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中期报告 参考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发布人:二十四中 发布时间:2006-6-15 点击/评论:6914/0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探究学习的兴起与发展
在西方科学教育的变革发展历程中,探究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最早可见于培根、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教育主张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于1835年在其著作《写给德国教师的教学法指南》中提出了探讨发现的教学法原则。随后,英国化学家、科学教育家阿姆斯特朗也在其教育论著《科学方法的教学》中提出了要把科学探究发现的方法引入科学教学中的主张。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指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口号,并在芝加哥的一些学校进行实验。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放射成功,美国受到极大的冲击和震动,引起了他们对教育意义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在这一背景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教育家施瓦布则提出了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这些方法对美国后来的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
百年来,探究学习的思想及实践在国际教育历程中几经沉浮,说明这种教育理论本身具有优势和缺限两面性。大量研究表明,探究学习的确在学科知识系统传授方面效率较低,但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是有较大优势的。
当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将培养高素质、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探究学习重新兴起并得到了各国的广泛推崇和倡导。2.国内外有关探究学习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美国没有哪个观点像“探究”或“探究教学”那样受到科学教育界如此广泛地关注。自加涅于1963年首先在《科学教学研究杂志》发表有关探究教学的文章以后30多年里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其中的成果体现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2061计划”出版的《科学素养标准》中。在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中,对探究教学模式、探究教学与学生认知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批判思维和过程技能)的关系、探究教学对师生提出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以上内容详见《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
我国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在2001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国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与此同时,成立了“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课题、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该课题组在借鉴美国探究教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探究式学习的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以上内容详见《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3.探究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仍是任重道远
在国内虽然有许多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先行者,但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1)在课堂探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在探究问题设计上,问题过多琐碎,没有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浪费了时间,课堂效率不高。对课文探究?练习中设计的很好的探究性练习题目置之不理,没有在课上或课下落实。
(2)在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其学习方式的结构是单一的,即仅仅是以“接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一个纬度,而这种线性的学习方式结构模式,将会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3)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学生在修改环节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
(4)在阅读探究时,教师未能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首先是未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学生未把课文读通读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流于形式,学生还未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有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探究,但未能重视给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
(5)探究只注重课堂上的短时间探究,缺乏课外的有组织的长期语文探究活动。尤其是语文学习中的主题性活动,许多所谓的探究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实。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学习和借鉴有关探究学习的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尝试和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对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推广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浅层次的认识,于2004年11月进行课题“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语文活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探究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二、课题总体设计 1.概念界定
探究: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指学习者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寻问题结果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者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主动地获取各种信息,对现存的知识持批判的态度,决不人云亦云,往往对问题作出不拘一格的独特的解答,提出富有新颖性的建议和看法;并能将获取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的策略性知识。2.研究目标
①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探究
中,培养起严谨求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
②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性学习的体验。课题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密切联系教学实际,为学生质疑、求异创新、多角度创造性思维开辟广阔空间;学生通过“实践——成功”的体验,增强求知的自信心,及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让语文探究性活动真正做到与日常教学打通,使得探究性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而非注重形式的纯空间课程概念。
③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侧重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流程的规律性内容出发来引导学生,同时拓宽学习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④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更加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信息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问卷调查等获取资料的方式。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要特别留意整理自己的语文学科的知识储备。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做出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⑤学会分享与合作,注重过程和方法。语文资料浩如烟海,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十分重要。要发展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培养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在成果的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在共同的探究过程总共,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讲授性课型”里,教师凭借教参和教学经验就可展开教学活动。但实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后,教师成为学生唯一的知识源地位就动摇了,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才传授知识方面也必须多样化,这就促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3.研究策略
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②变单向传递为多元交流
学生——由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的收集者、利用者、传递者、开发者和发布者;
教师 ——由信息的发布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特别是过程动态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③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内容——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知识、技能的掌握)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方式——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评价不仅发挥其判断、甄别的作用,更多的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实验时间:
①启动阶段(2004.10———2004.1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确立实验班级。
②理论阶段(2005.1———2005.4)。学习教学理论,吸收先进教改经验,讨论各块研究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策略。
③实验阶段(2005.5———2007.8)。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实验班级开展实验。④结题阶段(2007.8———2007.10)。进行数据分析,汇总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
5、实验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
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查找相关的研究资料,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把握国内外研究动他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②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现状和发展可能性,总结筛选具有探究式教学成分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③行动研究法
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探究活
动、召开各类探究主题活动、组织论辩、进行网络探究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课题研究过程
我们课题组8名青年教师至2004年11月课题申报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在各个年级确定实验班级。这一年中我们紧紧围绕该课题展开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组建教科研沙龙
自课题组成立以来,每学期定期组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念指导研究。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吸收其先进经验,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争取有所得,有所悟,并做好详细的笔记。采取集中辅导和相互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交流课题研究计划,畅谈教学研究中的体会,撰写学习过程中的心得。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业务培训,并聘请专家指导。鼓励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分析、反思及论文。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有了普遍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强化。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建教科研沙龙,做到4个“坚持”。1.坚持制定学期计划
每学期围绕课题研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将研究内容细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以求课题研究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2.坚持开设课题研究课活动。
以不断完善课题方案的设计、修改为前提,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每月有一次课题研究课活动日,每次有两位教师上研究课,其他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试图通过实践来深化认识,修正方案。一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面向全市举行有关本课题的观摩课。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
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探究方式?你为何选择此种探究方式?
