好新型交流载体。充分发挥好现代交流工具的功能作用,以网络为纽带,延伸触点,扩大与群众交流的多样性、广泛性;二是要改进交流方式。要不断探索党群之间交流的新形式,掌握与群众沟通的技巧,充分体现交流时的互动性、平等性,用新方式、新方法来进一步开创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党群关系学习心得

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群众工作起家的党,是一个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宗旨、在扎实的群众工作中获得群众支持并不断发展进步的党。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群关系正面临着挑战。做为一个大学生,我想谈谈如何去加强和改善我们国家的党群关系的看法。

一、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念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我们共产党员是来自于群众并生活在群众之中的,因此我们应当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疾苦。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当把人民交给我们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事,关心群众的生活,解决群众的困境,而决不能拿人民交给的权力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近年来,少数党员视群众为愚氓,以职务的大小、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人生的价值,私心膨胀,损害群众利益违背群众意愿,严重地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随时掌握人民群众的心理情绪 共产党员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重视和引导人民群众的心理情绪,以自己的言行起好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当前,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民谣就是群众情绪的一种折射。在改革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类美好和丑恶并存的局面,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民谣是国民心声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往往反映的是一种严峻的社会问题,例如讽刺腐败现象的民谣有:“包公在舞台,真理在讲台,劣官去后台,发财靠乱来”。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情绪,经常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爱护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情绪,克服和改变群众和消极情绪。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凡是群众路线坚持得好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会少走弯路,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必然遭受挫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要求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虚心向群众学习,先做学生,后做先生。2.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3.通过群众的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正确的领导意见。唯有如此,才能把我们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坚持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目前,少数党

员领导干部利欲熏心,贪污受贿日益猖獗。一是红包风盛,几乎到了不塞“包袱”不办事的地步;二是拉帮结伙,依仗权力,以权敛财。而且一些舆论导向有时讲发展经济,就不要规则;讲纪检、政法工作为经济服务,就要“松绑”、“宽松”。廉洁是改革的天然要求,反腐败、反贪污贿赂,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推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他要求全党同志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员干部必须要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好我国的党群关系,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

下载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群关系调查报告

    关于党群关系的调查报告电科二班 季鹏 080403227关于党群关系的调查报告 080403227季鹏 党群关系问题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党群关系好,就表明我们党......

    党群关系、鱼水情

    党群关系,鱼水情 -----观永恒、力量之心得体会 近几天,一直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说实在的,有点抽象。因为对于我这个普通党员来说,有点遥远。 没想到,今晚的纪录片洗涤了我的灵魂,震......

    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法宝,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从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

    如何改善农村党群关系

    、任务与农民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夯实工作基础。同时也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也是化解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对群众的首创精......

    关于党群关系有哪些比喻

    关于党群关系有哪些比喻先生与学生的关系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是该校校友毛泽东亲自审定并题写的。1941年3、4月间,毛泽东在《〈农村调......

    党群关系的新视角

    党群关系的新视角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需要注意的党建问题 大兴安岭地委党校党建教研室卢晓明 内容提要: 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加强和......

    密切党群关系(5篇)

    如何密切党群关系 班级:09机设四班姓名:胡军军学号:200910310433摘 要:党群关系是当今中国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组关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基础,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法宝,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从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