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例调研报告
——以**省**县人民法院为例
【内容摘要】根据对**县法院两年来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总结两年中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例的主要情况和案例特点,对审判实务中存在和出现的若干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交通保险 审判实践
近些年,随着我国进入汽车时代,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已经成为民事案件中数量增长最快、法律关系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的案件类型。虽然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只是侵权案件的一种类型,但在审理中,往往涉及到《侵权责任法》中的绝大部分问题。尤其是在现代侵权法与保险制度结合较为紧密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处理侵权责任制度与保险制度之间的关系;应当采用何种标准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如何兼顾权益保障和行为自由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的类型和范围;如何在实现《侵权责任法》填补损害功能的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私法手段实现公法目的,从而保证法律体系的统一与协调;在保障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前提下,如何设计更具有效性的一次性解决纠纷机制,实现案结事了,保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是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侵权法、保险法的基本问题。
如何解决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中华人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章专门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该条文规定提升了法律规范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紧以该章的六个条文仍然难以涵盖道理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纷繁复杂的情形。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过程中,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基于对法律规范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法院、甚至同一法院也出现了裁判依据不统一、裁判尺度不规范等影响法律统一适用的情形。为此,笔者就我院两年内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的案例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我院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主要情况和案件特点。
笔者就修正后的保险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道路交通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与适用》在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笔者深入到本院民一庭、审判监督庭等部门,有选择性地就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与资深法官进行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和了解情况,并对本院的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分析,以及对本院两年年来审理的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统计情况及表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2010年至2012年,我院共审理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169件,其中判决158件,撤诉4件,调解6件。在审理这些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过程中,表现出保险公司普遍不同意调解,调解率级低,故这类案件绝大多数是以判决方式结案,且上诉率较高。从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可以看出所呈现三大特点是:
(一)撤诉、驳回起诉少。两年来,我院审结的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中原告撤诉的仅有4件,占审结的169件的0.24%,驳回起诉率为零。统计表明,即使事情清楚,责任明确,原告依然坚持起诉,而保险公司坚持既定理赔思维和理赔标准,不愿意通过协商达成调解意愿。
(二)判决的多、调解的少。(1)审结的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调解结案的为6件,占审结的3.5%,调解率极低,低于民商事案件的平均调解率,审结的案件判决158件,占审结169件的94%,且在各类保险合同案件中判决率呈现逐年上升势头。这表明,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一旦进入诉讼程序,除级少数能够调解外,由于双方当事人对抗较为激烈,造成调解难度不断加大。(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少,在基层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强于机关业务庭。两年来按照简易程序仅占审结的 31%,按普通程序结案占审结69%,在基层法庭,按照简易程序基本能占审结的50%。
(三)诉请金额逐年增大、审限意识良好。根据统计数据看,我院两年中所受理道理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争议标的上升幅度达到了173.1%,但近两年来我院审理的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超审限率为1.31%,低于省高院所规定的3%标准,这体现了我院近两年来在各类案件审理中,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保证了案件的及时审结,加大了对案件审理期限监督、管理和规范的力度。
总的来看,我院审理的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办案质量和效果较好。但调研中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对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中涉及保险法相关业务存在不同的认识,这些基于理论认识不同,在理解和适用法律上产生了一定的争议,从而导致案件处理存在失误,影响了案件的质量。二是执法尺度极不统一。从调研的典型案例重点分析来看,存在着同样案例,在赔偿范围和赔偿标准上出现不同的的判法。
二、从调研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中发现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和意见。
笔者从八件不同类型的道理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发现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关于被侵权人所主张的伤残鉴定费法院能否予以支持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案例呈现的判法是,如果被告是财产保险公司,不予支持,比如(2012)旬民初字第00348号判决书,如果被告是太平洋保险公司,则应予以支持,比如(2012)旬民初字第00113号判决。保险公司在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承担伤残鉴定费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应区别保险公司的类别,如果判决支持了受害人的伤残赔偿金,就应当判决保险公司承担鉴定费,理由如下:第一、《交强险保险合同》第八条第二款约定的保险责任内容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和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项下负责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护理费、康复费、交通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住宿费、误工费,被保险人依照法院判决或者调解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该条款以列举的形式对保险责任做了规定,从中可以看出,未能将“伤残鉴定费”列入其中。那么,仅就该约定,是否就能认为保险公司不承担伤残鉴定费?分析认为,《交强险保险合同》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款。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并未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即保险责任的赔偿内容做明确的规定,而仅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中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但可惜的是,某前我国尚未就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制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审理中涉及赔偿的项目和标准只能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损解释”》)作为确定赔偿项目及标准的依据。而《人损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可见,《人损解释》也未能将“伤残鉴定费”规定其中。这是否就可以据此认定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因无法律规定应由受害人承担呢?答案是否定的。其理由有两点,一是因为《人损解释》之所以未将伤残鉴定费单独列入其中,是因残疾赔偿金包含了伤残鉴定费,伤残鉴定意见书是计算残疾赔偿金的依据,无伤残鉴定费的发生,就没有伤残等级的认定意见及残疾赔偿金的产生;二是《交强险保险合同》既然是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而制定,当然适用《人损解释》的规定,理应将“伤残鉴定费”包括在残疾赔偿金的范畴中。第二、《交强险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第十条第一款