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探究方式?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探究学习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
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
(二)课后分析:
1、你选择的探究方式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2、探究方式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
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
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
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课题组成员上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坚持集体备课。
隔一段时间课题组成员就在一起认真反思前阶段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研讨下一步做法,适度调整、不断完善课题方案的设计,并做好详细的集备记录和及时的总结。每学期总结一次,做好质量调查测试及数据分析工作,写出中期实验报告。4.坚持课题活动的探讨。
围绕如何“在新课程中展开探究式学习”的话题,课题组成员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展开有关课题活动的探讨,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课题研究信息,彼此商讨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做好活动记录。活动记录有: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评课记录、教后札记(情况分析)等。同时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情况调查,对实验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取得原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书面文字。在了解教坛动态的同时,根据教学实践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修正了研究的具体方案,二、制定活动方案,展开先行研究 1.制定活动方案
我们课题组8名青年教师至2004年11月课题申报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在各个年级确定实验班级。2.展开先行研究
(一)关于“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活动要素”的研究。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和评价等阶段(或基本方面)。在探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上,教师的工作都是指导、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推动语文探究活动。为此,课堂上教师的言行要适应学生们开展探究活动的特定要求,要善于选择指导他们学习的时机和方法,要恰到好处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要适时地点拨他们思考问题和领会其探究性操作的意义,要以挑剔的眼光审视他们的做法,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技能性操作做出说明或解释。
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包括一系列活动,如他们需要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对问题做出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需要搜集有关信息资料,对假设的逻辑含义进行推断;需要设计调查或实验方案,实施调查或实验过程;需要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运用逻辑和证据做出答案或解释;需要利用各种形式交流得出的各种科学结论,并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对各种不同的评价做出客观的反应等。那么,探究活动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呢?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出,探究是以活动为载体或渠道的,但探究与活动又有所区别。探究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是从其动机和好奇心中产生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通过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探究学习行为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样,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就包含有:疑惑、自主意识、方法论和反思等4种基本要素。活动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内部操作(internal manipulations),其含义是“对这些对象所采取的行动,而不是这些对象本身”。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全部教学活动都包含有探究要素的,即使教学程序中有问题、假设等环节,如果学生面对的问题是教师提出的,或者教师代替学生做出假设,或者出现重视探究结论而轻视探究过程的倾向,那么这些活动就不再属于探究的范畴。
(二)关于“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活动内容”的研究。
关于“课内探究活动内容”的研究
古文赏析探究
在文言文教学中展开“古文赏析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合作竞争”的学习新模式,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的。各个探究小组先确定要完成赏析探究的一篇古文,协作小组成员再分别收集资料,小组活动时,由一位同学主讲,其他同学记录、质疑、纠错。最后,小组自行整理全文翻译。
小说单元探究学习
让学生先运用阅读小说的方法自评一篇小说,然后按所选篇目自由组成探究小组,并推举出组长,共同探讨,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彼此的学习心得,集思广益,根据各自的选题最后归纳完成一篇小说评论,并派代表向全班交流本组的学习成果。以次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诗歌单元探究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学会评析欣赏诗歌。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并交流诗歌的写作背景;课上让学生以探究小组的形式围绕诗歌的主旨、情感、语言等对诗歌进行评析欣赏活动;课后组织学生欣赏有相关联系的作品,运用比较阅读的探究方法,以探究小组的形式完成探究专题。
戏剧单元探究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了解戏剧、排演戏剧、评点戏剧、改编戏剧等,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在探究中学,任选一篇戏剧做重点研究,完成研究报告。语文“专题活动“探究
“专题“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语文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专题”教学应改变过去学生依赖教师学习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研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批改作文
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和小组互相批改作文的形式,能真正让学生在作文批改中处于主体地位,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作文批改中的教师“一言堂“,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各抒己见。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写出的批语,发表的看法,较之教师,对自己或同学更有启发性,更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般而言,可根据学生座位,在优劣合适搭配的前提下,将学生分成四人一个作文互批小组。至于批改的程序,也并无固定的模式,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其他三位同学分别谈他们的修改意见,既可以从整篇整段文章来谈,也可以从某一局部来谈,作最后选派一位代表,综合大家的意见,写上总评。
关于“课外探究内容”的研究
结合学生的课余生活,渗透我们的课题研究,使之不仅与语文,更与“社会、自然、环保、生活”等内容相联系,体现新课程学科渗透的特点,并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
①“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社会实践活动
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研究课题,并以班级为单位,调查总结目前社会上用语用字的情况及人们普遍的看法。调查目前社会、学校及网络的用语用字的规范情况;总结规范用语用字的好处及不规范用字用语的弊端;探求如何更好的做到规范用字用语;并以“召开主题班会”、撰写调查报告、论文、心得,制作小报等形式来展示探究成果。②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活动
各实验班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了解关于南京大屠杀 的历史及日本对于中国的其他罪行;拍摄相关照片,对这些历史有深刻地认识并 能进行正确、客观地评价;小组成员个人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讨论;整 理资料,将探究结果撰写成调查报告。③名著阅读探究活动
