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04:4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开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

关于开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

为深化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1、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使教师学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方法,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使课程建设和改革具体化。通过对本学期重点专业主干课程具体实施工学结合改革,使改革理念具体化,并对其它课程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3、对学院创建百强提供支撑作用。在百强创建工作中,专业建设是龙头,课程建设是核心,通过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来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对学院创建百强提供支撑作用。

二、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要求

㈠课程改革的基本定位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必须要由市场来引领,要立足市场、依托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企业工作岗位对就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目前,我们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直接原因就是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实施脱离了“市场”。因此,课程改革也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工作结构和工作过程来设计,体现职业情景,以项目为导向,以教学任务来驱动,深入探索不同类型课程“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㈡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1.教学内容 要突破现有教材的束缚,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整合重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职业能力体系,体现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2.教学模式 要跟据不同的专业、不同课程类型的特点,灵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指导、综合练习等教学方式,体现以工作情景为支撑。比如,技术应用类课程应该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应用文科类课程应该以实务、案例、问题、流程为主;艺术设计类课程应该以表现、审美、技法为中心;公共基础类课程应该以实践为核心、以应用为主线,要具备专业的产业、行业或企业背景;

3.教学方法 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灵活采用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应注重课程考核的设计,考核方式灵活、丰富、多样、有效,体现工学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4.教学实施 这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因为不论是内容的重构、还是教学模式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创新,都要围绕“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的实施要按照工作过程来组织,强调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教学的实施能否达到这种目标,关键是五个“看”,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看“是教师的教为主还是学生的学为主”;二看“是知识的传授为主还是能力的培养为主”;三看“是课堂环境使用为主还是职业环境情景的创设为主”;四看“是从抽象到具体为教学的主要切入点还是从具体到抽象为教学的主要切入点”;五看“ 教学的实施是从感性为突破口还是从理性为突破口”。这“五看”就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与岗位实际脱节;二是把课堂这一舞台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

三、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1.组建各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团队,调研、论证并起草课程改革方案。

2.各系(院)在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改革方案研讨会的基础上,制定核心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标准见附件二),完善实施性课程改革方案,并于3月21日前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3.各系(院)组织相关教师通过具体实施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和实施性课程改革方案。

4.本学期改革课程结束后,由改革课程教学团队写出教学改革总结,力争出经验、有效果、创成果,以论文、教学成果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5.各系(院)以本学期“工学结合”改革课程为范例,大力开展其他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四、课程改革的管理和评估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刘 祥

副组长:高 浦 傅智端

成 员:徐庆新 李友宾 王进博 王发鸿 唐旭日 代松向 徐 红 李 新

张爱荣 赵大梅

2.课程改革督导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课程进行不定时听课,对改革课程教学过程实施跟踪督导。

3.评估验收

学期末,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听课和审核课程标准、课程改革方案,对各改革课程进行评估验收。

第二篇: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3.2.5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确定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新时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而课堂教学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核心环节。认真审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推动教学范式的科学转型,必然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必须突破的瓶颈。“会展专业”是我校的一个新专业,它立足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会展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奠基终身的育人理念,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三是以学生主体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四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五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实施理念,六是以过程考核和多元评价为导向的考核与评价理念。

三、课程改革的思路

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为先导,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实际产品为载体,以会展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为参照,瞄准国家精品共享课程指标内涵,以校企双方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与就业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程序按照组建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创设学习情境→构建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过程和多元考核→课程实施反馈的步骤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

四、课程改革的内容与任务

会展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目标决定了本类专业人才必须强化教学范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学活知识,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因此,转变课堂教学范式,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民主性、协作性、学术性,实现知识传递、融通应用和拓展创造三者共生,必然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一)会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范式化

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转变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一方面要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对会展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客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以及师资的培养、配置,教学及实验室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课程教学范式的规划、设计与论证,提出详细、具体、合理的解决和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要在具体操作上,转变教学范式就是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教学方式为重点,以考核方式为基础,不断强化会展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范式改革力度,逐步推广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无领导小组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形成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供其他课程教学参考。譬如,当教授《会展概论》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公文办公室,查阅一些相关的公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公文形式及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在《会展营销》课程学习上,利用多个课时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深入会展现场,学习、了解现场营销知识。在《会展策划》课程学习上,可以根据会展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求,采取“无领导小组”方式进行课堂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会展专业课程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既要加强拓展性,又要加强其指向性与定向性,各项专业能力素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传统会展专业课程闭卷考试与其说是在对该课程的考核,不如说是考学生记忆力。现今闭卷考试模式趋同,以客观题型居多且题型格式相近,大多都有标准化答案,并且考试前老师会勾划出重点(也可称考点),学生则只会死记硬背,此模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缺乏创新精神,无法形成有效的专业能力素质。布卢姆目标分类管理理论指出,“大学考试目前只注重对认知目标领域的前三个层次的测查,即知识、领会和运用,忽视了对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后三个层次的测查”。而传统的闭卷考试就具体体现了这一点,在以后的课程考试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及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考核方式,实现课程考核多样化,如笔试、口试、笔试+开卷、半开卷、论文撰写、课程设计、实践操作、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形式。