(四)项规定: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交强险不负责赔偿和垫付。依据此条约定,是否能将“伤残鉴定费”划归“其他相关费用”从而免除保险公司的责任呢?下面我们同样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1)《交强险保险合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而制定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对保险公司的免责作出规定,“伤残鉴定费”也不符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免责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依据该规定,保险公司在与投保人签订《交强险保险合同》时,如果认为“伤残鉴定费”属于责任免除事项的“其他相关费用”,保险公司应当就该事项向投保人单独列明并提示或明确说明,不能以概括性规定“其他相关费用”,这样不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2)《交强险保险合同》既然属于合同,当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交强险保险合同》属于格式条款合同,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如果第三人存在伤残事实,则伤残鉴定费亦必然发生,第三人此项损失是投保人和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就应当预见的。如果保险公司单方免除承担伤残鉴定费责任,应当行使提请和说明义务,否则,该免责条款就对投保人不发生法律效力。综上所述,无论是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之规定,还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规定,由保险公司承担“伤残鉴定费”于法有据。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受害人申请鉴定伤残,鉴定机构作出不构成伤残而支付的鉴定费,受害人应当自行负担。就“伤残鉴定费”承担主体问题,笔者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了论述,认为能够形成统一的认识。但遗憾的是,目前法院对此却判决不一,甚至在同一法院,不同的法官对此判决也不一。笔者曾以上述理论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伤残鉴定费”,保险公司以不承担“伤残伤残鉴定费”为由而上诉,结果被维持,甚感欣慰。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即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二)多个被侵权人对交强险限额的分配原则。
《交强险》第21条第1款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的、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限额内予以赔偿。据此规定,同一交通事故存在多个受害人即多个被侵权人的,则所有被侵权人都是交强险受偿主体,且所有被侵权人总的赔偿不超过交强险限额。因此,在有些案件中,由于被侵权人的损失均超出或者总和超出了交强险责任限额,所以就产生了被侵权人之间还存在保险金的分配问题。对此,从案例调研情况来看,实践中的做法并不相同,有统一执法尺度的必要。
针对该问题,根据我院两年来所审理的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例的归纳,基本形成如下理论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一起交通事故存在多个被侵权人,且交强险不足以赔偿所有被侵权人的情形下,应当由损失多的侵权人首先获得赔偿。第二种观点认为,所有受害人、不管损失大小,应该平均获得赔偿,即平均确定各被侵权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应获得的赔偿数额,其中一方或多方被侵权人再次平均分配。持本观点的理由是:(1)每个被侵权人是平等的,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获得的赔偿数额也是等额的;(2)按照各被侵权人的损失比例确定在交强险中的赔偿数额在实务中往往难以操作,因为很多情况下总损失很难确定;第三种观点认为,交强险对于被侵权人只是获得赔偿的一种保障,并不能代替全部的赔偿,它仅仅是一种保障,未能起诉者并不丧失获赔的权利,只是失去获得赔偿的一次保障,故应按照谁先起诉,谁获得交强险赔偿的方法处理。对于不起诉的当事人,法官不存在释明的义务。第四种观点认为,对于同一交通事故存在多个被侵权人的情形,应该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司法解释不宜作硬性统一的规定。
对上述争议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道理交通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同一交通事故的多个被侵权人同时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各被侵权人的损失比例确定交强险的赔偿数额。根据该条解释,调研案例中又发现如下问题:
问题
一、交强险的分项责任限额是否可以突破呢?我院由于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在道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保险中的分项限额不能突破的复函》【(2012)民一他字第17号】的规定,所有案例均未突破,是值得借鉴的。
问题
二、如果多个被侵权人分别在同一法院起诉将如何审理?此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当将案件合并审理,理由如下:
一、分别起诉的案件是同一事故引发的,引发纠纷的原因相同;
二、因涉及交强险的分配,合并审理有利于就交强险公平处理;
三、合并审理能够避免就相同的事实重复审理,节约诉讼资源。
问题
三、如果出现多个被侵权人分别在不同的法院起诉将如何处理?针对此问题,调研中,笔者听取了我院资深法官并结合案例分析得出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多个被侵权人分别向不同的法院起诉且均有管辖权的,由最先受理的法院管辖,后受理的法院将案件移交先受理的法院后再进行合并审理。
第二种观点认为由最先受理的法院管辖,后受理的法院动员当事人撤诉后到最先受理的法院重新起诉。
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是有益的探索。但笔者认为,第一种做法显然不符合《民诉法》关于移送管辖的规定,第二种观点如果经法院释明后当事人自愿撤诉的,则符合《民诉法》关于共同诉讼的规定,如果当事人不撤诉的,法院不能强迫其撤诉,不同法院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协调,并参照本条司法解释的规定尽可能同时判决。问题
四、如果多个被侵权人未同时起诉法院将如何处理?
针对此问题,调研座谈中,形成的意见是:
一、对只有部分受害人起诉的,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确定的当事人找出交强险的受害人,由受案法院通知其他未起诉的受害人参加诉讼,当其他受害人明确表示放弃权利的,就不再预留其交强险赔偿款份额,否则就应由其他受害人都参与到诉中一并审理。
二、如果仅有部分赔偿权利人起诉,法院应通知未起诉的赔偿权利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一并审理。
三、如果只有部分被侵权人起诉的,法院应当通知未起诉的被侵权人在合理的期限内起诉,如果预期不起诉,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已分配完毕的情况下,将不能向保险公司主张交强险。
四、如果只有部分被侵权人起诉的,法院无需通知其他被侵权人参加诉讼,若交强险责任限额不足以全额赔偿,部分受害人先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为其他受害人保留必要的赔偿份额。法院可以根据各受害人的伤情、治疗及善后事宜的迫切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侵权人赔付能力(包括商业三责险)等各种因素,综合预留交强险赔偿金额。这四种意见做法均属于就这一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各地法院的做法也不完全一致,但这些都是实践中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和参考,笔者倾向第四种意见。