认真研读名著,从人物形象、结构安排、语言风格、中心内容、写作手法等角度探究,撰写探究报告,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④商品市场调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市场上某种商品的性能、用途、适用范围、市场价格等相关情况的调查,充分了解人们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⑤“走近名人“调查活动
以探究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喜欢或敬佩的名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出一本人物传记刊物。请同学用概括性的语言为这个名人写一篇生平简介,作为名人传记刊物的序。在此基础上顺利完成传记文学的学习。⑥自办文学刊物
以探究小组为单位,任选主题,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各显其能,综合设计“美在校园”版面,并在学校展出,受到多方好评。班级周报以协作小组为单位,围绕“学习、健康、行为”等主题创办自己最满意的小报,在各班宣传栏中展示交流。并创办了《校园动态》、《放飞》、《今秋,我们十六岁》等文学刊物。
(三)关于“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年级特点”的研究。
由于学生的年龄、年级以及语文课本的要求不同,因此我们课题组对于探究式学习在各个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以便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在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语文新课程的学习。
①初一阶段:综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能做到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下自主探究学习。在家庭社会、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②初二阶段:能够结合课文范例自行提出问题。并能够和同学组织讨论,或者独立提出个人的见解。③初三阶段:能够从自己阅读的材料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够策划简单的校园语文探究活动或者社会语文探究活动,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四)关于“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指导方法”的研究
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粗认为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我们提倡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 ①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将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探究?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要求学生在探究时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提出疑问?我提出这样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从哪几个方面探究这一问题的?我深究的方法是什么?我深究的成果是什么? ②情境探究法
情境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进行深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③想像探究法
想像探究法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 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述各种形式的想像探究性学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作用: ①调动探究想像和阅读写作的积极性,激励写作动机,让学生体验完成作文的乐 趣;②极大地刺激和强化了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的练习;③给学生作文表达提供有 丰富的内容和写作机会。④体验探究法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了成功,也体验了挫折。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⑤纵横探究法
纵横探究法就是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方法。纵横探究法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知识接受的广度,而且能强化学习者的思维深度。在语文学习中运用纵横探究法将使我们的语文学习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五)关于“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探究学习的兴趣程度。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否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是否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气氛是否热烈等。
②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探究式学习是否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方式。
③探究式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以及专题活动中自觉并积极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学习是否能使学生适应并喜欢语文新课程学习,是否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三、课题颇具成效,展示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学生和学生的教师”被“教师式的学生与学生式的教师”所替代,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发现,从而达成共适、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1.公开课情况
本课题研究实行边实施、边总结的办法,通过开设不同范围的研究课和教育教学讲座,及时推广阶段研究成果。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向全市开设公开课4 节,校级公开课9 节,其中刘霞老师的《寒号鸟的千古奇冤》获常州大市2004年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常州市区2004年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谈小洁老师的《秋颂》获常州大市2004年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常州市区2004年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刘霞老师在校内开设示范课《秋思》,邀请语文学科的教研员曹介梁老师指导点评,获好评;周凤娣老师在校内开设《伟人细胞》、《男生贾里》和《七颗钻石》,获好评;谈小洁老师在校内开设《再别康桥》获得好评;姜梅英老师在校内开设《国宝——大熊猫》获得好评;凌婷老师在校内开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爱莲说》获好评。刘霞、朱绶青、过炜宇、凌婷老师撰写的《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发表在由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教案》中。
2.教师论文情况
8名课题组成员围绕该课题在一年间共写了20多篇教学论文,获得一定的成绩。其中刘霞老师的《让协作学习走进语文教学》获2003、2004年常州大市中学语文年会一等奖,论文《新课程语文教学面面观》获市“我与课改”征文活动二等奖;姜梅英老师的《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获2003、2004年常州大市中学语文年会二等奖;过炜宇老师的论文《培养学生的能力》发表于《语文报》,《感受合作学习的魅力》发表于《常州教育报》。3.获得的荣誉
在本组成员中,已经形成一种浓郁的教学科研氛围,许多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了可喜的进步:谈小洁老师于2004年记三等功;刘霞老师于2005年记三等功;过炜宇老师、周凤娣老师于2005年获嘉奖;姜梅英老师于2005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组成员围绕该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学生探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师生中获得好评。课题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语文素养。课堂上,学生时而潜心研究、时而合作交流;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屏息凝神,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学习成绩来看,均分都高于非实验班;从语文活动能力来讲,围绕 “为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完成了探究报告近50份(中期评估只交其中一部分),;结合教学内容,完成诗歌、小说、戏剧单元研究报告若干;自编文学刊物《放飞》、《我们十六岁》、《校园动态》,名著阅读专集等。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涌现了许多佼佼者,其中姜梅英老师指导的冯珍、杨潞同学撰写的母亲河调查报告在2004年“小哥白尼杯”常州市青少年环保系列活动获三等奖;过炜宇老师指导的刘歆宇同学在常州市“与绿色同行,让生活更美好”中小学生环保演讲比赛中获得初中组一等奖,指导的刘莉同学获市“诚信小故事”征文比赛一等奖,指导潘江海等五位同学获市“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比赛三等奖;陈怡老师指导的王 青同学在2004年七年级“美文阅读”比赛中获二等奖;周凤娣老师指导的贾研红同学在2004年七年级“美文阅读”比赛中获三等奖;周凤娣老师指导的林云同学在2004年中学生“横林杯”作文比赛中获三等奖。凌婷老师指导的张扬同学在2005年七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另有朱润凯同学和戴晨哲同学获得二等奖。谈小洁老师指导的沈翕超同学在2004年江苏省“红领巾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中获三等奖。朱绶青老师指导的夏婧、郭贝儿同学获2005年常州市第六届作文比赛二、三等奖。
