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专业2012年企业对专业核心课程质量反馈意见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企业质量反馈
工商系 财经教研室
1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设定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会计核心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要以会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为主线,强调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整体上突出以应用能力为目标,体现对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使课程标准符合会计职业标准;要充分考虑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由此我院财经教研室会计专业将《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六门课程设定为专业核心课程。
2 企业对核心课程质量反馈意见
我院对包括中诚信会计师事务所等30多家合作企业进行调研,通过文件调查、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要求企业对我院会计专业核心企业提意见,给建议。大多数企业表示我院设定的会计核心课较合理,均为日常工作中的基础,作为一位职业会计人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但也针对我院毕业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2.1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
大部分企业都反映刚毕业的会计学生普通对实务操作较为陌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上手独立进行操作。以税务操作为例,应届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对抄税、报税、买票、开票这些作为简单的操作都需要老会计手把手教学。从中反映出在核心教学中,学校的实践教学与岗位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院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2.2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色教学
大部分受访企业均表示我院会计教学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教学。我院设定的六门核心课程都是围绕新会计准则进行,而新会计准则是针对上市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鼓励执行,而非强制执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企业的特点,其日常的财务的工作更为琐碎灵活。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教材中的一些章节,例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这些章节对中小企业的日常工作基本不涉及,因为受访企
业均提出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日后就业方向,针对中小企业能用得上的知识较强巩固,对于一些用不上的理论,减少教学时间。
3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措施
3.1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岗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跟踪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完善“岗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真实的职业环境和业务为载体,按出纳、会计核算等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开展项目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整体上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融入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2)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与实训基地及各中小型企业加强紧密合作,包括合作开发教材、合作建设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互派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及培训任务、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等。
3.2 加强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
(1)通过企业实践、学术交流和学历学位进修等多种方式,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对专业课教师每年要有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以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训练的能力;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国内职教水平高、有特色的院校进行访问、学术交流和学历学位进修,以此培养一批各有所长的专业骨干教师。
(2)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一批会计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能学到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和经验。
(3)通过加强教研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学服务能力。科研工作的重点是专业与课程改革、特色教材、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等教改项目及应用技术研究。同时建立科研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科研素质和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
(4)在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下,带动专业群内高素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参与专业群中其它专业的相关教学活动,将特色建设专业的教
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广到其它专业教学活动中来,带动专业群内相关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3 突出本专业侧重面向中小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1)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突出为中小企业培养以会计核算能力为主的技能型人才的特色。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训的监督管理,提高实训效果。
(2)开发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工学结合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核心,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结合会计主要岗位设置模块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要求对原有传统教材进行整合。因此,课程内容的整合也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在课程内涵上进一步研究开发,使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为能更针对中小企业岗位服务。由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固化,相关教材的内容也比较固定,而课程整合是对现有课程设置的改革,这就要求根据整合后课程的特点,努力开发校本教材,满足课程整合的需要。目前,教学中已开发的教材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和《会计英语》,其他相关教材的编写也在积极组织中。
《基础会计》课程是以突出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点,培养学生掌握财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根据财会职业岗位群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按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企业财产的清查———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实务操作流程进行;体现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岗位、记账岗位、报表岗位等的基本规范和任职要求。基于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教材应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程特色,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能力、知识、素质目标;根据会计岗位工作流程,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结果,设计考核方案。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课程整合时,探索会计岗位模块化教学模式,按实践工作岗位设置财产物资会计岗位实务、职工薪酬会计岗位实务、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岗位实务、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实务等教学模块,教学中模拟岗位核算实务,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课堂讲授与操作训练同步。
另外,当前企业会计岗位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报税、纳税,税收与会计工作联系紧密。从企业及毕业生反馈回的信息来看,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是企业财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税收类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而目前税法课偏重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税务会计课侧重会计处理,《纳税会计》课程是对《税收》与《税务会计》的整合,重点介绍税收法规、企业纳税申报的基本程序及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等,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3.4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会计又是一种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注意到了实践教学,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仍缺乏合理安排。高职会计专业在日常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往往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占用时间段较长。如我院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原理论教学时间持续两个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后集中两周完成,教学实施的结果仍偏重于理论教学。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踏上工作岗位之后难以适应具体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时,大力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积极实施模块化实训教学,树立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将课内实践、专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加大实践课程比重,渗透实践课程于现有教学计划。在实践中,对会计专业采用“三层双轨递进式”的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其中“三层”是指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双轨”是指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递进式”是指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分阶段达成课程预期目标。通过“会计循环实训—财务会计单项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务软件操作实训—纳税业务实训—审计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商务情景实战训练—顶岗实习”等十个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这种按不同课程目标要求分层次、分阶段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相互配套、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4 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几个方法
4.1 进一步完善实训环境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上岗实习一直以来就是实践教学的瓶颈,模拟成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高
职会计专业应进一步完善实训环境,积极营造现代化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环境,努力实现校企同步核算,更好地实现实践课程整合的目标。