另外在调研分析案例中,发现对于多个被侵权人时对交强险分配的具体计算办法还存在模糊的认识。比如在同一交通事故的多个被侵权人同时起诉的情况下,计算某个被侵权人从交强险限额中应获得的赔偿数额时,一些法官是按照某个被侵权人的总损失进行计算的,这种计算办法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计算办法是应该按照不同的损失项目在各自的分项限额范围内分别计算。具体的计算办法可借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交强险理赔实务规程(2009)版》,该规程第四部分赔款计算部分规定如下:
基本计算公式。
保险人在交强险各分项赔偿数额内,对受害人①死亡伤残费用、医疗费用、财产损失分别计算赔偿:
总赔款=②各分项损失赔款 =死亡伤残费用赔款+医疗费赔款+财产损失赔款
2、各分项损失赔款=各分项核定损失承担金额,即:
死亡伤残费用赔款=死亡伤残费用核定承担金额
医疗费用赔款=医疗费用核定承担金额
财产损失赔款=财产损失核定承担金额
各分项核定损失承担金额超过交强险各分项赔偿限额,各分项损失赔款等于交强险各分项赔偿款限额。
第二、当保险事故涉及多个被侵权人时
1、基本计算公式中的相应项目表示为:
各分项损失赔款=各受害人各分项核定损失承担金额,即:
死亡伤残费用赔款=各受害人死亡伤残费用核定承担金额
医疗费用赔款=各受害人医疗费用核定承担金额
财产损失赔款=各受害人财产损失核定承担金额
各受害人各分项核定损失承担金额之和超过被保险机动车交强险相应分项赔偿限额的,各分项损失赔款等于交强险各分项赔偿限额。
各受害人各分项核定损失承担金额之和超过被保险机动车交强险相应分项赔偿限额的,各受害人在被保险机动车交强险分项赔偿限额内应得到的赔偿款为:被保险机动车交强险对某一受害人分项损失的赔偿金额=交强险分项赔偿限额×【事故中某一受害人的分项核定损失承担金额/(各受害人分项核定损失承担金额)】。
第三、案例说明③ 在此类案件中,法院在计算每个被侵权人应得的交强险赔偿数额时,应根据上述复函的精神,并参照《交强险理赔实务规程(2009版)》的公式,分项计算然后再求和。以下举例说明:
陕GA车肇事造成两行人甲乙受伤,属于陕GA车一方全部责任事故。事故共造成甲的医疗费损失7500.00元,财产损失1800.00元;乙医疗费损失5000.00元,财产损失600.00元。假设陕GA车投保了交强险,其适用的交强险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0.00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00元。则陕GA车交强险对甲乙的赔款计算为:
陕GA车交强险赔偿金额(医疗费用部分)=甲医疗费+乙医疗费=7500.00元+5000.00元=12500.00元,大于适用的交强险医疗费赔偿限额,赔付10000.00元。甲获得交强险赔偿(医疗费用部分):10000.00×7500/(7500+5000)=6000.00元 乙获得交强险赔偿(医疗费部分):10000×5000/(7500+5000)=4000.00元
2、陕GA车交强险赔偿金额(财产损失部分)=甲财产损失金额+乙财产损失金额=1800+600=2400.00元,大于适用部分的交强险财产损失赔偿限额,赔付2000.00元。甲获得交强险赔偿(财产损失部分):2000×1800/(1800+600)=1500.00元。乙获得交强险(财产损失赔偿部分):2000×600/(1800+600)=500.00元。
3、甲合计交强险赔偿金额=6000+1500=7500.00元。乙合计获得交强险赔偿金额=4000+500=4500.00元。
以上是多个被侵权人同时起诉侵权人时,每个被侵权人在交强险中的赔偿数额的具体计算办法。在上述案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1)计算甲乙每个人应该获得的交强险赔偿额时,需要将其医疗费和财产损失的赔偿额分开计算;(2)虽然甲乙两人的医疗费损失总和及财产损失总和均超过了交强险的相应限额,但是,也不应该突破分项限额即使用交强险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
(三)多车相撞后交强险保险公司责任承担的难点和突出问题。
第二篇: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保险责任纠纷理赔及典型案案例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保险责任纠纷中
典型案例研究
一、交通事故中,交强险及商业险的基本处理原则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统一的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目前,全国统一标准交强险责任限额为,有责限额总额12.2万元,无责限额总额11100元。在总限额之下还试行分项限额赔偿。其中,机动车一方(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情况下,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机动车一方(被保险人)在无责任的情况下,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100元。
1、分项责任赔偿范围: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限额项下负责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用、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护理费、康复费、交通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住宿费、误工费,被保险人依照法院判决或者调解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抚慰金,根据请求权人的诉请,优先在交强险中支付,保险公司主张精神抚慰金不赔偿的,一般不会得到法院支持。(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交强险中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问题的复函(2008)民一他字第25号复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条规定的“人身伤亡”所造成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与物质损害赔偿在强制责任保险限额中的赔偿次序,请求权人有权进行选择。请求权人选择优先赔偿精神损害,对物质损害赔偿不足部分由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赔偿。)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项下负责赔偿:医药费、诊疗费、住院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合理的后续治疗费、整容费、营养费。
二、如何理赔:
1、单方事故无第三者损失:
本车的车辆损失由车辆损失险赔偿,本车车上人员的人身损失由车上人员险赔偿(附加险)。由于交强险是对第三者损害的赔偿,交强险不赔偿本车的损失,包括人损和物损。
2、有第三者损失(人损和物损)
单方事故:先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交强险不足部分由第三者责任险(人损物损均赔)赔偿,如果没有三者险,则由侵权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双方事故:互相赔偿。先在对方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不足部分,按责任比例,对方三者险赔偿
多车事故对第三人造成损害:各肇事车辆先在交强险内赔付,不足部分按责任比例在三者险内赔付。
三、特殊情况:
1、对方没有交强险,或交强险不在保险期限内,本车在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内免赔,剩余部分在三者险内承担,如果没有三者险或脱保,则由侵权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2、被撞后找不到肇事车辆:本车的车辆损失(物损),在交强险财产限额2000元内免赔,超过部分可以主张本车的车损险赔偿。但由于
3、多车连环事故对第三者的损害:交强险的理赔不应考虑损伤参与度,商业险应当按照责任比例赔偿
四、宋智勇案例,拒赔案件 拒赔理由:
1、准驾车型不符,交强险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公安部123号令)第八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准予驾驶的车型顺序依次分为: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轮式自行机械车、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附件1)。”,其中“附件1《准驾车型及代号》”明确“重型、中型全挂、半挂汽车列车”属A2车型。
问题:交强险条例22条,规定的“未取得驾驶资格”是否属于“无证驾驶”,准驾车型不符是否属于“未取得驾驶资格”,是滞所有准驾不符情形均应认定为无证驾驶,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明确。
2、商业险将该“准驾车型不符”列为免责条款,已经尽到提示义务,法律禁止性规定只需尽到提示义务,免责条款即为有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规定:“保险人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情形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免责事由,保险人对该条款作出提示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为由主张该条款不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一条规定,“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在投保单或者保险单等其他保险凭证上,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以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文字、字体、符号或者其他明显标志作出提 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履行了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提示义务。”