四、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和困惑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难点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矛盾,使课题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应该让他们在课堂上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我们的有自己课时目标,而且每一堂都有时间的限制。这样,既要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又要完成我们的近期课程目标,影响了课题发展。
二、教师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教育科研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同时又要依靠基层。进行课题研究,实施课题方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的认识和实际的操作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很多教师都认识到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但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的做法却不能体现他的这种认识,两者反差很大。在研究过程中,有的教师在尝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削弱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设计和训练。有的教师在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作用,上课质量不高,形式的改变和热闹表现于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和低效益状况时有发生,有的教师在追求学科渗透的同时,抛弃了各自学科的规律,不能完成学科应有的教学任务。如何将教师的认识与操作效果保持一致也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
课题研究过程中,问题和困难还在不断出现和产生,等待着我们去认识体验,去研究解决。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还需不断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缩小现有观念和能力层次与课改要求的差距,以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课题组
第二篇: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中期报告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第一、二阶段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中职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切学校教育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课与专业课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听讲的现象,致使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又由于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道德水平不高,道德意识、精神、情感缺失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道德缺失问题,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势必要对德育课进行课程改革。
2.中职生特殊的社会角色及其未来的社会承担与道德教育诸多问题的现实的矛盾,决定了当前探索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中职生德育课堂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有利于中职学校深刻思考自身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及适用方法及模式。
其次,作为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能够为提高中职学校学生道德水平提供具体的对策。对于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中职学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适应行业、企业要求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教学研究,总结出适合中职学生特点德育课教学模式 2.制定中职学生德育课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 3.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道德素质 4.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5.促进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适合***地区中职学生身体、心理发育特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较高效能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
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一)组织研究队伍,明确研究任务
我校于2013年12月成立了课题小组。该课题小组由我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任**负责,由*****等10人共同进行研究。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目标以及具体实施阶段等内容。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明确了每个人在课题研究中的具体任务。
(二)开展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寻求试点班级,开始创新研究
1.2013年9月,课题组选取我校13级**1班进行课改试点研究。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活动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感,有想,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学期末的时候,我们选取了一个为开始设过此课的班级进行了一次课堂对比教学活动。发现通过课堂创新改革,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在沟通、理解、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明显优于对比班级。
2.2014年3月,课题组又选取了高二年级5个班进行课改研究,把心理学原理引入德育课堂教学中,旨在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端正就业心态,为今后求职及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授课过程中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亲身体验就业求职过程,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亲身体验就业过程。学会在面临困境时如何积极调整心态,解决问题。在课程最后,学生还自己设计了一次求职招聘会,亲身体验求职招聘过程。为今后的成功求职奠定了基础。通过一个学期的学期,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求职方向以及求职的相关准备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3.2014年9月开学后,课题组又选取了高一年级8个班作为课改的试点班级。课程以《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和训练》和《沟通能力培养和训练》为主,旨在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学会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适应团队、融入团队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体验感悟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规划生涯的过程。
(四)开展学习活动,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
课题组全体教师于2014年基础课程培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学习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回来后组织全课题组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把学到的教学方法与本校的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加强德育课堂创新模式研究。