(三)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的特色化

会展专业课堂教学范式要突出特色,发挥示范效应,一是要完善和整合新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包括:第一层专业目标,第二层课程目标,第三层教学环节目标)。根据会展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范式改革,使会展专业课程计划结构完整(包括:知识架构、能力和素质要求),能很好地体现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具有较强适应性;二是要形成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资源库。不断加大教学方式改革力度,逐步推广项目教学、专题教学、无领导小组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形成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供其他课程教学参考;设立教学范式改革资源中心,形成会展管理创新案例库;出版会展管理教学改革学术论文(集),不断完善会展管理实验室课程教学软件的更新。三是能力导向的跨学科整合型课程建设。针对教学范式改革思路,设计出符合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背景学生需求和接受度的管理类特色课程。这种课程项目由不同院系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例如来自不同学院的教师,共同完成某门课程项目,旨在通过跨学科教学团队、跨背景学生融合的教学环境和方式培养学生“设计、创新和战略”的综合能力与先进理念。

(四)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转变的全方位保障

随着高校大众化的逐渐普及,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必然之势,同时高等教育转型的背景也使得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转变需要全方位保障。一是宣传保障。把教学范式改革工作与争先创优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尤其是充分发挥好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和教师参与教学范式改革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组织保障。设立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领导小组。三是师资保障。在目前的学院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扩充参与会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人员的队伍并吸收有意愿成为教学范式试点的全校范围内教学、教辅或行政人员,进而建立一支专门师资队伍。此外,实施系统性的教师培训计划。定期选派教师外出接受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培训,或者邀请专家学者来我院给予培训指导。四是科研支撑。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和实践,就是无源之水。继续完善学院科研政策,同时探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科研转型,为会展专业课程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平台。五是制定鼓励措施。对于在教学范式改革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学院在进修、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第三篇:专业核心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网站

运输管理:链接网站 仓储管理:链接网站 配送管理:链接网站

采购与供应管理:链接网站 国际货运代理:链接网站

第四篇: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教学改革

专业理论课程《管理学》教学改革

《管理学》是高职管理类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抽象性、技术性都比较强,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应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加强专业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入门课,按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为了加强新生对管理类专业的了解,增强对管理类专业的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心,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开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

管理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的介绍,通过管理学科的脉络划分,强调管理学在管理类专业中的必要性,从学生的思想上加强对于本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可邀请企业及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学生做专题的管理学术演讲及讲座,通过实际应用强化学生对于管理学的认知。

(二)公开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

公开教学计划,是指任课教师在讲课前组织学生学习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知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学计划进程,明白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奋斗目标。

(三)将管理学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带到实践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让学生知道:知识是需要指导实践的。比方说管理学中强调期望理论,可以举例学生在为购买商品时总会对所购买的商品价值、功用有所期待,而等到实际购买后,会对此商品进行客观评价:当预期大于实际值时顾客就会觉得满意,对商品的评

1价就会高,反之就会低。贴近生活的实例会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认可。

(四)成立学习小组,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小组最好是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一方面便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问题随时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在今后的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都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课前的教学准备,使学生对管理专业有了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为学好《管理学》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吃透”教材,写好教案

要讲好《管理学》,必须“吃透”教材,写好教案。从教材到课堂教学,中间一环就是教案。教材要通过教案来具体化。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程序等都做出规定。教案一方面要与教材相联系,体现教材的要求,使教材更加具体化;同时教案也要对教材进行充实和完善。例如在贯彻新政策新制度,吸收新观点新方法时首先需对原规定内容作适当调整;其次,可适当补充形成和提高课程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如公司要闻、人物、故事、学会、学术等。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该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衔接,处理好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把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从教学的全过程看,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在明确教学目的,写好教案之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的决定性因素。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都有较大差异。而《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概念性较强,趣味性不够,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为此,要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条件下,有效地开展

《管理学》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大纲”为原则,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把课本中较为重点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多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而不是仅仅告知结果,简单地从理论上来论证是非。此外,每次课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释疑解答或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训练,这样会起到巩固知识、集中学生精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效果,达到从根本上避免“一言堂”或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

(二)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适合初学者分析的案例。对初学者进行案例教学,一般适宜采用在理论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即在讲解完有关的知识以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对于教材中一些浅显易学的内容,可留给学生去自学,教师应事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要求,指出应掌握的重点问题以及参考书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可转变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即教师选取某一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讲授,讲完后,老师进行点评,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和付出,体会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胜过单纯地苦口婆心的说教。此外,还可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通过书本之外的各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及能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下,引导学生“要学”比“学好”更重要,指导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学手段的更新。目前,我国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要求,《管理学》课程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课程的内容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可建立校园网,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课件、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在网上运行,以便学生查阅。