问题:关于免责条款效力问题
保险合同,尤其是车险合同,是非常典型的格式合同,往往设置了很多免赔、拒赔的条款,或者将一些损失排除在保险赔偿范转围之外,而这些免责、免赔、拒赔的条款都是在保险条款中规定,在实践中,保险公司常会以保险条款中规定为免赔事由,而拒绝承赔偿责任,但在司法实践中,保险公司的抗辩很难得到支持,纠其原因,就是其很难举证证明在签订合同时,对格式条款履行了提示、说明义务。
(1)“提示”义务:我国目前使用的保险条款,并非纯粹的格式条款,它是由保险监管部门审批、审查备案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意志,实际使用的条款是各种利益平衡的结晶,实践中,对提示义务的履行一般不存在问题。
(2)“说明”义务
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国家设立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损失,但该损失是基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的,而对于因法律明确禁止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应当视为公众对法律禁止行为是明知的,保险公司只需向投保人告知保险合同将该禁止行为列免责条款即尽到相义的提示义 务,而无需对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进行解释和说明,而司法解释的立法精神也是如此。对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免责也是顺应了立法的精神,如果对于该种违法行造成的后果,理应由行为人身身承担,如果保险仍然进行赔偿的话,无形中放任违法行了,也不利于交通安全和管理,也违背了立法者的本意。
3、受害人为车上乘客,不应当适用第三者责任险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
《交强险条例》第三条、第二十一条,均将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排险在外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7条,将投保人为本车人员排除在交强险赔偿范围之外
保监会《关于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第四条第三款解释的批复》,车上乘客被甩出车外,落地后被所乘车辆碾压造成自身伤亡怕情况,属于车上人员责任险的责任范围。
问题:车上人员何时可以转化为“第三者”
我国对“车上人员”与“第三者”之间转化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此类案件确不在少数。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各地法院的对此类案件受害者身份的认定便是通过对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的精神进行综合的判断和考量。司法实践中,是以“事故发生时受害者是否在车上”为判断标准。
车上人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摔出车外导致人身伤亡,被保险人或受害人要求保险人按照责任强制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承担责 任的,人民法院不应支持。但实践中,如果有证据证明车上人员在被甩出外后又受到本车的二次伤害,法院一般会认定受害人为第三者,而适用第三者责任险赔偿。
第三篇: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专题学习
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专题学习
一、挂靠车辆责任承担及交通事故认定书和伤残评定法院是否可以推翻
1、挂靠车辆责任承担:
所谓“挂靠”是指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出于一定的经济目的,依附于另一个民事主体,且前者以后者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而由后者向前者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挂靠在法律上有别于雇佣和代理,赖以维系挂靠者与被挂靠者之间联系的唯一因素是双方的利益关系,即挂靠人向被挂靠人支付的挂靠费用,而被挂靠单位向挂靠人提供单位名义,进而对第三人产生为挂靠者提供信用担保的效果。因为第三人不一定了解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的这种挂靠关系,而仅凭借对被挂靠单位信用的信任而与挂靠人发生联系,因此为保护法律关系的稳定性,法律应该规定挂靠人以被挂靠人的名义所履行的行为对被挂靠人产生法律效力,为保护被挂靠单位的利益,挂靠者可与被挂靠者在挂靠发生当时即约定排除此种情况下被挂靠者的责任,从而被挂靠者可以向挂靠者进行追偿。(这对第三人而言,依然是以连带责任的形式承担的。被挂靠者不得以此约定为由对抗第三人。)
2、交通事故认定书和伤残评定法院是否可以否定
根据最高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4条规定:“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或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的,以及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现行《道交法》已将“事故责任认定书”改为“事故认定书”)对于当事人的过错大小以及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是法院的职责,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重点在于通过现场技术勘验以及检查、调查、鉴定等活动,弄清道路交通事故的事实和原因以及当事人有无违章或者其他主管过错等。公安局关的事故认定书,主要起一个事实认定、事故成因分析的作用,对法院而言,这个认定书具有证据效力,而不是进行损害赔偿的当然依据。《道交法》明确规定了事故认定书不能够作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不服申请复核),但是,当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或者诉讼中,可以就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提出质疑,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调解机关或者法院可以不采用这种证据。
二、在公交车站候车,由于候车管理秩序混乱,导致候车人被进站的公交车撞死,是否构成交通事故。
构成交通事故的几个要件:《道交法》第119条
1、“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2、“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
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3、“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在公车总站候车,因为场所发生在被告巴士公司享有使用权利和负有管理责任的汽车总站,已脱离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管理的范围。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但这并不妨碍受害人以侵权为由起诉巴士公司承担损害赔偿义务。只是需要提供另外的证据证明事故发生的事实。)
三、好意同乘出现交通事故,驾驶人是否应承担好意同乘者的损失。好意同乘者与机动车驾驶者之间的关系不应当认定为“无偿服务的运输合同关系”。合同是双方对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所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约定,一方违反其当初的约定,要承担因此而产生的违约责任,在好意同乘者与机动车驾驶人之间不存在这种约束,如果机动车驾驶人一开始接受了好意同乘者的搭乘要求,后来在运输过程中,又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将其与送到目的地,而要求其中途下车,则不能要求机动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在此种关系中机动车驾驶人要承担的是保障前者在运输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义务,而不是将其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的义务。这是因为好意同乘者是无偿搭乘,其权利受到了限制。其不享有目的地的到达权,但其人身和财产并不因为其无偿搭乘的行为而失去法律的保护。好意同乘者搭乘他人车辆并不意味着自己甘愿承担风险,机动车驾驶人也不能置好意同乘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因此,好意同乘不能作为机动车驾驶人的免责事由。实际操作中我们认为:如果交通事故是由于对方车辆造成的,则机动车驾驶人不承担损害赔偿的连带责任,如果是由于机动车驾驶人的责任,则要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但一般也不全部赔偿,具体比例的承担,应该参考事故中好意同乘者与机动车驾驶人双方的过错程度。