(五)组织观摩课,构建课题交流平台
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研究,在教务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讲公开课,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及市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迄今为止,课题组老师参加或组织的活动有:2013年9月课题组组长参加和年会,并组织课题组相关成员学习年会相关成果和经验;2013年11月参加包头市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开题学习报告会议;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书籍:由课题组老师编写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教材及教参已经出版并发行。(2)课程教学模块:见附件(3)论文: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适应团队生活,学会了有效沟通,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采用体验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有效融合《职业道德与法律》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待不断研究、试验、实践总结。
3、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5
第三篇:课题中期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立项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愈来愈受到世界的瞩目,在独立起源的世界四大文明中,历经五千年沧桑世变而从未中断的惟有中华文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源远流长和它的巨大凝聚力。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词,可以使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高尚道德的熏陶,使他们感受到祖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各年段的小学生都要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现阶段,许多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流于形式,千篇一法,不管怎样的古诗词都是遵照“读—讲—背”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而且没有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各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基本相同。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或讲解过多过深,或停留表面,机械背记,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国古诗词的语言及意境的魅力。久而久之,学生背诗有口无心,教师也迫于教学任务缺乏创造性。因此,如何指导小学生诵读好古诗词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校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经过教学实践和研究确立了以古诗词诵读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重心。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根据各年龄段应该确立不同的重心—低年级古诗词以指导朗诵为主,中年级古诗词以感悟体验为主,高年级则侧重于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和赏析。也正因如此,从2016年9月开始,我校开始研究与古诗词相关的课题——《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指导的研究》。
(2)课题界定
诵读古诗词,重在朗读和背诵,不作多少讲解和分析。这里的古诗词,特指那些比较经典的、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指导的研究,是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寻求适合各年龄段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的一些朗读、背诵的基本 1 知识和基本技巧,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激发兴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掌握学生诵读古诗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的语言积累。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不断阅读经典、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使学生博学、睿智。
4、探索引导学生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正确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重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习惯,体味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涵蕴美。
5、探索和总结出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的教学模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
(4)预期成果
1、在校园里营造一种古诗词研究氛围,使我校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形成我校开放式古诗词教学的独特思路。
2、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顺利背诵70首古诗词,并有拓展学习其它古诗词的兴趣。
3、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古诗词教改措施和活动模式,编写配套的校本教材。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所开展的具体的研究活动,详细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一)研究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及《课标》解读中有关古诗词的阐述。
2、儿童诵读文化经典——古诗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也就是说小学 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的高峰期,儿时记下的东西终生不忘,而诵读古诗词是一种记忆活动,让他们学习并积累下一生最有价值的东西。
3、古诗词短小精悍、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琅琅上口、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
(二)研究内容(需涉及调查报告及调查问卷部分)
经过前期的调查问卷,分析准备,我们在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确立了以下研究内容:
1、古诗词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试图通过改革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行为,营造一种更利于学生“自主感悟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氛围,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2、七十首古诗词的诵读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向小学生推荐了70首古诗词。我们将这七十首古诗词通过编写校本教材的形式分布到不同阶段并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并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专题性学习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这七十首古诗词的兴趣,并顺利达成欣赏和吟诵各自学段古诗词的目标。
3、古诗词拓展学习
古诗词的学习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70首古诗词的学习上。我们还应该探讨如何促使学生将古诗词学习活动的触角延伸到70首古诗词之外,去自主学习更多的古诗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古诗词修养。
(三)研究活动(例如具体措施、活动内容)
1、经典诗词课例引路
鉴于上述由于现行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弊端,我们首先要从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来开展古诗词学习策略的研究。具体改进措施设想为以下两点:
(1)提高教师素养
指的是语文教师应带头学习古诗词,一方面迅速提高自身的诗词修养,一方面也是给学生带个好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生们都有向 师性,要是全体语文教师都能时时处处学习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言谈举止间,能引经据典,随口吟诗的话,在学生中必然会引起积极的反响,引发磁场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一定范围内掀起学习古诗词的高潮。
(2)关注作品本身