四、改革考试内容

传统上,《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与期末两部分组成,一般各占四六。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发言。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期末考试虽然比较综合,但是传统的题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卷中对那些实践性、分析性强的内容无法反映,只有回避,因此,学生只要到临考时突击一下,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这种形式的考试只是注重学生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分析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就传统的考核制度改革。本人认为,该课程的考试,应采取理论考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即理论部分实行“考教分离”制度,案例分析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不必拘泥于课本知识。管理理论在不断地创新与深化,知识最终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对于基本的管理理论的经典我们应该加以传承,对于指导实践或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不应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往往成功的案例就是下一次的理论创新。

第五篇: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市场营销策划

市场营销策划学科与市场营销实践具有典型的情景依赖性特征,所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必须注重对中国企业现实营销问题的分析,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上坚持本土化原则。因此,抛锚教学策略是市场营销策划教学的必然选择。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日益显现,如何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一、兴趣激发策略

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仅仅讲授知识是不够的,一方面因为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已经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知识点不多,可讲授代写论文的内容较少,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策划训练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营销策划与创意的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仅仅讲授知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市场营销策划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通过最新营销策划案例的研讨、创意方案的设计、课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有用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抛锚教学策略

抛锚教学策略是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上的教学策略。抛锚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在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指导教学以及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抛锚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是“锚”的设计,即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市场营销策划学科与市场营销实践具有典型的情景依赖性特征,所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必须注重对中国企业现实营销问题的分析,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上坚持本土化原则。因此,抛锚教学策略是市场营销策划教学的必然选择。抛锚教学策略在市场营销策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与课程设计上。

1.案例分析中的应用。

在案例选择上,要以中国企业营销策划案例为主,涉及的行业尽量是学生所熟悉的,如饮料、手机、家电、IT产品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选择具有感染力与震撼力的营销策划事件来分析。在教学中,我们使用的“碧桂园营销策划”、“劲王野战饮料策划纪实”、“他或她:颠覆者的商业逻辑”等案例,都包含较高的创意技术,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冲击,带来深刻的启示,普遍感到受益匪浅。

2.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必须基于真实企业,最好以学校所在地城市的知名企业的实际营销问题为背景,来设计选题,尽量做到“真戏真做”。这样,学生对区域环境较为熟悉,实地调研也方

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出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三、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是将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的倡导者认为,对于某些复杂问题,学习者往往不能独立解决,只有通过与同伴或教师的讨论和交流,不同观点相互碰撞,对单个学习者的答案补充、修正,通过合作学习才能有效解决。在市场营销策划thldl.org.cn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合作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营销策划理论、方法、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案例谈论,个人的思考范围和经验是有限的,通过小组讨论并在全班范围内共享讨论结果,能使问题答案更加完整并富有创意,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在企业中,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往往是由一个项目团队共同完成的,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对市场做出深入分析,营销创意也只有在团队成员的讨论与碰撞中才能产生。在市场营销策划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分组。

案例讨论与课程设计都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每次上课人数不宜超过60人,分组不宜超过10组,小组规模以3-5人比较合适,小组成员可以男女搭配、不同性格的人搭配,形成互补的成员结构。

2.形成便于交流、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最好选择能够移动座椅的教室,各个小组围坐成圆形或半圆形,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同学之间可以通过交谈、眼神接触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身体动作分享感受和信息。

3.对小组及其成员的激励。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小组绩效。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精神,为小组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增强小组成员凝聚力;根据小组成员特点分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轮流担当组长,轮流担当发布人和分析报告执笔人,增强小组成员的责任感;通过选出小组领导者,提高沟通效率等。通过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实现了更加充分的交流,知识与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领导与组织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人格,为同学积累了终身受用的团队工作经验,这些都是营销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素质。

四、开放教学策略

市场营销策划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必须实施开放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出学校,在分析企业策划案例和参与企业营销实战中领会、掌握、应用所学内容。具体来讲,就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开放教学。首先,可以请企业营销经理到学校讲课,讲授企业营销策划中的经验和教训,讲授市场营销策划实战的方法和技巧。其次,教师积极参加企业营销策划咨询服务,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第三,在企业中建立课程教学基地,营销策划案例和课程设计的选题坚持开放性原则,尽量来源于企业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课程设计中要深入企业和市场中调研,为分析案例和制定营销策划方案收集资料。

下载关于开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一、数学 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学好数学是学好计算机专业的关键。高等数学课程主要学习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一般高校通用的教材是同济......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牛芗洁 (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近年来国内高校计算机、电子、软件等专业针对......

    会计专业2012年企业对专业核心课程质量反馈意见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企业质量反馈工商系 财经教研室1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设定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摘要:《植物学》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生物学知识模块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围绕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基本规......

    面向建筑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面向建筑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钢结构设计》是《钢结构基本原理》的后续课程,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本文通过教师备课、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坚实保障,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物流专业的教育能够迎合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本文依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

    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 教学改革探讨

    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 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电商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网络营销作为其核心知识和技能之一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网络营......

    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对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其基础技能的掌握,比如标准的普通话、清晰圆润的吐字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