四、违章车辆冲卡逃离,交警是否有权驾车拦截、追查以及对此造成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是够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这种情形的一个代理思路是以行政强制行为为起点,以行政法上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的原则作依据,强调“控权”和《道交法》、《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规则》没有明确授权拦截。另一种代理思路是以行政行为违法为由,《交通警察公路勤务规定》第19条规定“发现有危机行车安全的严重违章行为的,可以尾随在该车后,并与其保持一定的车距,通过鸣警报器、变换灯光、用扩音器喊话等方式责令其靠边停车。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突然示意停车,或者挤逼的方式停车纠正。”第20条规定“违章机动车拒绝停车或者行驶时速高于80公里时,一般不对其进行追随、停车纠正。确需要停车纠正的,可以通知前方警察拦(堵)截。”总的来说,本案应该以交警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进行国家赔偿。
五、高速公路上出现石块,导致行车人损害,受害者能够要求高速公路交警支队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者承担责任。
此种情形存在的疑点有两个,其一是受害人是通过国家赔偿予以救济还是民事赔偿;其二是能够要求高速公路交警支队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定性上属于公共设施致人损害的情形。在本类案件中,究竟是国家赔偿还是民事赔偿取决于公共设施的设置着与管理者、使用者时间的法律关系性质。在本案中,高速公路交警支队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都是行政机关,与高速公路使用者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两者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而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公路法》相关规定对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进行了职责授权,二者对公路的管理行为是一种行政职权,也是一种行政职责,是形式行政权力的行为。由此与使用者之间产生的属于行政法律关系。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收取的高速公路通行费用是一种行政费用,收费的标准是依高速公路的设置和管理成本而确定的,不是营利性收费,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修缮公共设施,在这种收费基础上形成的不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合约。故而,不能据此认定高速路使用者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构成合同关系。也即受害人应当通过国家赔偿来予以救济。
国家赔偿的规则原则是违法原则,违法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表现形式。在本案中,高速公路上出现石块,对公路上形式的车辆安全构成了危险,属于管理三存在严重的瑕疵。《公路法》第35条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规定》也规定,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警支队是高速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负责高速公路的巡逻,发现高速公路出现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的障碍物,应当及时予以清理。由此可见,清理路面障碍物是高速公路交警支队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应当履行的职责。而二者的不作为,导致了本次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六、为了躲避横穿马路的自行车而造成交通事故,是否应当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准备确定本案中当事人双方的责任,首先要明确紧急避险的认定。
七、机动车前后栓系,在拖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应当如何划分肇事人之间的赔偿责任。
划分当事人的责任,要考虑各当事人的过错与交通事故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本案中,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上车处于前后相系的拖行状态,直接撞击行人的车辆处于熄火和被拖行的被动状态。此次交通事故的直接起因是前两车驾驶员在避让行人的过程中处置不当,应当由其共同承担主要责任,被拖行的后车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处于熄火和被前车拖行的被动状态,撞击受害人完全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但如果没有后车驾驶员无证驾驶不合格的无牌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故障并请求两前车拖车的行为,交通事故就不会发生。按照因果关系理论,后车驾驶员的违法行为也是交通事故发生不可或缺的条件,与损害事实的发生也有因果关系,但其行为不是造成损害事实发生的直接原因,故应当单独承担次要责任。
第四篇:紫荆山立交桥道路交通调研报告
紫荆山立交桥道路交通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紫荆山立交桥的概况,及根据实地调研总结紫荆山立交附近的用地状况,各道路的流量状况,及范围内附属设施配建情况等内容。同时根据现状提出一些见解及意见。
调研对象:紫荆山立交桥(半径500范围)
调研内容:1.立交桥周围半径500米内的用地现状;2.范围内道路同一流向车道数,各种车辆及行人的流量;3.观察及测量范围内各主要道路的平面状况,绘制出其横断面;4.观察并记录范围内各类交通附属设施分布情况(车站牌、车道线、斑马线、隔离栏、隔离带、行道树)。
调研时间:2011年3月24日—2011年4月28日
调研目的:1.了解郑州紫荆山立交桥半径500米范围内道路系统的现状;2.了解其道路系统的优缺点及其要改造的地方,为以后的规划设计做铺垫;3了解其范围内各道路与建筑、绿地的联系方式以及步行道路与车行道路的结合关系;4通过此次调研,简单了解到如何对道路系统进行布置,一次更好的应用到我们将来的设计中去。
立交桥概况:紫荆山立交桥建于1944年,是郑州市“四桥一路的”的一个重要立交桥,是金水东路、金水西路、花园路、人民路和紫荆山路五条主干道的汇集点。目前,该桥东西方向为三层高架,运行基本良好;二层承担着各个方向的转弯和南北直行交通,在高峰时段交通非常拥挤;一层由于人流、自行车流非常大,加上交通流量超过环岛的自我调节能力,造成一层交通拥挤现象经常发生。为缓解交通状况,紫荆山立交桥一层环岛将开辟一条南北通道,路口实行信号控制,解决一层通行能力较低现状,缓解二层交通压力。并拟将改造紫荆山立交桥的功能定位。
立交桥中心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五条主要道路(金水西路、花园路、金水东路、紫荆山路、人民路),按城市骨架进行分类属于次干路(组团内、主干道之间、较低速度,集散交通)交通吸引范围比主干道小,若按道路功能分类则属于生活性道路(满足生活性交通要求,如步行、自行车)。另外,道路系统是属于放射——环形组合式系统。
调研具体内容:
一.用地现状:除了附近的道路用地,紫荆山立交桥附近商业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以及酒店等公共用房较多,附近的紫荆山公园也是附近市民及途经此地的游客很好的休憩场地。紫荆山附近的土地利用状况也反映出了紫荆山在郑州市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可决定了紫荆山附近的道路宽度不能过宽,道路较为拥挤。
二.范围内道路的流向及流量分析:通过统计,我们了解到金水东路与金水西路是紫荆山立交桥附近道路中车流量相对较大,而且朝向紫荆山方向的流量比背离紫荆山方向的稍大一点。其他几条路的流量相对较小,朝向紫荆山方向的流量同样相对较大,这一情况更加反映出紫荆山立交这个交通枢纽的重要性。五条道路虽然是处于一个等级上,但由于各条路实际的车流量不同,所以道路宽度的设置应根据车流量的不同进行布置。可是紫荆山周围五条路宽度却不是按车流量进行设置的。通过对调研中所统计的车流量进行分析,得知紫荆山路和人民路的车相对
于其他三条路少,可是道路宽度却相差无几,这样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三.范围内各主要道路平面情况分析:一层附近的五条道路均以隔离栏隔开,两侧均有行道树及绿化带,对于紫荆山周围的街景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例如金水西路和人民路上的绿化布置,同时也可以缓解司机的疲劳,减少车祸的发生;除了绿化作用,也起到了净化空气、吸尘、减噪,调节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为行人抵御日晒等作用。无障碍设施盲道的设置也较为合理完善,四.范围内各类交通附属设施分布情况:
1.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设施,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方便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主要指道路、桥梁、人行道路、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公交站点、公共绿地等的相应设施。紫荆山周围所调研的五条主要道路的盲道的设置很齐全,包括了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可是在盲道位置的设置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有很多盲道上面都停了很多车,或者是盲道上面种有树,或者是盲道设置的离建筑物特别近,甚至盲道还出现了断路现象,这使得视残者使用起来极为不方便,甚至存在有危险。
2.关于人行道,公交站点等的设置较为合理。尤其是公交站点,紫荆山是一个公交枢纽,其公交站点较多,但多而不乱,并且站牌附近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等车空间。但紫荆山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我们认为其指示设施不够明显,有待改善!