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在这里引用这两句话,是时时要提醒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时候,千万不要落入繁琐解读分析的窠臼之中。把精力放到赏析精华诗句上来,让学生反复吟诵,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验,从多种角度和多种纬度进行多元解读,一定会使学生更加喜爱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内容本身,也是在这个往往形式超过内容本身的时代中做出的一件回归本真之举。
2、系列活动激趣
(1)以诗人或题材为线索的专题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一位诗人的生平简历、写作背景及诗作展开。其中生平简历和写作背景适当涉及,以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为主,诗作则以其入选作品为主,并适当延伸拓展到其它诗作。整个活动摒弃繁琐分析,突出学生的自主欣赏和吟诵的过程,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深刻的体验。
(2)文包诗趣味小故事创作和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和交流文包诗趣味小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古诗词,可以将许多有关的诗词背景及内容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许多有趣的诗词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便学到许多诗词知识,背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3)诗配画或画配诗实践和交流活动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让学生围绕一些诗词名句进行诗配画或画配诗的形式来开展诗词实践学习活动的话,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诗词知识讲座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殿堂,通过组织诗词知识讲座和学习心得交流会的形式开展一些互动活动,也有必要。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围绕本课题完成的研究内容,简要说明已形成的基本观点或理性思考)
总结出指导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教师从兴趣入手,积极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古诗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仿读诗句,就是模仿老师的朗读,当然也可以模仿录音朗读,还可以模仿朗读能力强的同学的朗读。这是对学生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熏陶,从而达到抑扬顿挫地朗读和背诵。
2、呈现诗象,“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录音机、图画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诗词的“情境”。或者是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诗词变成画面呈现眼前,由此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3、活动多样。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理解能力也差,同时集中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但是,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教学时就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如:诵读的同时写诗,画诗,融入趣味性的游戏,让孩子总有“新鲜”之感,能从诵读的诗词中寻找到乐趣。
(二)产生的效果及影响(体现研究过程中在校内外产生效果、影响,如案例、数量、影响因素等)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爱上了古诗词,提升了文学素养,丰富了语言积累。学生有了积累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学生诵读古诗词不仅有了量的积累,而且有了质的飞跃。
一、二年级诵读古诗目标30首;
三、四年级诵读古诗目标80首;
五、六年级诵读古诗词120首,学生达标率100%,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2、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是读而不知其意的“天书”,他们是不愿意主动学习的,而在老师一段时间的引导、激发下,这些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空前高涨,师生共读、家校共读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3、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孩子的心胸与视野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三)主要研究成果(如:成果名称、形式、作者、发表或获奖情况等)
1、主要成果。我校的古诗词诵读工作开展的扎实认真,曾被县教育局授予“特色学校建设先进单位”、“书香校园”光荣称号。全体课题组教师 教师郝丽枝的论文《》、苏世华的论文《》、微课《》,还有一批优秀论文正在发表当中,教师研究成果丰硕。我校学生的诗配画作品多次在平定报上发表。我们还创编了校本教材《春华秋实》。学校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古诗词诵读比赛,课题组成员创编了大量古诗小故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赛诗的场面极其壮观,别开生面,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热情。
2、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改革了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行为,营造一种更利于学生“自主感悟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了“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专题性学习活动,如:同作者古诗词诵读,同题材古诗词诵读等,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顺利达成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目标。
3、突破性进展:我们将许多有关的诗词背景及内容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许多有趣的诗词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便学到许多诗词知识,背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让学生围绕一些诗词名句进行诗配画或画配诗的形式来开展古诗词学习活动。
四、课题研究疑难问题
课题研究有待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描述)
(一)自本课题实施以来,尽管我们开展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我们感到,因为自身的研究水平有限,很多研究工作做的不科学、不严谨,急需提高研究水平和专家的引领。
(二)与我们学校在古诗词诵读方面所获得的巨大荣誉相比,我们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焦虑,因为应试的压力,我校学生古诗词活动的开展也是热一阵,冷一阵。即学校开展活动期间读得热热闹闹,活动过后就有些松懈,不少学生尚未真正养成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在两年多的实践研究中,尽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知道课题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内容,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更优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享受经典文化的滋养。
五、课题研究改进措施
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及安排。
(一)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自己对所教学的古诗词要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为此教师平时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如于丹的《最美古诗词》、《纳兰性德诗词》等。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研究方针,既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充电”,又要把有关的专家学者请到学校做研究指导工作。
(二)教师要更好地用好手中的校本教材——学会用教材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例如教学生诵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在学生学会美美的诵读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习如何去欣赏品味古诗词的美,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等等。
(三)发挥榜样学生、模范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的积极配合也是很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争取家长的支持,尽量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意识,让家长能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这样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力争使课题研究更全面、更深入,收到的效果更好。