4.2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课程整合的质量整合后的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复杂,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泛,并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更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在以往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课本知识,教学环节也是传统的回顾旧课、引入新内容、开始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等传统模式,整合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精讲多练,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此外,还要鼓励并规定高职院校会计教师每年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参加会计实务工作或进行社会调查,并将其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确保教师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提高,保证课程整合的质量。
4.3 实施动态的课程评价机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应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学生学习几个部分。必须吸纳和发挥企业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必须落实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待遇,建立可持续的评价机制,才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的质量。其首要问题是采用符合高职教育性质与特点的课程评价标准,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机多元整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的能力要素应采用最适合的、相关的评价方法,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覆盖相关多种能力要素,而不是针对个别能力分别孤立进行的评价。同时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另外,要注重毕业生跟踪调查,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完善课程整合。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而且他们也比较熟悉学校的课程设置,容易发现缺陷和问题,所以认真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反馈回的信息科学地展开分析,将有效地促进课程整合。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应诚邀各行业会计专家、骨干及注册会计师等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让他们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并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整合。
第二篇:专业核心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网站
运输管理:链接网站 仓储管理:链接网站 配送管理:链接网站
采购与供应管理:链接网站 国际货运代理:链接网站
第三篇:07质量兴县考核反馈意见
海安县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海质兴办发[2008]2号
关于对质量兴县工作考核的反馈意见 县考核办:
2007年县政府提出争创江苏省质量兴县先进县工作要求,全县各镇、各成员部门、各重点服务业积极响应,认真对照《海安县2007质量兴县考核验收细则》和全省相关考核细则,深入推进,经过前后10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各镇、各部门、各行业近三年来在推进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台账的准备和完善,为全县以949分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作出了贡献。根据各镇、各部门在推进质量兴县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工作面貌和各自台账资料的完成质量,都达到了考核工作要求,在该项工作中均计为满分——2分。重点乡镇有(14个):
李堡镇、角斜镇、老坝港镇、西场镇、大公镇、海安镇、开发区(城东镇)、雅周镇、孙庄镇、曲塘镇、胡集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重点部门有(24个): 质监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统计局、环保局、农牧渔业
局、安监局、卫生局、建设局、粮食局、建管局、民政局、文化局、交通局、广电局、工商局、药监局、供电局、电信局、烟草局、邮政局、盐务局、整规办。
重点服务业(14个):
人民银行、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农发行、信用联社、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石油公司、供销联社、人民保险、人寿保险、中华保险
海安县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八年一月十四日
主题词:质量兴县考核意见海安县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共印3份
2008年1月14日
第四篇:关于开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
关于开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
为深化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1、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使教师学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方法,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使课程建设和改革具体化。通过对本学期重点专业主干课程具体实施工学结合改革,使改革理念具体化,并对其它课程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3、对学院创建百强提供支撑作用。在百强创建工作中,专业建设是龙头,课程建设是核心,通过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来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对学院创建百强提供支撑作用。
二、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要求
㈠课程改革的基本定位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必须要由市场来引领,要立足市场、依托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企业工作岗位对就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目前,我们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直接原因就是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实施脱离了“市场”。因此,课程改革也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工作结构和工作过程来设计,体现职业情景,以项目为导向,以教学任务来驱动,深入探索不同类型课程“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㈡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1.教学内容 要突破现有教材的束缚,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整合重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职业能力体系,体现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2.教学模式 要跟据不同的专业、不同课程类型的特点,灵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指导、综合练习等教学方式,体现以工作情景为支撑。比如,技术应用类课程应该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应用文科类课程应该以实务、案例、问题、流程为主;艺术设计类课程应该以表现、审美、技法为中心;公共基础类课程应该以实践为核心、以应用为主线,要具备专业的产业、行业或企业背景;
3.教学方法 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灵活采用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应注重课程考核的设计,考核方式灵活、丰富、多样、有效,体现工学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4.教学实施 这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因为不论是内容的重构、还是教学模式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创新,都要围绕“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的实施要按照工作过程来组织,强调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教学的实施能否达到这种目标,关键是五个“看”,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看“是教师的教为主还是学生的学为主”;二看“是知识的传授为主还是能力的培养为主”;三看“是课堂环境使用为主还是职业环境情景的创设为主”;四看“是从抽象到具体为教学的主要切入点还是从具体到抽象为教学的主要切入点”;五看“ 教学的实施是从感性为突破口还是从理性为突破口”。这“五看”就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与岗位实际脱节;二是把课堂这一舞台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
三、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1.组建各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团队,调研、论证并起草课程改革方案。
2.各系(院)在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改革方案研讨会的基础上,制定核心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标准见附件二),完善实施性课程改革方案,并于3月21日前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3.各系(院)组织相关教师通过具体实施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和实施性课程改革方案。
4.本学期改革课程结束后,由改革课程教学团队写出教学改革总结,力争出经验、有效果、创成果,以论文、教学成果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5.各系(院)以本学期“工学结合”改革课程为范例,大力开展其他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四、课程改革的管理和评估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刘 祥
副组长:高 浦 傅智端
成 员:徐庆新 李友宾 王进博 王发鸿 唐旭日 代松向 徐 红 李 新
张爱荣 赵大梅
2.课程改革督导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课程进行不定时听课,对改革课程教学过程实施跟踪督导。
3.评估验收
学期末,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听课和审核课程标准、课程改革方案,对各改革课程进行评估验收。
第五篇:党支部对党员个人评议反馈意见
党支部对党员个人评议反馈意见范文
某同志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参加省公司党委举办的专家讲课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和学习辅导材料,他深刻认识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意义重大,是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具有一定领导责任的共产党员,他积极参加活动,自觉地把学习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增强党性的过程。按照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对照党章中共产党员的标准,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指导,***同志认真地进行了个人党性分析,对存在问题查找准确,比较全面,对自己突出的问题,原因分析切合实际,态度认真诚恳,教育了自己,也教育了大家。同志们对***同志实事求是、中肯地进行了评议,认为***同志入党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能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积极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工作求真务实,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勤于学习、善于钻研,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他作风踏实、不图虚名,廉洁自律,奋发向上。曾经被评为省公司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现在仍然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的不足就像他自己分析的那样,还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时有急躁情绪,不能平和地循循善诱做工作。下一步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中央精神,提高修养,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时时处处以党员干部的身份,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主动积极主动,发挥专业才能,干好本职工作,带领职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本人转自自我评价网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