3.在调研范围内,紫荆山的道路照明沿道路两侧进行对称布置,布置在人行道的绿带或分隔带的边上,经测量,灯杆大致竖立在缘石外0.5~1.0m处。照明器通过支架或悬臂挑在道路的上空。这样有效地提高了照明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道树遮挡灯光的矛盾。
总结:这次调研即将结束,我们遵循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料与知识,对紫荆山立交桥附近的道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调查。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了紫荆山立交桥附近道路系统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实践,让我们可以更加熟练的运用这些知识。
一关于紫荆山:紫荆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和金水路交叉路口,是郑州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金水路、紫荆山路、花园路、人民路四大主干道交汇此处,形成了紫荆山立交桥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条件。紫荆山立交桥附近有紫荆山百货大楼、河南省人民大会堂等公共场所,周边更是密集省直机关单位和完善的城市配套,是郑州市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紫荆山交通的发展是顺应郑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
紫荆山附近的建筑多为商业性建筑和市政机关建筑,紫荆山毗邻紫荆山公园、黄河博物馆等大型人流聚集地,且隶属郑州市三大商圈之一,本身就具备吸引大量交通的功能,再加上几条城市干道贯穿,更致使交通频繁、人流如梭。据统计调查,立交桥的五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以每小时将近三千的车流量不
是造成不同程度的拥堵。
二、关于立交桥:设置信号灯后,一层南北方向直行通过;所有路口需要左转的车辆,进入环岛,绕行至其他路口;所有路口右转至相邻路口的车辆,从右转车道通行,不受红绿灯控制;环岛中间有两个红绿灯,控制环岛的车辆是否通行,让环岛车辆在环岛车道上二次停车,减小路口拥堵;环岛内部直行道路设置红绿灯,对南北直行穿过环岛的车辆实行二次停车。
从紫荆山路、花园路直行的车辆,可以通过南北通道迅速通过;在第一层右转的车辆,90%以上的车流分别在东半圆内或西半圆内。南北直行交通引入的二次停车,进入环岛等待,皆可迅速通过。二层功能:左转更快捷如果驾车由紫荆山路驶向金水路、人民路方向,最佳路线是上立交桥二层左转,绕过二层转盘,直接转向上述路段。
左转车辆上二层通过远比走一层快捷。左转车辆走一层,首先要看紫荆山路口处的信号灯,在绿灯放行后,进入环岛,然后等待环岛北侧与南北直行车道交叉处的环岛信号灯,在绿灯放行后,沿环岛进入金水路、人民路。三层功能:东西直行。
三、关于紫金山附近交通的问题:
1.紫荆山乘公交太麻烦郑州紫荆山,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到这个地方的公交车,站名也都叫紫荆山。这些站牌,分布在紫荆山转盘所连接的五条路上。如果不是经常乘坐公交车的人,换乘一次,光找站牌可能都需要十多分钟。
举例来说,如果乘坐24路车,到紫荆山站后换乘26路车向东走。乘客要从金水路转盘西紫荆山站下来后,走过紫荆山转盘,再到金水路转盘东紫荆山站坐车。这两个站点的距离,大概有三四百米远。不仅如此,同一条线路的紫荆山站,上下行线路站点间也有不短的距离。比如62路和K62路车,该车由北向南行驶时,紫荆山站的位置设在河南饭店的南门附近,而这两条线路的车由南向北行驶时,紫荆山站又设在了紫
荆山公园西门附近。同样的问题,在86路、37路、26路车上都有所反映,如果不是经常乘坐这些线路的乘客,要想找到准确的乘车方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公交线路太多,再增加线路停靠,也势必造成交通拥堵。如果紫荆山站设在同一个地方,把金水路上的、花园路上的、人民路上的、紫荆山路上的公交车,都进入同一个区域,乘客再换乘,就不会转晕了。如果能建这样的换乘站,不仅方便乘客,也让紫荆山转盘处的交通压力减轻不少。
2.信号灯多,行人感觉过马路比原来安全了,但车等的不耐烦,原来走人民路到金水路,走一层只需要绕个半圆,可现在要等两次信号灯。现在转个弯可比以前绕多了。平时上下班路上的电动车就常常抢道,现在信号灯多了,等的时间更长。从金水路到花园路,中间要经过四个信号灯。
3.车辆太多无处停放,占用了部分人行道。另外还有流动摊位的占道,垃圾造成路面不洁还拥堵。紫荆山公园西邻紫荆山百货大楼、人流量大、夏季游园人较多(特别是双休日),对无处停放的非机动车疏导至周边停车点内,以缓解紫荆山公园停车点压力,确保市民的正常通行。紫荆山商场安排其安保人员加强对商场周边道路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疏导劝阻工作。
4.人车混行太重,机动车道路拥堵了,机动车就去非机动车道上挤,同样,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道上多少电动车在疾驶。规范电动车,电动车上牌照,行驶非机动车道。
5.在人民路与紫荆山路交叉口,路口狭窄,直行至金水路上的车辆在等信号灯,可后边不少右转车辆都着急地频繁按喇叭。
6.有些地下通道脏乱差,都不想走,有些天桥离人群过马路的地方远。应给行人提供良好的行走规范及引导,地下通道和天桥修建选址要综合考虑,人性化建设,还要负责引导行人去走。
四、关于建议:1.公交线路可以考虑允许上立交桥。次干道、支路具有非常大的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城市交通“微循环”的系统作用,利用连接主次干道的支路、背街小巷等这些“微循环”道路资源,调整主次干道交通流量,使这些道路的车流量均衡,以此缓解交通拥堵。
2.停车场应合理设置。制定规划和出台政策,鼓励建设和规范化经营大中型立体停车场,强制开发商按比例配建停车场。人民路、花园路亟需建立立体停车场,避免车辆因无处停放而是车辆违法乱停乱放,进而影响交通。
3.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安全和导向标识等,完善交通设施,优化交通设施设置,移除道路上遗留的。人口密集区没有减速带与相应的提醒标志。在现有信号控制、视频监控、交通诱导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协调,构建智能交通指挥系统。4.一些细节问题看似很小,其实对交通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如一些道路标志和护栏设置不合理、一些道路破损比较严重,并且有较大的坑洞、路灯交通灯不亮等,对司机行车有较大影响,应在全市范围内对这些问题进行一次排查,对交通标志全面规范化,对道路的破损进行修补等。既提高了行车的顺畅度,也有利有于郑州城市形象的提升,更有助于司机行车安全。
第五篇:纠纷案例
纠纷案例:买一楼送花园 送的其实是忽悠
‚买一楼送花园‛,市民买房时,会遇到开发商这样的宣传。那么,花园‚送‛给我了,我能不能在花园里种点菜呢?昨天上午,郑州市管城区一家物业社会法庭挂牌第一天,就遇到了这样的纠纷:因为物业拔掉了业主花园里的菜,业主把物业告到了物业社会法庭。谁是谁非,请看全省第一家专门针对物业纠纷的社会法庭咋断案。
【业主】俺家花园不让俺种菜?