六、资料附录(“附件”形式)
(一)调查问卷。
(二)有特色的研究活动文字及其他资料。
第四篇:课题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写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以来,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行动,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安排,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和资料,通过专题学习、研讨课等活动,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探究,现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方案的介绍
(一)研究的背景
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紧密结合起来,让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英语写是语言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对“写”的要求是: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能模仿范例写词句;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单的语句。目前我校英语教学中,听、说、读的训练抓得都比较扎实,相对而言,写的教学略显薄弱。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为他们进入中学学习打好基础,是我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内容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探索,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2.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英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培养科研型实验教师。
3.通过研究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在书写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写的能力、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2.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写的习惯和能力。3.通过针对不同年级的书写指导逐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4.建立激励性评价体制,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写的兴趣。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我们通过在报刊书籍和网络中搜集、整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加以认真学习总结,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研究课题,并形成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注意文献资料的积累、总结,坚持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以创造性的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
2.教育观察法。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3.调查研究法。采用谈话、问卷、检测等形式,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及发展情况,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现的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为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导。本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要遵照“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研究要求,提高研究的实效。
此外,我们还将进行问卷调查、写作比赛、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二、课题开展的情况
在小学英语中,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在四线格上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并做到大小写、笔顺、词距、标点等正确、规范;二是写作,即笔头表达,包括能用所学词汇、语法和句型造简单句、回答问题、改写课文、看图写话;仿写小短文,并做到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内容完整等。围绕“写”这一主题,从课题成立、研究至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实施方案,组建课题组
为了利用有限时间使学生的英语的写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好英语的信心,决定开展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申请课题立项,确定实施方案。根据研究方案的内容与要求,成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进行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准备开题报告,与实验教师共同学习课题实验方案,了解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进行研讨,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2.加强研讨交流,保证研究落实
为了使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调查和分析教学中学生英语写的能力的现状,了解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之后,以课题组成员自学实践为主,集中培训探讨为辅,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实验教师转变观念,了解新信息,吸取新经验,运用新方法,全面提升实验教师整体素质。同时,查阅有关资料文献,集中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及课题研究理论,引导教师掌握有力的理论武器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先后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闫赤兵老师《课标2011版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的教学建议》两次讲座视频,认真学习了《关于写作教学——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依托教材文本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小学英语写作梯度式训练》等多篇相关论文。在每一次的理论学习、交流会上,成员们畅所欲言,互相切磋,共同释疑。
在正常开展课题组活动外,还组织课题成员外出学习听课,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研究的效果。2015年4月、5月、12月分别派出课题组成员前往杭州、大连、深圳现场听课学习,学习之后,在课题组中交流分享心得,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3.完成课题研究对象的问卷调查工作
通过对研究对象发放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情况:(1)学生们对英语书写感兴趣的不高。这和老师平时对书写方面不重视有直接关系.(2)对英语字母的书写顺序,70%学生认为写对就可以了,不需要注重过程,不在意书写的笔顺,这个情况值得重视,因为现在的不良书写习惯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学习。
(3)在句子的书写中,有60%的学生经常忘记大写,不加标点。(4)对书写时的坐姿,有40%的学生能感到自己坐姿不够端正。坐姿不端正会让学生体形变形,眼睛近视,这一方面值得我们老师去帮助学生纠正。
(5)有95%的学生都乐于让老师用不同的形式表扬自己,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激励学生热爱书写的关键因素,这是学生写好英语的法宝。
(二)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我们针对在准备阶段中发现的问题,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培养审美。在英语书写教学中,我们发现单词、句子书写美观、规范,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更能训练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书字只要写对就可以”的错误思想,通过书写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书写正确、整洁、规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兴趣引导。提及教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一时的积极性易如反掌,但维持长久的兴趣却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新鲜血液,运用各种方法抓住学生的眼球。英语书写本身就缺乏趣味性,学生不易掌握,但是运用生动的顺口溜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此外实验教师也在书写工具上下功夫。我们改变枯燥无趣的作业机械抄写,让学生写在自己装饰过的作业纸上,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可以将卡纸粘贴在班级成果栏里。这不仅仅是一份作业,更是一份艺术品。我们还利用节日,让孩子们制作感恩卡,圣诞贺卡,生日卡等,让英语的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英语的写变得更实用。