昨天上午,郑州市管城区航海东路物业社会法庭刚刚挂牌,就来了第一位告状的居民。
张梅(化名)是富田小区19号楼的居民,家里老人在小花园里种上了菜,下班后却发现被物业给拔掉了。‚我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种菜,物业凭啥给拔了?‛张梅生气地说,‚难道花园不是我们自己的?‛
孙跃伟等5位社会法官第一次‚升堂问案‛,‚大堂‛就设在富田小区的物业社会法庭:墙上悬挂着劝和格言,室内摆放着一张椭圆形桌子,和法庭相比透着一股温馨。‚原告‛张梅和‚被告‛小区物业主任郭建峰并肩落座。
【物业】小花园是大家的绿地
‚拔菜前我们已经下发通知,提醒业主自己处理掉小花园里的菜,可能业主没有看到。‛富田小区物业主任郭建峰解释,购房合同上写得很清楚,业主购买一楼住房的,对小花园只有使用权而没有产权,小花园属于小区公共绿地,想在小花园种菜,必须经过其他业主同意,私自在小花园种菜,使小区绿化面积减少,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利益。物业工作人员拔菜是在维护其他业主的利益。
【‚法官‛】禁止在绿地内种菜养殖等有损绿化植物和设施的行为
‚没有直接和业主沟通就拔菜,物业的做法有些粗暴。‛主审的社会法官孙跃伟首先对物业的工作方式提出‚批评‛,随后又劝业主说,小花园里种菜确实不合适。
孙跃伟解释,《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第18条规定,禁止在绿地内种菜养殖等有损绿化植物和设施的行为。‚我原以为这小花园是自家的,想干啥就干啥,听你们这么一解释,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张梅说。
【疑问】‚送花园‛送的到底是啥?
‚买一楼送花园‛、‚买顶层送花园露台‛……市民买房时,常碰到开发商这样的宣传。不少市民对此的理解是,不管是开发商送的‚花园‛,还是多掏钱买的花园,都归一楼房主‚使用和拥有‛。
郑州市二七区一新建成小区,一楼小花园就被栅栏围起,居民在此种花、种菜,还堆放杂物。‚这是俺家的小花园,种菜和种花种草没啥区别,都是绿化。‛一楼一位姓陈的业主说,购房协议里已注明他拥有花园的使用权,难道种菜行使的就不是使用权?
天之权律师事务所郑州分所律师赵万军说,开发商所谓的‚送‛,只是将绿地的使用权里的‚养护权‛在一定期限内送给买房人,并非是真的送了全部的使用权。【说法】拿公共利益忽悠个别业主
‚如果一楼前的小花园真的属于一楼某个业主,楼上的业主肯定不买账。‛赵万军说,《物权法》第73条明确规定: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因此,如果开发商许诺赠送的花园属于公共绿地范围,开发商无权将之‚送‛给个别业主。没有特别明文规定,擅自赠送侵犯全体业主的利益,可能会有被收回用作公共用地的风险。
‚一楼花园属小区公共部位,归小区全体业主共同所有和使用,开发商没有公共部位的处分权,所以‘买一楼送花园’的宣传是拿全体业主的利益忽悠个别业主。‛赵万军提醒,购房者买房时不要轻信开发商的口头承诺和宣传,要用心研究购房合同里的条款,最好请专业房产律师帮忙,以免掉入购房陷阱。
郑州市工人南路的香榭丽舍小区这段时间很热闹:2号楼一楼的6户业主,想改建自家屋后的小花园,遭到了楼上业主和相邻3号楼业主的反对。
一方坚决要施工,另一方坚决不让,双方都找小区物业讨说法,物业也犯了难。开发商赠送的小花园,并没有单独产权,业主不能随意加高栅栏,花园外就是公共绿地,因此业主不能在花园开后门。【事件】
‚小花园改建‛搅乱小区邻里关系
该小区规模不大,只有4栋楼,业主们平时关系处得还不错,但最近两个星期,因为2号楼一楼6户业主想改建自家屋后的小花园,使得邻里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小花园是一楼业主购房时开发商赠送的,20平方米。小花园外,是小区的公共绿地。
记者昨天在小区内看到,白色栅栏围起的小花园,成了不少一楼业主家的菜园子。而2号楼下的小花园,水泥桩代替了白色的木栅栏。【矛盾】
侵占绿地和美化环境各执一词
看见记者拿着相机在小区内拍照,2号楼楼上一位业主李女士说:‚一楼说是把旧栅栏换成新的,其实就是为了多占地。‛ 3号楼的业主王先生认为,当时买的啥样就应该是啥样,改建也不能加高栅栏。公共绿地大家都出的有钱,不能随便侵占。‚一楼的人还想在小花园装后门,出了后门就是绿地,改建摆明了是要占绿地‛。‚这些人就是不知足。‛2号楼楼上的业主张女士说,小花园现在都成了自家菜地,味道难闻,还滋生了很多蚊虫。‚都是邻居,也就忍了,可这次的改建实在太过分‛。
对于楼上业主的指责,2号楼一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认为,自己家的小花园咋改建,别人没有干涉的权利。他向记者出示了当时的购房合同,合同最后一页标注着‚赠送花园使用权‛的字样,不过这是手写上去的。‚我们也理解其他业主和物业的想法‛。改建小花园是‚为了美化小区环境‛。房子已经住了4年多了,原来的木栅栏破损比较严重,所以一楼的6户商量后决定统一更换。‚现在栅栏都定好了,施工合同也签了,不让改建损失可不小‛。栅栏总体加高十几厘米,影响不大;开个门也是为了看到绿地上有杂物或杂草时,方便清除。【物业】
赠送的小花园不能随意改建
‚两边都是业主,各说各的理,我们也非常为难。‛该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刘建华说,一楼的6户业主几乎天天闹着要施工,其他业主也多次来要求物业制止。反对者主要是2号楼和3号楼楼上的业主,因为小花园和涉及的绿地,就在2号楼和3号楼之间。
刘建华表示,赠送一楼的小花园并没有单独产权,所以改建时必须按照原来的样子。一是栅栏不能加高,这会让其他业主觉得花园成了私人的院子;二是小花园不能开门,因为小花园外就是公共绿地,没有预留出口,开了门肯定会破坏绿地。【律师】
没单独产权应归全体业主共有 ‚小区绿地、花园、屋面等应属全体业主共有。‛河南中锦律师事务所栗九林律师认为,根据《物权法》的规定,除了业主依据产权凭证独占的专有部分之外,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及设施、设备等均属全体业主共有。
栗九林律师说,如果开发商赠送的花园,土地使用权已独立分割,可以办理土地使用权证,那么,该业主就可以单独享有,否则,就应归全体业主共有。
从这个小区的情况看,受产权上的限制,一楼业主并不能随便改建赠送的小花园,如果其他业主对小花园的栅栏加高和开门有异议,改建人必须要拆除并恢复原貌。【调查】
送花园当卖点抬高了一楼房价
‚买一楼赠私家花园‛,近两年,这样的房产广告越来越多,过去少有人问津的一楼变得炙手可热。有了这个卖点,一楼的房价甚至和三楼、四楼的价格持平,在一些花园建得较好的小区,一楼价格全楼最高。
河南省物业商会会长于阳认为,其实一楼花园可以通过土地分割,办理独立的产权证。‚3年前北京市就有开发商尝试,将一楼花园或庭院做成专用部位,办理独立的土地使用权证,不过,在郑州还没有听说哪一家开发商这样做‛。栗九林律师提醒,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花园,开发商无权赠送或销售,也不能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出现类似的条款,否则,就可能被小区业主、业主大会或业主管理委员会提起侵权诉讼。【房管局】
明知开发商钻空子暂时无‚法‛管
郑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发商赠送花园的做法,属于房屋设计方面的问题。规划局主要审批的是建筑高度、容积率、规划红线等项目,具体的户型设计不在规划部门监管范围之内。
郑州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开发商赠送花园、绿地,是钻了有关法律、政策的空子。
据记者了解,尽管政府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此类行为,但由于这种赠送花园的做法存在产生纠纷的可能,下一步有可能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楼业主获赠的花园或绿地,如果不能获得业主大会的认同或取得土地使用权,有可能被强制去除,改造成公共空间,或被要求必须向其他业主开放。将自家小花园擅自改建成小车库是否属于违章建筑? 大河房产网 2010年09月06日15:30 大连天健网 发表评论
摘要: 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不得擅自占用、挖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道路、场地,擅自改变物业规划用途,损害业主的共同利益 [案例]
我家是居住在一个有正规物业小区内联体三层小别墅,小区内所有的房屋外形是由开发商统一建筑的,各家带小花园。今日隔壁家在他家的小花园内擅自建起了一个小车库,破坏了整个小区的居住环境,进过多次交涉(包括与邻居和物业交涉)无果,我想请问这个小车库是否是违章建筑?我应该怎么办!
[律师分析]
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不得擅自占用、挖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道路、场地,擅自改变物业规划用途,损害业主的共同利益。根据您的陈述,您的隔壁业主将自家花园改建成小车库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上述规定。据此,您所在小区的物业公司应当及时劝阻、制止上述行为,督促其改正;如果其拒不改正的,物业公司应当向小区所在地的城管部门报告,城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案查处,如确属违法改建,城管部门将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业主限期整改,恢复原状,逾期将依法予以强制拆除。
如果通过行政手段仍无法解决此事,您所在的小区也可以业主委员会为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侵权纠纷),加以解决。公共露台‛岂能变成‚私家花园‛-物业公司起诉业主私改公共露台 高淳法院判决恢复原状
近年来,一些业主(使用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相关业主同意,私自将公共露台改建为花坛、阳光房等设施以扩大个人使用面积的事情时有发生。孰不知这种行为既影响了邻里关系,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日前,高淳法院就审结了一起物业公司状告业主在公共露台违法搭建案,判决被告业主恢复原状。
原告南京高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高淳某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被告李先生是该小区1幢1单元301室业主。由于李先生所住单元只有3层,作为顶层业主,李先生为扩大使用面积,自行在该楼的公共露台铺设瓷砖搭建花坛,并擅自将该楼塔楼的3层封闭据为己有。后因楼下商铺顶面漏水,原告要求被告配合对漏水处进行维修,但被告以楼下商铺顶面漏水并非被告搭建花坛所致而予以拒绝,原告高仁物业遂将李先生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李先生拆除擅自在露台搭建的花坛和擅自封闭的塔楼门窗,恢复建筑物原状。在答辩过程中李先生提出,自己在露台铺设瓷砖时,原告并没有出面制止,实际上是已经默认了自己的行为,况且像自己一样在露台铺设瓷砖的业主还有很多,不能只针对自己一家,另外,楼下商铺顶面漏水并不是自己搭建行为造成的,而是开发商的房屋质量存在问题,由于自己曾向有关部门和媒体投诉过原告和开发商,所以此次原告只起诉自己完全是出于报复。李先生表示,将就房屋出现的质量问题向开发商提出赔偿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之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需改变共有部分用途的,除遵守法律、法规、管理规约及相关规定外还应经专有部分占建筑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个人无权擅自占用和处分。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被告在购房时与开发商签订的业主临时公约及与原告签订的装修管理服务协议合法有效应受法律保护,对被告具有约束力。同时根据《物权法》、最高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建筑物的屋顶、塔楼属于共有部分,被告擅自在公共露台搭建花坛并将塔楼封闭据为己有的行为,既构成违约,也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遂判决李先生拆除在露台搭建的花坛和塔楼门窗,恢复建筑物原状。宣判后,李先生并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据该案承办人周法官介绍,实际生活中不少业主对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产权的内涵理解不够,片面强调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忽视甚至侵犯共有部分的合法利益。根据《物权法》相关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对建筑区划内的专有部分享有的所有权、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权和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同管理权三项权利,对于共有部分,业主个人无权擅自使用和处分。需要指出的是,业主基于对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特定使用功能的合理需要,无偿利用屋顶以及与其专有部分相对应的外墙面等共有部分的,不应认定为侵权。但违反法律、法规、管理规约,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除外。换句话说,业主并不是绝对不能使用或处分共有部分,但仅限于‚屋顶以及与其专有部分相对应的外墙面‛同时还要满足‚正当、合理使用,同时不违法、违约、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条件。最后,承办法官还提醒广大业主,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行使自身权利,共同管理和使用好小区内的公有部分财产,共建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
相关法条链接:
1、《物权法》第七十条: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2、《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物业之前,制定临时管理规约,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的共同利益,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临时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建设单位制定的临时管理规约,不得侵害物业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业主违反物业服务合同或者法律、法规、管理规约,实施妨害物业服务与管理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承担恢复原状、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