3.率先示范。教师书写的工整、美观,既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又是对学生的一种示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验教师注重正确示范,边示范,边说笔顺,但有时学生会受到汉语拼音的影响,错误书写字母,因此教师会对容易出错的笔顺进行比较细致的指导。
4.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培养。
(1)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缺点,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尤其在初始年段的平时字母教学中,只要看到一个学生一个字母书写不规范,我们就会把它圈出来,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有时还需要个别交流,给予正确指导,直到学生书写规范为止。
(2)开展多样的竞赛活动。多彩样的竞赛活动是课堂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实验班已培养了数名“小老师”,现在他们都带了“徒弟”,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班级英语角这一平台,要求学生在那里粘贴自己近期的书写成果,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跃跃欲试,书写的积极性提高了,书写的态度端正了。学生在展示中获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此外,我们坚持将平时的教学与竞赛活动相结合。至今先后围绕各个年段特点的开展“笔尖上的精彩”系列书写竞赛活动,如开展三年级字母书写竞赛,四年级抄写词句竞赛,五年级书写、仿写句子竞赛,六年级抄、写短文竞赛等。在竞赛中,看到了孩子们认真书写的状态,看到了老师认真教学的成果。
(3)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实验教师不只给出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更要注重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采用多样的评价符号以及多样的评价方式。每月实验班都会举行一次小组互评活动,参观、讨论别人的作业、自我推选进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实验教师新采用的“印章法”也使学生书写质量和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作用得到了发挥。
三、初步成效
学校对课题研究的关注,极大地调动了课题组各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经过研究探索,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研究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课题组成员顺利完成研究的信心。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收获了一些成绩:
(一)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对英语写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大增加,掌握科学的书写方法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已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和自觉要求。通过多次的书写竞赛和展示活动,学生的书写热情得到提升,自信心、表现欲望有所增强,认真书写的习惯逐渐养成。六年级的余明君等多名同学写的作文被刊登在《学生周报》的佳作欣赏专栏。
(二)教师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成员从理论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索,解决方法,课题组成员间形成了良好研讨氛围,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课题组成员能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主动撰写教学反思、案例、论文等。课题实验教师方芳老师代表梅列区参加三明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获一等奖。该课又参加福建省优秀课例评选获得一等奖、全国优秀课例评选获二等奖。
四、存在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我校的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家长不懂英语,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孩子有应付的现象存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加上日常其他的教学管理实务繁多,教师研究积极性不够。4.课题成果的活动展示仅限于书写、写作竞赛,如何找到其他形式展示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果。
五、下一步计划:
1.深入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并与其他兄弟学校同行沟通交流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3.学生英语书写习惯的养成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探索如何取得更多家长的支持,家校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的写的习惯。
5.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第五篇: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低段国学经典书目推荐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由来
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课题界定
“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小学低段指小学1-2年级。
3、研究目标
(1)制定小学低段国学经典阅读书目体系。(2)收集调查经验和结果。
4、研究内容。
(1)研究低段儿童读经内容。(2)研究儿童读经方法。(3)提炼研究成果或经验教训。
二、研究情况:
1、调查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
2015年3月在城南家园小学2019级1班展开家长纸质调查和学生群体调查。调查结果,班上51名学生中20名本班原班学生有阅读过少量经典,4名转校生只阅读过少量诗歌,还有27名学生不喜欢阅读。学生经典阅读兴趣不够高。朗读效果不够好。
2、建立评价体系、推荐阅读书目。
根据调查实验班学生阅读经典的情况,我首先讲解阅读经典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心里喜欢阅读经典,并且尽量选择音律谐和,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作品,使学生易于吟咏诵读。另外,我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包括《成语故事300首》、《歇后语故事300首》、《谚语故事300首》、《三字经》、《唐诗300首》、《弟子规》、《论语》。等启蒙学读物要求学生在校内诵读。
三、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1、学生有了阅读经典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的诱导和激发,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加强了。
2、初步形成小学低段经典阅读书目体系。小学一年级上册适合书目韩兴娥版《成语故事300首》、《歇后语故事300首》、《谚语故事300首》;二年级上册《三字经》《唐诗300首》;二年级下册《弟子规》《论语》。
3、采用多种方式展示经典阅读的成果。用读书笔记、手抄报、读书交流会、阅读展示课等方式,适时进行阅读交流,展示学生的经典阅读成果,增强学生阅读经典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经典阅读,拓宽了知识面,品德修养也得到相应提高。
四、疑难困惑:我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反思,觉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经典阅读兴趣培养的问题。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孩子对阅读兴趣要求较高、喜欢阅读有图画、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文章。那么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经典阅读兴趣呢?
2、如何整合出一个经典阅读环境,让学生一边读经典一边体会传统文化。该怎么做?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内容。
3、关于经典阅读与学业压力的问题。现在学生学习比较紧张,家长更重视成绩的提高,对于课本以外经典阅读不够重视,如何让学生在阅读同时提高成绩,是要思考的问题。
五、后段设想: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而典雅的经典阅读环境。
2、重视阅读兴趣培养。
3、指导学生合理、科学安排经典阅读时间。
4、在经典阅读同时提高语文成绩。
5、多方听取、学习经验,让本课题健健康康开展下去,实实在在促进学生成长。继续创造条件,谆谆善诱,逐渐让经典阅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和生命的需要。